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

2017-09-25 50页 doc 166KB 3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 邵阳市中医医院科教科 《伤寒论》 一、《伤寒论》问答 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也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六经辨证则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
[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 邵阳市中医医院科教科 《伤寒论》 一、《伤寒论》问答 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也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六经辨证则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的基本法则。 2(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如白虎汤证既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其他经络同样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十二经脉受邪之后~所循部位均会出现相应证候。如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证。其他经络亦是如此。三阴经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象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不无关系。 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但值得提出的是~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般的规律。 3(《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伤寒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证~均遵照审证求因的原则~辨其病因之阴阳、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然后按照病因、病性、病位的阴阳属性确定其相应的治法~提出了一系列论治的方法与规律。 二是祛邪扶正~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为主。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须据病情而定~何时祛邪~何时扶正~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必以病情虚实状况为依据。 三是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不论采取扶正~还是祛邪~无论是正治~还是反治~皆以协调阴阳~以平为期为准则。 四是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一般情况重在治本~此是论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要急则治标~此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常法~而先里后表为变法~表里兼治为权宜之法。 五是正治反治~依证而行。大多数情况下~表象与本质相符~故多用正治法~但若有疾病表象与本质不一致~如真寒假热证~即当配用反治法。 4(太阳病提纲证原文及其病机是什么? 太阳病提纲证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在脉象上的反映。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温分肉”功能~故见恶寒。此脉证综合反映了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的病机~故作为太阳病提纲。 5(太阳蓄水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方药是什么? 太阳蓄水证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蓄下焦,二是患太阳表证~而膀胱气化功能不健~若饮水过多~水液不得及时排出~因而水蓄下焦。其病机总为太阳表邪未解~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故其临床表现以口渴~小便不利~苦里急~微热~脉浮为特点。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饮水后口渴不除,膀胱气化不行~水道不调~ 故见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故见少腹胀满急迫不舒,太阳表邪未解~故脉仍见浮~身有微热。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通里达表。此方剂型为散~取其发散之义。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以利水,白术健脾行水:桂枝通阳化气~兼散表邪。“以白饮和服”~含有桂枝汤啜粥之义,“多饮暖水”~可助药力以行津液而散表邪。汗出则玄府通畅~利水则气化通行~表里气机俱畅~有利于排除蓄水~故曰“汗出愈”。 6(太阳蓄血证分哪几种类型?试述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方药。 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邪化热循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而成。由于其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势有缓急之异~主要分为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三种类型。桃核承气汤证为邪热与瘀血初结~热重而瘀轻~病势较为轻浅~故其证以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为特点~尚有“血自下~下者愈”的机转。若血不自下者~则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里热。方用桃仁活血化瘀以破蓄血,桂枝通阳行气开结,大黄、芒硝泻热破结~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抵当汤证为邪热与瘀血久结~瘀重而热轻~病势深重~故证见发狂~少腹硬满~脉沉而微或沉结~治用抵当汤破血逐瘀。方中大黄、桃仁活血化瘀~推荡泻热,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其遣药组方可谓集活血化瘀之大成~为下血峻剂。抵当丸证为瘀热皆轻之证~热势不及桃核承气汤证~瘀血不如抵当汤证~故仅见“少腹满”。治以抵当丸缓攻瘀结。本方即抵当汤减其剂量~改作丸剂而成~为峻药缓攻之法。 7(心阳虚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证治特点如何? 《伤寒论》所论心阳虚有以下几种: (1)心阳虚心悸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桂枝、炙甘草)。 (2)心阳虚烦躁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方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3)心阳虚惊狂证:惊狂~卧起不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方药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4)心阳虚奔豚证:气从少腹上冲心。其治法是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方药 为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5)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其治法是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8(102条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其症见心中悸而烦~为何在心而治在中焦。 小建中汤证证见“心中悸而烦”~是由于里虚邪扰~气血不足~心无所主则悸~邪扰神志不宁则烦。脾胃居中为气血生化之源~中气立则化源足~虚得补~邪自退~烦得除。由此可见~是证虽表现心悸~但其病实因脾胃气血化源不足而起~若单纯从心而治~或虽可解一时之急~而本源未决~化源匮乏~终难取长久疗效~甚或毫无寸效~所以虽然心中悸~但不补心而建中~反映了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 9(结胸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是什么? 结胸证以胸胁脘腹硬满疼痛而拒按为主症。其病机为无形的热邪或寒邪内陷~与有形的痰水实邪凝结于胸胁脘腹~正气不虚。故可见“寸脉浮~关脉沉”的主脉。其证多属实属阳。治宜攻下破结之法。 10(如何鉴别结胸四证? 结胸四证是指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和三物白散证。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胁脘腹~结深热重~其证以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为特点~治以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大陷胸丸证为水热互结~病位偏上~其临床表现除具有结胸证的基本特征外~尚见“项亦强~如柔痉状”~治以大陷胸丸~泻热逐水破结~峻药缓攻。小陷胸汤证为痰热结于心下~结浅热轻~以“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为证候特征~治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三物白散证为寒痰水饮结聚胸脘~其证除有胸脘硬满疼痛的结胸证主证外~尤以但见寒象而无热证为特点~治以三物白散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11(痞证与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如何? 痞证与结胸证均因太阳病误下~邪陷于里而成~都以心下为主要病变部位。两者的区别要点是:结胸证为内陷之邪与有形痰水结于胸胁~故其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下破结之法。痞证为无形邪气内陷心下~气机痞塞~故其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特点~治以理气消痞为主。 12(何谓阳明病?何谓“胃家实”?阳明病的外证是什么?试述其病机。 阳明病是外感病病程中~邪入阳明经腑~正邪相争激烈~邪热极盛的阶段~出现以内热亢盛~津伤化燥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病证。其性质为里、热、实证。 “胃家”泛指胃肠而言。《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阳明以燥热为本~其邪气盛~当为燥热之邪亢盛。故“胃家实”当指胃肠燥热亢盛~概括反映了阳明热证与阳明实证在病机上的共同特点~因而作为阳明病的提纲。 阳明病的外证即第182条所言“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里热炽盛~蒸腾于外~则见身热,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见汗自出,表邪已解~故不恶寒,里热亢盛~故反恶热。此皆阳明里热实证之外候~为阳明热证与实证所共有~也是阳明病的辨证要点。 13(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均属蓄血证。太阳蓄血证为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于下焦~以致出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阳明蓄血证~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肠内~心神失养~故见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必黑。太阳蓄血多为“新瘀”~而阳明蓄血为“本有久瘀血”~也即内有“宿瘀”。两者成因和临床表现虽有差异~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故治疗均用抵当汤。 14(试述“少阳为枢”的辨证意义。 经曰:大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此即三阳经的离合关系。太阳主表~是敷布阳气以卫于外故为开,阳明主里~受纳阳气以支援内脏故为阖,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转枢内外故为枢。这三经开阖枢的作用~是相互为用~调合统一而不能相失。所以少阳为枢~居半表半里之位~为人身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开阖的枢纽。 15(试述少阳病提纲的意义。 少阳病提纲即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重点提示了少阳之经火气为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及其主要病证特征。即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其经脉起于目锐眦~且与肝经互为表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则口苦,灼伤津液则咽干,胆热内郁~火热循经上扰~则头目昏眩。值得注意的 是~口苦、咽干、目眩三症虽然充分反映了少阳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火气为病的特点~可以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但并没有概括少阳病的所有类型~故临证之时~见此三症~虽可以确认为病在少阳~而具体论治还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进一步确定其汤证类型。如结合96条所述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某一主证~可以确定为柴胡汤证。 16(太阴虚寒证的证治特点是什么? 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太阴脾脏主运化、主升清~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清阳不升~寒湿下注~必见下利之主症。然其下利属虚属寒~内有寒湿不化~故虽下利而口不渴~这是太阴虚寒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本条与第273条太阴提纲证合参~太阴虚寒证还当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临床表现。其主要病机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治当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仲景未言具体方药~而谓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四逆辈者~指理中、四逆一类方剂而言。临证之时~可视病情的虚寒程度而处以不同方药。若其病轻~脾阳虚弱~中宫虚寒者~自宜理中汤,若病重者~不惟土虚~且火不暖土~则宜四逆汤治之,若居于两证之间者~附子理中汤则为对证之方。 17(太阴病、阳明病、少阴病均可出现自利~应如何鉴别? 在《伤寒论》中~“自利”一症~可见于太阴病、阳明病、少阴病~应详加鉴别。太阴病的自利为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寒湿中阻~水谷混杂于下所致~故其自利多为溏泄~可挟有不消化的食物~并常伴有腹满喜温、脘腹隐痛、乏力、口淡无味、不渴、苔白润滑、脉迟等。治宜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少阴病自利为肾阳虚衰~下关不固~火不暖土~脾肾两虚所致。故其所下之物多完谷不化、清稀~伴见四肢逆冷、畏寒蜷卧、腰痛膝冷、面色少华、舌淡质嫩、苔白滑、脉沉微。治宜四逆汤温肾回阳。阳明病自利是阳明燥热结实~迫液旁流所成之热结旁流证~故其症以“自利清水~色纯青”(第321条)为特点~多伴有潮热、谵语、口渴、腹满不减、腹痛拒按、舌红、苔黄燥、脉实等实热之象。治用大承气汤~攻下实热~通因通用。 18(太阴病兼表证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太阴病兼表证属表里同病~既为表里同病~就应当遵循《伤寒论》表里同病~ 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或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或表里同治。《伤寒论》中~太阴病兼表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这三种治法恰恰体现了表里先后的这一原则。其一~太阴病兼表证~病偏于表而里虚不甚者~治以桂枝汤先解其表~表解后再温其里(第276条)。其二~太阴病兼表证~病偏于里~里虚较甚而表邪较轻者~治以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表里同治(第163条)。其三~太阴病兼表证~里虚寒证病重势急者~则当用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先救其里~待里证缓解后再议解表(第386条)。 19(阳明病腹满与太阴病腹满有何区别? 阳明病腹满与太阴病腹满~二者病机虚实不同:阳明腹满属实~为阳明燥热与胃肠糟粕相搏结而成实,太阴病腹满属虚~为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寒湿内停~胃肠气机壅滞而成腹满。二者具体症状有异:阳明腹满当伴发热~汗出~口渴~舌苔黄焦起刺~脉滑数,其满痛不减~或减不足言~伴大便秘结~下之则大便可通~腹满疼痛即减~余症也随之减轻或消除。太阴腹满当见畏寒~倦怠~乏力~大便初硬后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其腹满疼痛可与吐利并见~且时满时减~复如故。吐利而腹满不减~反而日增~则余症也随之加剧。 20(少阴病提纲证的意义是什么? 少阴病提纲证的原文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属心肾两脏~心主血~属火。肾藏精~主水。病则心肾虚衰~水火两虚。阳气衰微~鼓脉无力~故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心虚神不充则精神萎靡~肾虚精不足则体力疲惫~因此患者呈似睡非睡、闭目倦卧的衰弱病状。脉微细反映阴阳俱虚~但欲寐反映心肾虚衰~以此脉证~说明少阴病是以全身性虚衰为病理特征的疾病。正因为此脉此证反映心为一身之主与肾为先天之本的病理特征~所以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21(少阴寒化证主要有哪些证型?其病机、治法为何, 少阴寒化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寒化证大致可分为七种不同证型。一是四逆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治宜回阳救逆。二是通脉四逆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三是白通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治宜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四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其病机为阳脱阴竭~寒热格拒~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反佐咸 寒~滋阴养液。五是附子汤证~病机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治宜温阳化湿~镇痛祛寒。六是真武汤证~其病机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治宜温阳化气行水。七是桃花汤证~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治宜温涩固脱。 22(如何理解少阴病“急温之”的脉证及意义? 少阴病“急温之”见于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原文中仅言脉沉~尚未至脉微或脉微欲绝~说明虽已显示少阴不足~但阳虚并不太甚~厥逆吐利诸典型的少阴里虚寒证尚未出现~表示此时病情不重。此处强调“急温”关键在于病入少阴~涉及根本~阳亡迅速~死证太多。所以~少阴之治~贵在及早。当脉沉显示阳虚征兆时~即当急温~以防亡阳之变。一旦延误施治~则吐利厥逆诸证接踵而至~治亦晚矣。本条中“急温之”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23(少阴病篇有哪几种下利证?其主治方剂各是什么? 少阴病篇下利证共有八种:(1)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下利~治以四逆汤,(2)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下利~治以通脉四逆汤,(3)阴寒内盛~格阳于上之下利~治以白通汤,(4)阳脱阴竭~寒热格拒之下利~治以白通加猪胆汁汤,(5)肾阳亏虚~水气泛滥之下利~治以真武汤,(6)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之下利~治以桃花汤,(7)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之下利~治以猪苓汤,(8)热结旁流~火炽津枯之下利~治以大承气汤。 24(如何理解厥阴病提纲? 第326条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属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而主疏泄。厥阴受邪~疏泄失常~一方面木火上炎而为上热~另一方面肝气横逆克伐脾土而为下寒~形成上热下寒之证。木郁化火~灼伤津液~故而消渴,木火循经上扰心胸~故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犯胃则嘈杂似饥~肝木乘脾~脾气虚寒~运化失司~则不欲食,脾虚肠寒~上热与下寒相格拒~故食入则吐~若素有蛔虫寄生者~蛔随食泛则呕、吐蛔虫。若医者但见热证而用苦寒攻下~则使阳气更虚~下寒更甚~从而出现下利不止的变证。本条证候以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为特点~故为厥阴病辨证提纲。 25(何谓脏厥、蛔厥?两者如何鉴别? 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蛔厥指因为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 冷。二者皆有手足厥冷~故当鉴别。