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

2017-09-20 10页 doc 5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314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 摘    要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打工者涌向沿海城市。打工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奋斗历程,都给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因此,从80年代起以打工者为写作群体和受众的打工文学应运而生。近年来,打工文学向消费文化靠拢,与商业化的制作相结合,打工电影便出现了。   本文以打工电影《天堂凹》为研究对象,探讨打工电影的救赎主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前两部分介绍打工文学的背景及电影《天堂凹》的主题,第三部分分析《天堂凹》的救赎叙事,第四部分探究《天堂凹》救赎主题...
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
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 摘    要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打工者涌向沿海城市。打工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奋斗历程,都给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因此,从80年代起以打工者为写作群体和受众的打工文学应运而生。近年来,打工文学向消费文化靠拢,与商业化的制作相结合,打工电影便出现了。   本文以打工电影《天堂凹》为研究对象,探讨打工电影的救赎主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前两部分介绍打工文学的背景及电影《天堂凹》的主题,第三部分分析《天堂凹》的救赎叙事,第四部分探究《天堂凹》救赎主题的叙事技巧,第五部分讨论救赎主题之于打工体裁电影的意义。 关键词:打工文学  打工电影  救赎叙事 Study on the Redemptive Narration of the Movie Freeway Abstract: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been migrating to the costal areas of southeastern China where the economy grows rapidl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Migrant workers’special life experiences, their struggles in love life as well as career never fail to provide fresh inspirations for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fore, since 80th period the literature of on the theme of rural migrants born with the author and reader who are migrant workers. These year, the literature of on the theme of rural migrants is approaching to the culture of consumption, and combine with industrial producing. Finally, the movie on the theme of rural migrants appears.   This paper makes a close study of Freeway, a movie about the live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xplores the theme of redemption in the movie.  The paper comprises five parts: Part 1 and Part 2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literature about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theme of Freeway; Part 3 analyzes the movie’s narration; Part 4 further examines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the movie; Part 5 discusses the role the theme of redemption plays in movies about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the literature on the theme of rural migrants  the movie on the theme of rural migrants  目    录 1 前言............................................................................................................................1 