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2017-09-26 14页 doc 34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第24卷第4期 2003点 青海医学院 JOURNALOFQINGHAIMEDICALC0LLEGE V01.24No.4 2003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吴洪福 青海医学院 耿排力审阅 摘要目的研究表明,以IL一1,IL一6及TNF—Q为代表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介导和 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对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 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关键词炎症细胞因子CHFADAS 中图分类号Q2R366文献标识...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第24卷第4期 2003点 青海医学院 JOURNALOFQINGHAIMEDICALC0LLEGE V01.24No.4 2003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 吴洪福 青海医学院 耿排力审阅 摘要目的研究表明,以IL一1,IL一6及TNF—Q为代表的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介导和 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对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 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关键词炎症细胞因子CHFADAS 中图分类号Q2R366文献标识码A 炎症细胞因子从性质上可分类为炎症和抗炎 症因子两类.其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 素(interleukin,IL)家族的IL一1,IL一6,以及肿瘤 坏死因子一a(TNF—a),抗炎细胞因子有IL一4, IL一1O,转化生长因子一B(TGF—B)等.众多的细 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参与调节机 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炎症细胞因子网络 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现就这方面的 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机制 体内天然存在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作用的调 节机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受其可溶性细胞因子受 体调节,也受抗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一1O和TGF — B的影响.炎症介质与抗炎症介质经常处在平衡 /失衡相互对立统一的变化中. 1.1炎症因子 1.1.11L一1和TNF—a 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中以IL一1和TNF—a 作用研究最多,它们是主要影响炎症进程的细胞因 子.IL一1以IL一1B为主要分泌形式,它在血浆和 组织液中都占主导地位.IL一1B在周围血中主要 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分泌产生.它是体内 作用最强的炎症介质之一.其生物学作用广泛,如 诱导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激 吴洪福(1972~),男,汉族,青海籍,免疫学硕士研究生,讲师 活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诱导炎 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分泌,促进神经毒性物质 的产生和释放等L1].IL一1的作用主要是通过I型 受体实现的,而IL一1受体拮抗剂(IL—lra)则通 过与IL一1RI竞争结合而抑制IL一1的作用L2]. TNF—a是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关键部分,它 可诱导IL一1,IL一6的释放,后者反过来又增强组 织细胞对TNF—a的敏感性.TNF—a是内源性 致热原,可引起发热,且能刺激内皮细胞和白细胞 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NO,氧自由基等),在炎症 病理性损害和感染性休克中起重要作用.TNF—a 被认为是导致内毒素休克的关键介质【3].TNF—a 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其细胞膜上的受体(即低亲和力 的TNFR1/TNFR55和高亲和力的TNFR2/ TNFR75)介导,多种细胞在细菌脂多糖(LPS)等 刺激作用下生成,释放TNF—a的同时,还会使 TNFR脱落进入血循环形成可溶性TNF受体(sT— NFR),从而使TNF—a灭活.因此,s—TNFR被 认为是体内TNF—a活性调节中的重要成份之一. IL一1和TNF—a都能刺激神经内分泌级联 反应,导致皮质类固醇的释放,进而下调IL一1和 TNF—a的产生[.IL一1和TNF—a刺激丘脑下 部释放CRF,诱导垂体产生ACTH,ACTH又可作 用于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不仅是 267 IL一1合成的抑制剂,而且可阻断IL一1,TNF一 和LPS引起的反应和毒性,对IL一1的形成和作用 起着负反馈调节作用. 1.1.2IL一6和IL一8 1L一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多种细胞既 能组成性地产生IL一6,受到刺激后也能表达IL一 6基因.IL一6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 用,能诱导肝细胞中急性相基因的表达.IL一6的 分泌与TNF或IL一1直接相关,它们通过释放NF — rB核结合蛋白来诱导IL一6的基因表达嘲,已知 TNF是IL一6最强的诱生剂之一.糖蛋白130 (gpl30)是IL一6家族共同的信号传导受体,可溶 性gpl30(s--gpl30)与IL一6结合可拮抗IL一6的 生物学作用.IL,6表达失调与一些疾病的发生 密切相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绝经 后骨质疏松症的病人中都呈现IL一6的失控性表 达引. IL一8是一种重要的趋化性细胞因子.IL— a,IL一和LPS是刺激IL一8分泌的主要诱导剂, 它有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T细 胞的生物学作用,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1.2抗炎因子 1.2.1IL一4和IL一13 IL一4和IL,13是由TH2,CD8+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的.两者在分子结构和 活性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IL一4和IL一13均能 抑制活化的单核/M产生IL一1,IL,6,IL一8和 TNF—a等炎症因子,同时它们能促进IL,1ra的 产生.已发现某些肠道炎症,如Crohn病和溃疡性 结肠炎在病变部位的肠道固有层缺乏产生IL,4 的细胞,因此认为IL一4有抗炎因子的作用]. 1.2.2IL一10 1L一10最初于1989年发现,又称为细胞因子 合成抑制因子.它能抑制Thl产生IL一2和IFN 一 7,也能抑制单核/M产生IL,1,IL一6,TNF— a ] ,且在内源性自身稳定上也有作用.