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名称:七宝美髯丹

2018-01-17 17页 doc 38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名称:七宝美髯丹名称:七宝美髯丹 名稱:七寶美髯丹 名稱:大造丸 方義:足少陰厥陰藥。 方義:手太陰足少陰藥。 (1)何首烏:澀精固氣,補肝堅腎為君。 (1)河車:本血氣所生,大補氣血為君。 (2)茯苓:交心腎而滲脾濕。 (2)敗龜板:陰氣最全,黃柏:稟陰氣最厚,滋陰 (3)牛膝:強筋骨而益下焦。 補水為臣。 (4)當歸:辛溫以養血。 (3)杜仲:潤腎補腰。 (5)枸杞:甘寒而補水。 (4)牛膝:強筋骨。 (6)菟絲子:益三陰而強衛氣。 (5)地黃:養陰退熱。製以茯苓砂仁,入少陰而益 (7)補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 腎精。 ...
名称:七宝美髯丹
名称:七宝美髯丹 名稱:七寶美髯丹 名稱:大造丸 方義:足少陰厥陰藥。 方義:手太陰足少陰藥。 (1)何首烏:澀精固氣,補肝堅腎為君。 (1)河車:本血氣所生,大補氣血為君。 (2)茯苓:交心腎而滲脾濕。 (2)敗龜板:陰氣最全,黃柏:稟陰氣最厚,滋陰 (3)牛膝:強筋骨而益下焦。 補水為臣。 (4)當歸:辛溫以養血。 (3)杜仲:潤腎補腰。 (5)枸杞:甘寒而補水。 (4)牛膝:強筋骨。 (6)菟絲子:益三陰而強衛氣。 (5)地黃:養陰退熱。製以茯苓砂仁,入少陰而益 (7)補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 腎精。 (8)此皆固本之藥,使榮衛調適,水火相交, (6)二冬:降火清金,合之人參五味,能生脈而補 則氣血太和,而諸疾自已也。 肺氣。 (7)大要以金水為生化之原,合補之以成大造之功 名稱:二陳湯 也。 方義:此足太陽明藥也。 (1)半夏:辛溫體滑,性燥,行水利痰為君。 名稱:大陷胸湯 (2)痰因氣滯,氣順則痰降,故以橘紅利氣。 方義:此足太陽藥。 (1)邪裏,結于高位,以致三焦俱實,手不可近, (3)痰由濕生,濕去則痰消,故以茯苓滲濕為臣。 證為危急,非常藥所能平,故以甘遂苦寒行 (4)中不和則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補土為佐。 水直達為君。 名稱:大青龍湯 (2)芒硝:鹹寒軟堅為臣。 方義:足太陽藥 (3)大黃:苦寒蕩滌為使。 (1)成氏曰:桂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風寒 (4)三藥至峻而有起死之功。 兩傷,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已其寒, 欲以麻黃發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 名稱:小青龍湯 處青龍而兩解也。 方義:足太陽藥。 (2)麻黃:甘溫,桂枝辛熱,寒傷營,以甘緩之, (1)表不解,故以麻黃發汗為君。 風傷衛,以辛散之,故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 (2)桂枝、甘草佐之,解表為佐。 (3)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黃以發表。 (3)咳喘,肺氣逆也,故用芍藥酸寒,五味酸溫以 (4)大棗:甘溫;生薑:辛溫,佐桂枝以解肌。 收之。 (5)營衛陰陽俱傷,則非輕劑所能獨解,必須重輕 (4)水停心下則腎燥,細辛、乾薑辛溫,能潤腎而 之劑同散之。則陰陽之邪俱已,營衛俱和。 行水。 (6)石膏:辛甘微寒,質重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 (5)半夏辛溫,能收逆氣,散水飲,為使也,外發 汗,內行水,則表裏之邪散矣。 名稱:大秦艽湯 方義:此六經中風輕者之通劑也。 名稱:小建中湯 方義:足太陰陽明藥。 (1)以秦艽:為君,袪一身之風也。 (1) 準繩曰:脾居四臟之中,生育榮衛,通行津液, (2)以石膏: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 一有不調,則失所育所行也,必以此湯溫建溫 (3)羌活:散太陽之風。 