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杨浦高级中学

2018-02-15 19页 doc 8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杨浦高级中学杨浦高级中学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最生 动的教育形式。简短而庄严的 升旗仪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 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 力量的正确理想,坚定走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养成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 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学生受到 潜移默化的教育。近年来,我校通过开展升旗仪式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 教育效果。 本学期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校德育核心“责 任感培养”和“文化判断力培养”,围绕“生命教育、民族...
杨浦高级中学
杨浦高级中学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最生 动的教育形式。简短而庄严的 升旗仪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 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 力量的正确理想,坚定走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养成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 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学生受到 潜移默化的教育。近年来,我校通过开展升旗仪式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 教育效果。 本学期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校德育核心“责 任感培养”和“文化判断力培养”,围绕“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两个纲 要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 和引导学生热爱国旗、唱响国歌、胸怀祖国,培育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坚 定共产主义信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接班人。 从组织安排上,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要把升旗仪式作为深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校升旗仪式 水平和质量的有利契机,不断创新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使升旗仪式成为 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开学前政教处事先制定好本学期升旗仪式教育主 题,每次升旗仪式前指定专人训练升旗、护旗队员,本学期我们请专人对四 位升旗手进行严格的培训,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升国旗的光荣与自豪。政教 处每次演讲前审定国旗下讲话内容,确保升旗仪式程序规范,内容形式 丰富新颖,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我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学校长期开展的一项传统活动,不断的继承 和发扬,长期坚持,本学期一共20周,每周都有丰富的演讲内容,如碰到下 雨,照常进行,并让全校学校在室内收看电视。在室外全校师生参与其中, 在运动场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并严格遵守《国旗法》,爱护国旗,认真执行 每次升降旗任务,鼓动全校师生升旗唱国歌。 本学期我校国旗下的演讲内容丰富,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围绕“责任感 培养”和“文化判断力”培养, 政治组关于迎世博讲文明、谈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建无烟学校 倡议、感恩教育、保护环境、节能节排等内容,学校会把之贯穿到教育教学 工作当中,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师生的道德素养。 1 2.9 开学典礼 康士凯校长 创文明校园,迎世博盛会倡议 2 2.16 学生会、团委 ——城市让我们更美好,我们让城市更和谐 3 2.23 寒假赴韩国考察活动交流感悟 学生会、团委 4 3.02 雷锋精神永存 学生会、团委 5 3.09 班级环境从我做起 高二(11)班 6 3.16 介绍“杨高之星” 高三年级 7 3.23 迎世博,文明礼仪我践行 高二(10)班 8 3.30 文化判断力培养 高一(1)班 9 4.13 介绍“杨高之星” 高二年级 10 4.20 在生活中独立,在独立中生活 高一(2)班 11 4.27 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春风采 高一(3)班 12 5.04 感恩教育(结合母亲节) 高一(4)班 13 5.11 2009年杨高爱心周动员 学生会、团委 14 5.18 介绍“杨高之星” 高 15 5.25 民族文化在我心中(结合端午节) 高一(5)班 16 6.01 情动杨高,爱满申城爱心周总结 学生会、团委 17 6.08 道德使我们高尚、优雅和成功 高一(8)班 1 9.1 开学典礼 向玉青校长 2 9.7 向园丁们致敬 团委、学生会 3 9.14 爱国主义教育——纪念“九?一八” 语文组 杨海燕 迎接祖国建国60周年大庆 4 9.21 高三(1)班 ——祖国成为一种精神 5 9.28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团委、学生会 6 10.12 杨高之星(高二) 高二年级 7 10.19 杨高之星(高三) 高三年级 8 10.26 杨高之星(高一) 高一年级 9 11.2 世博志愿者的光荣与责任 团委、学生会 10 11.9 创建节约型学校 高二(9) 11 11.16 第六届文化节动员 殷春蕾副校长 12 11.23 在校园的信息化环境里,例谈我们的修养 高二(10) 澳大利亚墨尔本女子文法学院学生与我校学生交13 11.30 团委、学生会 流活动 14 12.7 在实践中成长——勤工俭学的感想 高三(1) 15 12.14 民族精神教育 高三(2) 16 12.21 第六届文化节总结 团委、学生会 17 12.28 杨高之星(高二) 高二年级 18 1.4 杨高之星(高三) 高三年级 19 1.11 杨高之星(高一) 高一年级 20 1.18 谈谈学习之道 团委、学生会 2009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回顾暑期 至今我们发现同学中有许多新气象。