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光纤熔接

2017-09-19 30页 doc 84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光纤熔接光纤熔接 本科毕业论文 光纤传输及光纤熔接技术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 technology 作者姓名: 李佳原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尹昭泰 职 称: 副教授 学位类别: 学士学位 论文起止年月:2009.5.4—2009.6.13 摘要 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光缆直径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因而正成为新的传输媒介。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 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是由光纤自身的传输...
光纤熔接
光纤熔接 本科毕业论文 光纤传输及光纤熔接技术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 technology 作者姓名: 李佳原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尹昭泰 职 称: 副教授 学位类别: 学士学位 论文起止年月:2009.5.4—2009.6.13 摘要 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光缆直径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因而正成为新的传输媒介。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 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是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光缆一 经定购,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 身及现场施工有关。努力降低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可增大光纤中继放大传输距 离和提高光纤链路的衰减裕量。 关键词:光纤; 熔接; 接续; 1 Abstract Optical transmission with a transmission frequency bandwidth, large capacity, low loss,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mall cable diameter, light weight, the advantages of rich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which is becoming a new transmission medium. Optical transmission in optical fibers will have wear and tear, such a loss mainly by its own fiber-optic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weld joint of the composition of wear and tear. Order by fiber optic cable, the fiber itself is also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ransmission loss, and fiber loss of fusion joint with the fiber itsel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te. Joint efforts to reduce the optical loss of the weld can increase fiber transmission distance relay to enlarge and improve the fiber-optic link attenuation margin. Key words: optical fiber; welding; follow-up; 2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1 绪论 1.1 光纤的发展概况…………………………………………………………4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5 2 光纤和光源 2.1 引言………………………………………………………………………6 2.2 He-Ne 激光器工作原……………………………………………………6 2.3 光纤的基本知识…………………………………………………………8 3 光纤传输 3.1 光纤传输材料……………………………………………………………9 3.2 光纤传输过程……………………………………………………………9 3.3 光纤传输特性……………………………………………………………10 3.4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10 3.5 单,多模光纤传输设备的原理…………………………………………12 4 光纤熔接技术 4.1 光纤接续 4.1.1 端面的制备………………………………………………………14 4.1.2 光纤熔接…………………………………………………………15 4.1.3 盘纤………………………………………………………………15 4.1.4 光缆接续质量的确保……………………………………………16 4.2 光纤熔接损耗 4.2.1 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17 4.2.2 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措施………………………………………17 4.2.3 光纤接续电损耗的测量…………………………………………18 4.3 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方法 4.3.1光纤接头馆接损耗的概念………………………………………19 4.3.2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测量………………………………………20 4.3.3影响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21 4.3.4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方法…………………………………22 4.3.5结束语……………………………………………………………24 5 参考文献…………………………………………………………………25 6 致谢 3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的发展概况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光导纤维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发明。 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 通常光纤与光缆两个名词会被混淆.多数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光纤外层的保护结构可防止周遭环境对光纤的伤害,如水,火,电击等.光缆分为:光纤,缓冲层及披覆.