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

2017-12-08 11页 doc 2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 950802 1.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聯書店,1999(或,香港:商務印 書館,1997),189頁 2. 張光直,〈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氏著《中 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1983),頁31-63 3. 杜正勝,〈封建與宗法〉,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1992),頁 331-447 4. 楊寬,〈西周春秋的鄉遂制度和社會結構〉,氏著《西周史》(台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99),頁373-402 ...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 950802 1.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聯書店,1999(或,香港:商務印 書館,1997),189頁 2. 張光直,〈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氏著《中 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1983),頁31-63 3. 杜正勝,〈封建與宗法〉,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1992),頁 331-447 4. 楊寬,〈西周春秋的鄉遂和社會結構〉,氏著《西周史》(台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99),頁373-402 5. 余英時,〈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氏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台北:聯經,1980),頁1-108 6. 許倬雲,〈春秋戰國間的社會變動〉,氏著《求古編》(台北:聯經,1982), 頁319-352 第 1 頁,共 15 頁 950802 7. 齊思和,〈戰國制度考〉,《燕京學報》第24期,1938(或氏著,《中國史探 研:古代篇》,台北:弘文館,1985,頁95-127) 8. 杜正勝,〈編戶齊民的出現〉,氏著《編戶齊民》(台北:聯經,1990),頁1-48 9. 蒲慕州,〈睡虎地秦簡《日書》的世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 刊》62本4分,頁623-675 10. 邢義田,〈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氏著《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 圖書公司,1987),頁43-84 11. 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形成史論〉,《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二)》 (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48-87 12. 邢義田,〈秦漢的律令學??兼論曹魏律博士的出現〉,氏著《秦漢史論稿》(台 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頁247-316 13. 增淵龍夫,〈漢代民間秩序的構成和任俠習俗〉,《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 著選譯(三)》(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526-563 14. 許倬雲,〈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氏著《求古編》(台北:聯經, 1982),頁453-482 第 2 頁,共 15 頁 950802 15. 勞榦,〈漢代兵制及漢簡中的兵制〉,氏著《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6),頁209-241 16. 勞榦,〈論漢朝的內朝與外朝〉,氏著《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台北:藝文 印書館,1976),頁547-587 17. 錢穆,〈兩漢博士家法考〉,氏著《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錢賓四先生全 集(八)》),頁183-261 18. 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 聯經,1987),頁167-258, 19. 東晉次,〈後漢的選舉與地方社會〉,《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 漢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頁572-601 20. 楊聯陞,〈東漢的豪族〉,《清華學報》第11卷第4期,1936,頁1005-1063 1. 唐長孺〈代北境各族「變亂」的性質及五胡政權在中國的統治〉氏著《魏晉 南北朝史論叢》 2. 周一良〈北朝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 氏著《魏晉南北朝史論集》 第 3 頁,共 15 頁 950802 3. 何啟民〈鼎食之家-世家大族〉《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 聯經 4. 錢穆〈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 論叢》(三) 東大 5.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禮儀章》 6. 鄭欽仁〈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選舉制度〉《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 聯 經 7. 余英時〈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氏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聯經 8. 傅樂成 〈荊州與六朝政局〉 氏著《漢唐史論集》 聯經 9.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十四篇〈南北對立形勢〉 10. 