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

2020-03-09 47页 doc 97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领域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470113)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领域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470113)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院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长,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按农业推广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 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1学分) (1)政治理论课                                2学分 (2)外国语                                    3学分 (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2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程(12学分) (1)食品加工技术导论                          2学分 (2)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原理与技术                2学分 (3)农产品贮藏与物流学                        2学分 (4)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2学分 (5)农产品国际贸易与食品营销学                2学分 (6)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进展                    2学分 3、选修课 (1)论文设计与写作(必选)                    2学分 (2)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必选)                  1学分 (3)统计分析与应用                            2学分 (4)经济法                                    2学分 (5)农村社会学                                2学分 (6)其他某个领域必修课可以作为本领域选修课    2学分 (7)食品生物技术专                          2学分 (8)食品与法规                            2学分 (9)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与保护                    2学分 4、补修课 非农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大学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相关学科课程,补修本科课程的成绩记入成绩档案,不计学分。 5、必修环节 (1)论文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报告 四、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的完成过程是提高研究生的业务水平与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并拟订论文工作,同时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 2、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问题的能力。 3、论文形式: (1)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2)研究论文。 4、论文写作要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与摘要写作规范(试行)》 5、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 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2)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 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与必修环节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细则》。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兽医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面向现代化大中型畜牧生产企业,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兽医现代化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3)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工作。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采取多学科综合、较宽口径培养。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一般集中在前一年半。 2、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所与兽医部门合作培养的方式。 3、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长,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习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 (2)补修课程:非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大学专科毕业生需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名称可由导师确定。 (3)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必修课 政治理论课 32 2 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60 3 动物医学工程 32 2 现代兽医诊疗检测技术 32 2 兽医法规 32 2 兽医调查与实践 16 1 选修课 兽医学进展及Seminar 32 2 兽医生物技术及应用 32 2 兽医公共卫生学 32 2 高级实验动物学 32 2 高级兽医微生物学 32 2 兽医免疫学进展 32 2 兽医病理学 32 2 高级兽医传染病学 32 3 高级兽医寄生虫学 32 2 高级兽医内科学 32 2 高级兽医外科学 32 2 伴侣动物疾病学 32 2 中兽医学进展 32 2 论文设计与数据处理 32 2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16 1 管理学原理 32 2 补修课               2、必修环节 (1)论文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报告 四、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密切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技术服务,技术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或针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或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和实用性。 2、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 论文类型:①调研报告、②案例分析、③研究论文。 论文写作要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与摘要写作规范(试行)》。 3、评审与答辩 论文评审应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进展,成果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对生产管理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至少有5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兽医或管理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五、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细则》。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简介 1、英语 学时:48 学分:3 (1)基础实用英语 基础实用英语主要以讲授英文论文摘要及私人信件读写、讲话稿的阅读等内容为主。其特点是介绍自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逐渐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能力。在教学中将考虑到交际与实用两大特点,多媒体也将成为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2)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主要内容将涉及到农业专业论文、农业报告、公函等内容,以阅读为主。 教学参考书: ①《硕士生实用英语教程讲义》 ②《硕士生实用英语配套练习》 ③《硕士生实用英语专业讲义》 ④《硕士生实用英语专业练习》 ⑤《入学考试辅导材料》 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 2.论文开卷翻译 2、自然辩证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自然辩证法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它的地位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并列。前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成果。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管理工作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或参考书:《自然辩证法教程》,张法瑞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考试 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共分为六章,重点是在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农业推广的几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这些理论模式之间的变化与联系,学会推广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明确作为一个农业推广工作者,如何做好推广工作,还应该理解作为一个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如何提高对推广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运用推广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实践的能力,提高对推广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采用正确推广策略的决策能力。