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

2017-12-26 23页 doc 47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 时间:2009-09-26来源:未知 作者:佛缘总编辑 一:内容: 通过寿命无常引导的修习,使我们了达诸法无常迁变、幻化不实的道理。然而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虽然虚妄无实,但是在迷乱的有情心识前,还是会依暂时的因缘不灭显现的。此种种现法非是无有因缘、无端显现。凡是显现的一切轮回与涅盘之诸法,悉皆唯一遵循无乱无杂的不变因果法则。那就是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恶业决定要成熟于自己的身上。既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无欺,丝毫不谬。迷惘众生于此缘起因果幻化之网中,感受着无际的有漏苦乐。就...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 时间:2009-09-26来源:未知 作者:佛缘总编辑 一:: 通过寿命无常引导的修习,使我们了达诸法无常迁变、幻化不实的道理。然而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虽然虚妄无实,但是在迷乱的有情心识前,还是会依暂时的因缘不灭显现的。此种种现法非是无有因缘、无端显现。凡是显现的一切轮回与涅盘之诸法,悉皆唯一遵循无乱无杂的不变因果法则。那就是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恶业决定要成熟于自己的身上。既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无欺,丝毫不谬。迷惘众生于此缘起因果幻化之网中,感受着无际的有漏苦乐。就如梦中之人,于梦中仍要真实地感受苦乐,有情未从无明大梦中醒觉之前,也决定要感受无欺的痛苦。 虽然众生无不希求安乐、逃避痛苦,然而大多数的众生不明苦乐的法则,心存无有因果或常断之邪见,不知苦乐的来源,皆是善恶之业所感之果报。所以无缘踏上安乐的正道。他们往往背道而驰,希求获得安乐却处处制造痛苦之因,想远离痛苦却从未种下安乐之因,如是而行怎么能离苦得乐呢,所以要懂得因果不虚的道理,如理慎重地取舍善恶业,方能解脱无边的痛苦。华智仁波切于《莲苑歌舞》中云:“呜呼苦难唯业所造,业如画师无所不作,业力成熟百劫不灭。自作永不变为他受,善引善趣上种解脱,恶引恶趣痛苦轮迥,少因亦能成熟众果,上种天界幸福富足,恶趣地狱痛苦难忍,自业所感别无他因。是故随时随地皆当,正知正念谨慎为本,因果取舍郑重其行”。那么怎样如理地取舍善恶业呢,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殊胜的窍决,根本的行持。我们所应时刻奉行的惟有净化恶心、升华善心。因为恶心的净化,可以从此阻塞一切恶业之源,由于恶业的禁止,便关闭了通往恶趣的大门,消灭了未来的隐患。而善心,它是一切安乐的源泉,一切人天福报、菩提妙果皆由此流出,所以我们要励力发起善心善行,而培育善心,更应于法应无所住行善业,以庄严无上菩提心。所谓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无相之善妙业,使五度之有现福德资粮与智慧度之无现智慧资粮双运,从而可现前色法二身。具体内容如下详解。 (一)宣说世间善恶之业果: 世间有情皆未离萨迦耶见,故随我执而转,身语意三门造作杀生等不善业,则集非福业;行持布施、持戒等欲界善法,则集福业;修习色界、无色界所摄的禅定,则集不动业。总之未离我执所作一切都是有漏之业,所以所得之果也是有漏的轮回。 A:宣说不善之业果 1:所断之恶业: 所断之恶业分三:身恶业,语恶业,意恶业。 身恶业分三:杀生,不与取,邪淫。 语恶业分四: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 意恶业分三:贪心,害心,邪见。 一般造业的过程可分为四方面: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然后对此事物产生一个造业的动机,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便、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产生结果。这四个方面称为造业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如果四方面都圆满具足,就称为究竟的业。 十恶业中,杀生、粗恶语、嗔心由三毒引发,由嗔究竟;不与取、邪淫、贪欲由三毒起,由贪究竟;妄语、离间语、绮语的发起与究竟都由三毒;邪见由三毒引发,由痴心而究竟。总之贪嗔痴三毒是导致轮回业的根本。 2:恶业之果报: 十不善业的果报,即每一种不善业各有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1)异熟果: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则堕入地狱,如果是因贪心而造则转生饿鬼,如果是因痴心而造则转为傍生。如果生于那些恶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按烦恼的程度、动机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者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恶业,最终堕入地狱;中品者转生饿鬼;下品者转为傍生。 (2)等流果:由于异熟果感召,从恶趣中解脱后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痛苦名为等流果。但是,在恶趣中也有许多与各自的业因相同的各种痛苦。等流果分为同性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同性等流果:与前世所造业相同,(今世喜欢造前世所造之业)。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生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现世也喜欢偷盗等。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总是见到虫蝇等便杀害它们,喜欢杀生的这些人是前世造杀生恶业的等流果。