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汉字的形体结构

2017-09-07 34页 doc 61K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汉字的形体结构1 2 “” “” 关于汉字的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书”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故“六 书”从字面上讲就是六种字的意思。也就是说汉字的构成可以分为六种构字的情况。“六书” 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一)“六书”的来源 “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 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 的具体细目(也就是具体项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
汉字的形体结构
1 2 “” “” 关于汉字的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书”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故“六 书”从字面上讲就是六种字的意思。也就是说汉字的构成可以分为六种构字的情况。“六书” 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一)“六书”的来源 “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 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 的具体细目(也就是具体项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不同: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据唐兰先生考证,三家之说同出一源,因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古文经学大家刘歆的《七略》删节而成的,所列的六书名目、次序也应本于刘歆所述, 而郑众、许慎的学术师承又与刘歆有渊源关系,郑众之父是刘歆的学生,许慎之师贾逵 的父亲贾徽也是也是刘歆的学生。然而三家的细目有两点不同:一是指事、会意、形声 的称谓不同,二是各书次第不同。后世研究者认为,称谓不同反映三家对各种字产生的 先后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多依朱宗莱的主张,从许慎六书的名 称而遵班固六书的次序。综合起来,“六书”指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 (二)“六书说”的原意及例析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 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许慎在《说文》中探 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许慎 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 “六书”,主要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下面我们就对六书的原意作具体的探讨。 1、象形 《说文解字?后叙》中谈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 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 1 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许慎的定义和例字,表明象形字有如下特点: (1)是独体字。 (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 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 例字:人:像人体的侧视形。 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 目:甲骨文像人眼形。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 臣:像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后加声符成“鼻”,以表其本义。 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 羊:甲骨文像羊头正视形。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 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 饰画“十”。 从“人”到“申”,各字的结构,全部像物形;从“眉”到“果”,各字的结构,则 将物形附于另一物形上,以后者为限制性条件,来让人能判断前者之所像。段玉裁说:“有 独体之象形,有合体之象形。”(段:《说文解字注》卷十五上)就是指的“人”和“眉”这 两类结构不同的象形字。然而凡是一物,体积无论大小,或独立,或附于它物之上,都是一 个完整的个体,构成的象形字都是独体字,故对象形字作“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的分 类实无必要。