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宝宝出生于农历六月十二上午巳时

宝宝出生于农历六月十二上午巳时

2018-09-20 5页 doc 16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宝宝出生于农历六月十二上午巳时XX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XX县2007年—2008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水稻是XX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稻谷总产量近5.52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稻谷平均单产460公斤/亩,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较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农民劳作最辛苦。改变水稻生产“面朝...
宝宝出生于农历六月十二上午巳时
XX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XX县2007年—2008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水稻是XX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稻谷总产量近5.52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稻谷平均单产460公斤/亩,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较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农民劳作最辛苦。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近年来,为实现持续增收,农村年轻一代的青壮劳动力人量离土离乡、务工经商,广大农民对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需要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我县在省农机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习江苏经验,经2003年—2006年四年的小规模试验示范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基本初步形成了育秧、机插秧各个环节的技术操作。2007年—2008年我县列入承担了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分别在我县月河川道四个乡镇的五个村实施。在省、市、县农机、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杂交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研究课题组,结合杂交稻在本地种植的特点,开展了以中晚熟组合为主的软盘旱育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两年来通过旱育机插秧的生育特点、主要技术及生产优势进行系统探索和攻关,现该项技术已经成熟,并在生产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技术也填补了我省内空白。现对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杂交稻软盘旱育机插秧技术 (一)选择适宜旱育机插秧的品种(组合) 在品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机插秧本身的生长发育特点,也要考虑茬口的迟早等因素,在保证安全成熟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熟期稍早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月河川道油菜茬一般在4月1日—10日进行播种,5月15日—25日进行机插秧,宜选用中晚熟组合,生育期150—155天的杂交组合,如D优158、丰优737等组合。小麦茬田一般在5月20日—5月30日机插秧,宜选用生育期在145—150天杂交组合,如中优177、中优85、金优718等组合。浅山丘陵宜选用生育期140—145天,如I优122、明优06、明优02等杂交组合。 (二)机插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化高。该方式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质量好,成功率高。 1、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根据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在机插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实现秧块的标准尺寸。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30天—50天,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6叶龄内移栽。秧苗素质要求壮秧,特征是基茎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 苗高控制在12—25厘米为宜,不超过28厘米。 2、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计划面积,及早落实秧池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选地培肥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菜园地做旱育秧床。也可采用水稻收获后起早,冬种蔬菜或育秧前增施腐熟有机肥,进行秋耕、冬翻、春耖培肥的稻田土做床。 (2)做床施肥 ?施底肥:秧床施用化肥应做到宜酸忌碱,做到氮磷钾配合。秧床在施足每平米12公斤腐熟捣细的农家肥的基础上,于播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0克(或尿素30—40克,过磷酸钙200克),氯化钾50克,施入耕层中反复翻挖整细,使土肥充分混匀。 ?做秧床:播前一周拣净秧床残杂物,做成秧床宽1.2米,床长随地块长短而定,两边筑埂,埂宽40厘米,埂高10—15厘米,秧床耕深12—15厘米,秧床做好后为使秧床板面平整,可先灌足底水,水深3厘米,待水完全下渗沉实床面,铺盘前两天铲高补低找平,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使板面不陷脚,平如镜,光无残茬杂物,埂边垂直整齐。播一亩大田约需净秧床面积4.1平方米左右(铺盘面积),筑埂面积约3.9平方米左右,亩需秧母田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 (3)备盘备种:每亩大田备58厘米×28厘米×3厘米标准,塑料软盘20—25个左右,亩需备杂交稻种1.0公斤。 (4)配制营养土:一般每盘准备营养土4公斤,另备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过筛细土1公斤,亩需营养土100公斤, 1 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营养土要选择粘度适中、无草籽、无石块的7份肥沃旱田土与3份腐熟有机肥混匀,粉碎过筛,使营养土中颗粒直径2毫米—5毫米,播种前5—10天将营养土与壮秧剂按100:1.25的比例充分混匀后堆闷。 (5)其它材料: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覆盖用农膜4.0米,竹片长1.8米6根做拱棚支架用料。 3、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4、操作方法 在软盘旱育秧过程中,各操作环节的标准化是确保育秧质量的基本要求。其中,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为此,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的品种准确计算播量,力争播种均匀。 (1)顺次铺盘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2)匀铺营养床土 铺装准备好的床土,盘内土层厚度为2.5厘米,薄厚均匀,盘内土面平整。 (3)精量播种 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杂交稻播破胸芽谷70克,确保取秧面积2.16—2.624平方厘米播种2.6—3.5粒,出苗率保证90%以上苗齐。 (4)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过薄。注意 使用未施化肥但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后浇透水,再补喷敌克松预防水稻立枯病。 (5)搭拱棚覆膜 在秧床上每隔70厘米插一弓形竹条,顶端距床面45厘米,两侧距秧畦5—10厘米,各弓条间用竹条连接,用细绳子扎牢,棚架扎好后盖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 (6)秧田管理 ?温度:播种至立针,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适宜温度30?—32?,超过35?时开小口通风降温。齐苗至一叶至二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高于28?通风降温。3叶以后逐渐揭膜通风炼苗,达到与外界相同的气候环境。 ?水分:秧苗期以半旱式水管为主,2叶期前以保墒为主,促出苗,3叶期后以旱为主,床土不发白或秧苗不卷叶不洒水,反之则洒水,洒水以早、晚为好。 ?施肥:三叶期以后,每长一片叶施一次肥,可喷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施肥后再用清水冲洗2次以防“烧苗”。 ?病虫防治:地下害虫,每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1.5克拌毒土撒入秧田诱杀。稻蓟马、稻蝗、二化螟等害虫,可在秧田后期用氧化乐果或刹虫双水剂兑水进行喷雾防治。出苗后,可补喷敌克松预防立枯病,或用稻瘟灵等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三)机械插秧技术 1、机械技术 目前使用的高性能插秧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维系统、液压仿形系统、插深控制系统、插秧系统、左右调节系统等组成。其插秧部分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分别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在两机构的相互配合下,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带土秧块抓取秧苗,并下移,当移到设定的栽插深度时,插秧机构中的插植叉将秧苗从秧针上顶出,完成一个插秧过程。同时,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浮板与秧针的相对位置,从而保持基本一致的插秧深度。 2、稻田准备 ?水田耕整机械化工艺路线:在满足农业技术和机插秧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水田灭茬耕整机械化工艺和作业机具的技术。 水田灭茬耕整机械化作业工艺一般有水耕水耙和旱耕水耙两种。水耕水耙先灌水泡田后,进行灭茬耕翻、灭茬碎土、耙田、耥平田面。旱耕水耙先灭茬耕翻、晒垡、灭茬碎土、灌水泡田、耙田、耥平田面。水耕水耙机械化作业工艺适用于南方多季稻产区和稻麦、油两熟产区。旱耕水耙机械化作业工艺适用于北方一年一熟的水稻产区。 ?作业技术要求 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12—15厘米,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沙壤土插前沉淀1天,壤土插前沉实2天,粘土插前沉实3天,提前灌水泡田12—24小时后进行灭 2 茬耕耙作业;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要求上糊下实。 对高茬秸秆灭茬还田,深埋犁底层。 3、耕整机具选用 (1)1BSQ—23型水田驱动耙,配套动力:30—50马力。 (2)1GQNS—180S型旋耕机,配套动力:36.8千瓦。 (3)1LY—820驱动圆盘犁,配套动力:36.8千瓦。 (4)1BMQ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配套动力:13千瓦。 (5)丰收—180—90—50型水田灭茬耕整轮,配套动力:18马力。 该机具集动力与农具于一体,既是防滑驱动轮,又是水田灭茬耕整轮,安装在拖拉机驱动半轴上直接驱动,进行水田灭茬、耕、耙、耖、平五道工序一次完成的复式作业工艺,是水田水耕水耙的专用机具。 4、机插秧作业 (1)作业检查(参照说明书)。 ?检查各部位,确认紧固部位是否松动(试运转后,应拧紧紧固部位)。 ?根据各部注油等要求注油。 (2)发动机起动(参照说明书)。 ?主离合器手柄?切断;栽植离合器?切断;仿形手柄?提升;变速杆?停止。 ?确认汽油有无,把燃油开关拧到开位置。 ?调节节气门,把停止开关拨到ON位置。 ?把油门拨到S起动发动机位置。 ?拉开卷绳反冲式起动发动机。 ?起动后把油门缓缓地拨到低速位置。 ?一段时间进行预热运转。 (3)正常行驶 ?根据需要,把仿形手柄拨到“提升”位置,使机体提升起来。 ?把变速杆拨到“行驶”位置。 ?插秧机行驶时缓缓提高发动机转速,把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 ?以机体提升状态越过池埂,驶到稻田地后把主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 (4)插秧作业 ?根据要插秧的秧苗(成、中、幼)情况,调节横向移送手柄。 ?确认取秧量,必要时把秧箱上下调整。 ?根据稻田状态调节插秧深度。 ?根据栽植密度,用穴距调节手柄调节穴距,调节时,应把变速杆拨到“空档”,把主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 ?把栽植离合器手柄拨到“运转”位置使秧箱移到一侧,把秧苗放入秧箱上。 ?把主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以变速杆拨到“作业”,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仿形手柄为“插秧”位置来调节。 ?把主离合器拨到“高速”位置,以提高转速。 ?把主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并开始插秧作业。 ?插秧深度、穴距不当时,重新调整。 ?插秧穴株数不适当时,应重新调节横向移送调节手柄及秧箱的上下位置。 ?回转时,应切断栽植离合器,并操作转向离合器。 ?补给秧苗时,应把栽植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 ?必要时,使用止秧器,栽植1—3行或1—5行。 ?插秧完毕并移动到下一个地块时,应把栽植离合器手柄拨到“切断”,仿形手柄拨到“提升”位置。 2、待插秧苗 (1)秧苗盘的水分 ?插秧前一天,应给育秧盘充分浇水,秧苗盘足够潮湿时为良好状态。 ?插秧前一天,应用取秧板除去秧根。 ?如插秧前一天为下雨天气时,应注意秧苗盘过分潮湿。 3 ?如果秧苗盘过分潮湿而连续补给苗时,秧苗盘拱起来,会影响插秧质量,相反过干燥的话,秧苗盘会散开而产生浮苗或倒苗现象。 (2)待插秧苗的补给 ?从育秧盘取出秧苗的方法。把育秧盘从纵向轻轻敲动使育秧盘与秧苗5mm左右,然后用双手夹取。另外,在抓放软弱秧苗盘的情况下,抓起秧苗一侧,塞进取秧板。 ?秧箱上无秧苗时(开始作业时),应把秧箱移到左右任一侧,然后装上秧苗。 ?当秧苗盘下移到秧箱的秧苗补给指示线时,应补给秧苗。 ?补给秧苗时,应注意剩苗与补给苗邻接线对齐。 ?把秧苗装在预备架时,应注意先装上架后再装下架,否则会伤害秧苗。 (3)机械邻接行距、回转、地头插秧方法。 ?为了机械邻接行距插得整齐、均匀一致,装有在整地表面划线的划印器和与划线相对准的中央标杆,插秧时划印器所画出的线与中央标杆相对准。划印器为折叠式,作业时伸开要插秧一侧的划印器,往里折回已插秧一侧的划印器。 ?机械邻接行距为30厘米。 ?地头应留回行机型为4—8行的回转余地。 ?回转时,应切断栽植离合器,降低发动机转速。 ?握住要回转一侧的转向离合器,机体则按其方向回转,同时,把把手轻轻地抬起时,中间浮板的传感装置起作用机体会上升。在适当的位置降低把手时,因机体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避免拥泥或者破坏地头整地面。 ?当结束回转时,把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当把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时,上升的机体立即下降。 ?插秧时,提高发动机转速。 (4)穴距调节、穴距株数的调节 穴距调节范围为13—23cm10个档,根据稻田的插秧密度确定其穴距档位置。 根据实际:最大取秧面积2.624平方厘米,最多取秧量3.28株,行距、穴距为:30厘米×17厘米等于86×152=13072穴/亩,30厘米×20厘米等于86×129=11111穴/亩,30厘米×18厘米等于86×142=12346穴/亩。 (5)插秧深度的调节 ?标准插秧深度为2—3厘米。 ?调节时,应改变深度调节手柄的位置。 ?把中间浮板、侧浮板(3个处)固定为同一位置上。 (四)大田管理技术 1、科学管水 机插后2—3天不宜灌水,防止漂秧,影响扎根立苗,如遇雨天及时将水排出,防止积水漂苗。立苗后灌浅水3—4厘米促蘖。机插秧苗根部入泥2—3厘米,入泥较浅,水肥气热条件好,发苗快,够苗早,应适时偏早晒田,防止群体过大。晒田时间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大田苗情灵活掌握。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即可退水晒田。机插秧晒田一般油菜茬应在6月15日左右,小麦茬在6月20日前后即可退水晒田。7月10日—15日复水,孕穗及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的需水高峰期,应保持浅水层,乳熟期以后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造成减产。 2、平衡施肥 遵循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底肥深施,促根下扎。除重施底 肥外,一般不施促蘖肥、孕穗期(7月15日—20日)看苗补施穗肥,亩施尿素3—5公斤。出穗前叶面喷施光合微肥或磷酸二氢钾,促进水稻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增粒增重。为促进机插秧早齐穗早成熟,可在始穗期亩喷施赤霉素1克,兑水40kg。 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机插后5—7天秧苗全部立苗后灌深水(水不淹秧心)防虫除草。亩施3.6%的杀虫双大粒剂1公斤防治水稻螟虫为害,根据田间杂草种类数量,选用高效低毒广谱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6月上中旬对稻蝗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施药进行防治,水稻破口期根据防治指标,亩用2%三环唑兑水40公斤喷药防治穗颈稻瘟病。对群体过大或贪青晚熟的田块,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兑水40公斤防治稻苞虫为害。要正确掌握施药方法,谨防除草剂造成药害,长龄大苗秧应在机插后5—7天水稻全部立苗后施用,保持3厘米水深5—7天,注意水不能淹过秧苗心叶。 二、塑料软盘旱育秧秧苗环境特点 1、水分。稻谷播种后,均建拱棚,白天棚内温度高,盘内营养土中水分蒸发快,夜间水蒸汽在棚膜内壁遇冷凝结成水珠,沿棚膜流落在床沟。而塑料软盘又几乎隔断了床土与盘内营养土的水分联系,即床土水分不能到达盘内营养土中补充水份,造成盘内营养土基本上是独立存在,又处在相对较高的温度环境中,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易失土墒,所以保证秧盘内 4 土壤水分充足是育秧成败的关键。 2、养分。塑料软盘育秧是在58厘米×25厘米×3厘米盘内进行的,盘底部打有2厘米×2厘米×0.3厘米的渗漏眼430个,盘内装营养土10斤,种子播在营养土上,将来秧苗根系集中在盘土中。由于盘内土量少,所以需配制肥沃、养分充足的营养土,是秧苗达到壮秧的关键。 3、空气与光照。塑料软盘育秧由种子播种器均匀播种,株间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提高秧苗质量,保证每厘米播1—2粒种子。 4、杂草与虫害。由于秧盘铺放在秧床表面,隔断了土床土,减少了地下害虫的危害;只要营养土和种子不带杂草种子,灌水不上秧盘,秧盘内就基本无杂草。这不仅节省除草用工和投资,而且减少了养分的无谓消耗,保证秧苗需求。 三、软盘旱育秧秧苗的生理特性 1、根系发达。尽管软盘育秧秧苗根系主要集中在盘中,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与湿润育秧的秧苗相比,总根量并没有变少,相反,根系生长相对湿润秧要多而旺盛。软盘育秧的秧苗单株总发根数平均为13.4根,比湿润秧多1.1条,同时软盘旱育秧白根多,根毛量大,根系活力强。 2、秧苗矮小而壮。软盘旱育秧的秧苗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与湿润秧苗相比,植株要矮小一些,有利于秧苗机插。软盘旱育秧苗叶龄少0.4叶左右,植株矮4—5厘米。 四、软盘旱育机植大田后植株生理特性 软盘旱育秧自身根量大,搬迁移栽又不会产生植伤,带土移栽,栽植浅,不象手插秧往往太深,产生两茬根。所以,软盘旱育秧机插后不缓苗,发根快,分蘖早又多。 1、发根快,根量增长大。软盘旱育秧机插后一般第2天就产生新根,比湿润手插秧早3—4天。机插秧后第18天调查,同湿润秧手插相比,每穴根数增加23条。 2、分蘖早、分蘖多。软盘旱育秧机插后基本不缓苗,在相同条件下,软盘旱育秧机植的第7—9天开始分蘖,始蘖期比湿润秧手插秧早6—7天。分蘖节位集中4—6节位,比手插秧降低1—2个节位,分蘖增加2—3个,平均单株多分蘖2—3个。 3、叶面积增长快,有利于光能利用。软盘旱育秧机植后,枯叶率近乎零,而手插秧高达40%左右;植株分蘖早,增长快,叶面积增加也较快;穴丛中茎叶散生,受光照面积大,能充分利用光照。 4、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软盘旱育机植秧的单株成穗6.4—5.1个,比湿润手插秧的3.4—4.0个,平均多2.3个穗。分蘖成穗率软盘旱育机植秧是76.6%—80.6%,比湿润手插秧高2.9%,分蘖成穗节位机植旱育秧分布在3—7个节位,集中在4—5节位;湿润手插秧分布在5—7节位,集中在第6节位。分蘖成穗第4—5节位穗子最大,每穗约160粒,节位过低过高穗子均小,每穗仅142粒。所以旱育机植秧分蘖平均每穗粒数、实粒数分别比湿润手插秧多8—10粒和8—18粒。 5、植株茎秆矮化。软盘旱育机植秧在幼穗分化前由于叶龄与湿润手插秧差0.5片叶左右且移栽后仍保持着,所以幼穗分化前始终比湿润手插秧冠层叶低3—4厘米。幼穗分化后随着叶龄差值的缩小,冠层叶高度差值随之缩小,而二者的假茎高的差值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大,够苗期约1厘米,幼穗分化期为2厘米,剑叶展后为4—5厘米。机植旱育秧高度始终比湿润手插秧低。 五、软盘旱育秧机插栽植增产机理 1、叶面积系数大,增大了群体光合同化产物源。光合面积大小和同化吸收能力高低是衡量光合同化产物源强弱的标准,也是衡量水稻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县原种场试验,幼穗分化二期,机插秧比手插秧叶面积系数分别高0.26和0.64个百分点;透光率基本相同。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机插的叶面积指数增加1.6,比人工手插秧的增加值分别减少0.05和0.35,但叶面积系数仍然最大;同期机插秧的透光率下降3.8个百分点,比手插秧下降值分别减少1.6和4.6个百分点,有利于养叶护根,增加光合产物。软盘旱育机插与手插秧,叶面积系数,够苗期1.38,手插1.32,幼穗二期机插4.2,手插3.9,幼穗五期机插5.77,手插5.25,齐穗期机插5.8,手插5.59。离地面10厘米透光率,幼穗二期机插10.95,手插11.53,剑叶展期机插5.66,手插4.58,齐穗期机插5.12,手插4.07。 2、分蘖多,增加了群体物生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总库容。库容大小即水稻增产潜力的大小,软盘旱育机插秧比湿润手插秧分蘖数量多,有效分蘖量大,它比湿润手插秧增加的分蘖主要是低位有效的大穗蘖,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群体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总库容量。 3、根系发达,促进了物质吸收、运转和地上部生长。软盘旱育机插秧根系发达,根量大,全生育期根系活力增强于手插湿润秧,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水分等量均大,满足了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实现了群体的物生产量和经济量库容量的增加,为光合同化产物的合成、转运、分配到植株各器官和向籽粒累积更多、更充足的同化产物创造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4、灌浆结实期,茎叶累积的干物质向籽粒实转运的多而快。软盘旱育机插秧灌浆结实期干物质净增是日增长量均较常 5 规的湿润手插秧相对低,干物质重量增长较少。但齐穗前植株茎叶中累积的光合同化物较多,向穗部转移的也较多,转移能力也强。最终结果是软盘旱育机插秧群体穗部谷粒总干物质量仍较多,产量仍较湿润手插秧高。 5、植株抗逆性强。软盘旱育机插秧根系发达,吸水肥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后期不早衰,增加了对各种不良环境、病虫害等的抗逆性。 六、技术优势及注意事项 (一)水稻软盘旱育机插秧的技术优势 1、增产效果显著。油菜茬亩增产稻谷60公斤左右,增产13%左右。小麦茬亩增产30公 斤左右,增产6%左右。 2、节本增效突出。水稻软盘旱育机插秧均表现为省秧田、省工、省力、省投资,增产增效。软盘旱育机插秧一般每亩需秧田4.06平方米,比两段秧省秧田62平方米;软盘旱育比温室两段育秧少工3个,机插秧比手插秧省工4个,即每亩从育秧到大田省工7个;机插秧劳动强度小,不需弯腰驼背插育,工效提高10倍,争取了农时季节,缩短了“三夏”时间。 省投资。一般包括每亩省种0.5公斤、省水30—40立方米。由于秧田面积小,又采用湿润旱管理,不需用长期保持水层,故省水、省薄膜。由于秧田面积减少,所需农膜量也相应减少;省肥。一是秧田面积小省肥;二是软盘旱育秧移栽大田后,具有较强的“爆发力”,一般不施分蘖肥。 水稻软盘旱育机插秧一般亩增产稻谷60公斤,按三级籼稻国家收购价1.6元/公斤计,每亩增收96元。节本,即每亩从育秧到大田省工7个,人工工资按50元计,亩省工350元,节本增效效果十分突出。 3、操作简便。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两段秧比,不需温室催芽、幼苗寄插。秧床面积小,管理方便。加之软盘旱育秧,起秧快捷,搬运方便,植伤小,有利于商品化供秧,不需家家户户都育秧,为进城打工和做生意的农民创造了条件。目前使用的插秧机都具备自动化成程度高操作简便易行,效率高。 4、适应范围广。水稻软盘旱育机插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受地域、气候类型、耕作方法的影响,均可推广应用。 (二)应用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1、秧床地要首选择旱肥地,其次是高燥的水田起旱培肥的地,选择秧床地还要注意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块。 2、秧床培肥是实现旱育壮秧的基础。要坚持固定秧床地,秋冬培肥和持续培肥秧床地,切忌育秧前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未反复耕翻与土混匀、碱性肥料如碳铵、草木灰等。 3、注意天气变化。经常收听天气预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防止高温烧苗或低温冻害。 4、对病、虫、草、鼠害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不要图省事使秧苗受到伤害。 5、要理解和善于抓住技术关键。要清楚培育壮秧的关键是秧床地培肥;苗齐、苗全的关键是浇足底滴水;育秧成败的关键是防治立枯病。 (三)水稻机插秧及机插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1、水稻机插秧期间对水层管理要求较严。因此在适宜区域的选择上要重点考虑灌溉条件,其次是劳动力情况。具体地说,大灌区的尾水区、旱旁田、天水田,因旱灌水紧张或困难,易受旱的地区不宜推广。 2、机插秧对整田质量要求高。田不平低洼处积水易漂秧,泥不烂影响立苗,底肥施的不深不匀,在表层易烧苗。 3、机插秧时要坚持八不插的原则。即田中水深不插,田中杂物、杂草多不插,田中泥不溶不插,田中高低不平不插,未沉淀田不插,营养土块过湿不插,秧苗超高不插,秧苗盘根小或缺秧苗过多不插。 