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2017-09-02 17页 doc 37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学者立场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 辩证兼及学风 I.CHEN程GCH巢AO父FU 陈寅恪先生在1942年春给朱延丰的<突 厥通考>一书作序时写道: 朱君延丰肄业清华大学研究院时,成一 论文,题日<突厥通考>,寅恪语朱君日, 此文资料疑尚未备,论断或犹可商,请俟十 年增改之后,出以与世相见,则如率精锐之 卒,摧陷敌阵,可无敌于中原矣.盖当日欲 痛矫时俗轻易刊书之弊,虽或过慎,亦有所 不顾也.朱君不以鄙见为不然.遂藏之箧 中,随时修正.迄于今日,忽已十...
【doc】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学者立场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 辩证兼及学风 I.CHEN程GCH巢AO父FU 陈寅恪先生在1942年春给朱延丰的<突 厥通考>一书作序时写道: 朱君延丰肄业清华大学研究院时,成一 ,日<突厥通考>,寅恪语朱君日, 此文资料疑尚未备,论断或犹可商,请俟十 年增改之后,出以与世相见,则如率精锐之 卒,摧陷敌阵,可无敌于中原矣.盖当日欲 痛矫时俗轻易刊书之弊,虽或过慎,亦有所 不顾也.朱君不以鄙见为不然.遂藏之箧 中,随时修正.迄于今日,忽已十年.值南 海战起,寅恪归自香港,寄居雁山,朱君从 三台东北大学以书来告日,前所为<突厥通 考>已详悉补正,将刊布于世,愿得一言以 为序引.寅恪平生为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 牛后.年来自审所知,实限于禹域以内,故 仅守老氏损之又损之义,捐弃故技.凡塞表 殊族之史事,不复敢上下议论于其阎.转思 处身局外,如楚得臣所谓冯轼而观士戏者. 是今日之不欲更置词于是书者之篇首而侈言 得失,亦已明矣. 重温这一段话,我们可以获得当年学术 精神之印象,概括为三: 一 ,陈先生"欲痛矫时俗轻易刊书之 弊"; 二,朱延丰果然恪遵师训,积十年之 功,将一篇论文增改成一部专着; 三,陈先生早年即已究心于"塞表殊族 之史事",掌握了十几门文字工具,迄于中 年,其学术用功已转入禹域内之中古史,以 其博通,于前者尚且"不复敢上下议论于其 问",可见学者发言之慎. 我引出这一桩学坛故典,是因为读了陈 红民君的<智者千虑>(见今年<读书>三 期)之后,有感于他掌握的材料太少.而发 言过于大胆,有"率尔操觚"之弊.他笔下 的胡适,与本来的胡适.有相距十万八千里 之遥.纯粹是在以陈君之心,度胡适之腹 (我要申明,这句话绝不含讽刺,是借以陈 述事理).自80年代中期以来,胡适始被释 出"另册",传记,年谱,有关专着逐渐增 多,对其研究转成一"显学".介入此域者 既有专门之家,也有偶尔涉猎,"观光"之 客.说三道四一多,谬误也就泛滥成灾.我 以为,凡欲涉笔此域者,都应该先读两三部 63 学者立场 DD <胡适年谱>.年谱比传记,评传类更可 靠.即使观点很左的年谱,你也可以读出胡 适的真性情真人格来,只要你自己不是一个 心理乖张的人.因为年谱有个好处,它必须 大量地征引原始材料,这是中国史学规范上 的一个极大优点.凡涉足一门新学问,不管 你有多深厚的学养,有多大本事,你都得先 当学徒,从头做起.第一,先囊括文献,务 必达到相当的阅读量.这是死功夫,不容偷 懒,无巧可取.第二,不带意图伦理,超越 任何政治集团及意识形态的立场,即从认识 论上不带任何是非正谬的成见,一切以材 料,证据为依归.第三,梳理,辨析材料, 在此基础上,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 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服从任何权威指令.一 切他人的意见,结论,只能作参照系,不能 当作经典,奉为圭臬.胡适一生是个畏(当) 官如畏虎的人,他的兴趣只在学术.他的议 政,干政是出于忧国忧民,但绝不愿意投身 和陷入实际政治.