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

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

2017-12-13 31页 doc 60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 像素 今日说像素。像素是个“神马东东”, 书上说,像素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元素”,可见其重要,基本的了解了,“全面的”也就知道了。 上图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场面一角,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头顶花束的学生方阵,不同花色编织成一幅巨大图像,每人就是这图像中的一个像素。早年庆典拿的不是鲜花,而是每人一本彩纸糊成的大号硬纸本本,如下涂,其页数决定可以有多少种图案变换。一声号令下,众人齐翻本,图案焕然一新,蔚为壮观,这个硬纸本本也是像素。事先声明:因戏情需要,下文中的角色场面与现实无关,乃孙大圣在花果山演...
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
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 像素 今日说像素。像素是个“神马东东”, 书上说,像素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元素”,可见其重要,基本的了解了,“全面的”也就知道了。 上图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场面一角,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头顶花束的学生方阵,不同花色编织成一幅巨大图像,每人就是这图像中的一个像素。早年庆典拿的不是鲜花,而是每人一本彩纸糊成的大号硬纸本本,如下涂,其页数决定可以有多少种图案变换。一声号令下,众人齐翻本,图案焕然一新,蔚为壮观,这个硬纸本本也是像素。事先声明:因戏情需要,下文中的角色场面与现实无关,乃孙大圣在花果山演兵场操练他的毫毛子孙,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切记。 一、这个本本是正方形的,如同像素;众猴孙们呈密集队形,站位均等、纵横一致,组成一方形阵列,如同图像; 二、本本的尺寸可大可小,众猴孙也能缩善变,本本变大,阵势雄伟,本本缩小,阵容蓄意,如同像素; 三、本本每页不同颜色,页数决定阵貌变换(颜色变换),在图像中“页数”叫“位”; 四、“猴孙数”(等于本本数)决定猴阵容的精致与否,如同图像分辨率。 复习上节课内容:某图像像素分辨率72ppi,输出尺寸36×27厘米,1020×765 =780300总像素数; 转换成本文单位:即每英寸距离有72只手捧本本的小猴崽,组成了36×27厘米的矩形猴阵,每横排有1020只小猴,每纵列有765只小猴,总共有780300只小猴参与其中。常见的比喻单位还有地砖、瓷砖、马赛克等等。 以上并非戏言,如不喜读,可只看中间加重体的关键字,其实就是像素(pixel)的四大属性。图像是由像素构成的,像素的基本属性就是图像(image)的基本属性,以下分别道来,不再说猴戏。 一、像素是正方形的;构成的图像是矩形的。(形状) ——图像是由正方形像素按纵横方向紧密排列构成,构成后的图像则是矩形的。某些图像显示呈不规则外观,如gif、png、psd等图像文件,是因为其中包含了透明区域。透明区域记录的是像素的透明度信息,其图像的外轮廓仍然是矩形的。 (注:严格说应该是,像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方形的,偶有例外,主要应用于视频图像领域。PS下有修改像素长宽比选项,默认是正方形。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修改,那你已无需读此类文章了,初学者可忽略,以免产生非必要纠结。) 二、像素尺寸的大小决定图像输出尺寸的大小;(尺寸) ——构成一幅图像的所有像素的尺寸都是相同的,并按照像素分辨率(PPI)的约定规则排列组合,图像输出尺寸就是像素尺寸的累加,设定图像输出尺寸的同时,就是在设定像素尺寸。像素尺寸增大,则图像的输出尺寸也会随之增大,反之亦然。通常我们只需注意图像的输出尺寸和像素分辨率就可以了,不必关心像素尺寸。 三、像素的色彩深度(位深)决定图像的颜色数量;(颜色数量) ——这是像素最重要、包含术语最多、需要敲更多字苻才能说清的属性。本文只为启蒙,不做专业解释,若想了解更多,可参读本博的另外一篇《色彩模式》(草稿中),在此仅作草根谈。 ——还得拿猴孙的本本说事。本本是彩纸糊的,纸面只有颜色,没字没图案空空荡荡。虽然厚厚一大本有很多页,但每图每次只能掀开其中一页。有多少页码就意味着有多少种颜色可供挑选,也就意味着组成后的图案包含了多少种颜色。本本相同,每猴每图掀开的页码不同,因此组成后的图案变化万千。 不同色彩模式下,本本的厚度不尽相同,即像素可供变换的颜色数量,同时也是图像所能包含的颜色数量不尽相同。