例如早上同学们进入校园,大多数同学 都能和老师主动打招呼行礼,体现出了杨高学生应具备的文明礼仪。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 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 素质才能提高。 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 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见到老师和员工不喊老师好的,吃游食、在我们 的校园内、楼梯上、走廊里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餐 巾纸,易拉罐盖子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 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 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 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 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 的思想品质。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 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 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 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 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 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所以开学特别 要强调校服,进校门就要穿校服,无任是平常学习,还是考试,都要穿校服, 另外特别强调在校学生不能配带首饰和挂件,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 身份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中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 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 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 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 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有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 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不知不觉,距离世博盛会的开幕只有400多天了。180多天前的奥运会, 北京赢得了世界的喝彩。现在,我们,上海的一份子,世博会的东道主,是 否也已经做好了迎接世博、奉献精彩的准备呢?当一座座世博场馆不断地拔 地而起,全市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时候,我们对世博的了解与认识,接待 外宾的能力,尤其是我们的文明礼仪,是否都足以让我们成为优秀的东道主 了呢? 相信大家在校园中都曾经看到过,康校长将地上的垃圾捡起。不知道同 样作为这个美丽校园主人的我们,对此做何感想?当我们看见康校长不单单 进行言传,更进行身教时,我们又做何感想?或许发表感想不如立刻行动, 。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虽然需要极大的决心,可倘若 我们因为困难就避而不前,那么我们永远就只能居住在文明的隔壁。 当我们想做了,决心要做了,做什么又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孔子只有 一个,作为学生,更为重要和实际的是,。进出办公室或是进教 室迟到的时候,要“报告”;吃饭的时候,请低声交谈;用过的餐巾纸、塑料 瓶,要丢到垃圾桶。细节,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小小习惯的养成并不 起眼,可我们的素质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文明礼仪的养成,。我们践行文明礼仪,绝不单单是为了迎接世博会。世博终究会过去,可是我们对好习惯的追求却不能止步,更不应 当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我们会从中获益无穷。因此,从学校生活开始,实 行和坚持文明礼仪。这样,在走出校园的时候,我们才能将优秀变成一种习 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要做文明懂礼的东道主,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同时也赋予自己更优 秀的品性。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宽容可亲;处处可以做到举止 谦谦;处处可以听到言谈有礼。让我们杨高的校园成为空气中洋溢文明、进 退间彰显礼仪的和谐之地。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让这片花的种子播撒到整个申城。 上海将在2010年举办一届让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 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参观者眼前就好像一个浓缩的世界。毋庸置疑,这个 世界将因为有志愿者的陪伴而更精彩!正如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说的那样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想象一下,当参与此次盛会的参观者在 参观的同时,能处处感受到世博志愿者细心的服务。有了这样贴心的服务, 参观者一定能看到城市未来的美好。 志愿者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志愿者的无私、热情、友善以及好客, 都会让上海这座城市展现更多的可爱一面,也能让其更好地阐述“城市,让 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10这一年,世界属于上海,2010这一年,上海属于世界,2010,我们 心灵相通,心手相连,一起在上海见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如何 实现。