他出任驻美大使是服从民 族抗战的需要,暂时接受政府的征调.而陈 红民君是怎样下断语的呢? 话到兴奋处,胡适已有点进入角色了, 情不自禁地谈到"当选"后的安排.……俨 然是要称孤道寡了…… 得到蒋的当面承诺(按:此大谬),胡适 有点飘飘然地对秘书说:"我这个人,可以 当皇帝……" "政府的尾巴"不做也罢,做"政府的 头"就不一样了.胡适怦然心动,有欲迎还 拒之态,虽属人之常情,但也可见在一定条 件下,修炼了三十年的"独立地位"是可以 放弃的,"诤友"也能成"战友"…… 这些轻率的渲染,绝对不是严肃的研史 态度.既然陈君使用了揣摩心理的手法,我 就来举一点实证,看他的揣摩有几分根据. 胡适力辞做官,不入政府,是从他的青年, 中年以迄晚年伴之一生的精神骚扰.兹且就 近从'1947年说起.据胡颂平编<胡适之先 )57 生年谱长编初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岁: 一 月二十四日蒋主席想请先生出任考 试院长及国府委员,要王世杰,傅斯年代为 征询同意,先生力辞.(王雪艇先生与编者 谈起)程按:王雪艇即王世杰. 二月九日先生托傅斯年转复蒋先生, 说他不入政府则能为政府助力;并谓此次政 府改组仍应多就国民党党内人才设法.(王 雪艇先生对编者谈起) 二月二十二日夜有<给王雪艇的信>. 雪艇兄: 今日分别后细细想过,终觉得我不应该 参加政府.考试院长决不敢就.理由无他, 仍是要请政府为国家留一两个独立说话的 人,在要紧关头究竟有点用处.我决不是爱 惜羽毛的人,前次做外交官,此次出席国 大,都可证明.但我不愿意放弃我独往独来 的自由. 我出席国大,是独往独来的.若我今日 加入国府,则与青年党,国社党有何分别? 国府委员而兼北大,尤为朱可.当日北 大同人要孟邻辞去北大校长,是根据孟邻自 定的"大学组织法".我决不能解释国府委 员不是官而兼北大校长. 我愿意做五年或十年的北大校长,使学 校有点成效,然后放手.此时放手,实无以 对北大同人,亦对不住自己. 弟适之 三十六,二,二十二夜十一点 (有原信照片) 编者注:此时王雪艇先生到东北去视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察,蒋主席要他先到北平看先生,再次劝 驾.这是他们谈话之后,先生再补这封信. 三月二十日有<给雪艇信>. 此间最可靠的朋友说: (1)行政院长是岳军. (2)国府委员中无党派的四名是 陈光甫,胡适之莫仰忱,胡政之 老兄若能为我出点大力,免了我,我真是 感恩不尽!(此函有照片,似是在上海写的). 3月21日以后,从上海飞返北平的几 天之内,有给教育部长朱家骅密呈蒋主席的 电报,并恳朱力为陈说. 主席赐鉴:在京两次进谒,已力陈适不 能参加政府之苦衷,北归后始读三月五日手 示.极感厚意,但反复考量,并曾与北大主 要同事商谈,终觉适不应参加国府委员会. 府委是特任官,决不应兼任大学校长,况此 是最高决策机关,尤须常川专任,北大此时 尚在风雨飘摇之中,决不许适离开,道义上 适亦不愿离开北大,万一命下之日,学校人 心解体,不但北大蒙其害,亦甚非国家之 福,故只有恳请我公许适不参加国府委员 会,许适以超然地位继续为国家社会尽其绵 力.迫切陈辞,务恳鉴察原宥. 胡适 胡适为何坚决不入政府而要固执地留任 北大校长呢?除了他个人要保持独立地位 外,从消极方面说,他要镇定北大及北方的 正常教育,防范左派策动的纷至沓来的学 潮;从积极方面说,他要把北大办好,成为 在世界上立得住的一所中国大学.同时,还 请陈君注意胡适的这样一个理想: 约在七,八月之间,先生有给国防部长 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两人的信,提议在北 京大学集中全国研究原子能的第一流物理学 者,专心研究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并 训练青年学者,以为国家将来国防之用.如 钱三强,何泽慧女士,胡宁,吴健雄女士, 张文裕,张宗燧,吴大猷,马士俊,袁家骝 等九人,可谓全国之选,皆已允来北大.此 项原子物理研究中心设备费,请于国防科学 研究经费项下拨美金五十万元,分两年支 付.甚盼两先生于便中主席,请其指示 裁夺.