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产品特点)

2019-04-22 5页 doc 17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产品特点)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属于原始创新性发明。该化合物属氰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各类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它也是国内极少数创制发明的农药品种之一。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化学名称:2-氰基-3-苯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原药登记证号:LS20072660;25%悬浮剂登记证号:LS2007...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产品特点)
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属于原始创新性发明。该化合物属氰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各类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它也是国内极少数创制发明的农药品种之一。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化学名称:2-氰基-3-苯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原药登记证号:LS20072660;25%悬浮剂登记证号:LS20072657,登记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同时进行了氰烯菌酯新防治对象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已获得发明专利4个,正在开发氰烯菌酯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吡虫啉、氰烯菌酯与三唑类等复配制剂。 2007-2008年与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合作,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7个试验地进行了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示范试验,试验结果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优秀,田间用量100克/亩,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可有效防治赤霉病。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续阴雨,在扬花末期再施用1次,效果更佳。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安全,周明国教授和植保系统专家建议加速该产品的推广应用。 2010年在江苏省农垦系统进行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推广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赤霉病有杰出药效。正常情况下,用量100毫升/亩比较适宜。对重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建议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次接力防治,效果更佳。 2007-2008年与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合作,在黑龙江、吉林、湖北等省3个试验地进行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与25%咪鲜胺乳油相当,田间推荐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例为1:1.2,浸种温度为15~20℃,浸种时间为南方2天,北方3~5天,取出后直接催芽。氰烯菌酯浸种处理整个生长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均没有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氰烯菌酯产品特性: 1、不同于其他所谓的“创制”农药,结构新颖。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问世。 已获相关授权专利:ZL01115593.0、ZL200410065145.6、ZL200410014097.8、ZL200610125921.6。 2、极高选择性和镰刀菌专化性。 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 3、与现有杀菌剂没有交互抗药性,作用方式新颖。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即与噻菌灵、多菌灵、福美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咪鲜胺、戊唑醇和嘧菌酯等常用杀菌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 4、毒性极低。 经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应用毒理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原药、25%悬浮剂均为微毒。 5、对环境友好。 经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对蜜蜂、家蚕低毒,对鱼、鹌鹑等中毒,在鱼体中的BCF8小于10,为弱生物富集性农药。 6、理化性质稳定,内吸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用400μg/mL 氰烯菌酯和400μg/mL 多菌灵穗部喷雾处理前1 、2 、3 d 接种禾谷镰孢菌2021和R7的分生孢子混合液,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5%、75%和62%,而对照药剂多菌灵几乎没有防治效果;处理后1 、2 、3 d接种,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8%、78%和73% ,而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较差,只有5.2%、10.9% 和9.6%。 氰烯菌酯的治疗作用优异, 因此若遇到发病重的年份, 即便麦穗已经发病,也可以通过增加施药次数, 控制病情发展。 7、可以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只有多菌灵的1/3,且对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有很高的抑制活性,EC 50 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敏感性差异较小。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 分别为0.090±0.021mg/ml和0.097 50 ±0.035mg/ml。 8、具有增产和提高产品品质的作用。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研究小组测定,氰烯菌酯能在防病增产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提高小麦品质;而多菌灵在防病增产的同时增加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影响产品品质。 9、耐雨水冲刷。 扬花期小麦叶片,中部涂抹500μg/mL药剂,12、24、48小时后清洗用药部位,针刺接种后放于RH80%~90%、25 ℃人工气候箱里培养,7d后所有处理叶片都只有轻微的发病症状,防治效果达到90%左右。说明氰烯菌酯在小麦叶片上能被植物吸收,不被雨水冲洗。在生产上,施药12小时后下雨不影响防治效果,不需要重新施药。 10、使用安全,无残留。 经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测定,氰烯菌酯25%悬浮剂按推荐剂量3kg/ha(有效成分0.75kg/ha)和高剂量(推荐量的2倍)使用,间隔期21天,小麦籽粒残留量为末检出;间隔期28天,小麦籽粒残留量为末检出。即氰烯菌酯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21~28天,而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35—40天,因此使用氰烯菌酯防治后收获的小麦籽粒基本无药剂残留。 而用于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经过水稻整个生长季节,产品基本无药剂残留。 11、应用方便。 用于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时,浸种后取出后直接催芽,不需冲洗。 氰烯菌酯应用技术: 1、防治小麦赤霉病 推荐用量: 100毫升/亩。 防治适期: 小麦扬花初期。在遇到穗期高温时,小麦边抽穗及边扬花的情况下, 可以把 用药时间提前到齐穗期。 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续阴雨,在扬花末期建议再施用1次。 注意事项: 施药时尽可能使药剂喷洒到穗部。 2、防治水稻恶苗病 推荐用量: 3000倍液浸种。 使用方法: 种子与药液比例为1:1.2,浸种温度为15~20℃,浸种时间为南方2天,北方3~5天,取出后直接催芽。 注意事项: 浸种时根据当地温度情况决定浸种天数。
/
本文档为【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产品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