病“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为脏厥的辨证要点。脏厥属阳衰阴盛之寒证~病至七八天之久~阳气愈虚而寒邪愈甚~不仅病人四肢厥冷~而且周身肌肤皆冷~加之病人躁扰无片刻安宁之时~是真阳将绝~脏气大衰的表现~其病情险恶~预后不良。其治当以大剂扶阳抑阴~可选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亦可配合灸法~温经散寒回阳。蛔厥证具有时静时烦~时作时止~并与进食相关的特征~而且发病时虽有手足厥冷~但周身肌肤不冷。同时常有蛔虫吐出的病史~可伴有呕吐、腹痛等证。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治疗。 26(厥热胜复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厥热胜复是厥阴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的外在反映。《伤寒论通俗讲话》说:“病至厥阴~阴尽而阳生~由于正邪斗争有胜负~故其病变有厥热进退的机转。”其表现以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特征~一般而言~阳胜则发热~阴盛则厥逆~因此~常以此来辨别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进退。而且~可依据厥冷与发热时间的长短判断病势之进退~厥热相等则阴阳平和而主自愈~而厥多热少则主病进~热多厥少而主阳复病退。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恶寒 B(头痛 C(发热 D(项强 E(脉浮 2(太阳病的病机是 A(风寒束表~卫外失职 B(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C(风寒束表~肺气上逆 D(风寒束表~经脉不利 E(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3(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A(桂枝加附子汤证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C(桂枝加葛根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 E(桂枝加芍药汤证 4(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B(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C(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D(发汗太过~损伤津液 E(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5(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是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小陷胸汤 C(栀子豉汤 D(黄连阿胶汤 E(麻杏石甘汤 6(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的主方是 A(葛根汤 B(葛根芩连汤 C(黄芩汤 D(白头翁汤 E(黄连汤 7(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A(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 B(脐下悸、欲作奔豚 C(心下悸~口不渴~小便自利 D(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8(小建中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悸~欲得按 B(心中烦~不得卧 C(心中悸而烦 D(虚烦不得眠 E(心动悸~脉结代 9(以温中解表为主要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加附子汤 B(小建中汤 C(桂枝人参汤 D(麻黄细辛附子汤 E(桂枝新加汤 10(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 B(痰热互结 C(水寒互结 D(瘀热互结 E(燥热互结 1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B(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 C(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D(心下痞~按之濡~寸脉浮 E(心下痞~按之痛~关脉沉 12(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 A(有桂枝无人参 B(有桂枝无干姜 c(有桂枝无半夏 D(有桂枝无黄芩 E(有桂枝无大枣 13(旋覆代赭汤的功效是 A(和胃化痰~降逆消痞 B(和胃补中~化痰消痞 C(益气补中~平肝降逆 D(和中化痰~平肝消痞 E(和胃化痰~ 镇肝降逆 14(阳明病外证不包括下列何项 A(不恶寒 B(身热 C(汗自出 D(反恶热 E(腹满 15(以下哪项不是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 A(腹满 B(身重~难以转侧C(面垢 D(谵语~遗尿 E(潮 热 16(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白虎汤证的鉴别要点是前者何项症状更突出 A(身热 B(汗出 C(心烦 D(口渴 E(脉洪大 17(以下哪项不是猪苓汤证的主症 A(发热 B(渴欲饮水 c(脉浮 D(小便不利 E(心下悸 18(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方法是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和胃通腑 D(急下存阴 E(攻下实热 19(以下何方无大黄与芒硝的配伍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桃核承气汤 E(大 陷胸汤 20(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A(调胃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大承气汤 D(桃核承气汤 E(抵当汤 21(少阳病的病机是 A(邪犯少阳~胆腑不利 B(邪犯少阳~三焦壅滞 C(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D(邪犯少阳~胆火内郁 E(邪犯少阳~胆热犯胃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阴病提纲证 A(胸下结硬 B(食不下 c(时腹自痛 D(腹满而吐 E(自利益甚 23(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脾气亏虚~运化失职 B(脾阳不足~寒湿困滞 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 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 E(中虚不运~饮食停滞 24(以下何证不属于少阴寒化证 A(桃花汤证 B(附子汤证 C(真武汤证 D(四逆散证 E(白通汤证 25(以下何项不属于厥阴病提纲 A(饥不欲食 B(消渴 C(下利不止 D(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E(食则吐蛔 26(蛔厥证与脏厥证的鉴别要点是 A(腹痛的轻重 B(呕吐的有无 C(下利的有无 D(厥逆的甚微 E(烦躁的阵发性与持续性 27(当归四逆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B(手足厥寒~脉微欲绝 C(手足厥寒~脉沉而紧 D(手足厥寒~脉微而细 E(手足厥寒~脉沉而细 【B型题】 A(麻黄汤 B(桂枝汤 C(葛根汤D(桂枝加葛根汤 E(大青龙汤 1(太阳伤寒证宜用 2(太阳中风证宜用 A(葛根芩连汤 B(葛根汤 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D(麻杏石甘汤 E(小青龙汤 3(喘而汗出伴利遂不止~脉促者宜用 4(喘而汗出伴咳痰黄稠者宜用 5(咳而微喘~干呕~发热不渴者宜用 A(心阳虚心悸证 B(心阳虚烦躁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心阳虚奔豚证 E(心阳虚欲作奔豚证 6(桂枝甘草汤主治 7(桂枝加桂汤主治 8(苓桂甘枣汤主治 A(寒实结胸~无热证 B(心下痛~按之石硬 C(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 D(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E(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9(大陷胸汤证的主症是 10(小陷胸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B(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 C(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 D(心下痞~恶寒汗出 E(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鸣 11(生姜泻心汤主治 12(旋覆代赭汤主治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蒸蒸发热~心烦~腹胀满者宜用 14(潮热、谵语、腹胀满痛、大便闭结者宜用 15(潮热、微烦、大便硬~脉滑而疾者宜用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猪苓汤 D(茵陈蒿汤 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6(小便不利、腹微满~口渴、发黄者宜用 17(小便不利~胸满烦惊~身重~谵语者宜用 A(理中汤 B(桂枝人参汤 C(四逆汤 D(干姜芩连人参汤 E(白头翁汤 18(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甚者宜用 19(少阴病~恶寒蜷卧~下利清谷~四肢逆冷者宜用 20(厥阴病~腹痛~热利下重~口渴者宜用 A(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B(阴寒内盛~戴阳于上 C(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D(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E(肾阳虚衰~水泛周身 21(白通汤证的病机是 22(通脉四逆汤证的病机是 A(蛔厥证 B(血虚寒凝厥证 C(水厥证 D(气郁厥证 E(寒厥证 23(茯苓甘草汤主治 24(乌梅丸主治 【X型题】 1(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鉴别要点是 A(恶风与恶寒 B(发热高与低 C(汗出有无 D(身痛有无 E(脉浮缓与浮紧 2(太阳蓄血证包括 A(五苓散证 B(抵当汤证 C(猪苓汤证 D(抵当丸证 E(桃核承气汤证 3(以下属于结胸证的方证是 A(三物白散证 B(大柴胡汤证 C(大陷胸汤证 D(大陷胸丸证 E(小陷胸汤证 4(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共见症状是 A(心下痞 B(恶心呕吐 C(干噫食臭 D(肠鸣下利 E(谷不化 5(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喘 A(小青龙汤证 B(麻黄汤证 C(麻杏石甘汤证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 6(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烦躁 A(茯苓四逆汤证 B(大青龙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干姜附子汤 E(桂甘龙牡汤证 7(猪苓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药物是 A(桂枝 B(茯苓 C(猪苓 D(泽泻 E(滑石 8(以下哪些方证可见下利的表现 A(大柴胡汤证 B(黄芩汤证 C(四逆汤证 D(大承气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9(太阴病兼表证的治疗用方有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人参汤 10(以下哪些方证可见身痛的表现 A(桂枝加附子汤证 B(附子汤证 C(麻黄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 E(大青龙汤证 11(以下哪些方证可见小便不利 A(真武汤证 B(猪苓汤证 c(五苓散证 D(茵陈蒿汤 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2(以下哪些方证属于寒热错杂证 A(半夏泻心汤证 B(乌梅丸证 C(大青龙汤证 D(黄连汤证 E(附子泻心汤证 13(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的共有症状是 A(咳、喘 B(渴欲饮水 C(下利 D(小便不利 E(心烦不得眠 14(以下哪些方剂可以主治呕吐 A(干姜芩连人参汤 B(吴茱萸汤 C(小柴胡汤 D(大柴胡汤 E(栀子豉汤 15(以下哪些方证属于表里同病 A(柴胡桂枝汤证 B(桂枝人参汤证 C(五苓散证 D(葛根芩连汤证 E(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填空题】 1(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伤寒证的病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治以________方,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治以_______方。 4(解表升阳止利的主方是________:清热止利兼以解表的主方是________。 5(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是_________~治疗胃虚水停证的主方是________。 6(发汗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清热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_。 7(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8(苓桂术甘汤主治________,真武汤主治_______。 9(结胸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其治法当以_______为主。 10(泻热逐水破结的主方是_______,清热涤痰开结的主方是________。 11(痞证的证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2(黄连汤证的主症是_________~________。 13(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_________证,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_证。 14(阳明病的提纲是_________~其性质为_______证。 15(阳明病主要可分为________证和_______证两大类型。 16(阳明病的治则总以________为要~其主要治法以_______为主。 17(白虎汤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18(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 19(猪苓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五苓散证的治法是_______。 20(调胃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 21(小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2(大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3(泻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_,清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 24(阳明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太阳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 25(少阳病的主要治法是________,主治方剂是________。 26(柴胡桂枝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7(太阴病腹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8(少阴寒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29(少阴热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30(少阴寒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少阴热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 31(厥阴病的特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2(厥热胜复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与_________交替出现。 33(治疗厥阴热利的主方是_________,治疗厥阴寒呕的主方是_________。 34(厥证的特征是________,其共同病机是_________。 【是非判断题】 1(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鉴别要点在于口渴与否。 ( ) 2(太阳蓄血证当见小便不利之症。 ( ) 3(桂枝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均有心悸的表现。 ( ) 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皆有头眩的表现。 ( ) 5(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均有小便不利~口渴饮水的表现。 ( ) 6(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 ) 7(根据太阴病的病机~其对证之方应该是理中汤。 ( ) 8(温经解表的代表方剂是麻黄细辛附子汤。 ( ) 9(寒热往来是厥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 ( ) 10(寒、热、痰、水、蛔、瘀都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 ) 【名词解释题】 1(六经 2(奔豚 3(协热而利 4(结胸 5(痞证 6(胃家实 7(但欲寐 8(蛔 厥 【病案分析题】(要求回答:中医诊断、证型、治法、主方、用药) 1(何某~女~36岁。头晕目眩5天。5天前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睁 眼及起坐则加重~站立时眩晕欲倒~自觉有气上冲心胸~发作时有心悸~纳呆。 诊见面色苍暗无华~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沉紧。 2(黄某~男~20岁。发热2天~患者2天前感冒发热持续不退~发热与恶 寒交替出现~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而微渴~呕恶不饮食~胸胁满闷~舌质 红苔淡黄、脉弦略数。 3(李某~男~60岁。小便不利伴周身浮肿1月余。自述有慢性肾炎~现周 身浮肿~腰酸体疲~四肢沉重疼痛~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 沉弱。 4(张某~女~52岁。两手厥冷~发绀2个月。2月前两手指尖发冷、继而 青紫麻木~常有头晕~心悸~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自测试题 【A型题】 l(C 2(B 3(E 4(B 5(C 6(B 7(E 8(C 9(C 10(A 11(C 2(D 13(E 14(E 15(E 16(D 17(E 18(E 19(B 20(E 21(C 22(A 23(B 24(D 25(C 26(E 27(A 【B型题】 1(A 2(B 3(A 4(D 5(E 6(A 7(D 8(E 9(B 10(D 11(C 12(A 13(C 14(A 15(B 16(D 17(E 18(A 19(C 20(E 21(B 22(A 23(C 24(A 【X型题】 1(CE 2(BDE 3(ACDE 4(ABD 5(ABCDE 6(ABCDE 7(BCD 8(ABCDE 9(BE 10(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 15(ABCDE 【填空题】 1(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2(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3(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4(葛根汤,葛根芩连汤 5(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6(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7(活血化瘀,通下里热 8(脾虚水停证,阳虚水泛证 9(有形痰水结于胸膈,攻逐破结 10(大陷胸汤,小陷胸汤 11(心下痞,按之濡 12(腹中痛,欲呕吐 13(热痞,寒热错杂痞 14(胃家实,里热实 15(热,实 16(祛邪:清下实热 17(胃热弥漫,充斥内外 18(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19(育阴清热利水,温阳化气利水 20(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21(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22(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3(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24(喜忘:如狂发狂 25(和解,小柴胡汤 26(和解少阳,兼以表散 27(腹满时减,复如故 28(少阴阳衰,阴寒内盛 29(肾水不足:心火偏亢 30(四逆汤,黄连阿胶汤 31(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32(厥逆,发热 33(白头翁汤,吴茱萸汤 34(手足逆冷,阴阳气不相顺接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词解释】 1(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 2(证候名。豚即猪~以气上冲犹如豚之奔而得名。 3(协有“挟”意。热指表证发热。即挟有表证发热之下利。 4(证候名。指痰水结于胸膈脘腹~以胸膈脘腹硬满疼痛为主症的证候。 5(证候名。指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症的病证。 6(“胃家”统括胃肠~“实”指邪气亢盛。即胃肠燥热亢盛之意。 