光纤和同轴电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纤中,芯的直径是15μm~50μm, 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 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 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它质地脆,易断裂,因此需要外加一保护层。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是通过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送信息。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He - Ne激光器和CO2激光器进行了大气激光通信试验。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 对光通信的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潮。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 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把光 4 纤通信的研究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2 年,康宁公司高纯石英多模光纤损耗降低到4 dB/km。 1973 年,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dB/km。1974 年降低到1.1dB/km。 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μm)。在以后的 10 年中,波长为1.55 μm的光纤损耗: 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是0.154 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3 年,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7000小时。 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3 μm的铟镓砷磷(InGaAsP)激光器。 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 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1976 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 1980 年,美国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 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 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1. 介绍光纤传输的基本理论。 2 .介绍光纤熔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5 第二章 光纤和光源 2.1 引言 氦氖激光器是最先制成的一种气体激光器,它以连续激励的方式进 行运转,在可见光和红外光区里产生许多波长的激光谱线。又由于氦氖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频率能控制得很稳定,所以氦氖激光器已在许多工 业生产部门和研究单位得到应用。例如在精密计量中的干涉测长、精密 定位刻线、流体的速度和流量的测量以及激光散斑检测等方面都已发挥 [5]了很大的作用,它是现有气体激光器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激光器。 氦氖激光器的工作寿命长,借助调节放大电流的大小,使功率的稳 定性达到30 秒内的误差为0.01,,十分钟内的误差为0.015,的功率稳 定度,而且方向性好,光束发散角达到0.5 毫弧度。氦氖激光器能产生 一束频带非常窄的单色光束,同时它的相干性很强,采用稳频技术,氦 氖激光器的谱线频率都能控制得很稳定,还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 优点。因此氦氖激光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单色光源,在光纤作为传感器, 应用散斑进行检测,计量等活动中常常作为首选光源。 2.2 He-Ne 激光器工作原理 氦氖激光器是继红宝石激光器后出现的第二种激光器,也是目前使 用最为广泛的气体激光器。虽然氦氖激光器的激活粒子是氖原子,但在 氖原子的激发过程中,氦原子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叙述氖原子形成粒子 数反转的过程,现将氦原子与氖原子的能级图画在图2.1 中。 图2.1 He 与Ne 原子能级图 Fig 2.1 energy levels of He atom and Ne atom 在热平衡条件下,氖原子与氦原子基本上都处在各自的基态上,当 放电管有电流通过时,阴极发射的电子高速向阳极运动,电子的运动过 程中与大量的基态氦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氦原子从基态跃迁到2 1s 和2 3s 态上。这两个能级都是亚稳态,它可以积累大量处在激发态的氦 原子。这些氦原子又与基态的氖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将氖原子激发到 氦原子2 1s 与2 3s 十分接近的3S 2 与2S 2 能级上,这个过程称为原 子能量的共振转移,其转移几率相当大。另外,氖原子的2P4 与3P4 能 级的寿命很短,基本上无粒子。2P4能级的能量低于2S 2、3P4 能级低于3S 2,因此在3S 2 ?3P4、3S 2 ?2P4 、3S 2 ?2P4 三对能级之间可以形成粒 子数反转,所形成的激光波长分别为3.39um 、0.6328um 、1.15um , 其中0.6328um 是可见光,是氦氖激光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谱线。氖 原子的1S 态是激光下能级与基态之间的一个中间能级,当发光氖原子 受辐射后经此能级回到基态。由于氦原子在激发氖原子的过程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适当选择两种气体的分压比和总气压可以使输出功率得 以提高,实验发现,氦气与氖气的分压比为7 : 1 时为最佳分压比,总 压强100 Pa ~ 400 Pa 为最佳。 2.3 光纤的基本知识 光纤的完整名称叫做光导纤维,英文名是OPTIC FIBER,也有 叫OPTICAL FIBER 的,是一种传导光波的圆柱介质光波导(Cylindirc Dielectric Optical Waveguide),该波导结构约束光波形态的电磁能量于 波导之中,并引导电磁能量沿光纤的轴向传播。用纯石英以特别的工艺 拉成细丝,光纤的直径比头发丝还要细,但它的本事非常大,可以在很 短的时间内传递巨大数量的信息。 光纤是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信号,以玻璃或有机玻璃等为网络 传输介质。它由纤维芯、包层和保护套组成。光纤的刨面结构和同轴电 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纤中, 芯的直径是15μm~50μm。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芯外面 包围着一层折色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它是利用 了光的全反射原理。这样信号能量损失小。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 套,用来保护封套。