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2017-09-02 50页 doc 121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为全面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坚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品牌专业”任务~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升格后的新发展~在学校申...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为全面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坚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品牌专业”任务~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升格后的新发展~在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1年4月7日组建~是山东省高校布局调整中建立的第一所单独设置培养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普通高校~是山东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的精神~以高标准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为目标~以培养专科层次幼教师资为重点~优化和调整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结构~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的重要举措。 本专业依托原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立。 ,一,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全社会所认同~而且这一认识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普及学前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论证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幼教实践方面~也提出由3至6岁教育延伸到0至3岁教育的主张~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大发展~但由于 师资数量、质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制约~在高素质、高学历层次幼教师资需求方面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师资培养主要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承担~部分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均面向初中招生。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低层次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高学历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幼儿教师教育向高层次和高学历的方向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高师过多强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性~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强调技能技巧训练~使得这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高师学前教育毕业生理论水平高~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训练,而重视技能技巧训练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传统~但同时存在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论水平低~缺乏上升空间的弊端。因此~在发扬中师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面向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基础、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幼教师资~才能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大省~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根据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目前全省全省共有幼儿园17751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19.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67.3%,全省共有幼儿教师9.9万人~幼儿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5.0万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0.6%。我省规定~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15—20~照此推算~全省应配备幼儿园教师10.97 万—14.63万人,同时~根据《山东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显示:我省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全省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3‰左右~截止2019年幼儿园适龄儿童年均增加10万人~不计算教师自然减员~年均需增加幼儿园教师0.5万—0.6万人。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和实践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专科层次的合格幼儿园教师~对于促进建设人力资源大省、强省是非常必要的。从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学历层次的幼教师资和管理人员~对缓解幼教师资供需矛盾~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对学前教育的组织、实施与领导~对幼儿园教育体制的理顺与完善~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与检查以及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文件 根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要求~结合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专科层次幼教师资以来不断积累的经验~本专业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计划~并注重吸收多所大学相关专业的成果。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以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室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育实践环节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并逐步完善~为提高办学层次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经验 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建于1952年9月~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五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1985年被确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教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学校~为济南幼师的发展壮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幼儿师范教育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1995年成为山东省第一所省级规范化幼儿师范学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济南幼师为国家培养、培训幼教师资和管理 干部两万余名~曾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多功能学校”~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表彰。经过五十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几代幼师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新世纪的济南幼师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同类专业学校中规模最大、办学条件优良、管理水平高、办学效益好、教学质量高、具有艺术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学校~在全省幼教中心、培训中心、科研中心、资料中心和电教软件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赞扬。 1999年济南幼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试点学校~通过十余年的实践~围绕建设新型的专科层次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这个核心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和教学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幼教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与幼教实践相结合为方向的专科层次办学经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与济南师范学校合并改建为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后~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将在总结五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建设省级品牌专业为目标~促进本专业发展。 ,四,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42.4%,讲师29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34.1%,具有硕士学位有27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31.8%,在读硕士学位17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20%。拟设专任教师中有省、市教学能手3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济南名师1人。近五年~立项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省级奖励3项,发表论文42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部。 ,五,条件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93.59万元~图书33.1万册~期刊杂志和专业报纸近200种,校园网教学平台有资源110种,音像教学资料库有资料,录像带、光盘等,2186余种~以及设备先进、管理完善的办公网、校园网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还有附属小学2所~附属幼儿园2所~校外教育教学实践签约基地51处。 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教学设备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备和仪器~包括理化生实验室、数码琴房、琴房、舞蹈房、画室,本专业现有5个教学用计算机教室~教学用计算机230台,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扩音设备等齐全,教学用钢琴156架、数码钢琴106架,专用语音教室2个。 ,六,实习实训基地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自1999年以来~在山东省内建立教育科研与见实习基地51处~基地幼儿园管理体制涵盖教育部门举办、党政机关举办、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等~在地域上包括城市、城镇及农村幼儿园等~分布在全省十七个地市~能够完全保障本专业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和幼教调查研究及科研的需要。 ,七,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已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二、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立足济南~服务全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全省对幼教师资的新需求~制定本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根据《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的要求~本专业发展目标是:在两年内力争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学校的主干专业~争取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 具体目标是:培养部分教师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争 取在两年内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到50%以上,围绕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积极与幼教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1—2项,同时~以校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科的教材建设,计划至2015年底实现本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500人左右~教学设施设备能够满足本专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基本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要。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幼教第一线~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上~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围绕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要求~以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质量目标体系如下: 1(知识结构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 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 2(能力结构 ?学科专业方面 掌握观察与分析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本能力, 掌握对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具有编制和实施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 ?语言文字方面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科研意识与能力方面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儿童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辅导的初步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为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实践能力方面 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较扎实全面的儿童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具有独立从事儿童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具有毕业后继续发展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备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服务意识, 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就业岗位 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以下就业岗位: 幼儿园保教工作人员 幼儿园管理工作人员 各类早教机构工作人员 政府幼教部门管理人员 学前教育杂志编辑人员 5.主要职业资格证书 普通话等级证书 育婴师资格证书 英语(PETS)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级证书,有选择性, 学校幼教专业技能考核达标证书 ,三,专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原则 专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围绕幼教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目标~以建设特色专业为突破口~以培养合格幼教师资为方向~以全面对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切入点~全方位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1(以服务幼教一线为原则~加强与幼教机构的联系~适应幼教事业的新发展、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策略~在实现专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实现本专业与各类幼教机构的对接。 2(以改革课程内容为原则~围绕《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不断适应全社会对幼教师资职业化、专门化的要求~实现与幼儿园教师职业新标准的对接。 3(以创新教学过程为原则~建立健全与各类幼教机构的横向联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以幼教事业发展为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与各类幼教机构教育教学过程的对接。 4(以建立适应幼教发展的职业证书制度为原则~加快对幼教专 业职业新技能的研究~逐步建立有本校和本专业特色的职业技能达标标准~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5(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为原则~不断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方法和习惯~实现与教育的对接。 三、专业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升格后和本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大力提高师资水平~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加强校本培训力度~重点开展高等教育规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本专业专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到50%以上。 2(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培养部分教师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拟在本专业专任教师中评选学科带头人2—3人、骨干教师8—10人,学科带头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高级职称八年以上、学士及以上学位~有十五年以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或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人才,骨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中级职称五年以上、学士及以上学位~有十年以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科研成果的专业人才。 3(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高校专业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和 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4(争取每年选派5—10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进修~每年选派10 名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实践。 5(采取聘任、短期讲座、兼职等灵活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争取聘任3—5位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6(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每年聘请5—10名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实践首席指导教师~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高职高专教学评估标准为依据~围绕“向幼教发展看齐~向市场需要看齐~向高师本科看齐~向高标准看齐”的目标~务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管理向高等教育的转轨~提升层次~注重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具有济南幼专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合理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化~推进本专业课程体系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与幼教实际的有效衔接~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在本年度开始实施《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草案,的基础上~加快课程方案的研讨、论证和完善工作~使课程全面适应幼教事业的发展。 2(开展学科达标标准的研究~分学科制定学科标准、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使培养目标细化~逐步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达标标准》。 3(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将部分专业理论课程与技能训练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突破口~争取在两年内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逐步了解省级和国 家级精品课程体系~并启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 4(争取以高师本科重点课程标准启动本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带动课程体系整体含金量的提高。 5(增加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形成并完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 6. 加强学生幼教职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增加职业综合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逐步建立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7(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进课堂~开始尝试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8. 继续开展本专业五年一贯制分方向培养的试点工作。本专业暂设幼儿教育、艺术教育、幼儿园管理、幼儿前期教育等方向~分别培养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机构管理人才、幼儿前期,0-3岁,教育人才。