7(指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8(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逆冷。 【病案分析题】 1(?中医诊断:眩晕。 ?证型:苓桂术甘汤证。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主方:苓桂术甘汤。 ?用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2(?中医诊断:少阳病。 ?证型:小柴胡汤证。 ?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主方(小柴胡汤。 ?用药:柴胡、黄芩、法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3(?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真武汤证。 ?治法: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主方:真武汤。 ?用药:熟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 4(?中医诊断:厥阴病。 ?证型:当归四逆汤证。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主方:当归四逆汤。 ?用药:当归、白芍、细辛、通草、桂枝、大枣、炙甘草。 《金匮要略》 一、《金匮要略》问答 1(《金匮要略》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金匮要略》的主要精神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强调诊察疾病时~务必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深入分析脏腑经络病机~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质~做到治病求本,在防治疾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既治已病~又治未病~重视人体正气的恢复与抗邪作用~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旨在全面提高防治效果。 2(《金匮要略》》重视治病求本~请举例说明之。 张仲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治病求本的例子在《金匮要略》中比比皆是。例如泻心汤所主治病证虽以吐血衄血为主症~但治疗上并不使用止血之药~而是根据造成吐血衄血的病因病机(邪热亢盛~迫血妄行)采取清热泻火的方法以达到降逆止血的目的。因清其热则血自宁~不止血而血自止~此乃治病求本~釜底抽薪之法。又如“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分析其病机~呕吐是因胃中有痈脓而致胃气上逆~正气抗邪~病势欲越的外在表现~呕吐仅为病之标~痈脓方为病之本。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以消除痈脓为治本之法。若见呕止呕以治其标~不仅痈脓不能排除~反致病邪滞留于内~“关门留寇~”势必加重病情而引起他变。因此特别强调“不可治呕”的治疗禁忌~其目的就在于突出治病求本。“脓尽自愈”是指采取积极措施消除痈脓~一旦痈脓排除干净~拔除病根呕吐则会自愈~绝不能以消极态度坐等脓尽~否则将会错失良机~贻误病情。 3(《金匮要略》首篇关于预防疾病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首篇在预防疾病方面主要提出了未病预防和已病早治防变两方面~具体措施根据原文归纳如下。 (1)未病预防措施有:“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这说明人在未病前要注重预防~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同时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遵纪守法~避免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适度的节制~只要做到“不遗形体有衰”~保持 “五脏元真通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无病。 (2)已病预防措施有:?倡导早期治疗~消灭疾病于萌芽状态。具体措施如“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重视“治未病”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既要重视治疗已病之脏腑~也要重视调治未病的脏腑~使之正气充足~抗邪有力~从而预防疾病从已病脏腑向未病脏腑传变~截断传变途径~防止病势发展蔓延。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则是“治未病”之例。 4(《金匮要略》首篇提出了哪些治疗原则? (1)治未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2)虚实必须异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不足~损有余”~勿犯“虚虚实实”之诫。(3)表里当分缓急:表里同病时当根据表病与里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治疗先后~一般而言~表病较急的当先表后里~此乃常法,里病较急的当先里后表此乃变法,表病与里病缓急相当~势均力敌的则采取表里同治的方法。(4)新旧宜有先后:先治新病(卒病)~后治旧病(痼疾)~但治新病时应注意照顾旧病~以免雪上加霜。(5)攻邪当随其所得:即强调审因论治~治病求本。 5(痉病如何辨证论治? 张仲景将痉病分为刚痉、柔痉和阳明痉病三种类型。 (1)刚痉:因外感风寒表实~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所致,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甚至颈项拘急~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用葛根汤温散表邪~疏通经脉。 (2)柔痉:因外感风寒表虚~内有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所致,症见发热~恶风~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甚至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用栝蒌桂枝汤调和营卫~生津濡筋。 (3)阳明痉病:因阳明里热成实~热盛灼津~筋脉失养所致,症见胸腹胀满~便秘~口噤不开~卧不着席~脚挛急~龋齿,治用大承气汤通腑泻热~急下存阴。 6(湿病的主症、治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湿病的主症是:发热身重~肌肉、骨节疼烦。湿病有内湿和外湿之分~《金匮要略》所论以外湿为主。外湿多挟风寒~侵犯肌肉关节所致。治则以发汗散邪为主~但是~使用汗法只宜微微发汗。治疗内湿或内湿与外湿相合之湿痹~则以 利小便为主~小便通利~则内湿去~阳气通~外湿也得以祛除。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濡滞~非阳不化~故无论是发汗还是利小便~都应照顾阳气~同时要注意切忌妄用大汗、火攻和下法。 7(治疗风湿为何只宜采用微汗法? 风湿为病~客于肌腠~流注关节~卫外之气痹阻不通~则一身尽疼痛。治疗风湿之病只宜采用微汗法而不能大汗。这是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发其汗则风去湿存~不仅不能病愈~反徒伤卫阳。而微微发汗~保持药后持续小汗~不仅能祛除病邪~还能使阳气充溢于肌肤与关节之间~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能鼓舞正气抗邪外出~使风湿俱去而病获痊愈。这是治疗风湿病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 8(湿病如何辨证论治? 湿病主要有寒湿与风湿两大类型。寒湿有两个证型。(1)头中寒湿者~症见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脉大~治疗可取瓜蒂散或辛荑散纳药鼻中~以宣泄头中寒湿,(2)寒湿在表者~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体疼重~治疗用麻黄加术汤解表散寒~微汗除湿。风湿有五个证型:(1)风湿在表者~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无汗~治疗用麻杏苡甘汤解表祛湿~轻清宣化,(2)风湿兼气虚者~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治疗用防已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化湿,(3)风湿兼表阳虚风邪偏重者~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治疗用桂枝附子汤通阳解表~散风除湿,(4)风湿兼表阳虚湿邪偏重者~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治疗用白术附子汤温经通阳~行水化湿,(5)风湿并重表里阳虚者~症见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微肿~治疗用甘草附子汤温阳补中~散风除湿。 9(治疗暍病应注意什么?伤暑热盛证如何治疗? 暍病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多夹湿~故治疗暍病时以清暑化湿为法~但必须注意兼顾气阴~使暑湿去而气阴不受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妄用发汗、温针和攻下等法。 伤暑热盛者~症见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治疗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10(诊断百合病的临床主要依据是什么? 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阴虚内热~热忧心神~百脉失和。因此~诊断百合病的临床主要依据是根据心肺阴虚~虚热内扰所引起的心神不安~饮食行为失调等恍惚不定之症候~如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如有神灵~身形如和,其次是阴虚内热所致的口苦~小便不利~脉微数等不变之症。当然~诊断百合病~恍惚不定之可变症候不必悉具~而不变之症则不可或缺。 11(治疗百合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服百合地黄汤后为何有“大便当如漆”的反应? 养心润肺~益阴清热是治疗百合病的基本原则。百合地黄汤有清心润肺~滋阴安神作用~故百合病用百合地黄汤主治。服用百合地黄汤后“大便当如漆”~何也?仲景于此是用一“漆”字来描述大便的颜色与性状。(此“漆”是特指黑颜色的漆~其性状是半流状或稠糊状。以漆类比大便~可知大便颜色漆黑~质地溏薄。这是因为百合、地黄均属甘寒而润之品~能软化大便致溏,地黄汁色黑必将大便染成黑色~故有此反应。服药后见大便如漆时~说明阴已得复~热已得泄~药已奏效。只要停药~大便即可恢复正常~故见此反应~医者应明示患者不必惊恐。 12(狐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辨证论治? 狐惑病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为特征~临床上还可见发热~默默欲眠~饮食不佳~恶闻食臭~卧起不安~目不得闭~面色乍赤、乍黑、乍白~声音嘶哑等症候。 狐惑病是因湿热虫毒蕴结所致~治以清热化湿~杀虫解毒为原则。若虫毒上蚀咽喉者~用甘草泻心汤清热燥湿~和中解毒。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以燥湿杀虫。蚀于肛门者~用雄黄熏之以杀虫解毒。无论是蚀于前阴还是后阴~在外洗或熏蒸的基础上~配以甘草泻心汤内外兼治~则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狐惑病虫毒酿腐成脓者~用赤小豆当归散渗湿清热~解毒排脓。 13(试述历节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仲景描述历节病有“诸肢节疼痛”~“历节疼不可屈伸”~“身体魁羸~脚肿如脱”等~说明历节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个关节甚至遍历关节疼痛或肿大~变 形~甚至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历节的病因病机有三种:其一~肝肾亏虚~汗出入水中~湿热内郁,其二~阴血不足~外感风邪~血为风动:其三~气虚湿盛之体~饮酒汗出当风。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外两端。内因为肝肾不足或阴阳气血亏虚~外因为风寒湿邪侵犯~内外相合~渐成历节。 14(风湿历节、寒湿历节各有何临床特征?如何治疗? 风湿历节:症见诸肢节疼痛~发热、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等~治疗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行痹清热。 湿历节:症见关节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冷加剧~不可屈伸等~治疗用乌头汤温经祛寒~除湿止痛。 15(治疗虚劳病为什么要重视脾肾? 虚劳病虽然证候繁多复杂~但总不离气血阴阳之不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病之不愈~必当求之脾胃~建立中气以化生气血~扶助正气。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内寄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五脏之病~穷必及肾。故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脾肾症候表现较为明显~治疗虚劳亦自当重视脾肾。建立中气可以生气血~复阴阳~和营卫~调寒热,补益肾气~可助阳之弱~滋阴之虚~培根本而防病进。因此~建立中气和补益肾气是虚劳的两个治本大法。 16(虚劳病如何辨证论治? 虚劳病可按如下六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1)虚劳失精证:症见男子失精~少腹弦急~阴茎头部寒冷~目眩发落~女子梦交等~治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阳固涩,(2)虚劳里急证:症见腹中拘急而痛~心悸~衄血~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治用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甘温建中调和阴阳~缓急止痛。(3)虚劳腰痛证:症见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治用肾气丸益气补肾,(4)风气百疾证:症见气血阴阳俱不足~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风气百疾等~治用薯蓣丸调补脾胃~扶正祛邪,(5)虚劳不寐证:症见虚劳虚烦不得眠~治用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6)虚劳干血证:症见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治用大黄蜇虫丸缓中补虚、活血化瘀。 17(肺痿如何辨证论治? 肺痿分为两型:(1)虚热性肺痿:症见咳吐浊唾涎沫~上气~咽喉不利~脉数无力~治用麦门冬汤养阴清热~止逆下气,(2)虚寒性肺痿:症见频吐涎沫~ 不咳~头眩~遗尿~小便数~治用甘草干姜汤温阳散寒~温肺复气。 18(肺痈脓溃有何症状~如何治疗? 肺痈成脓~痈溃外泄时可见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治疗用桔梗汤排脓祛痰~清热解毒。若与《千金》苇茎汤合用则解毒排脓之力更大~临床疗效更好。 19(奔豚气病如何分型论治? 奔豚气病有三个证型~其证治如下:(1)肝郁化热奔豚:病机为肝郁化热~肝气夹冲气上逆,症见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治用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2)阳虚寒逆奔豚:病机为汗后阳虚~寒邪入侵~阴寒内盛~寒气冲逆,症见针处肿起而赤~气从少腹上冲心,治疗外用艾灸核上以温经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以调和阴阳~平冲降逆。(3)阳虚饮动奔豚:病机为下焦素有停饮~汗后伤阳~水饮内动~逆而上冲,症见脐下筑筑动悸~欲作奔豚上逆之势,治疗用苓桂甘枣汤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20、请举例说明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 治胸痹心病~仲景用药规律有如下三大特点:(1)凡以栝蒌、薤白为主组成的方剂~是专为治疗胸痹而设。如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萎薤白半夏汤均是治疗胸痹的主要方剂。(2)以栝蒌、薤白与桂枝、枳实、生姜配伍运用的方剂则是治疗胸痹与心痛短气合并症候而设。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心痛合并之证~既用栝蒌、薤白治胸痹~又用桂枝、枳实、生姜治心痛~组成胸胃同治之法。(3)以乌头、附子为主组成之方剂~则为治沉寒痼冷之心痛而设。如乌头赤石脂丸则是治疗阴寒痼结~寒气攻冲所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心痛病~故乌头、附子同用~以攻逐阴邪~散寒止痛。 21、根据原文~试述腹满虚实辨证要点是什么? 原文指出:“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这三条原文~对腹满虚实辨证作了原则性论述~现归纳其要点如下:腹满属实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按之痛(拒按)~舌苔黄厚,腹满属虚者~腹满时减~复如故~按之不痛或按之痛减(喜按)~舌苔淡白。执此辨证之要领~腹满虚实自明矣。 22(虚寒性腹满如何辨证论治? 治疗虚寒性腹满~应区别病机~辨别症候~施以不同治法和方药。虚寒性腹满有三个证型~其证治如下:(1)寒饮逆满证:因脾胃阳虚~滋生阴寒~停聚水湿所致~临床表现以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为主症~治用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化饮降逆。(2)寒饮腹痛证:因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饮停聚所致~临床表现以腹满痛~四肢厥冷为主症~兼有呕吐~心下悸~苔白滑~脉沉细而迟等~治用赤丸散寒止痛~化饮降逆。(3)脾虚寒盛证:因脾胃阳衰~阴寒肆虐~上逆胃与胸所致~临床表现有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部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样的块状物隆起~起伏蠕动~上下痛不可触近等症候~治疗用大建中汤温阳建中~祛寒止痛。 23(实热性腹满如何辨证论治? 在《金匮要略》中~属实热性腹满的共有四个方证。(1)里实兼表寒证:因表邪未罢~邪热入里~化燥成实~表里同病~且里证重于表证,临床表现以腹满~发热~饮食如故~脉浮数为主症,治用厚朴七物汤行气除满~疏表散寒。(2)里实兼少阳证:因实邪郁滞于胆胃~少阳阳明合病所致,临床以按之心下满痛为主症~兼有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脉弦有力,治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攻逐阳明。(3)里实胀重于积证:因气滞不行~实热内结~气滞重于实积而致,临床以腹部痞满胀痛~大便闭结不通为主症,治疗用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通便泻热。(4)里实积胀俱重证:因燥屎内结~腑气闭塞积胀俱重所致,临床上以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为主症~兼有腹痛拒按~大便不通等症,治疗用大承气汤荡涤胃肠~攻下里实。 24(何谓宿食?怎样治疗? 宿食即伤食~是脾胃功能失常或暴饮暴食致使食物滞留于胃肠经宿不消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宿食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宿食停积的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就近以排除病邪~这是仲景治病的特色之一。如宿食在上者~可用吐法~用瓜蒂散涌吐宿食,如宿食在下者~可用下法~用大承气汤荡涤宿食。 25(何谓肝着?如何治疗? 肝着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的一种病证。肝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初起病轻浅~仅有胸胁部痞闷不舒之感~往往喜热饮以舒展 气机~减轻痞闷。病成之后~则以胸胁部痞塞闷滞~甚至胀痛~刺痛~喜欢用手揉按或捶打胸部为主要特征。治疗可用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络散结。因肝着的病机是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通”法是治疗肝着的要领~肝络通~气血畅则肝着可愈。 26(何谓肾着?如何治疗? 肾着是寒湿侵袭腰部肌腠~留着不去~引起腰部冷痛~沉重的一种病证。寒湿虽留着于腰部~但腰为肾之外府~故名曰“肾着”。肾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身体沉重~腰腹如带五千钱~腰以下既冷且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口不渴~小便自利。治疗用甘姜苓术汤健脾利湿~培土制水。 27(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原文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所谓“温药”是指能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的温性药物。这类温性药物~能温阳扶正~促进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的恢复~气化复常则饮邪自消。“和之”是指温和调理之意~即通过调节和恢复人体生理机能以达到正气抗邪外出之目的~而不是用攻逐之法排除饮邪~实为治本之法。此法名曰“和之”~是要求所选用的温药既不可过于温燥~也不宜专事温补。因为饮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遇寒则聚~得温则化。“温药和之”之法~能振奋人体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通~化痰蠲饮~使旧饮渐去~新饮不生~实为治疗痰饮病的根本大法。 28(试以肾气丸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精神。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可用于治疗五种不同的疾病~即:(1)“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中风历节病》篇),(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血痹虚劳病)篇),(3)“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痰饮咳嗽病》篇),(4)“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5)“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转胞不得溺~胞系了戾”(《妇人杂病》篇)。