中臟,故名建中。 (4)白芷:散陽明之風。 (2)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以飴糖為君,甘草 (5)川芎:散厥陰之風。 為臣。 (6)細辛、獨活:散少陰之風。 (3) 桂枝辛熱,辛散也,潤也,榮衛不足,潤而散 (7)防風:為風藥卒徒,隨所引而無所不至者也。 之;芍藥酸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通,收 (8)大扺內傷必因外感而發,諸藥雖云搜風,亦兼 而行之,故以桂芍為佐。 發表,風藥多燥,表藥多散,故疏風必先養血, 而解表亦必固裏。 (4) 生薑辛溫,大棗甘溫,胃者,衛之源;脾者榮 (9)當歸:養血,生地:滋血,芎藭:活血,血活 之本。鍼經曰:榮出中焦,衛生上焦,是以衛 則風散而舌本柔矣。 為陽,益之必以辛,榮為陰,補之必竹以甘, (10)芍藥:歛陰和血。 辛甘相合,脾胃健而榮衛通,故以薑棗為使。 (11)又氣能生血,故用白朮、茯苓、甘草:補氣以 壯中樞,脾運濕除,則手足健矣。 (12)又風能生熱,故用黃芩清之,石膏瀉中,生地 涼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1 名稱:小柴胡湯 名稱:升陽散火湯 方義:足少陽藥 方義:此手足少陽藥 (1) 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其經在半表半裏, (1)柴胡:以發少陽之火為君,升葛:以發陽明之 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火,羌防:以發太陽之火,獨活:以發少陰之 (2) 邪入本經,乃由表而將至裏,當徹熱發表,迎 火為臣。此皆味薄氣輕上行之藥,所以輕舉其 而奪之,勿令傳太陰。 陽,使三焦暢遂,而火邪皆散矣。 (3)柴胡:味苦微寒,少陽主藥以升陽達表為君。 (2)人參、甘草:益脾土而瀉熱。 (4)黃苓:苦寒,以養陰退熱為臣。 (3)芍藥:瀉脾火而歛陰,且酸歛甘緩,散中有收, (5)半夏:辛溫,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氣而止嘔。 不致有損陰氣為佐使也。 (6)人參、甘草:以補正氣而和中,使邪不得復傳 名稱:半夏瀉心湯 入裏為佐。 方義:此手少陰足太陰藥也。 (7)邪在半表半裏,則營衛爭,故用薑棗之辛甘以 (1)成氏曰:否而不泰為痞,苦先入心,瀉心者必 和營衛為使也。 苦。 (2)故以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降陽而升陰。 名稱:川芎茶調散 方義:此足三陽藥。 (3)辛走氣,散痞必以辛,故以半夏、乾薑為佐 (1)羌活:治太陽頭痛。 ,以分陰而行陽。 (2)白芷:治陽明頭痛。 (4)欲通上下交陰陽者,必和其中,故以人參、甘 (3)川芎:治少陽頭痛。 草、大棗為使,以補脾而和中,則痞熱消而大 (4)細辛:治少陰頭痛。 汗以解矣。 (5)防風:為風藥卒徒,以風熱在上,皆能解表散 寒,宜於升散也,頭痛必用風藥者,以顛頂之上,名稱:四君子湯 惟風可到也。 方義:手足太陰足陽明藥。 (6)薄荷、荊芥:並能消散風熱,清利頭目,故以 (1)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 為君,同諸藥上行,以升清陽而散鬱火。 (2)白朮:苦溫,燥脾補氣為臣。 (7)加甘草者,以緩中也。 (3)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 (8)用茶調者,茶能上清頭目也。 (4)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 (5)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餘臟受蔭,而色澤強 名稱:五苓散 矣。 方義:足太陽藥也。 (1)太陽之熱,傳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 名稱:四物湯 (2)經曰:淡味滲泄為陽,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 方義:手少陰足太陰厥陰 為君。淡能利水,茯苓走氣分,豬苓走血分, (1)當歸:辛苦甘溫,入心脾生血為君。 