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2017-12-06 9页 doc 24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第19卷 2009拄 第3期 9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XinyangAgriculturalCollege V01.19No.3 Sep.2009 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熊小月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其词论在词史上的独特之处表现为:对词的 美感特质有相当的体认与 把握;因时乘势,力纠浙西,阳羡之流弊,使词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其词论中含有浓 厚的词史意识. 关键词:张惠言...
【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第19卷 2009拄 第3期 9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XinyangAgriculturalCollege V01.19No.3 Sep.2009 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熊小月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其词论在词史上的独特之处表现为:对词的 美感特质有相当的体认与 把握;因时乘势,力纠浙西,阳羡之流弊,使词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其词论中含有浓 厚的词史意识. 关键词:张惠言;词论;美感特质;词史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16(2009)03-0087-03 ThespecificityofZHANGHui—yan'StheoryoftheCi XIONGXiao—?yue (LiteratureandHistoryColleg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ma) Abstract:ZHANGHui— yan,whosetheoryhasaspecialeffectOilthehistoryinCiisaninnovativepioneerofthe ChangzhouCi.Itisgenerallyshowedinthreeaspects:havingadeeplyrealizationofaesthetic particularityofCi;increas- inglyremedyingtheerrorsmadebyYangxianandZhexitokeepthedevelopmentofCiinitscor rectprinciple;containing adensesenseofhistoryofCi. Keywords:ZHANGHui—yan;thetheoryoftheCi;aestheticparticularity;historyofCi 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常州武进人,他是常州 词派的开山鼻祖,其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词选序》, 《词选》中对唐宋词人作品的评语以及其本人的具体 创作中.但也有一些评论者,从词艺本身批评张惠言 之词论"胶柱鼓瑟""深文罗织",甚至说其《词选》一 "除了牵强比附地以比兴寄托来解说词意以外,实 在并没有什么更为高明的见的"[13(《清词丛论》). 这些批评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他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 事实,即宗派意识极淡薄的张惠言,何以能够只凭一 本薄薄的选本和一篇简短的自序,就能开创一个披靡 词坛,声势浩大的词学流派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 的. 1对词之美感特质的把握 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所独有的美学特质,词也不 例外.词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已形成了自己的一 种迥异于诗文的深微幽隐,蕴藉言外之意的审美特 质. 自《花间》之艳词开始,其内容叙写之美女与爱 情,往往大多是属于歌儿酒女一流的人物.这种内容 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一向重视伦理道德的 评价,因此,在对艳词的评赏中,遂形成了一种以 深微幽隐,富于言外之意蕴为美的评价要求.而且更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艳词中的某些作品,也确实含有 一 种引人生言外之想的潜能.其后的南唐以迄宋初 的一些作者,又在无意中将作者的双性之心态,忧患 之意识,以及修养和襟抱等种种潜隐素质结合进了小 词的写作,于是词之深微幽隐,富于言外之意蕴为美 的期待视野逐渐形成. 张惠言词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对于词之 美感特质的体认和把握.他认为,词应该表现为一种 "低徊要眇"的美感品质【2]."低徊"出自于《楚辞? 九章?抽思》"低徊夷犹,宿北姑兮"之句,王逸注云: "夷犹,犹豫也.……言己所以低徊犹豫,宿北姑者, 冀君觉悟而还己也."可见,"低徊"原指情感或行动 的一种往返回旋,反复缠绵之貌."要眇",出自于 《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之句,王逸注 云:"要眇,好貌",洪兴祖补注云:"此娥皇容德之 美."此句所描述的自当为湘水之神灵的一种美好资 收稿日期:2009-03-28 作者简介:熊小月(1986.),女,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 87? 第l9卷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9月 质.此外,《楚辞?远游》中有"神要吵以淫放"之句, 洪兴祖补注云:"要眇,精微貌."可见,"要眇"当指一 种精微细致之美的特质.将"低徊"与"要眇"结合起 来,张惠言意谓词具有一利1细致精微,缠绵回旋之 美. 