2研究综述.....................................................................................................................1 3 《天堂凹》的救赎叙事............................................................................................2 3.1不同身份人物的救赎..............................................................................................2 3.2相同身份人物的救赎..............................................................................................3 4 《天堂凹》救赎主题的叙事技巧............................................................................4 4.1以微笑表现痛苦:悲喜剧的表现手法..................................................................4 4.1.1情节突转的喜剧手法传达悲剧气氛...................................................................4 4.1.2道德胜利的结尾埋下悲剧种子...........................................................................4 4.1.3黑色幽默技巧凸显悲剧色彩...............................................................................5 4.2隐喻烘托救赎主题..................................................................................................6 4.2.1 “硬币”的隐喻.......................................................................................................6 4.2.2 “马桶”和“香水”的隐喻........................................................................................6 5 救赎主题之于打工体裁电影的意义........................................................................7 5.1.《天堂凹》对以往救赎主题的继承与突破..........................................................7 5.2 《天堂凹》的人文关怀精神.................................................................................7 5.2.1关注底层人物生存的艰难处境...........................................................................8 5.2.2关注底层人物的身份认同...................................................................................8 6结语.............................................................................................................................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成绩评定表..................................................................................................................12 1 前言 我国上世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从80年代至今,进城务工者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阶层:打工阶层。他们的学历和社会地位相对低下,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进城务工者,客观上需要他们。然而这一群体经常受到社会的排挤和打压,他们被迫生存在夹缝之间。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部分打工者靠勤劳的双手,找到了自己的地位,立足于城市。这个群体自身的精神消费也日益凸显,因而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打工文学。目前学界给予打工文学的定义是:由下层打工者自己创造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范围主要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打工文学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语言平淡,但极富感染力;限的题材,完整的生活面貌;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意义。比照此定义,笔者认为打工电影是在打工文学的基础上,运用电影语言和电影表现手法,将打工者的生命感受、生活经验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的电影体裁。 