同样,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造业不同,所以(今世)有些人喜欢杀生,有些人喜欢偷盗,有些人不喜欢这些恶业而喜欢善业,这都是前世所造善恶业的串习或者是等流果所致。如经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生。”(不但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如)鹞鹰或恶狼等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者: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各有两种,即是前世杀生果报为今生短命多病。有些婴儿刚出生便立即死亡,这是以前杀生的等流果,所以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于许多世中刚刚出生便死亡了。还有些人从孩提时代起便遭受多种不同疾病的折磨,一直到年迈死亡之间,没有不患病的(时候),这些也是往昔杀生或殴打别人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所以,(当我们生病时)不应考虑摆脱这些疾病的多种医疗法,而应精进发露忏悔往昔所造的罪业,弃恶从善等勤修对治法。 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受用非常贫乏,假若有少许财产,也是被强夺或偷走等,被敌人共同享用,所以,现在财物受用贫乏的那些人,精勤劳作如山王,不如积累如火星般的福德好。如果自己没有以往昔布施之果而获得财物受用的福分,那 么今生(无论)如何精勤也没有利益。(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大多数强盗、窃贼每次获得许多财物,若经常获得那么多,恐怕大地也难以容纳,但是那些以掠夺、偷盗度日的人最后却因饥饿而死,同样可以看到商人或享用信财的人等,无论获得多少(财物)也无有利益。如果有往昔布施的果报,有些人虽然不经少分精勤劳作,但是他们一生中都是财源不断。若想财富(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于供施。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前半生造业,大多数后半生就会成熟(果报),如果遇到殊胜的福田,瞬间也会成熟。所以,为了发财便以谄诳手段经商,或者精勤偷盗等不与取者,即是所欲所行背道而驰,将导致数劫中无法从饿鬼之处得到解脱,今生也是同样,最后以业力感召将变得越来越贫穷,越来越恶劣;或者虽然拥有少许财产,却无权享用;或者由自己吝啬之因而导致自己越富裕越觉得贫穷,或没有财物一样;或者其财产成了恶业的因等。有些虽然拥有财产却不享用,如同守护宝藏的饿鬼一样。因此,面上虽然是富翁形象的那些人,但如果善加观察,他们的财产如未能用于为今生与来世幸福之因的正法上和安闲生活的衣食上,则他们比穷人更可怜~而且他们现在都已经感受了饿鬼的等流果,这是不清净布施的果报。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或懈怠懒惰,(相互之间)犹如仇人相遇一样。现在大多数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互相怨恨,恶语争吵甚至殴打。丈夫或妻子认为对方性格恶劣,(其实)这些也是他们各自往昔邪淫的等流果所导致的。因此夫妻之间互相不要生起嗔恨心,应当认识到这是自己往昔造恶业所成熟的(果报),应当生起忍耐之心。正如单巴仁波切所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言诤吵当热瓦。” 妄语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经常遭到别人的诽谤或者被他人欺骗。所以,如果现在自己没有过失却遭到诬陷、诽谤等,即是自己往昔说妄语的果报。因此,我们不要对造谣者生嗔恨心或进行恶语相争,而应当观想:以此可以净除我的许多恶业,所以他们恩德极大。并生起欢喜心。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眷属仆人之间互不和睦,或者对主人进行反驳等。例如,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家里的雇佣等内部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不和,并且主人如何劝说也不听从,反而进行辩驳。一般家庭的雇佣,虽然主人指派他们做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说了两三次还是不听,直到主人生起嗔恨心对他们严厉呵责时,才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去做,做完后也不向主人汇报那件事情的结果,性格一贯都是恶劣的。这些也是主人自己往昔造离间语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所以应当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生起后悔心,努力化解自己与他们之间的怨恨。 恶语的感受等流果: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吵之因。总之,恶语是十不善业中罪业最重的,如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如此说粗语使对方刹那生起嗔恨心,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是指上师三宝等)仅说一句恶语,也将导致许多世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绮语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的言语无有威力,并且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可别人也不认为是真实的,在众人中发言也是气势薄弱,无有辩才。 贪心的感受等流果:不能称心如意,反而经常遇到不悦意的事情发生。 害心的感受等流果:经常遭受恐怖畏惧或损害。 邪见的感受等流果:经常处于恶见之中,各种欺诳扰乱自心。 (3)增上果:(此果报)成熟在外境上。造杀生恶业者,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者深谷险地等危胁生命的地方。