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2017-12-27 24页 doc 47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第一节 三棱针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棱针在《内经》时代称为“锋针”,为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灵枢?九针论》谓锋针主要用于“泻热出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宛陈则除之”,就是说对血郁积久、经络瘀滞病症采用放血疗法涤除病邪。 《灵枢?官针篇》提出的“络刺”、“赞刺”、“豹文刺”等,都是属...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第一节 三棱针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棱针在《内经》时代称为“锋针”,为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灵枢?九针论》谓锋针主要用于“泻热出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宛陈则除之”,就是说对血郁积久、经络瘀滞病症采用放血疗法涤除病邪。 《灵枢?官针篇》提出的“络刺”、“赞刺”、“豹文刺”等,都是属于放血刺法。 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络刺指浅刺体表细小络脉出血的方法,多用于实证、热证。 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赞刺是刺入浅而出针快,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治疗外科痈肿丹毒等病证。 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刺是以穴位为中心,前后左右散刺出血的刺法。因针刺出血点多,形如豹纹而得名。 综上所述,三棱针法是以放血为主的刺法,多用于急症、热证、实证、瘀证、痛证。 一、针具 三棱针是由不锈钢制成的,柄粗而圆(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有三面刀刃,针尖锋利的针具(图8-1)。 三棱针使用前必须高压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消毒后放 在器械消毒液里备用。 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更为理想,可杜绝病毒性肝炎等血传播疾病的感 染。 二、操作方法 (一)点刺法 用三棱针在腧穴内快速刺入后迅速出针的方法。 1(操作 ?先按柔施术部位,使血液积聚;常规消毒。 ?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该部位,右手持针(拇食指捏住操作 针柄,中指紧贴针身下端,针尖露出约3mm,见图8-2), 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3mm,随即出针。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3,5滴,再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 2(应用 ?部位:四肢末端穴位,如井穴、荥穴、十宣以及头面部的太阳、 印堂、耳尖等穴。 操作 ?病症:高热、昏迷、急性咽喉肿痛、中暑等。 如:高热——点刺十宣、十二井。 急性咽喉肿痛——点刺少商、商阳。 昏迷——点刺中冲、少商、少冲、涌泉。 (二)散刺法 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多点刺血的方法,又叫“围刺”、“豹纹刺”(图 8-4)。 操作:常规消毒后,在病灶周围由外到内点刺数针(10,20操作 针)。 应用: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等。 如:外伤瘀血肿痛——局部散刺后拔火罐。 痤疮——大椎穴区散刺后拔火罐。 神经性皮炎——局部散刺,针刺血海、三阴交、曲池。 (三)挑刺法 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操作 ?常规消毒后,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2,3mm ?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挑尽为止。 操作 ?碘酒消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或贴口贴敷贴。 ?畏痛者可先用2%利多卡因少许打一皮丘,再挑刺。 2(应用 (1)挑刺部位(点)的选择 ?以痛为腧选点法:如肩周炎在肩部寻找痛点或敏感点挑刺。 挑刺点 ?按神经分布选点法:如痔疮在腰骶八髎穴选点。 ?相应背俞选点法:如肝病取肝俞挑刺。 挑刺点可以是穴位或阳性反应点(痛点、敏感点、丘疹、条索状物), 但应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 (2)病症:痔疮、麦粒肿、肩周炎、瘰疠等 痔疮——在腰骶旁开1,1.5寸范围寻找痔点(红色丘疹),1至数个 挑刺。 麦粒肿——在肩胛区第1,7胸椎棘突两侧寻找丘疹或敏感点及肝俞 穴挑刺。 (四)泻血法 用三棱针在浅表静脉放血的方法(图8-3)。 ,(操作 ?先用橡皮管结扎施术部位上端,使静脉显现,局部常规消毒。 ?左手拇指压其下端,右手持针对准静脉向心斜刺2,3mm,操作 深度以刺穿血管上壁,血液自然流出为度,出血停止 前松开橡皮管。 ?待出血停止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2(应用 部位:肘窝、腘窝等部位之浅静脉。 操作 病位:中暑、急性淋巴管炎、急性腰扭伤等。 如:中暑——肘窝、腘窝浅静脉放血。 急性淋巴管炎——红丝上多针放血。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急症、热证、实证、瘀证、痛症等。 (二)处方示例 高血压 耳尖、隆压沟 点刺 高热 耳尖、十宣、井穴 点刺 昏迷昏厥 十二井、十宣 点刺 目赤肿痛 太阳、耳尖、行间 点刺 外伤瘀血肿痛 阿是穴 散刺拔罐 神经性皮炎 阿是穴 散刺 麦粒肿 肝俞、肩胛区丘疹 挑刺 痔疮 八髎、腰骶区痔点 挑刺 中暑 曲泽、委中 泻血 急性腰扭伤 委中、腰部阿是穴 泻血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2(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 3(禁刺部位:皮肤有溃疡、感染、瘢痕、肿瘤处。 4(慎刺病症:虚证、孕妇、有出血性疾病者。 5(术后反应:一种情况是放血后立即感到轻松,痛苦消失;另一种情况是暂时加重,甚至出现乏力、头昏、口渴、嗜睡,这些现象往往疗效显著,可叫病人多吃营养食品,好好休息,3,,天后可恢复正常。 6(点刺、散刺手法宜轻宜快,出血不宜过多,勿伤深部动脉,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泻血法宜5,7日1次。 小结 本节介绍了三棱针法的针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节重点是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临床常用的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必须掌握其操作与应用。 问题备用 1(什么叫三棱针法,三棱针古代称为什么, 2(简述点刺法的操作和应用, 3(简述散刺法的操作和应用, 4(挑刺法应如何操作,怎样选择挑刺点, 5(简述泻血法的操作和应用, 6(三棱针法适应于哪些病症,各举一例说明, 7(简述三棱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皮肤针法 皮肤针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而成。皮肤针法指用皮肤针叩刺皮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皮肤针法是由古代的“半刺”、“毛刺”、“扬刺”发展而来的。 《灵枢?官针篇》说:“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半刺是一种浅刺疾出不留针的刺法。 《灵枢?官针篇》说:“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毛刺也是一种浅刺皮肤的刺法。” 《灵枢?官针篇》说:“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扬刺是一种五针浅刺的刺法。 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的散布区域。邪气往往由皮部、络脉、经脉而侵入脏腑。因此,刺激皮部,激发经气,通过孙络、络脉、经脉以调节脏腑功能,通行气血,协调阴阳,促进机体恢复正常,这便是皮肤针法的作用原理。 一、针具 (一)针具的形状 皮肤针外形呈小锤状,由针柄和针盘构成。 针柄长约15,20厘米,有硬柄和软柄两种。硬柄为圆柱形,多为塑料制成,也有用牛角、竹子、有机玻璃制成的。软柄为扁平状,用牛角或塑料制成。 针盘为莲蓬状,上面均匀嵌着数支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短针的数目,由5支呈梅花状嵌成者称“梅花针”,由7支嵌成者称“七星针”,由18 支嵌成者称“罗汉针”,多数皮肤针集针数目为7支。 针盘集束有双头与单头两种,双头的主头集针分散,附头集针稠密;单头的则只有主头。 (二)针具的检查与消毒 皮肤针针尖不宜太锐或太钝,应呈松针形。全束针尖应平齐、无钩、无缺损、无锈蚀。检查时可用干棉球轻擦针尖,有钩便有棉絮沾在上面。 皮肤针使用前应高压消毒,或在75%酒精里浸泡30分钟,然后放在器械消毒液里备用。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图8-5) 1(硬柄皮肤针:用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放在针柄中段上方,无名指、小指将针柄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2(软柄皮肤针: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拳状握住针柄末端。 (二)叩刺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腕力扣刺,针尖垂直叩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反复进行。 (三)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叩刺部位的不同,可分别采用不同强度的刺激方法。 刺激强度简表 类别 用力与时间 局部感应 适应范围 年老体弱、小儿、初诊者;弱刺激用力轻、时间短 皮肤稍红不痛 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 年轻力壮、肩背腰臀四肢等强刺激用力重、时间长 皮肤出血、疼痛 肌肉丰厚处 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以外中刺激 用力与时间适中 皮肤红晕、稍 痛 的任何部位 (四)叩刺部位 脊柱两侧:项背腰骶部的督脉、膀胱经。 1(循经叩刺 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经脉体表循行线周围。 2(腧穴叩刺: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多取特定穴、夹脊穴、阿是穴。 3(局部叩刺:在病变局部叩刺,如扭伤、头面五官病、关节病等。 循经叩刺很重要,尤其是脊柱两侧,督脉与膀胱经分布于此,督脉能调节全身阳经经气,膀胱经之背俞穴能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脊神经根由此而发出,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过去曾将脊柱两侧视为整体调节部位、常规刺激部位,不管什么病,先刺激脊柱两侧,再刺激有关经脉、穴位、局部。 [附:脊柱两侧叩刺法]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学》载:脊柱两侧分三行叩刺,第一行距脊柱1cm,第二行距脊柱2cm,第三行距脊柱3,4cm,各叩刺2,3行。用于内脏病的常规刺激。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凡针灸适应症均可采用皮肤针治疗,尤其对痛症、痿证与瘫痪、皮肤病、功能失调性病效果较好。 1(痛症:头痛、颈椎病、胸胁痛、胃痛、腹痛、腰腿痛、肩周炎、痛经、痹证等。 2(痿证与瘫痪:面瘫、小儿脑瘫、中风偏瘫、神经炎、阳痿等。 3(皮肤病:斑秃、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4(功能失调性疾病:失眠、神经衰弱、弱智、痴呆、近视、远视、斜视、高血压病等。 (二)处方举例 前头痛:印堂、阳白、督脉、阳明经脉(合谷、足三里重叩)。 侧头痛:太阳、风池、率谷、少阳经脉(外关、阳陵泉、足临 头 泣重叩)。 痛 后头痛:大椎、哑门、天柱、颈夹脊、督脉、太阳经脉。 巅顶痛:百会、阿是穴、督脉、肝经、膀胱经脉。 失眠:神门、内关、四神聪、百会、头项部之督脉、膀胱经、少阳经、颈夹脊、背部脊柱两侧。 面瘫:患侧颜面部、阳明经脉、合谷、太冲、足三里。 斑秃:局部、脊柱两侧、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百会、四神聪。 神经性皮炎:三阴交、血海、委中、曲池、合谷、足三里,局部叩刺后加回旋灸。 弱智:脊柱两侧、心经、心包经、肾经、督脉、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太溪、头项部、颈夹脊等。 (三)注意事项 1(术前检查针具:若发现针尖不齐有钩、缺损,针身与针盘衔拉不牢,必须修理完好后使用。 2(施术部位消毒:施术部位治疗前后都必须用75%酒精棉球消毒,特别是叩刺出血部位,一定要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 3(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向下,避免斜刺、钩挑。 4(皮肤有溃疡、感染、瘢痕、肿瘤处不宜叩刺。 5(孕妇腰骶、小腹部位不宜叩刺。 6(有出血性病症者慎用。 小结 本节讲述了皮肤针刺法的针具、持针姿势、叩刺方法、刺激强度、叩刺部位、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叩刺方法、刺激强度、叩刺部位等操作内容,并加强操作练习。 问题备用 1(什么叫皮肤针刺法,它由古代的哪些刺法发展而来, 2(皮肤针的治疗病原理是什么, 3(简述皮肤针的持针姿势和操作方法, 4(简述皮肤针的刺激强度, 5(皮肤针的叩刺部位有哪些,分别扼要说明, 6(简述皮肤针的适应范围,试举二例说明, 7(运用皮肤针刺法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节 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指以特制的皮内针刺入并固定在腧穴部位内或皮下,留置一定的时间,利用较长时间的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皮内针刺法便是在《内经》“静以久留”刺法启示下发展而来的。其作用原理与皮肤针相同,即通过持续微弱地刺激皮部,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 一、针具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型针具,其直径约为0.28,0.32mm,其形 状有麦粒型和图钉型两种。 (一)图钉型(揿针型) 针身长2,3mm,针身粗0.28,0.32mm(30,32号),针柄呈圆环形,针身与针柄呈连体垂直状(图8-6)。 临床上以针身长2mm,针身粗0.28mm(32号)者最为常用。 (二)麦粒型(颗粒型) 针身长约1Omm,针身粗0.28mm,针柄呈圆环形,针身与针柄在同一平面并连为一体,针身冒出圆环针柄的实际长度约5mm(图8-7) 针具在使用前必须灭菌消毒,可在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 二、操作方法 (一)图钉型皮内针 1(施术部位常规消毒,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刺入,按压平整后再用10mm×10mm胶布固定。 2(也可将针柄粘在方块胶布上,用镊子捏起胶布一角,针尖对准穴位直刺并按压固定。 图钉型皮内针常用于面部、耳部的穴位埋针。 (二)麦粒型皮内针 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镊子夹针柄(针身在下),将针平行刺入穴位真皮内,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交叉,使针柄平整地留在穴位皮肤上,再用方块胶布固定针柄。 麦粒型皮内针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穴位埋针。 皮内针埋针时间可根据病情与时令季节决定。一般为2,3天(新世纪教材《刺法灸法学》:1,2天;新世纪教材《针灸学》:3,5天);夏季炎热天气,留针时间最好在1,2日之内:冬季寒冷时,最长可埋针6,7天。 埋针期间,每天可按压数次,加强刺激量。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皮内针法适用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 1(慢性顽固性疾病: 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月经不调、遗尿等。 2(经常发作性痛症: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胃痛、胆绞痛、肋间神经痛、关节痛、腰腿痛、痛经、软组织损伤等。 此外,也可用于戒毒、减肥等。 (二)处方示例 1(高血压病 ?取耳穴心、肾、肝、皮质下、降压沟,采用图钉型皮内针法。 ?取体穴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内关,采用麦粒型皮内针法。 2(偏头痛 ?取耳穴神门、肝、胆、三焦、皮质下、颞,图钉型皮内针法。 ?取体穴太阳、外关、阳陵泉、太冲、足临泣、印堂(前头痛者加用)、大椎(后头痛者加用),麦粒型皮内针法。 3(痛经 ?取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神门,图钉型皮内针法。 ?取体穴中极、地机、次髎、三阴交、太冲,麦粒型皮内针法。 4(神经衰弱 ?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肾,图钉型皮内针法。 ?体穴:神门、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麦粒型皮内针法。 (三)注意事项 1(宜选用容易固定,不妨碍肢体活动的穴位。关节部位不宜埋针, 以防活动疼痛或断针。 2(感染、瘢痕、肿瘤处,不宜埋针。 3(埋针处不要浸水,防止感染。 4(夏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宜短。 5(埋针后若针处疼痛,应取出重埋或改穴埋针。 6(一旦发现针处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小结 本节介绍了皮内针法的针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其重点在操作方法,要求理论上掌握,并且动手操作正确、熟练。临床上皮内针法常与毫针刺法等方法配合应用,应予注意。 问题备用 1(什么叫皮内针法,它适用于哪些疾病, 2(图钉型皮内型应如何操作,适应于哪些穴位埋针, 3(麦粒型皮内针应如何操作,适应于哪些穴位埋针, 4(试举2例说明皮内针的应用, 5(皮内针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四节 鍉针法 鍉针是古代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灵枢?九针论》进一步提出“按脉勿陷,以致其气(引导正气),令邪气独出。”《灵枢?官针篇》说:“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输。” 综上所述,鍉针是一种按摩工具,不深入体内。鍉针法是用鍉针按压 经脉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鍉针按压经脉、穴位,疏通、导引经脉气血,引导正气,疏泄邪气,起到补虚泻实的作用。这便是鍉针法的治疗原理。 一(针具 制针材料多选用不锈钢、黄铜制成。针身呈圆柱体,长约3.5寸,直径2,3毫米;针头光滑圆钝,呈半球体;针柄由粗金属丝缠绕向成图(图8-8)。 现代还有磁鍉针、电鍉针、电热鍉针,微波鍉针等。 二(操作方法 1(消毒 针具与施治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擦消毒。 2(持针方法 ?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中段。 ?拇、食、中指夹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 ?拇、中、无名指夹持针柄,食指抵住针尾。 3(按压方法 针身与所按压的经脉或穴位皮肤垂直,每次按压1,10分钟,可结合捻转或震颤法,按压后轻轻揉按凹陷。 4(刺激强度 有弱刺激和强刺激2种。 ?弱刺激 按压用力较轻,形成的凹陷较浅,操作时间较短,局部感应为酸胀感,皮肤稍红。