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2017-12-09 6页 doc 19KB 5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葛喜生 汉族之葛姓,当源于黄帝《史记?秦本纪第五。》中说黄帝后裔颛顼帝之孙女名叫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即皋陶,皋陶娶少典之女女华生子大费(即伯益,又名柏翳)。大费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传说虞舜时,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荐伯益为助手。伯益随大禹治水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经》18篇),而被舜赐予嬴姓,是为嬴姓十四姓的祖先。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 葛喜生 汉族之葛姓,当源于黄帝《史记?秦本纪第五。》中说黄帝后裔颛顼帝之孙女名叫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即皋陶,皋陶娶少典之女女华生子大费(即伯益,又名柏翳)。大费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传说虞舜时,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荐伯益为助手。伯益随大禹治水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经》18篇),而被舜赐予嬴姓,是为嬴姓十四姓的祖先。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 因此亦有说伯益是井的发明者,但伯益发明井的传说不可靠,因为在舜的时候已经有井了。颛顼帝是东夷集团的领袖,所居之处在尧王城、帝丘(在今濮阳)一带,因此,皋陶、伯益父子当属东夷集团。禹临死时,欲将天下禅让给他,但伯益坚持不受,且避居箕山之阳,其后,禹之子启继位建夏国,启杀伯益而封其后(或曰一子飞廉或大廉)在葛国(遗址在今河南宁陵县北十五公里石桥乡葛伯屯),是为葛伯,为葛姓始祖(在葛天氏时代文字可能还未出现,也没有姓氏,当地多葛植物,因此称当地为“葛”,先有地名后有葛姓,当今之葛姓人未必尽皆葛伯之后,但祖先均生活于葛这一地方当属无疑,贵族有姓而奴隶平民无姓,无姓的人采所属贵族之姓或以国为姓也是可能的,近现代仍有傍大姓之风,一些迁居到陌生之地生活的异姓人为了能融进当地而整族改为当地大姓的情况不乏其例)。 据《中华物产》载:葛,又名野葛、野葛藤、葛条、粉葛藤等,系豆科葛属多年生植物。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国医学常用的中药材,我国天然资源蕴藏极为‎‎丰富。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水平低下的远古人类来说,葛有很多神奇之处:葛花期在7月到9月的盛夏季节,为长夏之花,闻之阵阵飘香,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葛的花、块根既能食用果腹,又能入药,杀毒止泻。同时,葛皮还可以编织成衣,遮羞御寒。上古时期,今宁陵之地盛产葛,生活在那儿的部族对葛的诸多功效甚感神奇,从而把葛作为图腾顶礼膜拜,并以“葛”命为地名。 《后汉书?文苑传》记载:“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人也。和帝时,以善文记知名。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安帝永初中,举孝廉,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荡阴令。辟太尉府,病不就。州举茂才,为临汾令。居二县,皆有称绩。 1 著文、赋、碑、诔、书记,凡十二篇。”葛龚为史书立传中葛姓之第一人。 《史记》曾记述过符离(今属安徽宿县)人葛婴,从中可知葛婴参加陈涉义军后为陈涉所杀,但只是在陈涉吴广列传中出现,据东汉应劭《风俗通?姓氏》所载,“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汉文追录其孙诸县侯,因以为氏。”