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

2017-09-01 50页 doc 193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 课程简介 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形成 【课程简介】 英语语感就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以及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直觉是语感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对语言的一种本能反应。本专题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指导教师认识语感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语感具有直觉性、综合性和可塑性的特征,就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及教师们的经验围绕活动中学习、语音语调训练、注重积累、用英语想英语、用英语教英语五方面向老师们介绍了一些思考及做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教师进一...
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
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 课程简介 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形成 【课程简介】 英语语感就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以及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直觉是语感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对语言的一种本能反应。本专题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指导教师认识语感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语感具有直觉性、综合性和可塑性的特征,就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及教师们的围绕活动中学习、语音语调训练、注重积累、用英语想英语、用英语教英语五方面向老师们介绍了一些思考及做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学生语感对小学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学习要求】 学习前: 1 (简单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语感的,日常教学中对此有意识进行训练吗, 2 (围绕此专题,梳理出你最想解决的两个问题。 学习中: 1 (认真听讲,能理解什么是语感,能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 2 (积极参与,在授课教师呈现的一些训练性活动中一起模仿并吟唱。 学习后: 反思总结,你提出的两个问题解决了吗,如还有困惑,请将此问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提出并与同教研组教师研讨。 专题讲座 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形成 王建平 (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教师 ) 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经验,本课程重点围绕什么是语感、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作用,以及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语感的一些思考和方法与老师们分享。 一、什么是语感, 英语语感就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以及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是人们对语法规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感受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就要有良好的球性,游泳运动员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学好用好英语,就要有良好的语感。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 。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 语感是一种缄默知识 (tacit knowledge),是语言学习者对某种语言和文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融合之后的产物。它虽然不能直接表现为一种语言能力,却影响着语言运用的效果和质量。 英语语感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语感的初始阶段不仅涵盖了意识心智活动的内容,也涵盖了语言外部结构形式的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点( Hawkins,1984 )。 语感具有直觉性、综合性和可塑性。语感一旦形成便成为自动化的言语能力,学生无需借助语法规则而自动运用。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强弱最重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 (胡春洞, 1990 )。 二、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建议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在外语教学中,语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外语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要靠课程倡导的教学途径中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要针对语感的特点展开教学。在小学阶段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直接感受让学生学习英语,比如说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多听多说多写、在多种活动中用语言做事情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已有经验,通过让他们直接感受学习英语,在感受之中逐步提高认知能,在语言的直接感受和感知学习中,让学生积极用眼、用耳、用口、用脑,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语音语调训练 课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中分别有以下描述: 一级说唱技能: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二级说的技能: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二级读的技能: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二级语言知识语音部分: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了解单词有重音; 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存在问题: 教师认识不到位,教学中忽视;教学中处理草率,方法欠缺;大班教学,学生单独练习机会少。 语音语调是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语音意识更是儿童认知技能的一部分。 教师应将其巧妙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之中,教会学生运用语音基本知识,发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培养对英语的语言感受。 方法建议: 语音语调的学习和训练是贯穿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全过程的,它是通过教师渗透、点拨、 训练、指导以及学生感知、观察、体验、顿悟、积累,形成最后的语感。 关于语音方面,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词形和读音之间、在拼写与有意义的书面 表达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养成语音意识,达到最终的语音学习目的:“见其形,知其音; 听其音,知其形;听音写词,见字读音 ” 。 ( 1 ) 结合字母学语音 (知道 26 个字母的名称音) 利用汉语拼音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 2 ) 以手势强化发音 (发音准确到位) 短音:干脆有力 长音:口型不变,有长度 双元音:滑音到位 ( 3 )通过单词练拼读 (观察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 this ,that ,like ,go ,play ,going 以 “拼音、名称音、字母 ” 三位一体进行教学 book b — u — k ( 4 )“读音家族”形式训练( word families) cat bag cap sad hat lake late Kate make game ( 5 )通过读句来辨义 There's a big (cat / kite ) in the sky. The ( ship /sheep ) is in the sea. He can (see / say ) a big cake on the table. They draw some ( lines / lions ) under the sentences. 关于语调方面。汉语中对句子的调并不严格,因为汉语的调落在每个字上,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句式用降调多。因此学生不习惯用升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同时使用升调和降调。训练时要让学生有句子整体语调的概念,不要总是着眼于一个一个的单词,要让学生对全句的调有印象。 平调 I have a book. You should call her. 教学还要关注重音和节奏。重音包括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两者都很重要。学生在读单词时常常出现音对而重音位置不对的现象。比如 interesting, hospital 等。教学时一定要强调重音,就像汉字的四声与汉字不可分一样。 句子重音教学要和节奏教学、句型教学、对话教学结合,通过规范化朗读和背诵而形成句子重音的把握。节奏教学要和重音和停顿联系起来。在练习时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在汉语里,一句话字数多,用的时间就长,而英语里一句话所用的时间是以重音的数目决定的。像唱歌一样,一拍里不管有多少个字,都要在一个拍节里完成。 ′English is ′interesting. The ′English book is ′interesting. The ′English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语调达意的训练,可以通过停顿。要让学生知道停顿在句中的位置对语义有很大影响。 I don't understand,/ Sam. I don't understand Sam. “Tom”/said the teacher, “is very lazy.” “Tom” said /the teacher, “is very lazy.” (三)用英语想英语 用英语想英语,也就是用英语思考( think in English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消除 “心译 ”,就要有好的外语环境,就要有大量的英语实践,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或推测理解、主动模仿、发现、归纳等体验和探究活动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 案例 : 在故事教学中通过预测培养学生的语感 内容介绍:本节阅读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青蛙与他的好朋友两只大雁在湖边一起快乐地生活,一年夏天,天气酷热,湖里的水干涸了,两只大雁便要搬家离开去寻找新的住处,对于好朋友的离开青蛙很伤心,他想和大雁一起搬走,但无奈不能像大雁那样飞翔。于是聪明的青蛙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找来一只木棍,让两只大雁分别衔住木棍的两端,自己用嘴叼住木棍的中间,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一起搬家的愿望。他们在飞的过程中听到了人们的谈论,人们称赞两只大雁很伟大,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带着青蛙飞,听到人们的话青蛙很气愤,因为好主意是他出的,但并未受到夸奖,于是他便开口欲证明自己的伟大,不幸的是刚一张嘴便从空中掉了下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们很喜欢,生活层面上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知识层面上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相当,于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孩子们大胆预测,并且从多种途径预测,比如通过题目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正如我们所知,文章的标题总是体现着主旨和作者的中心意图,是文章的“眼睛”。学生首先看到的是课文标题。因此,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标题入手,利用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已形成的语感,对课文的内容做出自己的预测。 老师所要讲的故事题目是:“A Flying Frog and His Friends.”有的孩子读完题目向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Who are the frog's friends? How does the frog fly?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于是老师告诉学生通过认真读故事就能找到答案。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里边有许多的关联词,通过关联词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关联词是根椐情节的发展而设定的,把握住关联词,也是把握阅读文章整体方向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关联词的分析学生能形成语感,预测故事后续的发展。比如在本节阅读课所使用的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 a frog lived by a big lake. He had two good friends, wild geese. They often played together, and sometimes swam in the lake. But„ 此处教师有意识使用了省略号,让学生读到这里,让学生通过 But 这个词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四)指导学生积累 1.注重模仿 摹仿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唤起注意语感。恩格斯说,重复产生力量。通过摹仿,才能使别人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由陌生到熟练,由模糊到明朗。注意语感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经常不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产生对语感的顿悟。