仅此"低徊要眇"一句,似乎还难以证明张惠言 词论之美感特质.其实,张惠言在论说词的各种特征 时,已多处透露了他对词的审美追求. 首先,他对词的界定是"意内言外".即是说,与 诗之直接感发不同,词之表层涵义与深层涵义之问存 在差距,词之内蕴要有深隐性,忌刻露.其次,他将词 之内蕴形容为"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j."幽"自 然是幽微,幽深之意,也就是说词之内蕴要有深隐性; 而言"约"与"不能自言"则是在"深隐"的基础上,又 添加了约束,压抑的性质,遂使得词之内蕴在表现之 时,更增添了一种荡折之致.再次,他所谓的"近于 比兴"的表现方法,即是说词之内蕴与表面所叙写之 情事,虽不能说丝毫没有联系,却又绝非一一对应的 指实关系.这样,就使得词之内蕴始终处于一种若有 若无,可感亦不可感之极虚极活的状态. 就"言"而论,张惠言认为,词的言辞,不应该是 普通的,一般的言辞,而应该是一种"微言",这种"微 言",其文小,其旨大,有比兴寄托之功能,而且是精 美细致,深婉雅丽,有要眇幽微美感特性的语言.张 惠言选用"微言"来论词,正反映了他对词体所具有 的美感特质的敏锐体悟和准确把握. 另外,其《词选》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 在《词选》中,他最推崇的是温庭筠,秦观之词.温词 入选18首之多,其词富艳精工,能够引人生发言外之 联想,他"深美宏约"的风格,正是张惠言"低徊要吵" 情致的集中反映.秦词不但表面精美,而且"最善于 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这正符合张 惠言的审美追求.张惠言自己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 审美倾向,也与其词学审美追求相吻合J.诚如叶 嘉莹所言,其着名的《水调歌头》五首,正表现出了 " 一 种要眇深微的特美".总之,张惠言深深地把握 住了词的美感特质,并从各个方面将其形之于笔.张 惠言虽非专力为词,但其对词之美感特质却能有较前 代词学家更为全面,更加具有理论色彩的反思和体 认.尽管这种反思和体认并非完备意义上的词学理 论,但他所提出的对词之美感特质在各个角度上的观 察点,为后人提供了基本理论,成为其后继者进 一 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2力纠浙西阳羡之流弊 可以说,张惠言的词论是针对当时浙西,阳羡两 派之余弊而提出来的.清代词学极盛,流派纷呈,各 家辈出,先后涌现出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和以朱 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阳羡派发展到后期,由于刻意 ? 88? 追求词的"大目""大意思"和体貌的豪放,而忽视 了作品的美感要求,因而常流于粗率叫嚣.浙西派发 展到后期,由于刻意追求词的雅化,忽视了作品的思 想内容,因而流于空疏浅薄.针对这种词风愈趋卑下 的词坛现状,张惠言论词首重立"意"."意",指词要 表达之情事,属内容范畴.它与普通意义所讲之"内 容"又有区别.张氏所讲之"意"乃是指词的深层意 蕴.《词选序》根据词的特点对词作了"意内言外"之 界定:"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 律,因系其词,故日词.《传》日:'意内而言外谓之 词.'……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 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 矣.''] 在鉴赏词作时,张惠言极力推崇"义有幽隐,并 为指发"的鉴赏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张惠言在《词 选》中对所录作品进行了阐幽烛隐的批评实践.例 如,他在评温庭筠《菩萨蛮》("/J',IJ_l重叠金明灭")时 云:"此感士不遇也",又云:"'照花'四句,《离骚》初 服之意";在评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中云:"此词盖留蜀后寄意之作.一章言奉使之志, 本欲速归";在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 许")时云:"'庭院深深',闺中既已邃远也.'楼高 不见',哲王又不寐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 "等,皆可为证.但这一点 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 引起后代许多词学家的质疑.例如,刘熙载说:"温 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艺概?词曲 概》卷四)张祥龄《词论》亦谓张氏之说为"胶柱鼓 瑟". 对此持批评态度激烈者莫过于王国维,他说: "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 花》,子瞻《b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 文深文罗织."(《人间词话》卷下)即便是对常州派词 论极为推崇的词人如谢章铤等,亦对此表示过不满. 谢氏曾在《赌棋LLI庄词话》中说:"字笺句解,果谁语 而谁知之.虽作者未必无此意,而作者亦未必定有此 意.可神会而不可言传.断章取义,则是刻舟求剑, 则大非矣." 诚如以上诸家所言,张惠言对于词的鉴赏有他的 局限,这与他作为一位学人治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文本的解释权应该属于 读者,读者完全可以抛弃作者的书写意图,对文本作 自己的解释.张惠言之所以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在 于他对词作解得太实,失去了文本本身的隐晦和不确 定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词本身含蓄曲折,低徊要眇的 意蕴.但作为一位饱读诗书,学贯古今的大学者,张 惠言难道真的就是"疏于考史"甚至连温庭筠的身世 为人都一无所知吗?这显然是不可信的.他苦心孤 诣,不顾为后人所指,都是为了纠正浙西,阳羡之流 熊小月: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弊,让词回归正途,再次绽放奇光异彩.因为,对于影 响如此之大的这两派,要想从根本上纠其余弊,只是 修剪枝桠是不成的,必须推倒了再重建.