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

2017-09-02 6页 doc 19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 摘 要:多重人格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并广为人知。由于其奇特性,在许多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被用作题材吸引受众,或以分裂为主体展现情节,或者仅仅拿来作为噱头。本文试图以有关多重人格的电影与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去探讨多重人格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运行机制和在社会文化领域内的阐释。 关键词:多重人格;电影;文学 J809.2 A 1005-5312(2015)27-0109-02 从史蒂文森1886年...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 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 摘 要:多重人格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并广为人知。由于其奇特性,在许多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被用作题材吸引受众,或以分裂为主体展现情节,或者仅仅拿来作为噱头。本文试图以有关多重人格的电影与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去探讨多重人格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运行机制和在社会文化领域内的阐释。 关键词:多重人格;电影;文学 J809.2 A 1005-5312(2015)27-0109-02 从史蒂文森1886年创作的《化身博士》以及多部以此改编的电影,到希区柯克《惊魂记》,到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描写,到根据真实案例拍摄的1957年电影《三面夏娃》,再到名噪一时的《搏击俱乐部》、《致命ID》,多重人格已经成为电影文学作品中的常客。本文将从多重人格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在社会文化领域的阐释两个方面来探讨多重人格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一、多重人格在影视作品中的运行机制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M]把多重人格障碍定义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后美国精神病联合会从1993年起改称为分裂型人格错乱(DID)。分裂是指游离于正常意识之外,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忘记某个熟悉的名字,心不在焉的驾驶,或者其他某些病态的现。在极端病态的人格分裂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隐藏的人格--同时存在几个具有不 同生活经历、记忆和性格的自我。”?多重人格就相当于一个程序员在一台电脑上装入两个或多个系统一应付不同的任务,如windows xp与linux,用xp满足一般的要求,而linux则用来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运行和开发,两个或多个人格共用一个身体,并通过"重启"的方式切换人格。即一个系统中被装入不同的程序,以达到不同的功能,即任务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不同情绪反应,而不是在一个系统中装入虚拟机以虚拟一个其他的系统来运行其他任务,单一独立的人格地位却不变。 《化身博士》中,杰奇博士通过药物来改变大脑结构,使善与恶达到极致,实现人格的分裂与转换。杰奇博士作为善的一面,是超我的体现,而在暗夜中产生的“本我”则毫无顾忌地在城市的黑暗下肆虐,最后杰奇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同时杀死本我与超我,来终结自己的罪恶。而在两个据称是真实案例的小说《24重人格》、《我遗失了时间》中,患者都是因为儿时受到非人的对待而导致了精神分裂,并随着虐待的消失和心理治疗师对人格的融合来完成治疗,达到多重人格的治愈。电影《致命ID》则是通过人格之间以打斗和的方式,在一个虚拟化的荒郊野外的旅店上演了生存大挑战的方式来完成人格的单一化,以剧情赢得了观众的芳心。而《搏击俱乐部》则没有探索多重人格的治愈,他以一种享受分裂并毁灭一切的方式来表达压抑的社会文化对现代人类造成的精神痛苦和通过暴力来宣泄人类被压抑的部分,使得作品有了非同一般的震撼力。典型的美国漫画与美国大片《蜘蛛侠》和《蝙蝠侠》也曾以此探讨人性两端的问题,当然,作为一个超级英雄,能让他们产生黑暗面已经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他们必然会自我治愈,完成一个强者必然的心路历程,显示了一个不受制约的权力如何完成自我监督和宗教式的自律。 由此可见,多重人格在影视作品中的运行机制多是两种极端的人格通过激烈的斗争来使得主人公的人格得到升华或毁灭、推动情节的发展和突出电影的主题。 二、多重人格在社会文化领域的阐释 德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把精神疾病的起源从遗传、性压抑和童年经历转移到社会文化环境与人自身的冲突产生的焦虑。她认为“冲突发自于困扰人的内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经症倾向,这些倾向的产生不仅可以归因于偶然的个人体验,更主要应该归咎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后者归根结底决定前者的特殊形式。这些冲突的出现表明一个人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发生了紊乱和失调,也就是说,冲突的根源在于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状态,与他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性或动物性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民族文化的超级英雄,孙悟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蜘蛛侠蝙蝠侠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在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行者珞珈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孙悟空也遭遇了蜘蛛侠式的难题:孙悟空遭遇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的挑战。