造不与取恶业者,转生于庄稼遭受干旱冰雹、树木不结果实、(经常)发生饥荒的地方。造邪淫恶业者,转生于粪坑、淤泥等不悦意之处;造妄语恶业者,转生于财富不稳固,并且经常遇到恐怖、畏惧的外境违缘。造离间语恶业者,转生于悬崖、深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造恶语恶业者,转生于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不悦意的地方。造绮语恶业者,转生于庄稼不生果、季节颠倒并不稳定的地方。以贪心恶业转生于庄稼荒芜,并且经常出现众多地时恶劣、痛苦众多之处。以害心恶业转生于经常有恐怖和众多损恼的地方。以邪见恶业转生于缺乏财富、无有保护者、无有亲友(无依无靠)的地方。 (4)士用果: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延续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将漂泊在无边的轮回之中。 B:宣说善之业果 1:随福德分之善业: 所谓的十善业是指断除十恶业并且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如果仅仅不行十不善业还不算十善业,因为尚未守护相续,必须要有断除十不善业的心,才算十善业。如果在断除十不善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地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则成为殊胜的十善业。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所说: 三种身善业: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不偷盗:断不与取,行持布施;不邪淫:断除邪淫,护持戒律。 四种语善业: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语;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不绮语:断除绮语,精进念诵。 三种意善业:不贪心:断除贪心,当持舍心;不害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不邪见:断除邪见,当依正见。 行十善业,同样需具基、发心、加行、究竟四个条件才是圆满的善业。例如断杀生:基为他有情;发心即因了知杀生的过患很大,见过患后欲断除杀生;加行为静息(防护)诸杀害之行为;究竟为正静息(防护)圆满。其它善业可依此类推。 又堪布益西彭措在《因果明镜论》讲述为了现前成就圆满人身八种德相、获取殊胜果利,必须从现时起精进成办八因三缘。 (一)八因 ( 1)寿量圆满之因:对于有情生命不作伤害,且远离伤害的意乐。如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医与药,不以扶杖等,害众生无病。”( 2)形色圆满之因:应惠施灯等光明以及鲜净衣物。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姤果,当感妙同分。”( 3)族姓圆满之因:应摧伏傲慢之心,在尊长等恭敬对境的面前,勤作礼拜等;又对他人常行恭敬,自处卑下,犹如仆使。如此能感尊贵的果报。 (4)自在圆满之因:当人前来求乞衣食等物之人,应常行惠施。即使不来求乞,也应主动作饶益;又对困苦之人以及功德田,何者缺乏资具,即应前往供施。 (5)言信威肃圆满之因:励修口业,断除四种不善之语。如能不说妄语,不粗口骂人,不挑拨是非,不说无义语,自然言论日趋威肃。 (6)具大势名称之因:应发宏愿,自己于后世能修种种功德。且对三宝、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常修 供养。 (7)具丈夫性之因:应欣乐大丈夫身所有的功德,厌弃妇女之身,深见女身的过患;对乐女身者,遮止其欲乐,对将失男根者,令其得以脱免。 (8)大力具足之因:他人不能作时,应主动代人作,可共同合力成办时,应主动作其助伴;此外须惠施饮食。如此能感大力具足。 二)三缘 由以上八因能感得八种异熟果,但得果之后不一定能依此而入于善道,或有反以此而造恶的,为了防止以八果来造恶,所以应再发愿,加上圆满的三缘,即在相续意乐、身口加行以及对境方面都能清净、圆满,这样始能感得殊胜的异熟。 (1)心清净:观待自己有二:指修每一因所有的善根,都回向于无上菩提而不希求人天异熟果报;又意乐至诚猛厉而修诸因,即以纯厚意、决定意猛厉修善。观待他人有二:见行同法者(即自行施,他亦行施,为同法者),对于上中下三品,断除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假如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察他人所作之事,见贤思齐。 (2)加行清净: 观待自己:指对于八因,长时间内不间断、殷重而作。 观待他人:对未受正行的人赞美令受,对己受行的人赞美令喜,恒时如此不间断,安住不舍。(他人未修八因,赞叹引导他修;他人已修,赞叹使其增上。) (3)田清净: 由以上两种意乐加行,能出生众多微妙果,故对境等同妙田。 2:随福德分之善果: 十善业的异熟果:转生于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性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增长善根。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断除不与取,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少;断除妄语,众人称赞且仁慈;断除离间语,眷属仆人皆敬爱;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相反,将具足一切圆满的功德。 士用果:所作的任何善业都显着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出现。 又堪布益西彭措在《因果明镜论》讲述了圆满人身的异熟功德。此中分八:(1)寿量圆满:由宿世引业,感得长寿且能如引安住。(2)形色圆满:由于形体、容色的善妙,容貌殊妙;由于六根的健全无缺,众所乐见;由于纵横比例协调,形量端严。(3)族姓圆满:即生于世间敬重、共同称赞的高贵种姓中。(4)自在圆满:具有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有大僚属。 (5)言信、威肃圆满:凡有言教,为众人所信奉。