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甘草研究综述.doc

2017-10-28 7页 doc 2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甘草研究综述.doc甘草研究综述.doc 甘草研究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甘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纯化;甘草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成药使用情况;专利状况。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学、临床研究、专利 1.概述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等多种功能,为常用处方药,故又名...
甘草研究综述.doc
甘草研究综述.doc 甘草研究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甘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纯化;甘草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成药使用情况;专利状况。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学、临床研究、专利 1.概述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等多种功能,为常用处方药,故又名国老,甘草在方剂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尤其因该药能调和诸药性而广泛配入复方,但由于甘草在方剂中多以从属地位出现,因而容易被医生忽略,妄加取舍,结果常影响临床疗效。在我国,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但近年来,我国甘草资源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据2001 2年草场资源调查统计,全地区甘草场面积为13.74万hm,但到2007年,由于滥挖、滥采、滥开等原因,甘草面积减少到9.33万hm2,已减少的甘草面积占总甘草面积的47.62%。为了保护生态和资源,2002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达文件,规定甘草的采挖、运输、经营必须具有专业许可证,同时国家《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亦把甘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以限制对甘草的过量应用,保护生态环境。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 [1]悸等。 2.化学成分研究 2.1化学成分 大量的研究明,甘草酸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还有甘草多糖,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部位上。甘草黄酮类物质包括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新甘草苷(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异甘草素-4-β-葡萄糖-β-洋芫妥糖苷(Licurazid)等。 2.2甘草酸 甘草酸异名甘草皂甙,甘草甜素为一种五环三萜皂苷。分子式C42H62O16,分子量822(92。由冰乙酸中结晶出的甘草酸为无色柱状结晶,mp约220?(分解),,α,D27+ 46(2?(C2H5OH),易溶于热的稀乙醇,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醇或乙醚,其水溶液有微弱的起泡性及溶血性。甘草酸在甘草植物中常以钾盐、钙盐形式存在,是甘草甜味成分,其盐易溶于水,于水溶液中加稀酸即可析出游离的甘草酸。这种沉淀又极易溶于稀氨水中,故可用作为甘草酸的提制方法。甘草酸与5%稀H2SO4在加压下,110?,120?进行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醛酸及1分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是甘草甜素的皂苷配基,也是甘草甜素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 2.3甘草次酸 甘草次酸是甘草酸的水解产物,分子式C30H46O4,分子量470(64,18,βH构型为针状结晶,mp256?,,α,D20+86?(乙醇),易溶于乙醇或三氯甲烷;甘草酸单钾盐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过滤、干燥,可得白色甘草次酸粗品。 2.4甘草黄酮 甘草黄酮又名甘草甙,分子式C21H22O9,分子量418(39,水合物为无色针状结晶,mp:212?,213?。 2.5甘草多糖 为葡聚糖,GBW是从甘草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它是由单一葡萄糖残基组成,分子量4000,,α,D20+86?= +120?(c= 0(1,H2O),该多糖溶于水及二甲基亚砜,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水解产物经薄层色谱法(TLC)及其衍生物的气相色谱法(GC),发现仅含单一葡萄糖,为α,D,葡聚糖。 2.6质量控制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 [2]0.50,,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3.药理学研究 3.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对由组胺及幽门结扎形成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无抑制作用,但除去甘草甜素的甘草浸膏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疗效,甘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对大鼠实验性溃疡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煎剂所含黄酮苷类对兔、豚鼠的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使收缩次数减少,紧张度降低,对氯化钡,组胺引起的离体肠管平滑肌痉挛有解痉作用;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平滑肌则无抑制作用。分别从甘草及光果甘草中提得7个同样的黄酮苷及苷元,经实验证明都具有解痉和抗溃疡的作用。甘草甜素能增加输胆管瘘兔的胆汁分泌,对兔结扎胆管后的胆红质升高有抑制作用。 3.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多种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这与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的作用相似,长期应用可致水肿及血压高,但亦可利用此作用治疗轻度的阿狄森氏病;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微克)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3.3解毒作用 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 3.4止咳平喘作用 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其胆碱盐皮下注射或氢琥珀酸双胆碱盐口服,止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大剂量的甘草次酸(1250mg?kg-1)可使小鼠呼吸抑制;甘草次酸对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较弱的保护作用。 3.5抗炎症及抗过敏作用 甘草甜素具有保泰松与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甘草次酸盐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肿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鼠静脉注射甘草甜素,可明显抑制天花粉引起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3.6抗肝损伤 甘草甜素可明显阻止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谷丙转氨酶(SGPT)活力的升高,减少肝内甘油三酯的蓄积,病理切片观察,可明显减轻肝损伤。 