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0-05 6页 doc 18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 顺 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 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 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 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 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 能认识到毅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 顺 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 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 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 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 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 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 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 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 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 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 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 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很可能萎缩以 至消失掉。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 .转变教育观念。高校应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着眼并着手于 培养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 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 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由于知识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因此,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人们的学习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 中,从而使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生过程和整个社会活动之中,即“生活即学习”。 学会学习是个体获得自由发展的手段,大学教育应重视奠定人的终身学习所 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学校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 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 取未知的知识,要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要养成创新 的习惯。 要培养创新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 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 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 体。这就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 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 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 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因此,高等学校要全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 才,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 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要按照“少 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获 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 未来变化的规律。还需开设创造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 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 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要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产业联合,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 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 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大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 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 “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 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3.改革教育方式。要创新,就必须有浓厚的创新意识。要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 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 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思维活跃、敏捷,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在教 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 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课程的改革。高 等学校要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开设一系列专 门课程。无论是创造技法、智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还是科学研究方法论,都会 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4.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受教育者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 受教育者当作发展主体。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 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 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勇于开拓。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 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归属感。这有利于在整体环境熏陶下,让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 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学校要在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并将其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之中。 5.改革考试方法。高校的考试可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采取 书面答卷与科研、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
本文档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