其中最光荣的见证者便是世博志愿者。他们将会秉持“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来服务此次盛会。他们将用自己辛劳的汗水来灌 溉2010世博会的成功。他们的奉献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当参观者可以在树荫下坐着乘凉休息的时候,志愿者要屹立在炙热的阳 光下等待着随时为他人指路;当参观者在餐厅大块剁泥的时候,志愿者只能 在小桌子旁吃方便面或者盒饭;当参观者在空调场馆内参观的时候,志愿者 只能在阳光的炙烤下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他们丝毫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把 一己私利放在了一边,全心全意只为奉献他人。这些足以让所有的志愿者为 自己感到骄傲、自豪。他们在用自己炙热的青春服务着他人,他们在用自己 的人生来实现他们本该拥有的价值。他们用自己的精力来成就自己、这座城 市和这个国家的光荣。而这样的行为是自发的、自愿的,如此的精神,让人 动容,让人不自觉地想起立、为所有的志愿者鼓掌。 中国的青年是热血的、是爱国的,此次的世博志愿者不仅仅关乎一项举 世瞩目的盛事能否顺利举办,它更关乎中国、上海的形象。我们年轻的一代 都愿意担负起这项重任。我们都很高兴地看到:在此次世博志愿者报名的过 程中我们杨高的同学激起了自己的热情去报名,因为他们愿意用自己光荣的 汗水来为我们这座城市做出贡献。然而,这些志愿者有的不仅仅是光荣的志 愿者的称号,他们的肩上必须负担起更多、更承重的责任。 志愿者的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其中责任二字贯穿始末。志愿者不怕苦不 怕累,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超人的责任意识,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完 成什么样的使命,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应该做到的。 志愿者精神的支柱便是“奉献”。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 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 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 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也许有的人不以为然,觉得什么雷锋、白求恩,都是宣传出来的,离我 们太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行为感动 了周围的人,才会有人不自觉的传颂,以至于被大家所知。若我们无私奉献, 我们也会在精神上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巨人,志愿者们的奉献无论大小,都是 在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奉献的伟大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 这便是友爱精神。当整个来自全球的参观者蜂拥至上海想目睹这一盛事的时 候,志愿者的服务和关爱在此时才能更好得体现出友爱的志愿者精神是跨越 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的。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世博的志愿者服务也能使 “城市”、“生活”、“人”三者的和谐关系得到升华。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 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 现。 单纯加入组织的好奇性逐渐会变成了一种用自己青春之火去传播知识, 文明,描绘美好明天精神动力,任何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品尝其中的 酸甜苦辣。选择了志愿者大路,深深懂得什么是志愿者:那就是无私奉献, 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比自己需要帮助的别人,自己才会得到更好的收获。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 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人生犹如一根划燃的火柴,要使自己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没有中途的暂停。 真情点燃的生命将永放光芒,用爱心为世博服务,用爱心感动每颗心灵。我 想,所有的志愿者都是一样,都是用知识、智慧、热血谱写着人生最动人的 奉献乐章。 那种无私奉献的心怀鼓舞着志愿者们人生的航向,它不但在学习上有着 很重要的影响,也在生活中激励着志愿者们朝某一个光荣的终点奋勇前进。 张 鼎 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呢?是因为我们不够富 有吗,是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正所谓, 一滴水能汇成大海,一棵树能长成森林; 积跬步方能成千里,积小流方能成江河!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 缺时的窘迫与无奈,它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全民族的共识。从 字面来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 一种主动的追求。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 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 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 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富豪李嘉成, 据说至今住的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 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校园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 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与同学们积极响应节约形成反差 的是,我们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仍然随处可见。我经常在午餐时间 看到,不少学生将大半碗饭、大半碗面倒进泔水桶;桌子下堆了 数瓶才喝了一半的饮料;集体出教室时没有把灯、电扇关掉;一 些同学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网络游戏上,经常通宵达旦, 白天上课时却打瞌睡。 