由于身语不欺于人,所以人皆信任,且于一切诤讼断证,堪为公正之量。(6)大势名称圆满:具有广大的名声、极美的称誉,即对于慷慨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的品德,由德之感召,成为大众所供养之处。(7)丈夫性:指成就男根。(8)大力具足:指由宿世福业之力,色身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能起大勇悍。 接着讲述了圆满人身之异熟果报:如前人身的每一圆满之相,能相应地出生殊胜的果报:(1)因为寿量圆满,长久住世,所以依靠自利利他之行,在长时间内,就能积集增长无量的善根。(2)因为形色圆满,相貌端严,所以大众见生欢喜,内心咸共归仰,听从教授。(3)因为族姓圆满,出身高贵,所以凡有劝教,众人都会无违奉行。(4)因为自在圆满,故能以布施来摄受有情,令其根器成熟, 堪为所化。(5)因为言信威肃圆满,语不欺诳,人都信受,故能通过爱语、利行、同事,有能力摄受有情,速令成熟。(6)由具大势名称圆满,所以他人的一切事业常能作其助伴,由此使有情生感恩图报之心,乐从其教。(7)因丈夫之性,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即由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由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依丈夫性,在大众之中心无所畏,且与一切有情同行、交谈、受用,或住屏处,都无嫌碍。(8)因为大力具足,故能担荷自利他利之事业,都无疲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C:不动业之因果:此是冈波巴大师《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不动业之因果者,因为修习因地之等至禅定而能得果位之生禅定。等至(或心一境性)之禅定有八种加行(或预备之阶段)。禅定本身亦有八种(即四色界定和四无色定)。此还有特殊之禅定,生禅定(是指生前假此等禅定之力,死后可以生各种不同次第的大界。此诸天界)在色界则有色界之十六天,无色界则有四无边外天等,现在把这些禅天之因果略为阐述。 安闲住定,离诸障碍,以前行初禅为因,而修持之,则能证入圆满之(色界)初禅,具足寻伺喜乐等支,修习如是三昧,则能往生梵众天,若习特殊静虑则能往生大梵大,无诸障碍。勤修前行二禅,则能证入圆满之色界二禅。此时就能离寻伺,具喜乐,修此具喜乐之三味,则得生少光等二禅诸天。如是类推,修习前行三禅而得圆满三禅,离喜得乐,修此三味则能往生少净等三禅诸天。至圆满四禅位时,别离一切寻伺及喜乐,修斯三昧则能往生无云等色界诸天。又于色界四禅心生厌离而修上界之空无边处定,因此而往生于“空无边处天”,次于此生厌离而修识无边处定,则得往生于“识无边处天”,再于此生厌离而修无所有处定,则得往生“无所有处天”,复于此生厌离而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则得往生“非想非非想处天”。 前面所说,生厌离心是指何而言呢、这是指因为贪欲日减的缘故,而于下界生厌离心。又问,在空无边处定时,是否即于定中修观空无边处而因此得名呢,不是的。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三个禅定都是在(预备前行之)等至或心一境位时,作各各之修观而得名,在已入(圆满之正式)各禅定后,其人之意识就不再动作了。至于非想非非想定的意思则是指住于此定时,其人之识甚为迟钝而已。非想的意思是说非具有明显之识,非非想是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识的意思。再者这八个禅定都具有“善心而又专注”的特点。宝鬘论中有禅不动业之颂云:“依色界禅定,乃无色定力,故能得享受,梵天第快乐。” (二)宣说出世解脱分之业果: A:随解脱分之业: 随解脱分善法既超越了前面所讲的随福德分善业与恶业,又摆脱了投生三有轮回的一切有漏因,是唯一的解脱因。也就是说,十善业与五度等世俗谛善法的有现福德资粮,以及不住二边智慧的无现智慧资粮,若此二者双运为五道次第所摄,则依之可趋向佛地,所以它是超越世间之善法。我们应当了知世间之善法有实执和相执,修持随解脱善法时无实无相,摆脱福德非福德之心,即是空性大悲藏。倘若行持善法时,既无有实执之心也无有贪执之束缚,而如虚幻般行利众事业,则是菩提之殊胜资粮。也就是说,如虚空般的智慧所摄之善法是解脱道,否则, 非解脱道。如是所说,十善与四禅、四无色本是随福德分善法,但是一个人如若以发心方便与智慧摄持时,那么他所行的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便成了解脱之因。《中般若经》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行持,随力而修。 以菩提心所摄之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胜果。 B:随解脱分之善果: 依靠十善业、布施等五度之有现福德资粮与智慧度之无现智慧资粮双运,从而可现前色法二身。因为有情本来具足自性清净、本体无垢之心性佛智的此心,从其自性光明之现分而言,任运自成具有佛陀色身功德,从空分而言,具足法身功德。此现空二者无二无别是指所谓的无始善法界。既然本来具足色法二身功德之佛果,为何还有迷乱垢障,从未认识自然智慧本面分,成为俱生无明;从自现执为他现分,成为遍计无明。因未了知一切皆从实相中产生而执着为我和外境,于是产生迷乱垢障。虽然本性身是心性自性住佛性,如摩尼宝般任运自成,从彼性中出现有法自性佛性如转轮王般的报身,以及于所化前示现的如影像般的殊胜化身。这些在为众生时因被垢染所障而不现,虽然为烦恼所障,却不为烦恼所染,如云中之日一般,本来成佛时也是无灭无离而住。其障垢可以依靠二种资粮遣除,依靠布施等五度福德资粮而遣除色身之垢,依靠观修空性等智慧资粮而遣除本性身之障。为何依靠福慧二种资粮可以遣除二身之垢障呢,因为若以基道果分类,基谓本来安住之自性住佛性、道谓观待净除暂时垢染之实修生佛性、果谓究竟功德显现二身佛果。基:自性住佛性:即空性离戏之心性住于法性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本性身之离因;住于有法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殊胜色身之离因。此二者无始以来以有法法性的方式而住。道:实修生佛性:通过发心等暂时学道的方便智慧及福慧资粮而净除如来藏上的一切垢染,使自相续能暂时相似、究竟真实地安住法性。果:显现二身果:最后获得具法色二身功德之佛果。