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

2017-11-01 33页 doc 78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 乒乓球高手成长书 PART1:8条打球理念 PART2:2眼半盯球法 PART3:基本姿势“五要领” PART4:正反手用腰的简便方法 PART5:“重心先行”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PART9:几个小技巧 PART10: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PART11:正手攻球提高篇 PART12: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PART13:待补充 PART1:8条打球理念------------...
[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
[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 乒乓球高手成长书 PART1:8条打球理念 PART2:2眼半盯球法 PART3:基本姿势“五要领” PART4:正反手用腰的简便方法 PART5:“重心先行”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PART9:几个小技巧 PART10: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PART11:正手攻球提高篇 PART12: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PART13:待补充 PART1:8条打球理念------------------------------------------------ 1、你能发出多转的球,你就能接住对方多转的球。---》想处理好接发球,从发球开始 2、你能拉出多转的弧圈球,就能防住对方多转的弧圈球。 3、乒乓球步法中:左脚管左右移动,右脚管前后移动。---》如果你左右移动不好就多从左脚找原因,如果前后移动不好,就多从右脚找原因。而乒乓球步法中,最难的是前后移动,特别是削球打法 4、打球时,不管脚下怎么动,上半身的“架”不能散。 5、球拍时刻在反手处于防守状态,但时刻准备打正手。---》因为一般来说,由反手到正手容易,但由正手回反手困难。 6、站位:无论有多困难也要坚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且右腿始终是虚的。 7、横拍的握法是,二指捏着,三指护着;用力的要求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 8、叨着点、软着点、搂着点、窝着点---》持拍的要求。 -------------------PART2:2眼半盯球法---------------------- -------------------------- 平时打球,盯球意识不是太强,都是跟着感觉走,近日,看了一些盯球的文章,也结合实战进行了一些实践,现将一些心得写下来,与球友们共享。 一、盯什么. 首先盯人,这个不用说的,对方近台与远台,站位的左中右,都要盯。这个是很简单的,但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可以对对方打出的球有个大致判断。 其次盯拍,这个最关键。所谓的眼睛要有焦距什么的,都是说要盯对方触球瞬间的拍形和用力方向,接发球如此,相持中也是一样,这个万分重要,如果盯住了,你的预判会好很多。 第三盯球,对方球出手瞬间,要确认一下,这个时间是极短的,但一定要盯对方触球瞬间时球的走向,就是对方在暴冲,硬着头皮都要盯,习惯了就好了。即使接不住,但可以让球打在自己的拍上。 二、如何盯: 这个就是眼神的起落了,此谓重中之重,盯球不可能全程盯,盯一个球一般是“一眼看个两眼半”。什么意思呢,一眼就是必须要树立一对眼睛盯球的意识,这是总论。 何谓看个两眼半,一眼:如前所述,看对方击球瞬间的拍形和来球方向,这个只须看一眼,聚精会神的看一眼;另一眼要注意盯对方来球到己方球台上弹起后的弧线,这个也要全神贯注去盯一眼。这两眼之间不是连续的,不需要一直盯,也就是盯好这两眼。所谓的半眼,即用眼睛余光盯人,这个只看半眼就够了。以上合起来就是一眼看个两眼半,也就是眼神的起落。 -------------------PART3:基本姿势“五要领”--------------- ----------------------------- 1、屈膝提踵:屈膝有利于保持身体弹性,提踵要求前脚掌着地并稍内扣,有利于迅速启动。最忌讳直着腰腿打球,容易丢球,容易受伤。 