它能限制 炎症过程的发展.IL一10缺陷小鼠可发生由肠道 中抗原引起的严重慢性炎症性肠病,Thl应答亢 进,IFN一7水平升高[8].IL一10可抑制中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 子.IL一10对内毒素血症或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 的中毒性休克有保护作用.已有多个试验证明循 环中的IL一10的水平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炎 268 症病人血循环中的IL一10较正常人明显为低?. 1.2.3TGF,口 TGF一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蛋白 质家族.TGF一作用复杂,全身应用TGF一有 明显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但局部过多的TGF一 则会加重炎症.目前一般认为TGF一是一种负 性免疫调节因子,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中起着重要 作用,最有力的证据就是TGF一1基因敲除鼠模 型,表现出包括心脏,肌肉,肺,肝,脑,眼等多脏器 炎症浸润,并于3,4周内很快死亡[.TGF一较 其他细胞因子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B 细胞,T细胞,NK细胞,LAK细胞及活化巨噬细胞 的增殖分化,抑制Thl细胞分泌IFN一了,TNF—a, IL,2,也可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TGF一 可拮抗巨噬细胞中TNF—a及IFN,7活性,还 可诱导T细胞的凋亡[9].近年来,应用TGF一1 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将含TGF一1基因的质 粒直接注射于关节炎鼠肌肉内,注射局部及血液循 环中非活化及活化型TGF一1水平显着升高,可 使关节炎症明显减轻. 2炎症细胞因子与疾病(举例) 2.1.1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 CHF是一种危重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病机理 比较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 是CHF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细 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对于CHF的发生,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在参与CHF的众多炎性介质中,最 有影响的是TNF,a,IL一1和IL一6.CHF时,在 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心肌细胞大量产生TNF, amRNA及表达TNF—al】...此外,心肌细胞表达 TNF—a受体,提示心脏既是TNF—a的合成场所 又是其作用的靶器官.在对人体的多项研究中发 现,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进展性CHF病 人,其血中和心肌内的TNF—a水平增高,同时伴 有血中sTNFR代偿性增加,但程度有限,TNF— a/sTNFR比率明显增高[.研究提示TNF—a主 要通过介导心肌重构,降低心肌收缩力在CHF的 发生和演变中起作用.除TNF—a外,IL一6与 IL一1也是CHF发病中的重要细胞因子.IL一1 能独立调节心肌功能.用IL一1预处理鼠心肌,其 收缩力明显减弱.研究提示其能使一肾上腺素与 腺苷酸环化酶失耦联,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n. IL一6的分泌则与TNF一0t和IL一1直接相关,IL 一 6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其共同的gpl30 受体亚单位在心肌细胞的表达而影响心肌肥厚. 另据SOLVD多中心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TNF一 0t和IL一6的血浓度升高与心功能恶化相关,TNF 一0t与病人的生存率有关.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 病人,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是促进病人从无症 状至有症状心衰进展的生物学机制之一[】引.另 外,IL一10和TGF—p为抗炎性因子,可能对心肌 有保护作用,IL一10对TNF—a的产生是一个强 大的下调剂,TGF—B可抑制TNF—a释放入循 环,并与IL一10有协同作用,而CHF病人的TGF — p血浓度较正常组是降低的.总之,CHF时, TNF一0t和IL一6等增强免疫的细胞因子被激活, 一 些有免疫抑制效应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如 TGF—B和IL一10.免疫平衡被打破,最终加重了 心衰进程. 2.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的慢性炎症是AS 的标志.有文献报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趋化 因子均参加了AS的病理过程,而且与斑块的不稳 定性有关n引.与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 子主要由参与AS斑块形成的内皮细胞,单核/巨 噬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产生,这些 因子以自分泌的方式促进其分泌细胞的增殖和功 能的改变,并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细胞成 分,从而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及恶性循环.其 中IL一6,TNF一0t及IL一1等在AS的各个阶段 均起重要作用.IL一1B和TNF—a在AS中大量 表达,且可以诱导自身表达及使其他细胞因子及细 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IL一16和TNF—a通过 刺激或损伤内皮细胞,使之表达ICAM一1, VCAM一1,E一选择素等黏附分子,引起血小板和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使AS的炎症损伤加重. 同时,二者还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收缩,促 进AS斑块形成和AS损伤处的血管痉挛收缩.实 验表明IL一1p和TNF—a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表 达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说明IL 一 16和TNF一0t与冠心病A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 关.IL一6在AS进展期可激活AS斑块中的T 淋巴细胞,后者能分泌干扰素,促进平滑肌细胞凋 亡,并促进斑块不稳定性,导致斑块破裂.IL一6 还可调节肝脏产生急性期蛋白(CRP),CRP水平 可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未来发生心肌梗塞的 危险性,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中,IL一6与CRP 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IL一6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 有意义引.而IL一10是一种抗炎症的细胞因子, 在AS中起保护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IL 一 10水平降低引. 2.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 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脑退 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除了具有大脑皮质萎 缩,神经细胞缺失,神经纤维缠结,炎性斑(SP)和脑 血管B一淀粉样蛋白(At3)沉积的病理特征以外口引, 还伴随着一个缓慢的炎性病理改变过程.