对这一情节的解读千奇百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有人搬出佛界阴谋论。我们或许可以从人格分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真假美猴王有着完全相同的生理特征,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居心。真行者在我们的期待中是一个虽然顽劣却又着真善美心的形象,而六耳猕猴则是一个险恶的人。细究原因,我们会发现孙悟空的取经路是被一路逼过来的,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和头上的紧箍咒是挥不去的梦魇,他有着通天的本领,却不得不收紧心性。而正是这种要求至善的环境中,恶被抑制在内心深处,最后引发了与另一个自我的激烈冲突。《化身博士》将善与恶分开的目的是证明善不是孤立存在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只有正确对待内心的恶,才有可能使恶不出心灵之外。依照卡伦?霍尼的理论,神经症更多的是一个人与所处环境的冲突,他内心与文 化环境不协调产生的焦虑导致了神经症,也即我们所谓的心魔。可以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是他想说而不敢说,想做而不敢做的那部分。在他的理解中,取经是可以一个筋斗云而到西天的,而他对伪君子文化的反抗却被压制着。由此可见,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多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的分裂不在于其中的人物角色,而在于这本口耳相传而成的书表现的民族文化心理。我们或许可以把宋江和李逵这两个人物描述成一个个体分裂出的两个人格。宋江在遇见李逵之前一直是一个忠孝两全的道德家,虽有侠士之风,却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然而与李逵的相交,加之一系列的劫难,他内心开始变化。而在接下来的一生中,李逵成了他最亲密的兄弟,但在同时,两人的行为和语言也有着戏剧性的对立。正是这种对立,李逵可以说出宋江之不敢说,做出宋江之不敢做,最重要的是,二人可以唱红白脸,可以里应外合。刘再复曾论水浒传的原形文化和伪形文化,他在自己"告别革命"的呼声下,对"造反"文化进行了批评,试图以此证明中国现有执政者执政地位的非法性,但依然不能对造反文化有深入透彻的批判。告别革命的革命事实不可能改变政治伦理,一个造反起家的政权的合法性不系在造反的善与恶,而在于这个政党赋予了人民反对这个政权的权力。这是一个不得不被承认的悖论,他与人性的善恶一样,不是绝对的,不是泾渭分明的。在人格分裂的案例中,多数作为受虐者存在,在一些作品里,则同时作为受虐者和施虐者,令人产生恐怖的印象。水浒传表现的暴虐文化即是如此。作为施虐者,好汉们的所作所为往往不亚于当政者,却因着反对错误而天然有着伟大光荣正确的一面,替天行道的旗帜下其实是一张张魔鬼的面孔。而作为受虐者,他们被赋予了一种懦弱的同情,这种同情是无力反抗也心无正义者的理想转化而来的。暴民们其实不在乎他们口中的正义,庸众们其实也并不在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正义,他们可以认贼作父,称之为" 天人"和"活佛",可以为了他们的愿景而忽略掉一点鲜血迸发,殊不知,正是在这种愿景下,他们从一条奴役之路,走向另一条了奴役之路。 有趣的是,多重人格的治疗类似于对不同人格的洗脑,使之认同同一种理念,最终与主体合为一体。在我们看来,治愈或许是一件单纯的好事,但在诸多人格中的选择却是一个事关伦理的事情,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在民族民族的多重人格中,一种大一统的文化是所谓"维持稳定"的必然因素,决定了哪种文化成为唯一的文化的,不是政治伦理,而是权力的意志。或许可以这么说,在封建文化统治的中国,是没有所谓的政治的,有的只是君王的特供和权力的意志。而真正政治伦理的建立,不仅要在认清暴力残酷性的前提下对造反进行去魅,也要在认清权力的两面性前提下对破除权力崇拜,善与恶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是共生在人心之中,任何试图剥离善恶的尝试,都会带人走进一个地狱式乌托邦。 三、结语 多重人格虽然是罕见的症状,但是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电影和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媒介,在探讨人类精神危机以及人性的多样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正确地理解并运用多重人格的进行文学和电影创作。 注释: ?李昕.多重人格之谜[J].国外科技动态,2000(06):22. ?卡伦?霍妮(美),王作虹(译).我们内心的冲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 参考文献: [1]卡伦?霍尼(美),冯川(译).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2013. [2]卡伦?霍尼(美).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3]卡伦?霍尼(美),王作虹(译).我们内心的冲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张传开,章忠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李昕.国外科技动态[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06). 文档资料: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论声乐演唱中的“依字行腔” 明式家具艺术与功能的契合 “英式遗风”的美国化 关于个人基因信息财产权的研究 高考记叙类作文精巧构思探奥 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病感染状况分析 轻嗅文骨的芬芳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如何用微信平台增益B2B电商 巧 安全调控,确保户外活动的实施 央视《等着我》栏目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彰显的中华传统道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 化学教学中对比法的应用探析 个性心理学视阈下的《大鱼》 荒诞、异化和自由选择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审美错觉论贡布里希对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
本文档为【多重人格在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阐释[权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