2、身体前倾:要含胸收腹,如猛虎扑食之势,便于迎前击球,打出速度和力量。 3、重心居中:两脚开立略比肩宽,左脚稍前,重心居中并下降。有利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便于随时前后左右移动。 4、注视来球:眼睛盯住对方发球或打过来的球,要有“盯球意识”,以利于准确判断、准确击球。 5、腕臂放松:执拍手置拍于腹前,肘略外张,手腕、小臂、大臂肌肉不能发紧、发僵,腕关节、肘关节、臂关节适度放松,身体要有轻松感。只有放松了才便于发力,挥臂的摆速才能快,动作才能协调。 --------------PART4:正反手用腰的简便方法------------------ ---------------------- 神农人家 初学者开始学习乒乓球技术时,往往不得法,感觉腰、腿、身、手等不协调,不知往哪转、往哪挥,非常苦恼~ 有个办法,使初学者在学习正反手基本功用腰方面快速入门: 正手攻球用腰方法:按正手位站立(含胸、收腹、屈膝、提臀,右脚稍后),端盆水(不一定真端盆、端水),在身体右侧稍后引(左脚跟就抬起了),向前泼出(右臂的前臂有个折臂的动作),身体随着前转,右脚跟抬起,转腰动作就完成了。(简单说:端盆水,从身体右后侧向前泼出) 反手拨球用腰方法:按反手位站立(含胸、收腹、屈膝、提臀,左脚稍后),手拿(平时玩的)飞碟从左下腹向右前上方甩出(抛出),身体随之从左侧向右前方转,转腰动作就完成了。(简单说:就是甩飞碟的动作) -------------------PART5:“重心先行”--------------------- ------------------------- 何峰 专业或有过专业训练基础的运动员是先移重心后发力,业余是在发力过程中移动重心,这是专业与业余的最本质差距。下面是我给球友一 个回帖的,转过来供大家讨论:看来你对以重心引导发力的原理还没有理解,“重心先行”并不是说重心动了脚就可以动、也不是说重心动了手臂就可以发力击球,重心要有支点,重心超过这个支点才可以形成身体向前的惯性,而这个“惯性”才是我们所说的“重心转移”的实际应用意义。 以向右移动为例,过程如下:重心在右脚,在先转身朝向右方的同时身体再继续向前,右脚(重心支点)不动,身体前倾至一定程度时重心会通过右脚至体前,这时左脚会自然地提起,此时是左脚向右脚并一小步(使用并步时)的最佳时机、也是左脚超越右脚(交叉步)的最佳时机,此时移位的速度最快,更重要的是你的身体重心并没有下降,如果你用左脚蹬地向右移,那么你的重心在身体移动过程中会上窜,就会失去身体重心的稳定,而移位的速度和质量也会下降;同理,正手拉球发力时,引拍后重心偏到了右脚,在回转身体挥拍迎球过程中,重心会从右脚向着落点转移,当重心转移到身体轴线时,正是蹬地转髋助腰加速收缩小臂之时,如果你在挥拍迎球之前就蹬地发力、并在此过程中转移重心,那么你的球拍碰到球时已经没有多少向前的力量了,并且还会有挥拍向前时身体上窜或者臀部后坐的现象。 总之要记住一个要点:重心转移的目的是形成身体向前的惯性,而我们所有的发力都是在惯性基础上地再加力,这就是"以重心引导发力"的意义,也是我们运用步法和合理发力地关键。先将髋部以上的问题解决吧:“收腹含胸”控制好重心,然后将两脚的距离加大至肩宽的一倍半或再大、再将双脚尖相内使双脚稍呈内八型站位,这样双脚可 以撑住髋部使其不易转动,能动的只有上身部分了;接下来重点体会用左肩的先向右再向内的力量带动手臂后引、再用右肩向落点的力量带整条手臂(小臂不动)迎球,在拍将要触球时突然收小臂击球。这样做的目的是只体会转腰引拍,及转腰甩手臂迎球、触球前瞬间收小臂的发力方法,这样,待到你的左右肩摆动自如,手臂、尤其是小臂能在大臂惯性甩动下收放自如,并且有放松、自然的感觉,你的正手发力就基本成型了,此时再将双脚站位恢复正常,按着突然收小臂的时机、节奏去体验用右脚蹬地顶动右髋助腰的感觉,从中寻找用身体打球的规律,你的发力机制就会逐渐步入正规化。 这是我的一种纠偏方法,你不妨试一试看~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 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它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如图甲所示)。我们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分别是:上旋球、下旋球和不转球。 图片来自:nib3223的百度相册 图片来自:nib3223的百度相册 -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所谓上旋和下旋,就是以乒乓球的轴心为准,向上旋转的为上旋,向下旋转的为下旋。