必上行入肺而後能下降入膀胱也。 (2)生地:甘寒,入心腎滋血為臣。 (3)鹹味涌泄為陰,澤瀉甘鹹入腎膀胱,同利水道 (3)芍葯:酸寒,入肝脾歛陰為佐。 為臣。 (4)芎藭:辛溫,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為使也。 (4)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朮苦溫健脾去濕為佐。 (5)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以肉桂辛 名稱:四神丸 熱為使,熱因熱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氣,使濕 方義:足少陰藥也。 熱之邪,皆從小水而出也。 (1)破故紙: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 乃能生土,故以為君。 名稱:升陽除濕防風湯 (2)肉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鹹能 方義:足太陰陽明藥 補腎,酸能濇精。 (1)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鬱,故以為君。 (3)吳茱:辛熱除濕燥脾,能入少陰厥陰氣分而補 (2)白朮: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 火。 (3)防風:辛溫勝濕而升陽。 (4)生薑:暖胃;大棗:補土,所以防水。 (4)白芍:酸寒歛陰而和脾也。 (5)蓋久瀉皆由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故大補 (5)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致重病,反鬱結而不通矣 下焦元陽,使火旺土強,則能制水而不復妄行 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 矣。 2 名稱:左金丸 (3)羌活:味苦辛溫,透關節。 方義:此足厥陰藥也。 (4)炙甘草:溫補脾胃,行經絡,通血脈。 (1)肝實則作痛,心者肝之子,實則瀉其子。 (5)胃寒則嘔吐呃逆,不下食,益智、沈香、丁香: (2)故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使火不剋金,金能 大辛熱以散寒邪為佐。 制木,則肝平矣。 (6)瘡瘍內攻,聚而為滿,木香、茴香、陳皮:辛 (3)吳茱:辛熱,能入厥陰,行氣解鬱,又能引熱 苦溫,治痞散滿為使。 下行,故以為反佐。 名稱:百合固金湯 (4)一寒一熱,寒者正治,熱者從治,以熱治熱, 方義:手太陰足少陰藥 從其性而治之,亦曰反治。故能相濟以立功, (1)金不生水,火炎水乾,故以二地助腎滋水退熱 肝居於左,肺處於右。左金者:謂使金令得行於 為君。 左而平肝也。 (2)百合:保肺安神。 名稱:玉屏風散 (3)麥冬:清熱潤燥。 方義:足太陽手足太陰藥。 (4)元參:助二地以生水。 (1)黃耆: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 (5)貝母:散肺鬱而除痰。 (6)歸芍:養血兼以平肝。 (2)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為臣。 (7)甘桔:清金,成功上部。 (3)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耆畏之,故以 (8)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傷生發之氣也。 為使。 (4)以其益衛固表,故曰玉屏風。 名稱:妙香散 方義:手足少陰藥也。 名稱:生脈散 (1)心君火也,君火一動,相火隨之。相火寄于肝 方義:手太陰少陰藥。 膽,腎之陰虛,則精不藏,肝之陽強,則氣不 (1)肺主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虛故脈絕短 固,故精脫而成夢矣。 氣也。 (2)山藥:益陰清熱,兼能濇精,故以為君。 (2)人參:甘溫,大補肺氣為君。 (3)人參,黃耆:所以固其氣。 (3)麥冬:止汗潤肺滋水清心瀉熱為臣。 (4)遠志,二茯:所以寧其神,神寧氣固,則精自 (4)五味:酸溫歛肺,生津收耗散之氣氣為佐。 守其位矣。 (5)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則氣充而脈 (5)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腎中之邪火也。 腹,故曰生脈也。 (6)桔梗:清肺散滯。 (6)夏月炎暑,火旺剋金,當以保肺為主。清晨服 (7)木香:疏肝和脾。 此,能益氣而袪暑也。 (8)丹砂:鎮心安神。麝香:通竅解鬱,二藥又能 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 名稱:白虎湯 (9)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猶黃婆之煤嬰也。 方義: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 (10)是方不用固澀之劑,但安神正氣,使精與神氣 (1)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 相依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氣,故亦治驚悸鬱 (2)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 結。 (3)津液內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 不致傷胃。 名稱:沈香天麻丸 (4)又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 方義:足厥陰藥 知母清肺而瀉腎火。 (1)寶鑑曰:恐則氣下精怯而上焦閉,以羌活、獨 (5)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 活:苦溫引氣上行,又入太陽為引,故以為君。 (6)或瀉其子,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2)天麻、防風:辛溫以散之,當歸、甘草辛溫以 (7)王三陽云:「經文中『裡有寒』之寒字當邪字解, 補氣血不足又養胃氣,故以為臣。 亦熱也。」蓋脈浮滑者,浮為表有熱;滑為裡有 (3)烏附、益智:大辛溫,行陽退陰、又治客寒犯 熱。此言傷寒太陽證罷,邪傳陽明,表裡俱熱而 胃;腎主五液,入脾為涎,以生薑、半夏燥濕 未成胃實之病也。 行痰,故以為佐;沉香辛溫體重氣清,去怯安 名稱:托裏溫中湯 神為使。 方義:此足陽明三陰藥也。 (1)衛生寶鑑曰: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 苦溫。 (2)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外發揚,自裏之表, 為君。 3 名稱:芍藥湯 (8)薑、桂:助陽分而達四肢。 方義:此足太陰手足陽明藥。 (9)牡蠣、白礬:酸歛濇收,又能化頑痰。 (10)加酒服者:以行藥勢也。 (1)芍藥:酸寒,瀉肝火歛陰氣,和營衛,故以為 君。 名稱:柏子仁丸 (2)大黃、歸尾:破積而行血。 方義:手足太陰少陰藥 (3)木香、檳榔:通滯而行氣。 (1)柏子仁:之甘辛平,養心寧神為君。 (4)黃芩、黃連:燥濕而清熱。 (2)牡蠣、麥麩:之鹹涼,靜躁收脫為臣。 (5)蓋下痢由濕熱鬱積於腸胃,不得宣通,故大便 (3)五味:酸斂濇收。 重急,小便赤濇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 以清之,甘以調之。 (4)半夏:和胃燥濕為佐。 (6)加肉桂者:假其辛熱以為反佐也。 (5)麻黃根:專走肌表。 (6)引人參、白朮:以固衛氣為使。 名稱:固下丸 方義:此足少陰厥陰藥也。 名稱:香連丸 (1)樗皮:苦燥濕,寒勝熱,濇固下,故赤白帶因 方義:此手足陽明藥也。 (1)痢為飲食不節,寒暑所傷,濕熱蒸鬱而成。 於濕深者用之為君。 (2)黃連:苦燥濕,寒勝熱,直折心脾之火,故以 (2)芍藥之酸:歛陰氣,收下溜為臣。 為君。 (3)良薑之熱:以散寒濕。 (3)用吳茱萸,同炒者:取其能利大腸壅氣,且以 (4)黃蘗之寒:以袪熱濕,並炒黑以止血收脫為佐 殺大寒之性。 