在内容上,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讨论,将重点放在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现状,明确将来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和所应采取的策略。 教材或参考书: ①《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高启杰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②《推广学--农业发展中的信息系统》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③《农业推广--基本概念与方法》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闭卷或堂上开卷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包括“三农”的成因与破解之道、城乡统筹问题、农业政策分析及中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等专题报告;农科院科研进展、院科技产业情况介绍的报告以及院内、院外的参观活动。 教材或参考书:自定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或文献综述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农业推广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传媒学的一般理论和主要方法,包括传播与沟通的理论基础、传播与沟通的类型、传播与沟通的基本技能、传播与沟通的策略和实践等主要内容。 教材或参考书:《传播与沟通教程》,王德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6、论文设计与写作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主要讲述专业学位论文概述;专业学位论文的创作过程;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专业学位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案例。 教学参考书: ①《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黄津孚编著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②《科技论文写作》 马维绪、马玉英编著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 考核方式:拟写论文设计方案 7、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学时:16 学分:1 课程介绍: (1)图书馆到馆服务:主要介绍现刊阅览室、图书出纳台、目录查询区、书库和过刊库的流通阅览流程和有关规定; (2)馆藏公共目录(OPAC)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 (3)馆藏西文和日俄文期刊的核心期刊及其使用技巧; (4)网络版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其中中文数据库主要把介绍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外文数据库主要介绍ScienceDirect,,BLACKWEL和ProQuest等全文数据库以及OVID平台多个文摘数据库; (5)NSTL文献检索和原文提供系统、网络参考咨询系统(实时咨询和非实时咨询)的使用方法; (6)国内外重要农业网站介绍等。 教学参考书:自定 考核方式:考查 8、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是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骨干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了解国内外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掌握作物产量形成与实现高产的基本原理、主要理论、技术体系和实验研究方法,具有解决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生产问题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国内外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水稻发展战略、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棉作生产信息学及蔬菜产业的现状与展望等。 教材或参考书:自编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考试 9、作物科学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主要讲述国内、外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等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及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材或参考书:《作物科学进展》自编。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0、作物育种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领域课程,涉及到作物品种资源、育种目标、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以及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育种操作,不但理论性强,而且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育种方法和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航天育种等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存在问题,了解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了解主要作物开展细胞工程研究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关键技术,了解基因资源在作物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等研究中的重要性。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和知识面的扩大,将有助于学生在推广工作中研究新品种的特性,保持其种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的步伐。同时,将为学生开展作物新品种培育工作,独立承担有关科研课题,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教材或参考书: ①《作物育种学总论》,潘家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植物遗传育种学》 蔡旭主编,科学出版社。 ③《高级作物育种》 莫饶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1、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生物技术是新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最具活力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教学目的是为了让研究生了解这一新兴学的基本内容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跟进生物科学发展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和发展空间。 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裸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从知识层面看步到生物整体、细胞、分子等各个层次的知识。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生物领域的各学科,正在用新的知识解释传统学科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开设生物技术课程无疑会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教材或参考书:《生物技术概论》  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2、园艺科学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包括蔬菜、园艺设施、果树等三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国内、外果树、蔬菜等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 教材或参考书:《园艺科学进展》自编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3、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园艺植物育种与技术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教材或参考书: ①《园艺植物育种学》 曹家树 中国农大出版社 ②《园林植物育种学》(第1版)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③《现代蔬菜育种学》,周长久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④《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4、园艺植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园艺作物栽培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进一步牢固掌握园艺作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进展;熟练运用园艺作物生理学理论知识解决蔬菜生产、科研试材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独立思考能力;开拓视野,强化思维创新方法;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及以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 教材或参考书: ①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 《设施园艺学》,张福墁主编,中国农大出版社, 2000 ③ 《蔬菜栽培学》,张振贤主编,中国农大出版社,2004 ④《 园艺设施学》,邹志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⑤ 《无土栽培学》,郭世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⑥ 《中国蔬菜》杂志 ⑦ 《中国果树》杂志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5、观赏园艺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观赏园艺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观赏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栽培管理及应用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进一步牢固掌握观赏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进展;掌握观赏园艺学科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术;运用生理学理论知识解决观赏园艺作物生产、应用及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具备指导观赏园艺作物生产、应用和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独立思考能力;开拓视野,强化思维创新方法;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及以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 