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2019-05-16 17页 doc 60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文章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添加时间:2006-6-13 18:12:17   [摘要]在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高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减弱天线热噪声及前面几级单元电路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外差式电路结构、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原理,选用GP2010芯片实现了射频单元的三级变频方案,并介绍了高稳定度本振荡信号的合成和采样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导航电文相关提取所需要的二进制数字中频卫星信号。 [被屏蔽广告]关键词:GPS接收机灵敏度超外差锁相环频率合成 利用GPS...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   文章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添加时间:2006-6-13 18:12:17   [摘要]在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高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减弱天线热噪声及前面几级单元电路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外差式电路结构、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原理,选用GP2010芯片实现了射频单元的三级变频,并介绍了高稳定度本振荡信号的合成和采样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导航电文相关提取所需要的二进制数字中频卫星信号。 [被屏蔽广告]关键词:GPS接收机灵敏度超外差锁相环频率合成 利用GPS卫星实现导航定位时,用户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卫星信号中的伪随机噪声码和数据码,以进一步解算得到接收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PVT)等导航信息。因此,GPS接收机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设备。目前实际应用的GPS接收机电路一般由天线单元、射频单元、通信单元和解算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本文在分析GPS卫星信号组成的基础上,给出了射频前端GP2010的原理及应用。 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GPS卫星信号采用典型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进行合成(如图2所示),其完整信号主要包括载波、伪随机码和数据码等三种分量。信号载波处于L波段,两载波的中心频率分别记作L1和L2。卫星信号参考时钟频率f0为10.23MHz,信号载波L1的中心频率为f0的154倍频,即:fL1=154×f0=1575.42MHz (1)其波长λ1=19.03cm;信号载波L2的中心频率为f0的120倍频,即:fL2=120×f0=1227.60MHz (2)其波长λ2=24.42cm。两载波的频率差为347.82MHz,大约是L2的28.3%,这样选择载波频率便于测得或消除导航信号从GPS卫星传播至接收机时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传播延迟误差。伪随机噪声码(PRN)即测距码主要有精测距码(P码)和粗测距码(C/A码)两种。其中P码的码率为10.23MHz、C/A码的码率为1.023MHz。数据码是GPS卫星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又叫导航电文或D码,它主要包括卫星历、卫星钟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工作状态信息、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和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总电文由1500位组成,分为5个子帧,每个子帧在6s内发射10个字,每个字30位,共计300位,因此数据码的波特率为50bps。 