以最常见的数码照片为例:RGB色彩模式,8位通道,24位色彩深度,其本本的厚度为1670万页,即最多可以有1670万种颜色数量变化,远高于齐天大圣的72般。 四、像素的多少决定图像的精细程度;(图像分辨率) ——更多的像素数量能够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从而表现更多的图像细节,本博文章《图像分辨率》中已有赘述,此处仅“有图,有真相”。 上四小图的总像素数量分别为10×10=100;50×50=2500;100×100=10000;200×200=40000,以相同的输出尺寸输出后的结果。 下图的总像素数量是 400×400=160000,更多的像素数量表现出了更多的细节。 你能想象,把上图第一个总像素数量为10×10=100的小图,通过提高像素分辨率(PPI)、或增大输出尺寸、甚至不惜采用又提高又增大的“插值分辨率”方法,达到下图的细节表现程度吗,显然徒劳。不信你去问公安干警,他们最清楚不过了。而这两幅图像的像素分辨率实际上相等——72ppi——网络图像默认都是72ppi,而它们的实际图像分辨率却有着天壤之别,可见,用“ppi”来衡量图像分辨率高低只是一厢情愿。还是那句话:总像素数才是硬道理。 PPI、DPI、LPI PPI,DPI,LPI,后边都带“PI”(per inch),都是以英寸为单位表述某分辨率的术语,打头的字母就是某: P——pixel(像素),D——dot(点),L——line(线)。 ? PPI——pixel per inch,像素分辨率 ——每英寸长度内包含的像素数量。 ? DPI——dot per inch,设备分辨率——每英寸长度内包含的“点”的数量。 ? LPI——line per inch,网频分辨率——每英寸长度内包含的网点的数量。 三者都是与数字图像有关、与印刷行业直接相关的分辨率计量参数。 ? PPI——像素分辨率(像素采样率) ——是图像在1英寸的采样长度内包含的像素数量,仅仅是一个排列规则而已,与图像分辨率无直接关系。只有它与图像的实际输出尺寸结合计算后,才能成为表示图像分辨率的方式之一。 (详细可参阅《PPI与图像分辨率》一文) ? DPI——输入/输出设备分辨率 ——主要是用来衡量输入输出设备精度的参数,衡量的主体是“点”(dot),这个“点”在不同设备上有不同的含义。如: 扫描仪属输入设备,主要原理是靠“CCD”(图像传感器)捕捉原稿信息,衡量其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光学分辨率”。目前市场上的扫描仪其“光学分辨率”普遍达到1200×2400DPI,表示水平方向每英寸可捕捉到1200个像素,这里的点,是CCD(图像传感器)的采样点; 打印机属输出设备,衡量其打印精度的参数也是DPI。喷墨打印机靠喷头中喷出的细小墨水点成像,如打印机精度为720dpi,即每英寸长度可连续喷出720个墨水点,DPI的值越高,如1440dpi、2880dpi,说明每个墨水点越小,排列也就越紧密,更不易被肉眼察觉,打印的结果也就更细腻,这里的点,是成像的墨水点。 显示器也属于输出设备范畴,所以DPI还经常被用来描述屏幕分辨率。屏幕分辨率实际就是你设定的系统显示分辨率与你的电脑显示器物理尺寸相除后,得到的每英寸显示点的数量。如本人现使用22英寸(对角线)液晶显示器,屏宽18.6英寸,显示分辨率设定为推荐的1680×1050,1680?18.6?90,当前的屏幕分辨率即为90dpi,并不像有些人、某些书所说的,屏幕分辨率都是72(或96)dpi,如果我把显示分辨率设置成1024×768,那实际的屏幕分辨率就变成55dpi了。 还需一提的是,很多书籍都把像素分辨率“PPI”用“DPI”代为表示,道理上讲没有错误,因为也可以把像素理解为数字图像中的一个成像“点”,但用“PPI”表述更加明确,所以在此建议,对图像应使用“PPI”,对设备应使用“DPI”,不应任意混淆,以免造成误解。 原文: ? LPI——网频分辨率(加网线数) ——它的别称最多,行频、线频、网屏、加网线数等等,line的英文这些意思都包括,甚至就在写此文时,还在纠结用“屏”还是“频”字,意思上都沾边,其实只要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就可以,不必较真。因其主要应用在印刷行业,所以本文暂称之为网频分辨率(印刷网点频率)。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加网”、“挂网”、115网、150线、175lpi等不同表达方法,但意思一样,指得都是“LPI”。 早期印刷带有明暗阶调的图片时,使用了一种网屏技术:把两片刻有黑色水平线条的玻璃交叉放置于照相制版的感光胶片前,形成一个网格状图案,光线透过网格在胶片上被分解成不同大小的点,印刷行业称之为“网点”,玻璃上线条的密度就是用“LPI”来衡量的,即每英寸范围内包含了多少条“线”。电分时代,玻璃改成了透明胶片,使用时悬挂在制版镜头前,所以也称“挂网”;数字时代,这种“加网”、“挂网”的方式被淘汰,但阶调印刷的原理没变,“LPI”的衡量参数和“称谓”也被继承在数字出版系统中。 理论上讲,“LPI”值越高,其印刷结果越精细,但受印刷设备、工艺、纸张、油墨等诸多因素限制,不同印刷方式都有各自的“LPI”限度。以平版胶印为例,在使用最常见的调幅圆形网点情况下,普通印刷在100,150lpi,精细印刷在150,200lpi,目前绝少有超过200lpi的印刷品。丝网印刷一般都在100lpi以内。