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法律与人情的较量.doc

论法律与人情的较量.doc

2018-06-26 5页 doc 18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法律与人情的较量.doc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像的能力。【重点难点】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2.绘制条形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学指导】...
论法律与人情的较量.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想像的能力。【重点难点】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2.绘制条形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学指导】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2.注意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和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活动课:第1课时平均数(1)……………………………………………………………1课时第2课时平均数(2)……………………………………………………………1课时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1课时第4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2)…………………………………………………1课时活动课营养午餐——第二食堂…………………………………………………1课时【知识结构】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课题平均数(1)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生:怎样计算平均数?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讲授】(一)平均数的意义。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二)平均数的求法。教学例1.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出示例1情景图。1.分析问题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师:你看到什么信息?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什么是平均?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2.方法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生:他们不一样多。师:那怎么办呢?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师:怎样移动?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生:同样多。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法”)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师:怎么算呢?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生:(14+12+11+15)÷4=52÷4=13(个)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师:52表示什么?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板书设计第1课时平均数(1)移多补少法: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13个。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14+12+11+15)÷4=52÷4=13(个)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预习作业教学反思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体验运用平均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课题平均数(2)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情景导入】师:小明和小刚俩是同桌,小明有课外书5本,小刚有课外书9本,怎样才能让他们两人的课外书一样多呢?生:可以将小刚的课外书给2本小明。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动的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那应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学生回顾交流。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和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那么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2)。【新课讲授】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说说题中所给的信息。1.出示例2情景图。男生女生2.分析信息。师: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每个人踢毽的个数。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生:男、女生队比较哪个队成绩好?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成绩呢?生:用总个数来比较。生:应该用平均数来比较。师:为什么应该用平均数比较呢?生:因为男生比女生多一人。师:大家讨论一下,对不对呢?生:对。师:怎样求他们各队的平均数啊?生:先求他们每队踢毽个数的总数,再除以每队的人数。3.解决问题。师:谁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呢?两名学生上台演示。男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85÷5=17(个)女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因为17<19,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师:通过计算你知道应该怎样比较几组数据的成绩呢?生:用平均数。[设计意图:再次回到学生生活信息中,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说一说平均数的意义,亲自求一求平均数,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和求法的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计算的正确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愉悦。]【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你是如何求平均数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如果两队人数不相等,就用两队平均数来进行比较。板书设计第2课时平均数(2)例2:男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85÷5=17(个)女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因为17<19,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小结: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可以求出平均数再比较大小。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二第5~6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预习作业教学反思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选取合适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贴近生活的题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看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3.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情景导入】1.复习:师:我们学过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那怎样来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呢?生: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2.导入:师:好,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吧。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新课讲授】探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单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生:两个。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学生展示。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质疑师:我要想知道1980年这个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看一张图行不行?那怎么看?生:不行,要两张图一起看。师:你觉得这样操作方便吗?生:不方便。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生:可以将两张图拼成一张图,我在电视上见到过。(2)实验师:把两张统计图并成一幅图,这个主意真不错,想不想实践一下,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一幅统计图。(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读懂你做的统计图的意思。生:尝试动手绘制,师巡视。全班交流,师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绘制的呢?生:和绘制单式统计图一样,只不过再重复步骤把他们画在一起。师:比较刚才这幅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生:方便比较、简洁。师:假如给这幅图取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图呢?生:统计图。师揭题:在数学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它是竖着画的,又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大家想一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生相互讨论后交流。小结: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3)分析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师:你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点?生: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学生上台板演并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会有多个数据,颜色(或底纹的直线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板书设计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单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复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易于比较……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教材第99~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3、5、6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预习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读图的能力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对以后其它复式的统计图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它的教学重点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从中体会到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及它的优势。这节课重在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寻找方法,不断尝试后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同时,学到新知识。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看懂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情景导入】1.复习: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回顾交流。2.导入: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学生讨论、猜测。师: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新课讲授】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生:两个。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生:展示。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能不能把两个横向的单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呢?学生讨论交流。(2)实验小组合作操作,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大家想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小结: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3)分析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和横向,制作步骤一样。【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②在纵轴上分配直条的位置,宽度和间隔;③在横轴上确定单位长度;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直条,并注明数量。板书设计第4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一样。优点:清楚直观、便于比较。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预习作业教学反思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课题营养午餐——第二食堂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4.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课件、纸、笔、表格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情景导入】师: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那么大家相互交流一下,一般我们的中餐吃什么菜呢?生:鱼、豆腐、红烧肉、青菜、海带汤……师:你知道这些菜的营养高不高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入《营养午餐》。板书课题:营养午餐。【新课讲授】师: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有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什么样的午餐最有营养?生:味道好、有营养。师:如何判断午餐是否合乎营养标准?生:我通过阅读,知道了10岁左右的儿童应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教师板书:师:你真不错,已经预习了。那“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1:我是这样理解的,“不低于”是必须大于2926千焦。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生2:也可以等于2926千焦。生3:“不超过”是必须小于50克,或者等于50克的意思。师:那今天中午的菜肴是下面这些。课件出示: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表。师:那么学校搭配的三份菜谱的营养含量总和分别是多少?生:A:热量总和:1254+899+911=3064(千焦)脂肪总和:19+15+11=45(克)蛋白质总和:20+16+7=43(克)生:B:热量总和:2462+1020+564=4046(千焦)脂肪总和:25+16+12=53(克)蛋白质总和:6+13+1=20(克)生:C:热量总和:1033+1095+497=2625(千焦)脂肪总和:18+23+7=48(克)蛋白质总和:7+11+3=21(克)师:请你判断一下,这几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生1:A热量3064千焦>2926千焦B热量4046千焦>2926千焦生2:A脂肪45克<50克C脂肪48克<50克生3:午餐A的两项都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师:如果让你配菜,你会搭配出多少种营养午餐?从中选出6种喜爱的。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然后根据这6种喜爱的方案画出条形统计图。师:哪一种所含蛋白质最多?按实际作答。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师:我班有几位同学的身材偏胖,还有偏瘦的,大家现在了解一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生:偏胖的同学喜欢吃荤菜,食量较大。生:偏瘦的同学挑食、厌食。生:偏胖的同学不爱运动,常常坐着不动。……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对他们提出好的建议?生1:多运动,多锻炼。生2:平时不要挑食、偏食、厌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该怎样搭配午餐的食物吗?小结: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饭后做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适量运动。板书设计活动课营养午餐——第二食堂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不小于大于或等于≥)脂肪不超过50克(不大于小于或等于≤)讲究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多运动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调查家中午餐的菜谱,评价午餐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并向父母提出你的建议。预习作业教学反思《营养午餐——第二食堂》一课本着“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到菜馆点菜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点菜”——“了解营养”——“调整菜谱”——“自己设计菜谱”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2/2
/
本文档为【论法律与人情的较量&#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