正如叶圣陶说:“语感为什么会敏锐,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经验。因此,模仿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加强语感的途径。 ” 2.注重朗读背诵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朗读和背诵是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教法,传统的教法之所以传统,一定有其优秀的部分。大声朗读英语,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记亿,帮助记忆课文中的句型,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背诵对于缺少自然英语环境的 中国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语篇及会话,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和模仿力强的特点练习背诵,不仅对形成语感有益,而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深层研究乃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通过朗读背诵,文章的语感脉络,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有助于强化学生语感的形成。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词语的搭配、语言的形式的感知不断加深,将语言知识内化成具体的语言,便可形成自动化的语言习惯,进而形成语感。 背诵是作为预备性的言语练习和巩固性的语言练习的重要形式来使用的。大量背诵必须与多种练习紧密结合,及时配合,穿插呼应,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背诵要基于理解,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背诵要与运用结合,边背诵边活用或边活用边背诵。 3. 适度聚焦 英语学习要模仿、要训练,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学习之始已经建立。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直觉的形成要依靠对其规则的领悟。 Sandy wasn't at home yesterday. He was in the library. He read a book there. He had a happy day. (五)用英语教英语 这一原则广泛而深远。教师用英语授课,语言本身就创造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努力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产生积极影响。让用英语教英语成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一种习惯。 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中相当难以测定但又是作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自动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在不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关于英语语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 小南慕橙 前段时间与同事讨论,谈到学生语音语调的问题,都感到孩子普遍缺乏英语语感,他们的听说话动中的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几乎没有,由此在听说内容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相应的情感,体验等。因为语感是建立在听说基础上的,但语感又高于听说活动,因此鉴于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法有意识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不断进行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的,小学英语的语感训练在语音,词句,会话等教学活动中自然有机地进行。 一、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 语音教学我觉得应是小学启蒙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在语音教学时,通过把好语音关,从而渗透语感。如在字母和音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将近音字母编成绕口令,希望通过绕口令和谐的音调,明快的节奏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自然地渗透语感。 二、在词句教学中深化语感 在单词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和拼读方法,先试读,在必要时给予纠正,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教词时,将升、降调一起教给学生,遇到双音节以上的单词时,提醒学生注意重音,使学生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语调升、降比较自然流畅。 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子表述一个意思的同时,会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所以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在句子教学中,不是单纯强调句子语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词语的连续等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如教学 :"How do you do ?" 除了要求读起来连贯,流畅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现出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 三、在会话教学中提高语感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在自身教学时始终努力让学生在“用中学”,传递给学生语言的交际的思想。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社会功能,培养小学生用外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必须从 理解内容和提高学生语感入手,会话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在会话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表现。并且,每单元都留出表演时间,让学生自设情景,加入动作,表情和实物,进行充分交谈,以求增加会话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感。 我想以上只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些方法,在教学中我要继续总结经验,寻求更多途径强化学生的语感。 课程简介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主要途径,其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着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我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还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存在一些理解偏颇的地方, 课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中看不中用”或者是“重复性”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 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学习了一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教师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等等问题 都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必须要求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 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把英语教学与课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的需要 ,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不断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需要。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 一、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概念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三、不同环节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使广大的教师更加明确: 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要求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就是创设一种由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实践中自动、自发地进行有目的、有、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经验的英语学习过程。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并能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活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我们从三个方面 一起来交流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这个话题。 一、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概念 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三、不同环节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其教学活动设计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为其活动的目的不同。 我们要遵循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其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二、概念界定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具体环节及有关曾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和设计。 、明确什么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1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即设计和组织英语课堂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基于新基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要重视新基础实验的重要理念的解读、渗透、融合和运用。其重要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与计算机互 动的“动态生存”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1 、活动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 以下五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应让学生明白每项活动的要求、步骤和目的。 2 、活动应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 。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 7-12 岁的小朋友。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应该尝试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可以经常组织 guessing game, role play, chant, songs and rhymes, missing game 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总之要注意: 突出趣味性 (如: chant 、 guessing game ) 、 低龄儿童应多采用听力活动 (如: Listen & Do TPR ) 、 年龄稍大的儿童应注重发展听、说、读、写技能。 3 、活动任务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但也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竞赛类活动 注意计分的科学性、让学生参与意见、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例如:游戏:比一比谁更快。 这个活动为小组活动形式,但是全班的同学都能参与,各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说单词,短语或者句子。这个竞赛类的活动可以放在一节课的热身环节,起到复习旧知的目的;也可以放在操练环节,起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参与的热情很高。 这个小小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用了英语,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及有益竞争意识。 4 、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到给每个学生 分配任务、关注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层次的学 生。 5 、应使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 这里说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前材料的准 备、活动中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活动后的反 馈。 6 、活动应指向语言,不应为活动而活动。 老师们都应该明确一点,我们设计的活动一定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 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学习语言的意义,同时注重语言形式。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例如: 我们在讲服装这个话题时有很多老师都能想到当新知呈现教读完后,要组织大家开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但是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穿上漂亮得服装在“舞台”上走一走,这样做可能课堂效果会很热闹,学生们也很兴奋,可是这样的活动设计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语言的运用。