《天堂凹》是一部改编自小说《打工》的电影作品。影片为救赎主题,围绕人物之间伦理的斗争展开叙事,描写了以“德宝”这个人物为中心的一批进城务工者从开始一无所有到后来丰衣足食,生动表现了他们普遍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电影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以点及面地给观众描绘出一幅城市打工者的生命画卷,反映出时代的整体风貌。 笔者希望通过对《天堂凹》救赎主题叙事手法和叙事技巧的研究,探讨其如何通过种种情节设置表现出救赎主题中的伦理道德倾向以及探讨该如何突破以往救赎主题而走向大众市场。 2研究综述 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将焦点集中在打工文学的发展轨迹,而打工文学的主题分类、作家现实关怀、底层意识等都有论及。《论“打工文学”的生存书写》一文论述了打工文学生存困境的书写以及不同身份叙事者的所存在的话语困境;也有论及打工文学底层意识、底层诉说、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如《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以及《论当下的打工文学创作》等文章。打工电影作为一种对打工文学发展的新体裁,较少引起业界学者的关注。然而打工电影的的确确正在已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逐渐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打工电影的探讨研究意义深远。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对《天堂凹》作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论述救赎叙事在打工电影中的表征,深入浅出的探讨救赎主题之于打工体裁电影的意义。所谓的救赎,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处于道德高尚的一方者道德低下的一方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帮助,使其醒悟自身的罪恶,抛弃以往的卑劣身份,皈依人性的高尚。这种救赎情节往往是程式化、模式化的,如处于道德高尚的一方大都是社会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人物,而处于道德低下的一方却属于上流社会,能呼风唤雨;救赎者通过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怀,使被救赎一方抛弃原有价值观,达成救赎;由于救赎情节是由落难公子型故事演变而来,因此被救赎者是男性,救赎者是女性;过去的救赎多属于政治救赎,现在转变为道德救赎。如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中的救赎模式是男性为被救赎者,女性为救赎者;男性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将从《天堂凹》的救赎叙事为基点,探讨《天堂凹》的人物救赎叙事模式和救赎叙事的技巧,以及它对以往的继承和超越。 3 《天堂凹》的救赎叙事 3.1不同身份人物的救赎 电影在开头给金红和德宝以准确的角色定位:向往着西方世界、陶醉在自己创造的幻想中的理想主义女青年金红;没有文化知识、只能靠 出卖廉价劳动力为生的青年打工者德宝。电影希望通过人物的差异反映传统伦理和时下伦理的对立,德宝代表的传统伦理对金红代表的现代伦理之间的救赎,是通过两个人物在外在、内心甚至命运的强烈对比来完成的,下面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两个人物外在的差异,首先表现出金钱观救赎。外貌上,金红身材高挑相貌标志,是个富有魅力的女青年;德宝则是五短身材相貌平庸,行为有点笨拙的打工者。二者在身份、地位、教养等方面的天壤之别,注定了金红可以靠出卖肉体为生,德宝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整部电影的情感倾向和情节设置是反对金红支持德宝,如表现德宝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深圳安居乐业,金红无法通过出卖肉体获得新生,这都表现出电影对传统伦理金钱观的支持态度,同时希望以人物命运的对比救赎现代金钱观。   其次,个人物精神层面上的差异,表现出人生观救赎。金红多次登场都与偷渡有关,她始终幻想自己终有一天能够生活在所谓“一年四季都是香水味”的法国,陶醉在自己编织的假象中,是一个理想型人物。相反,德宝安于现状,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香榭丽舍大街”和“法国香水”,有的只是不辞辛劳的付出和踏踏实实地生活,他说现实型人物。理想型人物对生活的期待并没有实现,而现实型人物对生活的渴望得到了满足。二者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作者希望通过对照,反映出传统伦理人生观的优势,以此救赎现代伦理人生观。   再次,两个人物人生际遇和命运变化形成了宏观对比,折射出价值观的救赎。电影描写德宝在黑暗潮湿的恶劣环境中工作,经济条件差却经常被借钱,为了帮朋友而被自己爱的人误会等。他靠勤劳的付出、人情的积攥,最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电影描写金红一次次偷渡、嫁给富商、用尽办法出国。她从一开始便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然而最后她并没有达成自己在外国过游手好闲的生活的愿望,只是在深圳当“地导”,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二人宏观命运的对比既是作者对主流价值观“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一种阐释,又是救赎情节的宏观体现,当“硬币”从德宝溜回金红脚下,金红的话通过第三者回到金红身上,救赎情节便完成了。