使。 (4)裏急由於氣滯,木香辛行氣,溫和脾,能通利 名稱:虎潛丸 三焦,泄肺以平肝,使木邪不剋脾土,氣行而 方義:足少陰藥也。 滯去也。一寒一熱,一陰一陽,有相濟之妙, (1)黃蘗,知母,熟地:所以壯腎水而滋陰。 經所謂(熱因寒用也)。 (2)當歸,芍藥,牛膝:所以補肝虛而養血,牛膝 名稱:真人活命飲 又能引諸藥下行,以壯筋骨,蓋肝腎同一治也。 方義:足陽明厥陰藥 (3)龜:得陰氣最厚,故以補陰而為君。 (1)金銀花:散熱解毒,癰疽聖藥,故以為君。 (4)虎:得陰氣最強,故以健骨而為佐。用脛骨者: (2)花粉:清痰降火。 虎雖死猶立不仆,其氣力皆在前脛,故用以入 (3)白芷:除濕袪風,並能排膿消腫。 足,從其類也。 (4)當歸:和陰而活血。 (5)瑣陽:益精壯陽,養筋潤燥。 (5)陳皮:燥濕而行氣。 (6)陳皮:以利氣。 (6)防風:瀉肺疏肝。 (7)加乾薑:以通陽。 (7)貝母:利痰散結。 (8)羊肉:甘熱屬火而大補,亦以味補精,以形補 (8)甘草:化毒和中,故以為臣。 形之義。使氣血交通,陰陽相濟也。 (9)乳香:調氣,托裏護心。 名稱:表實六合湯 (10)沒藥:散瘀消腫定痛,故以為佐。 方義:此足太陽藥也。 (11)穿山甲:能走能散。 (1)凡婦人傷寒六經治例皆同,有懷妊者則以安胎 (12)皂角刺:辛散剽銳,皆厥陰陽明正藥,能貫穿 為主,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 經絡,直達病所,而潰壅破堅,故以為使。 (2)四物為君:養血安胎。 (13)加酒者:欲其通行週身,使無邪不散也。 (3)麻黃、細辛:發汗解表。 (14)毒在上飽服,毒在下飢服,喜飲者多飲酒以行 藥勢,忌酸物鐵器。 名稱:侯氏黑散 方義:手太陰少陰足厥陰 名稱:茵陳蒿湯 (1)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 方義:足陽明藥 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以為君。 (1)成無己曰:小熱,涼以和之,大熱,寒以散之。 (2)防風、細辛:以袪風。 發黃者,濕熱甚也,非大寒不能徹其熱。 (3)當歸、川芎:以養血。 (2)故以茵陳為君。 (4)人參、白朮:以補氣。 (3)梔子為臣。 (5)黃芩:以清肺熱。 (4)大黃為佐。 (6)桔梗:以和膈氣。 (5)分泄前後,則腹得利而解。 (7)茯苓:通心氣而行脾濕。 4 名稱:梔子豉湯 得伸。 方義:此足太陽陽明藥。 (5)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為載也。 (1)煩為熱盛,梔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為君。 名稱:滋燥養榮湯 (2)淡豉苦能發熱,腐能勝焦,助梔子以吐虛煩, 方義:手太陰足厥陰藥 故以為臣。 (1)前證為血虛而水涸。 (3)酸苦涌泄為陰也,此吐無形之虛煩。 (2)當歸:潤燥養血為君。 (4)若膈有實邪,當用瓜蒂散。 (3)二地:滋腎水而補肝。 (4)芍藥:瀉肝火而益血為臣。 名稱:清燥湯 方義:手足太陰陽明藥 (5)黃芩:清肺熱,能養陰退陽。 (1)肺屬辛金而主氣,大腸屬庚金而主津,燥金受 (6)艽、防:散肝風,為風藥潤劑。 濕熱之邪,則寒水生化之源絕, 源絕則腎水虧, (7)又秦艽:能養血榮筋,防風乃血藥之使。 而痿蹩諸證作矣,金者水之母也,氣者水之源也。 (8)甘草:甘平瀉火,入潤劑則補陰血為佐使也。 (2)黃耆:益元氣而實皮毛,故以為君。 名稱:痞氣丸 (3)二朮、參、苓、甘橘、神麴:健脾燥濕,理氣 方義:足太陰陽明藥 化滯,所以運動其土,土者金之母。 (1)黃連:瀉熱燥濕,治痞君藥。 (4)麥冬、五味:保肺以生津。 (2)厚朴砂仁:行氣而散滿。 (5)當歸、生地:滋陰而養血。 (3)茵陳、苓、瀉:利水以實脾。 (6)黃蘗、黃連:燥濕而清熱。 (4)黃芩:清肺而養陰。 (7)升麻、柴胡:所以升清。 (5)椒萸:燥脾而逐冷。 (8)豬苓、澤瀉:所以降濁,使濕熱從小便出。 (6)薑、桂、川烏:補命火以生脾土,而薑桂又能 (9)則燥金肅清,水出高原,而諸證平矣。 去瘀生新。 名稱:理中湯 (7)巴豆:能消有形積滯,為斬關奪門之將,藉之 方義:足太陰脾經藥。 以為先驅。 (1)人參:補氣益脾,故以為君。 (8)加參朮者:以補脾元,正氣正旺然後可以袪除。 (2)白朮:健脾燥濕,故以為臣。 