4、水稻机插秧的大田管理上要注意。一是机插秧植株生长势强,苗够80%时就应及时退水晒田;二是机插秧根系入泥浅,不耐旱,谨防严重缺水造成减产。 陕西省机插育秧技术 一、概述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水稻生产又一次技术革新。2007年—2008 年陕西省XX县列入承担了农业部水稻机插育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分别在本县月河川道四个乡镇组织实施,其中:2007年实施1021亩,2008年实施2035亩。开展了以中晚熟组合为主的软盘旱育旱管机插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主要技术及生产优势进行系统探索和攻关,现该项技术已经成熟,并在生产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杂交水稻机插技术难题。一是水稻生育期长(140—155天);二是秧龄长(50天左右)的栽培特点,通过旱育旱管培育出多蘖短状秧,满足了机插的要求。 6 (一)软盘旱育秧秧苗环境特点 ?水分。稻谷播种后,采用拱棚育秧,前期有利于保温保温、促进秧苗生长,后期可防止雨水过多,起到旱育旱管作用,防止种苗徒长。 ?养分。采用标准软盘,亩盘内装营养土10斤,用种量大,营养体相对比较小,因此要配制肥沃、养分充足的营养土,是秧苗达到壮秧的关键。 ?光照。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密度大,影响通风透光,因此在管理上要促进地下部生长,控制地上部分生长。 (二)软盘旱育秧秧苗的生理特点 ?根系发达。软盘旱育秧的秧苗单株总发根数平均为13.4根,比水育秧多1.1条,同时软盘旱育秧白根多,占87%,而水育秧只占54%。 ?秧苗矮壮。软盘旱育秧的秧苗与水育秧苗相比,植株矮4—5厘米。 (三)软盘旱育机插大田后植株生理特点 ?发根快,根量多。软盘旱育秧机插后第2天就产生新根,比水育秧手插秧早3—4天。机插秧后两周调查,同水育秧手插相比,每穴根数增加23条。 ?分蘖早、分蘖多。软盘旱育秧机插后基本不换衣,在相同条件下,软盘旱育秧机插的第7—9天开始分蘖,始蘖期比水育秧手插秧早6—7天。 ?分蘖成穗率高。软盘旱育机插秧的单株成穗6.4—5.1个,比水育手插秧 3.4 —4.0个,平均多2个穗。分蘖成穗率软盘旱育机插秧是 76.6% — 80.6% ,比水育秧手插秧高2.9%。 (二)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三、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计划面积,及早落实秧池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一)选地培肥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菜园地做旱育秧床。也可采用水稻收获后起早,冬种蔬菜或育秧前增施腐熟有机肥,进行秋耕、冬翻、春耖培肥的稻田土做床。 (二)做床施肥 (1)施底肥:秧床施用化肥应做到宜酸忌碱,做到氮磷钾配合。秧床在施足每平米12公斤腐熟捣细的农家肥的基础上,于播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0克(或尿素30—40克,过磷酸钙200克),氯化钾50克,施入耕层中反复翻挖整细,使土肥充分混匀。 (2)做秧床:播前一周拣净秧床残杂物,做成秧床宽1.2米,床长随地块长短而定,两边筑埂,埂宽40厘米,埂高10—15厘米,秧床耕深12—15厘米,秧床做好后为使秧床板面平整,可先灌足底水,水深3厘米,待水完全下渗沉实床面,铺盘前两天铲高补低找平,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使板面不陷脚,平如镜,光无残茬杂物,埂边垂直整齐。播一亩大田约需净秧床面积4.1平方米左右(铺盘面积),筑埂面积约3.9平方米左右, 亩需秧母田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 (3)备盘备种:每亩大田备58厘米×28厘米×3厘米标准塑料软盘25—30个左右,亩需备杂交稻种1.0公斤。平坝小麦(油菜)茬选择生育期150—155天,浅丘选择135—145天的杂交组合。 (4)配制营养土:一般每盘准备营养土4公斤,另备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过筛细土1公斤,亩需营养土120公斤,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30公斤。营养土要选择粘度适中、无草籽、无石块的7份肥沃旱田土与3份腐熟有机肥混匀,粉碎过筛,使营养土中颗粒直径2毫米—5毫米,播种前5—10天将营养土与壮秧剂按100:1.25的比例充分混匀后堆闷。 (5)其它材料: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覆盖用农膜4.0米,竹片长1.8米6根做拱棚支架用料。 四、播种方法 在软盘旱育秧过程中,各操作环节的标准化是确保育秧质量的基本要求。其中,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为此,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的品种准确计算播量,力争播种均匀。 (一)顺次铺盘 7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二)匀铺营养床土 铺装准备好的床土,盘内土层厚度为2厘米,薄厚均匀,盘内土面平整。 (三)精量播种 亩用种1公斤,经浸种、催芽(破胸即可),然后采取人工多次往复播种,保证取秧面积2.16—2.624平方厘米播种2.6—3.5粒,出苗率保证90%以上苗齐。平坝地域4月1日—10日播种,浅丘4月10日—15日播种。 (四)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过薄。注意使用未施化肥但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后浇透水,再补喷敌克松预防水稻立枯病。 (五)搭拱棚覆膜 在秧床上每隔70厘米插一弓形竹条,顶端距床面45厘米,两侧距秧畦5—10厘米,各弓条间用竹条连接,用细绳子扎牢,棚架扎好后盖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 五、秧苗管理 (一)温度:播种至立针,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适宜温度30?—32?,超过35?时开小口通风降温。齐苗至一叶至二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高于28?通风降温。3叶以后逐渐揭膜通风炼苗,达到与外界相同的气候环境。 (二)水分:秧苗期以半旱式水管为主,2叶期前以保墒为主,促出苗,3叶期后以旱为主,床土不发白或秧苗不卷叶不洒水,反之则洒水,洒水以早、晚为好。 (三)施肥:三叶期以后,每长一片叶施一次肥,可喷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施肥后再用清水冲洗2次以防“烧苗”。 (四)病虫防治:地下害虫,每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1.5克拌毒土撒入秧田诱杀。稻蓟马、稻蝗、二化螟等害虫,可在秧田后期用氧化乐果或刹虫双水剂兑水进行喷雾防治。出 苗后,可补喷敌克松预防立枯病,或用稻瘟灵等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五)秧苗标准:稻麦(油)轮作田秧龄45—50天,叶龄5—7片,基茎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苗高控制在20—25厘米为宜,不超过28厘米。 六、插秧作业质量和主要技术要求 (一)大田耕整技术要求: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12—15厘米,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沙壤土插前沉淀1天,壤土插前沉实2天,粘土插前沉实3天,提前灌水沟田12—24小时后进行灭茬耕耙作业;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要求上糊下实。 (二)秧块准备:插秧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为宜,起荔时连同软盘小心卷起,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 (三)机插密度要求:陕南主要栽培特点是大蔸大行,因此按照30厘米×20厘米为宜,亩栽1—1.1万穴。 七、机插后大田管理主要技术要求 1、科学管水 机插后2—3天不宜灌水,防止漂秧,影响扎根立苗,如遇雨天及时将水排出,防止积水漂苗。立苗后灌浅水3—4厘米促蘖。机插秧苗根部入泥2—3厘米,入泥较浅,水肥气热条件好,发苗快,够苗早,应适时偏早晒田,防止群体过大。晒田时间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大田苗情灵活掌握。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即可退水晒田。机插秧晒田一般油菜茬应在6月15日左右,小麦茬在6月20日前后即可退水晒田。7月10日—15日复水,孕穗及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的需水高峰期,应保持浅水层,乳熟期以后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造成减产。 2、平衡施肥 遵循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底肥深施,促根下扎。除重施底肥外,一般不施促蘖肥、孕穗期(7月15日—20日)看苗补施穗肥,亩施尿素3—5公斤。出穗前叶面喷施光合微肥或磷酸二氢钾,促进水稻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增粒增重。 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机插后5—7天秧苗全部立苗后灌深水(水不淹秧心)防虫除草。亩施3.6%的杀虫双大粒剂1公斤防治水稻螟虫为害,根据田间杂草种类数量,选用高效低毒广谱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6月上中旬对稻蝗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施药进行防治,水稻破口期根据防治指标,亩用2%三环唑兑水40公斤喷药防治穗颈稻瘟病。对群体过大或贪青晚熟的田块,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兑水40公斤防治稻苞虫为害。要正确掌握施药方法,谨防除草剂造成药害,长龄大苗秧应在机插后5—7天水 8 稻全部立苗后施用,保持3厘米水深5—7天,注意水不能淹过秧苗心叶。 八、杂交水稻旱育旱管机插技术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陕南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是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导致光能利用率,同时也是水稻形成高产关键时期,采取大蔸大行,有利通风,提高光照条件,增强水稻抗性,目前使用的机械插秧保证不了大蔸,因此一是要调整取秧门的宽度,由目前的2.16cm调整到3.0cm;二是增加亩用软盘量,由目前的28—30个增加到35—40个,培育多蘖矮壮秧。 九、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大。一台步走式插秧机需要2万元,四行剩坐式插秧机6万元多,回收时间长。 2、插秧时间短。一个地方插秧时间不超过半个月,单机扣除开销(包括人工费、燃油费、修理费)一天可收入200元;作业一季只有3000元收入,因此收回机械成本比较难。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增加政府投入力度,单机补贴标准要达到50%以上。 2、组建水稻机插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模式,加快推广步伐,促进水稻机械水平。 XX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 示范项目申请验收报告 农业部农机化司、陕西省农机局: 项目名称:XX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 项目起止时间: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 该技术在我县实施两年来,在省、市农机局的支持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重视下,项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技推广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助抓,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村民共同管理的齐抓共管示范推广工作机制,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和成功。 两年来共建立育插秧示范点5个,共计投入资金22万元,软盘旱育旱管育秧面积累计约36.7亩,软盘育苗91680盘,引进购置步进式手扶插秧机4台,租用插秧机6台,实施机插秧面积累计3056亩。向农民发放《水田耕整技术》、《水稻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水稻机械收获技术》等技术资料10000余份,举办水稻育插秧配套技术培训班8期,共培训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和操作机手320人次,召开具有影响力的现场会8次,培训农民900多人,通过项目认真实施,更新了农民群众传统的水稻种植观念,提高了农民对机插秧先进成熟的技术认识。 项目实施在我县基本形成了适合当地特点机插秧育秧技术规范。通过实施示范总结,该技术育秧环节支出费用106元/亩,比手插两段秧304元/亩节支费用198元/亩。大田移植环节,机插秧用工量0.13个/亩,费用6.5元,手插秧用工量 1.5个/亩,费用75元/亩,机插秧比手插秧节支费用68.5元/亩。机插产量554公斤左右,产值997.2元/亩,手插产量490公斤,产值882元/亩,机插比手插增产64公斤/亩,增值115.2公斤/亩。两年示范面积3056亩,增产稻谷约19.6万公斤,增值35.28万元。节省秧田面积107亩,增加复种指数油菜面积107亩,增收油菜籽19260公斤,增值77040元。亩节劳 5.27个,共节劳约1.61万个劳动工日,节约劳动力工资支出80.5万元。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经商、办企业等约增收2.4亿元。