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 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指事字有如下特点: 1、是独体字 2、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例字:本:金文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 末:金文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朱: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 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腋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2 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林义光《文源》:“又,象手 形,一识手后一寸之处。”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 分为一寸。 孔:金文子上加一符号,指示小儿头盖骨上有孔隙,也称囟脑门儿。《说文》训孔为通, 应为词义的引申。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 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会意字有以形会意(包括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和以义会意两种。 “以形会意”例字 : 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伐:甲骨文从戈从人,表以戈刃砍人的头。本义是砍杀。 及:甲骨文从人从又,表一只手把前边的人抓住。本义是追赶上。 光:甲骨文从火在人上,表人头顶上有火光照耀。本义是光辉。 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 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妇:甲骨文从女持帚。帚为采集的整棵植物,表示从事采集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步:甲骨文从二止。以一前一后的两脚表示徒步行走。本义是步行。 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好相助。 “以形会意”例字: 劣:从少力,本义是羸弱少力。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歪: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 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 来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就是这种字。由此,可以看出形声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 3 (2)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A、表示形声字的本义。例如:“辉”、“爸”、“斧”、“狗”等字的形符“光”、“父”、“今”、 “犬”的意义,就是它们的本义。 B、表示形声字字义类属。例如:在从玉的形声字中,据《说文解字》,“璧”本义是瑞 玉环,“璜”本义是半壁,“瑛”本义是玉光,“玲”本义是玉声,“理”本义是治玉。各字字 义不同,但都跟玉有关,“玉”作为形符,表示出它们的字义类属。 在形声字中,前一种字数极少,绝大部分属于第二种。 形声字的声符,是给形声字标音的,即用它独立成字时的读音来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然 而由于汉字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创造的,因此进入了汉字系统的形声字,声符的表 音功能有的能保留,有的会减弱,有的甚至已失去。如以上的“爸”、“斧”、“璧”、“璜” 、“瑛”、 “玲”、 “理”的声旁仍能表音,但如“辉”、“狗”等声旁已不能表音。 必须指出,有些形声字的声符还有表义示源功能。因为在早期的形声字中,声符是由本 源字直接转化成的,自然具有表义示源功能。例如:“溢”字,甲骨文像器皿中有水漫出, 隶定为“益”字,本义是水漫出。后在“益”字旁加形符,成为从水、益声的形声字,以表 其本义。像此类字声符具有表义示源功能。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 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 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 件: ()有同一的部首。 ()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释,不得叫转注。如“问”与“讯”、“杀” 与“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木”与“杨”、“福”与“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同类字”, 均非转注。