逯耀東〈北魏孝文帝遷都與其家庭悲劇〉 氏著《從平城到洛陽》 東大 11. 毛漢光〈西魏府兵史論〉 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聯經 12. 嚴耕望〈從南北朝地方政治之積弊論隋之致富〉 氏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選 集》 聯經 第 4 頁,共 15 頁 950802 13. 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漢唐史論集》 聯經 14. 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律令制度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二〉《漢學 研究》第11卷第1期 15. 陳寅恪〈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 氏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篇 16. 李樹桐〈天寶之亂的本源及其影響〉 氏著《唐史研究》 中華書局 17. 黃永年〈論安史之亂的平定和河北藩鎮的重建〉 氏著《唐代史事考釋》 聯 經 18. 嚴耕望〈論唐代尚書省之職權與地位〉 氏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 聯 經 19. 高明士〈唐代的貢舉制度〉 氏著《隋唐貢舉制度》第二章 文津 20. 全漢昇〈唐代物價的變動〉 氏著《中國經濟史研究》 香港新亞研究所或 台北稻鄉 21. 史念海〈隋唐時期重要的自然環境的變遷及其人為作用的關係〉 氏著《唐 代歷史地理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2. 嚴耕望〈唐人習業山林寺院之風尚〉 氏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 聯經 第 5 頁,共 15 頁 950802 23. 孫國棟〈從夢遊錄看唐代文人遷官的最優途徑〉 氏著《唐宋史論叢》增訂 版 香港商務 24. 邱添生〈論「唐宋變革期」的歷史意義—以政治、社會、經濟之演變為中心〉 氏著《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 文津 第 6 頁,共 15 頁 950802 1. 柯睿格 (E.A Kracke JR.)〈宋代社會:在傳統之內的變遷〉《宋史論文選集》 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八十四年 2. 李弘祺<社會意義:公正、平等和社會流動>《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第八章 台 北聯經 民八十二年 3. 斯波義信 <宋代城市和市場的發展> 《宋代商業史研究》第四章台北稻 禾 民八十六年八月 4. 劉子健 <包容政治的特點>《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民76年 5. 羅家祥 <北宋朋黨觀論略> 《北宋黨爭研究》台北文津,民82年 6. 宮崎市定 <從部曲走向佃戶> 《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 華,1993年 7. 梁庚堯 <南宋城市的發展>收入《食貨復刊》10卷10期及11期台北聯經, 民70年1月 第 7 頁,共 15 頁 950802 8. 柳立言 <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 《新史學》2卷4期 1991年12月 9. 王德毅<宋代的養老與慈幼> 收入氏著《宋史研究論集》第二集 10. 聶崇岐 <宋役法述> 收入《宋史叢考》 台北華世重印版 11. E.G. Pulleyblank ?浦立本?, Chinese Historical Criticism: Liu Chih-chi and Ssu-ma Kuang , Historians of Chinese and Japan,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1961. pp.135-166. 12. Linda A. Walton “Academies And Society in Southern Sung China”, pp.25~49. (part1 第1章)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9. 1. 王明蓀〈契丹與中原本土之歷史關係〉《宋遼金史論文稿》台北明文 民七 十七年 2. 陶晉生〈遼的對宋政策與貿易〉《宋遼關係史研究》第三章 台北聯經 民 七十五年 3. 加藤繁〈宋代和金國的貿易〉《中國經濟史考證》 台北華世 民六十五年 4. 姚從吾〈女真漢化的分析〉《姚從吾先生全集》(五) 台北正中 民七十 年 第 8 頁,共 15 頁 950802 5. 姚從吾〈契丹漢化的分析〉《宋遼金史研究論集》 台北大陸雜誌 6. 陶晉生〈金世宗的本土運動〉《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 台北商務 7. 札奇斯欽〈西域中原文化對蒙古帝國的影響和元朝的建立〉《蒙古史論叢》 (上) 台北學海 民六十九年 8. 姚從吾〈忽必烈對於漢化態度的分析〉《東北史論叢》(下) 台北正中 民 五十七年 9. 王明蓀 略論遼代的漢人集團 收入遼金元史論文稿 台北:槐下出版社 2005 頁35~91 10. 同上書 王明蓀 十三世紀之蒙元帝國與漢文化 頁341~362 1. 邱仲麟<敬老適所以賤老?明代鄉飲酒禮的變遷及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 《史語所集刊》76,1,pp1~79。 2. 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新史學》10卷3期。 3. 王汎森<心即理説的動搖與明末清初學風的轉變>,《史語所集刊》65,2, pp333~372。 第 9 頁,共 15 頁 950802 4. 陳國棟<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新史學》3卷1 期。 5.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新史學》10卷2期。 6. 劉翠溶<明清宗族的婚姻型態與生育率>《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 史語所出版,pp315~385。 7. 王鴻泰<青樓名妓與情藝生活-明清間的妓女與文人>,熊秉真.呂妙芬主編 《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近史所出版,pp73~123。 8. 游子安《清代善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pp23~75。 9. 樊洪業《耶穌會士與中國科學》,人民大學出版,pp90~142,193~238。 10. 楊珍《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學苑出版社,pp369~504。 