购机经营者经济效益,以东洋PE455S插秧机为例,投资2万元,使用8年,年作业面积200亩,亩收费50元,除去油耗、劳动力工资、折旧、修理费,每亩纯收益24.4元,年纯收益4880元,投资回期4.09年。 实践证明,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较强推广前景,现特申报申请验收。 二OO八年十一月 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验收时间、形式、地点: 9 项目完成情况简述(500字,可另附页): 提供验收材料目录(可另附页): 推荐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推荐2—3人,注明每个成员的单位、职称职务、年龄): 申请验收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组织验收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杂交稻软盘旱育机插秧试验报告 一、软盘旱育秧植株特征特性 1、软盘旱育秧苗根系发育好、活力强。软盘旱育秧秧床采用干整地做秧床,避免了土壤 物理结构的破坏,床土疏松, 含水量低,氧气充足,土温较高,呈酸性,适于根系生长。与湿润秧比,软盘旱育秧根数 多,根长且具毛,吸收面积大,还原力强,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表1)。 表1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根系特性比较 处理 总根数(条/株) 白根数(条/株) 发根量 (厘米 /株) 百根干重 (克) 发根率 (%) 发根干重 (毫克 10 /株) 总吸收面积(平方米/克、叶重) 活跃吸收面积 (平方米/克、叶重) 比表 面积 (平方米/平方厘米) 淀粉含量 (%) 可溶性糖 软盘旱育秧 湿润秧 15.3 14.3 159.84 3.1 73.42 67.33 0.649 0.733 0.149 0.257 0.244 0.28 2.13 3.87 2.07 3.09 13.4 6.0 89.43 3.0 55.5 64.67 2、软盘旱育秧苗植株矮壮,素质高。软盘旱育秧比湿润秧植株矮壮,叶色较深,叶片短而厚;分蘖较小,但单株带蘖率高于或等于湿润秧,百株干重虽然小于湿润秧,但根冠比较大,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较为协调(表2)。 表2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素质 处理 品种 秧龄 (天) 叶龄 (片) 苗高 (厘米) (厘米) 分蘖 (个) 单株 根数 (条) 单株 根重 (克) 白根率 (%) 软盘旱育秧 湿润秧 D优158 30 5.1 15.3 3.7 0.2 13.4 0.92 96.5 D优158 30 5.4 20.1 5.9 0.3 11.3 0.65 44.8 茎高 单株 3、软盘旱育秧苗细胞体积小,细胞原生质浓度高。旱育秧苗植株含水量较低,一般为70%—75%,比常规湿润秧植株低10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对旱育秧根尖纵剖面显微结构观察,旱育秧根尖细胞呈扁平型,距根尖生长点40—160微米,最中心一列细胞旱育秧为5.8—9.28微米×0.5微米,湿润秧为6—.76微米×6.68微米。旱育秧根尖细胞排列比湿润秧紧密,原生质浓度高,有利于增强秧苗抗逆性和秧苗移植后旱生快发。 4、软盘旱育秧秧苗同比能力强 。在同等条件下,旱育秧3.1和4.5片叶时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是湿润秧的2.5倍和 1.46倍。叶片光合强度比湿润秧高。 5、旱育秧苗抗寒力强。旱育秧积累的物质多,原生质浓度高,束缚水含量高,电解质外渗率低,抗寒力强。根据测定结果表明,旱育秧植株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为8.15%、2.89%、695.3毫克/克干重,比湿润秧的4.5%、1.9%、521.2 毫克/克干重分别高 77.6% 、49.0% 和 33.4% 。旱育秧植株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分别是82.9%、43.6%和39.3%,而湿润秧则分别是0.901和0.732。表明旱育秧的总含水量、自由含水量低,而束缚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高。电解质和可溶性糖的渗透率均是旱育秧比湿润秧低。 6、旱育秧抗旱能力强。旱育秧苗从外观上看,秧苗矮壮,叶色较深,叶片短而厚,挺直,均适宜抗旱。从 旱育秧湿润秧秧苗蒸腾特性比较 项 目 土壤 含水量 (%) 叶片 水势 (巴) 叶面气孔密度 (%) 叶片对 水分扩 散导性 (厘米/克) 气孔密度 (个/平方 11 毫米) 蒸腾强度 -13.24 41.51 12.37 2.42 60.0 3.33 70.0 76.82 -6.03 43.02 16.02 软盘旱育 27.85 湿 润 秧 二、软盘旱育秧苗大田植株生理特性 1、发根力强,根系活力旺盛。旱育秧由于在秧床上受水分胁迫,一些已分化的根原基未能生长出来,移栽大田后,在水肥充足的生态环境中,这些受抑制的潜在根原基迅速生长出来,所以相同秧龄的旱育秧和湿润移栽后发根力旱育秧显著强于湿润秧。(表4) 表4 软盘旱育秧、湿润秧移植大田发根力 项 目 根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根条数 第十八天 长度(厘米) 根条数 长度(厘米) 根条数长度(厘米) 根条数 长度(厘米) 长度(厘米) 湿润 单穴根数 单穴根重(克) 10厘米土层(根重克) 表土根总根数 软盘旱育机插 3.1 0.4 8.4 2.1 19.8 5.0 24.4 4.1 54.6 5.5 171 0.19 0.17 89.5 机插 0 0 2.4 0.3 17.4 5.0 17.8 4.0 31.4 5.2 148 0.14 0.13 73.6 旱育秧植株根系中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0—3厘米的软盘营养土,横向分布均匀。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均明显大于湿润秧植株,说明其根系生理活力与吸收功能强。 2、分蘖早又多,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旱育秧植株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带土移栽,栽植浅,植伤轻,移栽后几乎不缓苗,第4天产生第1个分蘖,第10天产生2.5个分蘖,第18天产生5.4个分蘖;湿润移栽后明显出现缓苗现象,叶片黄枯面积达70%—75%,移栽后第7天出现第一个分蘖,第10天出现1.5个分蘖,第18天出现2.5个分蘖。 三、软盘旱育机插秧增产机理 1、叶面积系数大,增大了群体光合同化产物源。 2、分蘖多,增加了群体物生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总库容。 3、根系发达,促进了物质吸收、运转和地上部生长。 4、灌浆结实期,茎叶积累的干物质向籽粒实转运的多而快。 5、植株抗逆性强。 表5 不同育秧方式机插水稻成穗率及穗粒结构产量 年度 品种 育秧 方式 亩基 本苗 (万株) 效穗 (万个) 粒数 (粒) 穗实 粒数 (粒) 结实率 (%) 千粒重 (克) 亩产量(公斤) 2008年 D优158 软盘旱育 4.06 16.8 97.9 142 125.7 88.1 26.2 554 D优158 湿润育秧 5.07 17.6 93.2 128 107 84.6 26.1 490 成穗率 (%) 穗总 亩有 机插秧大田耕整技术要求及技术规范 水田机械化耕整技术是保证机插秧质量关键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内涵及工艺 在满足农业技术和机插秧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水田灭茬耕整机械化工艺和作业机具的技术。 12 水田灭茬耕整机械化作业工艺一般有水耕水耙和旱耕水耙两种。水耕水耙先灌水泡田后,进行灭茬耕播、灭茬碎土、耙田、耥平田面。旱耕水耙先灭茬耕翻、晒垡、灭茬碎土、灌水泡田、耙田、耥平田面。水耕水耙机械化作业工艺适用于南方多季稻产区和稻麦、油两熟产区。旱耕水耙机械化作业工艺适用于北方一年一熟的水稻产区。 二、水田灭茬耕整机械化技术要求 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12—15厘米,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沙壤土插前沉淀1天,壤土插前沉实2天,粘土插前沉实3天,提前灌水泡田12—24小时后进行灭茬耕耙作业;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要求上糊下实。 三、耕整机具的选用 (1)1BSQ—23型水田驱动耙,配套动力:30—50马力。 (2)1GQNS—180S型旋耕机,配套动力:36.8千瓦。 (3)1LY—820驱动圆盘犁,配套动力:36.8千瓦。 (4)1BMQ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配套动力:13千瓦。 (5)丰收—180—90—50型水田灭茬耕整轮,配套动力:18马力。 该机具集动力与农具于一体,既是防滑驱动轮,又是水田灭茬耕整轮,安装在拖拉机驱动半轴上直接驱动,进行水田灭茬、耕、耙、耖、平五道工序一次完成的复式作业工艺,是水田水耕水耙的专用机具。 四、耕整施肥 为了适应小苗机插,大田必须精细耕整,不论是春茬犁耕还是麦、油茬旋耕,都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抢早抓耕晒垡,以利于土壤垡块曝晒风化,促进团粒结构变化,达到耕层上软下松,土肥相融,前茬秸秆深埋,田面平整,达到既便于插秧机作业,又利于促进秧苗旱发快发的目的。 (一)耕整方法 春茬田(空白茬)在春耕晒垡的基础上,机插前一星期进行旋耕整地水耙平。为提高前茬秸秆的深埋效果,应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同时做到边灭茬边埋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份后进行耙地墁平。 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另外,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可晒垡2—3天,以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应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并坚持有机肥和无机速效肥相结合施用的原则,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以满足水稻前、中期生长养分的供给。可结合旋耕作业,每亩大田施有畜粪15—20担,氮、磷、钾复合肥30—35公斤、碳铵20—25公斤,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一天,需亩增施碳铵15—20公斤作面肥,避免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而造成土壤中速效氮肥暂时亏缺。 (三)泥浆沉淀与化除封杀 为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耙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天,粘土一般需沉实3天左右。对稗草、牛毛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淀,耙地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5%“恶草灵”乳油200毫升湿润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施后田内保持2—3寸水层3—4天,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压低其杂草发生基数,待泥浆完全沉淀后即可薄水机插。 XX县实施杂交水稻机插旱育秧技术规范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后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高产稳产,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又一技术革新。随着高含量新技的示范推广,要达到机械化生产的目的,必须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工艺路线,适应先进技术的要求。XX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于2007年—2008年两年来的反复试验探索攻关,熟化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杂交水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技术规范。 一、育秧技术准备及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 (一)软盘旱育旱管育秧技术工艺流程 13 (二)软盘旱育旱管秧母田选择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要求:水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要求盘床床土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故秧田要选择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供水供肥能力强,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可对病原菌起到颉颃作用的旱地。经典的做法是选择肥沃的蔬菜地,其次是经过培肥的旱作粮田或水田。盘床土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指标合理,一般秧床在施足每平方米公斤腐熟捣细的农家肥的基础上,于播种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0克(或尿素30—40克,过磷酸钙200克),氯化钾50克,施入耕层中反复耕翻整细,碎土直径不超过5毫米,5毫米的碎土直径不超过30%。 (三)制做秧床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播种前一周拣净秧床残杂物,四边筑埂做床,床埂宽40厘米,秧床宽1.2米,秧床长随地块长短而定,秧床埂高10厘米,秧床耕深12—15厘米,秧床做好后,为使秧床板面平整,可灌足底水,秧床水深3厘米,待水完全下渗沉实床面,铺盘前两天铲高补低找平,充分拍实,使秧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使板面不陷脚,平如镜,光无残茬杂物,埂边垂直整齐。