丝网印刷使用的印版是丝织的网布,网布的粗细叫“网目”,这也是个LPI值,如300目,即是说该网布每英寸由300根丝线织成,市场上常见的规格有300目、200目、100目等,网目越低,网布表面的网孔越 大,色料的漏透能力越好,但图像也是越粗糙。一般丝网印刷推荐的“LPI”值不能大于网目的1/4,即使用300目丝网,印刷图像的加网线数不应该超过300?4=75lpi。 最后说说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也是针对印刷行业的。 先记住一个常数:加网系数,1.5,2。为什么,此处不做详解,记住就好。 PPI = LPI × 加网系数——这是一个。 例:当决定使用150lpi印刷时,像素分辨率(PPI)=150×(1.5,2)= 225,300ppi。 至于DPI,那是制版设备(激光照排机)的精度选项,由制版公司的操作员来控制,他会以不低于2400dpi的照排分辨率进行输出,为什么,其中也有公式,作为图像设计者的你就不必关心了。如果不是印刷照排,而是去打字社打印输出,那这个“DPI”还真得当回事,比如,某喷墨打印机分辨率是2880dpi,那是最高分辨率,虽说打印质量会最好,但意味着要更长的打印时间,更多的墨水消耗,从经济效益考虑,打字社通常会使用较低精度,如720、360dpi打印,如果你对打印效果十分在意地话,就需要干涉他的DPI设置了。而LPI反倒不需要考虑,那是打印机内部程序规定好的,一般不可以更改。 :P 是像素,D 是点,L 是线(网点),单位是英寸。——你记住了这句话,就是本文的目的。 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说一幅图像——当然是指数字图像了——表现细节多少的程度。一个监控器拍下远处有车辆违章,但看不清牌照——分辨率低;能看清牌照——分辨率还可以;不光能看清牌照,还能认出司机一鼻两眼没长胡子,分辨率够高了——通常是用数码相机拍的。 工作原因,常遇有关图形图像方面的问询。我回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的图像是)什么分辨率,”有答:72线;有答:300dpi;有答:36×27厘米,都和没答一样。我只好根据对方语气揣度。第一位迟疑,分辨率应该很低;第二位肯定,分辨率大概够用;第三位不论与否,结果都是未知,直到第四位回答:72ppi,36×27厘米,这时方疑惑顿开,对方不是外行。 同样问题换个方式,我问:每月工资多少钱,一答:72钱,不懂。二答:300张钞票。还没明白,元钞还是毛票,第三位答:都是百元钞,没说十张还是八张,仍然糊涂,还会考虑是否触犯了个人隐私。你应该告诉我(当然不告诉也行):72张,百元钞,就像第四位内行那样,这我就清楚了,白领无疑。所以,判断你衣领的颜色,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有多少张钱,每张面值是多少, 图像分辨率也包含两方面内容:像素分辨率和输出尺寸。张数= 像素分辨率,面值= 输出尺寸。 第四位内行的完整回答是:72ppi,36×27厘米,注意:他说的是 ppi,不是 dpi。 ppi 的全写是:pixel per inch,意为每英寸长度内所包含的像素数量,即像素分辨率,以英寸(i)为单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每月开多少张钱。张数多不一定标明你就是白领,还要看每张的面值,就是图像的输出尺寸。输出尺寸表示图像实际输出后的物理大小,即1寸证照还是24寸婚纱照。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默认你的输出尺寸设置与实际目的相一致,即“一比一”的等同,也就是说在没被告知面值的情况下,默认你口袋里全都是百元钞,如果实际上只是10元票(即“一比十”),就会得出错误结论。所以,像素分辨率(ppi)和输出尺寸是不能分开谈的。 说到这有人会发言:太罗嗦了,直接说多少钱不就完了嘛。聪明~这也是我想说的。 张数×面值=总金额; 像素分辨率×输出尺寸(宽度)=宽度方向像素数量; 像素分辨率×输出尺寸(高度)=高度方向像素数量; 宽度像素数×高度像素数 =总像素数。这行字才是图像分辨率的关键。 仍以第四内行为例: 72ppi×14.167英寸(36厘米)=宽度1020像素;(涉及到运算,必须统一成英寸) 72ppi×10.625英寸(27厘米)=高度765像素; 该图像的总像素数量 =宽度×高度 =1020×765 =780300像素。 如果把该图像的像素分辨率提高到300ppi,其输出尺寸就只有大约8×6厘米了,但780300的总像素数量没变,总像素数量的多少决定图像实际分辨率的高低。同理,假定你月工资7200元,百元钞就是72张,10元票就得720张,但总金额不会变,总金额的数量决定钞票实际购买的能力。结论:像素分辨率(ppi)和输出尺寸是个可变的虚指标,总像素数才是不变的硬道理。 值得另起一行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很多书籍包括网上资料甚至专业教科书,都把“像素分辨率”(PPI)翻译解释为“图像分辨率”,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不确切的,也是错误回答的诱源。