转注字例如下: 顶、颠:《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又:“颠,顶也,从页,真声”按:“顶”, 金文从页贞声,丁、贞上古同音《易?大过卦》:“过涉灭顶。”虞翻注:“顶,首也。”《尔雅?释言》:“颠,顶也。”(《说文》“页,头也,从 ,从儿。”本义为头。演变:页,读xie (鞋),本义指头,与“首”为同一个字。每个头都有一张面孔,故又读(夜),借作“葉”(叶),用为量词,表示书册的一张等。) 依、倚:《说文》“依,倚也,从人衣声”又“倚,依也,从人奇声。”《国语?晋语二》:“未有所依。”韦昭注:“依,倚也。”《史记?屈原要生列传》:“祸会福所倚。”《正义》:“倚, 4 依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 文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词文, “令”、“长”就是这种字。 后人多认为,许慎关于假借的定义已经表述清楚了,假借只是从音同或音近出发,本义 与假借义之间在意义上是毫无联系的。可是“令”、“长”这两个字例却不切合。因为“长” 的本义不是久远,甲骨文中,“长”字形象一个长发策杖的老者,本义当为“年长、尊长”, 引申为一县之长。可见“令”“长”涉及的是词义引申的问题,用来做借字表音的假借字例 是不合适的,而后来的学者有认为假借在“依声托事”之外,还有词义的“引申”,则混淆 了字和词的界限,是不合理。假借字例现举如下: 耳?《说文》:“主听也。象形。”本义是耳朵,古籍中或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宗元 《三戒?黔之驴》“技止此耳!”“耳”是“而已”的合音,相当于现代的“罢了”。“耳”本义 不废,与假借义并行。 我?《说文》:“我,施身自谓也。”王国维说:“我字疑象兵器形,训余为借义”(《甲骨文字集释》第十二卷引)甲骨卜辞均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本义已废。 自 《说文》“自,鼻也。象鼻形。”按:“自”为“鼻”的本字,《说文》在分析“皇” (皇)字时说:“自,读若鼻”,可见“自”、“鼻”古音相近。甲骨卜辞有“疾自”的记载, 用的是本义,指鼻子生病。古籍中常借为代词、介词并成了常用义,就另造从自、界声的“鼻” 字表示本义。 (三)“六书”的贡献及局限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 字方法。“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 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 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 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同时,也应 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 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 异之处。 为了完善汉字的结构理论,后代的学者试图突破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改造六书 的尝试,下面是影响较大的各种学说。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倡的,这种学说,承认“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字体构造的法则,而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而非“造字之法”。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影响极大,尽管仍有异议,但事实上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 “四体二用说”在传统语言学中,对破除望形生训的陋习,引导人们因音求义,透过字去把握词,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就文字 5 结构理论而论,“四体二用说”并设有什么新的建树。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 字结构的新理论。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 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唐 氏三书说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以义会意的会意留下位置;象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 难以把握。 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 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 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 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 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 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 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 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 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的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 说简明。