请判断,图甲中1、2、3三条径迹哪一条是上旋球(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哪一条是下旋球(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哪一条是不转球的,下面我们来一下。 上旋球就是让球做前滚翻运动,朝对方飞过去,就像汽车轮胎一样。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因此当乒乓球转动时,空气就与球面摩擦,旋转着的球就带动周围的空气层一起转动。上旋球如图乙所示, 乒乓球向左运动的同时,还不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空气流相对于乒乓球来说向右流动,同时球四周的空气还被旋转的球带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球体上方的空气除向右平动外,还向左转动,两者方向相反;球体下方的空气除向右平动外,还向右转动,两者方向相同。因此,乒乓球下方空气的流速大于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乒乓球下方的压强小,上方的压强大,因此乒乓球受到的空气压力方向向下。于是乒乓球在向下的空气压力和向下的重力(合力方向向下,并大于重力)的作用下,沿弧线迅速下落,这样就产生了上旋球。上旋球的特点是飞行幅度高,过网弧度大,在空中急速落下,不易出界,且落地后反弹高而快,前冲力较大,将使对手较难还击。上旋球的轨迹如图甲中的径迹1 。 下旋球就是让球做后滚翻运动,朝对方飞去。如图丙所示,乒乓球向左运动的同时,还不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空气流相对于乒乓球来说向右流动,同时球四周的空气还被旋转的球带动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球体上方的空气除向右平动外,还向右转动,两者方向相同;球体下方的空气除向右平动外,还向左转动,两者方向相反。因此,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下方空气的流速小,则球下方的压强大,上方的压强小,于是球受到向上的压力。这样在向上的空气压力和向下的重力(重力与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但大小小于重力)的作用下就产生了下旋球。下旋球的特点是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故上飘飞行距离长,过网弧度很小,落地后弹跳低平,比不转的球弹得更低。 下旋球的轨迹如图甲中的径迹3 。 图甲中的径迹 2 处于上旋球与下旋球的轨迹之间,是不转球的轨迹。 其实,乒乓球旋转的种类很多,如上旋、下旋、左侧旋、右侧旋、左侧上旋、左侧下旋、右侧上旋、右侧下旋等。但它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即都利用了“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 大家都会很大力的拉球, 可是仍然拉不起下旋球, 原因如下: A.没有足够的挥拍加速空间。原因可能是整体起动太迟,当球已经到达身边时才急忙起动,只好急收前臂迎球,球虽然被拉上,可是由于挥拍的速度还没有出来,拉上也没有力量,即使你拼命加力收臂,由于球已经脱拍,后面发多少力都没有意义的。所以你应该早些准备,提早发力,但不要一开始就用尽所有力气,否则后劲不继,应该逐渐加强用力,刚触球时才将最大的力量爆发出来。 B.没有收前臂的技巧。1.快收前臂的技巧一:大臂跟小臂不要打得太开,如果打开成180度,收前臂的起动会很慢,特别是刚发力的时候,从180度到135度是特别慢的,所以,前臂打开135度就够,不要用什么国家队来质疑135度。2.快收前臂的技巧二:挥动大臂,然后急停大臂,大臂急停时,你会发现小臂会自动甩收起来,停得越急,小臂收得越快,就像双节棍。注意,这个技巧虽然可以让你快收小臂,但大臂急停便不对小臂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手肘),所以大臂是不能停 得太急的,否则前臂虽然收得很快但它是虚快的,你要慢慢调整这个急停的度,不能太多不能太少,由于有了这个甩收的作用,前臂收起来的初速便快很多,后面要加力收便容易得多。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 C.没有随送加速。不是击中球就当完成任务,如果你这样想,很容易就会动作做得不够完整,击中球时,还要继续向出球的方向推送,为了较好的推送,右膝从向右转到向前,这样,整个右边就被推向前,你的重心也会推向前,重心的转移要快。注意:幅度不用大,不可贪心,太大也没有用因为手臂是承受不了太大的重心转移力量的,太大的重心转移会导致还原太慢。 