学生的活动一定要有伴随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应该是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如果老师将活动调整成让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时装表演开始了,学生们踏着模特步闪亮登场,在背景音乐下,同学们一边摆造型,一边用所学的英语介绍着: Look at my new jacket. Look, this is my dress.„ ,同时台下的学生和教师一 起评论: It’s nice. It’s pretty. It’s smart.„ ,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 学生积极性很高,这些单词、句型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熟练的运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7 、活动要注意真实性 内容应接近现实生活 (如:报名登记)、尽量符合动态真实的原则(如: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使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 。 例如:老师们在讲 《 Shapes 》这个话题,可以让学生开展“形状组合图”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大大超过老师的设想,绘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图形,如学生用 ovel 画小鸡的身体,用 circle 画脑袋和眼睛,用 triangle 和 star 画嘴、尾巴和爪,用 heart 画心,用 square 和 rectangle 画腿。他们还能画人、树、房子、交通工具、食品水果等,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8 、注意活动的时间及类型 课堂的活动形式十分的丰富,但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上,教师要注意经常变换节奏、活动类型应多样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9、注意活动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使活动有步骤地推进。 先易后难 、 先输入,后输出。 即先听、读,后说、写、随时调整。 一 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应是 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不仅要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和循序渐进。 10 、分组活动应注意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能够做到:活动前做好示范、给每个学生分好角色、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尽量使用英语、教师在教室内巡视,随时给与鼓励和帮助。 在活动过 程中老师应该维护学生安全 维持秩序 、观察学生参与情况 鼓励角落族积极加入 、必要时放下身段 融入其中 带动气氛 、有纷争 立即排解 心平气和才继续。 11 、应重视活动的 “ 最后产品 ” ,这是激励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动力。 活动范围:个人、两人、小组或全班 活动方式:口头汇报、表演、展览学生完成的图画、图表或写作作品 活动时间:课上、课下、学期内 12 、活动后及时反馈 教学内容,即语言的反馈、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与态度的反馈,老师们除了要检验成效外还应该考虑到找出突发状况发生原因并能立即思考改进方式。 反馈方法可以选择: 1 ) Draw a face ( happy, sad, crying ) to reflect how they feel about the activity. 2 ) Ask the children to evaluate the activities on two scales “useful” and “interesting”. Not very useful very Not very interesting very 三、不同环节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我们将一节课划分成 准备教学( Warming up) 、 呈现新的语言材料( Presentation of the new language )、新语言的机械操练( Practice the new language )、新语言的实际应用( Production )、小结( Summary )五个环节。 1 、准备教学阶段的活动设计 目的: 创设英语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把注意力从上一节课以及课间的活动上转移过来。 复习上一节课或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旧的语言,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具体要求: 活动简单易操作,不要占太多时间。 渗透后面学习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 活动趣味性强,能够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谈论天气,主要的功能句型是 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 today. 四会的词汇是 hot, cold 。这位教师利用网上的资源下载了一首名为 “How is the weather?” 的歌曲 flash. 在热身环节播放给学生,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歌词比较简单,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能跟唱。而且歌曲的内容中既有本节课的生词,还包括学生已知的 fine, 等描述天气的词汇。所以这首歌曲的选择起到了温习旧知,渗透新知的作用。 2 、新语言呈现阶段的活动设计 目的: 对新的语言材料的整体呈现和可理解性输入。 在趣味性的新鲜的活动中自然地体验和感受新语言。 新语言材料的初步学习和操练。 具体要求: 注意语言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听故事回答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活动。 用游戏、歌曲或其他新颖、乐趣横生的师生活动进行最初步的语言操练。 注意词汇教学与句型教学的统一。 课堂实例: 这节课的教学话题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Animals ,新词汇包括: kangaroo, joey; lion, lion cub 教学情景是小朋友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参观,看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动物。新语言呈现方式:教师通过设问问题、播放课文的动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生词。课堂操作步骤:在观看 2 遍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 1.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in the park? 2. Are they „ . Too? 学生一边看一边听,理解新的语言词汇的同时一边与 教师互动。教师提问的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比较容易地找到了相关的信息,而相对学困的孩子,教师及时通过反复的跟读让学生上口。 所以说,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3 、操练环节的活动设计 目的: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的语言学习内容。 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活动达到新的语言知识内化和逐步提升的目的。 通过伙伴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扩大语言活动参与的密度、广度和深度。 具体要求: 注意每个语言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如第一个活动侧重语言的重复模仿和机械操练,要注意趣味性;第二个语言活动可以定位在语言的初步输出。 课堂实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谈论天气 Weather 新词汇包括: warm, cool, sunny, windy 新语言操练的呈现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了 3 个活动引导学生操练,内化生词和句型。 课堂操作步骤: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 1. 课文表演。 2. naughty weather 通过风趣地动画操练了本课的生词,并通过观察天气词词尾的变化,启发学生自主认读单词,并对单词的记忆十分地深刻。 3. Dice game 这个游戏学生们十分的喜欢。学生们通过滚动两个分别写有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动词短语的色子,根据色子上的内容小组内进行真实的交流。说真实是因为两个色子同时转动,自然产生了一定的信息差。因此同学们之间的交际是真实的。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 学生在三个活动中充分地操练和内化了新的语言词汇,这三个活动 抓住了教材中的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为语言的输出做了准备。 4 、实际应用环节的活动设计 目的: 结合教材开展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综合拓展,综合表达,完成真实任务。 具体要求: 采用伙伴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 模拟生活中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 信息差的存在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语言活动成为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表达。 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 “ 广度 ” 、 “ 密度 ” 和 “ 深度 ” 。 课堂实例: 教学内容:谈论职业 新词汇包括: policeman, fireman 等等 操作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谈论父母亲人的职业,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操作步骤: 1) 描述并猜出职业 2) 同伴交流 Let’s talk. 3) 介绍自己父母或亲人的职业 这看似三个不同的活动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为学生最后的谈论家人或亲友的职业奠定了基础。另外这三个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活动的设计使课堂教育多样化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小学生去说和运用新的语言,促进交际化的进程。 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每天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和并有新的创意。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不仅不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教师本身的才智和创造力也是一种损伤。任何活动与游戏设计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教师们只要用心反思、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做到触类旁通,机变百出,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课程简介】 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指导的指令语,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而且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本课程意在唤起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引领老师从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开始,向老师们介绍了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提高使用正确教学语言的水平等相关内容。课程无论在专题讲座还是在互动对话的课例分析中都力求通过一些案例向老师们阐明课堂教学语言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实效也是有方法的。 【学习要求】 学习前: 1 、简单梳理一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认识。 2 、自我分析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语言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学习中: 1 、认真听讲,重要内容做好听课笔记; 2 、结合教学实际思考,大胆提问、质疑; 3 、围绕下列问题自我评价: ? 是否了解什么是课堂教学语言, ? 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特征, ? 在有效使用课堂语言时要注意什么, 学习后: 1 、运用反思或课堂观察技术,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和实施角度对自己的一节课进 行自我评价。 2 、明确努力方向,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设计和实施的能力,结合自身情况制 定一个一年期的专业发展规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马英华(北京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 思考: 1. 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 2.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具备什么特征, 3. 作为教师,你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什么,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 。 (一)教学语言不同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它受到教学条件和要求的限制。 外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调整和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了“一种简短、简化、规范的,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 发音: 英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夸张的发音,或延长停顿、或放慢速度、或抑扬顿挫,或加重语气等。发元音时较为清晰,而辅音连缀现象较少见。 词汇: 较多地使用基本词汇,较少地使用口语体。 语法:尽量使用短句,较少使用从句,大量使用现在时,句子结构完整规范。 (二)教学语言不只是口语,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语言系统。教师在口头使用教学语言时会使用形体语言加以调整和配合。形体语言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能与话语配合或单独使用,它不但能够增加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或一定场合能代替语言,或者能弥补口语形象性上的不足。 教学语言有时也会出现笔语形式。