但是汉字有一些不能纳入六书的文字,同样也有一些不能纳入新三书的文字。 当代的学者就汉字的结构又提出了新看法,一般认为汉字由有限的形素组成数以万计 的单字,有两种不同的组合类型,分别称为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 (一)平面结构 由三个以上的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这种如器、暴、归等字即为平 面结构,它们均由多个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分不出组合先后层次。 汉字里平面结构的字较少,其构意的体现要有两种类型:1、把多个意义信息集在一起来表示总的字义,如解、归等。2、图画式的组合。台甲骨文的叟和蓐就是通过对实际物 象的描绘来传达“搜寻”和“除草”之义。 (二)层次结构 由形素基构件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即:组合方式为 两部件组合,可以有若干个层次。大多数汉字采取的是这种多层次组合方式。 有一些字,属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综合构成,如小篆的整,楷书的懈等。 “——” 北师大的王宁教授提出了“结构——功能”分析法,认为汉字可从它们的构形模式着手 探讨其结构方式。构形模式是指构件以不同的功能组合为全字,从而体现构意的诸多样式, 6 构件的形体在作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的过程中,是有功能参予的,根据构件的组合情况和构 件在结构中的功能,从历代汉字的实际状况出发,王宁先生认为汉字有11种构形模式: 1、全功能零合成 由一个成字基础构件构成的字即为全功能零合成。因为只有一个 成字构件构成,这个构件从构件成为全字,在身份和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这种 变化是由它和“零”合成而引起的,因此称这种构形模式为“零合成”。如:“马、龟、莴” 等字,全字的形音义信息均由构件自身提供。隶书和楷书中的“日”、“人”、“更”等已经失 去了原来的表象物性,但音、义信息仍由它自身提供,也是零合成字。 2、标形合成 由一个表形构件加上标示构件,即为标形合成。小篆的“寸”是以表形构件“又”加标示符号“一”构成,表示寸口所在的位置;“母”是在表形构件“女”中加 两点,标示哺乳女性的特征;“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它们的构 形模式都是标形合成。 3、标义合成 由一个表义构件加标示构件,即组成标义合成。例如:小篆的“音” 是由表义构件“言”和标示构件“一”构成;楷书的“吏”表义构件“史”和标示构件“一” 构成;“太”由表义构件“大”和标示构件“丶”构成。 4、会形合成 两个以上的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即为会形合成。会形合成字都是以 形合的方式来组合,也就是说,这种合成字不但构件是以物象体现意义,而且按物象的实际 状态来放置构件。一般说来,这种会形合成字如果构件在三个以上,大多是平面组合。例如: 甲骨文的“龋”由表形构件“齿”和“虫”构成,以齿中有虫的组合方式表示龋齿;“贮” 由表形构件“贝”和“宁”构成,且将“贝”置于构件“宁”之中,形象地传达“贮藏”义。 一般说来,这种会形合成字如果构件在三个以上,大多是平面组合。例如: 甲骨文的“降”,以两个向下的“止”与“ ”(象山形)同时组合,表示向下走;“陟” 以两个向上的“止”与“ ”(象山形)组合,表示向上走。小篆的“莫”由三个表形构件及 其相对位置关系表示“日暮”,都是以事物的实际状态为依据来平面组构成字。 5、形义合成 用表义与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即为形义合成。例如:小篆的 “ (胃)”由表形构件“”和表义构件“肉”构成。再如,“柬”的本义是“挑拣”,小篆作 “ ”, 由表义构件“八”和表形 构件“束”构成,“八”有“分别”义,“束”像枝叶被捆 缚状,全字的构意是把捆在一起的东西分拣开来。 6、会义合成 用两个以上的表义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即为会义合成。会义合成字 的构意,是由表意构件所提供的诸多意义信息融合而成的。“尘”由表义构件“小”和“土”构成,“雀”由表义构件“小”和“隹”构成,“逐”由表义构件“辶”和“豕”构成,“宝”由表义构件“宀”和“玉”构成,这些都是会义合成字。 7 以上的六类构形模式,都是表形构件、表义构件和标示构件组合,没有了示音构件的 介入,字面所含的信息量更大了,而且有了更经济的区别手段,在汉字构形史上,是一大进 步。 7、标音合成 用标示构件与示音构件组合,即为标音合成。标音合成字是用来区别 同音或近音字。因为汉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因此用标音合成构成的字不多。如:甲骨文 的“ (千)”是由示音构件“人”和标示构件“一”构成。“百”是在示音构件“白”上加 标示构件“一”构成。标音合成字是用来区别同音或近音字。因为汉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 因此用标音合成构成的字不多。 8、形音合成 用表形构件与示音构件组合,即为形音合成。这种模式在甲骨文中是 一种很重要的模式。