这是电影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倡导,体现出本剧的道德教化功能。 3.2相同身份人物的救赎   电影《天堂凹》刻画了一对同生共死的兄弟:德宝与万福林。这两个人物身份、教育、学识和社会地位都差别不大。如果说不同身份人物的救赎是通过对比完成的,那么相同身份人物的救赎则是直接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完成的。   首先,作品表现出相同身份人物金钱观的救赎。电影开头表现出进城务工者两种对立的金钱观:万福林出场时向德宝展示他以外得到的手表,并规劝德宝:“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想你这样傻干八辈子发不了财。”德宝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你这样的财我是发不了的。”而后来电影每次安排万福林出现,都表现他潦倒落魄急需钱财。这时往往是德宝向万福林伸出援手,解救万福林出困境。这体现出传统伦理脚踏实地的金钱观对时下伦理好高骛远金钱观的救赎。     其次,电影还突出表现传统伦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对现代伦理灰暗人生观的救赎:万福林在工地争抢物品时发生意外,导致右眼失明。他在医院治疗期间一度想轻生。他说:“你让我死了,我一了百了。你说我瞎了个眼怎么混,我这一辈子只能当孤魂野鬼了。”德宝则截然相反,他竭力阻止万福林轻生,并提醒他:“还哭,感染的嘞,不是还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吗?”万福林最终接受了德宝的规劝,传统伦理唯一一次成功地战胜了现代伦理。 4 《天堂凹》救赎主题的叙事技巧 4.1以微笑表现痛苦:悲喜剧的表现手法 《天堂凹》突出的艺术表现技巧就是喜剧手法与悲剧手法的结合运用。居中善于通过喜剧、闹剧的形式表现出人生的悲惨与苦难,通过“微笑”去揭露深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痛,以外表的微笑来默默忍受生命中的悲剧和不可避免的苦楚,表现出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传达出他们独特的人生经验,以此流露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 4.1.1情节突转的喜剧手法传达悲剧气氛   电影以“拜金女”金红的一次偷渡经历开场。德宝被廉价雇佣当挖洞工人,帮助偷渡者偷渡。洞内拥挤、发臭、黑暗且潮湿,环境十分恶劣。坐在一旁等待的偷渡者金红因无法忍受不堪的气味而掏出香水向四周喷洒。恰巧被德宝闻到,香水让他连打好几个喷嚏,因喝道:“出去了,一股马尿怪味。”金红下了一跳,悻悻地坐到一边。这时突然有人高喊:“警察来了!”众人闻之惊慌逃窜,混乱中金红和德宝被抓,一同押去了派出所。这是用以表现80年代偷渡者冒生命危险逃到境外的情节,偷渡者一方面想追求他们向往的美好的资本主义世界,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们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的不佳,反映出他们“求富”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应该是一个悲剧情节。然而电影通过人物间可笑的沟通方式,将悲剧情绪化解,给本剧定下了亦庄亦谐的基调。 4.1.2道德胜利的结尾埋下悲剧种子   金红在歌厅被中年男子纠缠的情节最能表现《天堂凹》的悲剧结合手法。这一情节描述金红在歌厅陪酒,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盯上她,胡谄说带她去香港生活,以此作为轻薄金红的借口。金红看穿男子企图,忙借故离席。中年男子赶紧跟上:“阿金,玩的那么高兴,走什么啊”金红边走边答:“大哥,我喝酒多了,尿尿啦。”男子钳住金红双手并随口道:“阿金,来,亲一个。”金红甩手试图摆脱男子,男子却以“你不听话怎么带你去香港啊”来威胁金红,还轻薄道“到我手上你就想跑也跑不了”。二人一直拉扯纠缠到歌厅门口,正好遇见德宝一干人,众人上前制服男子。金红往男子脸上啐了一口,使劲踹男子。金红逃到杂物堆后歇息,刚想点火抽烟,就被德宝用冰水浇灭。金红吃了一惊,站起乱拳抽打德宝,愤然离去。这一情节讲述金红追求自己“理想”的艰辛过程,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出卖身体也要去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世界。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一部分人普遍的一种价值观念,也是偷渡者、移民者真实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楚。然而金红拒绝了中年男子的轻薄的要求,这说明她尽管希望实现梦想,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表现出同一类社会的边缘人物,尽管有黑暗的一面,内心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在表现金红生活的困难、身体和精神的痛苦时,作者没有把这一情节构思成悲剧。相反,电影用喜剧、闹剧的形式,来反映人物生活的艰难。这样做首先净化了作为一个偷渡者内心的罪恶,其次是它淡化了情节的悲剧色彩,使观众在更高的层面审视人物的命运。 4.1.3黑色幽默技巧凸显悲剧色彩   除了以上两个情节以外,剧中还有一个明显的悲喜情节。包工头李叔在工地意外地被哑炮炸掉了几个脚趾,工地老板排哥匆忙赶到医院,询问一旁的医生:“这个脚趾头接上要多少钱”医生说:“怎么的也要两万吧”在一旁呻吟的李叔转头问:“医生,到底好多钱?”医生答道:“两万。