名稱:稀涎散 (3)甘草:和中補土,故以為佐。 方義:此足太陰厥陰藥。 (4)乾薑:溫胃散寒,故以為使。 (1)吳鶴皋曰: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天冠地覆, (5)以脾土居中,故曰理中。 無暴仆也。若濁邪逆上,則清陽失位而倒置矣, 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壅盛者,風盛氣湧使然也。 名稱:復元羌活湯 (2)經曰:病發於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 方義:此足厥陰藥。 治具本,治不與疏風補虛,而先吐其痰涎。 (1)原文曰:肝膽之經,行於脅下,屬厥陰少陽, (3)白礬:酸苦,能湧泄,鹹能軟頑痰,故以為君。 故以柴胡引用為君。 (4)皂角:辛能通竅鹹能去垢,專治風木,故以為 (2)以當歸:活血脈。 使,固奪門之兵也。 (3)以甘草:緩其急為臣,能生新血,陽生則陰長。 (5)師曰:凡吐中風之痰,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 (4)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 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 (5)以大黃:蕩滌敗血為使。 偏枯,此其禁也。 (6)氣味相合,各有攸歸,痛自去矣。 (7)本方組成中並無羌活一味,方名卻曰復元羌活 名稱:紫雪 湯者,可能是文中有所遺闕,又正骨心法有復 方義:此手足少陰足厥陰陽明藥也。 元活血湯者,其組成及主治與本方相同,請留意。 (1)寒水石、石膏、滑石、硝石:以瀉諸經之火, 而兼利水為君。 名稱:普濟消毒飲 (2)磁石、玄參:以滋腎水而兼利水為君。 方義:此手太陰、少陰、足少陽陽明藥也。 (3)犀角、羚羊:以清心寧肝。 (1)芩連:苦寒,瀉心肺之熱為君。 (4)升麻、甘草:以升陽解毒。 (2)玄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 (5)沈香、木香、丁香、以溫胃調氣。 補氣為臣。 (6)麝香:以透骨通竅。 (3)連翹、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藍根:甘寒, (7)丹砂、黃金:以鎮驚安魂,瀉心肝之熱為佐使。 馬勃、殭蠶:苦平,散腫消毒定喘為佐。 (8)諸藥用氣,硝獨用質者,以其水鹵結成,性竣 (4)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之陽氣不 而易消,以瀉火而散結。 5 名稱:紫菀湯(1) (6)血壅不流則為痛,當歸辛溫以散之。 方義:手太陰藥 (7)人參、甘草:甘溫補養正氣,使苦寒不傷脾胃。 勞而久嗽,肺虛可知,即有熱證,皆虛火也。 (8)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豬苓、澤瀉,甘淡 (1)海藏以保肺為君,故用紫菀,阿膠。 鹹平,導其留飲為佐。 (9)上下分消其濕,使壅滯得宣通。 (2)以清火為臣,故用知母、貝母。 (3)以參苓為佐者,扶土所以生金。 名稱:當歸龍薈丸 (4)以甘桔為使者,載藥上行脾肺。 方義:此足厥陰手足少陽藥也。 (5)五味子滋腎家不足之水,故肺家耗散之金,久 (1)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因而起, 嗽者所必收也。 為病不止一端矣。 (2)故以龍膽、青黛:直入本經而折之。 名稱:腎熱湯 (3)而以大黃、芩、連、梔、蘗:通平上下三焦之 方義:此足少陰藥也。 火也。 (1)磁石:體重辛鹹,色黑補腎袪熱,通耳明目, (4)蘆薈:大苦大寒,氣燥入肝,能引諸藥同入厥 故以為君。 陰。 (2)牡蠣:鹹寒,軟痰破結。 (5)當歸:辛溫,能入厥陰,和血而補陰,故為君。 (3)生地:大寒,瀉火滋腎。 (6)少加木香、麝香:取其行氣通竅也。 (4)麥冬、甘草:補肺清金。 (7)然非實火者不可輕投。治盜汗者,盜汗屬熱, (5)白芍:酸寒平肝和血。 此與當歸大黃湯同意。 (6)白朮、甘草、大棗:補脾之品,益土氣以制腎 邪也。 名稱:葛花解酲湯 (7)加蔥白者:以引腎氣上通於耳也。 方義:手足陽明藥 (1)過飲無度,濕熱之毒積於腸胃。 