教材或参考书: 1、《观赏植物栽培》,刘金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程金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园林植物遗传学》,戴思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园林花卉学》刘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花卉学》(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包满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林顺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高俊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8、《花卉设计应用》董丽,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6、园艺产业案例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从园艺产品市场定位、品种选择、安全生产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园艺产品开发推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重点从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连作障碍、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结合生产实际案例进行简述,对园艺工作者,特别是对有志于园艺产业开发的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与参考书:课堂讲义 考核方式:考勤、堂上考试(开卷考试)。 17、农业水资源利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存在问题,如何农业化解供需矛盾,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领域研究状况,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管理和保护水平。 考试方式:堂上开卷 18、土壤资源利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要求研究生掌握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前沿与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土壤地理学、土壤生物学、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根际化学、营养生理与遗传学、养分管理、新型肥料、施肥与环境等部分,达到开阔研究思路和拓展研究深度的目标,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启迪。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19、植物养分综合管理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讲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概念、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理论基础、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技术途径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养分资源管理的基本含意和基本方法,为农业系统中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新型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手段。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0、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讲述与农业资源相关的农业信息系统及信息化技术进展。第一部分讲授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系统的作用、意义、发展现状与趋势等;第二部分讲授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管理决策技术,精准农业与3S技术,农业自动控制技术,农业物流信息技术;第三部分介绍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及案例。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涉及生态学、植物学、耕作学、遗传学、育种学、气象学、农业经济、区域发展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为了强化学生在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拓展农学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宏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解决农业区域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参考书:《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黄国勤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可持续农业导论》,程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概论》,李中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冯海发,新华出版社,2006 《可持续农业概论》,王道龙,气象出版社,2004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杨瑞文, 赵士熙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 考核方式:课程结业的考核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22、植物保护学原理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病虫草鼠害发生的新特点,学习和了解植物保护科学原理的新进展和近年研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为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植保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要求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努力吸收新知识,课后也要主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植保理论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 1、《作物卫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著,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1 2、《植保系统工程》,曾士迈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1994 3、《植物生态病理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 4、《宏观植物病理学》,曾士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5 5、《分子植物病理学》,王金生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1999 6、《中国农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李振岐、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2005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3、植物保护研究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植物保护研究技术》主要讲述植物病虫害的文献检索、诊断识别、田间调查方法、室内培养、发生预测模型、环保型控制技术及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等研究技术,通过该课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技术的一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农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研究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植物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及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为主的病虫害环保型控制技术的研究方法等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增进科学思维,提高科研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4、农药管理与应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农药管理与应用是一门涉及农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国内外重要农药品种、农药管理与科学应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农药学科的基本内容有全面了解。熟悉农药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内外重要品种及特点,了解农药管理法律法规及农药科学应用技术,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材:《农药概论》,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参考书: 1、《植物化学保护(第三版)》,赵善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6月; 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11月; 3、农药科学与管理、农药、农药学学报等期刊。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5、农业生物安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是促使研究生全面系统地熟悉和理解农业生物安全的学科框架和研究范围,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农业生物安全的最新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与体系的了解,掌握这一新型交叉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在该学科中的结合点与融汇层面,帮助构架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思维方式与工作能力,拓宽知识面与科研思路。