光纤通常被扎起来,外面有外壳保护。纤芯的石英 玻璃丝是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它质地脆,易断裂,因而在 外有一保护层。 [8] 光纤有多种分类方法,可按制作材料,折射率分布形状和传输模 式数量等进行分类。 (1) 按制作材料进行分类有:高纯度熔石英光纤,多组分玻璃光纤, 塑料光纤,红外光纤,液芯光纤和晶体光纤等。 (2) 按折射率分布形状分类有:阶跃折射率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 (3) 按光纤中的传播模式分类有: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光纤是现代通信网中传输信息的优良媒质,其特点有:传输速度快, 距离远,内容多,并且不受电磁干扰,不怕雷电击,很难在外部窃听, 不导电,在设备之间没有接地的麻烦等,因此在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 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章 光纤传输 3.1 光纤传输材料: 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光纤为玻璃多模850nm波长的LED,传输率为100M/bps,有效范围约20Km.其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由物理学可知,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当光从折射率高的一侧射入折射率高的一侧时,只要入射角度大于一个临界值,就会发生反射现象,能量将不受损失。这时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象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只有那些初始入射角偏小的光线才有折射发生,并且在很短距离内就被外层物质吸收干净。 目前生产的光纤,无论是玻璃介质还是塑料介质,都可传输全部可见光和部分红外光谱。用光纤做的光缆有多种结构形式。短距离用的光缆主要有两种,一种层结构光缆是在中心加钢丝或尼龙丝,外束有若干根光纤,外面在加一层塑料护套;另一种是高密度光缆,它有多层丝带叠合而成,每一层丝带上平行敷设了一排光纤。 用光纤做的光缆有多种结构形式。短距离用的光缆主要有两种,一种层结构光缆是在中心加钢丝或尼龙丝,外束有若干根光纤,外面在加一层塑料护套;另一种是高密度光缆,它有多层丝带叠合而成,每一层丝带上平行敷设了一排光纤。 3.2 光纤传输过程: 由发光二极管LED或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发出光信号沿光媒体传播,在另一端则有PIN或APD光电二极管作为检波器接收信号。对光载波的调制为移幅键控法,又称亮度调制(IntensityModulation)。典型的做法是在给定的频率下,以光的出现和消失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发光二极管LED和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的信号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调制,PIN和ILD检波器直接响应亮度调制。 功率放大??将光放大器置于光发送端之前,以提高入纤的光功率。使整个线路系统的光功率得到提高。在线中继放大??建筑群较大或楼间距离较远时,可起中继放大作用,提高光功率。前置放大??在接收端的光电检测器之后将微信号进行放大,以提高接收能力。 3.3 光纤传输特性: 光缆不易分支,因为传输的是光信号,所以一般用于点到点的连接。光的总线拓扑结构的实验性多点系统已经建成,但是价格还太贵。原则上,由光纤功率损失小、衰减少,有较大的带宽潜力,因此,一般光纤能够支持的接头数比双绞线或同轴电缆多得多。目前低价可靠的发送器为0.85um波长发光二极管LED,能支持100Mbps的传输率和1.5,2KM范围内的局域网。 激光二极管的发送器成本较高,且不能满足百万小时寿命的要求。运行在0.85um 波长的发光二极管检波器PIN也是低价的接收器。雪崩光二极管 的信号增益比PIN大,但要用20,50V的电源,而PIN检波器只需用5V电源。如果要达到更远距离和更高速率,则可用1.3um波长的系统,这种系统衰减很小,但要比0.85um波长系统贵源。另外,与之配套的光纤连接器也很重要,要求每个连接器的连接损耗低于25dB,易于安装,价格较低。光纤的芯子和孔径愈大,从发光二极管LED接收的光愈多,其性能就愈好。芯子直径为100um,包层直径为140um 的光纤,可提供相当好的性能。其接收的光能比62.5/125um光纤的多4dB,比50/125um光纤多8.5dB。运行在0.8um波长的光纤衰减为6dB/Km,运行在1.3um波长的光纤衰减为4dB/Km。0.8um的光纤频宽为150MHz/Km,1.3um的光纤频宽为500MHz/Km。 综合布线系统中,主干线使用光纤做为传输介质是十分合适的,而且是必要的。 目前采用一种光波波分复用技术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可以在一条线路上复用、发送、传输多个位,一般按一个字节八位并行传输,对每个位流使用不同的波长,所以它所需的支持电路可在低速率下运行。WDM的光纤链路适合于字节宽度的设备接口,是一种新的数据传输系统。 3.4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 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 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光纤传输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光源(又称光发送机),传输介质、检测器(又称光接收机)。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光纤传输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用光纤收发器完成的,光纤收发器简单的来说就是实现双绞线与光纤连接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双绞线所传输的信号转换成能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光信号)。当然也是双向的,同样能将光纤传输的信号转换能够在双绞线中传输的信号,实现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在普通的视、音频、数据等传输过程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光端机完成的,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输的设备,所谓E1是一种中继线路数据传输标准,我国和欧洲的标准速率为2(048Mbps,光端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电一光、光一电的转换。由其转换信号分为模拟式光端机和数字式光端机。因此,光纤传输系统按传输信号可分为数字传输系统和模拟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是把光强进行模拟调制,将输入信号变为传输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的连续变化。数字传输系统是把输入的信号变换成“1”,“O”脉冲信号,并以其作为传输信号,在接受端再还原成原来的信号。当然,随着光纤传输信号的不同所需要的设备有所不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是光纤传输系统的重要因素。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传输模式来划分: 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进行传输, 只传输主模我们称之为单模光纤(Single—Mode)。