甲骨文中的一些象形字,出于区别或更便于识别的原因,再加上一个示 音构件,以增加字音的信息,便成为形音合成字。例如甲骨文中的“凤”、“鸡”、“星”等, 原来都是象形字,以后又增加了“凡”、“奚”、“生”这样的示音构件,使字面所含的信息更 为丰满。 9、义音合成 用表义构件与示音构件组合,即为义音合成。它以表义构件来体现义 类,又以示音构件来提示读音,形成了同类字以音区别,近音字以义区别的格局,例如: (1)组:河 何 蚵 坷 苛 岢 钶 珂 轲 疴 呵 (2)组:混 演 涣 滂 汪 浩 滥 洪 滔 涌 溃 淙 (1)组字音都与“可”相近,以“水”、“人”、“言”、“虫”、“土”、“艹”、“山”、“金”“王”“车”、“疒”、“口”表示其义类面区别;(2)组字义都与“水流的状态”有关,以“水”充当它们共同的表意构件,而又以“昆”、“寅”、“奂”、“旁”、“王”、“告”、“监”“共”、“舀”、“甬”、“贵”、“宗”提示其声音而区别。 下面再讲两种综合的结构模式。它们都是适合平面结构的构形模式: 10、无音综合合成 这种合成是表形、表义与标示构件的一次合成,但没有示音构 件介入。例如:小篆的“ (葬)”,由表示草的表形构件“ ”、“ ”,表示“死”的表义构件“ ”和标示构件“一”组合而成。 11、有音综合合成 这种模式是由多个表形、示音、表义、标示构件一次合成的。 例如甲骨文的“ (渔)”从两手举网,鱼声。甲骨文的“ (春)”从三个“木”,从“日”,“屯”声。 王宁认为,“六书”中前四书,对经过许慎规整过的小篆字形是契合的。但是,它无法 涵盖小篆以外的其他字体,特别是古文字字体。现在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确立的构形模式,大约可以涵盖自甲骨文以来的可以分析构意的各类字形,对各时代的汉字都可以囊括, 它体现了“六书”的基本精神,避免了“六书”的局限,也能涵盖到四书,在理论上和操作 上应当是可行的。 8 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客观存在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9 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 部件由笔画组成,所以它大于笔画,是常例。 部件是构字单位,它要小于整字,这是常例。 (1)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成字部件。例如:“村、杏、呆、困”中的“木”,“畔、畜、思、畏”中的“口”都是成字部件。不论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非 成字部件。例如:“亩、卒、玄、六”中 的“ ”,“塞、寒、寨、襄”中的“ ”都是不成字部件。成字和非成字的确定,一般以现代通用字为限。 (2)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最小的不再拆分的部件称基础部件,也称单纯部件,由 于其处于汉字结构最底层,又称末级部件。例如:“名”里的“夕”和“口”,“功”中的“工”、“力”,“怠”中的“厶”、“口”和“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称合成部件。例如:“彩、睬、踩、菜”中的“采”、“想、湘、箱、霜”里的“相”。 现代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相离和相接两种类型:“私、兵、刘、张、高”等字由相离关系的部件构成,“克、吊、卢、名”等字由相接关系的部件构成。相交的组合,例如: “两、册、妻”等字,人们一般认为不应进行部件拆分,所以部件之间不存在相交关系。 将汉字拆分为部件叫做汉字拆分。汉字拆分属于汉字外部结构的分析,拆分时只根据字 形,不考虑字音和字义。 对汉字字形有各种各样的切分,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切分部件的原则不同: (1)是一次切分出最小部件,还是逐层切分,分级产生部件。 (2)是纯粹按现代字形切分,还是根据造字理据切分。 (3)怎样确定部件范围,不成字的笔画是否有资格成为部件? (4)笔画交重的多笔字是自成部件还是分解出更小的部件? 《汉字部件》的部件切分原则 1997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该规范是“根据汉字的构形规律、现行汉字的发展现实和汉字的历史承袭性, 采用„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历史‟的原则规定的。”这表明它的切分原则不 是完全根据外字的外部结构,还考虑汉字的构字理据,也就是要考虑汉字的内部结构,即根 据字源或参考字源,根据从汉字的部件组合中分析出的造字音图(称结构理据)来进行结构 分析的。例如“旦”的理据是像太阳(日)从地平线(一)升起;架的理据是从“木”加“声”。现代汉字中有一部分字无法参考字源分析理据,那么只能作无理据的分析,即依照字形进行 部件拆分。 10 (二)《汉字基础部件表》的说明 《汉字部件规范》对GB13000、1字符集里的20902个汉字进行了拆分,制定了《汉 字基础部件表》及其使用规则。《汉字基础部件表》是《汉字部件规范》的核心,表中收入 560个部件,都是独立使用的部件,为表示部件之间的关系,把相关部件归纳为393组,按照各组组字字数降序排列,分别用序号和组号标识其排列顺序。各组的第一个部件是主形部 件,该部件选自同组部件,具有代表和称说本组部件的作用。各组主形部件之后所列的相关 部件为附靖部件。附形部件包括与主形部件同源,仅在书写上略有差异的部件,也包括与主 形部件形体近似的部件。附形部件“( )”表示。在《汉字基础部件表》各部件后面,列 出若干例子用以提示部件不同的意源,部位和笔画变形。为便于检索,该规范还附有《笔画 排序汉字基础部件检索表》,在这个表中可以按笔画数及笔形检索出部件在表中的位置。