工伤,老板出钱。”排哥拉住医生说:“医生,能不能便宜点。”医生边走边道:“你以为菜市场买菜啊,还能砍价。”排哥转身对李叔说:“这是什么医院,乱来的!”李叔有点兴奋:“排哥,你都听到了。”忙用手比出“二”。排哥说:“老李最近我手头比较麻烦。要不这样,一万五。”用手比出“五”。李叔比出“八”,排哥再比出“六”。排哥喊道:“多了我真的没有!”李叔立刻抓住排哥的手道:“成交。”排哥走后李叔开心地大笑。德宝拿着脚趾赶到医院,遇见正要离开的李叔。李叔笑道:“你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吧,接的上是脚趾,接不上是垃圾。”当晚排哥把钱送到李叔面前:“老李钱我给你拿来了,你数数。”李叔接过钱,边数边说:“这两个脚趾头是我爹妈送给我的,我就把它卖了。”忍不住掉下眼泪来。这是电影中戏剧性最强的情节之一,首先情节中李叔应验了自己的“赌咒”而被哑炮炸;其次医生那句“还能砍价”在整个情节中具有反讽的效果。这一情节旨在突出一部分打工者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表现他们将金钱视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然而李叔拿到钱时却意外地掉下眼泪,这恰恰说出了打工者的一种无奈与悲伤:打工者一无所有,他们渴望金钱。这让观众产生对人生的思考:有了钱丢了命,金钱也将失去意义。电影巧妙地使用轻松愉快的气氛来表现这一沉重的话题,以此表现打工者外貌坚强下所掩盖的内心痛苦,给观众对自身的哲学思考的同时也有更深的审美意蕴。 4.2隐喻烘托救赎主题 《天堂凹》的象征性意象共有三个,分别是硬币、马桶和香水。钱币本意代表财富,在剧中象征“机会”,暗示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意象沟通着金红与德宝两个人物,预示着二者命运的变化。马桶这一隐喻在剧中象征着“打工者”,马桶低贱、肮脏,但是每个人都需要用它。这恰恰体现了打工者尴尬的身份:作为城市建设者他们为其繁荣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身份低下的体力劳动者,他们不受尊重。就如护士口中“快拿走,脏”可见马桶代表的“打工者”这一身份处处受到排挤。香水则象征着金红的理想世界“巴黎”,是金红世界观、人生观的外在表现。这三种意象在剧中充当烘托救赎主题的媒介。 4.2.1 “硬币”的隐喻     在电影开场和结尾,电影分别设置了这样两个情节:“德宝在派出所外整理行李,有枚硬币滑出口袋掉落在地上。这枚硬币被金红拾得,金红把硬币交给德宝,对他说:‘一分钱代表一个机会,老外管这叫lucky penny,这就是你的幸运币。’”“金红在深圳当一名‘地导’,她接电话时口袋掉出一枚硬币。这枚硬币被德宝儿子波波拾得。波波把硬币交给金红,并说:‘爸爸说每一个硬币都是一个机会。’”金红20年前对别人所说的话,经历了循环、轮回,最终又回到她那里。这种情节安排符合常理,不能让观众感到惊喜或意外。然而这样的情节却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戏剧《雷雨》的序幕与尾声相类似的效果,即产生一种离间感,淡化了全剧的喜与悲,让观众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生命,使全剧具有宗教韵味;同时这样的安排也净化了剧中人物的道德丑恶,还原了人的真善美。 4.2.2 “马桶”和“香水”的隐喻   “马桶”作为德宝和雪梅间的红线,构成了他们爱情的宿命论。德宝是地道的典型打工者,他与“马桶”有着紧密的联系。德宝在工地得到了马桶,在医院交给了雪梅。德宝是建筑工人,雪梅是清洁工,二者的身份都是“马桶”,而她们又因为马桶而相遇相识,期间分分离离,最终成就了一份姻缘。马桶既代表了二者身份,又象征着他们的爱情,见证了他们命运的分离与交汇,因此马桶构成了第一层宿命论。第二,“马桶”与“香水”两个意象所代表的不同的人生道路构成第二层宿命论。电影开头交代了金红所向往的“香水”人生:“这是法国香水,这味道多好闻啊。听说法国有条香榭丽舍大街,那里一年四季都是香水味,多美好的地方啊。”为了追求她的理想世界,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偷渡、出卖身体、当二奶。然而金红到最后并没有实现“香水”人生的目标,只是在深圳当一名“地导”,成为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可以说是从“香水”人生变成了“马桶”人生。这种设置充满了宿命论的韵味。与之相反,雪梅一开始就选择了“马桶”人生。在医院遇见德宝时,她并没有嫌弃“马桶”的脏和低贱,向德宝伸出了援手;她不懂“法国香水”,当德宝提出送她“法国香水”,她说:“我才不要什么法国香水。”虽然如此,她却把德宝的马桶一直保留在身边。电影突出两个意象所象征的人生际遇,体现出幻想型人物和现实型人物不同的人生路向。作品在最后将幻想型人物金红变成一个现实型人物,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这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和宿命论,即幻想型人物始终要回到现实生活的宿命。 5 救赎主题之于打工体裁电影的意义 5.1.《天堂凹》对以往救赎主题的继承与突破 电影《天堂凹》的救赎情节,旨在通过描写人物金红和万福林的遭遇和德宝对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对比或帮助,表现传统伦理对现代伦理的救赎,批评“金红”和“万福林”的伦理,突出传统伦理的高尚。《天堂凹》的救赎情节在对以往文学作品的救赎情节有所继承的同时,也作出了突破。天堂凹继承了救赎者社会地位低,被救赎者社会地位高的模式:伦理伦理高尚的德宝属于下层社会,伦理低下的金红属于上流社会,有时候能在物质上能“反救赎”德宝。《天堂凹》的突破在于突破以前救赎成功,打破被救赎者皈依救赎者的模式。德宝对金红和万福林所做的一切并未打动他们,救赎者对被救赎者的感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真正让被救赎者得到救赎的是多年后自己的醒悟。 