所以,张惠 言的矫枉过正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宋翔风说: "张皋文先生《词选》,申太白,飞卿之意,托兴绵远, 不必作者如是.是词之精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洞箫楼诗纪》卷三)周济亦云:"夫人感物而 动,兴之所托,未必咸本庄雅,要在讽诵jl;liI绎,归诸中 正,辞不害志,人不废言.虽乖缪庸劣,织微委琐,苟 可驰喻比类,翼声究实,吾皆乐取,无苛责焉."(《词 辨自序》)在宋,周二人论述的基础上,谭献又提出了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 词话》)的观点.他们都给予张惠言以充分的理解和 支持.所以,张惠言之词论力振词坛颓风,为挽救词 坛流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浓厚的词史意识 张惠言词论中浓厚的词史意识是与当时的社会 背景分不开的.清代的词史意识相当强烈,大量的词 话,词选刊行,词人也多以社会实录入词,以词存史, 以词观史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史"的完整涵义不仅 应当包括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等社会形态发展的 历史,也应当包括民族情感发展史,文化心态史等精 神文化层面.而诗词的恰好就是传统的史学观 念所无法包括的一代士人的心路历程,是正史所不载 的文化心态史.它是个体心灵真实感受体验的表现, 它所反映的是一代兴亡盛衰的历史,它不是通常所说 的社会史,政治史,而是心灵史,情感史J.周济所 说的"诗有史,词亦有史",正是指诗词中反映的士人 心态史(心灵史或情感史),是指个体心灵真实感受 体验的表现所展现的历史.其在《介存斋论词杂着》 中云:"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 薪,或已溺已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 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 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 首先,张惠言提倡"比兴寄托说".在《词选序》 中,张惠言倡导"意内言外",要求词与"诗赋同类而 讽颂之",认为唐宋词中皆蕴含着"微言大意".他的 弟子金应畦在《词选后序》中进而指出,诗词中有两 种文体异体同源:"乐府既衰,填词斯作……然乃琼 楼玉宇,天子识其忠言;斜阳烟柳,寿皇指为怨曲.造 口之壁,比之诗史;太学之咏,传其主文."这说明词 中之寄托如同诗中之"比兴",有寄托之词可比之"词 史",蕴含着"主文谲谏"之义.在清代政治高压的环 境下,人们是无法在诗词中直抒性情的,往往只有借 助于比兴寄托的方式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隐微曲衷, 这就是清代词学比兴寄托在近代流行的3:1会背景. 詹安泰先生说:"能于寄托中以求真情意,则词可当 史读.何则?作者之性情,品格,学问,身世,以及其 时之社会情况,有非他种史料所得明言者,反可于词 中得之也."(《詹安泰词学论稿》)他指出,有寄托之 词,映射着人的性情学问及品格,是人的心态的真实 写照引. 其次,推尊词体是词史意识的另一表现形式. "词史"观念的提出是和尊体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在 宋明时期词是被视为小道末技的,这是因为词的表现 题材仅仅局限于"花间""尊前"的男欢女爱.谢章铤 云:"词之兴也,大抵由于尊前花间,花底谈心,情事 多亵近,数传而后,俯仰激昂,时有寄托,然而其量未 尽也.故赵宋一代作者,苏,辛之派不及姜,史,姜, 史之派不及晏,秦,此固正变之推未穷,而亦以填词 为小道,若其量之只宜其此者."(《赌棋山庄文集》 卷一)所以,只有先推尊词体,拓展词的表现内容,将 历史,现实大量阑入词中,转变词"小道""末技"的 地位,才有后来的词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张惠言在 其《词选序》中云:"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 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日词."他从词与乐的关 系上来探求词的起源,认为词是配乐而歌的"曲子 词",是为不同的曲子填作的歌辞之词.这就摒弃了 从诗体的发展变化着手探求词的起源问题,同时也否 认了"词为诗余"的说法.在此基础上,张惠言又从 词与作者的关系出发,认为词还具有导泄抒发男女哀 乐,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的功能与作用,这就从词 的功用上肯定了词的地位.张惠言还认为:"盖《诗》 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这些都可 以看出是张惠言推尊词体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叶嘉莹.清词丛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C2]张惠言选录,许白风校点.茗柯词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 社,1984. [3]迟宝东.试论张惠言的词学思想[J].海南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1(12):22. [4]张惠言着,黄立新校点.茗柯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5]孙彦杰.张惠言对词学理论的贡献[J].德州学院,2007 (10):l7. [6]严迪昌.清阋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7]谢忱.张惠言先生年谱[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社会科 学版,1998(3):25. [8]张宏生.清初"词史"观念的确立与建构[J].南京大学, 2008(2):27. [9]陈水云.清代的"词史"意识[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版, 2001(9):11. (编辑:刘彩霞) ? 89?
/
本文档为【【doc】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