本课程的要求是熟悉农业生物安全的学科框架,掌握本学科或主要相关研究领域基础研究的最新动态与理论体系,掌握从事本领域应用研究的技术与方法。课程重点是农业生物安全学学科体系、热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农业有害生物的成灾机制及特点。课程难点是农业生物安全学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多学科或多领域的理论与知识准备(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物信息学、植物保护学等)。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6、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动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动物遗传繁育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系统掌握动物起源与品种、家养动物的育种目标与性状的遗传规律、生产性能的测定方法、繁育体系、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选择、动物遗传评定、分子育种、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希望学生较好地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掌握和了解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学科体系。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或读书报告70% 27、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动物繁殖繁殖专业及相关研究方向硕士生开设的一门领域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家畜)繁殖生理如卵泡发生发育以及排卵的机理、精子和卵子受精过程与调控,动物妊娠与分娩生理,主要生殖激素如GnRH、FSH、LH 、PG,以及雌激素和雄激素对母畜繁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了解和掌握主要繁殖技术如AI 和ET技术环节及其操作过程,了解繁殖新技术,主要包括成年雌性动物的繁殖控制技术,哺乳动物胚胎的体外生产技术,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的冷冻保存技术,哺乳动物的无性繁殖技术,哺乳动物的转基因技术,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技术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目前动物繁殖生理和繁殖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和写综述相结合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其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综述占40% 28、动物饲养与饲料学专题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针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世界畜牧生产现状及共性问题的认识,本课程共设立了三项内容,一是我国饲料安全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二是我国畜牧生产的成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三是健康养殖的概念、目标、科学内涵分析与国际同类技术发展概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基本了解国内外的畜牧生产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正在采取或正在研究的解决措施。基本了解我国畜牧生产、饲料工业的现状、瓶颈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及关键技术。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29、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是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与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阐明饲料营养成分、饲料原料分类和特征及加工、配合饲料生产和加工技术及设备、饲料质量检测及监测技术,为研究饲料营养组成和价值评定提供依据和研究方法,为饲料生产和加工提供参考技术,也为保证饲料工业生产中饲料原料和各种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方法。使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现代饲料加工和质量检测方法,具备独立从事动物饲料加工和检测相关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 教材:冯定远.《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30、动物安全生产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围绕保障动物安全,对动物代谢疾病、养殖技术、饲料安全技术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内容进行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动物安全生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动物安全生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系统掌握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基础兽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动物营养代谢疾病、饲料安全和养殖技术与畜产品的关系。希望学生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地结合,掌握和了解现代饲料安全、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种类、危害和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31、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农业区域发展问题、奶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中国的农村贫困、水资源管理及农产品二元结构理论等。 教材或参考书:自编 考核方式:撰写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及Seminar 32、区域经济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本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基本了解和掌握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与联系、区域地域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以应对当今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或Webpage)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组织 第四章 国家区域经济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第七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第八章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第十二章 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教材或参考书:《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月。 考核方式:闭卷或堂上开卷 3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针对已经具备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学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相关知识、并对中国和当代世界农业经济前沿问题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硕士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背景,并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分析和评判主流经济学界有关农业经济的诸多学说,理解和剖析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现行政策及发展趋势有所把握,从而对农业经济学的诸多理论和前沿问题有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把握,进而培养独立的研究能力,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精神,为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做准备。 教材或参考书:课堂讲义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34、西方经济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门课程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经济学的主题,供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机制缺陷及其校正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教材或参考书:《西方经济学》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闭卷或堂上开卷 35、经济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总论部分讲述法学基本原理,如:经济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诉讼时效,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各论部分讲述①组织法,包括:《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合资企业法》、《破产法》。其中企业改制、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将要重点介绍的内容。②行为规则法,其中法包括总则和分则部分。知识产权法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③宏观调控法主要内容是《证券法》、《票据法》、《税法》、《银行法》、《保险法》。 教材或参考书:《经济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36、现代管理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管理学》可称为管理中的哲学,它是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学科。《管理学》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核心部分、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核心部分即管理通论,主要介绍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情况、理论和思想方法等。