以上五种不同的病证~其病名不同~症状各异~为何均选用肾气丸治疗?这是因为这五个病证都属于肾阳虚衰~气化功能减退所致~因病机相同~故均用肾气丸治疗。这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精神。 29(溢饮如何辨治?溢饮的辨证要领是什么? 溢饮有两种证型~其症候与治法方药各不相同。(1)外寒内热~表证偏重者~ 症见发热恶寒~身体疼重~无汗而喘~烦燥口渴~脉浮紧~苔薄黄~治用大青龙汤散寒化饮~清热除烦。(2)外寒内饮~表证较轻者~症见发热恶寒~身体疼重~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弦紧~苔白滑~治用小青龙汤温化里饮~止咳平喘。 仲景治疗杂病需用发汗者~往往采用微汗法。溢饮的治则是“当发其汗”~但也只宜微汗而不可峻汗。故大青龙汤用麻、桂伍以重镇辛寒之石膏~既清泄郁热~又变峻汗为微汗~若汗出过多者~宜用温粉以救之。小青龙汤虽有麻、桂、姜、辛、夏等辛温发散之品~但又配芍药、五味、甘草等酸甘化阴之品以制之~其目的在于“取微似汗”~散邪而不伤正。 30(有消渴病与消渴症之分~试引用原文加以说明之。 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俗称“三多一少”。消渴症是指口渴引饮的症状。如原文“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趺阳脉浮表示胃气亢盛~趺阳脉数表示胃热有余~胃热气盛~津液偏渗膀胱~故有大便坚~小便频数之表现~“坚溲相搏”则形成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消渴~故此原文中的“消渴”是指消渴病。又如“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脉浮”表示表邪未解~“小便不利”表示膀胱气化不行~因气化失职~津不上输~则有口渴引饮~故此“消渴”当指消渴症。从用五苓散发汗利小便来看~此“消渴”~亦当是“消渴症”而非“消渴病”。 31(为什么肾气丸既可治小便不利~又可治小便反多之病证?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两条原文~一为“小便不利”~一为“小便反多”~同用肾气丸一方统治之~何也?肾为水火之脏~内寄真阴真阳~职司气化与开阖。气化正常~开阖有度~则小便排泄正常。虚劳腰痛是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职失其开~故小便不利,男子消渴是肾阳虚衰~气化失常~职失其阖~故小便反多。“小便不利”与“小便反多”所表现的症候迥然不同~消渴病与虚劳病亦相去甚远~然两者的病机却相同~悉为肾阳虚衰~气化、开阖失职~因此均选用肾气丸进行治疗。“小便不利”者~用肾气丸温扶肾阳化气利水使之开:“小便反多”者用肾气丸温扶肾阳化气摄水使之阖。这是因为肾气丸具有振扶肾气~恢复肾阳化气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能够使之达到开阖复常之目的。 32(水气病是如何形成的? 水气病的形成~内与阳气虚衰~阳气郁滞~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气化失司有关~外与感受风寒、风热等邪气有关。其中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因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都可导致水湿潴留体内。尤以肾最为重要~因肾为水脏~职司开阖~又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开阖失职~则聚水而成水气病。 ? 33(水气病的分类、主症、病机、病位是什么 水气病分为五类~其主症、病机、病位如下: (1)风水:主症是“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身重”或“一身悉肿”,病机为外邪袭表~肺气不宣~通调失职~水湿内停~泛溢肌表而成:病位主要在肺与皮毛。(2)皮水:主症是“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或“四肢肿~四肢聂聂动”,病机为肺失宣化与通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外溢肌肤而致,病位在肺~脾与肌肤。(3)正水:主症是“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少腹肿满,病机为肾阳不足~阳虚水停~水聚于内~上射犯肺,病位以肾为主。(4)石水:主症是“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少腹肿满如石硬,病机为肾阳衰微~阳虚阴凝~寒水凝结不散,病位主要在肾。(5)黄汗:主症是“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病机为水湿郁表~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营卫郁滞所致,病位主要在肌肤~久则入于卫分~营分。 34(试述水气病与痰饮病的关系。 水气病与痰饮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水气与痰饮两者属异名同类~都是水液潴留于体内所引起的病证。但痰饮是水液停蓄于局部为病~一般不浮肿~小便异常改变也不明显。而水气病是水液泛溢于全身~故以浮肿为主症~往往有小便不利。但两者又有密切联系~痰饮病某一阶段可并发水肿。如溢饮为水饮泛溢肌表四肢~轻者见肢体疼重~重者则可见浮肿,支饮咳逆~其形如肿~严重时亦可出现浮肿而转为水气病。 35(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水气病的治疗原则~原文有明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 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仲景治疗水气病制定了发汗~利小便~攻下三大法则~都是根据因势利导的治疗思想而提出的~属于“实者泻之”的泻法范畴~亦属祛邪治标法。临床实际运用中~若与脾肾阳虚有关的~可考虑与健脾益肾~温阳利水等法综合使用。 36(皮水如何辨证施治? 皮水有四个证型:(1)夹热证:症见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口渴~汗出~大便干结~脉沉~治用越婢加术汤发汗利水~清泄郁热。(2)表实证:症见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恶风无汗~脉浮紧~治用甘草麻黄汤宣肺利水~和中健脾。(3)气虚阳郁证:症见四肢浮肿而聂聂动~小便不利~治疗用防已茯苓汤通阳化气~表里分消。(4)湿盛阳郁证:症见身肿~手足逆冷~小便不利~治疗用蒲灰散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37(防已黄芪汤为什么既能治风湿证又可治风水证? 《痉湿暍病》篇云:“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水气病》篇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两条原文~一字之差~一为“风湿”~一为“风水”~代表两种不同的病证。风湿属湿病~因感受湿邪致病~湿流关节~阳气不通~故除原文所述症候外~还有关节疼痛等主要症候,风水属水气病~由感受风邪~肺失通调~水气泛溢肌肤所致~故除原文所述症候外~还有面目或肢体浮肿等主要症候。但水与湿异名而同类~且两者均有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等症候~均属风湿或风水客于肌表~表气已虚。因病机相同~故均可选用防已黄芪汤祛风固表~散水除湿。这也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之法的精神实质。 38(《金匮》将黄疸分为几大类?其病因病机和主症是什么? 《金匮》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和女劳疸三大类。(1)谷疸: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由脾胃湿热~郁蒸于里~内陷血分~迫及肝胆所致:临床以身体尽黄~寒热不食~食谷即眩~食即腹满~小便不利等为主症。(2)酒疸:与长期饮酒过度有关~湿热内蕴~壅滞气机~胆汗不循常道所致~临床以心中懊侬或热痛为主症。(3)女劳疸:与房劳伤肾有关~肾虚内热~虚热上扰所致,临床以身黄晦暗~额上黑~足下热~午后为甚~自汗~少腹拘急~小便自利为主症。 39(女劳疸用硝石矾石散治疗~其辨证要领与思路是什么? (1)女劳疸属瘀血夹湿热~症见黄疸反复不退~腹胀满~大便时溏或呈灰黯色~面色灰滞或面额黑~巩膜黄染~牙龈出血~肝脾肿大~舌质有紫斑~苔白腻等。(2)用药注意顾护胃气。硝石~矾石均为石药~有碍胃之弊~用大麦粥汁和服~旨在和胃护中。 40(根据原文试述惊悸的病因病机。 原文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动”脉~是指动摇不宁~如豆粒转动之状的脉象~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因外界因素突然刺激~而致气血一时性的紊乱所致。气血逆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则精神失常~烦扰不宁~卧起不安~这些临床症候则概括称之为“惊”~故曰“动即为惊”。“弱”脉~是指脉象细软无力~重按始得者。弱脉的出现多因气血不足~心脉失于充养~脉气无力鼓动所致。气血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神志无主则见心慌心冲~动则加重~甚至悸动应衣~精神惶恐不安等~这些临床症候则概括称之为“悸”~故曰“弱则为悸”。《资生篇》概括性地指出:“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惊之证发于外~悸之证发于内”。但是惊与悸可分而言之~又互有联系~因突然 受惊必然导致心悸~心悸之人又最易发生惊恐~故临床上往往惊悸并称。 41(何谓远血、近血?如何治疗? (1)以大便在先~便后出血为特征者称之为远血。因病变部位来自直肠以上(胃或十二指肠等)~病灶离肛门较远而得名。以先有出血~后有大便为特征者为近血。因病变部位来自直肠以下(直肠或肛门附近)~病灶离肛门较近而得名。故原文指出:“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 (2)远血往往因中焦脾气虚寒~统摄无权而血液渗漏于下所致~故治疗选用黄土汤温脾摄血~滋阴养血,近血多因湿热内蕴~灼伤肠络~迫血外溢所致~治疗用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42(泻心汤并无止血之品~为何能主治吐血、衄血证? 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组成~三味药皆属清热泻火之品而无止血之功~为何用于治疗吐血、衄血之证?因本证的吐血~衄血乃属邪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三味均大苦大寒~能直折其热~清其热则血自宁~不止血而血自止。正如唐容川所云:“泻心即是泻火~泻火便是止血”。此乃治病求本~釜底抽薪是也。 43(泻心汤的煎服法有何特点和意义? 《伤寒论》、《金匮》中都有泻心汤~组成相同而煎服法相异。故主治也有不同。《伤寒论》中的泻心汤用于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药不用煎煮~而是“以麻沸汤三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取其清淡之性味~以清心消痞。《金匮》中的泻心汤用于治疗热盛所致的吐血、衄血证~其药煎服法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因该方证火热势盛~而三味大苦大寒之品同用~并采取峻药顿服~使之力宏气盛~集中优势方可迅速达到克敌制胜之目的。 44(胃反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和治法是什么? (1)胃反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不消化之食物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严重者可有心下痞鞭~大便燥结如羊屎状。 (2)胃反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中焦虚寒~健运失常~食物不能腐熟运化~逆而自口窍排出。 (3)胃反的治法是补中焦之虚而生津润燥~降胃气之逆而和中止呕~选用大半夏汤以治之。 45(肠痈如何辨证论治? 肠痈根据脓未成与脓已成进行辨证论治。(1)脓未成:症见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发热~自汗出~恶寒~脉沉紧等~用大黄牡丹汤攻下通腑~荡热逐瘀~消肿排脓。(2)脓已成:症见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毒~散结消肿。 46(试述蛔厥的证治。 蛔厥是因蛔虫扰动而腹痛剧烈~以致手足逆冷~属下寒上热~寒热错杂之证~临床可见突然发生钻顶感绕脐痛~阵发性加剧~当虫静时则痛止如常人~虫动时则疼痛~痛剧时冷汗肢厥~恶心呕吐~得食则吐甚~时有蛔虫吐出~心烦不安等症~治用乌梅丸寒热并用~温脏安蛔~杀虫止痛。 47(胎癓的鉴别要点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胎与癓的鉴别要点应从三方面的加以考虑。(1)停经前月经是否正常,(2)胎动出现的时间、部位是否与停经的月份相符合,(3)小腹按之柔软不痛还是按之硬疼有块。 48(桂枝汤调治妊娠恶阻轻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桂枝汤能调治妊娠恶阻轻证~其辨证要点是:妊娠早期不能食~口渴但饮水 量不多~恶心呕吐~神疲体倦嗜睡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象无明显异常。 49(胶艾汤为何能治漏下、半产后下血和胞阻三种下血病证? 胶艾汤由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干地黄各四两~清酒三升所组成~是治疗冲任虚寒下血证的一张良方。原文指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原文中所述的月经淋漓不断的漏下~半产后的下血不止~妊娠胞阻下血三种下血~虽出现于不同的病证~但病机皆属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所致。而胶艾汤有养血止血~固经安胎~调补冲任的功能~与该三者病机正相吻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病机相同故可用胶艾汤一方通治。 50(何谓“产后三病”?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由于产后气血两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发生的痉病、郁冒、大便难谓之“产后三病”。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痉病:“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因新产妇人失血过多~复感风邪化燥伤津~筋脉失养而发生痉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筋脉挛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症。 (2)郁冒:产后“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因产后失血~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虚~寒邪内闭~阳气不能伸展外达~反逆而上冲而发生郁冒。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眩目瞀~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坚~但头汗出~脉微弱等症。 (3)大便难:产后“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后失血过多~又因大汗出而损伤津液~胃中燥结~肠道失濡而产生大便难。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大便燥结难解~发热~口渴~苔黄等症。 51(产后腹痛如何辨证论治? 产后腹痛可按如下四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1)血虚里寒腹痛证:可见产后腹部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形寒畏冷等症~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补虚~温中散寒。 (2)气血郁滞腹痛证:可见产后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烦躁不得安卧等症~用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3)瘀血内结腹痛证:可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按之有块~舌紫暗~脉沉涩等症~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行气止痛。 (4)瘀血兼胃实腹痛证:可见产后少腹部坚满疼痛~拒按~恶露不尽~发热烦躁~日晡剧~便秘食则谵语~脉微实等症~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攻逐瘀血。 52(竹皮大丸的辨治要领与思路是什么? - 竹皮大丸的组方有两个特点值得重视。首先~方中甘草用量重达七分~而余药相合仅六分~且以枣肉和丸~旨在安中益气。竹茹、石膏、白薇三味相合共五分~意在清热降逆。其次~桂枝辛温用量极少~仅占全方药量十三分之一(不包括枣肉用量)~既能平冲降逆~又佐寒凉之品从阴引阳。 53(妊娠腹 痛与产后腹中 痛的病因病机与证治有何不同? 《妇人妊娠病》篇指出:“妇人怀妊~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产后病》篇指出:“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痛即腹中拘急~绵绵作痛之意。同为腹中疼痛~但形成之病因病机与症候特征及治法却不相同。妊娠腹中 痛~由肝脾失调~气血郁滞~水湿内阻所致~除腹中痛外~往往兼见头昏~面唇少华~肢肿~小便不利等表现~治用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健脾渗湿。产后腹中 痛~由产后血虚夹寒~寒动于中~血行不畅所致~除腹中痛外~还可兼见形寒畏冷~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表现~治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补虚~温中散寒。 54(产后下利在证治上有何特点? 产后下利是因产后气血亏虚~复感湿热壅滞肠道~热利伤阴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症候上除有腹痛~下利脓血~发热~里急后重等一派湿热标实证外~还有体倦~口干喜饮~脉虚数等一派阴虚的特征~因此~治疗上除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外~还加入了甘草阿胶以养血滋阴~以防苦寒清热之药伤阴液~使清热不伤阴~养阴不恋邪。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是治疗产后热痢下重的一张有效良方。 55(梅核气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治疗? 梅核气是指病人自觉咽中如有炙脔梗塞状~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无碍~常伴有胸闷叹息等症的一种病证。其形成多由情志不畅~气郁生痰~痰气交阻~上逆阻于咽喉而成。治疗用半夏厚朴汤解郁化痰~顺气降逆。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以茯苓利饮化痰~苏叶宣气解郁~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则咽中炙脔之感可以消除。 56(何谓脏躁?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是什么? 脏躁是因脏阴不足~虚热躁扰而致以精神病变为主的一种病证。其病因病机多因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肝郁化火伤阴,或因产后失血,或因病后伤阴~阴液耗损~内脏失养而致神志不宁~精神失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喜怒无常~欠伸频作~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波动等。治疗用甘麦大枣汤补养心脾~宁心安神。方中小麦养心安神~甘草大枣甘润调中缓急~滋养脾阴~使脾精充沛而灌注四旁~阴精充裕则郁得舒~火得熄~脏不躁而心神有所主~诸证可平。 57(温经汤证的特点是什么? 温经汤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之证。病由冲任虚寒不固~瘀血内阻不通~阴虚内热上扰所致。瘀血内阻~故有少腹里急~胀满或刺痛~拒按,下血数十日不止~阴血耗损~阴虚内热上扰~故有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等症,瘀血内阻新血不生~阴津内耗而不能上润故唇口干燥。其证候特点是:虚中夹实~寒中有热~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故治疗用温经汤温养血脉~通过温通经脉以达到行血祛瘀之目的。瘀血去则新血生~虚热消而诸症消除。 58(转胞为何用肾气丸治疗? 转胞~是因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所致。临床表现以脐下急痛~小便不利为主症。兼见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倚息等症。膀胱气化失职~水湿蓄积于内故脐下拘急而痛~小便不利,因病在下焦~脾胃无病~故饮食如故,水不畅行~浊气上逆~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肾气丸能振奋肾阳~蒸化水气~促进膀胱气化~通利小便~扭转胞系了戾之状态而使转胞诸证得以解除。故选用肾气丸治疗转胞是十分切合本病病机的。