(<年谱长编>) 当时这九位年轻的物理学者正在国外最 先进的研究机构或名牌大学从事物理学最前 沿的研究,他们肯到北大,一是胡适的声 望,一是为了国家.胡适在写这封信(可惜 因篇幅我不能钞录原信)之前所费的一番苦 心,为中国物理学的建立而网罗人才的一片 赤忱,尤其是他那远迈的眼光,在当时全国 的大学校长中,是没有第二人可与之比肩 的.他要是一离开北大,不仅学潮旋起,北 大解体,而且这一番惨淡经营之功,全都要 付诸东流了. 我还要请陈君注意这样一件事: 9月28日有<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 划>一文,我摘要于下: 我很深切地感觉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有 一 个自觉的十年计划,其目的是要在十年之 中建立起中国学术独立的基础. 我说的"学术独立",当然不是一班守 旧的人们心里想的"汉家自有学术,何必远 法欧美",决不想中国今后的学术可以脱离 现代世界的学术而自己寻出一条孤立的途 径.我也决不主张十年之后就可以没有留学 外国的中国学生了. 我所谓"学术独立"必须具有四个条 件:(一)世界学术的基础训练,中国自己应 该有大学可以充分担负,不必向国外去寻 求.(二)受了基本训练的人才,在国内应该 学者立场 c}c} 有设备够用与师资良好的地方,可以继续做 专门的科学研究.(三)本国需要解决的科学 问题,工业问题,医药与公共卫生问题,国 防工业问题等等,在国内都应该有适宜的专门 人才与研究机构可以帮助社会国家寻求得解 决.(四)对于现代世界的学术,本国的学人与 研究机关应该能和世界各国的学人与研究机关 分工合作,共同担负人类与学术进展的责任. 要做到这种的学术独立,我们必须及早准备 一 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提议,中 国此时应该有一个大学教育的十年计划,在 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 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他们尽力发展他们 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 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 这个十年计划也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 一 个五年,先培植起五个大学,五年之后, 再加上五个大学.这个分两期的方法有几种 好处.第一,国家的人才与财力恐怕不够同 时发展十个第一流的大学;第二,先用国家 力量培植五个大学,可以鼓励其他大学努力 向上,争取第二期五个大学的地位. 我提议的十年计划,当然不是只顾到那 五个十个大学而不要那其余的大学和学院 了.说得详细一点,我提议: (一)政府应该下大决心,在十年之内, 不再添设大学或独立学院. (二)本年宪法生效之后.政府必须严格 实行宪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教育文 化科学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 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 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 之三十五".全国人民与人民团体应该随时 监督各级政府严格执行. (三)政府应该有一个高等教育的十年计 划,分两期施行. (四)在第一个五年里,挑选五个大学, 用最大的力量培植他们,特别发展他们的研 究所,使他们能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在短期 间内,发展成为现代学术的重要中心. 这是我的建议的大概.这里面我认为最 重要又最简单易行而收益最大最速的,是用 国家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大学计划.眼 前的人才实在不够分配到一百多个大学与学 院去.