自性住佛性如净水,实修生佛性如所现之各种影像,它们是本来存在的能依所依关系;如是住于本基上之自性住佛性如所知外境,暂时的实修生佛性如能知之心,也是能依所依的关系;自性住佛性以法性与有法之离因方式存在,而无有离果,实修生佛性以能净垢染之对治方式存在,而无有能生所生因果关系之二身的直接因,依靠此佛性能够圆满功德,使有学道之证悟成熟解脱于佛地中。通过积累二资粮可以净除二佛性之垢,显现功德,最后获得具二身功德之佛果。 三)业果之自性: 如是所说之诸业依世俗谛为缘起而现,胜义谛为空性。究竟现空无别一味的方式而住。 A:业之世俗自性: 大全知无垢光尊云:“轮回的苦乐及善恶趣都是由众生各自行善作恶所致,三菩提及其不同安乐也是由行随解脱分各自不同善业所得。此业如同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业如不同身体之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范围广大如同虚空界;数量众多如同市场的商品;互不混杂如同锦缎花纹;黑白性质不变,如同青莲与睡莲。随着所积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因此,我应当了知一切皆为业之自性并精进取舍善恶”。《中论》云:“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剑轮修心法》云:当我们仔细研究因果时, 发现它们并不真实存在--不论是整体或部分都不能独存。世间万物看似独立生灭,其实是众缘和合。我们就在这里体验生死与生命所赋予的一切。因此在这幻象的世界中,请让我们众善奉行, 莫造新殃。当一个瓶子由水滴注满时,既不是最初几滴水的功劳,也不是由最后几滴水所填满的,而是由水、倒水者、瓶子等众缘和合而成。苦乐的体验也是如此,他们是过去业报的结果。果报既不是来自第一因,也不是最后的业报行为所成,它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因此,在这幻象的世界中,请让我们众善奉行, 莫造新殃。 1:自作自受 在业果之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何人,造善恶业决定感善恶果,即是每造一种善恶业就各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四种果报。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即所谓未作不遇,已作不失。如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业果还自受”。 2:苦乐法则: 有情没有造能够感受苦乐的业,决定不会感受此等业之苦乐果。我们感受刹那三门的微小苦乐,一定是相应积集了如是苦乐之因,否则无法感果。所以说痛苦与安乐虽有种种的差别,就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由此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比如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恶不可能得乐,又同样是善业,布施不是相好的根本因,持戒不是增财的根本因。所以世间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苦乐的法则,永远不可能有什么超越性的变异。 在有情的相续中,有各种各样的善业与不善业,不论是谁,假若造业就一定要成熟,一经造下决定不会虚耗亡失。成熟的方式为:?重业先成熟,轻业后成熟;?如果轻业与重业相互平等时,在临命终时,什么业现前,什么业就应先成熟(或有释云如业力相等,则视有情临终一念注于何业,则何业先熟。);?如果此时轻重业还是相互平等,则什么业增上多串习,什么业就先成熟(或:如临命终时两念并陈,则视念何业力强,则何 业先熟。);?如果此时业还是互相平等,何业最先作,则最先作的业最先应当成熟。(或:如两念力同,则视何业先作,则何业先熟。) 3:因微果着 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我们凡夫人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威仪中,刹那造善刹那造恶的机会非常多,因此我们随时随处都应谨慎取舍三门的一切作业,对于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遮止;对于细微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这样凭借正知正念的摄持,生起对治恶业之善行,就连细微的罪业也不愿沾染,这样在今生之中积累善业的机会便会越来越增长,而未来受恶业困缚的机会会越来越减少。掌握业果有增长广大之理,于修道能增上顺缘。 4:业之差别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教导业之差别分三:(1)引满之差别。乐趣引业为善,恶趣引业不善,是也。满业则无一定,虽生乐趣,犹有支节及根不全者,颜色丑陋、短寿多病、贫穷等者。以不善而感也。于傍生、饿鬼,亦有受用丰绕者,善所感也。如是于引业为善引中,满业亦有善与不善业二种。引业为不善引中,满业亦有善与不善业二种,共为四句也。(2)定不定受差别。定受者,谓故思而作及积聚也。不定受者,不故思作与未积聚也。作与积聚之差别中,作者谓思或思已所起之身语也。积聚者,除梦所作等十种不属业也。未积聚者,梦所作等十业也。(3)决定受差别。于决定受中,依受果时期有三,谓现法受者,彼业之果,于彼生受之。顺生受者,二世受果也。顺后受者,三世之外而受也。 B:业之胜义自性: 胜义中业及业果有如虚空般无自性,然不灭世俗显现。虽然在胜义本性中无有业,却于此如梦般的世俗中,以造罪行善而分别感受苦乐。若以智慧详细,则诸业超越有无之边,犹如虚空,无有所积之业。若业是堪忍实法,那任何方便也增损不了。因其无自性,故可随缘起而转化善恶业果。故若依种种方便对治力忏罪,一切重业轻业、引业与满业、共业别业、定业不定业,皆可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由有变无、由垢变净。反之依种种方便智慧资粮不仅可增益世间广大福德直至圆满解脱菩提果。《中论》云:“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无业无作者,何有业生果,若其无有果,何有受果者,如世尊神通,所化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焰亦如响”。 C:业之究竟自性: 业之究竟自性是以离四边现空无别的方式而住。如是佛子依现而无自性如幻之二资而成佛。 