5.2 《天堂凹》的人文关怀精神   作家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类本源性困境及生存处境的关心,是对人性矛盾的揭示,是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作为打工文学的代表作,《天堂凹》处处体现出对打工者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核。这种关怀精神主要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底层意识。 5.2.1关注底层人物生存的艰难处境   《天堂凹》中有大量表现打工者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的情节和镜头,如德宝被雇佣在黑暗、潮湿、肮脏的地洞中工作,既要忍受糟糕的环境同时还要时刻警惕被警察发现;德宝在高层大厦当玻璃幕墙清洁工,不仅需要大量透支体力而且还很危险,这些情节反映出打工者不堪的工作场所。而德宝在医院无法挂号时无助的神情、德宝因雪梅不辞而别呆坐在马桶上悲伤的表情等等,则反映出打工者不被仍同时的失落与悲伤。这种对打工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不在揭示造成他们这种状况的原因,而是接着对生存处境的描述,表现出他们最真实最生活的一面,由此流露出作者的人文关怀精神。 5.2.2关注底层人物的身份认同   “身份焦虑”是底层意识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也是底层文学常常表现的主题内容。底层人物通过对自身地位的辨认和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体现一种维护自我尊严、追求公平正义的主体意识。《天堂凹》以德宝为核心人物,描写了打工者对深圳这座城市认同感的形成,以及融入这座城市的整个过程。德宝最初从老家湖南来到深圳打工时,没有任何学历和技术,只能被廉价雇佣干体力活。他干过很多行业,如建工地当建筑工人、在酒店帮忙做清洁工、学会操作机械后在码头当集装箱起降员等。他以勤劳踏实的人生态度,诚恳憨厚的性格,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丰富的经验吗。当他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带着儿子波波到莲花山公园玩耍,他指着远处的高楼大厦,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骄傲:“那幢楼是爸爸建的,那一幢楼也是爸爸建的。”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人生价值人,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这时,德宝已经完全融入了深圳这座城市。电影对打工者融入城市整个过程的表笑,实际上是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作出了思考与比划,用人物的话指出了“打工者是时代的弄潮儿”这一现实。 6 结语 《天堂凹》的救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又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对救赎模式有所创新。传统救赎模式在于救赎的结果,《天堂凹》则把重点放在救赎的过程;传统救赎模式往往是“成功”的救赎,而《天堂凹》则是“失败”的救赎。此外,《天堂凹》对传统道德的坚守,赞颂传统价值观和提倡传统金钱观和人生观,这实质上是对打工阶层人生态度的正面肯定,充分给予打工群体以人文关怀精神,也对他们人生的苦难、生活的困境给予最大程度的同情。 《天堂凹》这部作品在探讨打工电影出路问题上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虽然《天堂凹》在救赎模式上有所突破,但是它对主题的表现依然落入传统救赎模式,并没有脱离救赎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给观众呈现出主题内核。而类似于此类题材的电影,本身接受群体已经狭小;而再落入救赎模式的陈规俗套,受众更加寥寥无几。因此,打工电影首先要对救赎模式有所取舍,不能将救赎人物的道德伦理放在截然不同的对立面进行批判;其次,无论叙事背景安放与大都市或农村,都不能将人物的地缘属性扩大化表现,应该将其边缘化和模糊化。总的来说,《天堂凹》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电影作品。它在对以往作品作出思考和总结的同时,也在艰辛地探索者去路的走向。 参 考 文 献 孙正华.《大众文学刍议》[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20。 杨宏海.《打工文学备忘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出版 ,2007年,第5期,12. 蒋述卓.《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J].《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33。 岳晓英.《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56。 何一民、庄灵君.《城市化与大众化:近代中国城市大众文学的兴起》[J].《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49。 法) 弗朗西斯·瓦努瓦 著 王文融 译《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0。
/
本文档为【浅析打工电影《天堂凹》的救赎主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