(照去年夏天的统计,全国共有廿八 个国立大学,十八个国立学院,二十个私立 大学,十三个省立学院,廿一个私立学院, 共计一百个.此外还有四十八个公私立专科 学校.)试问中国第一流的物理学者,国内 外合计,有多少人,中国专治西洋历史有成 绩的,国内外合计,有多少人?这都是大学 必不可少的学科,而人才稀少如此.学术的 发达,人才是第一要件.我们必须集中第一 流的人才,替他们造成最适宜的工作条件, 使他们可以自己做研究,使他们可以替全国 训练将来的师资与工作人员.有了这五个十 个最高学府做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十年之 后,我相信中国必可以在现代学术上得着独 立的地位 所以我深信,用国家的大力来造成五个 十个第一流大学,一定可以在短期间内做到 学术独立的地位.我深信,只有这样集中人 才,集中设备,只有这一个方法可以使我们 这个国家走上学术独立的路.(<独立时 论>九月十八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时论 集>) 试问陈红民君:一个满脑子装着这些计 划的人,一个如此胸襟的学者和教育家,他 会舍得去实现这些目标的校长位置,去就那 个名义上尊荣而干不成多少实事的总统高位 吗?所以我说你是"以陈君之心,度胡适之 腹",一点也没有冤枉你.事理终还得辩论 清楚.让我们再来看看胡适"在一定条件 下"是否可能"放弃"其"独立地位",去 换那个"大馅饼".仅举其晚年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出版法的修正.台湾原有 出版法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公布,大致 还能符合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但是其后有 施行细则,限制新报新杂志的出版,授权行 政机关变相封闭报馆,违背出版法基本精 神,对新闻出版自由造成很大的伤害.到了 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三月二十八日,行政 院以密件向立法院提出出版法修正草案,要 进一步把施行细则的不合理规定,经立法院 审议通过,正式成为法律.这件事在当时引 起轩然大波,海内海外舆论齐声批评,但是 经过执政党团的运作和控制,出版法的修正 仍得于6月20日在立法院三读过关. 胡适一向主张言论自由,也反对任何限 制言论自由的法律.他于1958年四月回到台 北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正值出版法修正案 闹得满城风雨,记者先后问他的意见,他 说:"欧美各国都没有出版法,美国宪法人 权条款,甚至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限 制言论出版的自由".他又说原有的出版法 和修正草案他都没有看过,既然原有的出版 法施行得平静无事,似乎没有必要另加修 正,以致造成各方的指责和批评. 到了六月间,胡适准备再去美国,出版 法的修正已经成为政府和舆论之间的严重对 立,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之下,胡适仍然站在 舆论界一边,明白表示他的立场.6月12日 他在一场晚宴中说,中华民国有一部出版 法,别的国家原来不知道,现在因为出版法 的修正一闹,各国不但知道了,而且知道政 府还觉得这部出版法不足控制,还要透过修 正加强控制.他进而表示,出版法修正案如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果通过:"不只是国家的损失,政府的损 失,也是国民党的损失."希望立法院不要 通过,或者由政府撤回.过了几天,他要坐 飞机走了,但因感觉事态严重,他还是向政 府某要员指出出版法的修正将来在国际上可 能发生不良影响,希望转达最高当局作最后的 挽救.他又公开答覆记者说,他还抱有最后的 一 点希望,就是出版法修正案在立法院不要通 过,行政院最好把它撤回来.然而一切的努力 都成泡影,胡适到美国没有几天,立法院还是 通过了出版法的修正. 