D.拉下旋球要用上海绵。下旋球多不向前走,你要努力迎上去,不要怕大力撞走乒乓球,尽量想象用底板来拉球,这样才能好好用上海绵的力量。注意:前臂不宜太早发力,迎上去的力量来自大臂,努力摩擦推送的力量来自收前臂,收前臂的时候,手肘要向前送,感觉是追着球来摩擦的。 E.挥拍路线。由于下旋球不往前走,为了不漏球,挥拍的时候,是故意先挥大臂向前迎球,有了初速后才向前上收前臂摩擦的,有人叫这个做外弧摩擦。练习时,单独用手挥拍确实是这样的弧线的,可是,如果你加上重心转移及转腰,这个大臂向前挥动的力量会受阻,实际 的挥拍路线, 有可能变成直线,甚至变成内弧,所以,你不必太过着意挥拍的弧线,能让你容易加速的路线就可以。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 这几天跟绝对版主黄教练聊到半夜, 再跟台湾一位专门培养小国手的教练碰面深聊后, 对于拉球的发力训练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引拍到挥拍全程阶段要先 学会放松。引拍时, 先把身体重量压向右脚, 感受压力之后, 运用杠杆原理 先以右脚当支撑把重量顶回去(反作用力原理), 使重心往左移动,再利用重心往左的势能 来带动转腰带动身体, 手臂放松 不必刻意收缩, 拍型保持不变, 用身体控制方向跟弧度, 爆发力自然就出来了。因为拉球站姿要配合击球方向——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30~45度斜角) , 重心移动带动身体 迎前 也是要往 击球方向(左前) 迎去。 请注意您的左脚(以右手直拍为例) 的前脚掌在击球前后不应该有明显的转动。引拍重心右移时,左脚跟可以离地 膝盖稍微往右内屈。蹬腿前迎时, 左脚前脚掌应该保持向前即可, 右腿蹬出前脚掌踩稳向前发力 脚跟离地伸膝 挺出右髋骨带动腰转, 把右腰往左转正即可, 不需要左右髋骨均量旋转。许多文章强调是挺右髋而不说是转髋, 我想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一开始的训练, 可先从站远台开始 两人站右大角打斜线, 手臂放松 不必刻意收缩, 把球撞过去不带磨擦 把球挂高挂远. 打球时 要有感觉是用到 右脚 右髋腰的力量往上往左传达. 击球时 等球的下降期 勇敢的由下往上打 !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 1. 站中远台是为了先把力量放大。 2. 先不带磨擦是为了先放松小臂。这样的训练 就会很自然的蹬腿转腰。 3. 站右大角的意义是, 让您确实的把重心转移跟转腰的力量 带出来。 注意练习时 要由下往上 由右而左 击打 打出弧度 球的轨迹不能低平, 拍型固定 腕部固定 不要压拍 用身体控球. 若打不出斜线代表重心转移跟转腰做的还不够确实。 4, 不要怕飞出去 或者 弧度太高 一开始不要有打进台的压力 打的越高越远越好。 5. 使球吃透拍子打响 (打不出清脆撞板声声音就是不及格) , 尽量把身体的力量找出来, 一定要有用身体打球的感觉。感觉稳定之后 才可以加上磨擦。 6. 建议力量先小后大, 把动作做确实. 身体摆动要等速, 力量要均匀 不要瞬间加力。 7. 做完此练习 手臂会酸 肩膀会酸 都是属于动作错误. 酸的应该是腿 腰 背。 8. 这样的发力训练, 不强调手的动作, 不必特别强调蹬腿, 您心理想着要传递多少力量到腰手, 相对的蹬腿力量就会有多大 很自然的. 刻意蹬腿反而不自然, 动作不协调。 9. 体会不到重心转移力量的人, 可尝试把两脚站开些. 一定要比肩宽。(看看王大力的站姿) 10. 练习时 不主动收臂,小臂可以适当的微调 但是不发力。等发力都顺畅了,最后再加上小臂发力收缩的动作,练习中远台对攻,就会发现,整个腿腰手的合力 力量惊人 且 稳定。 11. 这个练习方法 不动手臂 也可以用来体会 迎前 的动作. ------------------------PART9:几个小技巧------------------ --------------------------- 正手攻球定型方法 端午节下午、晚上陪人打球,由于十分放松,正手攻终于定型了,收获很大,非常快乐。现与大家分享。 一、用脚抢位 跟着球动,用脚抢位。小范围用单步,中范围用跳步或者跨步,大范围用交叉步。 二、用腰引拍) 右弓步,重心压到右脚前掌,注意身体下蹲并前倾。 转腰引拍,胳膊基本不动,自然随腰转动到身体右侧,注意引拍不要 过大,沉肩坠肘。 三、转腰挥拍) 转腰身体(胳膊和身体一体,胳膊基本不动)前迎,注意保持十分放松,用腰控制方向。 四、重心打球; 身体转正时,蹲升右脚, 从右弓步到左弓步(不停地从右弓步到左弓步,重心完全不断地转移),顺势微挥小臂击球动作十分小巧,并甩一下手腕,紧一下手指,从而产生鞭打效应。注意在身前击球,产生压住球、等球的感觉。 充分印证了——脚打七分,腰打二分,手打一分,而且主要还在手腕和手指上。 