大全知无垢光尊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教导【宣说真实业果】云:“所谓真实之正道,即是因果之缘起,方便智慧任运成,依现无性之业果, 修现无性之道故,获得现无自性果, 现无自性而饶益,现而无性之有情。 即深因果之缘起,故为了义经续义, 依二资粮二次第,速成圆满正等觉”。 《三摩地王经》云:“无罪具十力佛陀,尔时宣说胜等持,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不生亦不灭。众生名命亦不得,诸法如泡芭蕉树,如幻亦如空中电,犹如水月如阳焰。有者虽于此世后,迁移往生于他世,然业何时亦不虚,轮回中熟黑白果。非为常有亦非断,无有积业亦无住,若作并非无感受,他作无有感受也。无有迁变亦无来,一切非有亦非无,似乎住此亦非入,无众生行无入灭。三有如梦无实质,速坏无常如虚幻,无来亦无自此去,无有相续无相状。如来行境佛功德,无生无寂无相处,具力陀罗尼德力,此乃人尊佛殊胜。积累白法胜功德,功德智慧陀罗尼,力及神变皆殊胜,获得殊胜五通故。” (三)善恶业如理取舍之教诫: 1:切断无知之邪见: 对于每个人来说,见是根本中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一切生命活动思想、言谈、行为都依随着见而进行。如果见地落入邪谬,那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将趋入邪道,陷入冥暗之中。 由于邪见的矛头直接指向宇宙人生的真理,其所指的对境是囊括十方三世、情器万有的法则,比如业感缘起的因果律本是世俗名言之中永不错乱、颠扑不破的真理,它贯穿了尘尘刹刹的每一个法。如果直接否定因果律的存在,便否定了依因果律建立的一切行为法则,多少人会受此影响而认为行善无益、造恶无罪,致使善根断绝,肆意为恶,在长劫之中很难有解脱的机会。所以邪见对自他所造成的危害,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实在难以用分别心来衡量。 一般邪见者分三:无有因果之见,常见与断见。 无有因果之见:有很多愚昧无知的有情认为无有前生后世,修善法无有功德,造恶业无有罪过,诽谤因果轮回,称为无因果之见。 常见:有些宿命论者认为世间的作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神所造,一切福祸皆有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神赐,或者说由人生辰时节、星宿所定,总之命运皆有定数不可改变,无论作恶行善,也难改变命运之定数。这是外道持常见者。 断见:有些愚者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自性生),业与业果均不存在,有情由四大元素所成,死后消散有如灯灭。还有些具增上慢的恶取空见者,认为犹如虚空般的真如中一切皆无,并且舍弃善法,随意造罪,他们还口口声声地说众生是自现,如梦一般,不成立实法,杀生也无有罪过,如同木头一样。这些人是持断见者。 2:如理取舍黑白业: 通过以上阐述,对业果有了总体的认识。接下来就应对黑业、白业进行谨慎的取舍。业无时无处不造,面对这无量无边的业,我们该先从哪些方面着手对业果之理引发定解从而如理取舍呢,一切善恶业都依身、口、意三门而造作,就此三门所造的无量业中首要把握那些感果极大的根本之业。针对根本如理取舍,自然能防大罪生起而摄持广大的义利。依于此理,佛摄黑业之扼要而说十黑业道,即身业之杀盗淫,口业之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意业之贪、嗔、邪见。反之,断除十黑业,必能产生广大无边的利益,其为白业之重点,故佛又说十白业道。 如是对于十业道应深入、细致地思维十业及其果报,务令生起定解,如是方能在这一正一反的善恶业上断然取舍、反黑为白、毫不含糊。生起定解之后,我们对于黑业,乃至起心动念都应善加防护,努力做到身口意三门全不沾染罪业。戒经云:“护语及护意,身不作诸恶,此三业清净,当得大仙道。”而对于白业,我们应励力行持。应知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果位的成就,一切增上生、决定胜的义利的产生,都必须以十善为因,不容缺少。所以我们断恶行善,应依身口意三门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们还应该如理取舍业的轻重,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教导云:(1)十业道之轻重有六种:一、现行者。谓以三毒,或极猛利无彼三毒所发起业。二、串习者,谓于长时亲近修习,若多修习善不善业。三、自性者。谓身语七支,前前重于后后,意之三业后后重于前前。四、事者。谓于佛法僧师长等处,为损为益,名重事业。五、所治一类者,谓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而无一善。六、所治损害者。谓断所对治诸不善业,远离贪等,令诸善业离欲清净。(2)兼略释具力之业门分四:初、田门力大。田者,罪福之田也。三宝、尊长及等同尊长与父母等是。于此等前,虽无猛利意乐,稍作损益,罪福大故。二、依门力大。如铁丸入水,虽小沉底,若作成器,虽大上浮,不善巧者与善巧者所作之罪重轻亦同。盖谓追悔无罪,守护后恶,罪不复藏,修善对治者,是为善巧。若不如是而作,从轻(蔑)门中,知而故行,善巧自矜者,是则重焉。三、物门力大。布施有情中之法施,与供养佛中之修行供养者,较之财物施供,特别超胜,据此为例。余亦当知。四、意乐门力大。如是以所得胜劣及缘自他义利等之意乐差别。复于猛缓,久暂诸门,应当了知,于恶行中,亦以烦恼猛利恒长者力大,然彼中尤以嗔恚力为尤大。又或于同梵行者,彼中更以嗔菩萨为极重。 另外蒋贡康楚仁波切在《了义炬》说:“杀生来供养三宝,或“为了他好”而打辱别人,是属于“白”动机而“黑”手段的业。为了出名而盖庙,或为了竞争而接受教育,则是“黑”动机而“白”手段的业。因为害怕尴尬而假装是出家人--这些都是必须把它们当作毒药予以舍弃的恶业。既然如此,对于道道地地的恶业,我们又该怎么说呢?为善业而满足,为恶业而忏悔。如果你不以这些解毒药来摧毁它们,你所做过的业将只为你自己,而非为了别人而成熟。它们不可能丧失或用尽,即使多劫之后仍然存在。而且,业一直在增加之中,即使是由最小的动机所产生的业也是在累积之中。你也许会因怒火中烧而杀生,也可能出乎慈悲心而救了遭恶运的人。主要的业会增加无数倍。即使是动机是微弱的善恶言行,也会增加一百或一千倍。如果你自己不作业或没有动机,别人所造的业不可能影响到你。因此,假如你能够遵守佛陀本人所宏扬的“因果”律,你绝不会被牵人下三途,尽管别人有多坏。检讨你自己的每一样错误,而不要去理会别人的错误。把别人都看成是纯洁的。因为这就是整个“因果”律的根。