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我们称这种光纤为多模光纤(Multi-Mode)。 按照纤芯直径来划分:缓变型多模光纤、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和缓变型单模光纤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分布来划分:阶跃型光纤(Step index fiber),简称 SIF;梯度型光纤(Graded index fiber),简称GIF;环形光纤(river fiber);W 型光纤。 光缆: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缆。光缆含1根光纤(称单纤),有2根光纤(称双纤),或者更多。 3.5 单、多模光纤传输设备的原理: 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 多模光纤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LE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850nm和1300nm 1. 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LED和增强LED——ELED。多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有62.5mm和50mm两种。 在多模光纤上传输决定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光纤的带宽和LED的工作波长,例 微米的光纤,其传输带宽是 400MHz.km,链如,如果采用工作波长1300nm的LED和50 路衰减为0.7dB/km,如果基带传输频率F为150MHz,对于出纤功率为-18dBm,接收灵敏度为-25 dBm的光纤传输系统,其最大链路损耗为7 dB,则可计算: ST连接器损耗: 2dB(两个ST连接器) 光学损耗裕量:2 则理论传输距离: L=(7 dB-2 dB-2 dB)/0.7dB/km=4.2 km L为传输距离,而根据光纤的带宽计算: L=B/F=400MHz.km/150MHz=2.6km 其中 B为光纤带宽,F为基带传输频率,那么实际传输测试时,L,2.6km,由此可见,决定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多模光纤的带宽。 2. 单模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L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850nm和1300nm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LD、高功率LD、DFB-LD(分布反馈光器件)。单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最普遍的是G.652,其线径为9微米。 131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决定其传输距离限制的是衰减因数;因为在1310nm波长下,光纤的材料色散与结构色散相互抵消总的色散为0,在1310nm波长上有微小振幅的光信号能够实现宽频带传输。 155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衰减因数很小,单纯从衰减因数考 虑,1550nm波长的光在相同的光功率下传输的距离大于1310nm波长的光下的传输的距离,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单模光纤带宽B与色散因数D的关系为: B=132.5/(DlxDxL)GHz 其中L为光纤的长度,Dl为谱线宽度,对于1550nm波长的光,其色散因数如表3为20 ps/(nm.km),假设其光谱宽度等于1nm,传输距离为L=50公里,则有: B=132.5/(DxL)GHz=132.5MHz 也就是说,对于模拟波形,采用1550nm波长的光,当传输距离为50公里时,传输带宽已经小于132.5 MHz,如果基带传输频率F为150MHz,那么传输距离已经小于50km,况且实际应用中,光源的谱线宽度往往大于1nm。 从上式可以看出,155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决定其传输距离限制的 主要是色散因数。 第四章 光纤熔接技术 4.1 光纤接续 关键词:光纤;接续; 1.端面的制备。光纤端面的制备包括剥覆、清洁和切割这几个环节。合格的光纤端面是熔接的必要条件,端面质量直接影响到熔接质量。 1.1光纤涂面层的剥除 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平”,即持纤要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它,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2裸纤的清洁 裸纤的清洁应按下面的两步操作 1)观察光纤剥除部分的涂覆层是否全部剥除,若有残留应重剥。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覆层,可用棉球沾适量酒精,边浸渍,边逐步擦除。 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这样既可提高棉花利用率,又防止了探纤的两次污染。 1.3 裸纤的切割 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精密、优良的切刀是基础,严格、科学的操作是保证。 1)切刀的选择 切刀有手动(如日本CT,07切刀)和电动(如爱立信FSU,925切刀)两种。前者操作简单,性能可靠,随操作者水平的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可大幅度提高,且要求裸纤较短,但该切刀对环境温差要求较高。后者切割质量较高,适宜在野外寒冷条件下作业,但操作较复杂,工作速度恒定,要求裸纤较长。 熟练的操作者在常温下进行快速光缆接续或抢险,采用手动切刀为宜;反之,初学者或在野外较寒冷条件下作业时,直用电动切刀。 2)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规范。首先要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切刀的摆放要平稳,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另外,学会“弹钢琴”,合理分配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与切刀的具体部件相对应、协调,提高切割速度和质量。 3)谨防端面污染 热缩套管应在剥覆前穿入,严禁在端面制备后穿入。裸纤的清洁、切割和熔接的时间应紧密衔接,不可间隔过长,特别是已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它物件擦碰。在接续中,应根据环境,对切刀“V”形槽、压板、刀刃进行清洁,谨防端面污染。 2.光纤熔接。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性能熔接机和熔接过程中科学操作十分必要。 2.1 熔接机的选择 应根据光缆工程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度合适的熔接设备。依笔者,日本FSM,30S电弧熔接机性能优良、运行稳定、熔接质量高,且配有防尘防风罩、大容量蓄电池,适宜于各种大中型光缆工程。而西门子X,76熔接机体积较小、操作简单、备有简易切刀,蓄电池和主机会二为一,携带方便,精度比前者稍差,电池容量较小,适宜于中小型光缆工程。 2.2熔接程序 熔接前根据光纤的材料和类型,设置好最佳预熔主熔电流和时间及光纤送入量等关键参数。