按压时可结合捻转法。多用于虚证、肌肉浅薄部位。 ?强刺激 按压用力较重,形成的凹陷较深,操作时间较长,局部感应为胀痛感,皮肤潮红。按压时可结合震颤法。多用于实证、肌肉丰厚部位。 5(疗程 每天治疗1,2次,重症3,4次,10次为一疗程。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1(诊断:经络、腧穴探查,以探测疾病部位。 2(治疗:多用于某些疼痛性的病症,尤其是惧怕针刺的患者、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小儿更为适宜。 ?内科:高血压病、胃痛、肋间神经痛、失眠等。 ?外科:肩周炎、网球肘、落枕、腰肌劳损等。 ?妇儿科:痛经、更年性综合征、小儿遗尿等。 ?五官科:梅核气、牙痛、耳鸣、咽喉肿痛等。 (二)处方示例 1(高血压病:人迎按压1,3分钟,曲池、足三里,各压1,3分钟。 2(偏头痛:太阳、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足临位、太冲、内关,每穴按压1,3分钟。 3(呃逆:内关、膈俞、攒竹、鱼际肌中间,每穴按压1,3分钟。 4(落枕:落枕穴、阿是穴、风池、后溪,每穴按压1,3分钟。 (三)注意事项 1(鍉针针头不宜过尖,操作时垂直按压,不宜斜刺,用力不宜过强,防止损伤皮肤。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肿痛等不宜鍉针按压。 3(孕妇小腹与腰骶部不宜按压。 4(治疗5次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 5(由于鍉针法无创伤、操作简单,可指导病人自己长期治疗。 小结 本节介绍了鍉针法的概念、源流、针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处方示例、注意事项等内容。重点在其操作方法,必须熟练掌握,加强练习。 问题备用 1(鍉针源出哪一部著作,简要介绍其形状, 2(简述鍉针的操作方法, 3(简述鍉针法的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火针法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后,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针在古代称为“燔针”,火针刺法又叫“焠刺”。《灵枢?官针篇》说:“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明代医家吴昆解释说:“焠刺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火针的适应症(寒证)和不宜火针治疗的病证(三阳病证)。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外疖痈疽,针惟令极热。”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说:“治瘰疠痰核生于项间,初起坚硬,或如梅李,结聚不散,宜用此法针之。”这是火针刺法在外科痈疽疖肿、瘰疠痰核上的应用。 宋代医家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记载:“腰疼,出入甚难,予用火 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说明火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很好。明代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火针篇》说:“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这是火针在治疗腰痛、瘫痪等内科病症上的应用。 明代医家吴仪洛《本草从新》还记载了火针治疗眼科目翳的经验。 明代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中对火针法进行了全面,详细论述了火针的针具制作、加热方法、刺法、治疗作用及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其中“烧针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反损于人,不能去病”,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火针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祛腐排脓等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痹、痈疽、瘰疠、痣疣等病的治疗。 一、针具 针具多选用能耐高温的钨合金材料制作,针体较粗,针头较钝,常用的有单头火针、三头火针。单头火针又有粗、中、细的不同,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1(细火针:针身直径为0.5mm。 2(中火针:针身直径为0.75mm。 3(粗火针:针身直径为1.2mm。 4(三头火针:三枚粗针集束而成。 5(其他可用作火针的针具: 员利针、24号(直径约0.5mm)、26号(直径约0.45mm)2寸长的不锈钢针、三棱针等。 现代还有电火针,利用电能使针尖迅速烧红,并且可以控制深度。 二、操作方法 (一)选穴与消毒 1(选穴: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但选穴宜“少而精”,侧重于“以痛为腧”的局部穴位。 