用身体打球的小方法 离墙面或家具面一米左右,拍型与地面45至80度,对着墙打,直板可用横打,球不许着地,若能连续打10个你就及格了。注意:拍面绝不能冲天,只能冲着前下方,否则很好打,你若光用胳膊打肯定打不了几个,只能用身体的柔力摩擦着打才行,这是练习用身体打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更是练习横板反手摩擦的好方法。 快的方法 唯快不败。 一、打上升期。 二、加强摩擦、绝对力量、爆发力。 三、小引拍,急加速且急制动。 四、打直线,最短飞行距离。 拧毛巾方法 拧毛巾,有两种拧法。两种方法都可以把湿漉漉的毛巾拧成干毛巾。 一种是拧的时候,毛巾逐渐离开身体往外,称为“外”;另外一种:是毛巾逐渐靠近身体往里,称为“内”。 “外”是反手发力模式;“内”是正手发力模式。 用“外”方式拧毛巾的人,反手比较好,比较协调;用“内”方式拧毛巾的人,正手比较好、比较协调;有时候用“外”,有时候用“里”,正手反手都协调。 鞭打的几种方法 ——神农人家 ,、泼水。端起一盆水,从右往左上泼出去。 ,、打耳光。正反手打敌人的耳光。 ,、打得乐。小时候的游戏,不妨试一上。 ,、甩鞭子。 ,、大踏步。大踏步甩手。 源于生活,把这些感觉应用于乒乓球,高于生活。 --------PART10: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1:练习优先论 问题:乒乓球技术中存在种种的问题,想来可以归根结底地说以下几句话:第一句话是:练的不够。(一个技术动作的重复次数不够)第二句话是:少练而无法体会;(重复少使得体会的机会失去或减少)第三句话是:无法体会不能对技术解释心领神会;(体会,即身体不会就不可能使技术在想法上做到所心所欲)。 原因:问题的症结客观上:没有足够时间、方便的场地和适合的练习对手。另外是在有限的练习条件下,主观上没有自觉地对每一次击球所产生的各种感觉进行可能的辩识和分析,只闷头练习,不用心体会。 解决问题的策略:打球(不管比赛还是练习)时,留意每一板球,要记球,要试图分析并尝试解决(这点很重要,而不是对问题进行情绪性的抱怨)。不要怕在改正技术动作中出的一些错,进步往往就从这开始。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要学会在有限条件下使自己技术提高效果最大化。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2.矫枉过正论 乒乓球比赛或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知道错,但往往又改不了或改的不彻底。怎么办, 告诉你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如果接发球经常从一侧出界,你就想法子让球从另一侧出界,如果经常下网,你就想法子让球出界,如 果下网你就想法子球出界,如此等等。在极端方法试一试,多体会肌肉感觉,头脑的想法可以尽量简单些,让动作的结果告诉你另一个极端行为下回发生的事实是什么,这或许会使你对技术动作的使用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矫枉过正论。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3 死线活练论 .单一线路上的技术练习最为常见,从形式上看,国家队员和一般业余练习者基本一样,如正手斜线对攻技术练习,双方站在右半台对打斜线。国家队员一次打个三、四十板,业余练习者也差不多。但事实上国家队员和一般业余练习者在这个内容的练习上存在很大差别,他们是形同而神异。 神异之处是:在定点、定线的上旋击球中,前者击球有若干主动的变化:力量方面的轻、中、重变化,以及相应的击球动作大小的变化;击球时间方面的上升前期、高点期和下降前期变化,以及相应的步法在近台、中台和中远台之间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是积极主动去提高用不同动作处理不同来球的能力。练习形式看似是一条“死线”,但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赋予它“活练”的内容。而这样做的目的就使练习内容更接近比赛的实际。达到练约等于战,而不是练等于出汗或于战几乎无关。 就乒乓球单一线路的技术练习而言,能够做到“死线活练”者,大约会成为强手。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4.握拍决定论5 乒乓球练习者往往会郁闷自己击球动作的“怪异”。尤其是做攻球、拉球等技术动作时。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导致动作“怪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太起眼的握拍方式上。 