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2017-10-13 10页 doc 2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第五章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模式选择 5.1.1 模式借鉴 5.1.1.1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典模式 ? 城市——工业导向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路易斯提出并经过拉尼斯?费景汉完善的,用于说明解释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一种经典模式。此模式主张以工业做为城乡两大系统的联系载体,通过工业的高利润率鸡高收入不断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聚集,如此以往,直到所有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向城市转移,以达到...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策略研究 第五章 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模式选择 5.1.1 模式借鉴 5.1.1.1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典模式 ? 城市——工业导向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路易斯提出并经过拉尼斯?费景汉完善的,用于说明解释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一种经典模式。此模式主张以工业做为城乡两大系统的联系载体,通过工业的高利润率鸡高收入不断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聚集,如此以往,直到所有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向城市转移,以达到农业的边际收入与工业持平,农民、工人的收入以此达到平衡,这种城乡联系的模式是一种工业城市的主导模式。 ? 小城镇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主张在农村地区建立小城镇,通过各种小城镇做为联系城乡系统的节点。由弗里德曼提出的农业城镇发展模式表达了一种在农村区级管理层次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分散大城市的规划与权力机构的思想,该理念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交流的空间,实现城乡两大系统的融合。郎迪里主张建立分散的城市体系,均衡城市布局,实现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以此为通道实现城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市第二产业、服务行业以及城市功能向乡村延伸。 ? 地域空间单元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城市和乡村两大经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两大社会系统的不断协调,对撞,在区域空间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单元,他是城镇乡村化、乡村城镇化的过程。这种地域单元也称为城乡边缘区,即大城市郊区、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农村地区乡镇企业集聚带。该模式注重城乡融合是自然形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 ? 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托达罗思想为代表,认为是政府对城乡发展的不公平政策导致了城乡隔离、乡村落后。他认为片面强调了城市工业的发展,而忽略了乡村农业部门 的发展,从而削弱了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托达罗认为要消除城乡分隔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最根本就是要政府制定农业发展的激励化政策,如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缩小城乡就业机会的差别,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农业自我发展培育发展能力。 ? 佩——布城乡联系通道模式 该模式认为区域中存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增长极,大量的推进型产业存在于增长极中,而受增长极中推进型产业影响的是被推进型产业,让他们之间建立一种非对抗性的连接体,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增长极这个概念适用于不懂等级规模的城市、城镇与乡村镇,不同规模的中心城镇构成了空间增长极的等级体系。通过不懂等级、不同规模的城镇体系来实现中心城镇对腹地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城乡联系节点。该模式认为必须通过构建不同等级规模的中心城镇并大力发展带动性产业体系来作为城乡两大系统交流融合的联系通道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典模式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首先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城乡资源通常流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 ,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其对资源调节存在的盲目性、滞后性、趋利性,也不能协调关系中一些重大问,不能自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规划,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发展实践,我国城乡一体 1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主要体现为三种。 ? 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型模式 我国的二元结构更多的是政府制度安排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 推行的“城乡分治、重城轻乡”的政策使得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长期积累不足。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工哺农”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现阶段大量资源向 农村回流,而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也是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 体化发展转化的必由之路。这种模式主要是要通过国家权威调动各种资源对 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进行输血和造血来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乡一体发展论》p49 ? 市场自上而下推动型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推动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该模式需要实现需要三个先决条件。首先需要较为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发达的市场体系;其次是需要相对开放、先进的文化传统;最后我们还需要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由于上述几个先决条件的限制,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我国苏南等东南沿海。一方面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高于内陆地区,能够承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物质性负担;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在“靠海”、“靠外”,具有发展市场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者,这些地区自古就有开放的商业氛围,不仅容易接受市场规则,而且有浓厚的市场意识。 ? 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型模式 这种模式兼顾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既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重视市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的同时,有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的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制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投入资源中,而且在各项工程实施中,还要致力于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明确政府领导和相关执行者的责任,有效整合资源。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和协作你补了政府力量的有限,也促进了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比如上海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他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强大而工业基础,随着工业企业向郊区转移,城市开始大规模的郊区化,同时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业化,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这种模式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具有着普遍的意义。 5.1.1.2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启示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 韩国的新村运动将着力点放在农村、农民身上,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从而推动了韩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而拉美国家遭遇城市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没有在农村吸收而过度集中于大城市,推进城乡产业合理布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由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解决好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解决好农民的致富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前提。