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金匮》中“治未病”的涵义是指下列何项 A(未病先防~未雨绸缪 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 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D(已病防传~截断传变 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坐被围腰法”是下列何方中的护理方法 A(麻黄加术汤 B(麻杏苡甘汤 C(防已黄芪汤 D(越婢加术汤 E(白术附子汤 3(治疗百合病的主方是下列何项 A(百合知母汤 B(百合地黄汤 C(百合鸡子汤 D(百合滑石散 E(滑石代赭汤 4(中风病邪在于络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下列何项 A(肌肤麻木不仁 B(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C(神昏不识人 D(口眼口呙斜 E(舌强语謇 5(治疗虚劳失精证的主治方剂是下列哪一项 A(小建中汤 B(黄芪建中汤 C(八味肾气丸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炙甘草汤 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 A(栝蒌薤白白酒汤 B(栝蒌薤白半夏汤 C(薏苡附子散 D(乌头汤 E(乌头赤石脂丸 7(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宜选用下列何方主治 A(厚朴七物汤 B(厚朴三物汤 C(附子梗米汤 D(大建中汤 E(大柴胡汤 8(旋覆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 A(肾着 B(肝着 c(脾约 D(积聚 E(檗气 9(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A(痰饮 B(悬饮 C(支饮 D(溢饮 E(留饮 10(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 临床表现 A(风水 B(皮水 C(正水 D(石水 E(黄汗 【B型题】 A(百合地黄汤 B(百合知母汤 C(百合鸡子汤 D(百合滑石散 E(滑石代赭汤 1(百合病误汗伤津致心烦、口干燥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2(百合病误下致逆而见呕吐、哕逆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3(百合病误吐而致虚烦不眠、胃中嘈杂不安者宜选用何方法治疗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C(乌头桂枝汤 D(大乌头煎 E(乌头汤 4(风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5(寒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B(八味肾气丸 C(炙甘草汤 D(酸枣仁汤 E(大黄蜇虫丸 6(虚劳病阴阳两虚而致失精梦交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7(虚劳病症~见汗出胸闷、脉结代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8(虚劳腰痛~少腹挛急~小便不利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伏饮 9(饮邪主要停聚在肠胃的称之为 10(饮邪外溢肌肤的称之为 A(胶艾汤 B(干姜人参半夏丸 C(竹叶汤 D(竹叶石膏汤 E(竹皮大丸 11(妊娠下血~腹中痛属胞阻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12(产后乳中虚~烦乱呕逆~治当安中益气者宜选用何方 【X型题】 1(下列治法中哪些是《金匮》首篇提出的内容 A(虚实必须异治 B(表里当分缓急 c(新旧宜有先后 D(治病当随其所得 E(治病当辨清标本 2(《金匮要略》的脉法十分灵活~张仲景常用脉象来 A(阐述病机 B(鉴别病证 C(确定治则 D(指导处方 E(判断预后 3(下列哪些是茵陈蒿汤的主治症候 A(寒热不食 B(食谷即眩 C(心胸不安 D(身目发黄鲜明 E(小便不利 4(当归生姜羊肉汤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证 A(血虚寒疝腹痛 B(血虚而寒之胁痛里急 C(产后血虚腹中痛 D(虚劳不足 E(瘀血腹痛 5(肾气丸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证 A(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B(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C(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D(痰饮病~短气微饮者 E(妇人转胞不得溺 6(小建中汤主治的症候有哪些 A(腹痛里急 B(心悸衄血 C(梦失精、四肢酸疼 D(咳嗽气喘 E(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7(谷疸服用茵陈蒿汤后有哪些反应 A(小便通利~尿赤如皂角汁 B(汗出如虫行皮肤中 C(腹软 D(大便通畅 E(热退身凉 【填空题】 1(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_______~雾伤于_______。 2(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_______~从四肢流来入口者_______。 3(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________~即不识人~邪入于_______~舌即难言~口吐涎。 4(风湿历节宜选用_______方主治~寒湿历节宜选用_______方主治。 5(虚劳腰痛宜选用_______方主治~虚劳失眠宜选用_______方主治。 6(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腰以下肿~_______,腰以上肿_______。 7(下血~先便后血~此______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_______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8(胶艾汤用于治疗冲任脉虚所致的三种下血证是指崩漏~________和_______。 【是非判断题】 1(以未得甲子~而天气温和~此为至而不至。 ( ) 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痼疾~后乃治其卒病。 ( ) 3(治疗风湿证~当用发汗法~但只宜微微似欲出汗者~方能使风湿俱去。 ( ) 4(百合地黄汤须用泉水煎服~赤小豆当归散宜用浆水送服。 ( ) 5(大黄蜇虫丸有缓中补虚的作用~麦门冬汤有止逆下气的作用。 ( ) 6(栝蒌薤白半夏汤是用酒煎煮药物~炙甘草汤的药物则是水~酒同煮。 ( ) 7(酒疸~症见心中懊 而热痛者~可选用栀子大黄汤治疗。 ( ) 8(产后下利虚极者~宜选用白头翁汤主治。 ( ) 【名词解释】 1(治未病 2(湿痹 3(喎僻不遂 4(缓中补虚 5(肾着 6(胞阻 7(转 胞8(脏躁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E 7(C 8(B 9(C 10(B 【B型题参考答案】 1(B 2(E 3(C 4(A 5(E 6(A 7(C 8(B 9(A 10(C 11(A 12(E 【X型题参考答案】 1(ABCD 2(ABCDE 3(ABCDE 4(ACD 5(ABCDE 6(ABCE 7(ACD 【填空题参考答案】 1(下,上 2(可治,不可治 3(脏,腑 4(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5(八味肾气丸,酸枣仁汤 6(当利小便,发汗乃愈 7(远血,近血 8(半产下血:胞阻下血 【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X 3(? 4(? 5(? 6(? 7(? 8(×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治未病:指调理未病的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或蔓延。 2(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塞筋脉气血~出现以关节疼痛~烦扰不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的一种病症。 3- 4(缓中补虚:指峻药缓投~寓补虚于消瘀之中~使之达到缓消瘀血~祛瘀生新的作用。 5(肾着:指寒湿之邪附着于肾之外府~引起腰部沉重冷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6(近血、远血:指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称之为近血~先便后血者称之为远血。 7(胞阻:又称胞漏~指妊娠下血~并兼有腹部疼痛者。 9(转胞:指肾气虚弱~膀胱气化失常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的一种病证。 8(脏躁:由于思虑过度或肝郁化火~暗耗阴血~心脾失养而致哭笑无常~困倦乏力~呵欠频作的一种病症。 《内经》 一、《内经》问答 1(《上古天真论》提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什么? 《上古天真论》提出养生防病两大纲领~即对外要顺应四时~外避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要调养精神~保养正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张景岳《类经》谓前者为“治外之道”~称后者为“治内之道。”是中医学养生防病的主要思想方法。 2(《上二古天真论》论述肾气的作用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肾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肾气在人类生殖能力方面的作用。“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肾气有余也。”原文说明~人的生殖能力~主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渐盛~天癸充足~就具有生育能力,肾气渐衰~天癸竭尽~就丧失生育能力。?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据经文所述~女子七岁至二七~男子八岁至二八~为人体发育期~主要在于“肾气盛”~表现“齿更发长”~“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精气溢泻”,女子三七至四七~男子三八至四八~为人体壮盛期~主要在于“肾气平均”~表现“真牙生而长极”~“筋骨劲强”~“身体盛壮”,女子五七至七七~男子五八至八八~为人体衰老期~主要在于“肾气衰”~女子为阳明脉先衰而后肾气衰~表现“发堕”、“齿槁”、“精少”、“地道不通”。由此可见~人体的发育、壮盛、衰老~亦主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渐盛~人体迅速发育,肾气充足~人体壮盛,肾气渐衰~人体逐渐衰老。 3(冲任二脉与女子的月经及胎孕有何关系? 《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它说明冲、任二脉的盛衰~与女子月经及胎孕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这一理论对后世妇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妇人大全良方》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则经血渐盈~应时而下。”由于冲、任二脉的盛衰对于女子经、带、胎、产的生理、病理至关重要~因此~调理冲任~成为治疗妇科病症的一条重要法则。 4(怎样理解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阴与阳是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其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运动、发生、发展、变化与消亡的根源。 (3)阴阳也代表了两类对立事物的属性。 5(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本条理论是根据“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的理论原则~并在论述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指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这一理论~对于顺时养生以及顺时用药均具极重要意义。 6(怎样理解“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生气通天论》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要~有要领、关键之意。密~即致密~谓阳气致密。固~即固守~谓阴精固守。大凡阴阳平调的关键~在于阳气的致密。阳气致密在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这不仅说明了阴阳双方保持平调的重要性~而且着重指出了阳气是维持阴阳平调的关键~特别突出了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从生理而言~阳气固密在外~即阳气的生理功能正常~一方面能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不使外邪内扰阴精,一方面能发挥其固摄阴精的作用~不使阴精妄泄于外。如此则能保证阴精固守于内~从而维持阴阳双方的动态平衡~保持生命的正常活动。所以《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病理而言~如果阳气不能致密于外~则不能固守阴精~阴精就会因之而衰竭~破坏了阴阳双方的动态平衡~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7(《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昧,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提示了什么学术观点? 提示了三点:?人体阴精的产生~本源于饮食五味。?藏蓄阴精的五脏~可以因为五味的不节而受伤。?只有谨和五味~才能使“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8(人体阳气在一日之中的消长规律如何? 《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它表明人体阳气与自然界昼夜阳气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在病理上~阳气的消长对疾病的进退有着直接的影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9(“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本段原文提示了什么重要理论? “清阳出上窍”~此“清阳”指呼吸、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浊阴出下窍”~此“浊阴”指下窍所排泄的糟粕和水液。“清阳发腠理”~此“清阳”指人体卫外的阳气:“浊阴走五藏”~此“浊阴”指五脏所藏的精血津液。“清阳实四肢”~此“清阳”指达于四肢的阳气:“浊阴归六腑”~此“浊阴”指六府传化的水谷饮食。本段原文提出三个清阳、三个浊阴~意在提示人体清阳之气与浊阴之气的升降规律~即清阳之气向上而主外~浊阴之气向下而主内。 10(怎样理解“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1)喜怒泛指七情~寒暑概指六淫~情志过极~损伤五脏气机~六淫伤人~首先侵犯形体, (2)阐明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伤七情,一类为外感六淫。 11、《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风热湿燥寒五气太过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风胜则动~谓风邪太过~使肢体振掉动摇或头目眩晕。热胜则肿~谓火热内郁~营气壅滞肉理~聚为痈疡红肿。燥胜则干~谓燥邪太过~使人津液干涸~而为内外干涩之病。寒胜则浮~谓阴寒太甚~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而为浮肿。湿胜则濡泻~谓湿盛伤脾~脾受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致便泄稀溏。本段内容提出了病因辨证的观点~对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怎样理解“治病必求于本”? 本~这里指阴阳。人体疾病的形成是由于阴阳的失调~而治病的关键是协调阴阳~所以治病必求于本。 13(什么叫“阳化气~阴成形”?张介宾是如何注释此句的? (1)阳气温煦~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静~生成人体的形质。 (2)张介宾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14(怎样理解:“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1)寒到极点转化为热~热到极点转化为寒~这是以寒热互变的现象~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15(什么叫“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前食字通蚀~消蚀之意。后食字通饲~供养之意。谓病理之火消蚀元气~元气可供养生理之火。 16(怎样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指阴阳偏盛偏衰的病机。 (2)胜:偏胜,病~受病、受损而不足。阴气偏胜则损伤阳气~阳热偏胜则耗损阴液。 17(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守~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阴居于内~为阳的镇守,阳居于外~为阴的役使。 (2)阐明了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 18(怎样理解“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1)阴~指肝,阳~指心。暴怒则肝气横逆而血乱~暴喜则心气弛缓而神逸。 (2)举例说明情志过极内伤五脏。 19(怎样理解“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引~指用针刺引经络之气来调节虚实~由于人身的阴阳气血~外内上下交相贯通~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能够调节相对方经脉的虚实盛衰。 20(试述五脏与五体、五声、五志及七窍的相合关系。 肝~在体为筋~在声为呼~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心~在体为脉~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在窍为舌。脾~在体为肉~在声为歌~在志为思~在窍为口。肺~在体为皮毛~在声为哭~在志为忧~在窍为鼻。肾~在体为骨~在声为呻~在志为恐~在窍为耳。 2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如何? 答:关于“藏象”~藏~同脏~指人体内的脏器,象~外象~指内脏的功能 表现外在的征象~如张景岳所注:“藏居于内~形现于外~故曰藏象。”关于藏象学说~旨在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试述五脏为人身之本的基本内容。 《六节藏象论》论五脏为人身之本:“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仓廪之本~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23(试述五脏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临证意义。 《五藏别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主藏蓄精气而不传泻水谷~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主传化水谷而不贮藏精气~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由于五脏主藏精~故病理上多精气不足的虚证~因而治五脏病当以补益精气为主~由于六腑主传化物~故病理上多传化不利的实证~因而治六腑病当以通利为主~即后世所谓“六腑以通为用”。 24(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的概念如何? 《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名曰传化之府。”在性质上~奇恒之府属阴~“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传化之府属阳~“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在功能上~奇恒之府主“藏而不泻”~传化之府主“泻而不藏”。 25(何谓“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 《汤液醪醴论》载“去宛陈莝”~指的是祛瘀行水法~《素问.针解》说:“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又载:“开鬼门~洁净府”。鬼门~即汗孔,净府~即膀胱。是指发汗、利小便的治法。《金匮要略》谓“诸有水者~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可见“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乃是祛瘀行水、发汗、利小便等三种治疗水肿病的方法。 26(怎样理解《脉要精微论》提出的诊脉? 第一点~对诊脉的要求~既要求病人处于清静状态~又要求医生保持清虚宁 静。原文所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是要求病人诊脉时~必须处于清静状态。原文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要求医生诊脉时~最要紧的是保持清虚宁静~专心致意。第二点~脉象主病。原文指出:“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气痛。”第三点~脉象与四时阴阳相应。原文指出:“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春应中规”~形容春季的脉象圆活而动。“夏应中矩~形容夏季的脉象方正而盛,“秋应中衡”~形容秋季的脉象轻匀而平,“冬应中权”~形容冬季的脉象沉实内伏。 27(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何在? (1)气口是手太阴肺经的俞穴和动脉~肺主一身之气~故气口是全身经脉之气的汇聚之处~肺朝百脉~脉会气口。 (2)气口与脾有密切关系~脾胃为全身气血生化之源~气口是足太阴脾经经气之所归。 28(试述“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 (1)概括了脾与胃的病理特点。 (2)阳明胃的病变~属阳~多病外感~津液易伤~多从热化~燥化~故以实证多见,太阴脾的病变~属阴~多病内伤~阳气易伤~多从湿化~寒化~故以虚证多见。 (3)亦可推广到六腑病多为实证~五脏病多为虚证。 29(怎样理解“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故称“封藏之本”。 30(怎样理解“毛脉合精”? 肺主皮毛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心肺相合~气血相合。 31(根据《素问.经脉别论》原文所述~人体水液输布与哪些脏腑直接相关? 《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据本条原文的所载~人体水液输布与胃、三焦、膀胱等 腑~脾、肺等脏直接相关。而《素问.逆调论》指出:“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由此可见~人体水液的输布~主要在于脾、肺、肾三脏的作用。 32(怎样理解“生病起于过用”? 