重申:“像素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像素分辨率”(PPI)表述的只是像素的排列密度,而像素排列密度的高低不能决定表现细节的多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常见的巨幅高空广告牌,喷绘公司推荐的像素分辨率只有18ppi左右,但它的输出尺寸以米来计,图像文件大小都在百兆上下;而摄像头拍摄的静态画面一般是640×480像素,你可以轻松设定到1200ppi,此时的输出尺寸大约只有1厘米,文件大小还不到1兆。当然,你也可以向很多外行经常做的那样,保持输出尺寸不变只增加像素密度(ppi),即PS下勾选“重定图像像素”, 这涉及到另外一个“关于插值分辨率”的话题,以后再谈,在这里先只说,不是不行,但属无奈,且效果极其有限。 现在我们知道了,表述图像分辨率有两种方式,A、像素分辨率和输出尺寸的组合描述,即PS中的文档大小;B、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像素数量,二者相乘就是总像素数量,即PS中的像素大小。总像素数要经过计算才能知道,你只要把乘式告知就行了,不一定非要算出乘积,都是一码事;而像素分辨率和输出尺寸照读就行,省事也并不麻烦。具体情况是:打印、喷绘、影楼、印刷等需要把图像实际输出的行业,他们更注重A表述;而象网络、影视、动画、多媒体等以屏幕显示为主要手段的行业只关心B表述,A表述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在没有明确使用目标的情况下,只有总像素数量才能明确表述一个图像的真实分辨率,比如数码相机,400万、800万、1200万,还有2400万像素的,说的都是成像的总像素数量,至于它的像素分辨率是72ppi还是300ppi——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对图像的实际分辨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附表1:不同用途对图像分辨率的要求(参考) (设定输出尺寸 = 实际输出尺寸,即“一比一”) 一般而言,在输出尺寸=实际输出尺寸情况下,我们把100ppi以下,或总像素数100万以内的图像称为低分辨率图像,此图像仅适合于网络上使用;把200ppi上下,或总像素数300万左右的图像称为中等分辨率图像,此图像可以中小尺寸输出;而把300ppi以上,或总像素数超过500万的图像称为高分辨率图像,可进行大尺寸输出。 附表2:不同像素级数字图像可印刷尺寸参考 (挂网线数175,加网系数1.5,像素分辨率265ppi的精细印刷) 至于回答中的“线”、“DPI”之说,还有挂网线数(LPI)、加网系数等专门术语,到点下课,改日再说。 ========================================================================== 一思二选三填四算题: 1. 图像分辨率是指(______)。 A.图像表现细节的程度; B.像素排列的密度 2. (______)决定图像分辨率的高低。 A.像素分辨率(ppi)的高低; B.输出尺寸的大小; C.总像素数的多少 3. 有三幅图像,A图为72ppi,B图为150ppi,C图为300ppi,哪幅图像的细节表现更多些,(______)。 A; B; C; ABC 4. 两幅图像,A图100×100像素,B图100ppi,2.54×2.54厘米(1×1英寸),哪幅图像的分辨率更高些, PPI 与 图像分辨率 本博前几篇文章都提到了像素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近日上网一查,发现问题比想象中的还要多,主要是对“PPI(Pixel per inch)”的解读,多数文章都是扬扬洒洒,贯穿了很多术语,旁引博证,回答的海阔天空,刚要说到点子上,马上又转入不相干的另一话题,有点象新闻发言稿。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模糊点,就是把PPI与图像分辨率——这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文字到内涵都混杂到了一块,所以造就了图形图像领域中诸多的业内外行,所以作专文再重复啰嗦一番。 ? PPI(Pixel per inch)——像素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只有一字之差,为了在字符外观上更容易区分,本文用“PPI”英文称之,不用像素分辨率汉字表述。实际上称其是“分辨率”有些牵强,不如称为“采样率”更加合适,但考虑应让非专业人士尽量少地接触术语,还坚持统一用“分辨率”吧,反正“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PPI”的全写是“Pixel(像素) per(每一) inch(英寸)”,连起来:每一英寸距离内所包含的像素数量,是数字图像中像素的排列规则,即以英寸为单位的像素采样密度。 转换成生活中的实例如,种地:一米间隔插几根秧苗;电影院:每排有几个座位;学生站队:大臂向前看齐还是小臂向前看齐;这些都是排列规则,即采样密度。 图像分辨率需要回答的则是:这块地能插多少秧苗,电影院能容纳多少观众,全班的学生总共有多少名,如果根据上述条件你能圆满地回答了问题,那就是我错了,我当删此博文并公开道歉。