在 《汉字基础部件表》及附表中GB13000、1字符集中G列以外汉字专用的部件,均用“*”标识。 (三)《汉字基础部件表》的使用规则 《汉字部件规范》的第五部位是《汉字基础部件表》使用规则,附录。 (四)《汉字部件规范》的作用及其存在问题 1、作用 《汉字部件规范》比较好地解决了部件拆分的原则,对中文信息处理,特 别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设计、管理、科研、教学和出版等方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 2、存在问题 《汉字部件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与拆分原则产生矛盾的现 象,拆分理论还不够成熟。日前,我们应该立足于《汉字部件规范》,以其为基础,从汉字 研究和汉字编码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求得部件研究的深入。 五、部件、部位的称谓 (一)部件的称谓 成字部件的名称是现成的,就读该字的读音,如果是多音字按常读确不定期名称,非成 字部件有的有习惯名称,例如:“门”叫宝盖儿, “彳”叫双立人, “灬”叫四点底,等等,其中有的有多种名称的,要从中选择最通行的说法作为规范名称,没有名称的,则应该确定一 个通俗的、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名称。 (二)部位的名称 因为许多部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因此,为了便于称说,还应进一步确定汉字的 部位名称。根据部件在整字中所处位置,合体字可以有八个部位,名称是:“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 头:上下结构的上部,两面包围结构的左上部和右上部。例如:八字头(分工)、学 字头(觉)、厂字头(压力)、气宇头(氧氛)。 底:上下结构的下部。例如:心字底(志忠)、皿字底(盖监)、儿字底(兄生)。 11 旁:左右结构的左边,两面包围结构的左下部。例如:单人旁(倍体)、绞丝旁(红 绵)、火字旁(灯烛)、走之儿旁(进这)、建之儿旁(延建)。 边:左右结构的右边。例如:立刀儿边(利刘)、工字边(红扛)、方字边(防纺)。 心:全包围、三面包围结构的内部。例如:玉字心(国)、口字心(问句)、又字儿心 (凤)。 框:全包围、三面包围结构的外部。例如:大口框(因国)、门字框(问闷)。 腰:左中右、上中下结构的中间部分。例如:秃宝盖腰(壶受)、又字腰(树)。 角:上下结构的四角。例如:口字角(嚣器)、月字角(赢羸)。 有了部件的名称物部位的名称,东击西就能比较容易地说明字的结构。例如“嬴”是亡字头,口字腰,左下是月字角,右下是凡字角,下部的中间是贝字腰。 汉字的构形关系即汉字的结构形体关系,它包括共时和历时两种情况,共时的,指的 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汉字之间的形体关系,包括异写字、异构字;历时的,指的是在不同 历史时期汉字构形的传承关系,包括传承字。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字现象,就是同形字。 ___一、共时构形关系异写字、异构字 (一) 异写字 1、异写字的定义:指的是同一个字(音、义用完全相同的字)因写法不同而造成的 形体差异。 2、异写字的类型: (1)构件写法变异造成的异写字 例如:甲骨文的“田”“玉”“箕”等,它们都有许多写法,主要因为书写变异造成: 金文中的“屯”,像初生草木之形,而各字形的笔画姿态、图画性强弱不同,也造成了异写字: (2)构件位置不固定造成的异写字 在早期汉字里,这种构件位置不固定的异写字较多,例如:甲骨文的“雇”、“相”书写时就出现了偏旁部位各异的情况。但要注意,少数部件位置变化却不构成异写字,如含__ ______吟、命 呤(音l小声说话)、和 呆(音h小儿啼)等。 3、异写字的消极作用 异写字的差别只是书写方面的差别,没有表意方面的差别,它的存在,增加了汉字使 用者的负担,从社会用字的角度看,是一种对全社会文化交流不利的现象,因此,对异写字 必须进行规范。讲异写字,是为了读古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应再使用废除的异写字,那 样会给交流带来障碍。 12 (二) 异构字: 1、异构字的定义 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音与义都相同,而在构件、构件数量、构件 功能等方面起码有一项存在差别的一组字。与异写字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因它的构意肯定有 或多或少的差别,所以称之为异构字。异构字在书写记录言语作品时,不论在什么语境下, 都可以互相置换,其记录汉语的功能是相同的。 2、异构字的基本类型: (1)构形模式不同,构件不同的异构字 (2)构形模式相同,构件不同的异构字 3、异构字的作用 (1)积极作用 在利用字形探求词义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一个形体,增加多一 个新的认识角度,从而帮助我们对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这点上看,异构 字起到很大作用。 (2)消极作用 异构字的记词职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记录语言时造成不必要的 重复,增加了识字量,而且还有可能使读者视异字为异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在社 会用字中,对异构字应加以规范。 