2(消毒:较毫针严格,先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 (二)烧针与针刺 1(烧针次序 将针身倾斜45?放在火苗上烧,先烧针身,后烧针尖。 2(烧针程度 ?微红:把针烧得微红,在皮肤表面轻而慢地烙熨。 适用于老年斑、雀斑等不高出皮肤的病症。 ?通红:将针烧至通红,用于较浅的点刺,刺入l,2分,速进速烧针 程度 出。 适用于扁平疣、痣等稍高出皮肤的病症,以及胸背部腧穴 的火针治疗。 ?白亮:将针烧至白亮,用于深刺,刺入2,5分,速进速出。 适用于腱鞘囊肿、瘰疠等体积较大的病症(刺入基底部), 以及腰、腹部、四肢部的腧穴。 烧针是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烧针必须到位,根据治疗需要,烧至微红、通红或白亮。否则,烧针不到位,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患者剧痛。 3(针刺方法 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准确刺入穴位后快速拔针,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减痛止血。针深4分以上者,可贴创口贴。出针后不要揉搓针孔,以免出血。 (三)针刺的深度 《针灸大成?火针》说:“针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说明火针不能太深或太浅,要深浅适度。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施术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等情况来决定针刺深浅。 瘰疠、腱鞘囊肿等病或实证宜适度深刺; 病情 皮肤病、虚证宜浅刺。 针刺 深度 四肢、腰腹部稍深,刺入2,5分; 部位 胸背部宜浅,刺入1,2分。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火针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社腐排脓等作用,主要用于以下病症。 1(外科:瘰疠、腱鞘囊肿、疣、痣、鸡眼等病症。 2(内科:痹症、阳痿、慢性结肠炎等病症。 3(妇儿科:痛经、疳积、月经不调等病症。 (二)处方举例 1(瘰疠:用粗火针点刺核上3针(核上部、中央部、下部),深至核中心部分。 2(痣:三头火针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痣的中心,达到痣的基底部后快速出针。10天左右黑痂皮脱落,新皮与周围肤色相同。 3(痹证: 膝部——膝眼、鹤顶、阿是穴,细火针点刺,每穴点刺约5分深。 肩部——肩髃、肩髎、阿是穴,细火针点刺,每穴点刺约5分深。 4(疣(扁平疣、寻常疣):火针烧热至通红发亮,迅速刺入疣的中央,转动针柄,扩大烧灼面积,同时向根部进针,直到根部溢出白浆后出针。15天后结痂脱落而愈。 (三)注意事项 1(火针操作的动作要领是:快捷、准确。 2(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以防 晕针。 3(禁忌部位:有大血管、神经干的部位、面部(痣、疣除外)禁用火针。 4(禁忌症:血友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危重病人、孕妇禁用火针。 5(针后局部出现红晕或红肿,属正确现象,一周后会消失,必须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洗浴;局部发痒者不宜搔抓,以防感染。 6(注意检查针具,发现有缺损、剥蚀者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小结 本节介绍了火针法的概念、历史沿革、针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重点与难点在操作方法,一定要理论上掌握,实践中练习。烧针是火针的关键步骤,一定要烧针到位,针刺时动作要领是快捷、准确。 问题备用 1(什么叫火针法,常用的针具有哪些, 2(简述火针的烧针顺序、烧针程度与针刺方法, 3(火针的针刺深度应如何确定, 4(火针有什么作用,主要用于哪些病症,举2例说明, 5(火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六节 芒针法 芒针是由“九针”中长针发展而来的一种特制的针具,由富有弹性的不锈纲丝制成,因其针身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 芒针法指用芒针刺入穴位,采用适当的手法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因芒针针身较长,刺入穴位较深,操作手法较为复杂,所以一定要非常熟悉穴位的局部解剖,准确地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防止刺伤内脏,发生不良后果。 芒针法一般用于普通毫针难以取得疗效,必须用长针深刺的疾病。 一、针具 芒针由不锈钢制成,光滑坚韧、富有弹性、不易生锈。 1(结构: 与毫针相同,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组成。其针尖、针根、针尾部分与毫针差别不大,质量要求也基本相同。 芒针的针身较毫针明显加长,要求挺直圆滑、粗细均匀。 芒针的针柄比毫针略粗略长一些,要求金属丝缠绕均匀,方便持针、用力。 