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神五神六

2017-10-23 5页 doc 17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683

暂无简介

举报
神五神六神五神六 神舟五号:千年梦圆 2003年10月15日,“神五”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经过60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我国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 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共同努力,托起了神舟五号的成功。他们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 神舟六号:巡天...
神五神六
神五神六 神舟五号:千年梦圆 2003年10月15日,“神五”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经过60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我国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 载人航天七大系统共同努力,托起了神舟五号的成功。他们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 神舟六号:巡天遥看 2005年10月12日9时,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凌空而起, 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乘坐本次飞船。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飞船返回舱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平稳着陆。 神舟六号在空中115个小时又32分钟;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二座里程碑,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度。 与“神五”相比,“神六”飞天变化多多。 主要有:一是航天员人数从一人到两人;二是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三是航天员活动范围扩大到全船,他们要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活动,还要完成空间科学实验的操作;四是飞船更舒适,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神舟六号飞船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五是火箭更安全,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经过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 神舟七号:迈向太空 “神七”升空与发射“神六”时相比,此次进行了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了航天员乘坐火箭的舒适性。 “神七”飞天,将树起我国航天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将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进行空间科学实验,释放伴飞小卫星„„ “神七”飞天,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突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对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进发展战略中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 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整体水平达到或优于国际上第三代即最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并具有自身特色。“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舱构成,可容纳三名航天员,返回舱直径达二点五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可留在轨道上数个月,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 神舟七号飞船9月25号晚21点10分左右发射,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9月30号下午5点左右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这颗伴飞小卫星的使命之一,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多角度地给神七“拍照”。它将在“神七”升空后的第二至第三天,在航天员完成出舱任务返到返回舱后,从轨道舱的顶部被释放,拍下我国首张外太空航天器运行和航天员工作的画面。此外,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中俄在航天员培训、载人飞船研制等方面积极合作,2004年4月,中俄签署了从俄“星星”科学生产股份公司引进“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合作。依据,俄方为中方研制飞行用“海鹰”舱外航天服,其中飞行用和低压训练用“海鹰”舱外航天服的供电和通信等设备由中方配套研制。神七任务中,2名中国航天员将分别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神七飞船承担的任务主要有:1、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行任务;2、在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与工作条件;3、为有效载荷提供相应的试验条件;4、确保航天员和回收的有效载荷在完成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5、飞行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故障,在其他系统的支持或航天员的参与下,能自主或人工控制返回地面,并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6、记录与飞船有关的数据。 为确保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针对飞船上升段、飞行段、出舱活动段和返回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研制团队共考虑了185种故障模式;其中,出舱活动段设计了31种故障对策。在轨飞行期间发生重大故障时,飞船可提前返回,最快可在4小时内返回地面。 一、嫦娥 自去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以来,远“嫁”月球300余天的“嫦娥”,经历了2次月食考验,近况如何,中秋月圆之际, “嫦娥一号”副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了“嫦娥”的近况。 “嫦娥一号”卫星每2小时绕月一周。在农历正月十五与七月十五,“嫦娥一号”经历了两次月食的生死考验。在月食阴影中,“嫦娥”有近3小时无法通过太阳帆板吸收太阳能,在此期间需要蓄电池供给整星电源。此外,由于月球面的红外辐射复杂,造成绕月卫星的外部条件极为多变,保持内部设备温度十分困难,因而能量储备是专家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针对月食这个问题,“嫦娥”研制队伍花了很大精力,经过论证和试验,最终确定了解决,通过调整工作模式,尽量让月食期间功率负载降下来;同时,运用了一些新技术,在热控方面进行调整,以弥补热量补充不够的问题。 “嫦娥”寿命,定超预期 关于“嫦娥一号”的寿命,孙泽洲表示,“嫦娥”在轨运行300余天来,一切正常。从目前情况来看,“嫦娥”推进剂余量、蓄电池稳定性、温度维持水平等参数都很好。“所以,有信心预测,„嫦娥?寿命会超过一年的预期寿命。”孙泽洲如是说。 据介绍,卫星可分为平台与载荷两部分。平台主要为载荷的能源供给、温度保持、对月姿态控制、数据传输提供支撑。“„嫦娥?在轨运行300多天来,平台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经测试,所有数据均符合甚至优于预期。因而如果要打分的话,„嫦娥?卫星平台可得满分。” 是否撞月,尚未确定 此前有报道说“嫦娥一号”在燃料耗尽后将以撞月形式谢幕。那么现在在确定“嫦娥”会超期服役的情况下,还会选择撞月吗,对此,孙泽洲表示,“我们会让„嫦娥?发挥最大作用。撞月只是一种备选方案,但目前尚未最终确定。” 据介绍,“嫦娥”在度过1周岁生日后,正好进入正飞阶段,能执行对月球的拍照、勘测任务。“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我们可以降低„嫦娥?卫星绕月高度,从目前距月面200公里逐渐降到100公里,以获取新的数据。”据孙泽洲介绍,探月二期工程已经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组织队伍细化具体的研制方案。“二期工程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自动巡视勘察。因而充分利用超期服役的„嫦娥?的作用,为二期探月做一些更多实验以取得更多数据。” 月球三维图,即将公布 孙泽洲透露,目前“嫦娥一号”卫星飞行姿态稳定,并已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而来自国防科工委的消息称,我国地面站已接收“嫦娥一号”卫星所携CCD相机获取的全月面图像数据。目前有关数据处理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月球表面全图近期有望发布。 另据探月工程有关专家透露,卫星已获得的图像质量很好,层次丰富,成像细致,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月球三维图不日将揭开神秘面纱。 嫦娥不可能测控“神七”, 9月25号晚上21点10分左右,神舟七号将发射,“嫦娥”是否会对“神七”作一些测控工作,针对记者的突发奇想,孙泽洲的回答五个字———“不会也不能。”他解释道,“嫦娥”是对月遥感,而且距地38万公里,而“神七”处于近地轨道,两者相距太远。用“嫦娥”看“神七”,就犹如人类在地球上看“嫦娥”一般。 嫦娥一号在空间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卫星首次使用紫外敏感器等先进仪器,在轨道设计、制导及导航与控制、热控、测控通信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实现了新的突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深空探测的全新历史阶段。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突破众多关键技术。
/
本文档为【神五神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