数据码和两种伪随机码分别以同相和正交方式调制在L1载波上,而在L2载波上只用P码进行双相调制,因此L1和L2的完整卫星信号分别为:SL1(t)=AcCi(t)Di(t)sin(ωL1t+φc) (3)+ApPi(t)Di(t)cos(ωL1t+φP1)SL2(t)=BpPi(t)Di(t)cos(ωL2t+φp2) (4)式中,Ap、Bp、Ac分别为P码和C/A码的振幅;Pi(t)、Ci(t)分别为对应P码和C/A码的伪随机序列码;Di(t)为卫星导航电文数据码;ωL1、ωL2分别为L1和L2载波信号的角频率;φC和φP1、φP2分别为C/A码和P码对应于载波的起始相位。合成的GPS信号向全球发射,随时随地供接收机解算导航定位信息使用。 2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GPS接收机对信号的质量取决于信噪比,当其为“理想接收机”时,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噪比Si/Ni与其输出端的信噪比So/No相同。由于实际GPS接收机存在内部噪声,使得(So/No)<(Si/Ni);而噪声越大,输出信噪比越越小,则接收机的性能越差,此时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为:F=(Si/Ni)/(So/No) (5)式(5)表明由于内部噪声影响,接收机输出端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端信噪比变差的倍数,由式(5),输入信号额定功率可表示为:Si=NiFo(So/No) (6) 式(6)给出了GPS接收机在噪声背景下接收卫星信号的能力,接收机不仅要将输出信号放大到足够的数值,更重要的是要使输出端的信噪比So/No达到所需比值。令(So/No)≥(So/No)min时对应的接收机输入信号功率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为Simin,通常用它表示接收机的灵敏度。由于接收机的输入噪声额定功率Ni=kT0Bn (7)式(7)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k=1.38×10 -23J/K,T0为单元电路的室内温度17℃(290K,绝对温度),Bn为单元电路的带宽。将式(7)代入式(6)可得:Si=kT0BnFo(So/No) (8)于是可进一步得到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为:Simin=kT0BnFo(So/No)min (9) 由式(9)可知,为了提高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就要减少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imin,因此在接收机电路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尽量降低接收机的总噪声系数Fo,另一方面应设法提高噪声背景下GPS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So/No。3 GPS接收机天线单元天线单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空中GPS卫星信号,从而为接收机射频前端提供较为纯净的完整卫星信号。在接收机设计中,当两个单元电路级联时(如图3所示),如果第一、二级单元电路的噪声系数和额定功率增益分别为F1、F2和G1、G2,其带宽均为Bn;设级联电路的总噪声系数为Fo,则其实际输出的额定噪声功能No为:No=kT0BnG1G2Fo (10)由于No由两部分组成,即:No=No12+ΔN2 (11)其中No12是由于第一级单元电路的噪声在第二级单元电路输出端呈现的额定噪声功率,ΔN2是由于第二级单元电路所产生的噪声功率,且No12=kToBnG1G2F1 (12)ΔN2=kToBnG2(F2-1) (13)将式(12)、(13)代入式(11),则No=kToBnC1C2Fo=kToBnG1G2F1+kToBnG2(F2-1) (14)化简式(14),得到两级单元电路级联后的总噪声系数为:Fo=F1+(F2-1)/G1 (15)同理可得,n级单元电路级联时的总噪声系数为:Fo=F1+(F2-1)/G1+(F3-1)/(G1G2)+Λ+(Fn-1)/(G1G2ΛGn-1) (16)可见,GPS接收机中各级单元电路的内部噪声对级联后总噪声系数的响应有所不同,级数越靠前的单元电路的噪声系数对总噪声系数的影响越大。因此,总噪声系数主要取决于最前面几级单元电路的噪声系数,其中天线热噪声对接收机性能影响最大,故设计时采用接收天线、射频频段选择带通滤波器及高频低噪放(LNA)等器件组成天线单元(如图4所示)。天线单元采用DC 5V供电,其中LNA采用高增益、低噪声、高频放大器MAAM12021,其增益高达21dB、噪声系数低于1.55dB,有利于降低GPS接收机的总噪声系数;其工作频段处于1.5~1.6GHz,适合于C/A码GPS接收机的频带需求,可满足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的性能指标要求。 点击放大图片 4 GPS接收机射频单元噪声总线伴随着信号同时出现,尽可能提高噪声背景下输出端的信噪比是改善接收机灵敏度的重要措施。GPS接收机天线单元接收并提供给射频单元的信号频率很高而信道带宽又很窄,要直接滤出所需信道,则需Q值非常大的滤波器,至少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这一指标;另外高频电路在增益、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在高频范围直接对GPS卫星信号进行解调很不现实。