第二件事情足以胡适在言论自由方 面的最后看法的,就是雷震案件.从1959 年到1960年初,有人发动劝请蒋总统第三 次连任,<自由中国》和许多海外舆论都主 张遵守宪法,反对修宪,反对连任,因此又 形成一次舆论和政治权势的强烈冲突.胡适 这时一方面支持雷震和<自由中国》,一方 面也私下劝告雷震略作约束.因此在<容忍 与自由》的文章之外,胡适有一次对雷震 说:"你说的话,我自己说的话,都会记在 我的账上,你不知道吗?'杀君马者道旁 儿'.人家都称赞这头马跑得快,你更得 意,你更拼命的加鞭,拼命的跑,结果,这 头马一定要跑死了.现在你以为<自由中 国》出了七版,八版,你很高兴,这都是你 的灾害!"后来雷震积极进行组织反对党, 胡适一再表示他老了,不会出来组党,反对 党不可以他的名义组党.雷震被捕之后,胡 适做了一些营救的工作,但是外界多不知 道.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很不谅解胡 适,总觉得胡适并未给予雷震足够的支持. 1960年9月4日,雷案爆发,胡适正在 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他得到消 息,曾连续致电当时任副总统的陈诚,表示 雷震应交司法机关审判,军法机关不得用刑 67 学者立场 移移移 审,不得妄造更大罪名.他说雷震批评政 府,谋组反对党,都不应构成叛乱罪名,而 且雷震等人被捕之后,<自由中国>停刊, 政府必蒙摧残言论之恶名.同时他在美国接 受记者访问发表谈话,也都说雷震爱国,以 叛乱罪逮捕,实出人意料之外.他强调<自 由中国>是台湾言论自由的象徵,雷震为了 <自由中国>呕心呖血,乃至典当衣物,为 了言论自由奉献牺牲,实在可佩可嘉,对得 住自己,朋友,也对得住国家.记者提到 <自由中国>言论是否过激的问题,胡适更 明白解释说,言论过激与否,各人的观点是 不同的,他个人并不觉得<自由中国>的言 论有什么激烈的地方. 但是雷震还是以涉嫌包庇匪谍,知情不 报,并连续以文字为有利于叛徒之宣传,被 军事法庭判处徒刑十年.不久胡适回到国 内,去看蒋介石,和蒋谈得很久,谈得也很 激动,并于当天留下一段详细的日记.根据 胡适的日记,他告诉蒋说:"军法审判的日 子(十月三日)是十月一日宣告的,被告的律 师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可查卷,可以调查事实 材料.十月三日开庭,这样重大的案子,只 开了八个半钟头的庭,就宣告终结了,就定 八日宣判了!这是什么审判?我在国外,实在 见不得人,实在抬不起头来.所以八日审 判,九日国外见报,十日是双十节,我不敢 到任何酒会去,我躲到Princeton去过双十 节,因为我抬不起头来见人".照胡颂平所 编胡适年谱,胡适在这次谈话中,还向蒋表 示希望国防部的复判不可草率. 国防部的复判,仍处雷震十年徒刑,胡 适的挫折不言而喻.记者去看他,他以骨牌 "过五关"解闷,然后跟记者说:"现在教 我还有什么话说?我原来想,复判过程中有 较长的时间,也许复判的判决会有改变.现 在我只能说大失望,大失望."记者告辞的 时候他又说:"你老远从台北来,对雷案我 只有六个字的感想——'大失望,大失 望'.你这样辛苦一趟,恐怕也是大失望 吧!"以后他和朋友做了一些请求特赦的努 力,也都没有结果.1961年7月26日,雷 震65岁生日,他写下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 绝句<桂源铺>送给雷震:"万山不许一溪 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得到前头山脚尽,堂 堂溪水出前村."这是胡适喜欢的一首诗, 早在民国二十六年他选注这首诗的时候,就 说它"象征权威与自由的斗争",现在他面 对雷案束手无策,以这首诗为狱中的老友庆 生,当然是特别肯定雷震在言论批评方面的 奉献. 第三件事情足以说明胡适最后立场的, 正是胡适在言论自由方面的最后呼唤.雷震 判刑确定之后,胡适已想退休,曾在中央研 究院评议会上表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请大 家想想继任的人选,请大家想想可否请吴大 猷.