如:有时教师把较复杂的活动指令写成板书或用 ppt 播放,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程序和要求,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规范性 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说者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达给听者,交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在语言上出现一些不规范是允许的。但是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则不能有错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模仿,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听力训练和对知识的巩固,也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这包括语音规范、语法规范和词汇的规范。 (二)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楚、无歧异。经常使用基本词汇、短句、祈使句。配以肢体语言、图片,必要时用少量的中文说明。要干净利落,让学生明明白白。不必要出现的语言教师尽量不要出现。 (三)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要符合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语速、语法、词汇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而有所变化。 (四)启发性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理解的情况,选择适当、有效的方式,如引导、诱发、提问、点拨、举一反三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 (五)激励性 通过肯定、赞扬、欣赏、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信心。 (六)生动性 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使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合适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关键词的重读能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范畴和功能: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教学用语(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 教学组织用语(交代教学计划、布置、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控制课堂纪律,请求帮助等) 沟通用语(打招呼、询问考勤情况、评价学生表现、讨论和交换观点或看法等)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和真实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本身起着对目标语使用的示范作用, 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教师对教学语言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坚持使用英语教学语言的动力,自觉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和使用的科学性。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到位了,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听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四、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用语有很强的示范性,对学生表达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一些错误会影响学生对某些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掌握。 因此, 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多地使用英语教学语言,但是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在此我们举出一些语言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例子,请大家诊断,分析和纠正。 例如: Can you tell me what color is it? Do you know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It's a big room. You also can say “It's a large room.” Now I can plus “er” after this word.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about “How long”? How to spell this word? Work in pairs. Discuss each other. 问题诊断:问题主要表现为语序不对,用词不当,结构不完整等。 1+2+3 语序错误,特别是宾语从句中的语序错误较为普遍。 3+4 用词错误,只看词义,不顾词性;随意使用介词 5+6 句子结构不完整。特别是第 5 句,没有主语和谓语,很不规范。但目前仍在被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 教学语言不规范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中文式的英文或半中文、半英文的课堂教学语言。 这样的问题不仅体现出教师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也反映出有些教师仍然在用中文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 例如:王东,你记不记得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 be made of ”和 “ be made from ” ? Turn to Page 13 ,做练习 two . Let's together read it. 问题分析:一些教师把对课堂用语的要求等同于日常交际口语的要求,忽略了准确性。备课时没有进行课堂用语的设计和准备,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多为即兴表达,随意性较强。还有一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自身口语能力有待提高。希望广大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能引起充分重视,并在实践中努力解决。 (二) 注意连续指令语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虽然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许多是单句,但有时也需要布置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一个复杂的教学活动可能有几个步骤,要按顺序逐步完成,在各阶段学生会做不同的事情,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教师在布置这样的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要把活动内容、先后顺序及要求逐一讲清楚,并确认学生已经明白,然后才可以开始活动。否则,课堂上有可能出现混乱,使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指令例 1 : T: OK, everyone, would you, Maria, sit down? Now what you have to do is, when you, you take this sheet of paper that I'm handing out now and keep it secret. And some of you are “A”, B”.OK, can you see that? Don't show your paper to anyone it's written at the top, and some are “ and then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to your partner. Sit face to face. Could you move your chairs around and describe what's on your paper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 Then when you find something, you draw it on your paper. OK. Do you understand? 问题分析: 1. 教师给指令时,一些学生还没精神集中,维持纪律的指令和布置教学活动的指令混 杂。 2. 没有说明活动目标。(半句话) 3. 指令没有逻辑性和顺序,中间没有停顿。 4. 语言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 Then when you find something, you draw it on your paper . 5. 一些语句过难。 Could you move your chairs around and describe what's on your paper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 6. 检查理解的方式无效。 教师指令例 2 : Just now we read a text about “Pets” . (说明与前一活动的联系) Now I would like you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活动内容) on page 38. We'll see how well you understand the text. (活动目的) So, let's form groups of four, (活动步骤 1 )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 (活动步骤 2 )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in the text . (活动步骤 3 ) Then I will ask one person in each group to tell us the answers. (活动后的反馈要求) Is it clear? (Yes.) Now what should we do in groups, Li Hong? (检查理解) How many of you in one group? What shall we do after the group discussion? Good! Now, you have 5minutes (规定活动时间)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here you go (活动开始指令) „ five minutes. (Students organize themselves into groups) Don't forget: one person should report to the class. (Discussion in groups -Teacher walks around and assists here and there.) We've got one more minute left. Please get ready. (Discussion goes on) And that's it. Time's up . (活动结束指令) Now I want to hear your answers. (student's report.) You all did a good job. You had a good discussion and your answers are reasonable. (对学 生表现的评价) Do you still have any questions? (提问空间) 分析:教学指令逻辑性前强,表述清楚,按活动层次逐一布置,对活动的内容、目的 要求明确。检查方式有效。 (三)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循序渐进 教师使用课堂用语的目的是为了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沟通,所使用的语言 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水平,能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师的说话意图。因此教师要用 符合学生实际的、他们所熟悉的词汇来组织课堂教学。 否则, 必然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 生产生畏难、急躁的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使用教学语言时多以自己的语言水平为准,没有按学生 的实际水平设计和控制语言,造成语言过难。 例如: (Linda is ill .) What suggestion will give Linda when you call her after class? We shall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Speaking up we learnt yesterday. “troubled” means upset or not feel quiet. Today we have three activities. After each activity, we'll do a self-assessment. 问题诊断:这些句子没有错误。但作为英语初学者的某些学生来说,接受起来会有困 难。其中出现了一些难度较大的词汇,如: suggestion, upset, self-assessment 等。一些句子 带有从句,结构过于复杂,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基础是不能理解的。还有的句子包含了一些 不必要向学生交代的内容,成为学生理解中的包袱。 问题分析: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学语言应具有可接受性。使用随意或照本宣科;也没有严格界定哪些话应说给学生听,哪些话应是教师心中的“潜台词”。 希望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对语言认真加以设计,在特别是在基础阶段,要适当地调整和修饰其语言结构,还要随着教学进度和学生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当更换词语和句子结构,丰富其词汇,逐渐增加难度和新的内容。在教学语言的使用当中还要主动滤除那些无关紧要并影响理解的内容。对于初学者要特别避免使用术语。这样才能使 学生及时领会教师意图,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实效性。 (四)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 由于课堂用语是经常在课堂上反复使用的语言,在教学中, 我们虽然要注意语言的复现率, 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使用课堂用语。有时同样的思想和内容,也应尽量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也扩大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 我们应积极考虑让学生感受同一含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上课时教师与学生的问候语可以用 Good morning,class! Good morning,children!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等等。在要求学生对某一单词或句子重复时,我们可以说 Again , please. 也可以说 Repeat, please! Once more, please! 等。询问名字时可用 What's your name? Your name, please?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等等。 