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2017-11-29 12页 doc 34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编号: 题 目: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 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年 级: 2008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摘 要 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在市场运作、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上的隐患漏洞较多。伴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卡欺诈犯罪日益增多,如何控制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已经成为业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卡犯罪特点以及银行卡欺诈风险类型的研究,总结出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银行卡欺诈 风险 防...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编号: 题 目: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 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年 级: 2008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摘 要 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在市场运作、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上的隐患漏洞较多。伴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卡欺诈犯罪日益增多,如何控制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已经成为业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卡犯罪特点以及银行卡欺诈风险类型的研究,总结出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银行卡欺诈 风险 防范措施 Abstract The bank card business start later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loopholes in market operation、management and risk preventi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ank card business, bank card fraud crime is increasing. How to control and prevent bank card fraud ris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e article though the research of our bank card crime characteristics and bank card fraud risk types draw some specific measures how to prevent commercial bank card fraud risk. Key word: Bank card fraud risk Preventive measures 目 录 一、银行卡欺诈的特点………………………………………………………1 ?危害性大……………………………………………………………………1 ?隐蔽性强……………………………………………………………………1 ?银行卡欺诈具有连续性、流窜性的特点…………………………………1 ?银行卡诈骗犯罪逐渐专业化、高智能化、团伙化………………………2 二、银行卡欺诈风险类型……………………………………………………2 ?银行卡恶意透支……………………………………………………………2 ?银行卡非法套现……………………………………………………………2 ?短信电话诈骗………………………………………………………………3 ?克隆银行卡盗取卡中现金…………………………………………………3 三、防范银行卡欺诈的措施…………………………………………………4 ?加强宣传~提高持卡人安全意识…………………………………………4 ?提高银行卡自身的安全性…………………………………………………4 ?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审批和管理~妥善保存POS程序……………………5 ?改造升级银行自助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自助设备管理…………5 ?完善银行内部控制……………………………………………………5 ?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5 ?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6 引 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银行卡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日益接轨,银行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截止2008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80038.92万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165806.02万张;银行卡发行量为14232.9万张。与银行卡相配套的商业银行联网ATM机运行总量已达到14万台,联网POS机138万台。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除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交易类型)从2001年的2.1%上升到24.2%。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时有发生,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目前银行卡业务主要存在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外部欺诈等四大风险,其中外部欺诈风险是各内部操作风险、持卡人信用风险、 类银行卡风险中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2011年2月10日,全球电子支付公司ACI Worldwide发布的一项显示,在全球14个被调查国家中,有25%的人口在过去5年内曾遭受银行卡欺诈。中国和英国分别以43%和33%的比例位居前两位。