机插一亩大田约需净秧床面积4.1平方米左右(铺盘面积),筑埂面积约3.9平方米左右,机插一亩大田需秧母田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 (四)营养土加工处理配制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一般每盘准备营养土4公斤,另备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1公斤,机插一亩大田需营养土100公斤,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营养土要选择粘度适中、无草籽、无石块、未施过除草迷的7份肥沃旱田土与3份腐熟有机肥混匀,粉碎过筛封膜堆闷,营养土颗粒直径1—5毫米,播种前5—10天将营养土与壮秧剂按100:1.25的比例充分混匀后堆闷。 (五)塑料软盘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材料要求无菌环保,白色,规格标准:材料厚度0.2毫米,软盘规格58厘米×28厘米×3厘米,软盘底面渗漏眼均匀排列,间距规格为2厘米×2厘米,渗漏孔直径为0.3厘米,渗漏眼数量为430个,每亩机插大田备盘20—25个左右。 (六)搭建拱棚材料技术指标 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农膜4米,竹片8根,1.8米长,搭建拱棚用材。 (七)种子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确定、种子处理 1、每亩机插大田备1.2公斤杂交稻种。 2、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根据我县气候条件,保证安全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熟期稍早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月河川道油菜茬一般在4月1日—10日进行播种,5月13日—25日进行机插秧,宜选用中晚熟组合,生育期150—155天的杂交稻组合,如D优158、丰优737等组合。小麦茬田一般在5月20日—5月30日进行机插秧,宜选用生育期在145—150天杂交组合,如中优177、中优85、金优718等组合。浅山丘陵宜选用生育期140—145天杂交组合,如?优122、明优06、明优02等杂交组合。 3、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二、软盘旱育秧操作方法 (一)顺次铺盘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二)匀装营养床土 在育秧软盘内铺装营养床土,土层厚度2.5cm,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三)精量播种 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一般杂交稻播破胸芽谷70,确保每 2.624平方厘米播2.6—3.5粒,出苗率保证90%以上苗齐。 (四)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过薄(注意使用未施化肥但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后浇水,再补喷敌克松预防水稻立枯病)。 14 (五)搭建拱棚覆膜 在秧床上间隔70厘米插一弓形竹条,棚顶端距床面45厘米,两侧距秧盘5—10厘米,各弓条间用竹条连接,用细绳子扎牢,棚架扎好后盖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 三、软盘旱育秧秧苗管理 软盘秧育严格按照旱育旱管,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 1、温度:播种至立针,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适宜温度30?—32?,超过35?时开小口通风降温。齐苗至一叶至二叶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高于28?通风降温。3叶以后逐渐揭膜通风炼苗,达到与外界相同的气候环境。 2、水分管理:秧苗期以半旱式水管为主,1—2叶期前不浇水,以干为主,而且应勤通风炼苗,散掉盘床面水分,促长根盘结。3叶期后秧床应经常保持干爽。盘土发白,秧尖早晚无露珠时,应及时浇水,洒水以早、晚为好,严格做好旱育旱管。 3、控苗及施肥:由于陕南川道培育的秧苗秧龄均在40天以上,属长龄大苗秧,为了利于机插秧质量,应于3叶期喷施300PPm多效唑溶液每平方米1公斤控苗高促分蘖。为避免长龄秧后期脱肥,可在揭膜后泼浇腐熟希粪水2—3次,秧苗后期可喷施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喷施后再用清水冲洗2次以防“烧苗”,每亩用肥量控制在2公斤左右。 4、立枯病防治:防治立枯病除做好床土的调酸消毒外,在立、青枯病的发病期(1.5—2.5叶)内严格控水,同时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每平方米秧床洒浇2.5克70%敌克松1000倍药液进行预防或每平方米用25%甲霜灵0.75克对水2公斤喷洒。成秧期如遇到持续低温,再加浇敌克松药液灌根,发现因立枯病死苗,应及时喷药防治。 5、防虫灭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每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1.5克拌毒土作毒饵分次撒入秧田诱杀。稻蓟马、稻蝗、螟虫等害虫,可在秧田后期用氧化乐果或杀虫双水剂兑水进行喷雾防治。秧田降草最好在播种后覆膜前进行,如仍有少量杂草未杀死,可将其拨除。 只要严格按照旱育秧技术规程操作,可培育出叶龄7—8叶,秧龄40—60天,苗高20—25厘米,单株带蘖6—8个,白根多而短粗,青秀无病虫害的长龄旱育多蘖壮秧。 四、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根据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在机插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实现秧块的标准尺寸。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30天—50天,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6叶龄内移栽。秧苗素质要求壮秧,特征是基茎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苗高控制在12—25厘米为宜,不超过28厘米。 XX县实施《杂交水稻软盘旱育插秧机械化 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XX县实施杂交稻软盘旱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于2007年—2008年在城关、涧池、蒲溪、双乳四个镇水稻主产区的五个示范点实施,两年来,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技术和工艺路线,科学组织,扎实工作,全面完成项目计划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经济社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如下: 一、育秧 (一)手插两段育秧 1、工艺流程 15 灌水泡田?耕整?精做秧床?凉秧床?温室育苗?小苗寄插?灌水。 2、温室育苗工艺流程 种子处理?浸种崔芽?进温室?铺放育秧竹盘?铺放报纸?均撒芽谷?洒水?温室增温?洒水管理?7日—8日出温室寄插秧亩田。 二、软盘旱育秧与两段育秧经济效益分析 (一)软盘旱育秧用种量1.2公斤/亩,需支出购种费36元;两段育秧用种量1公斤/亩,需支出购种费30元;软盘旱育秧用种量比两段育秧多0.2公里,购种支出费多6元。 (二)软盘旱育秧整田做床、配制营养土加工处理、铺盘、填装营养土、播种、均撒盖籽土、搭建拱棚覆膜用工量0.2个,费用10元;农膜、竹条、软盘费用15元;秧田用肥4元、用药2元;秧田管理用工量1.5个,费用支出75元,合计支出费用106元。 (三)两段育秧整田做秧畦用工量2个,支出费用100元,温室育苗费用30元,小苗寄插用工量2个,支出费用100元,秧田用肥16元,用药8元,秧田管理用工量1个,费用50元,合计费用304元。 (四)大田移植 1、机插秧,用工量0.13个/亩,费用6.5元。 2、手插秧,用工量1.5个/亩,费用75元。 (五)机插与手插产量产值 1、机插产量554公斤,产值997.2元。 2、手插产量490公斤,产值882元。 (六)亩节支增效 1、用种量费用:机插软盘旱育秧用种量1.2公斤,购种费用36元,手插两段秧用种量1.0公斤,购种费用30元,机插软盘旱育秧比手插两段秧多支出购种费用6元/亩。 2、育秧环节费用:机插软盘旱育秧支出费用106元,比手插两段秧304元节支费用198元/亩。 3、大田移植费用:机插比手插节支费68.5元/亩。 4、亩产值:机插比手插增值115.2元/亩。 共计亩节支增效375.7元/亩。 三、购机经营者经济效益 以东洋PE455S插秧机为例。 A、购机投资:2万元 B、预计使用年限:8年 C、年作业务面积:200亩 D、每亩收费:50元 E、每亩耗油:3元 F、每亩投入劳动力工资支出:10元 G、每亩分摊折旧金额:12.5元 G=A/B/C(均摊法) H、每亩分摊修理费:0.1元(按0.1元计算) I、每亩纯收益:24.4元 I=D—E—F—G—H J、年纯收益:4880元 J=I×C K、投资回收期:4.09年 K=A/J 四、社会效益 (一)水稻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加快插秧进度,缩短水稻分青期,有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产量,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将得到跨越式提高,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技术实施后可节省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转移农业劳动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村办企业、外出经商务工等,每个劳动力年创收1.5万元左右。 (三)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实行机械控制合理施肥,机械耕整地与科学植浅技术等可节省用水。并提高稻米的质量,将有效改善土地的生存状况,收到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 16 陕西省XX县2007年—2008年水稻育插秧 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报告 2007 — 2008 年,陕西省XX县承担实施了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XX县地处安康市以北,属稻油(麦)两熟区。区内以平坝川道为主,土地平坦肥沃,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年平均气温14?—16?,昼夜温差较小,年平均日较差8?—9?,?10?积温4400?—5000?,生长季节200—216天。年降水量770—880毫米,年日照时数1600—1789小时。冰雹、霜冰等灾害性天气较少,稳产性高。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广大农民群众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的20%,但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水稻生产在XX县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XX县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水稻生产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改变水稻的传统生产方式一两年来,技术示范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在XX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受农户的欢迎。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计划任务 两年共计划面积3000亩。2007年计划1000亩,2008年计划2000亩。 (二)项目计划完成情况 两年来共建立育秧示范点5个,共计投入资金22万元,软盘旱育旱管育秧面积累计约36.7亩,软盘育苗91680盘,购置步进式手扶插秧机4台,租用插秧机6台,累计完成机插秧面积3056亩,其中2007年示范推广1021亩,2008年示范推广2035亩,超额完成了农业部项目计划任务。 XX县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表 二、工作成效 1、总结出适合当地的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实施在XX县基本形成了适合当地特点机插秧育秧技术规范,通过实施示范总结,该技术育秧环节支出费用106元/亩,比手插两段秧304元/亩节支费用198元/亩。大田移植环节,机插秧用工量0.13个/亩,费用6.5元,手插秧用工量1.5个/亩,费用75元/亩,机插秧比手插秧节支费用68.5元/亩。机插产量554 公斤左右,产值997.2元/亩,手插产量490公斤,产值882元/亩,机插比手插增产64公斤/亩,增值115.2公斤/亩。两年示范面积3056亩,增产稻谷约19.6万公斤,增值35.28万元。节省秧田面积107亩,增加复种指数油菜面积107亩,增收油菜籽19260公斤,增值77040元。亩节劳5.27个,共节劳约1.61万个劳动工日,节约劳动力工资支出80.5万元。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经商、办企业等约增收2.4亿元。购机经营者经济效益,以东洋PE455S插秧机为例,投资2万元,使用8年,年作业面积200亩,亩收费50元,除去油耗、劳动力工资、折旧、修理费,每亩纯收益24.4元,年纯收益4880元,投资回收期4.09年。 