以后他很多的时间因心脏病住在台大医 院里.1961年11月6日,他应国际开发总 署之邀,在"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开幕式 中发表演讲,题目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 会改革>,大意是说东方古老文明中没有多 少精神价值,我们东方人必须学习尊敬近代 科学和技术的新文明,然后才能够真诚而热 烈地接受近代科学.这并不是什么新意见, 而是胡适早有的想法,却不料又引起各方面 的围剿,有廖维藩的立法院的质询,有徐复 观在<民主评论>的文章<中国人的耻辱, 东方人的耻辱>.1962年2月24日,中央 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胡适亲自主持,下 午又在酒会中谈话,话题从科学发展一转, 就转到言论自由. 这是胡适最后的谈话.他说:"我去年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说了二十五分钟的话,引起了'围剿',不 要去管它,那是小事体,小事体.我挨了四 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 为这是代表了自由台湾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 由."说到这里,他声调有点激动,然后接 着说:"海外回国的各位:自由中国,的确 有言论和思想的自由.各位可以参观立法 院,监察院,省议会.立法院新建了一座会 场.在7tlIJL,委员们有意见,批评政府,充 分地表现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监察院在 那个破房子里,一群老先生老小姐聚在一起 讨论批评,非常自由.还有省议会,还有台 湾二百多种杂志,大家也可以看看.从这些 杂志上表示了我们言论的自由."这就是胡 适最后的大声疾呼.然后他停了下来,请大 家吃吃点心,和一些告辞的人握手,正要转 身再和什么人谈话,忽然面色苍白,晃了一 晃仰身向后倒下,后脑先碰到桌沿,再摔到 水磨石的地上. 胡适为什么在院士会议酒会中大谈言论 自由?他的语气之间何以充满激动?任何尝试 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是多余之举. 他和雷震等<自由中国>的朋友都曾努力争 取言论自由,方法技巧各有不同,方向目标 大体一致.然而雷震进了监狱,<自由中 国>不再复刊,胡适又死了,他们为"自由 中国"所做的一番事业,竞告黯然落幕. 以上我所举的三点,是根据台湾学者张 忠栋先生的文章<为自由中国争言论自由的 胡适>,见其专着<胡适,雷震,殷海光> (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l2月 版).像胡适这样一个把性命都搭在言论自 由和独立地位上的人是不是个贪图"大馅 饼"的角色,只得请举世之读者公断了! 但凡回忆录之类,多系晚年追记早年之 事,大都凭记忆,难免与当时情形有所出人 甚或失实;至于夸张,回护,乃至杜撰之 载,亦有可能.因此,在引用时必须参稽相 关史料加以辨析而定取舍.陈君撰文仅凭陆 铿的回忆录及曹伯言,季维龙编着的<胡适 年谱>(似未通读)就大发议论,岂能不误? 他在开篇已承认:"近日读到胡适的一则故 事,有点意思,写出以充史料".陈君致误 之因有四:一,掌握文献太少;二,所据版 本不精;三,操觚太促;四,发言太率.以 下我举出具体之点: 一 ,"谁知在四月六日闭幕的国民党六 届六中全会上,仍决定提名蒋介石为总统候 选人……"按:国民党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开 过"六届六中全会",只开到六届四中全会 为止.再开就是到了台湾以后于1952年1O 月23日在台北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了.