清华大学的一项统计数据称,每年因为各种银行卡欺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已成为我国信用卡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银行卡欺诈的特点 1.1危害性大 近年来,公安机关受理银行信用卡欺诈犯罪的增加揭示了银行卡的犯罪已经进入严峻形势。由于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银行卡市场操作中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隐患较多,这是一个触发银行卡犯罪活动的原因之一。随着银行卡数量和银行卡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大,银行卡监督防范的滞后性缺陷会更突出,因此,银行信用卡犯罪将会显著增加,相应的经济损失也将超过以往。大量的欺诈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发卡行和持卡人带来现实的损失,还会对发卡行的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并严重威胁银行资金安全和金融管理秩序。至2010年11月底,中国反钓鱼网站(钓鱼网站通常是指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等网站,主要危害是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联盟秘书处累计认定并处理的钓鱼网站达32496个,其中,2010年1-11月,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20570个,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36%。2009年,国内信用卡产业已形成损失的欺诈交易金额1.74亿元,同比增长5.10%,而据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比2009年至少翻了一番。 1.2隐蔽性强 针对银行卡的欺诈活动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欺诈的过程和资金的转移既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完成,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欺诈的交易表面上与正常操作一样,同时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很难被发卡行和持卡人察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案例:1983年出生的蔡培育,原籍湖南湘阳县。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五年时间里,蔡培育分别以黄某明、姚某盼、谭某斌、吴某辉名义向工行申领共计21张信用卡供其个人进行消费和取现,恶意透支超过14万元。实际上,蔡培育几乎办理了市面所有银行的信在广州11家银行办理了68张信用卡,其中57张被其恶意消费,共透支近58万元。直至还款期限届满,经银行多次催收,拒不归还。2010年7月7日,蔡培育在其广州市住处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1.3银行卡欺诈具有连续性、流窜性的特点。 所谓连续性,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当发卡银行接到卡主报失,或发现某一卡号银行卡被伪造或冒用消费时,即将该卡列入止付名单,并将名单发到各特约商户。此种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卡犯罪起到了防范作用。但是,由于卡主从遗失银行卡到报失,直到发卡银行发出名单,这会有一段时间的间隔,且因我国通讯设备尚不够先进,特约商户收到名单就需要多日间隔,因此,犯罪分子多利用银行与特约商户传递信息的"时间差",进行突击消费,连续恶意透支。 所谓流窜性,是指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具有跨国、跨地区使用的特点,即持卡人可以在国内或世界上任何一个与发卡公司建立信用关系,两国之间可以在特约机构持卡进行消费。因此,利用银行卡进行犯罪的行为也就超出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大范围流窜作案以逃避法律责任。其中,跨国银行卡诈骗这种新型的犯罪活动已经成为金融诈骗犯罪的新趋势。究其原因,犯罪集团选择跨国家、跨地区作案,一是犯罪分子认为两者之间在法律和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各商户收银员识别异地银行卡真假的能力低,欺诈成功率较高;二是发卡行与收单行之间有着复杂的国际清算,因此给不法分子提供更长的作案时间;三是警方破案的困难大,犯罪分子容易脱逃。因此,跨国银行卡诈骗案件日益增多。案例:厦门市信达免税商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免税商圈的中心位置,这里经营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进口名牌,是目前厦门地区最高档的商场,也是厦门地区为数不多的可以持国际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的场所,2004年秋末的一个上午,有两名男子先后持同一张国际信用卡,来这里大肆刷卡消费。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先后有两个人持同一张国际信用卡买单,这样的情形此前在信达免税商场还没有出现过,细心的收银员立即给银行打电话对这张信用卡进行核实确认,但银行方面反馈说,如果能够刷过去,这张卡就应该没有问题。在黄金柜台刷卡付款之后,两名男子并没有离开商场,他们又轮流使用这张信用卡购买了西装、洋酒、手表等物品近4万元人民币,直到下午三点钟,这两名男子仍在商场内疯狂消费,黄金柜台的收银员就把这一反常现象向商场的保安部进行了,保安人员立即对这两名男子进行了询问。并对这两个人实施控制,同时拨打110报警,两名男子被警方带到了湖里分局经侦支队接受调查。经过讯问,两名男子向警方交代了他们持伪造的信用卡在湖里免税商场进行诈骗的行为,犯罪嫌疑人分别叫李立民和谭全远,绰号分别为阿民和鸭子。两人于2004年8月来到厦门,仅八月和九月两个月时间内,他们用假信用卡刷卡诈骗的金额就达到 10万元人民币之多。随后,警方对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的暂住处进行了搜查,从那里搜出很多用假信用卡购买来的赃物。 从2000年至2003年,银行卡犯罪的发展方向非常明显的是,简单的、低水平的银行卡犯罪逐年减少,而高智能、高科技的银行卡犯罪开始逐年增多。从犯罪手段看,由于境内银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患,不法分子利用其薄弱环节,在Internet上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银行卡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目前,通过从正规网站释放虚假信息、冒名发送电子邮件、制造虚拟网上银行等新型犯罪手段诈取他人银行卡信息数据的刑事案件开始逐渐增加。海外高科技化犯罪技术渗透到各种媒介和渠道中,使银行卡诈骗案件的科技含量增强。从作案群体看,出现了以银行卡诈骗为职业的组织和群伙。