在品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机插秧本身的生长发育特点,也要考虑茬口的迟早等因素,在保证安全成熟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熟期稍早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月河川道油菜茬一般在4月1日—10日进行播种,5月15日—25日进行机插秧,宜选用中晚熟组合,生育期150—155天的杂交组合,如D优158、丰优737等组合。小麦茬田一般在5月20日—5月30日机插秧,宜选用生育期在145—150天杂交组合,如中优177、中优85、金优718等组合。浅山丘陵宜选用生育期140—145天,如I优122、明优06、明优02等杂交组合。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高。该方式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质量好,成功率高。 根据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在机插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实现秧块的标准尺寸。 17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30天—50天,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6叶龄内移栽。秧苗素质要求壮秧,特征是基茎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苗高控制在12—25厘米为宜,不超过28厘米。 2、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育秧。XX县技术人员在经过培训和现场学习的基础上,均掌握了传统的“软盘育秧技术”,并与我县实际情况的结合中有所新突破发挥,育秧方式采用旱育旱管软盘育秧,不灌水只洒水浸润进行后期管理的“旱育旱管”,育秧模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技术成熟可靠。 3、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生命在于运行模式。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必须建立和探索出一条长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2007年—2008年在省局的指导下,我县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专家指导为重点,专业户集中育秧为基础,集中供秧,分机插秧,农户自愿,适当收费,政府补助,统一管理,逐步放手”的运行机制,避免政府的大包大揽,培养农户的独立意识和市场经营意识,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项目的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改变了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水稻栽插方式,示范引导了农民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量劳动力出外务工,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愈来愈严重,在双抢季节劳动力十分紧张,而且花钱也不一定能及时请到人,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为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和农民工农忙回流现象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替代人畜力作业效率显著,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插秧作业是人工插秧的11.5和30倍,在双抢期间可确保季节不误农时,能在高产期完 成耕种面积,提高单产量。 5、项目的实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节省秧田 机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机插一亩大田仅需软盘25个,净面积4平方米,按60%秧田利用折合面积6.7平方米,而水育秧(人工育插)需要秧田30平方米,机插育秧亩节约23.3平方米,两年实施示范面积3056亩,节约秧母田107亩。可大幅节约耕地,增加复种指数。 (2)节约水肥 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施用量。在大田生长期,采用薄水活棵、浅水促分蘖、间歇灌溉的灌水管理方式,可节省大量水资源。适当调节用肥比例及用肥时机,可大大提高施肥效果。有序栽植,便于通风,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通过两年示范证明,机插水稻节水、节肥、节约效果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稻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保证。 (3)省工节本 机插秧与传统手工种植方式相比,可大幅度降低育秧和栽插环节的劳动强度,有明显的省工优势。一般人工手插水稻1亩需1.5个工日,采用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栽插每亩只需0.13个和0.05个工日,分别提高效率11.5倍和30倍。在生产成本方面,与常规作业相比,机插秧节本优势明显。机插秧综合成本167元/亩,手插秧综合成本409元/亩,与人工手插秧相比,降幅达40.8%。其中:育秧环节,机插软盘育秧的成本106元/亩,手插两段秧的成本304元,较人工手插育秧节本35%;栽插环节,虽然插秧机的折旧、维修成本所占比例较高,但机械化栽插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用工量明显减少,所需成本为25.6元/亩,手插成本为75元/亩,也较人工手插成本降低49.4元/亩,节本34.1%。此外,机插软盘秧流程与技术工艺简洁明了,易操作、适应性广,投资少,农民易接受应用。 (4)高产稳产 机插秧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带土移栽,加之使用软盘旱育希植秧苗,发根快,根量增长大。软盘旱育秧机插后一般第2天就产生新根,比湿润手插秧早3—4天。机插秧后第18天调查,同手插比,每穴根数增加23条。分蘖早、分蘖多,软盘旱育秧机插后基本不缓苗,在相同条件下,软盘旱育秧机插第7—9天开始分蘖,始蘖期比湿润秧手插秧早6—7天。分蘖节位集中4—6节位,比手插秧降低1—2个节位,分蘖增加2—3个,平均单株多分蘖2—3个。叶面积增长快,有利于光能利用,软盘旱育秧机插后,枯叶率近乎零,而手插秧高达40%左右;植株分蘖早,增长快,叶面积增加也较快;穴丛中茎叶散生,受光照面积大,能充分利用光照。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软盘旱育机插秧的单株成穗 6.4—5.1 个,比湿润手插秧的3.4—4.0 个,平均多 2.3 个穗。分蘖成穗率软盘旱育机插秧是76.6%—80.6%,比湿润手插秧高2.9%,分蘖成穗节位机插分布在3—7个节位,集中在4—5节位;湿润手插秧分布在5—7节位,集中在第6节位。分蘖成穗第4—5节位穗子最大,每穗约160粒。节位过低过高穗子均小,每穗仅142粒。所以旱育机插秧容易获得高产穗产目标。两年实施的3056亩旱育机插水稻经测产554公斤/亩,比手插490公斤/亩,增产64公斤,示范增产19.6万公斤。增收效益为35.28万元,示范效应十分突出。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此,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挂帅的项目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组建立技 18 术专家小组,同时成立技术实施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协调财政资金,迅速组织机具,精心组织项目实施。项目领导小组提了“一个精心、两个合理、五个到位”,即“精心组织实施,合理选点选种,合理配备机具,切实做到机具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和管理到位”,按照这一要求,2007年我们编写了XX县机械化插秧技术五年规划,并制定了实施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很好地开展了项目工作。 (二)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突破杂交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难关 机械化插秧技术工作的关键是育秧,难点也是育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农机部门为主导,加强与农业、气象、种子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重点对育秧技术进行了攻关,XX县2003—2006年四年通过湿润软盘旱育秧和软盘旱育旱管育秧两种育秧方法作了试验对比。湿润育秧工艺路线没有旱育旱管育秧可靠,一是湿润育秧不耐寒;二是湿润秧根系盘结差,根系少,白根少;三是秧苗高度控制难度大,不适应长秧龄培育,XX县育秧秧龄习惯是30天—50天,湿润秧高度超过28厘米以上,机插秧要求秧苗高控制在12—25厘米范围内,才能保证栽插质量;四是秧块根系盘结不紧密,秧针取秧时取不出来,导致漏差率高,出现漏穴现象严重。而旱育旱管育秧技术明显能弥补以上缺点,所以XX县根据实际优化了旱育旱管育秧工艺路线,确保成功。优化了工艺路线,确保成功。我们与XX县原种场合作,提出机插育秧方案和技术工艺路线,育出了满足插秧机条件的健壮秧苗。2007年我县组建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专家指导小组,同时强化了农业专家的分量,提出了农业技术适应农机技术,农机技术保证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实施的思路,突破了杂交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技术的难关,实现规范化栽培。 (三)强化技术培训 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要先行。2007年我县派技术干部2名到武汉学习观摩,通过技术干部充分认识,共组织了两期技术骨干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培训,并利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组长陆向农同志的讲座资料印发了500份进行培训宣传。结合陕南杂交稻生产特点,编写了育插秧培训教材一套,共组织农民培训班8期,对软盘旱育旱管技术和机插秧技术等项目对农民、操作机手等进行了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宣传资料1万多份。培训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实践性与操作性,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 一是育秧环节的技术培训。包括软盘育秧、秧母田制作与管理、营养土配置与处理、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质量与数量等关键技术环节,使操作管理人员(育秧专业组织和农民)彻底、全面掌握育秧技术。 二是插秧机操作机手的技术培训。选择会驾驶手扶式拖拉机和农民示范户作为优先培训使用对象,重点对插秧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行驶与安全、插秧质量、插秧机量化调整等环节进行培训,使机手做到“三有”、“五会”,即有育秧基础、有群众基础、有经营头脑;即会理论、会操作、会育秧、会保养、会经营。 三是大田管理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项技术的成败。针对机械化插秧后期长势特点和插秧时间推迟的特点,重点对大田管理的晒田控苗、植保、追肥施肥等原理进行培训。 (四)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对实施项目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起步很难也很关键,起步好则会为将来的更大面积的推广降低难度,否则农民群众的信心很难恢复。为此,我省专家组赵思孝站长、王勇毅处长、王爱君局长多次来我县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育秧(4月3日)、栽插(5月22日)、田管(6月25日)、收获(9月15日)四个时期分别现场指导,四个环节中共来专家16人次,分别对项目进行了督促、检查和指导。 四、工作体会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后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又一次技术革新。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含购种育秧到栽插亩综合成本仅167元/左右,而人工育插秧每亩综合成本为409元左右,机械仅育插秧与人工育插秧每亩可降低综合成本40.8%左右;虽然这项技术深受农户欢迎,要达到全面推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的目的,一是要农业与农机部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二是要加强与示范乡镇、村、组、农业服务中心相结合。三是与农民积极配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四是组织人员、技术指导、工作措施、物化补贴要到位。五是统一指导育秧,统一集中机耕机耙,统一集中机插,统一指导大田管理,统一机收测产。六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田耕整技术要求严格,耕后田面平整无残茬,耕深保证10—15米深浅一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碎土直径不超3厘米,水深1—3厘米,泥浆深度5—8厘米,要求上糊下实。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推广使用的农机具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局针对这个难题,自行研制生产的水田灭茬耕整轮,是水田耕整的专用机具,能一次完成灭茬、耕、肥、耥、平五道工序,完全能保证机插秧的整田要求。