二、历时的构形关系 ___ 传承字 1、传承字的定义 传承字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传承关系的汉字。它们是不同时期、 不同构形系统中的同一个字,记录的不同时期的同一个词。 2、汉字的传承情况: (1)经过发展,汉字总的形制发生变化,笔法有所不同,但构形同,可以断定为同 一个字。 例如:“止”本义为脚趾,甲骨文的象形性很强,金文还摆脱不了象形性,到了小篆 的用圆转线条,到了楷书的“止”,形制发生了变化,笔划变平直了,但构形不变,仍有象形 的痕迹,像人中或足迹的形状。 (2)经过发展,汉字的结构要素、结构模式和结构层次与分布都没有改变,只是形 素的样式发生了变化,直观上不像同一个字,但通过构形分析,便可知它们是同一个字,这 类字,形体变化很大,但采用形素分析法将变异的形素认同后,很容易析出它们的形体传承 关系,这类传承简称变异传承。 例如:金文的“受”是用上下两手付舟(承盘)来会授受之意,发展到小篆作上面一 只手略有变形,中间的“舟”简化,下面一只手不变。 变异传承中有一部分后来变成结构部首的汉字,例如:小篆的“水”字楷书写在左面 时变成“氵”;这类字传承后成为非字,不再单用。 (3)经过发展,汉字的构形元素或其他构形属性发生了改变,例如: 13 金文的“射”,是以手持弓箭形,到小篆时,弓箭变成了“身”字,《说文解字》将其 构意释为:“弓驽发于身中于远也。” 虽然构件或其他构形属性发生了变化,构意的解释也不同了,但是在形体上还能找到 后时代字形由前时代字形演变的轨迹。 ___三、特殊的文字现象同形字 1、同形字的定义 是指记录不同词的相同字形,并联几个词的词义没有引申或假 借关系。 2、同形字的类型 同形字从其产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 (1)造字的同形,即:分别为不同的词造字,而形体偶然相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造字的时候就同形了,例如:“杷”,从“木”、“巴”声,是收麦器的名称, 今天写作“耙”。人们还造了一个“杷”字,记录“把手”形体就分别记录了表示“收麦器” 和“把手”不同意义的两个词,造字时便同形了。 第二种是造字时属不同字体,形体不相同,用楷书书写时变成了同形字。如:金文的 “铝”,指铸铜器的原料,和现代汉字的铝(指一种金属),本来既不同意也不同形,后来后 人用楷书转写文献或古文字时,两者就变成了同形字。 第三种是,本来并不同形,后来因重新造字或改换构件而变得同形了。如:“价”,古音。《诗经?大雅?板》:“价人 藩。”郑玄注释说:“价,甲也。被甲之人,谓卿士掌 军事者。”即“价”为甲士。价格之“价”原作“ ”(初文作“贾”,本指商人,引申指价 格),后简化作“价”,与“价”同形。 (2)书写演变的同形,指为几个词所造的字,本来不同形,在形体演变或收写的过 程中变得同形了,一个在“肉”部,作“胄”,“胄,胤也。从肉,由声。”胤即有血统的后 裔;一个在“月”部,作“胄”,“ 胄,兜鍪也。从月,由声。”兜鍪就是现在所说的甲胄。 隶变以后,二字同形了。 另外,在文字的书写过程中,因书写省减或书写随意性等原因也造成一部分同形字, 如在隋唐碑志中, “杨柳”的“杨”有时写作“扬”,都造成了同形字。 3、同形字的影响 同形字的存在,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该字在具体语境中究竞表示 的是哪个词,否则,就会错认为另一个同形不同意的词,从而影响对文献的理解。 14 文字承担着与它的字形相一致的本义,也承担着由本义引申而尚未分化出去的引申义, 这是文字的固有的职能。但文字在使用时,其记词职能却常常发生变化,出现了多种使用关 系,常见的现象有:同音借用字,职能分化字,同源通用字等。 一、同音借用字(假借字) 1、定义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因声音相同而互借的情况,有时不写本字而 写借字,这时,本字的职务就转移到借字身上了。这一类汉字就叫做同音借用字,即 常说的假借字。 2、分类 (1)无本字的假借 造字之初,当语言中产生了某个新词来不及造字,或本应为这个词造字,但某些词词 义来不及造字,或本应为这个词造字,但某些词词义抽象,很难据义构形“如虚词中的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等),借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这个词,不再造新形,这些字的形体,无法 用后一词的词解释。这类字就是无本字的假借。有很多这类假借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没 有本字,即许慎所说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例如: 而,《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后借用为连词 我,象形字、甲骨文像有三锋之长柄兵器,《说文》“施身自谓也”,乃其假借义。 它,《说文》:“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重尾形。上古‘ ’(草)居患它,故相间无它乎。蛇,它或从虫。”“它”是“蛇”的本字,表第三人称的“它”未造字,而借本义为“蛇”的“它”字记录。 (2)有本字的假借 汉字使用阶段的假借一般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本字却不写,非要用一个同音字来 代替,这种情况很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现象: ?借字和本字同时通行,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例如: 伸:信。《说文?人部》:“伸,屈伸。”《易?