熔接过程中还应及时清洁熔接机“V”形槽、电极、物镜、熔接室等,随时观察熔接中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注意OTDR跟踪监测结果,及时分析产生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多次出现虚熔现象,应检查熔接的两根光纤的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3.盘纤。盘纤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科学的盘纤方法,可使光纤布局合理、附加损耗小、经得住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可避免挤压造成的断纤现象。 3.1盘纤规则 1)沿松套管或光缆分枝方向为单位进行盘纤,前者适用于所有的接续工程;后者仅适用于主干光缆末端,且为一进多出。分支多为小对数光缆。该规则是每熔接和热缩完一个或几个松套管内的光纤、或一个分技方向光缆内的光纤后,盘纤一次。优点:避免了光纤松套管间或不同分枝光缆间光纤的混乱,使之布局合理,易盘、易拆,更便于日后维护。 2)以预留盘中热缩管安放单元为单位盘纤,此规则是根据接续盒内预留盘中某一 LE型桶式接头盒,在实际操作中每6芯为一盘,极为方便。优点:避免了由于安放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同一束光纤参差不齐、难以盘纤和固定,甚至出现急弯、小圈等现象。 3)特殊情况,如在接续中出现光分路器、上,下路尾纤、尾缆等特殊器件时,要先熔接、热缩、盘绕普通光纤,再依次处理上述情况,为安全常另盘操作,以防止挤压引起附加损耗的增加。 3.2 盘纤的方法 1)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将热缩后的套管逐个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后再处理两侧余纤。优点:有利于保护光纤接点,避免盘纤可能造成的损害。在光纤预留盘空间小,光纤不易盘绕和固定时,常用此种方法。 2)以一端开始盘纤,即从一侧的光纤盘起,固定热缩管,然后再处理另一侧余纤。优点:可根据一侧余纤长度灵活选择效铜管安放位置,方便、快捷,可避免出现急弯、小圈现象。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将其放在最后单独盘绕;带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盘处理,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 两者之间加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 4)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图形盘纤。按余纤的长度和预留盘空间大小,顺势自然盘绕,切勿生拉硬拽,应灵活地采用圆、椭圆、“CC”、“,”多种图形盘纤(注意R?4cm),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预留盘空间和有效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4.光缆接续质量的确保。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接续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 四道监测程序: 1)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接点的质量; 2)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3)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 4)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5结论 光缆连续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在端面制备、熔接、盘纤等环节,要求操作者仔细观察,周密考虑,操作规范。总之,在工作中,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降低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缆接续质量 4.2 光纤熔接损耗 一.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 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因素较多,大体可分为光纤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两类。 1(光纤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因素,主要有四点。 (1)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 (2)两根光纤芯径失配; (3)纤芯截面不圆; (4)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 其中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影响最大,按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单模光纤的容限标准如下: 模场直径:(9~10μm)?10,,即容限约?1μm; 包层直径:125?3μm; 模场同心度误差?6,,包层不圆度?2,。 2(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非本征因素即接续技术。 (1)轴心错位:单模光纤纤芯很细,两根对接光纤轴心错位会影响接续损耗。当错位1.2μm时,接续损耗达0.5dB。 (2)轴心倾斜:当光纤断面倾斜1?时,约产生0.6dB的接续损耗,如果要求接续损耗?0.1dB,则单模光纤的倾角应为?0.3?。 (3)端面分离:活动连接器的连接不好,很容易产生端面分离,造成连接损耗较大。当熔接机放电电压较低时,也容易产生端面分离,此情况一般在有拉力测试功能 的熔接机中可以发现。 (4)端面质量:光纤端面的平整度差时也会产生损耗,甚至气泡。 (5)接续点附近光纤物理变形:光缆在架设过程中的拉伸变形,接续盒中夹固光缆压力太大等,都会对接续损耗有影响,甚至熔接几次都不能改善。 3(其他因素的影响。 接续人员操作水平、操作步骤、盘纤工艺水平、熔接机中电极清洁程度、熔接参数设置、工作环境清洁程度等均会影响到熔接损耗的值。 二、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措施 1(一条线路上尽量采用同一批次的优质名牌裸纤 对于同一批次的光纤,其模场直径基本相同,光纤在某点断开后,两端间的模场直径可视为一致,因而在此断开点熔接可使模场直径对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所以要求光缆生产厂家用同一批次的裸纤,按要求的光缆长度连续生产,在每盘上顺序编号并分清A、B端,不得跳号。敷设光缆时须按编号沿确定的路由顺序布放,并保证前盘光缆的B端要和后一盘光缆的A端相连,从而保证接续时能在断开点熔接,并使熔接损耗值达到最小。 2(光缆架设按要求进行 在光缆敷设施工中,严禁光缆打小圈及折、扭曲,3km的光缆必须80人以上施工,4km必须100人以上施工,并配备6,8部对讲机;另外“前走后跟,光缆上肩”的放缆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打背扣的发生。牵引力不超过光缆允许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超过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上。敷放光缆应严格按光缆施工要求,从而最低限度地降低光缆施工中光纤受损伤的几率,避免光纤芯受损伤导致的熔接损耗增大。 