首先,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存在于城乡对立的背景下的,而农业、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 相对低于市民也是存在于国内外的一个普遍现象,所以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状态,必须优先解决好三农问题。第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农业会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处于相对劣势,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及保护,农业的发展就会出现缺乏活力,产业萎缩等,而农民的收入及生产积极性也会因农业萎缩收到影响。所以,科学的解决好三农问题,科学的处理好城市化、三农、生态等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对于光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没有产业的发展将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各种国外的城乡一体化实践表明,要想迅速稳定的发展好城乡一体化,必须先实现城乡产业的一体化,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和基础。例如日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城区经济技术发展,达到了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新都市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结构优化、城乡互补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是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产业联动体系。而对于我国来说进一步调整城乡各自的产业结构,在实现城乡产业互补上下功夫,彻底打破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的各自为阵的孤立状态是尤为关键的。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一个地区内交通发达、可达性高,就会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使货物运输、人们出行获得极大地方便,从而是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达。如法国巴黎大区的交通系统非常发达 ,由市区地铁、区域快速地铁、郊区铁路网、环城快速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镇辖道、和乡村公路组成。其中地铁承担了巴黎公共交通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地铁网还在不断向人口稠密的郊区延伸;区域快速地铁从地下横穿巴黎市中心,伸向外围新城,以其高速有效的运输苏瑾了新城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新城的建设速度,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到新城居住、工作;郊区铁路系统共有28条辐射式线路,构成一个密集的铁路网,连接市区和郊区,环城快速路则承担三分之二的郊区到市区以及郊区之间的交通流量;由于全法国的高速公路网都是以巴黎为中心的,因此巴黎的高速 公路系统与整个国家的交通系统以至整个西欧的高速公路系统机密相关。高度发 2达的道路交通系统促进了巴黎大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拉美国家遭遇的城市化困境情况来开:农村迁移人口素质与工业化要求不匹配、现代化进程被极大压缩以及农村人口增长过扩是主要客观因素;而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导致的尴尬局面则与主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以此为鉴,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大量农村人口全部流入城市肯定不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共同发展的举措,但是,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缺乏活力,最主要就是没有产业支撑。其深层次的原因,大多与地方政府贪大求多的思想有关。从容纳劳动力的角度来,就像我们所知道的,大企业远远不如小企业,许多地方将扶持中小企业不是看做一种经济策略,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政策,目的就是要大量吸纳劳动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进行健康、有序的发展。要将就业率,特别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不能盲目的追求数据,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了推进城镇化的目的。 5.1.2 模式选择 近年来,青岛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据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所处阶段可以得出,青岛市处于工业化时期向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演变的阶段,青岛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已经逐步具备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的条件。近期,青岛市应继续实施非均衡化发展模式,继续引导与强化集聚,实行“宏观集聚、微观适度分散”战略,以中心城市集聚化、非均衡化发展为核心,次中心城市集聚发展为辅。远期,城市发展模式也将逐步实现由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等级结构模式向都市区模式演变,形成以都市区发展为核心的网络化空间、城镇结构与经济体系。 5.1.3 模式内涵及特征 5.1.3.1 模式内涵 以大都市区模式统领青岛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以都市区发展为核心的空 2王景新:《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84-85页,北京,中国经济 间格局、产业布局、经济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青岛大都市区城乡经济、社会、 功能、环境和服务一体化发展。 5.1.3.2 模式特征 (1)促进大都市区产业升级与空间转移,重构产业格局体系。 (2)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3)完善区域城乡功能,引导人口合理布局 (4)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立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对接体系 (5)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村庄优化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5.2 影响因素分析 5.2.1 城乡经济社会的变革 5.2.2 整体发展政策的导向 5.2.3 行政区划的不断扩大 5.2.4 城乡空间的非均衡化发展 5.2.5 城乡就业、保障等政策的差异 5.2.6 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的差异 5.3 发展机制研判 5.3.1 动力机制 5.3.1.1 发展现代农业 5.3.1.2 发展现代工业 5.3.1.3 发展现代服务业 5.3.1.4 培育青岛文化软实力 5.3.1.5 统筹协调发展 5.3.1.6 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5.3.2 推阻机制 5.3.3 实现(保障)机制 5.3.3.1 建设服务型政府 5.3.3.2 推进城乡一体的财政体制建设 5.3.3.3 推进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建设 5.3.3.4 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5.3.3.5 完善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定位(五市七区) 5.3.3.6 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5.4 总体战略目标 5.4.1 青岛市地位分析 5.4.1.1 青岛市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位 5.4.1.2 青岛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 5.4.2 青岛市的发展战略地位 5.4.2.1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定位 5.4.2.2 青岛市总体规划定位 5.4.3 青岛市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 5.4.3.1 近期 (1)实行“宏观集聚、微观适度分散”战略 以中心城市集聚化、非均衡化发展为核心,次中心城市集聚发展为辅。 (2)城镇化水平 2009年,青岛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4.7%,5年以后,青岛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5%,不久的将来,城市和乡村将完美契合,协同发展。 (3)市域城乡一体化空间结构目标 5.4.3.2 远期 实现“大都市区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由单一的城市向城镇群发展阶段演变,向大都市区发展正日益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与重要的组织模式。城市空间拓展点轴辐射作用将逐渐弱化,而代之以城市空间圈层拓展;城镇结构体系也将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而以经济区作为城镇组织的主要形式,城镇体系由纵向梯度辐射模式向横向网络化联系模式逐渐转变,城市空间结构也将实现由极核型发展模式向均衡有机型结构模式演变。城市发展模式也将逐步实现由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等级结构模式向都市区模式演变,形成以都市区发展为核心的网络化空间、城镇结构与经济体系。 5.5 重点推进路径 5.5.1 产业路径 5.5.1.1 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5.5.1.2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全市产业空间划分为两大个圈层,即核心产业圈、制造业与农业产业圈层; 在圈层布局基础上,构筑三条主要的制造业空间轴线。 5.5.1.3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5.1.4 推进城市企业向农村扩散 5.5.1.5 推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 5.5.2 空间路径 5.5.3 建设路径 5.5.3.1 社会建设 (1)城乡社会就业体系建设 (2)城乡社会户籍制度建设 (3)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5.5.3.2 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城乡交通运输网络 (2)建设城乡水资源开发与配置体系 (3)建设城乡电力和能源设施体系 (4)建设城乡信息网络 5.5.3.3 配套政策建设 5.5.4 生态路径 5.5.4.1 城乡生态保护一体化 5.5.4.2 城乡污染治理一体化 5.6 本章小结
/
本文档为【青岛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