但未能列入农机购补项目产品,推广使用速度慢。 二是育秧技术难度大,XX县属一年两熟区域,习惯插秧秧苗较大,秧龄普遍在50天左右,目前在育秧过程中要施用多效唑,人为控制秧苗的长势和高度,农民对育秧技术掌握的难度大。 19 三是插秧机价格较高,市场化难度很大。一台东洋牌步行式插秧机售价高达2万元左右,回收成本的时间很长,市场风险较大。同时我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土地尚未大规模流转起来的情况下,机插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十分缓慢。 四是项目资金额度太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六、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项技术通过在我县实施,技术成熟,农民分享技术成果,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国家公共财政应当承担这个扶贫责任,充分体现支农惠农政策,只有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才能不断推动该项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 二是在“购机补贴”和装备推进县项目中提高插秧机补助比例,至少达到80%。农民购置积极性有所提高,才能推动这项先进技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是国家财政要持续支持机械化插秧工作。为此,建议延长此项目示范推广实施年限,使项目更加有效地、快速地推动发展。 PE455S插秧机操作规程和插秧技术规范 及大田管理技术规范 目前使用的插秧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液压仿形系统、插深控制系统、插秧系统、左右调节系统等组成。其插秧部分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分别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在两机构的相互配合下,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带土秧块抓取秧苗,并下移,当移到设定的栽插深度时,插秧机构中的插植叉将秧苗从秧针上顶出,完成一个插秧过程。同时,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浮板与秧针的相对位置,从而保持基本一致的插秧深度。 一、机插秧作业 1、机械操作 (1)作业检查(参照说明书)。 ?检查各部位,确认紧固部位是否松动(试运转后,应拧紧紧固部位)。 ?根据各部注油等要求注油。 (2)发动机起动(参照说明书)。 ?主离合器手柄?切断;栽植离合器?切断;仿形手柄?提升;变速杆?停止。 ?确认汽油有无,把燃油开关拧到开位置。 ?调节节气门,把停止开关拨到ON位置。 ?把油门拨到S起动发动机位置。 ?拉开卷绳反冲式起动发动机。 ?起动后把油门缓缓地拨到低速位置。 ?一段时间进行预热运转。 (3)正常行驶 ?根据需要,把仿形手柄拨到“提升”位置,使机体提升起来。 ?把变速杆拨到“行驶”位置。 ?插秧机行驶时缓缓提高发动机转速,把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 ?以机体提升状态越过池埂,驶到稻田地后把主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 20 (4)插秧作业 ?根据要插秧的秧苗(成、中、幼)情况,调节横向移送手柄。 ?确认取秧量,必要时把秧箱上下调整。 ?根据稻田状态调节插秧深度。 ?根据栽植密度,用穴距调节手柄调节穴距,调节时,应把变速杆拨到“空档”,把主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 ?把栽植离合器手柄拨到“运转”位置使秧箱移到一侧,把秧苗放入秧箱上。 ?把主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以变速杆拨到“作业”,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仿形手柄为“插秧”位置来调节。 ?把主离合器拨到“高速”位置,以提高转速。 ?把主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并开始插秧作业。 ?插秧深度、穴距不当时,重新调整。 ?插秧穴株数不适当时,应重新调节横向移送调节手柄及秧箱的上下位置。 ?回转时,应切断栽植离合器,并操作转向离合器。 ?补给秧苗时,应把栽植离合器拨到“切断”位置。 ?必要时,使用止秧器,栽植1—3行或1—5行。 ?插秧完毕并移动到下一个地块时,应把栽植离合器手柄拨到“切断”,仿形手柄拨到“提升”位置。 2、待插秧苗 (1)秧苗盘的水分 ?插秧前一天,应给育秧盘充分浇水,秧苗盘足够潮湿时为良好状态。 ?插秧前一天,应用取秧板除去秧根。 ?如插秧前一天为下雨天气时,应注意秧苗盘过分潮湿。 ?如果秧苗盘过分潮湿而连续补给苗时,秧苗盘拱起来,会影响插秧质量,相反过干燥的 话,秧苗盘会散开而产生浮苗或倒苗现象。 (2)待插秧苗的补给 ?从育秧盘取出秧苗的方法。把育秧盘从纵向轻轻敲动使育秧盘与秧苗5mm左右,然后用双手夹取。另外,在抓放软弱秧苗盘的情况下,抓起秧苗一侧,塞进取秧板。 ?秧箱上无秧苗时(开始作业时),应把秧箱移到左右任一侧,然后装上秧苗。 ?当秧苗盘下移到秧箱的秧苗补给指示线时,应补给秧苗。 ?补给秧苗时,应注意剩苗与补给苗邻接线对齐。 ?把秧苗装在预备架时,应注意先装上架后再装下架,否则会伤害秧苗。 3、机械邻接行距、回转、地头插秧方法。 (1)为了机械邻接行距插得整齐、均匀一致,装有在整地表面划线的划印器和与划线相对准的中央标杆,插秧时划印器所画出的线与中央标杆相对准。划印器为折叠式,作业时伸开要插秧一侧的划印器,往里折回已插秧一侧的划印器。 (2)机械邻接行距为30厘米。 (3)地头应留回行机型为4—8行的回转余地。 (4)回转时,应切断栽植离合器,降低发动机转速。 (5)握住要回转一侧的转向离合器,机体则按其方向回转,同时,把把手轻轻地抬起时,中间浮板的传感装置起作用机体会上升。在适当的位置降低把手时,因机体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避免拥泥或者破坏地头整地面。 (6)当结束回转时,把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当把栽植离合器拨到“运转”位置时,上升的机体立即下降。 (7)插秧时,提高发动机转速。 4、穴距调节、穴距株数的调节 穴距调节范围为13—23cm10个档,根据稻田的插秧密度确定其穴距档位置。 根据实际:最大取秧面积2.624平方厘米,最多取秧量3.28株,行距、穴距为:30厘米×17厘米等于86×152=13072穴/亩,30厘米×20厘米等于86×129=11111穴/亩,30厘米×18厘米等于86×142=12346穴/亩。 5、插秧深度的调节 (1)标准插秧深度为2—3厘米。 (2)调节时,应改变深度调节手柄的位置。 (3)把中间浮板、侧浮板(3个处)固定为同一位置上。 21 6、插秧作业质量要求 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 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 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3%。 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 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 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 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2—3厘米(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二、大田管理技术 1、科学管水 机插后2—3天不宜灌水,防止漂秧,影响扎根立苗,如遇雨天及时将水排出,防止积水 漂苗。立苗后灌浅水3—4厘米促蘖。机插秧苗根部入泥2—3厘米,入泥较浅,水肥气热条件好,发苗快,够苗早,应适时偏早晒田,防止群体过大。晒田时间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大田苗情灵活掌握。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即可退水晒田。机插秧晒田一般油菜茬应在6月15日左右,小麦茬在6月20日前后即可退水晒田。7月10日—15日复水,孕穗及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的需水高峰期,应保持浅水层,乳熟期以后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造成减产。 2、平衡施肥 遵循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底肥深施,促根下扎。除重施底肥外,一般不施促蘖肥、孕穗期(7月15日—20日)看苗补施穗肥,亩施尿素3—5公斤。出穗前叶面喷施光合微肥或磷酸二氢钾,促进水稻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增粒增重。为促进机插秧早齐穗早成熟,可在始穗期亩喷施赤霉素1克,兑水40kg。 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机插后5—7天秧苗全部立苗后灌深水(水不淹秧心)防虫除草。亩施3.6%的杀虫双大粒剂1公斤防治水稻螟虫为害,根据田间杂草种类数量,选用高效低毒广谱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6月上中旬对稻蝗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施药进行防治,水稻破口期根据防治指标,亩用2%三环唑兑水40公斤喷药防治穗颈稻瘟病。对群体过大或贪青晚熟的田块,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兑水40公斤防治稻苞虫为害。要正确掌握施药方法,谨防除草剂造成药害,长龄大苗秧应在机插后5—7天水稻全部立苗后施用,保持3厘米水深5—7天,注意水不能淹过秧苗心叶。 2007 — 2008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汇报 各位专家、领导: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广大农民群众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的20%,但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所以水稻生产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县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水稻生产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改变水稻的传统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在农业部农机化司及省农机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习江苏经验,我县经2003年—2006年四年的小规模试验示范,在机械化育、插秧方面初步形成了各个环节的技术操作规范。2007年—2008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水稻机械化杂交稻育插秧技术示范项目,分别在我县月河川道四个乡镇的五个村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在我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受农户的欢迎。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示范基本情况 2007年—2008年列入计划的五个项目村共计投入资金22万元,召开现场会8次,举办水稻育插秧配套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和操作机手320人次,实施示范插秧面积分别为1021亩、2035亩,建立软盘育秧基地五个,实行统育供秧,机插秧示范村8个,投入软盘育秧76400盘,步式插秧机6台,其中租赁3台,完成对比试验示范点4个, 22 项目区平均亩增产60公斤。 (二)工作成效 1、在省农机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市农机局的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重视下,项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技推广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助抓,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村民共同管理的齐抓共管示范推广工作机制,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 2、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育秧。我县技术人员在经过培训和现场学习的基础上,均掌握了传统的“软盘育秧技术”,并与我县实际情况的结合中有所新突破发挥,育秧方式采用旱育旱管软盘育秧,不灌水只洒水浸润进行后期管理的“旱育旱管”,育秧模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技术成熟可靠。 3、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生命在于运行模式。