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

2017-09-27 4页 doc 1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一生多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1910至1913年期间完成的两集钢琴《前奏曲》。这一钢琴音乐,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最能体现他印象主义风格特征的作品。本文仅选取德彪西第一集《前奏曲》中的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旋律、结构、和声和调式调性等创作手法上进行分析研究,...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一生多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1910至1913年期间完成的两集钢琴《前奏曲》。这一钢琴音乐,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最能体现他印象主义风格特征的作品。本文仅选取德彪西第一集《前奏曲》中的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旋律、结构、和声和调式调性等创作手法上进行研究,一方面更深入全面了解作曲家对该作品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德彪西钢琴作品在演奏和理解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从而培养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钢琴前奏曲,有译为《金发女郎》,其创作灵感来自勒孔特·德·里尔的一首同名诗歌。其创作手法从整体上看,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音乐语言。比如旋律材料来自简短的五声化旋律主题动机 ;和声方面则避免功能性和声的使用,和弦连接更为自由,尤其是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另外还运用了平行和弦、复合和弦、持续音等一系列色彩性的和声手法 ;以及采用东方民族调式音阶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德彪西这一音乐的特质。通过这些创作技法为人们描绘出一位温柔美丽、恬静素雅的少女形象。 一、旋律 整首作品的旋律以开始处五声化旋律主题为基础发展而来,旋律线条清晰、流畅,旋律材料节俭而有效,旋律调性模糊、游移,具有强烈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一改古典时期复杂而富有理性和浪漫时期悠长而饱含丰富情感的旋律特征。 (一)五声化旋律主题 乐曲第一小节为整首作品旋律的主题动机,该动机旋律形态较为单纯,是由两个协和的三和弦(?级与?级)横向分解而形成 ;而节奏也非常简洁,是由一个四分音符外加两个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所组成,随后主题动机经过两次的反复,形成了具有东方民族五声性音乐味道的主题乐句。 (二)主题旋律的衍伸、发展 该作品旋律材料的使用非常节俭,在每个乐句中都可以发现主题旋律的影子,有的是直接重复整个主题乐句 ;有的是只重复主题乐句中的某个音型 ;还有的则是进行了变化重复,比如移位、分裂、倒影、节奏重组等等一系列变化发展手法。下面对作品各乐句旋律材料的使用作详细分析 : 作品1-4小节为第一乐句,是全曲主题乐句,随后5-7小节为第二乐句。该乐句旋律材料虽有所变化,但其中依然可发现主题动机的旋律材料,比如在第5小节第2拍的后半拍与第三拍处,音高材料为主题动机主和弦的分解式旋律,只是节奏作了一定的重组 ;而第三乐句(8-11小节)旋律则是主题乐句的完整再现。 第四乐句(12-15小节)旋律变化发展较为明显,运用了很多新的旋律素材,仅能从中发现零星的主题旋律材料,比如在第13小节处是来自主题乐句末尾两小节旋律音高加以高八度移位重复而来,而剩下的旋律材料虽没有直接运用明显的主题旋律材料,但是旋律内部也是可以发现主题动机的影子,比如第12小节的第一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以及内在所含有的三度旋律音程,通过多方位的移位变化重复,并进行了音高材料的重组等等,最终形成了具有强烈对比性的乐句。 第五乐句(16-23小节)前三小节旋律材料很明显是来自主题乐句末尾两小节主题旋律的移位模进,并以此为动机进行了连续三次的下行二度守调的自由模进,而后第五小节引入了新型的旋律材料,并对该旋律材料进行两次的变化重复,直至推向全曲的高潮。 第六乐句(24-27小节)旋律材料是由主题动机的变化重复而来,主要是用平稳、舒缓的二八节奏取代了原本较为紧凑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而第六乐句(28-32小节)旋律材料又回到原来的主题乐句,只不过此次移高了一个八度重复,并在乐句末尾处对节奏也进行了改变,节奏时值拉伸为三个四分音符的组合方式 ;最后一个乐句(33-39小节)的旋律材料来自第三乐句的后半段,即第14小节的旋律材料,通过对该小节的两次完全重复,最后以平行四度的五声化旋律上行落在主和弦结束全曲。 二、结构 作品整体结构,是一个带有再现的三段式曲式结构,和传统的单三部曲式结构非常相似,但并非完全一样。德彪西在其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语言与段落结构形成的发展方式,比如在段落结构的划分方面较为模糊,没有像传统结构中那样有着较为清晰、明确的终止式。 三、和声 作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所使用的和声手法,很明显彰显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特质,总结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了大量非功能性的和声语言,不协和和弦自由使用 ;二是具有强烈色彩效果的复合和弦 ;三是运用了非传统结构的和弦,比如附加音和弦、五度和弦或是四五度和弦等 ;四是运用了大量的平行和弦以及持续音等和声手法。 (一)非功能性和声 非功能性和声是指和弦连接避免四五度的功能和声进行,不强调正格进行,即主与属的关系,和弦连接多以二度或三度关系为主,注重横向的旋律线条和纵向化的和声色彩,和弦连接较为自由。通过对作品进行和声分析,可知作品中大量自由使用了副三、副七和弦,以及副属和副下属和弦,和弦连接也多以二度、三度关系较多,且多强调变格进行等大量非功能性的和声手法。 (二)复合和弦 所谓复合和弦是指纵向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和弦叠置在一起发响,形成一种复合化的音响效果,色彩性浓烈,在德彪西的前奏曲中经常可看见此类和弦的使用。在本作品的第12小节处,就采用了此类和弦。纵向上是由三种不同种类的和弦叠置在一起,最底层是主和弦,中间填充层是一个属七和弦,而旋律层则是下属七和弦的横向拆分。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此类和弦,比如第28至29小节处,旋律是主和弦与下属?级和弦的横向拆分,而左手低音层与中间填充和弦则是下属?级和弦。 (三)非传统结构和弦 1.附加音和弦 作品中附加音和弦的使用并不是很独立,往往这类附加音也可看作是本身高叠和弦的和弦音,因此和弦结构判断存在两面性。第一拍和弦很明显是一个由bG-bB-bD-bE-F构成的附加六度主七和弦,然而该和弦的附加音也可看作是VI级九和弦的根音。 2.四五度和弦 这类和弦在该作品使用得很多,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第24小节处,在右手声部处可见到由bB-bE-bB三音以及bG-bD-bG所形成的一连串的四五度和弦,而在左手声部中是由C-#F-C三音所形成的四五度和弦。 整首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作曲手法,比如结构上类似于单三部的曲式结构,有较为明晰的调式调性中心,以及传统的和弦连接等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即非功能性和声的使用,精简的音乐主题,模糊的旋律线条,色彩性的和声(平行和弦、非传统结构和弦、无解决的高叠和弦以及低音持续的使用),以及东方民族风味的调式音阶等等。总之,通过对作品创作手法的研究分析,使我们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学习德彪西钢琴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意义。
/
本文档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手法.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