节约不是小气,也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平凡的风度”,一种 朴实的生活。为摆脱贫困而节约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约 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约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约 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约是一种责任。日常生活中杜 绝浪费之举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拾即是。 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节约型社会的口号还在嘴边,对我们来说,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 观,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使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 处处讲节约,时时讲节约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构建和 谐节约型校园而努力。 积羽可沉舟。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亦成河。如果每个人都能 做到厉行节约,汇集起来将支撑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最后,还请大家铭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爱惜每一滴水,那么 若干年后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的眼泪!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高二(九)班 2009 、11、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 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普遍、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 的生产力更广泛地传播、更充分地利用,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 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高速、宽带的 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 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然而每一个新生事物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都给人带来巨大的希望和机 会,同时也会由于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被建立而产生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显然,这是信息化时代所带给我们的挑战。这里,我从想对这些情况和问题 做一些探讨。 信息技术是人类为自己锻造的又一把双刃剑,善意的应用将造福于社会,恶意的应用则将给社会带来祸害。因此,从信息化时代特征开始显现之初, 人们便意识到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新 的互动模式,信息化、网络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蕴涵着复杂的文化 和伦理问题。 而在今天,使用网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一种内容。网络不仅成为我们的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成为一 种影响文化的力量,对成年人来说,网络已经是深入影响生活的文化环境之 一;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它已经是与家庭、学校并列的第三种成长环境。 网络与一代人的性格与品质塑造、思想与情感定型,与国民的精神面貌都息 息相关。而且,对许多人来说,网络的自由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加 倾向于相信和接受来自互联网的影响,而不是其他的“正式”渠道。色情和 暴力的泛滥对一个未成年人意味着什么,毫无道德戒律的网络生活方式对缺 乏道德自律的人意味着什么,其潜在的危害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其可怕 的后果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甚至有这样的典型事例,据一则报导言,有个 孩子上网成瘾,陷于其中不能自拔,孩子的母亲竟然将房子卖掉供孩子上网。 其危害程度简直可以与吸毒相比。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人们充分的警惕, 或者即使被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更没有形成相应的规则体 系。 如果对信息化的负面因素作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网络的自由被滥用,正如有人所说的,绝对的权力是恐怖的,绝对的自由也 是恐怖的。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自由表达见解,平等探讨问题的场所, 而是恣意展示自恋,任意攻击谩骂,或者借以欺诈犯罪的舞台。二是网络的 匿名化使“自我”与个性丧失,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人格分裂。三是网络使道 德被曲解和异化。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精神现状与 道德风尚的最畅通的渠道。自尊与自律,信任与信仰,爱人与敬天,这不仅 是基于内心的道德律令理也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这些应得到最充分 的展现,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在这里很少看到这种道德感的加强,反而 更多是它的缺失和人心的堕落。 如果说网络是一个公共领域,那么它本应该是一块自由平等、理性自律 的人间圣地,而不应该是肉欲横行、欲望膨胀、人性沦丧的垃圾场;如果说 网络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文化,那么它本应该是休闲娱乐与心灵健康并存, 而不应该是泯灭个性与颓废流俗的渊薮。