目前在教学语言灵活性方面的问题是一些课堂用语出现频率过高,甚至已经失去了句子本身应具有的意义,有些甚至成了教师的口头语。学生产生听觉疲劳。 例如:在一节课上反复出现: OK! Right? Understand? 等, 频率极高,多达数十次。 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说明了灵活使用英语的重要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评价语的灵活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千篇一律地使用 “OK”“Good”“Very good” 这几个词,显得过于笼统和单调,起不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当增加相关表达方式。这一点在后面还要详细谈到。 这里需要指出:灵活性和多样化不排除重复性。有些句型(教学中的重点句型或重复不多的句型)应有意识地放到课堂用语中,通过反复运用,使学生加深理解可,学会正确使用。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用语使用中灵活性和重复性的有机结合。 (五)遵循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尽快建立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要尽可能使用英语,注意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课堂用语的使用应体现“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凡能用英语表达的,并估计学生基本能理解的东西,就尽量用英语表达。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在一些情况下可适当利用母语,如:解释抽象的单词和概念,复杂的句子结构或语法点;组织复杂的教学活动;通过翻译检查学生的理解等。但中英文的使用要有原则和严格界定,尽量避免中英文混杂的现象。 (六)注意使用委婉语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也应体现这些理念。要表现师生的平等和对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比较以下指令语,确定哪一种适合于在课堂上使用。 John and Marry, please stop talking. John, shut up. Marry, dear, could you let me continue? 分析:第一种适合在课堂上使用,简单明了,也礼貌得体。第二种口气强硬,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第三种过于亲昵,不适用于正规、严肃的场合。 教师在发布教学指令时经常会用到祈使句,因为祈使句简单明了,能够增强教学指令的执行力。指挥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尤其是指挥集体学习活动时效果很好。但考虑到语言学习活动的情感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压力等,教师在对个人或小组下达教学指令时应该适当使用表示“请求”的委婉语气,如 “Would you Please...?Could you...?Shall we...?Let's...?” 以 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比较以下几个意义基本相同的教学指令,看看它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Command: Say it again. Request: Will you please repeat? Suggestion: Why don't you try it again? 分析:这几个指令语表达同一内容,效果却不相同。命令式具有结构简单、表意清晰等特点,然而过多地使用这种形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紧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请求式语气比较委婉,给人感觉亲切,礼貌,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也是日常交往中最常用的。建议式具有激励作用,在学生遭遇挫折、缺乏信心或勇气时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情况和需求进行正确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采用委婉的请求语式发布教学指令,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不介意教师下达指令是否生硬,没有过度紧张的情绪产生,命令式更为简洁。 (七)注意评价语的针对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针对性, 做到及时、明确、有效, 避免敷衍和流于形式。 评价的针对性首先要体现在评价的准确。 应紧扣学生的表现,充分体现等级与差异。使学生在得到肯定时准确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 Excellent! Good! Quite good! Not bad! 这几句评价语虽然都表示肯定,但肯定的程度是不同的,要正确选择使用。 评价的针对性还表现在评价的客观。如在对学生行为进行肯定时,也要说明还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 例如: Quite good! But we don't say “talk English”, We say “Speak English”. ( 对正确的部分加以肯定,然后提供帮助 ) That's right. S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Gose, don't forget /z/. Some students often forget this, because we don't have it in Chinese. (部分肯定,指出问题,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 Your spelling is correct, bu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 ( 总体肯定,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对于学生的肯定要说明哪里好,为什么好,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与众不同,教师要具体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个性化亮 点。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也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例如:对于观察力 / 听力好的学生可以幽默地说: You've got sharp eyes/ears. 对于词汇量大的学生可以惊讶地说: How can you know so many words? Can you tell us? 对于回答有创意的学生可以赞许地说: What a good idea! You are so different. 对于能回答出难题的学生可以自豪地说: It's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right. You are so great! 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会使学生因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获得的赞扬感到兴奋,受到激励,从 而产生成就感,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当学生犯错误或遇到挫折时,教师要避免使用如 You are wrong. It's not correct. 等过于 直接,完全否定,语气、语调冷漠、强硬的评价用语,也不要简单地使用 “Sit down” , 而是要使用启发、鼓励式语言,要多提期望 ,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 机会。 例如: It's very close. Go on! Think it over. Don't be afraid. Try again. It doesn't matter.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五、如何提高使用正确教学语言的水平 (一)提高认识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主要解决的是一个认识问题。每一位 英语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课堂用语的重要性。 (二)虚心学习 首先指的是向书本学习。教学语言涉及到英语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分类的框架。不读 一些专业的书籍和刊物,不熟悉一些课堂用语词汇,课堂上就会出现讲“外行话”的现象。 其次,要向他人学习,向那些课堂用语讲得准确、流利的老师学习。可以有目的地收看教育电视台播放的优秀课例,注意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揣摩其课堂语言特点,从中吸取养分提高自己的课堂用语水平。 (三)认真备课 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仔细、规范、详细地写下课堂教学用语,并能熟记备课中出现的预设的课堂教学用语,以便在教学时能流畅、正确地表达。 (四)慎重表达 当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时应考虑自己表达的语序、语法、用词等是否正确,而决不应随口、随意地表达。 (五)及时反思 对照备课笔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依然存在的困惑,要进行学习和与同伴交流,以逐步提高自己 参考资料 反馈原理在外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 柴奕 陈水池 反馈在习得理论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 20 世纪 60 年代行为主义盛行的时候,行为主义者认为反馈是行为和奖赏之间的条件联系,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后来认知主义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强调反馈所提供的信息功能作用。 Cohen 认为反馈通过提醒学习者错误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有效信息,从而达到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来自不同流派的研究人员都承认反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效的反馈能积极促进外语学习。 反馈是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所做出的反应。教师反馈是课堂信息交换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反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常见的一种反馈,正反馈肯定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产出与目标语一致,帮助学习者加强和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大量研究表明正反馈比负反馈更有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但 Nunan 同时指出,机械的千篇一律的正反馈如 “Good” , “OK” , “Right” 等能否对学习者产生效果 值得怀疑。教师反馈中除正反馈表扬外,另一重要方面是负反馈中的纠错。学习者在其中介语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目标语不一致的错误,而教师如何恰当地利用反馈来帮助学习者更正错误促进外语学习是课堂互动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行为主义者认为错误应及时给予纠正;互动主义推崇自我纠正;而认知主义者则认为犯错误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教师应忽略学生的错误,不予纠正。但是,以上观点遭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有错误时,反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正性信息,也可以提供评价性信息,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 Long(1996) 把负反馈分为三类: (1) 显性负反馈 ( 即直接纠错 ) ; (2) 以交际中断方式出现的隐性负反馈 ( 即协商转移 ) ; (3) 以重铸方式出现的隐性负反馈。大量相关研究表明: (1) 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负反馈,通过帮助学习者获得与个人习得密切相关的新信息有助于学习者中介语的重建。 (2) 与隐性负反馈相比,显性负反馈提供元语言解释、直接对学习者产出知识进行纠错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 (3) 隐性负反馈不仅存在于课堂互动,同时也常见于自由交谈、任务型的互动,对促进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也很有帮助。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中环境不同,负反馈不同,相应的效果不一样。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就负反馈的质量而言,提供元语言的解释要优于显性程度,细节性的反馈如元语言反馈具更佳效果;在个体差异方面,尽管成人和儿童的中介语均受负反馈的积极影响,但针对不同类型的负反馈及与同辈互动时成人和儿童的回答有差异;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和熟练程度也影响了负反馈的效果。 一、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互动中的反馈方式及问题 李悦娥、范宏雅 (2002) 归纳了中国英语课堂中的四种话语结构: 1RF( 启动 —— 应答 —— 反馈 ) 、 IRFR( 启动 —— 应答 —— 反馈 —— 应答 ) 、 IR[I , R1(12R : )]F( 教师对不正确的回答不急于反馈,而是进一步发问让学生反应,然后才做出反馈 ) 、 IRlFI , RF( 教师发问后,一位学生做出反应,教师反馈,其他学生也做出反应,然后教师再一次给予反馈 ) 。在这四种结构中 IRF( 启动一应答 —— 反馈 ) 在中国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常见且相当典型,并一直是重要的话语模式。这种传统课堂话语模式的反馈虽能满足通常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却不适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其不足之处主要有: (1) 这种反馈模式下的课堂结构和反馈的作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之上,强调机械操练,满足于简单的问答形式,因而收效甚微。 (2) 教师常滥用像 good , excellent 这一类的评价。过多地一般性表扬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机械的千篇一律的正反馈能否对学习者产生效果值得怀疑。 (3) 反馈形式单一,只给学生定性反馈,即: “Yes” 或 “No” ,缺乏丰富的信息内涵。在这种死板反馈中,学习者无法提高自己对英语的理解和习得,因为反馈信息量的多少对学习的收获有很大的影响。 (4) 忽略了学生的 “ 潜能 ” ,这种话语反馈制约性很强,使学生几乎无法深入思考,在 IRF 这一类模式训练下,学生被训练成了回答机器而不是积极思考者,直接限制了学生社会话语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传统的 IRF 模式的反馈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满足当前外语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反馈方法,并认真考虑反馈什么和如何反馈的问题。