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必须建立和探索出一条长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2007年—2008年在省局的指导下,我县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专家指导为重点,专业户集中育秧为基础,集中供秧,分机插秧,农户自愿,适当收费,政府补助,统一管理,逐步放手”的运行机制,避免政府的大包大揽,培养农户的独立意识和市场经营意识,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项目的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改变了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水稻栽插方式,示范引导了农民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量劳动力出外务工,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愈来愈严重,在双抢季节劳动力十分紧张,而且花钱也不一定能及时请到人,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为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和农民工农忙回流现象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替代人畜力作业效率显著,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插秧作业是人工插秧的20倍,在双抢期间可确保季节不误农时,能在高产期完成耕种面积,提高单产量。 5、项目的实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节省秧田 机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机插一亩大田仅需软盘25个,净面积4平方米,按60%秧田利用折合面积6.7平方米,而水育秧(人工育插)需要秧田30平方米,机插育秧亩节约23.3平方米。全县1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可节约秧田4192亩,可大幅节约耕地,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的收入295.1万元(油菜)。 (2)节约水肥 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施用量。在大田生长期,采用薄水活棵、浅水促分蘖、间歇灌溉的灌水管理方式,可节省大量水资源。适当调节用肥比例及用肥时机,可大大提高施肥效果。有序栽植,便于通风,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通过两年示范证明,机插水稻节水、节肥、节约效果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稻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保证。 (3)省工节本 机插秧与传统手工种植方式相比,可大幅度降低育秧和栽插环节的劳动强度,有明显的省工优势。一般人工手插水稻1亩需1.5个工日,采用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栽插每亩只需0.13个和0.05个工日,分别提高效率11.5倍和30倍。在生产成本方面,与常规作业相比,机插秧节本优势明显。机插秧综合节本30元/亩,与人工手插秧相比,降幅达10%。其中:育秧环节,机插软盘育秧的成本28元/亩,较人工手插育秧节本44%;栽插环节,虽然插秧机的折旧、维修成本所占比例较高,但机械化栽插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用工量明显减少,所需成本为88元/亩,也较人工手插成本降低19元/亩,节本18%。此外,机插 软盘秧流程与技术工艺简洁明了,易操作、适应性广,投资少,农民易接受应用。 (4)高产稳产 机插秧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带土移栽,加之使用软盘旱育希植秧苗,发根快,根量增长大。软盘旱育秧机插后一般第2天就产生新根,比湿润手插秧早3—4天。机插秧后第18天调查,同手插比,每穴根数增加23条。分蘖早、分蘖多,软盘旱育秧机插后基本不缓苗,在相同条件下,软盘旱育秧机插第7—9天开始分蘖,始蘖期比湿润秧手插秧早6—7天。分蘖节位集中4—6节位,比手插秧降低1—2个节位,分蘖增加2—3个,平均单株多分蘖2—3个。叶面积增长快,有利于光能利用,软盘旱育秧机插后,枯叶率近乎零,而手插秧高达40%左右;植株分蘖早,增长快,叶面积增加也较快;穴丛中茎叶散生,受光照面积大,能充分利用光照。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软盘旱育机插秧的单株成穗 6.4—5.1 个,比湿润手插秧的3.4—4.0 个,平均多 2.3 个穗。分蘖成穗率软盘旱育机插秧是76.6%—80.6%,比湿润手插秧高2.9%,分蘖成穗节位机插分布在3—7个节位,集中在4—5节位;湿润手插秧分布在5—7节位,集中在第6节位。分蘖成穗第4—5节位穗子最大,每穗约160粒。节位过低过高穗子均小,每穗仅142粒。所以旱育机插秧容易获得高产穗产目标。2008年实施的2035亩旱育机插水稻经测产平均增产达64公斤,示范增产130240公斤。增收效益为1159135元,示范效应十分突出。 23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此,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挂帅的项目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组建立技术专家小组,同时成立技术实施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协调财政资金,迅速组织机具,精心组织项目实施。项目领导小组提了“一个精心、两个合理、五个到位”,即“精心组织实施,合理选点选种,合理配备机具,切实做到机具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和管理到位”,按照这一要求,2007年我们编写了XX县机械化插秧技术五年规划,并制定了实施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很好地开展了项目工作。 (二)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突破杂交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难关 机械化插秧技术工作的关键是育秧,难点也是育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农机部门为主导,加强与农业、气象、种子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重点对育秧技术进行了攻关,优化了工艺路线,确保成功。我们与XX县原种场合作,提出机插育秧方案和技术工艺路线,育出了满足插秧机条件的健壮秧苗。2007年我县组建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专家指导小组,同时强化了农业专家的分量,提出了农业技术适应农机技术,农机技术保证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实施的思路,突破了杂交稻软盘旱育旱管育秧技术的难关,实现规范化栽培。 (三)强化技术培训 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要先行。2007年我县派技术干部2名到武汉学习观摩,通过技术干部充分认识,共组织了两期技术骨干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培训,并利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组长陆向农同志的讲座资料印发了500份进行培训宣传。结合陕南杂交稻生产特点,编写了育插秧培训教材一套,共组织农民培训班8期,对软盘旱育旱管技术和机插秧技术等项目对农民、操作机手等进行了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宣传资料1万多份。培训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实践性与操作性,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 一是育秧环节的技术培训。包括软盘育秧、秧母田制作与管理、营养土配置与处理、品种选择与处理、插种质量与数量等关键技术环节,使操作管理人员(育秧专业组织和农民)彻底、全面掌握育秧技术。 二是插秧机操作机手的技术培训。选择会驾驶手扶式拖拉机和农民示范户作为优先培训使用对象,重点对插秧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行驶与安全、插秧质量、插秧机量化调整等环节进行培训,使机手做到“三有”、“五会”,即有育秧基础、有群众基础、有经营头脑;即会理论、会操作、会育秧、会保养、会经营。 三是大田管理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项技术的成败。针对机械化插秧后期长势特点和插秧时间推迟的特点,重点对大田管理的晒田控苗、植保、追肥施肥等原理进行培训。 (四)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对实施项目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起步很难也很关键,起步好则会为将来的更大面积的推广降低难度,否则农民群众的信心很难恢复。为此,我省专家组赵思孝站长、王勇毅处长、王爱君局长多次来我县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育秧(4月3日)、栽插(5月22日)、田管(6月25日)、收获(9月15日)四个时期分别现场指导,四个环节中共来专家16人次,分别对项目进行了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田耕整技术要求严格,耕后田面平整无残茬,耕深保证10—15米深浅一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碎土直径不超3厘米,水深1—3厘米,泥浆深度5—8厘米,要求上糊下实。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推广使用的农机具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局针对这个难题,自行研制生产的水田灭茬耕整轮,是水田耕整的专用机具,能一次完成灭茬、耕、肥、耥、平五道工序,完全能保证机插秧的整田要求。但未能列入农机购补项目产品,推广使用速度慢。 二是育秧技术难度大,我县属一年两熟区域,习惯插秧秧苗较大,秧龄普遍在50天左右,目前在育秧过程中要施用多效唑,人为控制秧苗的长势和高度,农民对育秧技术掌握的难度大。 三是插秧机价格较高,市场化难度很大。一台东洋牌步行式插秧机售价高达2万元左右,回收成本的时间很长,市场风险较大。同时我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土地尚未大规模流转起来的情况下,机插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十分缓慢。 四是项目资金额度太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四、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项技术通过在我县实施,技术成熟,农民分享技术成果,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国家公共财政应当承担这个扶贫责任,充分体现支农惠农政策,只有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才能不断推动该项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 二是在“购机补贴”和装备推进县项目中提高插秧机补助比例,至少达到80%。农民购置积极性有所提高,才能推动这项先进技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是国家财政要持续支持机械化插秧工作。为此,建议延长此项目示范推广实施年限,使项目更加有效地、快速地推动发展。 24 XX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二OO九年二月十日 关于2007—2008年水稻育插秧 机械化示范项目技术效益证明 XX县农机局: 你局于2007年—2008年在我村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两年共实施面积500亩,示范农户220户,平均亩实现单产550公斤,比非项目人畜传统作业平均单产490公斤,亩增产60公斤,合计增产稻谷30000公斤。机插秧每亩劳动成本50元,比人工插秧每亩成本90元,亩节约劳动成本40元,共节约劳动成本20000元。该项目技术成熟,在我村通过两年的示范效果效益比较明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认可,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切实可行。 特此证明 二OO八年十月八日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效益证明 XX县农机局: 示范户 2007年—2008年示范面积累计5.8亩,水田耕整、栽秧采用机械化,按照农机局的技术要求实施示范技术,亩平均单产量558公斤,比过去人畜作业494公斤,亩增产64公斤,共增产稻谷371公斤,增收333.9元,亩节劳40元,共计节劳成本232元。通过两年示范,认为该项技术效果非常好,可以推广应用。 特此证明 示范户签字: 二OO八年十月四日 证 明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兹有XX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2007年—2008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在我县完成较好,两年完成示范面积4056亩,平均每亩单产550公斤,比非项目区平均单产490公斤,亩增产60公斤,合计增产243360公斤,节劳成本162240元,改变了传统农业增长方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我局通过项目领导小组对农机局实施的该项目检查验收,认为该项目形成的各类材料和技术效益指标比较切合实际,符合项目示范推广技术要求。该技术成果可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特此证明 25 XX县农业局 二OO八年十月十五日 证 明 XX县农机局: 示范 2007年—2008年两年,县农机局在我村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我们积极报名参与示范,共示范面积6.4亩,实现单产量平均530公斤,比我们没有使用机插秧的460公斤,亩增产70公斤,共节约劳力成本256元,该技术非常实用,效果效益十分明显。 特此证明 示范户签字: 二OO八年十月四日 26
/
本文档为【宝宝出生于农历六月十二上午巳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