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

2019-08-23 9页 doc 22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 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2.(2012·淮北模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 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2.(2012·淮北模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3.(2013·泰兴期末)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由对抗到和解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1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 C.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D.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6.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8.(2012·江苏压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9.(2013·扬州模拟)“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2012·南京二模)“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 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1.(2013·南京盐城一模)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12.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 13.(2013·南京模拟)“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材料: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 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6分) (2)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6分) (3)按照现代化的视角,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分) 14.(2013·无锡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安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化之中,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人身上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的每一座贞节牌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历史存照。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 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材料四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安理学的历史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点?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8分) (3)在材料三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5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材料中“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这一时间信息和“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现象来看,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明末以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的史实。A、C、D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2.【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最初觉醒”,由此判断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选B。明末清初未出现民族危亡,排除A;C、D从时间上排除。 3.【解析】选A。对西方人认识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对西方的认识,即对西方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
本文档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三十)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