名稱:黑地黃丸 (2)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從肌肉而解。 方義:足太陰少陰藥也。 (3)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為君。 (1)喻嘉言曰:此方以蒼朮為君,地黃為臣,五味 (4)神麴:解酒而化食。 為佐,乾薑為使。 (5)木香、乾薑:調氣而溫中。 (2)治脾腎兩臟之虛,而去脾濕,除腎燥,兩擅其 (6)青皮、陳皮:除痰而疏滯。 長。 (7)二苓、澤瀉:能驅濕從小便出,乃內外分消之 (3)超超元箸,視後人之脾腎雙補,藥味龐雜者, 劑。 相去不已遠耶。 (8)飲多則中氣傷,故又加參朮以補其氣。 名稱:搜風順氣丸 名稱:補中益氣湯 方義:手足陽明藥 方義:足太陰陽明藥 (1)大黃:苦寒峻猛,能下燥結而袪瘀熱,加以蒸 (1)肺者氣之本,黃耆:補肺固表為君。 晒則性稍和暖,故以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參、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瀉火 (2)麻仁:滑利,李仁:甘潤,並能入大腸而潤燥 為臣。(東垣曰:參耆甘草,瀉火之聖藥。蓋煩 通幽。 勞則虛而生熱。得甘溫以補元氣,而虛熱自退, (3)車前:利水,牛膝:下行,又能益肝腎而不走 故亦謂之瀉。) 元氣。 (3)白朮:燥濕強脾。 (4)燥本於風,獨活、防風之辛以潤腎而搜風。 (4)當歸:和血養陰為佐。 (5)滯由於氣,枳殼、檳榔之苦以破滯而順氣。 (5)升麻:以升陽明清氣。 (6)數藥未免攻散,故又用山藥:益氣固脾,山茱: (6)柴胡:以升少陽清氣,陽升則萬物生,清升則 溫肝補腎,菟絲:益陽強陰,以補助之也。 陰濁降。 (7)加陳皮者:以通利其氣。 名稱:當歸拈痛湯 (8)生薑:辛溫,大棗甘溫,用以和營衛,開腠理, 方義:足太陽陽明藥 致津液諸虛不足。 (1)羌活:透關節。 (9)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2)防風:散風濕為君。 (3)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發之。 (4)白朮:甘溫和平,蒼朮:辛溫雄壯,健脾燥濕 為臣。 (5)濕熱和合,肢節煩痛,苦參、黃芩、知母、茵 陳,苦寒以泄之,酒炒以為因用。 6 名稱:龍腦雞蘇丸 方義:手太陰少陽 (1)肺本清肅,或受心之邪燄,或受肝之亢害,故 見諸證。 (2)薄荷:辛涼輕揚升發,瀉肺搜扞,散熱理血, 故以為君。 (3)生地黃:涼血。炒蒲黃:止血以療諸血。 (4)柴胡:平肝解肝熱。 (5)木通:利水降心火。 (6)麥冬、阿膠:潤燥清肺。 (7)參、耆、甘草:瀉火和脾。 (8)此亦為熱而涉虛者設,故少佐參耆也。 名稱:鱉甲飲 方義:足少陽厥陰太陰藥 (1)久瘧必由脾虛,白朮補脾氣,黃耆補肺氣,使 氣足脾運,方能磨積。 (2)川芎:補肝而行血中氣滯。 (3)芍藥:助脾而散肝經火邪,二藥並和厥陰,榮 氣榮血調則陰陽和矣。 (4)檳榔:下氣而攻積。 (5)草果:暖胃而袪寒。 (6)厚朴:破血而散滿。 (7)陳皮:理氣而消痰。 (8)甘草:和中而補土。 (9)鱉甲:鹹平屬陰,色青入肝,專能益陰而補虛, 消熱散結,故為痎瘧之君藥也。 名稱:枳實消痞丸 方義:足太陰陽明藥 (1)枳實:苦酸,行氣破血。 (2)黃連:苦寒,瀉熱開鬱,並消痞之君藥。 (3)厚朴:苦降,散濕滿而化食厚腸。 (4)麥芽:鹹溫,助胃氣而軟堅破結。 (5)半夏:燥痰濕而和胃。 (6)乾薑:去惡血而通關。 (7)參、朮、苓、草:甘溫補脾,使氣足脾運而痞 自化,既以助散瀉之力,又以固本使不傷真氣。 名稱:藿香正氣散 方義:手太陰足陽明藥 (1)藿香:辛溫,理氣和中,辟惡止嘔,兼治表裏 為君。 (2)蘇、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發表邪。 (3)厚朴、大腹:行水消滿。 (4)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裏滯。 (5)苓、朮、甘草:益脾去濕,以輔正氣為臣使也, 正氣通暢,則邪逆自除矣。 7
/
本文档为【名称:七宝美髯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