不法分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专人负责提供和制作虚假银行卡,有专人负责销售假卡,有专人负责持假卡刷卡购物,有专人负责销毁赃物获取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犯罪分子真正实现了"产、购、销"一条龙。如2002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银行卡诈骗案中,仅抓获的犯罪分子就达8人之多,由罗某、黄某提供伪造的银行卡,再由李某等人持假卡在大商场、购物中心骗购高档贵重物品,最后通过专门的销售渠道换取现金。 二、银行卡欺诈风险类型 2.1银行卡恶意透支 银行卡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行两次催收后3个月人不归还的的行为。银行卡恶意透支主要两类:一是持卡人图谋不轨,通过卡复制,制造交易,反诉发卡行。二是不法分子以虚假资料或盗用其他客户资料向银行申请办理银行卡,并使用这些银行卡进行恶意透支。其中以第二类危害最大。乌鲁木齐市某证劵公司工作的吴战有数张银行银行卡,因为收入较高,他的银行卡透支额度都在万元以上。2009年4月8日下午,吴战拨打某银行客服电话,查询两张银行卡的使用情况。电话那头话务员的温馨提示,吓了他一跳,“您的第三张银行卡已经透支3.69万元”吴战觉得纳闷,自己只在该银行办了两张银行卡,怎么突然又冒出第三张,第二天,吴战到银行查询,发现一张以他名字开户的银行卡,已经透支了3.69万元。吴战通过调查发现,有人利用他的名字办了一支银行卡恶意透支,而幕后人正是给他办过银行卡的某银行业务员汪敏。 2.2 银行卡非法套现 “银行卡非法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的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先进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银行卡非法套现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急用现金的银行卡套现。由于银行信用卡用户有最高56天的“免息消费”期,持卡人一旦套现,在这段“免息期”内既能使用银行贷款又不用支付利息。所以银行卡套现使得持卡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规避了银行高额的取现费用,相当于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极具诱惑力。例如一个人有50张银行卡,每张额度为20000元,那么他通过套现,就可以获得100万元的贷款,如果他暂时用不着,可以不套现,银行也不会收他的利息,银 行卡套现使银行卡成为个人贷款,甚至比贷款成本更低,不用的时候就不会有利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资料向收单机构申请成为手续费率较低的特约商户,然后虚拟交易,将银行卡中的透支额度通过POS终端或其他方式,部分或者全部直接转换成现金支付给银行卡持卡人,并按套现金额的不同比例收取手续费。另一种就是“养卡”。由于银行卡取现要收取较高的费用,并且都有还款期限,一旦到期不还就会留下不良信用,一些想“便宜套现”又不想留下不良记录的持卡人,便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一些不法分子,由他们用其他银行卡循环套现,而他们按比例收取手续费。2009年一季度,南京警方破获一起批量身份被盗用兼养卡办卡的案件,涉及多家银行,近30张银行卡。犯罪嫌疑人自2007年就开始经营办卡养卡业务,对银行的相关流程非常熟悉,2008年初该名犯罪嫌疑人开始利用所得的身份信息盗用他人身份开展非法活动。2007年至2009年案发两年多的时间内,犯罪嫌疑人分别冒用了四家不同行业的单位进行欺诈申请,非法帮助他人办卡,从中收取手续费;或者办卡后替他人养卡、套现,赚取套现手续费;甚至盗用他人身份,直接进行银行卡诈骗。 2.3 短信电话诈骗 短信电话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和录音电话发送虚假的消费提示、中奖信息、或是以低廉的商品或经济利益诱使持卡人上当,通过预先好的步骤和询问策略骗取银行卡号及密码,再以转账的方式盗取现金,或者远程诱导持卡人通过ATM进行转账,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2009年3月份,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以“购车退税”为饵,诱骗持卡人通过ATM转账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了三名来自台湾的犯罪嫌疑人。2009年2月10日,泰州市民王女士接到一自称是国税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里一男子称,由于汽车购置税下调,按照规定国税局将退30%的车辆附加税给车主,并让王女士拨打电话向泰州市财政局“刘主任”查询。王女士拨通电话后,一自称张助理的女子说“刘主任”在开会,让王女士去电“财政局国库处”了解退税户是否有余额,并将结果反馈给她。“财政局国库处”电话语音提示,尚有余额4,125元。王女士反馈给“张助理”后,对方让王女士留下银行卡卡号,并让王女士至附近银行的ATM机上按照其指令进行了转账。“张助理”称执行转账45秒后,钱便可以退到王女士账上。此后,王女士查询时发现银行卡上已被转走3.2万元。 2.4克隆银行卡盗取卡中现金 克隆卡盗取持卡人卡中现金主要指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持卡人银行卡的信息,并盗取密码,通过复制卡盗取原卡中的现金。克隆银行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违法分子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自助设备上安装摄像头、假键盘等装置盗录持卡人银行卡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利用测录机(伪装成插卡槽)和其他设备盗取客户磁卡上的磁道信息并跟踪信息,再利用盗取的信息制作伪卡后盗取原持卡人的资金。2、制造故障假相,骗取持卡人的安全信息。不法分子首先制造ATM机 “吞卡”假象,或是在ATM出钞口设障,使ATM机吐钞失败,同时在ATM机旁粘贴假冒的“客户服务投诉热线”,欺骗持卡人向所谓的“银行员工”或“公安安全人员”透露卡号、密码等安全信息,或直接把资金转移到指定的账户。3、ATM机上张贴如“银行系统升级”、“银行程序调试”等虚假通告,要求持卡人将资金通过ATM转账到指定账户上。4、分散持卡人注意力,对卡片进行掉包。 2009年3月,南京武进警方破获一起“克隆”银行卡盗窃资金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2009年2月14日-17日,武进一家银行下属的奔牛、邹区、马杭等营业网点相继发生银行卡“克隆”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选择银行工作人员下班时段及休息日作案,制作假面板覆盖在ATM机插卡处,在ATM机灯罩处安装摄像设备,利用隐蔽在假面板内的内置读卡器窃取持卡人的信息资料,然后制作伪卡盗取客户资金。经查明,有7张银行卡被复制,其中1张卡被犯罪嫌疑人在宜兴一银行的ATM上取走了3万元。 