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2017-09-25 4页 doc 16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摘要:侠义文学是中外共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指的是大量描写武力争斗场面,着重刻画勇武之人,并以宣扬义气、追求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导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中外几部侠义作品的比较研究,发掘出此类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类对自身的自然力量与理性智慧关系的反思和对自身发展、社会演进规律的探索,揭示出在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力量与社会契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然力量 理性智慧 契约 人类社会 作者简介:余萌 19...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 摘要:侠义文学是中外共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指的是大量描写武力争斗场面,着重刻画勇武之人,并以宣扬义气、追求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导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中外几部侠义作品的比较研究,发掘出此类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类对自身的自然力量与理性智慧关系的反思和对自身发展、社会演进规律的探索,揭示出在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力量与社会契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然力量 理性智慧 契约 人类社会 作者简介:余萌 1988年9月 籍贯:重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曾楠 1988年11月 籍贯:重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7级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与英国托马斯的《亚瑟王之死》都塑造了一系列的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这些作品在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内容如何丰富,如何复杂,都隐含着一个建筑在契约之上的深层叙事结构。契约是人类的理性探索在文学上的投射和反映,它的建立与遵守,正是人类对运用理性智慧来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肯定;契约的修正、破坏和替代,则是对于契约消极意义的否定。 一、契约的建立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侠士们迈开了旅程的第一步?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了侠士们在岔路上的方向选择?我们认为,是契约。契约一旦建立,就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义务和责任是在履约的行为过程中展开的,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主体部分。契约本身有若干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将它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个人约定。这是“契约”的初级表现形式。如《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和杨康各自的 1 成长正是以丘处机与江南七怪所订立的二十年之后“嘉兴比武”约定为背景。因为这一个约定,江南七怪与丘处机各自向两个少年传授武功,并且将两人带入了中原武林的纷争之中。如果没有这个约定,也许郭靖就和郭夫人在蒙古草原上成长为一个大漠的射手,而杨康也就心安理得地做了金国的小王子了吧? 2、群体约定。与个人约定不同,群体性约定产生效力的范围更广,进入契约的人数更多,因此对人类行为的约束性和推动性都相对更强。最典型的如金庸作品中的“华山论剑”,就是中原武林的一个集体约定。“华山论剑”的结果对整个中原武林具有约定俗成的威慑力,任何武林中人都承认论剑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将关系到中原武林秩序的重建与否。 在圆桌骑士的传说中也有相似的群体契约。如成为圆桌骑士的一员、立志去寻找圣杯。(在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圣杯自身具有的君权和神权价值,而是单独讨论寻找圣杯这一行为的群体约定意义。) 3、社会契约。社会契约是契约的最高表现形式。社会契约抽象出了人在社会中如何自处并恰当地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法则。中国传统的礼教精神和西方的骑士精神正是侠义文学中存在的社会契约产生的深层土壤。这种契约仿若一架悬在众生头顶的天幕,不是谁跑得快跑的远就能够跑出它的范畴。 在《亚瑟王之死》的文本中,忠君与护教构成了文本整体的契约型结构。骑士与不同对象建立约定并履约,从根本上看是骑士精神以忠诚和信仰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所要求的。骑士精神有许多表现形式,如决斗时要求双方平等。决斗双方的决斗方式、所使用的武器要相同:步战对步战,马战对马战等。 二、契约的遵守和破坏 人类对契约存在反作用力,即遵守契约和破坏契约两种不同的行为。 就《亚瑟王之死》中圆桌骑士的故事来说,骑士的成长过程鲜明地体现出立约――履约――奖赏,违约――惩罚的过程。如果一个骑士在履约过程中证明自己真正符合骑士的,就必然会获得荣耀。反之,倘若一名骑士的行为偏离了骑士的标准,我们就会发现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逆反的或悲剧性的。如“骑士制度”要求决斗的双方中一方失败了,必须要履行之前许下的诺言。并在下一届圣灵降临节向亚瑟王致敬。 三、契约的修正或替代 社会契约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原有的社会契约必然会出现不再适用并且束缚社会活力的状况。而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两种结局:原有的社会契约要么进行自我完善、进行修正,要么被完全摧毁,从而被新的社会契约所替代。 修正的实质是调整既定契约。随着利益主体以及客观因素的更迭,部分旧有契约不再能满足现有利益分配和秩序稳定,就需要被修正。 这种自我修正在《倚天屠龙记》中可以找到明显的一例:明教被正统武林视之为“魔教”,“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命悬一线之际,张无忌力挽狂澜。一战之后,明教统治集团层包括教主、护法、法王众人认识到的自身的统治危机,便有第二十二回名曰“群雄归心约三章”,这个新“三章”便是新晋教主张无忌对明教教众规范的修正。 明教的此番重整旗鼓,对“教义”这种契约的形式进行改良式的修正――教义仍旧保持着行侠仗义的信条,又以尽释前嫌制约了潜在的对外制造争端的行动,同时达到了巩固统治的结果――内部分裂的天鹰一支主动归宗,教主威严服众不单确立行为守则,更提出了未来明确的行动纲领。在张无忌的带领下,明教在后来驱除鞑虏的行动中功不可没,和武当派等名门修好,赢得了在中原武林的一席之地。 而一旦当原有的社会契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温和的改良已经无济于事的时候,脱离契约框架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这时唯有彻底的摧毁并重建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够使社会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 在《亚瑟王之死》中,亚瑟王率领圆桌骑士统一了不列颠群岛,亚瑟王建立的不列颠王国“契约”替代了腐朽的罗马帝国“契约”。亚瑟去世后,康斯坦丁结束战乱,继承了亚瑟王的王位,建立起新的国家“契约”。 综上所述,在“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里,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契约结构:从建立、遵守,到破坏、修正和替代。维持这个结构的是不同形式的契约,是理性智慧。而契约的破坏与替代,则意味着智慧因素消减,这时,自然力量便又开始显示出它的用武之地了。 参考文献: [1]《社会契约论》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第三版。 [2]《射雕英雄传》金庸著,广州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倚天屠龙记》金庸著,广州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4]《神雕侠侣》金庸著,广州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亚瑟王之死》托马斯?马洛礼著,黄素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
本文档为【侠义文学中的契约结构――金庸“射雕三部曲”和《亚瑟王之死》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