《经脉别论》指出“生病起于过用”~其本意既指五脏过劳致病而言~即所谓“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又指四时气候变化过度而言~即所谓“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所谓“过用”~是指超越常度~凡饮食、劳逸、情志、房劳以及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超过了常度~皆能损伤人体~产生疾病~这是《内经》有关发病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33(怎样理解“脾病而四肢不用”? 据《太阴阳明论》原文所述~应从两方面理解:?生理方面:脾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全赖于脾气输布胃中的水谷精气为营养~即所谓“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病理方面: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肌肉筋骨便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滋养~即所谓“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34(热病的饮食禁忌如何? 《热论》指出:“病热当何禁之?……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盖热病食肉~则“肥者令人内热”~可使热病复发。而热有所藏又勉强进食~则其所藏之热与谷食之热相搏~“两热相合”~从而造成余热不清的状况~此乃热病关于饮食护理的一条重要理论。 35(何谓“阴阳交”?阴阳交有哪三死候? 《评热病论》所谓“阴阳交”~阳~指阳热邪气,阴~指阴精正气,交~交争之意。阴阳交是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邪正交结而不解~阴精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的一种危重证候。指汗出复热而不能食、脉躁盛、狂言三证。汗出辄复热~为邪热猖盛、阴精不足之候,不能食~为精气虚衰~化源亏乏之征。汗后脉躁疾~为邪盛精伤之候。狂言~为失神之候。诸证反映了阴精衰竭、邪热猖盛的邪盛正衰危候~故称之为三死候。 36(试引原文论述“卫气”的功能。 (1)原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 (2)卫气具有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司开合~可以抵御外邪的侵入。 37(何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此言外感发病的机制。 (2)两虚:虚邪与人体正气虚~此两虚相遇~邪气才能伤害人体。 38(怎样理解“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阳络~指在上~在表的络脉,阴络~指在下~在里的络脉。阳络损伤~则血向外溢出~而为鼻衄、齿衄、肌衄之症。阴络被伤~血溢于肠道之内~则为便血之症。 39(如何理解“百病生于气”? 气~此指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这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理论。 40(《举痛论》所述痛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据经文所述~寒气是导致疼痛的主因。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经脉气血滞涩不通~即所谓“泣而不行”~故后世常谓“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此外~亦有脉络收缩~致气血不足而痛者~即所谓“客于脉外则血少”之义。 41(试析《举痛论》九气为病的机制。 《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是指大怒则肝气上逆。“喜则气缓”~是指暴喜则心气缓散不收。“悲则气消”~是指悲哀过度则使肺气消灼。“恐则气下”~是指大恐则使肾气下陷。“寒则气收”~是指感受寒气则使腠理闭塞~阳气收敛。“炅则气泄”~是指感受热邪则使腠理开疏~津气外泄。“惊则气乱”~是指猝然受惊吓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使心气散乱。“劳则气耗”~是指过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使肺气与卫气耗泄。“思则气结”~是指思 虑过度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使心神之气郁结。 42(痹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痹论》所述痹的病因可以归纳为二:?外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闭阻经络,?内因情志、饮食失节~损伤脏腑~即原文所述“阴气者……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 痹的病机主要在于两点:?气血经络闭涩不通~如高士宗所释:“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营卫之气逆乱~如《痹论》所说:“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43(怎样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痿论》指出~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主润养宗筋~滋养经脉~营养脏腑。若“阳明虚~则宗筋纵~足痿不用”。因此说“治痿者~独取阳明”。它提示治疗痿疾要注重调理脾胃~补益后天生化之本。 44(怎样理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外寒”~是指寒邪外袭肌表~阻遏卫阳~体表失去温煦而见恶寒之症。而后世所说的“阳虚则寒”~则是指全身性的或者某一脏的阳气虚损而致的恶寒。二者当有所别。《调经论》所述“阴虚则内热”~是指劳倦伤脾~脾气不运~郁而化热。而后世所说的“阴虚则热”~则是指五脏阴精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之证。二者更有所别。《调经论》所述“阳盛则外热”~是指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而不得宣泄~出现表证发热。而后世所说的“阳盛则热”~则是指阳热之邪亢盛出现发热~既包括里热证~又包括表热证。《调经论》所述“阴盛则内寒”~是指寒气久积胸中~损伤胸阳所致的内寒证。而后世所说的“阴盛则寒”~则是指一切脏腑受寒后的阴寒邪盛所出现的内寒证。 45(《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是什么? 《至真要大论》论述了“病机十九条”~其中属五脏者五条~属上下者二条~属火者五条~属热者四条~属风、属寒、属湿者各一条。分类条例于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傈~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 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 46(“从者反治”包括哪些内容? 《至真要大论》指出:“从者反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四个方面。“热因热用”~是谓温热的药物顺着发热的病症使用~即用温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疗伤寒少阴病内有真寒、外显假热的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之证~便属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是谓寒凉的药物顺着恶寒的病症使用~即用寒凉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如用白虎汤或承气汤治疗“热深厥深”的四肢厥冷症~便属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是谓壅塞的药物顺着壅塞的病症使用~即用壅补药治疗真虚假实证。如用理中汤治疗脾气虚寒的腹满症~便属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是谓通利的药物顺着通利的病症使用~即用通泻药治疗真实假虚证。如用小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的“下利谵语”症~便属通因通用。 47(试述精、神与五脏的关系。 《本神》指出~五脏主藏精气~而所藏之精气又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原文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并归纳了五脏藏精藏神的对应关系~即“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素问.天元纪大论》又曾明确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五脏既主藏精~又主藏神~精是物质基础~神是神志活动~二者皆由五脏所藏~属五脏所主。故精、神与五脏密不可分。 48(营卫的生成、特性及其运行规律各如何? 《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二气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即原文所言“营卫者~精气也”。其中营气之性柔顺~受脉道约束,卫气之性刚悍~不受脉道约束~即原文所谓“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之气在人体内“营周不休”~一昼夜各自运行五十周次~夜半时大会于手太阴肺经。营气营运于中~卫气卫护于外~二者“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49(何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形象地概括三焦的主 要功能。“上焦如雾”~形容上焦主布散水谷精气~如同雾露蒸腾。“中焦如沤”~形容中焦主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如同沤物浸渍。“下焦如渎”~形容下焦主排泄水液和糟粕~如同沟渠水道。 50(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营卫生会》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可从三方面理解:?生理上~它表明血汗同源~即“津血同源”。?病理上~血液夺失者~津亦随之衰耗,汗津耗夺者~血亦随之亏虚。?治疗上~血液夺失的病证~不可更发其汗~所以张仲景《伤寒论》提出:“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同样~汗津夺失的病证~亦不可再耗其血。如大汗淋漓以及吐泻过度使津液夺失的虚脱证~不能使用破血法~更不能使用三棱针刺的放血救急法。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气 B(肾气 C(气血 D(天癸 E(精神 2(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 A(形体壮 B(胃气强 C(脾气旺 D(肾气盛 E(肝气旺 3(《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 A(肾气衰 B(阳明脉衰 C(太冲脉衰 D(任脉衰 E(三阳脉衰 4(《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C(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D(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E(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5(《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 E(心肝 6(《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A(正气虚与虚邪 B(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两虚 D(阴阳两虚 E(气学两虚 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A(吐血 B(衄血 C(咳血 D(尿血 E(便血 8(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 A(风 B(寒 C(暑 D(燥 E(湿 9(《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E(筋骨 10(据《灵枢.水胀》所述~肠覃的起因为 A(瘀血 B(水气 C(热毒 D(寒气 E(湿气 【B型题】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1(女子七岁 2(女子二七 3(女子七七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4(风胜则 5(热胜则 6(湿胜则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7(心 8(肺 9(肾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 10(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11(与脾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12(与肺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13(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是 14(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是 15(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肾是 A(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16(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失守则 17(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肺失守则 18(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肾失守则 【X型题】 1(《灵枢.水胀》记载肠覃和石瘕都具备下述症状特点 A(腹胀大 B(状如怀子 C(按之坚 D(推之则移 E(腹筋起 2(《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将惫”具备下列症状 A(转摇不能 B(不能久立 C(屈伸不能D(行则偻附 E(行则振掉 3(《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筋将惫”具备下列症状 A(转摇不能 B(不能久立 C(屈伸不能 D(行则偻附 E(行则振掉 4(《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火”有关的是 A(诸痛痒疮 B(诸热瞀瘛 C(诸逆冲上D(诸躁狂越 E(诸暴强直 5(《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热”有关的是 A(诸胀腹大 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C(诸痉项强 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E(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6(“从者反治”包括下述内容 A(微者逆之 B(甚者从之 C(热因热用 D(寒因寒用 E(通因通用 7(《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的诊脉纲要包括 A(诊法常以平旦 B(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C(脉象主病规律 D(脉与四时相合 E(诊脉独取寸口 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形坏而无子”的因素有 A(任脉虚 B(太冲脉衰 C(天癸竭 D(地道不通 E(年届七七 9(人体清阳的升降规律是 A(出上窍 B(实四肢 c(发腠理 D(走五脏 E(归六府 【原文填空题】 1(女子二七而天癸至~________~_______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2(阴之所生~本在_______,阴之五宫~伤在_______。 3(阴在内~______也,阳在外~______也。 4(心~在体为脉~在声_______~在窍_______。 5(五脏者~藏精气而_______也,六府者~传化物而_______。 6(脑、_______骨、_______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日奇恒之府。 7(病热少食~食肉______~多食______~此其禁也。 8(卫气者~所以_______充皮肤~________司开合。 9(诸_______~皆属于下,诸_______~皆属于上。 10(壮火之_______~少火之_________。 【是非判断题】 1(阴阳代表两类对立事物的属性。 ( ) 2(人体阴阳协调的关键在于阴气的致密。 ( ) 3(阳气在一日中的“平旦”为最隆盛。 ( ) 4(“气食少火”的“食”通蚀~消蚀之意。 ( ) 5(“壮火”是指人体正常的阳气。 ( ) 6(“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中“取之阴”指滋阴。 ( ) 7(“暴怒伤阴”即暴怒伤肝。 ( ) 8(“暴喜伤阳”即暴喜伤心。 ( ) 9(“喜怒伤气”指情志内伤~伤及元气。 ( ) 10(“清阳发腠理”之“清阳”乃指汗液。 ( ) 11(“少火”系指人体阳气不足。 ( ) 12(“风寒湿之气杂至”是痹证的唯一病因。 ( ) 13(“清者为营”指营气性柔顺。 ( ) 14(“浊者为卫”指卫气性刚悍。 ( ) 15(“石瘕”的特点是“月事以时下”。 ( ) 【名词解释】 1(形与神俱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4(治病必求于本 5(阳化气~阴成形 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8(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9(去宛陈莝 10(开鬼门~洁净府 11(阳道实~阴道虚 12(阴阳交 13(百病生于气 14(上焦如雾 15(中焦如沤 16(下焦如渎 【原文分析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要求回答:原文提示的学术观点。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要求回答:原文阐明的重要理论。 3(《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要求回答:原文所示病证与后世概念的区别。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1(B 2(D 3(B 4(D 5(B 6(A 7(B 8(B 9(A 10(D 【B型题】 1(B 2(A 3(D 4(A 5(B 6(D 7(B 8(D 9(E 10(A 11(D 12(E 13(A 14(D 15(C 16(D 17(A 18(C 【X型题】 1(ABCD 2(BE 3(CD 4(ABCD 5(ABDE 6(BCDE 7(ABCD 8(ABCDE 9(ABC 【填空题】 1(任脉通,太冲脉盛 2(五味,五味 3(阳之守,阴之使 4(为笑,为舌 5(不泻,不藏 6(髓,脉 7则复,则遗 8(温分肉,肥腠理 9厥固泄,痿喘呕 10(气衰,气壮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名词解释】 1(指形体与精神健全而协调。 2(是指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是指导顺时养生及顺时用药的重要理论。 3(要~有要领~关键之意。密~即致密。谓阳气致密~固~固守~指阴精固守。大凡阴阳平调的关键~在于阳气的致密~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 4(本~这里指阴阳~人体疾病的形成是由于阴阳的失调~而治病的关键是协调阴阳~所以治病必求阴阳这个本。 5(阳气温煦~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静~生成人体的形质。 6(寒到极点转化为热~热到极点转化为寒~这是以寒热互变的现象~说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7(胜~偏胜,病~受损而不足~阴气偏胜则损伤阳气~阳热偏胜则耗损阴液。这是阐明阴阳偏盛偏衰的病机。 8(引~指用针刺引经络之气来调节虚实~由于人身的阴阳气血、外内上下交相贯通~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可以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 9(即祛瘀行水法~去~莝~均指除掉~去除。宛陈~指瘀血、废水。 10(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是指发汗~利小便的治法。 11(概括脾胃的病理特点~胃属阳~多外感~实证多见~脾属阴~多内伤~虚证多见~亦可推广到六腑病多为实证~五脏病多为虚证。 12(阴~指阴精正气,阳~指阳热邪气,交~交争之意。阴阳交是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邪正交结而不解~阴精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的一种危重证候。表现为汗出复热不能食~脉躁盛~狂言三证。 13(气~此指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这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理论。 14(形容上焦主布散水谷精气~如同雾露蒸腾。 15(形容中焦主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如同沤物浸渍。 16(形容下焦主排泄水液和糟粕~如同沟渠水道。 【原文分析题】 1(?人体阴精的产生~本源于饮食五味。 ?主藏阴精的五脏~可因五味不节而受伤。 ?只有谨和五味~才能健康长寿。 2(?人体清阳与浊阴的升降规律。 ?清阳向上而主外。 ?浊阴向下而主内。 3(?“阳虚则外寒”指寒邪外袭肌表~阻遏卫阳、体表失温而见恶寒~后世“阳虚则寒”指阳气虚损而致的畏寒之证。 ?“阴虚则内热”指劳倦伤脾、脾气不运~郁而化热。后世“阴虚则热”指阴精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之证。 ?“阳盛则外热”指外邪袭表~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出现表证发热。后世“阳盛则热”指阳热亢盛出现发热~既包括表热也包括里热。 ?“阴盛则内寒”指寒气久积胸中~损伤胸阳所致的内寒证~后世“阴盛则寒”~则是指一切脏腑受寒的阴寒邪盛所出现的内寒证。 《温病学》 一、温病学问答 1(什么是温病?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从这一概念的内涵看~其病因是外感温邪~主症为发热及热象偏重~病机特点为易化燥伤阴~具有外感疾病的特点和温热性质~因此统称为温病。