噶举巴上师们莫不极力推崇这个定律”。 3:自净其意: 导致产生轮回业或解脱业之根在于发心。轮回业的善恶果报也在于发心。造业的发心差别极为重要,它决定着业的本质。俱舍论亦云:“业者谓心行,及心之所造。”因为身、口二门之行业皆必须由心所生故,造业的根源就在于心。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发心的差别能导致十法界之业的不同,经云:“罪福二轮,苦乐二果,皆三业所造,一心所感。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施,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牲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夫心净则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非从天降,岂属地生,只在最初一念所致。离却心源,更无别体。”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一举一动也要谨慎观察发心,时刻自净其意。例如三人同去寺庙礼佛,第一人发的是菩提心以三殊胜无相的方式礼佛,其所作是随解脱分的功德;第二人发的是恭敬心以实执和相执的方式礼佛,其所作是随福德分的善业;第三人的发心是为了窃取三宝财物,其所作是堕落恶趣的黑业;他们三位都作了礼佛的身业,而这身业本来是空性的,它之所以成为解脱功德、善、恶,全是人心使然。 二:实修: 如是当第二个引导已经如法修到位,接着就应当着重修持第三个引导,即:开始还是念诵加倍咒等然后进入仪轨,念“上师知”三次及第一、第二、第三引导文的全部金刚句: 第一引导文略.... 第二引导文略....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 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 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 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接下来就应象修前面的引导一样,着重地依靠观察修、轮番修、安置修而入座修第二引导的法义。待此座修完时,如上最后回向等。所有的引导都需依三殊胜而行持,即最初要发起菩提心,称为发心殊胜;中间真实或相似安住空性之中,称为无缘殊胜;最后将一切善根回向无上菩提,使善根无尽地增长,称为回向殊胜。如是以三殊胜而行持,极其必要,它是圆满随解脱业的福慧资粮所必须的。所以不能仅仅从闻思处了达因果不虚之引导,一定要于座上依三殊胜而实修为重中之重。后于座间及一切威仪中,依所得因果不虚之定解,于举手投足中慎重如法地作善恶取舍,时刻观察发心自净其意为实修的要中之要~凡夫修行者,因在无始 轮回当中,被恶业习气所熏诱,在今生中虽然值遇了大恩上师三宝,并且了知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恶业决定要成熟于自己的身上,但我等被恶业力牵引的普通众生,无力如法依照佛经论典中所说的教言作无误的取舍,象我这样恶劣的人,现在还在不断生起各种各样的恶分别念,还在做着各种各样不净的行为,说着各种各样罪业之语,这实在让人惭愧,如果把这些曝光在一切凡圣之前,我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凡夫无神通者不知我的罪行,圣者上师三宝又未披露我的丑容,我还能装模作样,表面三门清净,自相续却随时随地与恶业同流合污。有时偶生相似正知正念,恶相续马上找借口说:我现在是个凡夫,那些善行都是圣人的事情。于是乎不论大小恶业,不行遮止,大小善业,不令成办。思维了我现前被恶习束缚,不知取舍因果,好象贫乞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如意宝,自己却被大盗捆缚,丢了无价之宝一样,内心极欲解缚,迫切寻回如意宝之心难以言喻。同理,内心对业果取舍生起如是之想,相续中猛烈希求无误取舍因果之心也会自然生起。心心念念之中,自己悉会反省所造之业,精勤取舍善恶之业,纵遇命难亦不愿造微细之罪行,乃至于梦中亦自守护,不愿远离正知而行持善业。或者思维,我如欠了很多债务的人一样,被债务所围,无力偿还,而债主逼的又很紧,此时脱离困境之心极为强烈。如是我今生前世所作之大小恶业,都潜伏在我的周围,随时随处都准备讨还业债,只是因缘时机还未成熟,迨至该真正还债之时,我是无力抵挡的,唯一能救我出轮回困境的,即是祈求上师三宝加持,令我无误取舍因果,修持解脱胜道,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可行。具有一切德相之总集三宝上师,不论是大悲心或是意传等不可思议加持力,皆与十方诸佛相同,凡是与之结上善缘者,则有缘即生成就,结上恶缘者,亦会因此而断绝轮回的根本。如是具足一切功德的上师,恒时以大悲慈眼注视着吾等一切有缘弟子。我等因无明束缚,唯有依仗上师加持,内心相续方能作善恶取舍,因此因果不虚之修法定解,于自相续未生起稳固之前,我应诚心祈求上师加持,令我速入因果正见之中。 早晨起床时,不要象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突然站起,应在床上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自相续:昨晚的梦是善是恶,如果在梦中显现造恶业,应生起后悔心并进行忏悔,若梦到行善则应生起欢喜心,并将善根回向给众生。观想发心:我今天为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尽力修持白业善法,尽力断除黑业恶法。晚上睡觉时,也不要于无忆念中平卧而睡,应在床上平稳安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呀~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若成办了善事,应生起欢喜心,并为一切众生获得佛的果位而回向。若造了恶业,应想:我实在恶劣,今天已毁了自己。这样生起后悔心,诚心忏悔,并发誓愿:从今以后再不造那样的(恶业)。我们应当随时随地不离正知正念,对于内外器情的一切显现不应贪执为坚固实有,应于无实如幻的游舞中修持自心,使自己的相续恒时安住于善法和正道之中,调顺自心。 在做任何善法时也应具备此三种殊胜,以布施为例,在作任何布施前,都应如是思维:为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我今行此布施。中间应以空性见安住或相似安住,知道布施的我本不存在,所施之物也无实有,而受施者亦如幻化,这样破除布施时的着相实执。