事实上,在课堂互动活动中教师常常面临两难困境,即准确性和流利性不可兼得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交际活动中不免出现各种错误,如果错误一出现教师就纠正,势必为了准确而牺牲了流利;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错误,尤其是系统性的错误,也是不可取的。 在李悦娥、范宏雅研究的四种话语结构中,后两种模式明显优于前两种模式。教师在后两种模式中对不正确的回答不急于反馈,而是进一步发问让学生反应,然后再做出反馈,这样既保证了课堂互动交际的流畅又以含蓄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修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 IR[IIRI(IR : )]F 和 IRFI , R2F2 模式中,教师的反馈方式类似于 “ 花园小径 ” 的方法,即先诱导出学习者的错误,然后再加以分析和改正。根据 Tomasllo&Herron(1988) 的研究结果,引导学生走“花园小径”比 IRF 模式中的直接纠错更为有效,一方面是因为“花园小径”可以促使学习者把自己偏离的语言与正确的目标语语言进行对照;另一方面这种技巧可以通过唤起好奇心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惜 IR[IIRl(12R2)]F 和 IR1F ,, R2F2 模式没有在中国英语教学课堂大力推行,传统的 IRF 这种模式仍占主流地位,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反馈方式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应当得到改进。 二、反馈原理给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的启示 反馈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当今迫切需要以意义交流为主的交际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到自己的理解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同时又没有打断和破坏双方的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如何提供及时的反馈是第二语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反馈原理,在实际的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反馈行为可以根据下列原则来进行: (一)情感原则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语学习的最终水平。在我国 外语学习的课堂环境下,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少,为了鼓励他们多讲并讲好英语,教师使用纠错式的负反馈时不要吹毛求疵,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挖苦讽刺,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脆弱的外语学习情感。 (二)有效传递信息的原则 教师的反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话语所出现错误的性质、程度来有效传递信息。在以教语音语调课为目的的语音课上,纠正的重点应放在语音语调上,不宜过多纠正语法错误。同样,以掌握语法规则为目的的语法课上,纠正的重点应放在语法错误上,对语音语调等错误的纠正可适当放宽。另外,教师的反馈必须要有信息性:提供新的知识,使之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结合学生的态度、性格、能力、情感等因素,采取适当的形式和得体的态度,尽量避免或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对反馈理解与认识上存在的分歧与差距。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 “ 潜能 ” 。教师应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把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对反馈方式的熟悉程度、反馈的内容及可能的效果等因素结合起来对反馈的形式做出抉择。像 good , excellent 这样机械的千篇一律的正反馈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对学生起到大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正反馈方式 —— 表扬加点评很少在课堂互动中使用,而多数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加点评。在接受负反馈的方式上,多少学生希望教师能引导他们自我修正。 “ 花园小径 ” 式的反馈方法与 IRF 模式中的直接纠错式反馈相比更行之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技巧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据赵晨 (2005) 的研究,形式协商因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其他反馈语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产生修正后的输出。反馈的效果关键在于提高学习者的 “ 注意力 ” 和 “ 意识 ” 。因此,教师的反馈行为要注重技巧,重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多用协商形式,提高反馈效率。 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表明:我国外语课堂尤其是中小学的外语教学课堂互动模式仍以 IRF 模式为主,没有给学习者提供更多机会参与有意义的言语交互活动,教师的反馈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反馈的复杂性、多样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资料 例谈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吕 枫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就难以深入开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忽视课堂提问这个环节。因为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有效性”角度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问题指向不明 在某节英语公开课上,教师的授课内容是一些食物词汇及表达对某种食物的喜好的句型。上课伊始,教师先用课件呈现几个鸡蛋,然后故作神秘地问:“Who's the mother of these eggs?”(鸡蛋的妈妈是谁?)学生一脸茫然,沉默多时也不见回答,教师着急了„„ 在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不仅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符合,而且要有明确的指向和思考的依据。教师用课件呈现鸡蛋后立即发问:“鸡蛋的妈妈是谁?”试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小朋友应该从哪个方面,依据什么来思考呢,他们的“茫然”在所难免,可以说,这是无效的提问。学生的沉默引起执教老师的焦虑,也引发了听课者的思考,盲目的、随意的,甚至是怪异的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达到课始激趣的目的。 (二)提问偏离教学目标 一节好的课应当是紧紧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展开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提问常常偏离教学目标。 某位教师在操练阶段设计了“邀请名人聚会”的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问答,使学生练习和巩固新授句型“What doe she/she do?”(他/她是做什么工作的?)但在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稍一迟疑,教师立即上前“引导”,使用的问句却是学生早就接触过的“What's his/her job?”在教师不断“引导”下,学生输出的都是旧句型“What's his/her job?”而该课重点句型“What doe she/she do?”鲜有人提及。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新语言材料的输入、语言的练习和新语言材料的输出。在通常情况下,第二阶段“语言的练习”是核心。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组织的问答训练显然过分注重旧知的复习,用于引导学生的提问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英语课中强调知识的不断滚动及新旧知识的联系,旧知的复习固然重要,但决不应该因此而本末倒置,致使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三)提问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位教师扮成“小红帽”,手提一篮水果去看望外婆。教师让学生猜一猜篮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接着教师呈现了用纸剪成的各种水果形状,教师每呈现一个水果形状,就让学生跟说单词,然后教师把水果形状贴在黑板上。教师继续“小红帽”的故事:路上遇到了“猴 Do you like...?”(你喜欢„„吗?)接着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该课的对子”,教师问“猴子”:“ 话。在说到一些较难的水果单词(如strawberries、oranges)时,学生往往不能流利地输出。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教与学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不能代替学,教必须促进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导学。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注重“教”的过程,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提问转,把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领会的学习过程变为单向接受知识的过程。以故事形式呈现和学习新知,设计思路很好,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足,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简单化,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不多,学习过程中输出语言就会有困难。 (四)提问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在课堂问答过程中,部分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干涉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内心情感表达,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一节三年级英语课上,教师进行动物名称的教学。在呈现米老鼠后,教师说:“我喜欢米老鼠,假如你们不喜欢,可以说I don't like MickeyMouse.但我想你们是喜欢它的。”教师说此话时很自信,接着教“猪”的单词,教师先问学生是否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然后对学生进行个别问答:Do you like pigs?在学生还来不及回答时,教师又热心地引导学生说:“No,I don't.”(不,我不喜欢。)最后,还是有些学生坚持回答:“Yes,I do.”(是的,我喜欢。) 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好恶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层层递进,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提问。 二、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对策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形成什么认识或培养什么能力等。如果教师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或目的不明确,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问要有适度的开放性 课堂提问如果过于简单、封闭,学生只能用“Yes”或“No”回答,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相关旧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提问要关注相应的情境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杜威则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性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在一节低年级的英语课上,教师进行的是“帮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教学。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出示了一些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动物尾巴,问:“Whoes tailis it?”(这是谁的尾巴?)学生纷纷猜测,也许是小兔子的尾巴,也许是小狗的尾巴,或许是小松鼠的尾巴„„在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呈现断了尾巴,伤心不已的小壁虎,又以小壁虎的身份提问:“Where is my tail?”(我的尾巴在哪儿?)拿着各种动物尾巴的学生相继问“小壁虎”:Is this your tail?(这是你的尾巴吗?)整节课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问答中有趣地进行,这正是由于该教师很好地为提问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在自然的情境中,互动对话便水到渠成。 (四)提问要有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小学生,教师的提问如能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去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满足内在的需求而生成的。例如,教学“Who is he/she?”这个句型时,教师要摆脱明知故问式的提问,可以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然后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说一句英语,最后请其他学生运用:“Who is he/she?”来询问那位说话者的姓名。或者,教师在课件或录音机里播放某人的声音,请学生来判断“Who is he/she?”此外,在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滚动相关句型和词汇,如:I she/she tall/short/strong/thin/kind/strict/active/quiet/funny? (五)提问要有适度的启发性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样的状态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探索性——从“存疑”到“释疑”,进而在新的基础上“生疑”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存疑,不断释疑,不断生疑。因 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质疑的问题,多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有问的机会,有问的内容,有问的方法。 