为此,在射频单元设计中采用“超外差”式多级变频配合区配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以消除噪声干扰,解决高频信号处理中所遇到的困难。适合这种电路结构的芯片采用了第二代GPS接收机射频前端GP2010。它采用44引脚、帧面方形封装,主要集成了频率合成器、混频器、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以及数字量化器等。GP2010接收的信号频率与L1载波的卫星信号频率兼容,主要用于设计C/A码GPS接收机的射频单元。微弱的GPS高频信号通过超外差式三级混频电路,去掉了其它信道干扰,获得了足够增益,解调并撮出所需的中频信息。图5给出了前两级超外差式下变频器和带有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第三级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图,每经过一次下变频,输出信号的频率降低、幅度增大,而其它信道和频段的干扰则被逐步滤除。GP2010利用混频器将高频GPS信号搬到很低中频频率的同时引入了镜频干扰,而利用滤波器对镜频干扰的抑制效果取决于镜频频率与信号频率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取决于中频频率的高低。如果中频频率高,则信号与镜频相距较远,那么镜频成份就能受到较大抑制;反之,如果中频频率较低,则信号与镜频相隔不远,滤波器对干扰的滤波效果就比较差。由于信道选择在中频进行,同理,较高的中频频率对信道选择滤波器的要求也较高,于是镜频抑制与信道选择形成一对矛盾,而中频频率的选择成为平衡这对矛盾的关键。所以在GPS接收机设计中,通常使用两级或三次变频来取得更好的折衷。由图5可看出,GP2010的三级变频器采用了中心频率分别为175.42MHz、35.42MHz和4.309MHz的三个中频滤波器。各级混频器需要的本振信号均由片内集成锁相环(PLL)频率合成器提供(如图6所示)。它主要由PLL振荡器回路、鉴相器、PLL环路滤波器、分频器和一个完整的1400MHz压控振荡器(VCO)等元件组成。PLL采用10.000MHz参考频率;VCO的控制增益为150MHz/V、输出频率范围为1386~1414MHz。为了提供高稳定度参考频率源,设计中采用了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TCXO)自输入阻抗为5kΩ的参考频率提供10.000MHz的AC小信号频率给PLL振荡器。当PLL相位锁定参考信号时,鉴相输出逻辑高电平指示相位已锁定,相位锁定时间约需6ms,环路增益约为150dB。VCO输出的1400MHz信号作为第一本振信号,由其分频产生的140.0MHz、31.111MHz信号分别作为第二本振第第三本振信号。当GP2010接收到1575.42MHz的GPS卫星信号时,通过三级变频可得到4.309MHz的中频信号。 为配合通道单元和解算单元完成导航信号的数据提取及信号处理,在5.714MHz采样时钟控制下,GP2010的片内集成数字量化器可实现对4.309MHz的中频卫星信号进行数字量化,从而为通道单元相关器提供TTL电平的2位量化输出,即1.405MHz的二进制符号及量值数字信息,如图7所示。为了得到平稳的中频卫星信号及采样数字输出,该模块同时产生AGC控制信号用于稳定第三级变频(如图5(b)所示)时所产生的中频信号幅度。总之,GP2000芯片组是Zarlink半导体公司为设计GPS接收机而推出的一系列集成电路,采用GP2000芯片组可设计出多通道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在GPS接收机设计中,天线单元的设计着重考虑频段选择和高频低噪放对接收机总噪声系数的影响,以提高接收机灵敏度;射频单元利用频率合成、频率变换、自动增益控制等技术,依靠高品质的中频频率选择、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滤波器,对所接收的GPS信号进行变频、放大、滤波、采样等一系列处理,从而得到数字中频卫星信号。由此精心设计的超外差式GPS接收机可达到很高的接收灵敏度、频率选择性和较大的动态范围,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等优点。     基于MAX2742型电路的GPS接收机设计 李今明 1 引言 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对于陆地、海洋和空间的广大用户,只要用户拥有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的接收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就可以在任何时候用GPS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测量。GPS信号接收机的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3维位置甚至3维速度和时间。 典型GPS接收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   1575.42MHz的GPS信号在进入下变频IC前,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滤波器(RF SAW)。