3(挑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光纤接续人员进行接续 现在熔接大多是熔接机自动熔接,但接续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接续损耗的大小。接续人员应严格按照光纤熔接工艺流程图进行接续,并且熔接过程中应一边熔接一边用OTDR测试熔接点的接续损耗。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熔接,对熔接损耗值较大的点,反复熔接次数以3,4次为宜,多根光纤熔接损耗都较大时,可剪除一段光缆重新开缆熔接。 4(接续光缆应在整洁的环境中进行 严禁在多尘及潮湿的环境中露天操作,光缆接续部位及工具、材料应保持清洁,不得让光纤接头受潮,准备切割的光纤必须清洁,不得有污物。切割后光纤不得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尤其是在多尘潮湿的环境中。 5(选用精度高的光纤端面切割器来制备光纤端面 光纤端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熔接损耗大小,切割的光纤应为平整的镜面,无毛刺,无缺损。光纤端面的轴线倾角应小于1度,高精度的光纤端面切割器不但提高光纤切割 的成功率,也可以提高光纤端面的质量。这对OTDR测试不着的熔接点(即OTDR测试盲点)和光纤维护及抢修尤为重要。 6(熔接机的正确使用 熔接机的功能就是把两根光纤熔接到一起,所以正确使用熔接机也是降低光纤接续损耗的重要措施。根据光纤类型正确合理地设置熔接参数、预放电电流、时间及主放电电流、主放电时间等,并且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及时去除熔接机中的灰尘,特别是夹具、各镜面和,型槽内的粉尘和光纤碎末的去除。每次使用前应使熔接机在熔接环境中放置至少十五分钟,特别是在放置与使用环境差别较大的地方(如冬天的室内与室外),根据当时的气压、温度、湿度等环境情况,重新设置熔接机的放电电压及放电位置,以及使,型槽驱动器复位等调整。 三、光纤接续点损耗的测量 光损耗是度量一个光纤接头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几种测量方法可以确定光纤接头的光损耗,如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或熔接接头的损耗评估等。 1(熔接接头损耗评估 某些熔接机使用一种光纤成像和测量几何参数的断面排列系统。通过从两个垂直方向观察光纤,计算机处理并分析该图像来确定包层的偏移、纤芯的畸变、光纤外径的变化和其他关键参数,使用这些参数来接头的损耗。依赖于接头和它的损耗评估算法求得的接续损耗可能和真实的接续损耗有相当大的差异。 2(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 光时域反射仪(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又称背向散射仪,其原理是:往光纤中传输光脉冲时,由于在光纤中散射的微量光,返回光源侧后,可以利用时基来观察反射的返回光程度。由于光纤的模场直径影响它的后向散射,因此在接头两边的光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向散射,从而遮蔽接头的真实损耗。如果从两个方向测量接头的损耗,并求出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便可消除单向OTDR测量的人为因素误差。然而,多数情况是操作人员仅从一个方向测量接头损耗,其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事实上,由于具有失配模场直径的光纤引起的损耗可能比内在接头损耗自身大10倍。 4.3 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方法 1光纤接头馆接损耗的概念 光纤熔接是用全自动的专用设备——熔接器(Fusion Splitter)将两段光缆中需要连接的光纤分别——连接起来,熔接时采用短暂电弧烧熔两根光纤端面使之连成一体,这种连接方法接头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光纤接续后性能稳定,因而应用广泛。光纤接续后光线传输到接头处会产生一定的损耗量称之为熔接损耗或接续损耗。由于光纤接续质量影响光纤线路传输损耗的客限、光纤线路无中继放大传输距离等参数,因此要求光纤接头处的熔损耗尽可能小,以确保光纤CATV信号的传输质量。 目前,多数熔接法可以做到使熔接损耗子均小于0.1dB,甚至可以达到小于0.05 dB的水平,对具体的光纤CATV工程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光纤线路中继段长度、光设备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及系统格量等确定每个光纤接头处允许的熔接损耗值,将其作为熔接损耗指标在有关技术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光纤 CATV传输线路上每个中继段的线路传输损耗也应有明确规定,因为光纤接头全部熔接完毕后衡量光纤线路传输质量的指标是光纤线路的传输损耗,目前要求这项指标在0.25dB/km以下(含熔接损耗)。由于光纤CATV的传输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宽带数据业务网,因而对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及光纤线路的传输损耗应有较高要求,特别是一些光纤CATV干线网,如全长1800km多连接全省13个省辖市呈双环型结构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业务的江苏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省干线网,要求在1550nm窗口的光纤线路传输损耗不得超过0.23dB,km,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值目前最大不得超过0.06dB。 2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测量 测量光纤接头熔接损耗需用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OTDR),这种仪器采用后向散射法来测量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值。熔接机上虽也显示熔接损耗值,但因其是采用光纤芯轴直视法进行局部监视测得的,仅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反映实际的熔接损耗,故一般仅供参考用。由于光纤的折射率、芯径、模场直径及瑞利散射系数的不同,所以从光纤接头两端分别测量熔接损耗得到的两个方向的熔接损耗测量值是不同的且相差较大,故GB,T15972,1995《光纤技术规范》附录A《光纤后向散射功率曲线分析》规定,熔接损耗的测量应分别从光纤接头的两端进行测量,亦即双向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值代数和的平均值作为该接头处熔接损耗值;由于被接续的两根光纤散射性能的差异,OTDR测得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值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对熔接损耗为负值的光纤接头可认为熔接合格,一般不重新熔接;熔接时每个接头的熔接损耗的OTDR测量值一般应小于熔接损耗所要求的指标值的1,2,2,3,如指标要求小于0.1dB,则单向测量值一般应小于0.05,0.06dB。 测量熔接损耗的方法一般有远端监测法,即置于机房内的OTDR通过带连接器的尾纤与被测光缆相连,光纤接续点不断向前移动,而OTDR始终在机房内对接续点进行质量监视和熔接损耗测量,其优点是测量偏差小,缺点是只能单向测量,适用于模场直径一致性较好的光纤。