虽此之说未得《史记》、《汉书》为证,诸葛之先是否为葛婴暂且不论,但从诸葛这一姓来看,诸县有葛姓人当属无疑,此一族葛姓人后迁于阳都,为有别于原居阳都之葛姓人,而在葛之前加一诸字。从此,诸葛姓从葛姓中分出,另起一姓。到汉元帝时此族出了一个司隶校尉诸葛丰,诸葛丰是三国诸葛亮之祖先。今人考证“这一支葛姓人,是在西汉昭帝、宣帝时由琅邪郡诸县(今山东诸城县西南)迁至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南),并改姓‘诸葛’的。”(龚留柱《寻根》) 《后汉书》中还出现过颖川太守葛兴和被贼所拘之交趾刺史葛祗,但无事迹,连何处人氏也无交代(有云葛龚系葛兴之后)。因此,葛龚当为正史上第一个立传之葛姓人。葛龚为梁国宁陵人,现今考证宁陵为古葛伯国所在地,也是上古葛天氏居栖制作舞乐之地。葛龚即为东汉时仍在宁陵的土著葛姓人。 《尚书》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孟子?滕文公下》记述:“汤居亳,与葛为邻”。汤以“葛伯仇饷”之事征服葛国后,仍存葛国,至春秋时仍有葛国的活动记载。因此,葛姓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姓,最少要早六七百年。 应该说,葛姓是以葛国宁陵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迁徙。夏之时,生产力极为低下,单个人的迁徙几乎不可能,而且也无必要,因为此时葛国尚存。夏末虽然汤灭葛,但没有举族迁徙的理由,因为那时商汤还未立国,而商汤灭夏桀后,也无较大规模迁族的举动,故当此时葛国人绝大多数应该还是聚族祖居此地。估计商朝晚期时有一部分葛姓人,从宁陵出来后往西往南迁徙,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难以远涉,因此可能先迁郾城(今属漯河市)、长葛。到了周灭商,周朝始有迁族的举动,当时周成王分封姬姓贵族及异姓功臣及先圣后裔,周公旦封鲁、召公封燕、康叔封卫、唐叔封晋等等,把殷遗民作为奴隶连带分给各诸侯,所谓“殷民六族”( 条氏、徐氏、肖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殷民七族”( 陶氏、施氏、樊氏、繁氏、锜氏、饥氏和终葵氏)、“怀姓九宗”(隗族亻朋、宝、复等姓)就是商朝的遗民,作为奴隶而随周王朝贵族迁移到受封国。召公原封地在河南郾城(长葛属之),周公东征后疆土扩大,召公又改封燕,此时,当有一部分郾城葛姓人也夹在商遗民中迁徙出葛国,一 2 部分随召公到了河北及河南东北部一带,后来逐渐散居,现今的河北保定高阳县、安新县(如赵邑葛孽、燕之葛邑)及河南濮阳清丰一带均有葛姓人居住。春秋末战国初,估计从长葛也有一部分葛姓人逐步再迁豫皖交界的宿县、汝南新蔡、临泉(如葛陂乡、葛陵县)等地,才有后来葛婴的出现。战国时楚国强盛,估计也有部分葛姓人从郾城、长葛等河南中部地区再西迁往郢都(今淅川)附近等地。河南濮阳清丰汉时属东郡,晋朝时升为顿丘郡,魏晋时门第观念兴起,对姓氏郡望的尊崇也悄然勃兴,葛姓的顿丘堂这一支应该就来源于此,堂号也形成于此时。西汉末年翟义在东郡起事反抗王莽,弃官回东郡老家的一葛姓荆州刺史参与翟义之事,事败遇赦后称病自绝于世。王莽顾忌葛姓为当地强宗,乃迁此葛君族人于山东琅邪,是后,琅邪葛姓兴盛,《晋书?顾荣传》所载齐王司马冏的长史葛屿很可能即是琅邪人。其后,东汉初葛庐、葛文兄弟辅助光武帝刘秀有功,葛庐受封下邳僮县侯,葛庐让封于弟葛文,自已“遂南渡江而家于句容”,此为江苏句容堂葛姓之始祖,葛玄、葛洪为其后,后此一支又发展到江苏、浙江等地,此为南葛。而仍留在东郡(或顿丘郡)之地的部分葛姓人,仍宗顿丘堂,世居宁陵者为梁国堂,在长葛的则为颖川堂,是为北葛。周朝初年还有另一支是葛由在周成王年间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往四川发展。 五胡乱华及至东晋政权建立,当有一些中原葛姓人随着南渡潮南渡江南。《宋书?列传第二十四》记述何承天任南蛮长史时,贫民尹嘉因其母熊“以身贴 为嘉偿责,坐不孝当死”,事涉一法吏名叫葛滕签,可见东晋末及南朝宋朝钱, 时已有葛姓人在现今的湖北江陵一带生活了。时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带领光州附近(包括固始、光山、潢川等)及安徽寿县一带人经由江西南昌、赣州入闽,抵长汀、漳州、泉州,随后又攻福州。