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和本专业发展为核心~根据《幼儿教师职业标准》的要求~引进、吸收和开发并重~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有机衔接~构建本专业教材体系。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逐步实现教育部推荐教材占本专业教材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保证教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2(鼓励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本专业教师每年主编或参编教材至少2—5种~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后~学校给予相应奖励。 3(鼓励教师围绕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校本教材。两年内争取形成并实施校本教材建设方案。 4(加强教材研讨~加快对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 规划教材的吸收工作。 ,四,教学硬件资源建设 教学硬件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促进本专业发展为核心~根据本专业人才要求~本着“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学习空间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争取在两年内初步形成适应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的硬件资源。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图书馆建设。在学校完成图书馆整体建设后~努力争取适用本专业的馆藏图书、资料总量达到5万册~初步建立学前教育图书资料中心。 2.电子阅览室建设。在学校建立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基本满足师生专业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初步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平台。 3.实验室建设。逐步建立起现代化水平较高、满足本专业理科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4.专业用房建设。争取两年内建成多媒体舞蹈体操训练用房6间、琴房160间、画室5间、多媒体声乐及乐理教室10间、音乐欣赏教室4间、多功能排练厅1间,五年内全校新增多媒体,合堂,教室6间、教学专用计算机房6间、语音教室5 间。 5(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建设。 6.其它硬件资源建设。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增加。 ,五,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发挥现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与各类幼教机构的合作沟通机制~重点围绕综合教学法、幼教通用技能训练等课程~建立课堂教学与幼儿园 教育教学实际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为学生就业搭建新渠道。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建立与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履行好本专业与基地协议~做到双向服务、互赢共进。 2(新增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重点放在济南市区以外~争取每年发展3—5所幼儿园为基地园,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充分发挥各基地园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教育见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核心基地。 3(在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确保常春藤幼儿园的发展质量~重点为该园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提供支持。 4.围绕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 5(深入幼教第一线~在研究幼教发展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在优质课评比、创新课设计、幼教新技能培训及教科研等方面~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6(选聘部分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与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内容更新、学生技能评比、教材开发等工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六,其它领域的建设 1(制度建设。探索并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与评估常规~全面适应办学层次上移的需要。 2(教科研工作。核心任务是建设一支实践型的科研队伍。建设好学前教育研究中心~选聘一批在各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教师组成科研骨干队伍~带动全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1—2项。面向幼儿园~对基地幼儿园科研骨干教师开展幼教前沿理论与实践动态培训~同时选聘基地幼儿园部分优秀科研骨干教师作为本专业兼职科研人员。 3.招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生源质量~通过抓培养促就业~抓就业促招生~实现良性循环~广开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反馈及职业能力再培训等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 4(培训工作。在学校建立济南教师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争取成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分中心~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实现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争取年均培训在职幼儿园教师1000人次左右~实现专业教育与在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衔接,建立与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对基地单位优秀毕业生选聘、在职教职工培训、学前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合作等领域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学校与幼儿园的有效协作。 5(与高职高专学生评价模式接轨~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学分制成绩考核办法。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按考核标准评定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习成绩。毕业论文,设计,由专门的答辩委员会,小组,进行答辩考核。所有实践教学的考核考绩~均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的技能等级考核~并取得中高级等级证书。 本专业毕业学分为145学分~其中必修课86学分,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占4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29学分,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占4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实践环节26学分。 四、主要改革举措 ,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在原济南师范学校和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2011年新校区启用。济南幼专的功能定位是:面向全省~培养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和管理人才~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贯通一体的老师教育体系。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建设 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上述新目标的提出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从基本办学条件来看~本专业是在原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长期在中专层次上办学~目前在办学设施,重点是专业技能训练用房数量、专业技能训练设施及相关资源配置等方面,、师资队伍结构与建设,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科研水平、高层次教师数量、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办学经费三个方面~与高师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比较~尚存在较大差距。 2(从办学理念方面来看~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学校管理体制与方法等方面~同样与高师本科院校相关专业专业比较~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研讨和探索。 3(从适应学前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对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专科层次幼教师资培养目标等领域研究不够深入~在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专业综合技能提高、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教材与教法研究等方面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主动申请上级财政支持~认真做好本专业办学设施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资源的配置工作。 2(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策略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主动走出去~向省内外相近专业高师本、专科学习、借鉴成熟的办学经验~同时开展系统地经验内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监控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 3(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理论探索~深入学习和研讨 国家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以及省内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成熟经验。围绕《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全面检讨、反思本专业办学经验和教训~面向幼教事业新发展开拓新思路、创新新举措。 4(全面开展自上世纪末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培养、培训模式的总结与反思~重点是围绕培养目标开展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培训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层次幼教师资积累理论认识。 5(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具备较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培养部分教师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内的双师型教师。 