总之,为了达成有效教学,我们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是否有价值,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需要反思课堂提问是否有魅力,是否有深刻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张 滨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 90% 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更加强调“双主”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表情运用的艺术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 二、课堂“第二语言”———手势运用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 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 ”或者在教“ He is not... ”时就摇手“, It ' s OK ~”(向上起拇指或做 OK 手势)等。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三、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迪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或骚动。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四、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 2~3.5 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 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资料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作用与运用 唐 静 【摘要 】 英语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其本身兼具教授、示范、交际等多重功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学语言的作用不止于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语言交际场所,有的放矢地设计和使用教学语言,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语言输入的质量、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融入教材内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教学语言,创设意义语境,可发展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关键词 】 小学英语;教学语言;激发兴趣;教学效率 有效的英语学习是发生在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中的。根据 Krashen (1982) 关于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说”,语言运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Long (1988) 也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 ,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这种机会理解为语言实践的机会。语言实践活动即听说读写活动。由于英语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其本身兼具教授、示范、交际等多重功能,因此应借助英语教学语言来创设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1984) 。在小学英语教学大班额、少课时的状况下,教师教学语言可以立足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 ( 胡春洞,1998),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在小英语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作用不止于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语言交际场所,有的放矢地设计和使用英语教学语言,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语言输入的质量,起到如下作用: 一、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 课程标准谈到小学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这个兴趣的激发不能简单地依靠课堂游戏等方式。就人的智力发展需要而论,真正的兴趣是基于智力深层的需要,只有激发出语言 学习者对语言本身的兴趣,才能萌发出他们持久学习语言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源于智力深处的语言学习兴趣呢,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充满挑战性和吸引力,可以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语言本身,而不只是游戏活动上。 ( 一 ) 有效的“说”激发学生语言兴趣 Long (1988) 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 才能习得。自然教学法理念也认为“课堂教学首先是目标语言的可理解性信息输入”( 鲁子问、王笃勤,200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语言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 在学习新标准英语第七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时,我用 brainstorming 的形式提出了下列问题: Can Daming speak English? Can Laura speak Chinese? Can Laura write to Daming in Chinese? Can Laura be Daming' s pen friend? Has Daming/Laura got any pen friends? Does Laura want to have any pen friends? Doe sLaura want to be Daming' s pen friend? Did Daming give Laura, Sam and Amy his address? 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听课文,并回答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专心听,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 yes/no 问句,同时展示了本单元的新语言点 can be,write to sb 以及下一个模块将要学习的语言点 want to be,has got 句型。基于所学教材内容的巧妙设问,构成了有效的语言运用实践。同时,由于提出的问题都是等同于学生的学力或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但跳一跳够得着的,因而既触动学生深层思维又构成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反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 二 ) 良好的“听”激活学生语言思维 综合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的理念以及个体语言学习的经验可以发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中应该尽可能 降低学生的焦虑,因此教学应该以有意义交际为主,而不是以形式为主,输入必须有趣,必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和谐和轻松”( 鲁子问、王笃勤,2006) 。有效的“说”导致良好的“听”。在放松状态下学生专注地听有助于有效思考,激活语言思维能力。 新标准英语第七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自然过渡到第二单元活动 1 的学习。此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 T: Have you got any epals? Do you want to have any epals from different places? Ss: Yes, of course. T: Here are four children?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Youmay choose one of them to be your epal. S: Where are the children? T: Here?(Point to the cassette player) 话音一落,学生们都笑起来,然后兴趣盎然地专注于其后的听力活动。其后的听力活动中再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重复提出 Can he be your epal? Why? 这两个问题,旨在巩固新的语言点 can be 并诱导学生表达出更多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兴趣一直被老师的问题牵引着,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直接教学法”的代表人物帕尔默 (H.E.Palmer) 强调,不仅语言是一种习惯,语言学习同样是一种习惯 ( 鲁子问、王笃勤,2006)。良好的听的习惯,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被激活。 二、融教材内容于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在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应该贯彻这一教育理念。 广义上的教材不只是文本教材,还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鲜活的口语教材。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如果能够融入文本教材中所学习的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一 )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所学语言材料 用教材教的途径之一是把教材内容运用到教学语言中去。以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三年 级起点第七册的教学为例。第七册和第八册的学习设计是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同时继续扩展学习新的内容,做好小学英语到英语的衔接。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已学的语言知识,尽可能多地运用学过的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上不必拘泥于原有模块的安排。 例如,第七册第一、二、三模块的语言点有交叉,可以实施交叉教学。学习 send an email 时顺便使用 send a postcard,复习上一模块的单词,并引申出:“I have lots of postcards from different places.I like collecting postcards very much.Collecting postcards is my hobby.I always collect postcards and books.Reading is also my hobby.I have another hobby.That is collecting money.” 我给学生看一些港币和美元。看见真实的外币,他们很兴奋,对于我的特殊爱好, collecting money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更是印象深刻。当他们学习教材上的collecting stamps 时就感到易如反掌了。这样做还提前完成了第三模块的新词 collect , another 和 hobby 的学习。到正式进入第三模块学习时,他们要面对的新词就变少了,只剩下 all of。 all of 的用法,小学生不容易掌握,但根据生活实际来学,就不一样了。学习需要必要的重 复,第三模块学习开始时,还需要设置场景来使用刚学会的新词新语。 I have another question.It s an easy question. 这样使用新词的旧句型随处可拾。在教师教学语言的熏陶下,学生们对于需要掌握的语言点烂熟于胸,能用上时也会自然地用出来,从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过程就此完成。 ( 二 ) 在评价过程中巧妙运用所学语言材料 用教材教的途径之二是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动态评价中,使用正在学习的教材中 的内容或有用的口语语料。学生从教师的评价语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语言的、文化的、情感的。诸如 Terrific! What a gir! Wonderfu! Good job! Well done! Such a boy! Fantastic! 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后,不忘征求学生们的意见,以示尊重 :“What s your opinion?””Do you think so?””Do you agree?””Why don t you think so?””What do you think of it?””How do you like it?”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些表达,并可以用英语对同伴和自己 作出恰当的评价。有的孩子甚至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用英语作自我评价: Today I get two points , because I can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I am wonderful ~ 抓住一切机会使用所学教材内容,稳扎稳打,滚雪球一般地行进。第七册开始学习 such 的用法后,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是对作值日报告的学生说 “You gave us such a wonderful report.””You gave us such a short talk, maybe next tmie you will give us a long talk, right?” “What a great talk.””such a talk”之类的话,后来再评价值日生报告时我就直接说:“You can get ten points.Why can heget ten points?” 经过日积月累的语言浸润,学生们自然可以作出 “He gave us such a great report.” 之类的回答。大量循环往复的语言运用操练帮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大班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因此而提高。 三、创设意义语境发展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之三,即如何使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行之有效,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 一 ) 设计语言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直接教学法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通过大量的听进行的,是通过说学会讲语言的”( 鲁子问、王笃勤 , 2006) 。就我国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而言,课堂是很好的语言交际场所。