在概念的外延上~温病是一类外感热病~不是指一具体的疾病。 2(什么是瘟疫? 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3(什么是温毒? 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4(温病的特点有哪些? 温病所包括的多种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5(简述温病的范围及分类。 范围:一般把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列入温病的范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湿热疫等。 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类别~温病的范围大致有两大类:一为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猩红热、沙门氏菌属感染等,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螺旋体病中的 钩端螺旋体病,病原虫中的疟疾,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大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二为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如中暑、热射病、小儿夏季热、急性白血病等。 分类: ?按病证(或病因)性质分类:把温病分为有热无湿的温热性质温病和有热有湿的湿热性质温病。温热性质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湿热性质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等。 ?按发病初起的见证分类:即根据发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为新感温病~初起多见表热证~然后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如风温、秋燥、湿温等。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称伏气温病~起病初期即以里热证为主、病邪或由里达外~或内邪深入~如春温、伏暑等。 6(试述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温病大多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所谓起病急骤~是指患者有较确切的发病时日。传变较快~则有相应的复杂多变的证候出现。发热是温病的必具之症~而且多数热势较高~不同的温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有其特殊的发热类型。同时~还易内陷生变~致动血发斑、动风闭窍等危重证候~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病变过程中又易耗伤阴液~病在上焦多伤肺阴~病在中焦多伤胃阴~病变后期~多深入下焦损伤肝肾之阴。 7(试述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8(试述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9(试述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10(试述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肺为主:燥为秋令主气~肺属燥金~同气相从~燥热之邪易侵犯肺经~使肺失清肃表现出一系列燥热伤肺的表现。 (2)易致津液干燥:燥盛则干~热盛伤津~燥热病邪易伤肺胃阴津~甚则伤及肝肾之阴。 (3)易从火化:燥热病邪亢盛时可从火化~上干清窍~出现耳鸣、目赤、咽痛、龈肿。 11(试述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 (1)攻窜流走:温毒病邪可以内攻脏腑~如温毒攻肺可致肺气壅滞~轻则咳喘~重则呼吸急促困难,温毒攻心~阻闭机窍~则神昏谵语~甚则引动肝风~痉厥并见。温毒窜扰肌腠、血络~则见斑疹密布。 (2)蕴结壅滞温毒病邪可以蕴结脉络~导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形成肿毒特征~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多见于咽喉部位。温毒结于阴器~可致睾丸肿痛。温毒病邪引起的肌肤斑疹~皮下结节~也与温毒蕴结壅滞的致病特点有关。 12(试述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3)易耗伤阴液。 13(温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体质因素:温邪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 (2)自然因素:温病发病与外界环境的自然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对于温病发病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环境因素~地域因素对于温病的发病也有影响。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营养调配~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卫生设施、防疫等与温病的发生及流行也有密切的关系。 14(试述卫气营血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卫分证病理特点:温邪犯表~肺气失宣。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气分证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盛津伤。辩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分证病理特点: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血分证病理要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辨证要点:身灼热夜甚~多部位急性出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15(试述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卫气营血病变与三焦所属脏腑病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都可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掌握病程阶段和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法~指导温病的治疗。 区别:两种辨证方法各有侧重~互有短长。一般而言~卫气营血辩证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辩证长于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证候类型~故在临床上~多以卫气营血辩证确定病变的浅深层次和发展趋势~再用三焦辩证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应当将两种辩证方法相辅运用~经纬交错~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温病辨证论治。 16(温病辨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所反映病变有何不同? 温病辨舌包括了舌苔、舌质、舌态三部分。 (1)舌苔包括了白苔、黄苔、灰、黑苔。 (2)舌质有红舌、绛舌、紫舌。 (3)异常舌态包括舌体肿胀、舌体强硬、舌卷囊缩、舌体短缩、舌斜舌颤、舌体痿软等。 舌苔主要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病性属湿属热以及伤津的程度。 舌质主要反映营分和血分的病变~以及病势的浅深轻重~邪正的消长。 舌苔主要反映温病危重病候有重要的意义。 17(舌苔滑腻厚如积粉~舌质紫绛多见于何种温病~其病机是什么? 瘟疫病湿热秽浊极甚~郁闭膜原的征象~证多凶险。 18(试述邪在上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邪袭肺卫~其病理特点为:卫受邪郁~肺气失宣。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其病理特点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辨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其病理特点为:卫受湿遏~肺气失宣。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邪陷心包~其病理特点为:温邪内陷~阻闭包络。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绛。 湿蒙心包~其病理特点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19(试述邪在中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1)阳明热炽病理特点:胃经热盛~热炽津伤。辨证要点: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2)阳明热结病理特点:肠道热结~传导失司。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3)湿热中阻病理特点:湿热困阻~升降失司。辨证要点: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病理特点: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辨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20(试述邪在下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1)肾精耗损病理特点:邪热久羁~耗损肾阴。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2)虚风内动病理特点:肾精虚损~肝失涵养。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则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21(温病发热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身热夜甚、身热肢厥、夜热早凉、低热。 22(温病主要有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无汗? (1)多见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为邪郁肌表~闭塞腠理所致~并见发热恶 寒~头身疼痛等证。 (2)温病邪入营分~热灼营阴~营阴耗损~汗源匮乏~并见灼热烦躁、舌绛、脉细数等症。 23(温病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大汗? 可见于如下病理变化: (1)若气分热炽~迫津外泄~可见壮热~蒸蒸汗出~烦渴~脉洪大~苔黄燥等表现。 (2)若津气外泄~亡阴脱变~则见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黏稠~唇干齿槁~舌红无津~神志恍惚~脉散大。 (3)若气脱亡阳~可见冷汗淋漓~肢厥肢冷~面色清惨~舌淡无华~神气衰微~脉伏或微细欲绝等症。 24(温病出现战汗的临床表现及病机是什么~如何判断预后? 临床表现: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然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病机:多为热邪流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 预后: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若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 25(温病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口渴不欲饮? 多见于湿热病证的气分阶段和温热病证的营血分阶段。 若见于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为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并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若为兼夹痰饮~表现为饮水不多~或饮而不舒~伴见胸闷、呕恶、苔腻。 若在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可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若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淤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等。 26(温病神志异常主要有哪些类型? 温病神志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昏愦不语,神志昏蒙,神志如狂,神情呆钝。 27(何谓“痉”?临床如何辨别虚实? 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又称“动风”。温病中出现痉~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因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筋脉~温病中邪热炽盛~风火相煽~或阴滓耗损~筋脉失养~均可导致发痉~故临床上痉可分为虚痉、实痉两种。 实证:指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临床表现~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多见于温病气分、营血分阶段。 虚证:指抽搐无力~手指蠕动~或口角震颤、心中儋儋大动等。常伴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舌绛枯萎、脉细弦数等。多见于热邪深入肝肾~耗损阴精~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8(何谓“厥脱”~温病中出现肢厥和脱证主要有哪些证候类型? 厥一般指昏厥和肢厥。前者指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后者指四肢逆冷或不温~重者逆冷到膝,肘轻者到踝、腕。 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由于脱证常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故合称“厥脱”。 类型:热厥、寒厥、亡阴、亡阳等。 29(在形态上如何辨别斑疹?其病机有何不同? 辨别斑疹:斑为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至~压之不退色,疹为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 病机区别:斑多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疹为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如章虚谷说:“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可见斑疹在病位上有肺胃之别~在病变上有浅深不同~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30(简述温疫类温病卫气同病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口渴唇焦~恶心呕吐~腹胀便结~或见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边尖红~苔微黄或黄燥~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表里双解。 方药:增损双解散:僵蚕(酒炒)、滑石、蝉蜕、姜黄、防风、薄荷叶、荆介穗、当归、白芍药、黄连、连翘、栀子、黄芩、桔梗、大黄(酒浸)、芒硝(冲服)、 石膏、甘草。 31(温病中出现绛舌临床如何分虚实? 温病过程中绛舌大多为邪热入营之征象~表明病情较危重。绛舌分虚实:实者鲜艳干燥~虚者光亮如镜~或干枯不荣。 32(温病治疗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治法? 温病的治疗原则:祛除温邪~扶助正气。 主要治法: ?内治法: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开窍熄风法~滋阴生津法~救逆固脱法等, ?外治法:洗浴法~灌肠法~敷药法~搐鼻法~吹喉法等。 33(简述温病泄卫透表法功效及适应证。 泄卫透表法是祛除在表温邪~解除卫分表证的治法。 泄卫透表法具有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热解表的作用。适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34(简述温病清解气热法功效及适应证。 清解气热法是清解气分热邪~解除气分热毒的一种治法。 本法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属于八法中的清法。适用于温热病卫分之邪已解~气分里热亢盛~尚未入于营血分者。 35(简述温病和解表里法功效及适应证。 和解表里法是和解、疏泄、宣通气机达到外解里和的治法。属八法中的和法。本法具有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成结~而是郁滞于少阳或膜原、留连三焦的半表半里证。 36(简述温病祛湿清热法功效及适应证。 祛湿清热法是祛除三焦湿热的治法。本法具有宣畅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等化湿泄热的作用。适用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37(简述温病通下逐瘀法功效及适应证。 通下逐邪法是攻导里实~清除热结的治法。属八法中的下法。本法具有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排除邪毒~给邪以出路的作用。适用于热邪谵语有形实邪如燥屎、湿滞、瘀血等互结于肠腑的证候。 38(简述温病清营凉血法功效及适应证。 清营凉血法是清解营血之热~消散营血分瘀滞的治法。属八法中的清法范围。本法具有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滋养阴液、散血活络的作用。适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分~营热或血热亢盛的证候。 39(简述温病开窍息风法功效及适应证。 开窍息风法包括了开窍与息风两种治法。 开窍法是开通窍闭、苏醒神志的治法。具有清泄心包邪热~芳香清化中焦湿热痰浊~醒神利窍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入心包或痰浊上蒙机窍所引起的神志异常证候。 息风法是平肝息风~解除挛急的治法。具有凉泄肝经邪热~滋养肝肾阴液~以控制抽搐的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盛动风或阴虚生风的证候。 40(简述温病滋阴生津法功效及适应证。 滋阴生津法是滋养阴液~补充阴津耗损的治法。属八法中的补法。本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41(简述温病固脱救逆法效用及适应证。 固脱救逆法是救治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证的治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范围。本法具有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的作用。适用于温病中患者正气素虚而邪气太盛~或汗出太过~阴液骤损~阴伤及阳~导致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之危急证候。 42(何谓风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风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肺胃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发于冬季者~也叫冬温。风温初起治疗原则: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 43(何谓春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春温属温热类疾病~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的急性热病。其特点为起病即见里热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本病多发生在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 春温治疗原则:以 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44(何谓暑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暑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夏至至立秋之间。暑温治疗原则:清暑泄热~顾护津气。遵张凤奎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45(何谓秋燥~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秋燥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胃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秋燥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并重。古书记载“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出的基本治疗大法。 46(何谓湿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 湿温属湿热类疾病~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季节。 湿温治疗原则: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两者要兼顾。 47(何谓暑湿~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 暑湿属湿热类疾病~是感受暑湿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本病好发于夏末初秋。 暑湿治疗原则: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48(何谓伏暑~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伏暑属湿热类疾病~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由于本病发病季节有秋冬迟早不同~加之初起即有明显的里热证~因而又有晚发、伏暑晚发、伏暑秋发、 伏暑伤寒、冬月伏暑等名称。 