而 陈君所指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国 民党六届中央临时会议",1948年4月4日 至6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在行宪国 民大会中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问题.(见 <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二,第一次提出要胡适做总统候选人, 是1948年3月30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 会议举行第一次预备会议开会之前的早上, 蒋介石要王世杰去和胡适商洽.王,胡商洽 有可能是在上午会后的午餐前后.请看胡颂 平<年谱长编>当日记载: 王世杰和先生商洽之后,先生对于蒋主 席的意思甚可钦佩.先生觉得自己的身体不 甚健康,又怕他的性格不能充分和蒋主席的 性格协调,颇为犹疑,但允考虑后答复. 我说过,陈君是参考的曹,季编<胡适 年谱>.<年谱>编者在援引胡颂平<年谱 长编>时买椟还珠,恰恰把"先生对于蒋主 席的意思甚可饮佩"一句略去了.胡适之所 束 方 文 l彳匕 ? 学者立场 000 以"犹疑","允考虑"的心理萌滋正在此 "甚可钦佩"四字之中,他是"钦佩"蒋介 石以一个一党专政达二十余年的领袖今天确 有改组国民党实行宪政的诚意,才"犹疑" 和"考虑"的,是基于人性的"理解之同 情"而不忍断然拂情,而不是想尝"大馅 饼".要找出这一心理的确然注脚,请看他 在前一年(1947年)7月2o日发表的《两种根 本不同的政党》一文结尾处的一段话: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者别,中山先生是爱自 由讲容忍的政治家.他在革命事业最困难的 时期,感觉到一个"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 党"的需要,所以他改组国民党,从甲式的 政党变成乙式的政党.但中山先生究竟是爱 自由,讲容忍的人,所以在他的政治理想系 统里,一党专政不是最后的境界,只是过渡 到宪政的暂时训政阶段.他的最后理想还是 那甲式的宪政政治. , 近年国民党准备结束训政,进行宪政 这个转变可以说是应付现实局势的需要.也 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纲领的必然趋 势.一个握有政权的政党自动地让出一部分 政权,请别的政党来参加,这是近世政治史 上稀有的事.所以无论党内或党外的人,似 乎都应该仔细想想这种转变的意义.依我个 人的看法,这个转变应该是从乙式的政党政 治变到甲式的政党政治,这里面似乎应该包 括党的内容与作风的根本改革,而不仅仅是 几个政党分配各种选举名额或分派中央与地 方的官职地位.如果训政的结束能够引起一 个爱自由的,提倡独立思想的,容忍异己的 政治新作风,那才可算是中国政治大革新的 开始了.(《独立时论>,民国三十六年 七月二十日) 我还可以从这里把这个注脚再往前追溯 四个月: 70 …… 我又请他(英国大使)注意蒋先生十 五日的幕词,这是近代政治史上的一件稀有 的事:一个政党抓住政权二十多年了,现在 自己宣告取消一党专政,而愿意和别的政党 共同担负政权.这是第一个重要意义. (1947年3月20日<致王世杰信>) 三,这件事是最高决策,由王世杰单独 商洽.王是胡适挚友,原为北大法学教授, 是胡适推荐其入政府.蒋嘱王去"商洽"是 知人善任.得到胡适肯定答应之后,蒋还需 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经认可方能 定夺.故此事勿须他人亦不容他人经办.陈 君说陶希圣指派陆铿"约见胡适,一方面要 将胡出马的消息转告……"这反映陆铿本人 根本就不知内情,陶亦不知其里,连王世杰 进行了一昼夜以上(姑且算他知晓)的情况亦 了无所知.陈君自己引用的材料已足以证明 陆铿所述不实.胡适是在四月四日上午才对 胡颂平说要迁居,怕消息传出记者干扰,可 证此前消息尚未传出,并无干扰.陆铿说他 是在三月三十一日受陶指派,则颇可疑.勿 论是陆铿或陶希圣,对蒋氏尚属个人决策而 未形成中央决议,正由王世杰单独试探中的 情况,都不可能知道这么早,作为后代人, 我知道"断有易,断无难"是一条考史的警 则,也是做学问的学识,因此,我虽然不敢 轻易否定陆铿所说绝不存在,但我也决不敢 把陆铿的回忆录当作信史运用的. 