2(规格: 长短:有5寸、6寸、7寸、8寸、10寸、15寸等多种,以5,8寸的用得最多。亦有人把9寸以上的长针称为“蟒针”。 粗细:常用的有26号(0.45mm)、28号(0.38mm)。 由于芒针较长,针身宜粗,便于掌握,太不好掌握针具。 针具在使用前必须高压消毒,或75%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 二、操作方法 (一)进针 1(夹持进针法(图8,9)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刺手持针柄下段,押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一捻一压,将针迅速透过表皮。 2(单手速插法 常规消毒后,刺手捏住消毒干棉球执持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将针刺入皮下。亦可根据透穴方向斜刺进针。 (二)行针 手法:行针手法以捻转为主,轻捻缓进,左右交替; 行针 捻转角度在180?,360?之间,禁单向捻转。 角度与方向:针尖朝应刺方向平刺或斜刺,捻转至一定深度; 行针时还可通过押手循按针身,改变角度与方向。 (三)留针 达到一定深度后,可根据病情需要,作捻转或其他手法,然后留针20分钟,或不留针。 (四)出针 慢慢捻针,边捻边退,退到皮下后轻轻拔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出针时如有血液从针孔流出,迅速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直到出血停止。 整个操作过程应该注意双手配合,灵活运用指力与腕力,使针体始终处于捻转状态,以减轻疼痛。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芒针的适应范围与毫针刺法一样,范围较广。临床上多用于毫针难以见效,必须深刺才能取效的疾病。 1(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 2(神经精神疾病:偏头痛、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癫痫、截瘫、偏瘫等。 3(其他疾病:关节炎、肩周炎、重症肌无力、溃疡病等。 (二)处方举例 1(胃下垂 ?上脘?下脘 足三里?下巨虚 ?巨阙?肓俞(28号7寸芒针,巨阙进针后针体在皮下边捻边进,刺至左肓俞后,手持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医者手下有重力感,患者觉胃部有上提感为佳。提针10,20分钟后,捻转针柄,缓缓出针。) 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嘱病人加强腹肌锻炼。(两组交替) 2(面瘫 阳白?鱼腰 颧髎?听宫 瞳子髎?听宫 地仓?人中 地仓?承浆 颊车?地仓 迎香?鼻根 颧髎?地仓 每次选5组透穴,每日治疗1次。 3(肩周炎 ?肩髎?极泉 臂臑?肩髃 肩髎?臑会(肩髎下3寸) ?条口?承山(左取右、右取左,留针20分钟,间歇捻针2,3次,每次捻针约1分钟,边捻边令病人活动患肩)。 (三)常用透穴举例 1(神庭?印堂(3,4寸):前头痛、鼻炎。 2(太阳?率谷(3,4寸):偏头痛、面瘫。 3(阳白?鱼腰(1寸):面瘫、眶上神经痛。 4(地仓?人中(2,3寸):面瘫、面肌痉挛、流涎。 5(颊车?地仓(3,4寸):面瘫、面肌痉挛。 6(风池?风池(3,4寸):后头痛、癫狂。 7(足三里?下巨虚(6,7寸):下肢瘫痪、胃痛。 8(三阴交?太溪(2,3寸):沿皮下刺,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下垂。 9(足三里?承山(4,5寸):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 10(合谷?后溪(3寸):手指麻木、屈伸不利。 11(光明?三阴交(3,4寸):小腿麻木、疼痛、下肢运动障碍。 12(太冲?涌泉(1,2寸):头顶痛、足趾疼痛、麻木、活动障碍。 13(内关??外关:心悸、上肢疼痛、麻木。 14(昆仑??太溪:足跟痛、腰痛。 (四)注意事项 1(因为芒针长,刺入深,对初诊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 2(针刺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弯针、滞针、断针。 3(选穴宜少,手法宜轻,行针宜慢,以捻转为主,切忌快速提插,以防造成血管、神经、内脏损伤。行针时若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时,要改变方向再刺。 4(过饥、过饱、醉酒、年老体弱、孕妇儿童,以及不能配合治疗的病人不宜芒针治疗。 5(平时可在枕头上反复练习捻转行针,使行针手法熟练自如。 小结 本节介绍了芒针的概念、针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处方举例,刺法举列、注意事项等内容。其重点与难点在芒针的操作方法,对其进针、行针、出针要理论上掌握,实践中练习。平时可用长针在枕头上练习,使手法熟练、灵活自如,临床时便能得心应手。 问题备用 1(什么叫芒针法,常用于什么疾病, 2(简述芒针的结构与规格, 3(芒针应如何进针与行针, 4(芒针出针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出针, 5(举两例说明芒针的应用, 6(简述芒针的注意事项,
/
本文档为【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