11. 陳支平《清初赋役財政制度的演變》,廈門大學出版社,pp1~119。 12. 王業鍵<清代糧價陳報制度及其評價>,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2,稻 鄉出版社,pp1~36。 13. 賴惠敏<論乾隆初期之滿黨與漢黨>,《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 近史所出版 第 10 頁,共 15 頁 950802 14. 林麗月<陸楫崇奢思想再探-兼論近年明清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新史學》5卷1期。 15. 熊秉真<十七世紀中國政治思想史中非傳統成分的分析>,《近史所集刊》 15,pp1~31。 16. 徐光台<儒學與科學-一個科學史觀點的探討>,《清華學報》,新26卷4 期,pp369~392。 17. 余英時,〈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64本第1分,民82.3。 18. 周啟榮、劉廣京,〈學術經世?章學誠之文史論與經世思想〉,《近世中國 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74。 19. 杜維運,〈立於乾嘉學風以外的史學家—崔述與趙翼的史學〉,《中國史學 史》第三冊,第二十六章?作者自印,台北三民書局總經銷,2004?,頁471-520。 20. 倉修良,〈章學誠與浙東史學〉,《中國史研究》1981?1。 第 11 頁,共 15 頁 950802 1. Andre.Gundre Frank, 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劉北成譯,《白銀資本:重視經 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中央編譯,2000。 2. *Kenneth Pomeranz,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彭慕蘭著,邱彭生等譯,《大分流:中國、歐洲與現 代世界經濟的形成》,台北:巨流,2004。 3. 徐中約著,計秋楓等譯,《中國近代史》(上、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1-2。 第 12 頁,共 15 頁 950802 1. 張勝彥,《清代台灣廳縣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華世出版社,1993.03。 2. 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3.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2。 4. 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 市:自立晚報社,1987。 5.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2.03。 6.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的發展與從屬》。台北市:群學出版 公司,2003。 7. 鄭 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北市:新化圖書公司,1994.03。 8. 瞿婉文、安士敦(Alice H. Amsden),《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 略》。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3。 第 13 頁,共 15 頁 950802 9.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市:新自然主義公司,2004。 10. 林滿紅,《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台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2002。 1. 宋文薰,〈史前時期的台灣〉,收入黃富三、曹永和主編,《台灣史論叢》, 第一輯,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80。 2. 曹永和,〈歐洲古地圖上之台灣〉,收入氏著,《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 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79.07。 3. 陳紹馨,〈西荷殖民主義下菲島與台灣之福建移民〉,收入氏著,《台灣的 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79.05。 4. 溫振華,〈清代台灣漢人的企業精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第9期,1981.05。 5. 蔡淵洯,〈合股經營與清代台灣的土地開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 報》,第13期,1985.06。 6. 黃富三,〈日本領台與霧峰林家之肆應:以林朝棟為中心〉,收入國立台灣 大學歷史學系主編,《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06。 第 14 頁,共 15 頁 950802 7. 許雪姬,〈日本時期的中華民國台北總領事館(1931~1937)〉,收入國立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主編,《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06。 8. Wan-Yao Chou(周婉窈),〈Renaming Oneself a True Japanese : One Aspect of the Hominko Movement 1930-1945〉,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主編,《日 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06。 9.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陳儀治台論〉,收入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 史》,1993.11。 10. 黃俊傑,〈儒家思想與戰後台灣:回顧與展望〉,收入賴澤涵、黃俊傑主編,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1991.10。 第 15 頁,共 15 頁
/
本文档为【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班九十五学年度研究生资格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