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就应该承认我的结论:PPI?图像分辨率。 ? 图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 )——没有相应的英文缩写。是指一幅完整图像所能提供给观者的视觉信息有多少,即表现图像物理细节多少的程度,有时也叫“解析度”。 图像分辨率的概念在胶片时代就已有之。懂点摄影的人都知道,把120底片和135底片放大成相同尺寸的照片,由于135底片尺寸小,需要更高的放大倍率,而胶片上的感光材料金属银盐颗粒大小是一样的,更高的放大倍率会把银盐颗粒放大,所以135底片放大的照片“颗粒化”效果更加明显(数字图像中称“像素化”),其分辨率低于120底片放大的照片。如果用类似“PPI”的指数来衡量(这里只是类比,“PPI”只针对数字图像,像素相当于银盐颗粒),胶片本身的“PPI”值是相同的,不同的放大倍率使“PPI”值发生变化,120底片放大的倍率低,“PPI”值更高(颗粒细小),图像分辨率也更高。但不是说只要图像的“PPI”值高,其图像分辨率就一定高,不要忘记一个先决的关键条件:放大后的尺寸。只有在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才能成立,如果放大后的尺寸不同,结果是完全不确定的。 前例中的先决关键条件便是:这块地的长宽各有多少米;电影院共有多少排座位;学生有多少列,每列多少人。有了这个条件,你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在数字图像中,这个先决关键条件就是图像尺寸。图像尺寸只是在实际输出时才有意义,所以也被称为“输出尺寸”。“PPI”只是像素的采样密度,它与“输出尺寸”互为条件,两者结合起来表示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像素数量,而高度与宽度方向的像素数量相乘得到的总像素数量,才是真实的图像分辨率。所以,更多的像素数量提供了更多的视觉信息,从而表现出更多的物理细节,总像素数量才是图像分辨率的关键指标。 最流行的谎言——“PPI”的值越高,图像分辨率就越高。 更正——总像素数量越多,图像分辨率就越高。 下图 A 为 100×100=10000像素;图 B 为 200×200=40000像素。 图 B 的总像素数量多于图 A,所以,图 B 的图像分辨率高于图 A——细节更多。 100×100像素 /2400ppi 200×200像素 /72ppi 这是专为本文制作的两幅png格式小图。你可以把它们拖拽到PS中直接打开(点击 / 点击查看原图 / 拖拽至PS下),你会发现: 低分辨率的图A,其“PPI”值高达 2400ppi,而高分辨率的图B,只有区区 72ppi——“PPI”值高并不等于图像分辨率就一定高,实际操作是戳穿谎言的最直接方法。 再看其输出尺寸,图B 的输出尺寸是 7×7厘米,而图A 因为像素的排列密度过高,实际输出尺寸仅为0.1×0.1厘米,1毫米大小,面积仅为图B 的 1/4900。 你可能会产生疑惑,屏幕上看到的明明不是这个样子,它们的面积差别仅为1/4而已。所以,你必须清楚,输出尺寸是针对其它物理介质输出而言,如打印输出、喷绘输出、印刷输出等,不是针对“屏幕输出”的尺寸。屏幕输出只关心图像的像素数量即图像分辨率,使用屏幕分辨率中的一个“显示点”对应显示一个像素,而对于“PPI”和输出尺寸根本就是忽略不计的。图A每边的像素数量是图B的1/2,平方的关系,其面积正好是图B的1/4。 如果不考虑上面提到的物理介质的输出,如网络、影视、多媒体等以屏幕显示为主要目的的行业,“PPI”与“输出尺寸”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他们只关注显示器的屏幕分辨率与图像的总像素数量,由此又引出另一个同样流传已久的不实之词——屏幕分辨率=72dpi(或96dpi)的问题,欲知详情,可参读本博文章《屏幕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 提到屏幕分辨率,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72dpi,很多资料也这样写:在MAC上为72dpi,在PC上为96dpi,从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大多也都是72dpi,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误解,即屏幕分辨率就是72dpi或96dpi,这令果粉们很不高兴,MAC怎么会比PC还要低, 屏幕分辨率果真就是 72dpi 或 96dpi 吗,并没那么简单~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另外两个意思相近的分辨率:系统显示分辨率、显示设备分辨率。 系统显示分辨率——是由计算机的内部硬件图形卡(显卡)设定的、输出到显示设备上的图文项目的像素数量,WIN7中直接把它称作屏幕分辨率,为了不发生混淆,本文把它称之为系统显示分辨率。 显示设备分辨率——是指显示设备(显示器)的物理分辨率,即水平与垂直方向所具备的显示点数量。 