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脾脏触诊

2017-09-27 3页 doc 51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脾脏触诊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  正常情况下脾脏能触及。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向下移位。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脏肿大。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表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即可查到。如果肿大的脾脏位置较深,应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气,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后胸向前推动并拇指共同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迎触脾尖,如同触诊肝脏一样,直至左肋缘。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再用双手触诊容易触及(...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  正常情况下脾脏能触及。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向下移位。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脏肿大。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即可查到。如果肿大的脾脏位置较深,应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气,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后胸向前推动并拇指共同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迎触脾尖,如同触诊肝脏一样,直至左肋缘。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再用双手触诊容易触及(图3-6-12)。   脾脏触诊比较困难,初学者常不能掌握要领以致漏诊。需注意按压不要太重,否则可能将脾脏挤开。脾脏肿大形态不一,有的很薄很软,触到后也常不易察觉。有的呈狭长形,紧贴腰肌前面,故需沿左肋缘仔细触诊,认真体会。亦可站于受检查左肩旁,用钩手触诊法双手在左肋缘触诊脾脏边缘。   脾脏肿大的测量与记录法(图3-6-13):   第I线(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皮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下同)。脾脏轻中度肿大时只作第I线测量。   第II线(又称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一般应大于第I 线。   第III线(又称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十”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一”表示。   临床记录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为轻度肿大;超过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此时应加测第II线和第III线,并作图示。   在左肋缘下还可能触到其它包块,需与脾脏鉴别:① 增大的左肾,其位置较深,边缘圆钝,表面光滑并无切迹。即使高度肿大,也不会越过正中线。② 肿大的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诊,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后或与肝右叶相连,则为肝左叶。肝左叶肿大不会引起脾浊音区扩大。③ 结肠脾曲,肿物质硬,多近圆形或不规则,不与左肋缘后相连,与脾脏边缘不同。④ 胰尾部蘘肿,无锐利的边缘和切迹,并且不随呼吸移动。   如同肝脏触诊一样,触到脾脏后除注意大小外,还要注意它的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这些常可提示引起脾肿大的某些病因。脾脏切迹为其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脾轻度肿大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一般质地柔软;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高度肿大,脾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黑热病和慢性疟疾等。表面不光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表面有蘘性感者见于脾囊肿。脾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塞等。脾周围炎或脾梗塞时,由于脾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并累及壁层腹膜,故脾脏触诊时有摩擦感并有明显压痛。如前所述,听诊时也可闻及摩擦音。
/
本文档为【脾脏触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