低噪声放大器是GPS射频接收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放大器基本上可以决定整个接收机的噪声大小,因此,LNA是接收机灵敏度的直接决定因素。射频信号经过下变频IC后将单端或差分IF信号输出给GPS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经GPS基带DSP处理后的定位信息遵循NMEA0183标准,通过串行数据接口实现与GSM模块、PDA设备、便携式PC等数字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数字处理终端通过网络和专用软件实现各种应用,比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各种运动目标的追踪定位等。 2 MAX2742特点 利用MAX2742型CMOS RF前端GPS接收机电路,附加极少的外部元件,即可构成一种完整的GPS解决方案。这款性能优异的电路只需消耗极低的功率(32mW,2.4V),并且不需要昂贵的IF SAW滤波器和体积庞大的分立IF SAW滤波器。MAX2742内部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BPF、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AGC)、本振合成器、时钟缓冲器和内部数字采样器。该电路能够与许多商用GPS基带IC接口,适合多种应用,其中包括汽车导航、远程信息处理、自动安全监控、资产跟踪、定位服务(LBS)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 MAX2742工作于18.414MHz晶振或TXCO,可通过IFSEL引脚(引脚10)来选择差分或单端IF输出(1.023MHz)。总的信号变换增益为120dB,噪声系数4.5dB,IF信号以18.414MHz的参考时钟频率进行采样。 MAX2742采用48引脚TQFP封装,尺寸仅为9mm×9mm,可工作于-40℃-+85℃范围。 3 MAX2742工作原理 3.1 高性能内置LNA 图2示出MAX2742的内部结构。MAX2742采用高性能的内置LNA实现二级滤波,极大地降低了干扰信号对接收机性能的两种负面影响:第一,如果带外滤波不充分,干扰信号可能会引起低噪声放大器或降频变换器非线性工作,这会造成不真实输出或加大接收器的噪声系数;第二,如果解调器的干扰信号过大,则接收器处理的信号不真实,不能输出定位信息。   3.2 中频滤波 IF信号通过一个IF滤波器实现对带外毛刺达60dB和对镜像噪声达18dB的抑制。经过镜像抑制滤波器之后,信号转变为差分信号。经过滤波的IF信号被AGC模块放大,AGC模块通过使用50dB的动态范围将VGA输出信号水平设置为一个预定值。内部的偏移抵消装置将为大约100kHz的1dB拐角频率的IF信号产生一个高通特性。 3.3 锁相环设计 MAX2742内部VCO提供积差分LO(Local Oscillator-本机振荡器)信号给下变频混频器并控制这一频率。一个板上TCXO产生参考频率。这种集成合成器包含VCO、TCXO缓冲器、主频率分割器、相频探测器和电荷泵。它用一个独立PLL滤波器和TCXO。TCXO的输出端通过一个耦合电容器连接到电路的XTALIN1和XTALIN2引脚。 4 基于MAX2742的GPS接收机 4.1 射频输入 图3示出基于MAX2742的GPS接收机的结构框图。1575.42MHz的L1 GPS的信号由天线接收后获得1.5dB噪声和20dB增益,经过LNA(MAX2654)进行放大。MAX2654工作在1575MHz的GPS频段,增益为14.1dB,噪声系数为1.45dB,电流消耗仅为8.3mA。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SAW(NSVS658),实现37dB的带外抑制,仅产生3dB的插入损耗。NSVS658具有50Ω的标准输入/输出阻抗,信号在输入MAX2742(7引脚)时,需要外接阻抗匹配电路。   4.2 电源滤波 MAX2742采用统一VDD供电,在给高频放大和混频模块供电时(3,4,12,17,23,25,32引脚)需采用滤波电路,在设计外部电路和印制电路板时必须注意。一般用两只旁路电容器与各个引脚相连,一个用于过滤高频元件的干扰信号,另一个用于过滤低频元件的干扰信号。这两个电容应尽量靠近各个引脚,以减小线路的感应系数;同理,这两个电容器的另一端应尽量靠近地。设计中,注意到上述问题,放大器的工作会很稳定;反之,射频输入可能会很不稳定。 4.3 天线控制模块 使用p沟道MOSFET和电流感应电阻器控制天线供电。感应电阻把天线的供电信息反馈给CXD2932有三种可能状态:正常、短路和开路。 4.4 基带处理电路 CXD2932是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个电路包含一个32-bit RISC CPU、卫星追踪电路、2M-bit掩模型ROM、RAM、UART和内部时钟等。这个电路配合RF电路(即上文介绍的MAX2742)能够实现各种定位和导航。 