三、防范银行卡欺诈的措施 银行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银行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银行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防范策略是指银行卡安全没有受到威胁时, 发卡机构事应采取必要的防备措施,如对持卡 风险防范宣传、对特约商户进行风险防范教育、对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人进行 手段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加以适当的重视等 3.1加强宣传,提高持卡人安全意识 由于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社会公众在日渐接受这种新型金融服务工具的同时,对它所潜在的风险威胁的意识较少。因此提高持卡安全使用宣导,不仅关系到持卡人资金安全的问题,更关系到发卡行自身声誉和对产品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问题。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发卡行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用卡安全宣传,提高持卡人安全意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营业网点、手机短信、现场宣传等形式组织向群众普及银行卡知识及向客户宣导安全用卡风险防范的技巧,提高社会各界对安全使用银行卡的认识,加强持卡人的用卡安全教育,细心教导持卡人对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在ATM提款时要注意周围有无异常人或物,输入密码时用手在键盘上方进行必要的遮挡,防止密码被偷窥,一旦发生ATM吞卡情况,不要轻信机器旁边张贴的信息,而要及时与开户银行联系。另外,还要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为持卡人提供更多、更方便、更严谨的卡挂失手段,如电话挂失。使持卡人在发觉银行卡遗失或疑似欺诈交易时,能够及时地通知发卡行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3.2提高银行卡自身的安全性 银行卡之所以容易被伪造、盗用的重要原因是银行卡的自身识别和防伪能力不强,它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如我国现有的银行卡的磁道信息大部分采用单一控制的方式,不法分子仅凭卡号就能复制银行卡。银行卡本身就是现代技术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要使银行卡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的新成果,保持银行卡的先进性,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功能。如采用密码校验的双重控制方式、将传统的磁条卡转为更先进的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从而有效堵塞银行卡复制的致命漏洞,降低卡复制的风险,提高银行卡的识别和 防伪能力。 3.3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审批和管理,妥善保存POS程序 首先,要通过制定必要的准入条件,确保特约商户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工作,强化安全和守法意识。发卡行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妥善保管POS机的交易程序、下载安装程序及其源代码,严防源代码外泄,同时对POS机数量严格管理,防止不法分子破解POS机程序恶意套现。其次,发卡行要完善对特约商户的POS机刷卡数据审查和监控机制,对数额较大的特约商户进行跟踪和监控,如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止付,尽量降低银行卡欺诈风险造成的损失。 3.4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银行卡的欺诈风险有的是来自银行外部,有的是来自银行内部,还有的来自于内外勾结。因此要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就必须加强内控建设。首先,要严格按照银行卡办理的“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签名、亲见申请资料原件并鉴别真伪”,杜绝不法分子盗用其人的资料办理银行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最后发卡行要制定分工明确的岗位制度,在制卡、密码信封打印等涉及保密的重点岗位严禁混岗操作,防范“内部人”作案导致客户资料及信用卡信息批量泄露。 结 束 语 银行卡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商业银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它已经成为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金融服务工具。银行卡特有的信用透支功能,跨地域、 使得银行卡业务不仅要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要妥善全天候的快捷结算方式, 处理好各种欺诈风险。防范欺诈风险不仅是发卡行确保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持卡人权益和资金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银行新中间业务与法律问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 [1]季爱东 [2]赵凤祥.国际金融犯罪比较研究与防范[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8.253. [3]吴腾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年版 [4]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 [5]张 霞.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控制:《河北金融》 2010/01 [6]曹晓娴.银行卡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经济师》2007/04 [7]海 蓓.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风险管理:《大众商务》 2009/03 [8]张 诚.基于我国银行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0/04 [9]陶晓华.我国银行卡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10/04 致 辞 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黎明老师的悉心指导。黎明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黎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黎明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
本文档为【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