系辞上》:“引而伸之。”用的是本字。《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句中“信”是通假字,本字为“伸”。《说文?言部》:“信,诚也。” ?借字通行,本字废除或少用。本为某词造了字,但本字未通行,借同音字记录,同 音字反而通行了,本字表义的职务转移到借字上,例 :强。《说文》:“ ,弓有力也,从 声。”《荀子?王霸》:“彼持国者不可以独也,然则疆固荣辱,在于取相矣。”用的是本字引申义。《说文》:“强, 也。从虫弘声。”王筠《句读》:“牛虻,蝇类, (啖)牛马血。”《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是通假字。而强通行至今,“ ”义反晦而少为人所知了。 ?抗:康。《说文?十上?犬部》“ 健犬也。”引申泛指“健康”。《广雅?释沽》:““ , 15 健也。”但“建 ”之“ ”常借“康”字为之。“康”即“糠”的本字,本义应是“谷 皮”,但后来在表达“健康”之义时,“康”行而“ ”废。 二、职能分化字 1、定义 原来用一个字记录的词或义,为了区别,分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 记录。用来分化职能的字,就是职能分化字,(也有学者把其称为古今字)。 2、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1)借用同音字分化职能。 ?借用同音字承担本义:当假借文或引申义成为一个字的常用义后,其本义借用另一 个同音字来表示。例如: 文:纹。“文”甲骨文像一人正面而立,而胸腹刺画有花纹,乃华夏先民纹身习俗的 反映。《说文?文部》:“文,错画也。”文,用为“文采”等为引申义。而它的本义就借用“纹 身”之“纹”字来表示。 ?借用同音字承担假借义或引申义:当本义仍是本字的常用义时,则借用其他同音字 来记录假借义或引申义。例如: “女”本义指“女人”,曾假借作第二人称代词,后来,这一借义又改借“汝水”的“汝”来 表示。 (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 异体字是形体冗余现象,利用异体字的不同形体分担不同的职能,使几个形体各司其 职,例如: 谕 ___ 喻 : 谕和喻本是一字异体,到唐代,晓谕、比喻都是通用的,白居易《买花》: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中“喻”即“谕”。但上对下的文告、指示,大概在唐五代以 后再不能用“喻”了,“诏谕”绝不能写成“诏喻”。《战国策?齐策四》:“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而比喻就写作比谕,直到清代还 有人这样用。只能写作比喻可能是近代的事,谕、喻的分工就这样基本固定下来。 (3)用新造字来分化职能 有些字在有了常用的假借义或专用的引申义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大 量的分化字是这样产生的。而且,由于汉字形声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分化字又大部分是 由源字加一个形声偏旁组成的。 ?分化本义与借义。例如: 然:燃。《说文?火部》:“然,烧也。”“然”被假借作指示代词“这样”和连词“然而”, 另造“燃”表示“然”的本义。 ?分化本义与引申义。例如:当引申义与本义距离较远时,也会产生分化字,或引申 义分化出新字,本字仍承担本义;或本义分化出新字,源字反而被引申义占用。 16 引申义分化出新字。例如: 竟:境。《说文?音部》:“竟,乐曲尽烧鸡竟,从音儿。”引申为边境。《左传?宣公二年》:“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后来边境义写作境,分化出了“境” 字。 本义分化出新字。例如: 禽:擒。甲骨文禽字像一捕兽之长柄田网,本义乃动词擒获。《说文》:“禽,走兽总 名。”乃其引申义。另造“擒”表本义。 三、同源通用字 1、定义 同源通用字指具有同源关系的字,即源字和分化字或分化字与分化字, 在记词时互相通用。 2、产生原因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新词会随着词义的引申不断地派生。起初,这些 新词由源词的字形承担,但一字多义不利于交际,因此,在词义的推动下,就会不断由源字 而分化新字。源字和分化字或分化字之间具有同源关系。当分化字已承担了源字分化出的新 义,与源字有了明确的意义分工以后,由于过去长期的习惯,在新词尚未被完全习用的阶段, 仍有分化字与源字混用的情况。同一源字分化出的两个以上的新字,也可能在过渡阶段因分 化未成熟,尚未成为多数人的习惯,而出现分化字相互混用的情况。这就是同源通用现象。 3、与同音借用字的区别于联系 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借用字在形式上有相似性;它 们都不写本字而写它字;本字与通用字以音同或音近为条件。但两者音同音近而义不通;同 源通用的双方意义有渊源关系,音同音近而义通。 同源通用字字例: 取:娶。“取”本义是“捕获”,《说文》:“取,捕取也。”引申指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后专造“娶”字表此义。《左传?隐公元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但文献中“取”代“娶”者。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终老而不复取。”褚少孙:“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 17
/
本文档为【汉字的形体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