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信息化的负 面效应正逐步抹杀其正面和积极的效果,除非我们能够做到外在规范与内在 自律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网民,也才符合信息化时代所需求 的网络文化,才能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精神的重构,和每个个体自我 真正的个性解放。 高二(10)班 韩晓轩 2009年11月24日 高三(1)班 李逸玲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 去年的这个时候,那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而来的圣火依旧照亮着北京的夜空; 去年的这个时候,嘹亮的国歌被第五十一次的奏响在奥运赛场上;去年的这 个时候,我们真正的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收获来之不易的骄傲…… 可是有谁知道,当奥运圣火亲吻这片古老的土地时,点燃的不仅仅是这个 国家的激情,更代表着我们在复兴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卧薪尝胆之后的混鹏 展翅。那一刻的激动,那一刻的自豪,那一刻的辛酸,被淹没在眩目的彩光 灯背后,却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发现,那些让我们为这个国家动容的时刻,远不止原 子弹爆炸的瞬间,更是人们对着那升起的蘑菇云欢呼的雀跃;那些让我们禁 不住为这个国家自豪的时刻,远不止神州七号起飞的成功,更是杨利伟向我 们微笑的招手;那些让我们为自己祖国感动的时刻,远不止新闻联播里的数 据对比,更是国庆街头孩子高高地将国旗举起时的骄傲。 是的,祖国早已超越了那个拥有几弹几星,GDP走在世界第几位,外汇储备第几的物体,而是那个可以让你感动,让你温暖的精神,一种人的精神, 一份民族的精神。就像科研员的雀跃,杨利伟的微笑以及许许多多普通人的 行为那样,沁浸着祖国,沁浸着一种叫做祖国的精神…… 翻开浩浩荡荡的历史长卷,那汉谟拉比法典所代表的古巴比伦王国;最早 诞生几何学与历法的尼罗河畔,以及那古老的印度文明被无情的车轮永永远 远的辗碎在数千年前古老的记忆与辉煌中。但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发源 在黄河岸边,几经起起落落,却总也生生不息,跨越了所有的古老与起源, 走过不可思议的五千年,从未中断。 五千年啊,完完整整的五千年啊,她曾走过历史的最低潮,也体验过从至 尊到阶下囚的痛苦,但她却从没有倒下,甚至站的更加坚毅——每一次的天 朝沦落都会继之精卫填海,每一次的血海没顶,都会换来凤鸣歧山,这是怎 样伟大的一种精神啊,所有的形容词都无法描述,只能用这样两个大字一以 贯之——中国!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文天祥将一个忠字永远留在了大都柴市口的门庭;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岳飞将一代名将的风范刻在了那“天日昭昭,天日 昭昭”八个永恒的大字当中;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一介知识分子的胡适不惜赴汤蹈火只为自由民主的 向往;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正义的北大学生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令青年人骄傲 的运动——“五四”;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勇武的英雄们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只为那心中神 圣的共产主义梦想;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初生牛犊的80后加入援建的队伍走向需要他们的每一个角落; 当祖国成为一种精神,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成为我们生活 的习惯…… 不知何时起,街上开始流行“我爱中国”的T-恤衫。开放的时代,所有的心声都可以张扬,爱国也不例外,但此中却更有一份化祖国为标志的自豪。 是的,走过坎坎坷坷的六十年的中国富强了,哪怕是再剧烈的地震,再凶悍 的分裂,再严峻的旱涝,都冲不散这个荣辱与共,相濡以沫,同肩并进了五 千年的家啊,只因在这个家园中,有一种精神叫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 明年的这个时候,全球最先进的理念将在这座崛起的大国交汇;明年的这 个时候,五星红旗将荣耀的飘扬在世博会主办国的位置上;明年的这个时候, 我们将再次走进世界的中心,或许我们的心中依旧五味俱全,但我们无疑会 再一次让世界记住这个历经沧海桑田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在祖国六十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高声歌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当微凉的秋风迎面吹拂而过,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的桂花 香时,看到高远明净的蓝天与白云,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知道一年中 最舒爽的季节来临了。可是每年的九月,也有一个沉重的纪念日:九一八。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日子,可是认真想来有许多人 还是要查阅一下才能明确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细节。随着日本战犯坂垣 征四郎、土肥原贤被施以绞刑、最后的当事人张学良也在二〇〇一年去 世了。七十八年过去了,曾经的硝烟与鲜血在尘封的历史中日渐模糊。 199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沈阳 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 众勿忘国耻。但除此以外,我们的生活似乎距离这一天相隔甚远,如同 一年中的许多个纪念日一样,来了又去。大家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兀自 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记得什么而又忘却什么呢?我们也许会诧异张学 良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感叹有名无名的将士们英勇无畏地用热血维 护尊严,或许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牢记过去的历史,成为激进的反日派, 坚定地抵制日货。然而我们可能很少思考日本为何胆敢如此嚣张地陷害 中国军队并肆意地滥杀无辜?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一八七九年,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满清政权无暇顾 及这一远在海外的属地。