近端监测法即OTDR始终在接续点前边距接续处一个光缆盘长,缺点是OTDR需不断向前移动,影响仪器的使用,优点是OTDR的测量范围不要求太大。 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熔接损耗值均是单向测量值,在光纤接头全部熔接完毕后再从光纤线路的另一端依次测量各个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值,然后将每个接头 的两个方向的测量值相加取平均值作为该接头的熔接损耗。远端环回双向监测法即是将光线内的光纤临时作环接构成回路,从而可对光纤接头进行双向测量,避免了单向测量不能及时获得熔接损耗值的点,这种测量方法要求OTDR的仪器测量距离范围要大,但因测量方法过于复杂因而只适用于12芯以下的光缆。对光纤CATV工程而言一般可 采用远端监测法,前提是接续处两根光纤的模场直径必须一致。下面以江苏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省干线网所用的8芯层绞式永鼎光缆为例简介远端环回双向监测法。光缆内有红绿白白4根PBT束管,每根束管内有蓝、白纤各一根,每盘光缆的盘长均为2km, OTDR置于机房内测量,在第一和第二接线包处各有一组熔接施工人员并分别称为第1组和第2组,先由第2组在第二接线包处将第二盘缆红管中的蓝纤和白纤临时熔接起来,然后第1组将第一、二盘缆红管中的蓝纤和白纤分别熔接起来,此时机房内的OTDR与第一盘缆的白纤相接时在2 km处测得第1接线包中红管内白纤的接头从A端到B端方向的熔接损耗值a11,在6km处测得蓝纤的接头B到A向的熔接损耗值612,OTDR与蓝纤相连在2km处测得蓝纤的接头从A到B方向的熔接损耗值a12,在6km处测得白纤的接头从B到A方向的熔接损耗值b11,则白纤的接头的熔接损耗值为 S白,(a11,b11),2,蓝纤的接头熔接损耗值S蓝,(a12,b12)/2,符合要求则按上述方法熔接绿管中的蓝白两根光纤直到4根束管中的纤全部熔接完毕,封好接线包后第1组移到第3接线包处进行临时熔接,熔接方法与第2组在第二接线包处的熔接方法相同,第2组则正式熔接第2接线包中的光纤,熔接完毕后移到第4接线包处临时熔接,第2组再正式熔接第3接线包,依此类推,直到光纤接头全部熔接完毕,这种方法避免了光纤接续错乱,及时按双向测量要求测出光纤接头熔接损耗并判断损耗值是否超标,避免了单向测量不能及时测得熔接损耗而导致日后返工耗值超标的接头。 3影响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 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的一些因素,诸如两根光纤的模场直径不一致,光纤芯径失配,纤芯截面不圆,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等,其中模场直径不一致对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影响较大,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G652标准规定1310nm窗口的模场直径标称值在9,10pm内,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10,,在此容差范围内一根模场直径为11pm的光纤与另一根模场直径为9pm的光纤在非常良好的接续条件 下熔接后,接头处熔接损耗的理论计算值可达到0.17dB,在实际接续中则更高。非本征因素则是指各种人为因素及仪器设备等因素对熔接损耗的影响,如:熔接时光纤未对准,使两根光纤纤芯的轴线径向偏移达2Pm时熔接损耗的理论值可达到0.74dB;两根光纤轴向倾斜在倾斜角达1度时熔接损耗的理论值可达到O.46 dB;光纤端面切割倾斜角之和达1度时光纤熔接的理论值达0.21dB;接续者的操作水平也影响熔接损耗,有资料介绍同样的仪器设备由不同的人操作,10个熔接点的总损耗差值最高可达0.32dB;此外,接线包中光纤的盘绕、预留光缆的盘绕、熔接机的熔接参数设置和放电电极的清洁状况,以及接续工作环境是否洁净等对光纤熔接损耗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方法 影响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因素较多,只有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从而减小光纤CATV线路传输损耗。根据笔者实践及有关资料介绍,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来降低光纤接头的熔接损耗。 (1)光纤在某点断开后断开处的模场直径是相同的,因而在断开处熔接可使光纤模场直径对熔接损耗的影响最小,所以必须要求光缆生产厂家选用同一生产批次的优质名牌裸光纤按订货长度连续生产,根据规定的盘长将光缆依此断开绕盘,对绕好的缆盘连续编号并分清A,B端(断开处在前一盘上若为B端则在紧连的后一揽盘上就为A端),不得跳号或错乱,敷设时按确定的路由根据统盘的编号顺序依次布放且前一盘缆的B端要和后一盘绕的A端相连,从而保证能在断开处熔接光纤,避免了因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而导致光纤接头熔接损耗偏大的缺点。 (2)敷设光缆时必须采用牵引速度木大于20m,min的无级调速的机械牵引法,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超过100,,牵引力必须施加在光缆中的加强件上,架设后光缆受到最大负载时产生的伸长率应小于0.2,,为避免牵引过程中光纤受力和扭曲,在必要时需制作光缆牵引端头,施工中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光缆必须从统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驰弧形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弯折扭曲等,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光缆中光纤受损伤的几率,避免因光缆端部的光纤受损伤而使接头熔接损耗增大。 (3)应有训练有素的接续施工人员来完成光纤的接续工作,要严格接续工艺 流程边熔接边测量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熔接损耗不合要求的接头必须从新熔接,反复熔接的次数以3,4次为宜,连续熔接3次后仍改善不大时,在排除熔接机原因后一般只要达到3次熔接中的最低值即可,不要反复熔接以免过多消耗光纤给盘纤带来不良影响。盘绕在接线包储纤盘上的光纤余长应不小于60cm,盘绕的圆圈半径要尽可能大,接续时若同一根光纤上前一个接头的熔接损耗为负值,则紧接着的后边一个接头的熔接损耗值可大些,若前边接头的熔接损耗值较大,则紧接着的后边一个接头的熔接损耗值须较小或为负值,为避免光缆端部的光纤受损而影响熔接损耗,在做光缆熔接准备工作时可把光缆头部多截去一些。 (4)接续光纤须在整洁的环境中进行,如在工程车或小型帐篷内,在多尘及潮湿的环境中不宜进行熔接。光纤接续部位及接续工具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制备光纤断面时必须先擦拭后切割,制备好的光纤断面必须清洁不得有污物,且木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更不能让其受潮。光纤的断面切割要整齐,且两个断面相互间倾斜角要小于0.3度。将光纤放置到熔接机的V型槽中时动作要轻巧,这是因为对纤芯直径10 Pm的单模光纤而言,若要熔接损耗小于.1dB,则光纤轴线的径向偏移要小于0.8 Pm。 (5)光缆进人接线包的两端必须固定牢靠,以免挂放接线包时因光缆扭转而使光纤接头位置错动,导致接头处损耗测量值偏大。在熔接施工中常发现熔接时,在1550nm 窗口下测得的熔接损耗值符合要求,但封好接线包后复测接头处损耗的值却偏大,这通常是由光纤接头位置错动引起的,此时可改在1310nm窗口复测,若测量值偏小则是光纤接头位置错动,须重新盘绕光纤余长,若偏大则是熔接问题,须重新熔接,为避免这种现象,须用不干胶带将光纤接头和光纤余长牢固地固定在储纤盘板上。接线包两侧的光缆余长的盘绕直径直控制在40cm左右,不宜太小,以免统中光纤因过分扭曲而受损。 (6)熔接机及切割刀具等对光纤熔接损耗也有较大影响,熔接时要根据光纤类型正确合理地设置熔接参数,诸如预熔电流、预熔时间及主熔电流、主熔时间等。熔接时应及时除去熔接机V型槽内以及切割刀具中的光纤碎末和粉尘。熔接机使用完毕后须除去机器外壳上的灰尘,若在潮湿环境中使用还须对其做防潮处理。熔接机电极的使用寿命一般约2000次,要求每放电熔接20次后须运行清洗程序来清洗电极,但在光纤清洁和接续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熔接60次左右后放电清洗一次,工作条件较差时可熔接30,40次后放电清洗一次,这样既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又不致加大熔接损耗。使用时间较长的熔接机电极上面会有一层 灰垢导致放电电流偏大而使熔接损耗值增大,此时可拆下电极,用酒精棉轻轻擦试后再装到熔接机上并放电清洗一次,若多次清洗后放电电流仍偏大,则须重新更换电极;此外,就是要挑选防尘能力强适合在野外作业的熔接机来熔接光纤。 5结束语 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可有效地减小光纤CATV的光缆线路传输损耗,从而提高其传输质量,因而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只要针对影响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各种不良因素综合采取文中所述各种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熔接损耗,从而使光纤CATV具有高质量的光缆传输线路,为有线电视台今后开展数据业务和实现光纤到家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耿玉珍; 两种光纤熔接法的比较 [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1995年02期; 29-32 [ 2 ] 光纤及光纤带的熔接技术作者:李元鹏, 高安敏, 会议中国通信学会'99光缆电缆学术年会中国通信学会'99光缆电缆年会论文集 1999年 [3] 丁晓蔚,史强,范建学; 光纤熔接机的日常维护及使用心得 [J];中国有线电视; 2002年22期; 86-87 [4] 连龙基; 浅谈熔接机维护及故障处理之我见 [J];西部广播电视; 2005年10期; 43-44 [5] 李志成,郭哲韬; FSM—30S光纤熔接机维护与保养 [J];黑龙江通信技术; 2000年04期; 43-44 [6] 黄茂榕; 有线电视光缆工程的施工及维护 [J];中国有线电视; 1997年11期; 10-12 [7] 郭从良,饶婷,房林宝,庞健,周骅强; 光纤接续质量可靠性 [A];2005第二届电子信息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5年 [8] 姜子炎 唐江 于占忠; 光缆接续的注意事项 [N];黑龙江邮电报; 2004年 [9] 范兴友; 影响光纤中继段平均损耗的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N];四川通信报; 2001年 [10] 光缆的熔接和测试作者:张英山, 荆杰, 会议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年 [11] 光纤熔接损耗浅析 Reducing attenuation of oplic fiber joints作者:张书林, 期刊电力系统通信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04年 第07 期 [12] 光纤熔接技术 Optical fiber fusion welding technology作者:招湛军,邹桂清, 期刊电 力系统通信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04年 第 05期 [13] 光纤的熔接与测试方法作者:仇银兰, 期刊山西冶金SHANXMETALLURGY 2007年 第02期 [14] 减少光纤接续熔接损耗的措施作者:李琦, 期刊铁道通信信号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2001年 第04期 [15] ZHANG Yan,YIN Zhi-fan,CHEN Bing-quan,et al.A novel fiber Bragg grating based seismic geophone for oil/gas prospecting[J].SPIE,2005,5765:1112-1120. [16] MERRY H W K,WALTER L.Permanent full wave subsea 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s provides next generation of applications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C]//[S.l.]:IEEE Scientific Use of Submarine Cab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2003:276. [17] SZCZERBINSKI Z,KOWALIK S.Parallelizing a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 in a distributed-memory environment[C] //[S.l.]:IEEE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2000:38-42. [18] MANUEL A,DEL RIO J,OLIVAR G,et al.New generation of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C]//[S.l.]: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EEE,2002:571-575. 26 致谢 在我整个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完成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得到了我的导 师尹昭泰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从选题、开题到实验,他在研 究方向上给了我很多理论指导,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将使我受益终身。借此,我向我的导 师―—尹昭泰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特别感谢李昊同学,他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指 导。他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敏锐活跃 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角、激发了我的灵感。他勇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作 风让我受益非浅。 同时感谢师兄师姐们给我的指导和关心,他们在学术和工作上给了 我很多中肯的建议和热情的帮助。他们的存在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欢乐和色彩。也感谢众多师弟师妹们的支持。 藉此机会,作者谨将此文献给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们,向所有帮助过 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
本文档为【光纤熔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