CXD2932具有以下特点:16通道GPS接收机能够同时接收16颗卫星的信号;支持差分GPS;符合RTCM SC-104 Ver2.1;支持DARC(Direct Access Radar Channel直接存取雷达波道)全视野(ALL-IN-VIEW)测量;时钟支持GPS时间;32-bit RISC CPU;256KB 编程ROM;40KB RAM;电源管理功能;1PPS支持;2通道UART;4通道内部时钟;16-bit多用途I/O端口;12-bit逐次近似系统A/D转换器(4通道模拟开关)。 4.5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指设置GPS接收模块与MCU之间的串口通信、参数显示及人机接口。主要包括初始化、串口通信、数据处理、故障提示、显示、键盘处理、电源管理等部分。其中,初始化包括CXD2932中各种寄存器的配置、串口相关参数配置(波特率、模式)及外围电路(LCD、电源等设备检测)的初始化等。串口通信包括数据发送、接收、校验和通信故障提示等。数据处理主要是对接收数据的解码、存储和数据刷新等。故障提示包括设备故障、通信故障和电源故障等。电源管理主要是电源欠压提示和当前电源状态显示。图4示出软件程序流程。   4.6 PCB的布局 在对PCB进行布局时,旁路电阻器应尽量靠近器件引脚。某些重要元件可以布置在MAX2742的背面,使得MAX2742到这些元件的路径尽量短。压控振荡器可能会与阻抗引起共振,在PCB布局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L频段的输入和转换器之间如果靠得太近,也可能会产生电流耦合。在应用中,如果产生这种耦合,接收器对干扰信号非常敏感。为了减少这种耦合,可采用带状线结构,而不采用微波传输带结构。这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仅占用25mm×25mm的PCB空间。图5示出PCB的顶层和底层丝印图。   5 结束语 文中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GPS接收机设计方案。在器材选择上充分考虑到GPS系统的手持及车载应用,做到了电流小、功耗低、发热量低、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快;在电路及PCB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微波电路的特殊性,力争将各种干扰降到最低。   人造卫星定位系统在桥梁结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3-22 10:02:00 ]    作者:黄启远 文景良 陈伟    编辑:studa9ngns 摘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最近采用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借以增强和改进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的结构健康监测工作,这人造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dtioning System or GPS)主要用作量度三座悬吊体系桥梁的桥身和桥塔瞬间位移,和推算其相应的导量(截面中线)位移及各相应主要构件的应力状况。GPS监测系统是一套实时监测系统,它包括:GPS测量仪,接驳站,信息收集总控制站,光纤网络,GPS电脑系统及显示器等。本文主要介绍路政署于奇马管制区内所安装的GPS监测系统,并论述有关GPS信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如风力效应监测、温度效应监测、交通荷载效应监测和各主要构件的应力监测等。 关键词:人造卫星定位系统 结构健康 监测系统 结构评估 悬吊体系桥梁 一、引言 大桥主梁和索塔轴线的空间位置是衡量大桥是否处于正常营运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普遍大桥的结构设计是基于导量位移。任何索塔和主梁轴线偏高于设计轴线,都直接影响大桥的承载能力和构件的内力分布。目前香港的三座悬吊体系桥梁,均设有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简称"桥监系统"。用以监测大桥在营运期间的结构健康变化,继而进行结构评估。虽然大桥主梁及索塔轴线监测已包括在大桥每年一次的大地测量范围内,可是现存的"桥监系统"还未能对大桥主梁和索塔轴线作实时的监测。鉴于近年人造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r GPS)的实时位移测量精度有显著的提升(垂直面误差约20mm,而水平面差误约10mm),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引进GPS技术用作监测大桥主梁及索塔轴线,提供全桥整体的度量位移。路政署在拟定桥梁结构健康检测和评估项目的过程中,亦曾考虑其他测量技术方案,如运用红外光线和激光科技,可是这些技术均需要一定视野清晰度,故在现阶段仍未适合在恶劣天气下操作。 二、 GPS监测范围和目的[1,2] 在上述三座悬吊体系桥梁上本已设置传统的传感器来测量桥身的位移状况。包括在桥身两端的位移仪用作量度桥身的纵向位移,及高精度加速仪用作量度桥身的垂直和横向加速度。