当时的美国前总统来访亚洲,中方希望他居中 调停。他两次给李鸿章写信说:“我很盼望中国能够自强,但是日本有 很多人愿意中国日渐衰弱,他们好趁机图得便宜。” 当时的驻华公使杨约翰也说:“中国如果愿意真心与日本和好,不在条约而在自强,因为 条约可不照办,自强则不敢生心矣。中国大害在一弱字,国家譬之人身, 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这多么契合我们的先哲孟子 的经典名言: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在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的20到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中国有600架。日本一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相当于 中国的8-9倍。日本预期三个月拿下中国。 七十八年后的今天,战败的日本人以其一丝不苟的办事方式,极端负责 的工作精神,认真细致的生活态度使战后的日本很快从废墟上发展起来,一 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他们的家用电器、动漫、游戏占据了国内的大量市场。 宣扬抵制日货的愤青们会发现我们在国内买到的日货,绝大部分都是国内制 造加工的。抵制这些产品,会令这些厂商倒闭,大部分人员失业。 我们最终将发现:抱怨没有用,咒骂没有用,仇恨也没有用。有用的 只有一件事情:做好自己的事。友好,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得到的; 对抗,也许双方都不愿意;而如果我们做不好自己的事情,无法在竞争 中赢得自己的地位与尊严的话,我们可能连竞争的资格也没有。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五四运动的启蒙主义先驱胡适说:“现在有人对 你所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 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 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不会成为戍边守国的士兵、战场上运筹帷幄的 将军、谈判桌前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依然是普通的学生与工 作者,在世俗的人生里寻找自己的幸福。但是爱国不只是振臂高呼、浴 血奋战与战死沙场,或许就在每一个善良的心意间,勤奋努力的行动里。 那么就我们做好每一个自己。让这答案在每一个人心中像种子一样生根 发芽,在每一片土地上像花朵一样蓬勃绽放。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中国人为什么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为什么 传承不灭?我想,我们都可以从民族精神中找到答案。 那么,究竟何谓民族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不是文明 也不是哲学,这里我把它理解为一种观念文化。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在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处,梁漱溟指出,中国民族精神,一为向上之心 强,一为相与之情厚;他预言,中国将以其人生态度贡献给世界。这种态度 和精神,它不但能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衰,也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 文明的历史进程。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与静止地存在,有比较才能有借鉴,有分 析才能有结论,这无论对于中国的精神或西方都是一样。中西方各自拥有几 乎是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精神气质。中国人偏重用“仁义”与“常纲” 规范道德与义务,西方人偏重为民主与自由争取利益与权利;中国人偏重定 性归纳,西方人偏重定量分析。 中国在进入近代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革命、产业革命从来没有出现过。 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精神 赋予了新的内涵。民族精神在求同存异中扬弃,在战火和硝烟里传承,这种 精神支柱一直是我们救国、图强的力量源泉。 当下我们所遭遇的金融危机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中国民族精神更加得以 彰显。对于世界的未来,西方许多有名望的历史学家,包括《全球通史》和 《大趋势》的作者都认为:大体上说来是西方在衰落,东方在崛起。作为一 个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崛起的目的不仅在于谋求自身的繁荣,同时也 在对维系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中国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新生,然而新文明的生命力只 能孕育于文明的创新或是融合之中。对于中西方来说,谁能先做到这一点, 谁就将重新或者继续有能力主导这个世界。 民族精神,不管在多大的环境下或多大的背景下讨论,如果不付诸实践, 都是无意义的。那么,各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有 人问天下兴亡的后半句是什么——匹夫有责吗?我认为应该是我的责任!想想啊,想想那些为了今天我们安逸生活的英雄们:他们胸前的补丁,他们腹 中的草根,他们就义前的坦然„„我们应该做更家有为的一代!那么现在, 请看看你的手,看着你的生命线,强大的力量从你的手中激发出来,因为现 在,你手中握着的是你和国家的命运啊!让我们用未泯的良心告诉他们,“我 强则国强,我弱则国弱,天下兴亡是我的责任”;告诉他们我们九十年代后的 这一代会把我们的爱见之于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九十年代后的这一代托得起 明天的太阳,挑得起民族的大梁。 我们虽然有忧虑,有愤懑,但我们不失向往,不失梦想。深深的思索是 沉重的,也是明智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流淌着一样的中国血。所有 苦难、悲哀和欣喜都曾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心上,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在新 时期的将我国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
/
本文档为【杨浦高级中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