纵向部分即管理思想发展史,是从时间角度演进,介绍从古到今的各种主要管理思想、管理理论。横向部分即管理职能说,是从实际管理角度展开,介绍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管理职能。《管理学》为整个管理科学体系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思路,是掌握好各门具体管理科学的基础和前提。学习《管理学》课程可以提高人们对管理活动的认识、理解,进而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管理素养和能力。 教材或参考书: 1、《管理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第9版)Stephen P.Robbin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37、农业项目投资评估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讲授项目投资评估的基本做法及可行性研究,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项目投资的社会效果和环境影响等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杨秋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考试 38、农业社会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系统阐述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转变,使农村社会学从理论阐述为主转变成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逐渐摆脱了国外传统教材的框架,使之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现农村社会学本土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结合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等等。 教材或参考书:《农业社会学》,朱启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39、统计分析与应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统计调查与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指标及其评价标准介绍、宏观经济分析指标、公司经营分析及统计决策等内容。 教材或参考书:《统计学》海洋出版社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0、农业系统工程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论;第二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第三章  集合论基础;第四章  聚类分析;第五章  环境辨识与系统诊断;第六章  预测技术;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第八章  系统模拟技术;第九章  农业系统组合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讲授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信息采集的方法、设备原理、处理技术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几种主要农业信息处理方法,了解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在各自学科中应发挥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型的研究手段。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2、农业应用系统开发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工具、以及软件开发过程,通过3个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提高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和技能。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3、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现代农业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将择其精华和重点进行讲解和介绍。本课程以信息管理与利用的理论为指导,力求简洁、实用。要求了解农业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的基础理论与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信息管理的知识体系,重点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与常用技术、方法,掌握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利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员今后从事农业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4、农业信息化技术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目的--1.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背景和概念;2.对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有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和组织技术推广的能力。要求和效果--1.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农业信息化的组织与实施;农业信息化相关技术与学科;农业信息化的评测指标等;2.了解农业信息化的进展与发展趋势。3.了解农业信息化领域与相关学科国内外最新成果与动态。4.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领域的应用问题。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5、食品加工技术导论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食品加工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农产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系统掌握农产品与食品贮藏、加工、流通,以及分析检测与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希望学生较好地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掌握和了解现代食品学科体系。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或读书报告占70%。 46、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原理与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对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生产健康优质食品、保护农民和生产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国内外在生产、加工、市场营销、认证认可等方面发展的最新装康,初步掌握本领域的主要生产、加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对国内外的主要标准体系有基本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生产的施肥与病虫害控制、畜禽生产的养分与健康保护、加工技术、贸易和经济分析、质量控制包括认证认可等。课程的重点在于作物和动物生产的关键技术。在深度上,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术,在研究或者工作阶段,能够结合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 使用教材:1.《绿色食品》孟凡乔,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有机农业概论》孟凡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7、农产品贮藏与物流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农产品贮藏与物流学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农产品采后生理与病理、现代农产品贮藏与物流技术、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的发展史及今后发展趋势等。通过重点学习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的理论、方法及了解国内外农产品贮藏与物流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现代贮藏与物流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从而能够指导其开展科研或生产管理工作。 考核方式:堂上开卷 48、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介绍食品质量安全相关定义,内涵及其特性,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及控制,解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使学生熟知食品质量的原理与体系构成,学以致用。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49、国际农产品贸易与食品营销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了解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系统掌握国际贸易中的绝对和相对优势理论、资源配置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需求差别理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制定和执行,外贸政策的演变,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欧美亚三大经济区、主要国家对外农产品贸易等。希望学生较好地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掌握和了解现代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学科体系。 考试方式:考试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课程论文60%。 