6(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方法~逐步调整《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草案,和五年一贯制分方向培养试点方案~使之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7(加强对幼教师资综合技能的研讨~制定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措施、方案~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训~努力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培训办法。 8(深入幼教第一线~研究、探讨幼教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幼教事业人才要求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与人员保障:在校长领导下成立由学校领导、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及学生管理、财务、后勤、校区建设等部门相关责任人员组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项目组~全面负责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建设。 2(经费保障: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经费由市财政拨款解决。新组建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事业经费来源渠道不变~并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逐年增加预算内拨款。学校发 展规划所需资金全部通过财政拨款解决。本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将在办学经费、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得到优先配置。由中央财政支持本专业建设发展的经费~学校承诺列为专项经费用于本专业建设发展。 3(政策保障:结合学校升格发展的需要~努力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品牌与特色专业~并制订具体措施如下: ?鼓励本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引进具有较高教学、学术水平的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和品学兼优的高学历,博士,毕业生,聘请一定数量的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和幼儿园优秀师资为客座教授, ?鼓励学校教师深入幼教第一线~掌握幼教发展的全动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培养部分教师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到50%以上, ?逐步加大投入~提高办学设施条件的现代化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全省学前教育领域培养和培训中心、科研中心、资料中心, ?成立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全面承担本项目研究与实践工作,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4(质量保障:由学校教学督导部门负责项目方案、标准和进度的制定、监管、督导和校内验收工作~并定期向项目组汇报。 五、主要绩效考核指标 ,一,培养目标:重点监控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各方向建设与发展等。 ,二,培养过程:重点监控师资配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授课计划、、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试卷质量、教学常规执行等。 ,三,培养质量:重点监控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就业率、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课程合格率、校内外各类竞赛状况等。 ,四,教学保障:重点监控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状况、各类教学资源配置情况、见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教学管理水平与效率、教学文件及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等。 六、2012年至2013年专业建设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执行计划 申请中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其他 合计 类别 项目名称 央财政 (来源:市财政) (来源:无) (来源:自筹) 责任部门 责任人 完成时间 说明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总计 511 130 230 0 151 副校长 崔 建 2013.10 全面负责项目实施 教学管理机制学前教育 面向高等教育~建立符合高5 2 0 0 3 范喜庆 2012.5 建设 专业教务处 校办学规律的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生管理机制学前教育 转变学生管理思路~建立学育教学5 2 0 0 3 马洪秀 2012.5 建设 专业学工处 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和模式 管理机 制建设 中长期学前教为本专业发展制定较为长远学前教育 育专业发展规9 4 0 0 5 范喜庆 2012(7 的发展规划~以适应学前教专业教务处 划 育不断发展的趋势 组织专任教师系统学习高等专任教师校本学前教育 8 6 0 0 2 张升峰 2013.6 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策略、方培训 专业教务处 法和手段 组织专任教师赴高校培训、专任教师外出学前教育专18 8 6 0 4 张升峰 2013.10 学习,深入幼儿园第一线学学习、访问 业教务处 习观摩 专任教师学历学前教育 18 8 5 0 5 范喜庆 2013.10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教育 师资队层次提高 专业教务处 伍建设 学科带头人、骨学前教育专制定和实施评选办法~组织干教师评选、参19 14 0 0 5 刘 焕 2012.12 业人事干事 有关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 加各级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学科带高层次人才引学前教育专20 15 5 0 0 刘 焕 2013(10 头人或骨干教师、优秀的博进 业人事干事 士硕士研究生 学前教育专业网络教学学前教育专初步建立适合本专业教学需17 17 0 0 0 蒋宝峰 2013.6 资源平台 业电教中心 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执行计划 申请中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其他 合计 类别 项目名称 央财政 (来源:市财政) (来源:无) (来源:自筹) 责任部门 责任人 完成时间 说明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制定精品课程标准~初步形成精品课程开发学前教育专24 14 5 0 5 高 希 2013.10 1—2门校级精品课程~形成有与建设 业教科研室 效管理措施 课程 学前教育 开展高中起点三年制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研讨 4 2 0 0 2 范喜庆 2012.6 建设 专业教务处 研讨并完善 学科达标标准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科达标学前教育 和职业综合技9 4 3 0 2 张升峰 2013.9 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教务处 能标准 综合技能达标标准》 专任教师主编、学前教育专9 4 0 0 5 常瑞芳 2013.10 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教材 参编教材 业教科研室 教材 建设 学前教育 组织相关学科教师编写、修订校本教材开发 5 0 0 0 5 张升峰 2013.10 专业教务处 校本教材和选修课程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图书与资学前教育 有计划地增加本专业图书资料70 0 60 0 10 阎 毅 2013.10 料增加 专业图书馆 数量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资料中心 9 4 5 0 0 阎 毅 2012.12 初步建立学前教育资料中心 专业图书馆 学前教育专逐步改善实验室条件~更新实理科实验室 1 0 1 0 0 蒋宝峰 2013.9 验仪器设备 业电教中心 实验室 建设 学前教育专学前教育 初步建成学前儿童行为观察10 0 6 0 4 蒋宝峰 2013.9 心理实验室 室、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室 业电教中心 学前教育 用于增加及更新本专业教学用计算机 50 0 30 0 20 于海涛 2013.6 专业总务处 计算机 教学仪 器设备 学前教育 用于增加或更新本专业教学用钢琴 50 0 30 0 20 于海涛 2013.6 专业总务处 钢琴 适用本专业的舞蹈体操训练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用房学前教育 60 0 60 0 0 于海涛 2013.6 房、钢琴教学琴房、专用画室建设 专业总务处 及音乐教学专用教室基本设备 学前教育专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19 9 2 0 8 常瑞芳 2012.9 初步成立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业教科研室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执行计划 申请中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其他 合计 类别 项目名称 央财政 (来源:市财政) (来源:无) (来源:自筹) 责任部门 责任人 完成时间 说明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学前教育专争取立项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与研究 30 0 10 0 20 常瑞芳 2013.9 课题及相应研究经费投入 业教科研室 用于聘请高校教授和幼儿园机聘请高校专家、幼儿园学前教育 28 13 0 0 15 张升峰 2013(10 构优秀园长、骨干教师承担本优秀园长和教师任教 专业教务处 专业的教学任务 学前教育专学生教育见实习和顶岗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赴幼儿园教9 4 0 0 5 业就业指导盖振华 2013.10 实习 育见实习工作和顶岗实习需要 办公室 学前教育专支持常春藤幼儿园建设与发 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5 0 2 0 3 业就业指导盖振华 2013.10 展,建立与各基地园的沟通机 办公室 制 七、专业建设进度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项目将在两年内完成,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 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围绕学前教育发展新趋势~制定本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至2020,~为今后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围绕高职高专办学标准和我省重点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初步实现面向高职高专标准的规范办学。 3(完成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讨、修订工作~重点围绕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目标~进一步修订课程方案~使课程结构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4(初步建立学前教育资料中心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动面向本专业高师本科学习~力争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 ,二,第二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 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制定新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争取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2—3人、骨干教师8—10人~选派5—10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顶岗培训,选派10名左右青年教师深入幼教一线或到高师本科培训学习~拓宽学术视野,围绕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完成专任教师第一轮全员校本培训。 