3.7抗促癌 大戟酯二萜醇对二甲苯蒽致小鼠皮肤癌的促发作用,可被甘草甜素显著的抑制。 3.8降胆固醇 甘草甜素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病人均有一定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3.9抗菌和抑杀原虫、滴虫作用 甘草的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但在有血浆存在的情况下,其抑制和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则有所减弱。 3.10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甘草甜素于试管内,0.5mg?ml-1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率为98%,0.125mg?ml-1的抑制率为50%。 3.11毒性 临床上以甘草浸膏等制剂治疗溃疡病,常由于甘草甜素所致的水肿,血压升高等副作用而受到限制。除 [3]去甘草甜素的甘草制剂或提取其黄酮类等化合物用于临床,可能有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4.临床应用 4.1解痉镇痛作用 甘草具有解痉、镇痛作用,尤其在痉挛状态下更明显。甘草中解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异甘草素镇痉作用最强。 4.2用于X线及大肠内窥镜检查 日本报道芍药甘草汤可作为胃X线及大肠内窥镜检查的解痉剂。芍药甘草汤有松弛骨骼肌和镇痛作用;大肠内窥镜检查时给予芍药甘草汤确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作为胃X线检查前处理剂所具有的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芍药甘草汤仅比解痉剂略弱。 4.3对肌痉挛的作用 给予芍药甘草汤同时并用当归芍药散或桂枝茯苓丸等活血祛瘀剂可治疗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角膜溃疡引起的以及不明原因的眼睑肌痉挛。由脑血管障碍引起的肠肌痉挛,给予甘草汤提取剂,其症状有明显或轻度改变,且显效较早。该效果与服用肌松弛剂及弱安定药相当。 4.4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人体内由葡萄糖还原为糖醇的活性增强,血小板的凝聚性增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机理可部分解释为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试验证明异甘草素是一种最强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它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4.5对皮肤病的作用 主要成分为甘草提取物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对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疗效,用浸浴式疗法浴疗4周,测定临 与浴疗前相比,角质层含水量上升,临床皮肤表现改善率为76.2%。 床皮肤表现和角质层含水量, 4.6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 有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老年性疾病,如腰背痛,腰椎压迫性和疲劳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给予甘草附子汤有较好疗效。因疼痛而卧床不能翻身,服用甘草附子汤数日后可自行或借助于外力活动,2周左右疼痛消失, [3]多数病例可简单料理日常生活。 5.中成药研究 就目前甘草的临床应用来看,甘草在方剂中功用很多:其一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一般与其它补气健脾药同用,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其二润肺止咳,用于寒热喘咳,代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三拗汤;其三缓急止痛,用于脘腹疼痛或咽喉疼痛,代表方剂如小建中汤、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其四甘缓和中,用于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代表方剂如甘麦大枣汤;其五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痈疽以及食物、药物中毒,代表方剂如黄芪六一汤;其六调和诸药,甘草缓和药性,可调和百药,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其燥热;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其寒凉;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其泻下;与党参、白术、当归、川芎同用能缓和补力使其作用持久;与半夏、黄芩、黄连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与全蝎、蜈蚣等毒虫药同用可减缓其毒 [4]性作用;治上、中焦病用甘草可免药力下行之虑,起到舟楫之功。 6.专利情况 甘草已有好多项专利申请,有甘草浸膏、甘草酸、甘草锌、甘草次酸等制成的不同剂型的药品。还有炮制后的炙甘草颗粒、合剂等药品。甘草也被开发为保健品,如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江绿牌甘草片;清咽 [5]的江绿牌甘草良咽糖。 7.小结 国内外学者在甘草生物学、化学、药理学、栽培技术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甘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奠定了基础。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人工种植甘草的质量普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多学科交叉对甘草开展研究,进一步探索影响甘草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在充分认识甘草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甘草生长发育过程与有效成分积累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探讨甘草有效成分积累特点与植物结构、生长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甘草的规范化种植。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甘草种植主要是野生种的驯化,尚无培育的优良品种,这就需要对我国甘草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多水平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为甘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总 [6]之,为了使甘草植物资源更好的造福人类,还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百度 [2]吴宗耀,牛李义,梁喜爱;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河南中医;2010年第30卷12月第12期 [3]王敏;甘草研究综述;齐鲁药事2005年第24卷10期 [4]程东旗,程海英;从方剂组方中看甘草的临床应用;北京中医杂志2003年2月第22卷第1期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6]彭励,胡正海;甘草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
本文档为【甘草研究综述.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