50、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分析新技术,了解当前国内外的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系统学习样品前处理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的基础上,掌握食品的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希望学生较好地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具有根据分析检测的目的,结合学习的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为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1、 高级兽医微生物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讲授有关兽医病原微生物的新理论和新进展,并学习掌握有关实验室技术,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物微生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期畜牧课程如兽医学,环境卫生学,饲料生产学,畜产品加工学,家畜繁殖学等专业课和有关专业课及兽医课程如兽医卫生检验、家畜病理学和家畜传染病学打下必要基础,以便进一步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另外,本课程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应适当重视其他生物学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主要参考书: ①《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 余贺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 ②《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 陆承平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③《临床微生物学》张颖惕主编 大连出版社 1990年 ④《微生态学》康白主编 大连出版社 1988年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51、 兽医免疫学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免疫学发展概论;免疫细胞生物学;抗原;抗体;抗体与免疫蛋白球蛋白;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遗传;补体系统的免疫进化;免疫耐受性;单克隆抗体技术;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免疫血清学新技术。 主要参考书: ①《兽医免疫学》第二版 杜念兴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 ②《动物病毒学》第二版 殷震主编 吉林出版社 2000年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2、 动物医学工程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3、兽医病理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重点讲授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变规律,揭露疾病的本质。 主要参考书: ①《家畜病理学》第三版 林曦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7月 ②《家畜病理生理学》王水琴 张中庸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年12月 ③《兽医病理解剖学》甘肃农业大学 江苏农学院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0年5月 ④《病理学》第四版 武忠弼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4、 高级兽医传染病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家畜传染病学是兽医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分为两部分,总论部分及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是传染病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各论部分主要讲授各种畜禽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教材名称: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 ①《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 蔡宝祥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5月 ②《中国禽病学》甘孟候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7月 ③《动物传染病诊断学》蔡宝祥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4月 ④《禽病学》第十版,高福等主译,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5、 高级兽医寄生虫病 学分:32 学时:2 课程简介:家畜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於畜禽体内外各种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的基础应用性课程,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范围包括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学,其目的达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动物检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书: ①《畜禽寄生虫学》 姜悦平主编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8年 ②《动医原虫学》 蒋金书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 ③《人畜线虫学》 唐仲璋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2年 ④《人体寄生虫学》 展希业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6、高级兽医外科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兽医外科学是研究家畜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手术及其他医疗措施来防治外科疾病,从而保障及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一门科学。 教材名称: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外科学 主要参考书: ①《家畜生殖内分泌学》第一版 王建辰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3年10月 ②《动物生殖调控》第一版 王建辰主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8年8月 ③《小动物外科学》第一版 侯加洁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10月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7、 高级兽医内科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家畜内科学与诊断学是家畜内科学和兽医临床诊断学合并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兽医临床学科,与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各种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动物内科疾病,中毒病和营养代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和兽医防治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学术地位。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8、现代兽医诊疗检测技术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现代兽医诊疗检测技术诊是兽医临床学科,与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各种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动物内科疾病,中毒病和营养代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和兽医防治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学术地位。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59、 兽医公共卫生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安全性、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和性学科。 主要内容: ⑴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 ⑵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健康。 ⑶人兽共患病的检测与控制。 ⑷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⑸动物医学实验为人类保健服务。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0、中兽医学进展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中国传统的兽医学。其基本理论和中医学一脉相承,是历代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以中草药和针灸作为防治各种家畜病证的手段。针刺麻醉医术的兴起,使针灸技术应用的范围随之扩大。中国正在大量发掘、系统整理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向中兽医学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1、 高级实验动物学 学分:32 学时:2 课程简介: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试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2、 兽医生物技术及应用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动物生物技术,有时也称动物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3、兽医法规 学时:32 学分:2 熟悉兽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4、兽医学进展及Seminar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现代兽医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保障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在于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肉、蛋、乳和水产品等)的卫生质量和改善环境卫生等,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兽医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考核方式:提交论文 65、伴侣动物疾病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简介:伴侣动物指人们当宠物饲养的动物群体,伴侣动物疾病学旨在研究探讨伴侣动物疾病发生机制及其诊疗方法,与小动物疾病学,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均有一定的联系。 考核方式:课上开卷 66、兽医调查与实践 学时:16 学分:1 课程简介:通过在兽医院、宠物医院等相关单位的参观和综合调查,学习如何开展兽医调查工作。 考核方式:提交调查报告
/
本文档为【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