四,陈君说胡适"半推半就地为自己留 着后路.四月一日的<申报>上登有胡适与 于右任等二百余名代表推举蒋介石为'总统 候选人'的报道".他自己并未查阅过<申 报>,这一条他是援引曹,季编<胡适年 谱>,耽云志<胡适年谱>亦不载<申报> 四月一日有此报道.曹,季在编谱过程中所 据是胡颂平<年谱长编>初版本,刊于1984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曹谱无出版年月,但其"编辑说 年7月 明"是写于1986年1月10日,可知全书是 在此前脱稿.而《长编》又在1990年11月 以前重新校订过一次,关于二百余人推举蒋 之事,列在四月五日后,恰在临时全会之 后,似较合理. 五,陈君说,"得到蒋的当面承诺,胡 适有点飘飘然地对秘书说:'我这个人可以 当皇帝……'"曹谱虽说观点较左,但此条 叙述得比较平实,而陈君则作了想当然的渲 染,故不是可取的写史态度.而且胡颂平当 时在教育部任职,是朱家骅的下属,他原是 胡适在中国公学时期的学生,要到十年以后 即1958年胡适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他才成 为胡氏的秘书.总之,陈君这一篇短文里谬 误,盲点太多了! 我还要告诉陈君一点:胡适在南京开会 的这几天里(三月底至四月五日),他利用会 外时间,正在第二次借校铁琴铜剑楼瞿氏藏 明钞本《水经注》(《年谱长编》及《胡适 手稿》四集均查之有据).这种校订版本的 学问是需要全神投入,心细如发地进行的. 此事最可反证胡适当时对"大馅饼"的诱 惑,是心如止水的. 陈君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也颇可注意: 附带提一句,1956年蒋介石70岁生 日,远在美国的胡适不忘老朋友,写了篇题 为《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 祝寿》的贺文送回台湾,登在《自由中国》 "强者"不领"智者"的情,此文 上.不料 竞招致台湾对他的一场隔洋"围剿".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唉,真是个道 不尽的胡适. 凭这一段叙述,我可以看出陈君并没有 读过胡适祝寿文的原文,而且对整个事件的 背景亦不甚了了,连标题都按大陆的习惯自 作主张地加了"威尔"两个字.其实"围 剿"有许多复杂因素,胡适祝寿文并非一个 孤立事件.请看: 胡适正在大力鼓吹言论自由足以加强 口口力量的时候,《自由中国》开始遭到围 剿,问题就出在该刊的祝寿专号.祝寿专号 中胡适的文章借艾森豪的故事,建议蒋总统 以无智"御众智",以无能无为"乘从 势",自己绝对节制自己,不轻易做一件好 事,也不轻易做一件坏事,这样才是守法守 宪的总统.胡适的祝寿文章之外,王师曾, 陈启天,蒋匀田的文章,都谈到民主宪政的 根本问题,徐道邻和陶百川的文章,要求尊 重法治和,翁之镛和雷震的文章,主张 经济和国防的彻底改革,夏道平的文章希望 更有效地保障言论自由,徐复观的《我所了 解的蒋总统的一面》和刘博昆《清议与干 戈》,尤其引起广泛的议论.这期专号一再 加印,到第二年三月印到九版之多,可谓轰 动一时.但是反弹的力量也很强烈,《国 魂》,《幼狮》,《革命思想》,《军友 报》,《政论周刊》等刊出大量文字,指 《自由中国》搞"思想走私","为口口的 统战工作铺路",《中央日报》开始拒绝刊 登《自由中国》的广告,《中华日报》的一 篇短文《蛇1:2里的玫瑰》更是误用一段美国 的历史,主张群众对于"恶毒的谩骂和不负 责任的言论",应该激于义愤,迎头痛击. (张忠栋《为自由中国争言论自由的胡 适》,出处同前) 我奉劝陈君以半年之功,多占有些材 料,再写"另一个故事","出以与世相 见,则如率精锐之卒,摧陷敌阵,可无敌于 中原矣".届时,吾人则不敢置一辞焉,惟 额手称庆耳! (作者单位: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一 九九九年四月四日写讫 71
/
本文档为【【doc】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