显示器属输出设备,可以用DPI来衡量,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显示设备的水平显示点?水平宽度(英寸),以本人使用的22英寸(对角线)液晶显示器为例(后例均指此显示器),水平宽度约18.6英寸, 10,显示点数量为1680×1050,1680?18.6?90,所以我的显示设备分辨率就是90dpi。显示高宽比为16: 设备厂商通常是以“点距”来衡量显示器精度的,即每两个显示点中心间的距离,与上述意思完全一样,把90dpi转换成毫米,25.4?90?0.28,“点距”即为0.28毫米。 屏幕分辨率是用显示器上的显示点(显示设备分辨率)来显示操作者设定的像素数量(系统显示分辨率),最终得到的屏幕显示结果,是衡量显示设备显示计算机图文项目精细程度的一个参数指标。计算方法同理,即系统显示分辨率设定的水平像素数?显示器的水平宽度。 如:本人设定系统显示分辨率为1680×1050,像素数量正好等于显示器的显示点数量,因此得出当前的屏幕分辨率为90dpi,这种情况在网络与多媒体等行业称之为“点对点显示”,即一个显示点对应显示一个像素,会得到最佳显示效果(图A),因此,液晶显示器推荐系统显示分辨率的设定最好与显示设备分辨率相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如设定系统显示分辨率为1280×800,显示器将用1680个显示点来显示1280个像素的项目内容,大约每13个点显示10个像素,经过重新计算后的像素被放大,使本来清晰的文本变得些许模糊,显示效果大打折扣,此时我们计算它的实际屏幕分辨率,1280?18.6?68.8,屏幕分辨率即为69dpi(图B)。 可见,屏幕分辨率是依设备而定,甚至是依人而定的,既不是72dpi,也不是96dpi。 那么,这72dpi和96dpi是怎样来的,早期MAC开发的图形界面刚刚出现,使用的显示器大都是14 14寸显示器的水平宽度为11.2英寸,800?11.2?72,所英寸的,系统显示分辨率最高也就上到800×600, 以便留下了72dpi的屏幕分辨率标准。而当PC跨入图形界面时,系统显示分辨率已经达到1024×768的水平了,精度大约提高了三分之一,所以PC内定的屏幕分辨率也相应提高了三分之一,从72dpi上升到了96dpi,而在14英寸显示器下实际测算,1024?11.2?92,其实际屏幕分辨率为92dpi,所以,无论是72dpi还是96dpi,都是理论上的参考值,并无更多实际意义。如果想知道个人电脑的真实屏幕分辨率,只有使用下列公式实际计算。 屏幕分辨率计算公式: 系统显示分辨率设定的宽度(高度)像素?显示器实际宽度(高度)尺寸 ============================================================ ——尺寸可以是厘米,也可以是英寸,但用厘米不可以称为 DPI,DPI是以英寸为单位。 :10,屏幕宽度为13.1英寸(33.3厘米),系统显示分辨率例:15.4英寸笔记本电脑,高宽比为16 设定为1280×800,1280?13.1(33.3)?97.7(38.4),实际屏幕分辨率约为98dpi,或每厘米38像素。 例:本人还有一47英寸液晶电视,也常用来做显示输出。此电视高宽比为16:9,屏幕宽度为41.2英寸(104.5厘米),全高清(FullHD 1920×1080),显示设备分辨率为1920?41.2(104.5)?46.6dpi(每厘米18.4个显示点),但在PC模式下,系统显示分辨率最高仅支持到1280×768,所以,1280?41.2(104.5)?31dpi(12.2),此模式下的实际屏幕分辨率仅为31dpi(或每厘米约12个像素)。 那么知道自己电脑真实的屏幕分辨率究竟有何实际意义,且听下回分解。 -------------------------------------------------------------------------------------------------------- 先前在PS中做一个印刷品时,客户提出要看一下实际尺寸的图片效果,当时我正迟疑地考虑怎样来实现,客户却也是业内人,他直接双击工具栏中的放大镜图标,告诉我这就是实际大小,那是PS的早期版本,鼠标移到放大镜上后确实显示出“实际大小”四字,原来他把“实际大小”理解为“实际输出后的尺寸大小”了,而“实际大小”是指图像像素与屏幕显示点一对一地显示,即显示比例为100%,与输出尺寸毫无关系,PS的近期版本已经把“实际大小”更改为“实际像素”了,这样就避免了被误解的麻烦。 近期版本在选择视图工具后,会出现三个选项按钮:实际像素(=双击放大镜)、适合屏幕(=双击抓手)、打印尺寸,这个“打印尺寸”才是“实际输出后的尺寸大小”。不过你点击后打开屏幕图像标尺(Ctrl+R)查看,屏幕标尺与你手中的直尺不一定对应,为什么,知道自己电脑真实屏幕分辨率的实际意义就在这里。 在PS中,“打印尺寸”默认你的屏幕分辨率是72dpi,就是说只有你的真实屏幕分辨率等于72dpi下,屏幕标尺才会与你手中直尺一致,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参考下表),结果肯定是不一致居多。如果你希望PS中的“打印尺寸”与你手中的直尺一致,就必须按照上节提到的屏幕分辨率公式计算出你电脑的实际屏幕分辨率,然后把数值填入PS的初始设置中: 菜单:编辑 /首选项 /单位与标尺——屏幕分辨率(填入你的实际屏幕分辨率)——确定 从此后你就可以使用“打印尺寸”来查看实际输出后的大小了。