每节课的 free talk 中我都设计出不同的语言交互活动,例如和学生们谈论他们的周末、节日计划,或是已经过去的节日以及各种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话题。比如: What s your hobby? What s your plan for the holiday? How was your holiday? How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on National Day? 看似随意的谈话,处处是刻意的引导。在谈话中,学生逐渐学会灵活运用已学教材内容去谈论自己的生活。课堂上英语教师的每一句话固然是学生模仿的范例,但语言学习并非一味的简单模仿,语言学习是可以创造性地发生的。比如,老师使用了 special friend 和 special day 后,学生话语中就出现了 special money 这样的表达。前一课学习了 all of 的用法,下一堂课学生就可以表达出: All of anmials are my special friends. 正是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活了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就从模仿开始积累,从表达开始形成。 ( 二 ) 捕捉情景创设语境提升学生语言感悟力 观察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发现,语境是学习者理解语言的最佳辅助方式。但受课堂环境和学习目标的限制,并非始终存在契合话题的真实语境,故需要教师创设意义语境。意义语境类似于情景语境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 直接为当前话题服务。在真实的课堂中,意义语境的使用频率更胜于真实语境。第七册第四模块是学习美国的节日,了解和对比 中西方节日习俗,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新词放在恰当的语境中教学,是明智 的做法。我预设的是从谈论天气 special day 开始,谈到 special friends,给学生创设一 个意义语境。但上课时一个平时比较腼腆的女孩子做了一个简短但清晰的值日生报告,我便 抓住这个真实场景创设了一个更为自然的意义语境。值日生话音刚落,我就带头鼓掌: Clap for her! Do you know why? Yes.She can speak good English?She made so much progress.She is better at English than before.I m very happy for her.I m proud of her.I bet it is a special day for her.( 引出新词 special) Do you think so? You know , she can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now , and the teacher praised her for her wonderful report?She is my special friend. I have another special friend.Who is she? Can you guess who she is? ( 此处重复是为第五 模块要学习的句型 Can you dowhat I can do 打下基础。这样把前后三个模块中要复习和要学 习的教材内容自然整合在教学语言中,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In fact I have many special friends. Do you know who they are? Can you guess who they are? 学生积极地反应着,最后老师揭开谜底 Of course, Sunny,Grace, Lucy and you aremy special friends. In fact,all ofyou are my special friends.Right? 学生们会心莞尔。此处既复习使用了上一模块学习的 all of 的用法,又表达了老师对 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交流达到一个高潮,教室里其乐融融。其时再出示新词 special 的单 词卡,确定读音。单词处身于生动的意义语境中,学生记起来非常快,教师亦可借机鼓励学 生增强学英语的信心。教师的鼓励语言和评价语言都尽量使用已学和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在特定的语境中,学生很容易领悟新的表达。长期坚持这样的输入,学生的听说能力自然呈 上升态势;会说才会写,语言感悟力和运用能力就逐步地培养起来。 四、结语 语言教学主要是实践行为,它既是学习者的语言实践,也是教授者的语言实践。小学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语言实践活动中,决定着语言输入的质量。高质量 的语言输入才能提升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提高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具 有较高的语言敏感度,善于捕捉真实情景,创设意义语境。教师要多斟酌自己的教学语言, 具有良好的语言教学意识才有助于搞好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 Krashen, S. D. 1982.Principles and Pratice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Ltd. Long,M. H. 1988.Instructed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A ]. In L. M. Beebe,( ed. ) Issu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ultiple Perspectives[C]. New York :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 1998. 英语教学法 [M]. 北京 鲁子问, 王笃勤. 2006. 新编英语教学论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 1984. 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此文出自《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 基础英语教育 ) 》 2008 年 2 期 参考资料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设计与课堂提问实施 杨 琼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有目的性、层次性、启发性,有时还要兼顾趣味性。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控制难易度,控制等待时间,重视学生的反馈。本文拟从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加以探索。 【关键词】问题设计课堂提问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避免单纯采用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环节。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1)唤起学生注意;2)鼓励学生参与;3)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4)检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5)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6)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7)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8)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诊断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10)调控教学进程;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出色表现。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又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既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能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如在教 SEFC 第三册 Losson 34“Gymnastics” 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 ? 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 ? 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 ? 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 Gymnastics 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受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 Fast reading 和 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 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课堂提问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故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而放弃深入问题情景。 (四)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新颖是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中学生的求异心理特别强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问题就应既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面,又要抓住热点、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学习 SB ? , Lesson 58—59A“Famous Detective” 一文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 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 Why was Holmes worried? ? 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 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 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And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 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 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 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提问的时机、灵活性,适当地等待时间和追问,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 (一)抓住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之初,学生的思维还没启动,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与本堂课程有关的问题,由浅入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这时再巧妙设置新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转入新的学习内容。这样一环扣一环,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就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二)提问时要有灵活性及时调整对象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绝不能言辞粗暴、横眉冷对,甚至埋怨学生说他在家没复习、上节课不注意听讲等。否则将损害学生自尊心,使他产生反感、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对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为了使提问快速进行,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而把中、差学生变成“遗忘的角落”。为此,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风气,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 (三)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 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发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减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四) 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展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部分趋异性问题时往往会缺少一定深度,这时教师应再追问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驱使他们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阐明观点的能力。如 :“Can you explain your idea 等。当然,在追问中教more exactly?”“Why do you say so?”“Are you sure what you say?” 师还应注意问题的思想程度、难易程度及学生个性,讲究提问的策略。我们知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追问要因人而异且不宜过多。适度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长知识;过于简单、过于困难或过于频繁的追问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感到乏味。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扬,应该毫不吝惜地对学生说:“You are great!”“You are clever!”“Excellent!” (五) 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也要讲民主、人权,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可以设置错误问题,提示并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紧扣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进行解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同时还接收了来自同学间的知识信息。而学生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知识更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更容易被吸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而且通过质疑提问,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文出自《考试周刊》 2009 年 51 期
/
本文档为【继续教育网上英语学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