高频率的加速数据经过二次积分运算后只能提供局部振幅的导量,未能准确地运算桥身整体的摆动幅度,这是因为桥身整体的惯性偏移速度较缓慢,加速仪不能准确测量;另一方面,在监测桥身固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相应位移时,虽然另设有一组创新设计的水平仪系统来直接量度桥身的垂直位移,但由于这系统是利用液压原理运作,鉴于液体的惯性限制,系统只能以每秒一数据的采样率来提供位移信息,未能录取瞬间的振幅,错过了一些较大的瞬间振幅,因而数据难免有误差。以往路政署曾考虑应用GPS技术在悬吊体系桥梁监测上。经过近年在青马大桥上安排的多次实地测试为验证及改进精度,最后决定在"桥监系统"中增设备有RTK实时动态测量功能的GPS监测系统,直接量度桥梁的独立三维实时位移,增强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可靠度。现时GPS系统安装工程已接近完成阶段、数据收集会在竣工后立即开始。这GPS监测系统主要用作度量三座悬吊体系桥梁的桥身和桥塔的瞬时位移,以及推算其相应的导量(截面中线)位移及各相应主要构件的应力状态。 三、GPS监测系统简介[3] 1.GPS监测系统概要 GPS监测系统是一套实时监测系统,主要由四组系统组成,通过固定光纤纲络传输数据而进行运作。这四个系统分别是:(l)GPS测量系统;(2)信息收集系统;(3)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4)系统运作和控制系统。其硬件包括:GPS测量仪(其中包括GPS天线和GPS接收器),接驳站,信息收集总控制站,光纤网络,GPS电脑系统,显示屏幕等。 GPS接收器备有24个卫星跟踪通道,以双频(LI及L2)同步跟踪测量12颗GPS卫星的伪距与全波长的载波相位;GPS监测系统以划一的高速度采样率,利用27组的GPS测量仪同步进行定点位移测量,以每秒10次的点位更新率提供独立三维RTK实时的点位解算结果,高精度点位输出的时间延迟小于0.05秒,令到GPS信号的同步接收、RTK厘米级点位数据输出,光纤网络传输、数据及图像处理及桥梁位移图像屏幕显示之过程都在2秒内完成,提供实时位移监测。另方面,GPS监测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24小时作业,配合可调校的数据备份系统,将贮存的GPS位移数据与其他现存的桥梁监测数据加以整合,再作多样化的结构分析和评估;利用大桥主梁及索塔轴线的整体变化周期和幅度资料,及选定时段的桥梁整体位移变化资料,来改进桥梁结构健康检测和评估工作。 2.GPS定点测量 GPS测量仪的定点测量位置主要安装在桥身的两旁和桥塔的顶端,在三座桥上总共有27个定点测量位置。GPS测量仪的选位配合现存位于跨中的加速仪。在青马大桥桥面上共装有四对GPS测量仪,主悬索缆有一对。另外在汲水门大桥桥面及订九大桥桥面上分别装有一对及两对GPS测量仪。除了提供每秒10个的定点实时测量,GPS监测系统更能运算桥身主轴线的三维瞬间位移,和桥身扭转振动的时程数据。同样,从塔顶的点位解算结果,GPS监测系统能运算出汀九大桥单脚塔顶的位移,和另外两座桥之双脚塔顶的个别位移。经数据及图像处理后,信息屏幕可显示全桥实时摆动的活动图像。现时路政署采用GPS接收器的定位延迟误差为0.03秒,突破早期GPS定位数据与实际点位不能完全一致的难题,这技术可应用于速度不均的运动状态, 足够应付高速度实时位移监测的基本要求。 GPS接收器采用抗电磁干扰金属外壳密闭封装,并加上振动隔离装置,进一步减除振动操作环境对GPS设备的影响,加强其抗震性能。在桥上的GPS定点测量位置均采用精密微带天线,为减低对人造卫星信号接收的障碍,所有天线的安装高度须维持水平15度以上的无屏障朝天范围,及避免频繁的双层和高身车辆在使用慢线行车道时形成的障碍。位于贮物大楼房顶的基准站则采用扼流圈环状天线,进一步减少多路径效应对定位测量的影响,确保不断发送至定点测量站的差分改正信息准确无误。基本上GPS测量仪在出厂后毋须定期校对,从而减省养护工作。 3.GPS信息传输系统 GPS监测系统是一组不停运作的实时监测系统,当悬吊体系桥梁遇上恶劣天气和运作环境时,GPS监测系统所得的数据更为宝贵,故此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较高要求。GPS信息传输系统采用了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光纤网络。由于光纤不受电磁波干扰,在恶劣作业环境下,如雷暴、高压电流的电磁场影响、强风等,光纤通讯网络仍能维持高水平的数据传输质素和速度,先进的光纤收发仪器更能侦测光纤网络信息的中断并发出警号,让维修人员即时知道通讯网络出现问题的位置,确保系统工作效率。信息收集总控制站设于青衣行政大楼,在每座桥上均设有一组网络接驳站,用以汇集各处GPS定位测量站的数据传输分支网络。联接总控制站与接驳站的光纤网络使用单模光纤,最长距离约3km;而联接定位测量站与接驳站的分支光纤网络则使用多模光纤,最长距离约l.3km。每组GPS测量仪需要三条非同步串列传输管道(Async Serial Channel)操作,这三条管道分别用作资料收集、差分改正信息传送及遥距监控,而每条管道传输速度达 19 200Baud。光纤传输速度能力高,一条多模光纤已能取代多条传统的铜蕊资料传输电线。GPS信号从多模光纤传送至网络接驳站后,即被汇集成更高频信号,由更高质素的单模光纤传输至信息收集总控制站,使原本需要百余条钢资料传输电线的传统通讯网络简化为每座桥只需一条单模光纤的光纤通讯网络,大大改进了网络的操作效率和养护维修工作。
/
本文档为【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