所以,了解屏幕分辨率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可以使你的屏幕显示与实际输出尺寸相一致。你可以不相信本人的论断,但应该相信你手中的直尺。 用你手中的直尺量量上面的黄色方块,哪个最接近1厘米,大约就是你的屏幕分辨率————这是个四舍五入的近似值,别要求太精确,建议最好还是量量你的显示器宽度,利用公式计算出属于你自己电脑的真实的屏幕分辨率,这样会更精确些。 有PS教程说图片放到网页上分辨率就调成72,而现在很多屏幕实际上已经都90+了,而且不同屏幕分辨率还不同,72是一个经验结果吗,还是考虑了其他因素, 回复 Knet: PS中的72ppi是指像素分辨率,与90+(dpi)的实际屏幕分辨率不是一回事,而网络图片是以像素数量为单位的,72或96都没有实际意义,可参考本博《PPI与图像分辨率》一文。 图像分辨率即图像中每单位打印长度显示的像素数目,通常用像素,英寸 (dpi)表示。高分辨率的图像比相同打印尺寸的低分辨率图像包含较多的像素,因而像素点较小。例如,72dpi分辨率的1×1英寸图像包含总共5184 像素(72像素宽×72像素高,5184);同样 1×1英寸而分辨率为300dpi的图像则包含总共90000像素。图像的分辨率每增加一倍,图像的文件大小就会增大4倍。所以在对图像进行扫描和处理之前,首先要确定图像的最终发布媒介。 如果制作的图像用于网上显示,图像分辨率只需满足典型的显示器分辨率(72或96dpi)。显示器分辨率即指显示器上每单位长度显示的像素或点的数目,通常以点,英寸(dpi)为计量单位。显示器分辨率取决于显示器大小加上其像素设置。PC显示器的典型分辨率约为96dpi,MacOS显示器的典型分辨率约为72dpi。在Photoshop中,图像像素被直接转换成显示器像素,这意味着当图像分辨率高于显示器分辨率时,图像在屏幕上的显示比指定的打印尺寸大。例如,当在72dpi显示器上显示1×1英寸、144dpi的图像时,它会显示在屏幕上的2×2英寸区域内。因为显示器只能显示72像素,英寸,它需要2英寸才能显示组成图像一个边的144像素。因此,使用72dpi(或96dpi)以上的分辨率制作显示图像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它只会导致Photoshop性能的下降。 而对于打印图像则不同了,因为较高分辨率的图像使用更多的像素表示每单位区域,打印时它们通常比较低分辨率的图像重现更详细和更精细的颜色转变。因此,制作打印图像则就需要根据所用打印机的分辨率来确定图像分辨率,使用太低的分辨率打印图像会导致像素化??输出较大、显示粗糙的像素;使用太高的分辨率(像素比输出设备能够产生的还要小)会增加文件体积,并降低图像的 打印速度。如何确定打印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的关系呢, 对于照排机或激光打印机产生的每英寸的油墨点数(dpi),使用与打印机分辨率成正比(但不相同)的图像分辨率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大多数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分辨率为300dpi到600dpi,但对72dpi到 150dpi的图像打印效果较好。高档照排机能够以1200dpi甚至更高精度打印,对200dpi到300dpi的图像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使用合适的分辨率来制作图像,我们可以取得最小的文件,从而使Photoshop需要的总 内存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大大提高其处理性能。 PET/CT示踪剂 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 氟代脱氧葡萄糖 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 葡萄糖,通常简称为18F-FDG或FDG。FDG最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类的医学成像设备:FDG分子之中的氟选用的是属于正电子发射型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fluorine-18,F-18,18F,18氟),从而成为18F-FDG(氟-[18F]脱氧葡糖)。在向病人(患者,病患)体内注射FDG之后,PET扫描仪可以构建出反映FDG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接着,核医学医师或放射医师对这些图像加以评估,从而作出关于各种医学健康状况的诊断。 历史 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Tatsuo Ido首先完成了18F-FDG的合成。1976年8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bass Alavi首次将这种化合物施用于两名正常的人类志愿者。其采用普通核素扫描仪(非PET扫描仪)所获得的脑部图像,表明了FDG在脑部的浓聚(参见下文所示的历史参考文献)。 