伏暑初起治疗原则:总以清里热为主~解表为辅。初起为表里同病~卫气同病者~应予清暑化湿~疏宣表邪,病发营分而卫营同病者~则应清营泄热~辛散透表。 49(何谓大头瘟~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头瘟属温毒类疾病~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大头瘟治疗原则: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50(何谓烂喉痧~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烂喉痧属温毒类疾病~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瘅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烂喉痧治疗原则:以清泄热毒为重。 51(何谓湿热疫~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湿热疫属温疫类疾病~是由湿热性质的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发病一般不拘年份、季节和地域~但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湿热疫治疗原则:初起疠气遏伏膜原~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52(何谓暑燥疫~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暑燥疫属温疫类疾病~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夏暑季节多见。 暑燥疫治疗原则:总的原则是选用针对暑燥疠气的有效药物~迅速祛除疠气~扭转病情。 53(简述温热类温病风热犯卫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微咳~咽喉红痛~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介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桔梗、苇根、生甘草。 54(简述温热类温病燥热犯卫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无痰或少而粘~咳嗽~甚则声音嘶哑~咽干鼻燥~口微渴~舌尖边红~舌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 治法: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方药: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贝母、豆豉、栀皮、梨皮。 55(简述温热类温病肺热壅盛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咳喘~咳痰粘稠不爽~甚则气急鼻煽~胸痛~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 56(简述温热类温病燥热伤肺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气逆而喘~胸满胁痛~鼻干咽燥~心烦口渴~少气乏力~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生石膏、冬桑叶、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57(简述温热类温病肺热腑实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宣白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 58(简述温热类温病热郁少阳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满闷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苦寒清热~养阴透邪。 方药: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淡豆豉、玄参。 59(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盛动风证治方药。 证候: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闷燥扰~甚则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红 苔黄~脉象弦数~或舌红绛~脉细弦数。 治法: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桑叶、菊花、钩藤、鲜生地、白芍、竹茹、川贝、茯神、生甘草。 60(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灼营阴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夜甚~心烦燥扰~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而干~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药: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61(简述温热类温病热陷心包证治方药。 证候: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色鲜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 62(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证治方药。 证候: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黄、生白芍、丹皮。 63(简述湿热类温病邪遏卫气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藿香、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 64(简述邪阻膜原证治方药。 证候: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药:雷氏宣透膜原法:厚朴(姜制)、槟榔、草果仁、黄芩(酒炒)、粉甘草、藿香叶、半夏(姜制)、生姜。 65(简述湿热蕴毒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蔻仁。 66(简述暑湿积滞~郁结肠道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 治法:导滞通下~清暑化湿 方药:枳实导滞汤:枳实、生大黄(酒洗)、山楂、槟榔、川朴、川连、六曲、连翘、紫草、木通、甘草。 67(简述暑湿郁阻少阳证治方药。 证候:寒热如疟~午后身热加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始终不除~口渴心烦~脘痞呕恶~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化湿。 方药: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淡竹茹、半夏、枳壳、陈皮、赤苓、碧玉散(包)。 68(简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清醒之时~表情淡漠~耳聋目瞑~ 反应迟钝~问答间有清楚之词~甚则谵语乱言~苔浊腻~脉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菖蒲郁金汤:鲜石菖蒲、广郁金、炒山栀、青连翘、细木通、鲜竹叶、粉丹皮、淡竹沥、灯心、紫金片(即玉枢丹)。 69(简述温毒类温病毒盛肺胃证治方药。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实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生甘草。 70(简述毒燔气营证治方药。 证候: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瘅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药:凉营清气汤:水牛角、鲜石斛、黑山栀、丹皮、鲜生地、薄荷叶、黄连、赤芍、玄参、生石膏、生甘草、连翘壳、鲜竹叶、茅根、芦根、金汁(冲服)。 71(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重要原文有哪些?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太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上焦病证邪袭肺卫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B(身热~咳喘~苔黄 C(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2(上焦病证邪热壅肺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B(身热~咳喘~口渴~苔黄 C(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3(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身热~咳喘~苔黄。 4(中焦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 大而数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5(中焦湿热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 大而数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6(上焦邪袭肺卫~其病理特点为 A(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B(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C(卫受湿遏~肺气失宣 D(温邪内陷~阻闭包络 E(肠道热结~传 导失司 7(中焦阳明热结的病理特点为 A(胃经热盛~热炽津伤 B(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C(湿热困 D(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E(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8(春温治疗原则是 A(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 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 阴津D(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E(清热润燥并重 【B型题】 A(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B(清暑泄热~顾护 津气 C(辛散凉泄~透邪外达 D(清热润燥并重 E(解表清里并重 1(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 2(春温治疗原则是 3(暑温治疗原则 A(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 等表现。 B(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 立秋至小雪之间。 C(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 重肢酸等表现。 D(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 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 E(肺卫表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咳嗽~舌边尖 红~脉浮数。 4(伏暑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5(秋燥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6(暑湿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A(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 B(总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C(初起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 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D(总以清泄热毒利咽为重。 E(疏风泄热~宣肺解表为主。 7(湿热疫治疗原则是 8(大头瘟治疗原则是 9(烂喉痧治疗原则是 A(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B(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夏暑季节多见。 C(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D(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E(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瘴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10(湿温的临床特点是 11(烂喉痧的临床特点是 12(大头瘟的临床特点是 A(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 浊腻如积粉~脉缓。 B(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 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C(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 怠~苔黄腻~脉滑数。 D(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 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E(憎寒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糜烂。 13(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证的l临床表现是 14(湿热蕴毒证的临床表现是 15(邪阻膜原证的临床表现是 【X型题】 1(温病的特点有 A(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B(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C(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D(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E(按六经传变规律传变 2(风热病邪致病特点有 A(伤人急速~先犯阳明 B(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c(易困阻中焦~阻滞脾胃 D(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E(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B(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E(病势缠绵~难以速祛 4(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病变以肺为主 B(易致津液干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易从火化 E(攻走流窜 5(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攻窜流走 B(易致津液干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蕴结壅滞 E易耗伤阴液 6(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B(里热内追特性显著 C(易耗伤阴液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攻窜流走 7(温病发热的热型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A(发热恶寒 B(寒热往来 C(壮热 D(日晡潮热 E(身热不扬 8(温病神志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A(烦躁不安 B(神昏谵语 C(昏愦不语D(神志昏蒙 E(神志如狂和神情呆钝 9(脱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 A(热厥 B(寒厥 C(气厥 D(亡阳 E(亡阴 10(温病哪些情况可以出现大汗 A(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B(湿热中阻~迫津外出C(津气外泄~亡阴脱变 D(气脱亡阳~津随气(阳)脱E(阳明腑实 11(温病哪些情况可以出现无汗 A(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为邪郁肌表~闭塞腠理 B(湿热中阻~气机不 畅C(温病邪入营分~热灼营阴~营阴耗损~汗源匮乏 D(温病邪在气 分~热炽伤津E(热入心包 【填空题】 1(温病按病因性质(有无湿热)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温病按发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证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治疗温热类温病风热犯卫的主方是______和_______。 4(治疗温热类温病燥热犯卫的主方是______~治疗肺热壅盛的主方是_______。 5(治疗温热类温病肺热腑实的主方是______~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盛动 风的主方是______。 6(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的主方是______~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灼营 阴的主方是_____。 7(温病辨舌包括了舌苔、______、______三部分。 8(温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和______。 9(治疗湿热蕴毒证的主方是_______~治疗暑湿积滞肠道的主方是 ______。 【是非判断题】 1(温病的范围包括外感热病中除湿热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列入温病的范 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 暑燥疫、湿热疫等。 ( ) 2(温病是感受风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 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 ) 3(根据有无发热可以把温病分为温热性质温病和湿热性质温病。 ( ) 4(湿热性质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烂喉痧等。 ( ) 5(燥热病邪致病以肺为病变中心~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 ) 6(温毒病邪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易从火化的特点。 ( ) 7(温热病邪具有邪气外袭~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逆传心包( ) 8(温病的发病因素具有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 ( ) 9(气分证辨证要点有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 ) 10(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有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 ) 11(阳明热炽病理特点为胃经热盛~热炽津伤。其辨证要点为壮热~无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 ) 12(虚风内动的病理特点为肾精虚损~肝失涵养~其辨证要点为手指蠕动~甚则恣疭舌干绛而萎~脉洪大有力。 ( ) 13(痉证的实证多具有指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临床表现~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无力等特点。 ( ) 14(暑湿阻滞少阳的治疗方法是和解少阳~清热化湿,其主方是小柴胡汤。( ) 15(暑湿积滞~郁结肠道的治疗方法是导滞通下~清暑化湿,其代表方剂是大承气汤。 ( ) 1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化湿解毒,代表方剂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 ) 17(舌苔主要反映卫气和气分的病变~病性属湿属热以及伤津的程度,( ) 18(舌质主要反映营分和血分的病变~以及病势的浅深轻重~邪正的消长。( ) 【名词解释】 1(温病 2(瘟疫 3(温毒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A 7(B 8(C 【B型题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C 7(C 8(B 9(D 10(D 11(E 12(A 13(B 14(C 15(A 【X型题参考答案】 l(ABCD 2(BD 3(ABCD 4(ABD 5(AD 6(ABC 7(ABCDE 8(ABCDE 9(ABDE 10(ACD 11(AC 【填空题参考答案】 1(温热性质类温病,湿热性质类温病 2(新感温病,伏气温病3(银翘散,桑菊饮 4(桑杏汤,麻杏石甘汤 5(宣白承气汤,羚角钩藤汤 6(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7(舌质:舌态 8(祛除温邪,扶助正气 9(甘露消毒丹,枳实导滞汤 【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从这一概念的内涵看~其病因是外感温邪~主症为发热及热象偏重~病机特点为易化燥伤阴~具有外感疾病的特点和温热性质~因此统称为温病。 2(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3(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
本文档为【[中医中药]中医四大经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