最后布施的功德不为自求人天福报、权乘小果,唯愿以此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无上菩提,如是回向可以成就无量功德。《菩萨地论》云:“不要只是为了获得善报而行布施,一切的布施功德都应回向于无上圆满菩提之达成。” 《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 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是以三殊胜而行布施,极其必要。同样两人进行等质等量的布施事业,以菩提心与空性慧摄持而行舍者,他累积的福德资粮是趋向涅盘的资粮,因布施时知其性空,布施的功德便不会成为轮回之因,又因以悲心而行布施,则不会成为小乘之因。这样不离空性和大悲来行布施,便成为无住涅盘之因而使布施行得以清净。 益西彭措堪布释此引导时说:“于修此引导之时,加行如上念诵,正行念诵串修前二引导后,应着重念诵及数数修习此引导,并以观察、轮番、安置修之窍诀趋入实修,后行时串修后后引导一遍,继之回向,并且于一切时处,威仪严谨、都摄六根、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觉寤瑜伽等,具足三殊胜而修行”。 三:修量: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希哇俄行者就启禀尊者道:“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师的时候,对于上师那样的虔诚信徒,忍耐受苦,得法以后,在山中那样的精进修行,无论从那一方面看来,都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不敢再修这个法了,可是解脱不了烦恼轮回,应该怎样办才好呢,”说完意声痛哭起来。尊者说:“你不要失望,我告诉你,只要你常常想到轮回和三恶道的痛苦,那么你的精进心和求法心就会自然生起的,凡是有心的人,听了“因果法”既能相信,一定也能做到像我这样精进修持的,如果对于佛法不能生起极深的信仰,仅了解一些道理,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样就很难不为八风所动,所以学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对因果报应都不相信的人,嘴里虽然谈论些与圣理二量相合空性,可是实际上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甚么真实的价值。因为空性这件事,非常微妙,难解难信,如果对空性能生起决定信解,那便一定可体会到空性并不离开因果,即因果而显空,因此对因果的取舍和去恶行善,一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尤为谨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恶,这是学佛最要紧的事。我最初并不懂得空性,但是对因果却有坚定的信心,知道自己作了大恶业,将来会堕恶趣,所以心生恐怖,因此对上师的虔诚信服和修刻苦精进,都自然而然的办到了。你们也应该同我一样,独自住在山中修持真言乘。如果能这样做,我保证你们一能够解脱成就的~”于是藏顿巴菩普提惹扎就启禀尊者说道:“上师啊~您一定是大金刚的化身,为了度众生才化现人世,示现这样一个希有的事迹,否则至少也是无量劫来修行佛道,已经登了不退转地的一个大菩萨~您为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为,处处表现出你是一位非凡的菩萨。像尊者这样的苦行和忍耐,在我们这些凡夫弟子来说,不用说做不到,连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学,身体也受不了。所以上师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萨的化身,我们虽然不能像您那样的修行,但是也都知道凡能够见到上师及闻法的众生,都能解脱轮回,这是一定无疑的。能否请您告诉我们,您究竟是那一是菩萨的化身,尊者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的化身,最可能的恐怕还是三恶道的化身吧~你们以我为金刚持,当然会得到加持,可是你们以为我是化身,这对于我固然是净信,然而对于法却成了无比的大邪见~这是因为你们对于佛法的伟大果利不了解的原故。譬如像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凡夫,而且前半生还作了大恶业,为了相信因果业报,决心抛弃了今世的一世,一心修行, 现在离开成佛的阶段也可说是不太遥远了。尤其是遇见一位条件具足的上师,能够得到他的摄受。得到真言捷径的心要口诀,和不为言诠所染,澈见本来面目的指示灌顶,依法修持,所以即身成佛是决无疑义的,如果此生只是造作恶业和五无间罪,那么命终以后,一定马上就会坠入无间地狱的,这就是不信因果和没有精进修行的结果。如果由内心的深处,对因果的道理生起坚决的信心,怖畏恶道的苦痛和希求地上的佛果,那么人人都可以和我一样对上师有绝对虔诚,在修行时有最大的努力和觉证,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办到的。你所说的什么佛菩萨的化身,完全是因为对密宗未能确切的了解。你们应该多读古德们的传记,思维轮回之理,要常常记取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话去努力修行~我曾不顾名闻和衣食发大勇猛,忍大痛苦,独自住在无人的山中修行,因而获得觉受和证解的功德。希望你们也学我一样去好好修行。”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认为一定会堕入地狱,这是诚信因果而产生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精进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愿,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应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如果自己能经受住考验,自相续中生起了象尊者一样诚信业果之心以后,便可继续下一引导之修习。 祈祷怙主文殊上师尊 加持如我一般迷惘众 能作如法取舍善恶业 胜妙因果严饰菩提道
/
本文档为【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