作用机理与代谢命运 作为一种葡萄糖类似物,FDG将为葡萄糖高利用率细胞(high-glucose-using cells)所摄取,如脑、肾脏以及癌细胞。在此类细胞内,磷酸化过程将会阻止葡萄糖以原有的完整形式从细胞之中释放出来。葡萄糖之中的2位氧乃是后续糖酵解所必需的;因而,FDG与2-脱氧-D-葡萄糖相同,在细胞内无法继续代谢;这样,在放射性衰变之前,所形成的FDG-6-磷酸将不会发生糖酵解。结果,18F-FDG 的分布情况就会很好地反映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磷酸化的分布情况。 在FDG发生衰变之前,FDG的代谢分解或利用会因为其分子之中2'位上的氟而受到抑制。不过,FDG发生放射性衰变之后,其中的氟将转变为18O;而且,在从环境当中获取一个H+之后,FDG的衰变产物就变成了葡萄糖-6-磷酸,而其2'位上的标记则变为无害的非放射性“重氧”(heavy oxygen,oxygen-18);这样,该衰变产物通常就可以按照普通葡萄糖的方式进行代谢。 临床应用 在PET成像方面,18F-FDG可用于评估心脏、肺脏以及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状况。同时,18F-FDG还在肿瘤学方面用于肿瘤成像。在被细胞摄取之后,18F-FDG将由己糖激酶(在快速生长型恶性肿瘤之中,线粒体型己糖激酶显著升高)),加以磷酸化,并为代谢活跃的组织所滞留,如大多数类型的恶性肿瘤。因此,FDG-PET可用于癌症的诊断、分期(staging)和治疗监测(treatment monitoring),尤其是对于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淋巴肉芽肿病,何杰金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肺癌。另外,FDG-PET还已经用于阿耳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早老性痴呆)的诊断。 在旨在查找肿瘤或转移性疾病(metastatic disease)的体部扫描应用当中,通常是将一剂FDG溶液(通常为5至10毫居里,或者说200至400兆贝克勒尔)迅速注射到正在向病人静脉之中滴注生理盐水的管路当中。此前,病人已经持续禁食至少6小时,且血糖水平适当较低(对于某些糖尿病病人来说,这是个问题;当血糖水平高于180 mg/dL = 10 mmol/L时,PET扫描中心通常不会为病人施用该放射性药物;对于此类病人,必须重新安排PET检查)。在给予FDG之后,病人必须等候大约1个小时,以便FDG在体内 充分分布,为那些利用葡萄糖的器官和组织所摄取;在此期间,病人必须尽可能减少身体活动,以便尽量减少肌肉对于这种放射性葡萄糖的摄取(当我们所感兴趣的器官位于身体内部之时,这种摄取会造成不必要的伪影(artifacts,人工假象))。接着,就会将病人置于PET扫描仪当中,进行一系列的扫描(一次或多次);这些扫描可能要花费20分钟直至1个小时的时间(每次PET检查,往往只会对大约体长的四分之一进行成像)。 生产与配送手段 医用回旋加速器(medical cyclotron)之中用于产生18F的高能粒子轰击条件(bombardment conditions)会破坏像脱氧葡萄糖(deoxyglucose,脱氧葡糖)或葡萄糖之类的有机物分子,因此必须首先在回旋加速器之中制备出氟化物形式的放射性18F。这可以通过采用氘核(deuterons,重氢核)轰击氖-20来完成;但在通常情况下,18F的制备是这样完成的:采用质子轰击富18O水(18O-enriched water,重氧水),导致18O之中发生(p,n)核反应(中子脱出,或者说散裂(spallation)),从而产生出具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形式的18F。接着,将这种不断快速衰变的18F -(18-氟化物,18-fluoride)收集起来,并立即在“热室(hot cell)(放射性同位素化学制备室)”之中,借助于一系列自动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或亲电取代反应),将其连接到脱氧葡萄糖之上。之后,采取尽可能最快的方式,将经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FDG化合物(18F的衰变限定其半衰期仅为109.8分钟)迅速运送到使用地点。为了将PET扫描检查项目的地区覆盖范围拓展到那些距离生产这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回旋加速器数百公里之遥的医学分子影像中心,其中可能还会使用飞机空运服务。 最近,用于制备FDG,备有自屏蔽(integral shielding,一体化屏蔽,一体化防护)以及便携式化学工作站(portable chemistry stations)的现场式回旋加速器(on-site cyclotrons),已经伴随PET扫描仪落户到了偏远医院。这种技术在未来具有一定的前景,有望避免因为要将FDG从生产地点运送到使用地点而造成的忙乱。
/
本文档为【PPI DPI 与 图像分辨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