推测或也有中原葛姓人随之入闽而分布于长汀、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尚未见史料)。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盛,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历史上的许多葛姓名人也大多出在此二省,如宋朝绍熙年间任左丞相的葛邲、诗人葛天民、明代治愈明武宗的太医院官葛林、画家葛徵奇、清代藏书家葛元煦、定海总兵抗英英雄葛云飞皆是浙江人,东晋葛洪、宋代太常太傅葛密、诗(词)人葛起耕、葛立方、葛 3 胜仲、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葛长庚皆是江苏人。北方的葛姓名人有五代后梁的大将葛从周、清代直隶沧州知州葛德新(山西浮山人)、近代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葛振林(河北曲阳县党城乡人)。近、现代名人有革命母亲葛健豪(湖南双峰县人,蔡和森、蔡畅之母)、会计学翘楚葛家澍教授(江苏兴化人)、台湾电影演员葛香亭、葛小宝父子(原籍江苏)、大陆电影演员葛存壮、葛优父子(北京人)、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河北省清苑县人)、当代历史学家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州)、葛兆光(原籍福建,上海出生)、1979年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及混合双打(与梁戈亮合作)冠军葛新爱(河南新垣人)。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据说江苏上海有一支葛姓人为蒙古成吉思汗后裔。据史籍和兴化《阳山葛氏宗谱》、《如皋冒氏家谱》及国学大师冒广生先生《如皋冒氏得姓源流记》等记载,南通葛氏家族中确有一支系兴化冒姓葛氏后裔,蒙古族,乃葛承祖所传。兴化冒姓葛氏源于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出于蒙古族乞颜部孛尔只斤 拖雷子即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与王妃篾儿乞特氏生氏。成吉思汗长子拖雷, 子脱欢,封为镇南王,开府扬州。元顺帝时,脱欢后裔七一为元忠武将军,世居苏州。后辗转迁兴化城,取母系祖先篾儿乞特氏首字谐音定汉姓为冒,称冒七一,成为迁兴化的始祖。冒七一子冒八一为避明廷疑忌,改冒姓为葛氏,称葛八一,为第2世。葛八一生葛思义,为第3世。葛思义生葛惟谦,为第4世。葛惟谦生葛文进,为第5世。葛文进生葛世威,为第6世。葛世威生葛洪,为第7世。葛洪生葛一林,为第8世。葛一林生葛承祖,为第9世。明中期,葛承祖从兴化迁居南通。资料来源光绪年间《上海葛氏家谱》。 除来源于伯益之后的汉族葛姓外,还有少数民族改汉姓葛。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将鲜卑族的贺葛氏,改为汉姓葛氏。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余之葛为顿丘堂,当为濮阳清丰的葛姓,于清朝雍正年间从闽西汀州上杭迁到了福建福安,但何时迁往福建上杭则不得而知。大凡中国人安土重迁,如果不是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则一般不会离乡背井,而那时因封官而徙居的可能性极小。而且闽西汀州乃客家人流徙后的安居祖地,纯是从北到南的流亡之民,大概福建、广东之客家人大多是从北方流徙到闽西、赣南,再从此二处迁 4 往各地,今广东揭阳的葛姓人原属客家人而变为潮汕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从北到南的迁徙应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是东晋时南渡后辗转迁徙,还是唐末战乱或是北宋末年时抑或明末清初逃难,俟多阅历史资料后再作讨论。 以上思索尚不确凿,且记下待日后详证。 庚寅仲夏 5
/
本文档为【葛姓历史渊源及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