2(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争取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到50%以上。 3(制定本专业精品课程标准~初步形成1—2门校级精品课程~形成有效管理措施,围绕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制定《学生综合技 能达标标准》并开展技能达标工作。 4(初步完成专业用房建设~重点是学前儿童心理实验室及专业技能训练室建设~初步建立起较为实用的教学资源库,围绕教学需要~完成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新购置任务。 5(围绕专业发展的需要~争取专任教师主编、参编教材2—5种~并初步形成校本教材系列~制定新的选修课程方案。 6(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具体措施~面向高校和著名幼儿园聘请3—5名专家、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 ××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 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需求原则 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 ——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 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 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 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 (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 (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 (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 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 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 (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 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 (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基地 完成5个实训室 确定建设规划完成3个实验室及进一步开发试实训室 调研 及其配套的软件 与建设方案 其配套的软件建设 验项目 建设 改善基础实习建成数控加工中拓展业务范校内 实现机加工中心的 调研 设施,增加实习心和机加工实习围,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 基地 内容 基地 进一步深化 校外 完成2,3个基地完成3-5个基地建完成3-5个基 完成1,2个基 调研 建设,实现订单培设,扩大订单培养地建设,扩大基地 地建设 养 规模 订单培养规模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高职比例 1% 3% 5, 10, 研究生比例 20% 30% 60% 70, 80, 研究生引进数量 1人 4人 3人 2人 3人 技术培训 2人次 3人次 3人次 3人次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 教材类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公开出版教材 1 2 2 2 校内自编教材 3 5 5 5 (五)精品课建设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 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 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 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 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 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 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 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六)社会声誉好 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合同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 (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负责人 建筑工程试验室(一) 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6 马晓鹏 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 建筑工程试验室(二) 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48 马晓鹏 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 工程测量实训室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64 谢健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 专业 合作企业 备注 河北省地矿局 顶岗实习 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工程造价 ××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 顶岗实习 ××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 顶岗实习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方面 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学生方面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 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证 企业岗位需求 收集、提炼 专业岗位方向 学期综合任务 确定二级工作任务 案例教学 图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 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 (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 (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 (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 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 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 (1)人才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 (2)专业面向的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 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 12000 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 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 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 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 (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1 《财务会计二》 2013年 2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4年 3 《行业会计比较》 2014年 (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1(教材建设目标 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 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材建设措施 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 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编写时间 1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2 《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3 《出纳岗位实训》 2014年 4 《工业企业综合演练》 2014年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 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3)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 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1(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 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 制,提高毕业质量。 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 (二)经费保障 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 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 “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 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 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 2(教学条件 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 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 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 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 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 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 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 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参与过的项目 序号 项目作品名称 参与者 负责人 ××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 09环艺2班 1 *** ——楼体建模工作 09环艺4班 2 ××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 08环艺1班 *** ××元氏县××学院分院 3 08环艺2班 *** 校园规划图设计 4 ××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 09环艺1班 *** 5 ××江南春城别墅设计 08环艺1班 *** 09环艺1、 6 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 ***、** 2、3、4班 “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四)建设教学团队 1(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 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 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 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 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
本文档为【(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