研究发 现AD患者脑内存在大量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免疫 分子.由弥散的非炎性神经斑块发展为弥散的炎 性神经斑块,是AD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步骤.神经 胶质细胞慢性激活的炎症过程可启动”细胞因子循 环”,导致神经变性,AB沉积及随后的神经炎性斑 块形成,IL一1是这个循环中的启动者和协调 者D.脑内IL一1主要由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产生, 包括IL一1a与IL一1B两种形式.其中IL一1a参 与SP形成.在AD患者的海马,激活的小胶质细 胞呈IL一10t染色阳性(IL一1a).这种细胞与B 一 淀粉样蛋白前体染色阳性(B—APP)的SP分 布呈正相关.在SP形成早期,弥散分布的非神经 SP中IL一1a小胶质细胞含量丰富,而在晚期成 熟斑块中IL一1a小胶质细胞逐渐减少.IL一1a 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的显着变化,高度提示IL一1a 与小胶质细胞在SP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IL一 1B与神经凋亡有关,IL一1B转换酶的激活是哺乳 动物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先决条件,IL— lB前体在其作用下产生IL一1B.IL一1B转换酶在 神经元的过度表达,除直接发挥作用外,还间接通 过增加IL一1水平来促进神经元DNA降解和死 亡.IL一6在外周和中枢神经发育,分化,再生和变 性中起重要作用.回归分析提示载脂蛋白E和IL 一 6的C等位基因多态性各自独立影响AD发病 风险.众多研究提示IL一6可能在脑内产生并作 用于局部,促进神经细胞合成APP,而APP是AB 的前体蛋白,APP代谢异常不断产生AB并沉淀于 脑组织中是家族/散发性AD的关键原因口引.另有 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slL一6R的水平增高并 形成功能性的IL一6与slL一6R复合物,可以上调 IL一6间接促进脑内的急性期反应,介导AD的病 269 理过程.而TNF—a除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影响IL 一 1与IL一6的表达外,还可显着上调Clr,Cls和 C3,通过激活补体参与AD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 成[1.因此,这种炎性细胞因子循环的反馈放大, 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机制及 其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 看,一些疾病的病理过程除了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 影响外,还与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有关.以IL一1, TNF—a和IL一6为代表的炎症因子网络与许多 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介导和参与疾病病 理生理过程的具体机制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 临床实践中针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治疗措施也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可以预见,在疾病的某些阶段,应 用某些细胞因子抗体,可望控制或逆转疾病的发生 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蔚,邹长江.IL一1p在缺血致脑损伤中的主要作 用机制.生理科学进展,2002,33(1);41,44 [2]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8 [3]姜勇,龚小卫.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炎症反应的 调控.生理,2000,52(4):267,271 [4]丁桂凤.免疫细胞与炎症介质在肠炎发病中的作 用.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33,239 [5]AukrustP,UelandT,LienE,eta1.Cytokinenet— workincongestiveheartfailuresecondarytoischemicoridi— 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J].AmericaiJournalofcar— dioiogy,1999,83:376,382 270 [6]陈小奇.白细胞介素一6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 进展.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24(2):1O8,11O [7]JacquelineParkin,BryonyCohen.Anoverviewof theimmunesystem.TheLancet,2001,357:1777,1789 [83金伯泉主编.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二版.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1.149 [9]阎衡.转化生长因子p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医 学免疫学分册,2002,25(1):25~27 [1O]Herrera—GarzaEH,StetsonSJ,Cubiiios—Gar— zonA,eta1.Tumornecrosisfactor--a:amediatorofdisease progressioninthefailinghumanheart[J].Chest,1999,115: 117O,1174 [11]王江.细胞因子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血管病学研 究进展,2002,23(1):13,16 [12]杨丽霞.细胞因子网络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心血 管病学研究进展,2002,23(1):16,19 [13]董波.血管紧张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的新观点:炎症机制.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1):43~48 [14]张宇辉,覃秀川I.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 制.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23(1):53~57 [15]闫朝武.细胞因子与慢性炎症.国外医学免疫学 分册,2002,25(2):98,1O1 [16]郑先振,马光瑜.海马的神经生化改变与阿尔茨海 默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7,159 [17]王琳.王文昭.Aizheimer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中 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1):62~64 [18]韩杰,王琳,张昱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 脊液中白细胞介素一6及白细胞介素一6受体水平的研究.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1):64,66 收稿2oo2—1O一23
/
本文档为【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