仅以正手攻球为例来简单说明:直拍握拍食指过深,拇指过浅且食指用力,由于拍形不能适当前倾,击球往往出界多。如果要避免出界,必须用较大幅度的抬肘动作帮助使球拍拍面前倾,故正手攻球基本上就会有抬肘和翻肘动作。 成人开始学习乒乓球时,没有打乒乓球一点概念,也没有人告诉什么是正确握拍方法,又贪图一时握拍只痛快,因此,很容易留下怪动作的“后遗症”。一段时间后再改,难。可能只能将错就错了。甚是遗憾。 因此,学习打乒乓球,看似不起眼的握拍方法,却对技术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5.张弛有度论 一“击球动作紧张僵硬”;二“发力击球时却无力”;三“拉弧圈球拉的不转”等等,都技术动作学习中常见问题。 一般的说法:是初学打球动作不熟所致。如果练了一段时间还是如此呢,是力量不够,如果增加了力量练习还如此呢,是摩擦不够,如果注意了摩擦动作还是如此呢, 细想一下,问题症结之一是出在对技术动作在张弛关系的处理 上。引拍紧张不能够给挥拍发力提供充分动力支持,发力和摩擦效果自然就差;引拍紧张导致重复性动作僵硬和失调。 解决的策略:引拍时肌肉要适当放松(可能不习惯,使击球的失误有些增加,可值得你去做),挥拍击球时加速发力。这一引一击,一松一紧,使得动作有节奏和舒展,击球的良好效果就会显现。 更重要的是:僵硬的击球动作和紧张过度的心理关联,击球动作的张弛有度则和心理的张弛相呼应,张弛有度对技术在比赛中有效运用非常重要。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6、以赛带练论 因为是打业余乒乓球,不仅图个技术提高,还要图个赢,图个乐。球友见面当然要叫叫板,打打比赛了。把有限的时间光用死练上,多冤。还好,事实上在比赛中存在着完善和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可能性。就技术提高和打球图乐的完美结合而言,业余球友也就可试试“以赛代练”了。 怎么做,基本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就把一些比赛当作一种实战练习。可以在有一定压力下,打发抢、打接发抢如此等等的技战术。并及时分析失败和成功之处,活学现用。如此以来,体会才深刻,进步才显著。 2)单一目的。如和某一对手比赛,就是为了练正手冲弧圈球(拉下旋后再冲对方防过来的上旋球)。可以在一局中使用,也可以在整场中使用。 3)如果怕输,那就找个水平比你低一些的。可以特别关注地试试自己 的某一个技术或技术组合。看看效果。行,再逐步和厉害的对手比试比试。. 4)就是要和比自己强一些的对手比赛。此时千万别蒙了,千万别怕,他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一定要看清和记住,他(她)对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干,他想达到什么效果,达到了或没怎么达到。记住。下次你可能就会比这次少犯技术战术上的错误,少犯错误,就是进步。没准会闹个“冷门”出来。 业余时间打乒乓球,肯定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所谓基本攻的练习,也不能奢望基本技术能够有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工夫。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和队友“礼尚往来”,尔后又能同“贬”同乐,够了。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7.朝秦暮楚论 乒乓球技术提高的是能赢球。由于乒乓球技术细腻,每一个新异的技术刺激都会给你技术的使用带来麻烦,使之发挥不了,导致输球。所以,要能赢一些球,就要必须适应不同的技术打法,适应乒乓球中那些基本的“新异性的刺激”,增加抵御和反击不同对手袭来的“怪招”,战而胜之。 如何做到这些呢,办法就是“朝秦暮楚”。 所谓“朝秦暮楚”论就是练习对手千万别和一个人“从一而终”。尽可能地和不同对手进行练习,和技术特点比较突出的对手练习,和自己最讨厌的技术打法的对手练习。练习过程肯定别扭,不爽。别急, 慢慢地就会有感觉,有好转,这是进步。当然,你不是为了赢球吗,当然要忍,这值得。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8、技术优化论 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数量和掌握技巧的程度一般是有限的,每一个打乒乓球的人都如此,不管是业余的和还是职业的。用有限的技术和技巧,能不能赢更多的比赛呢,答案是:能。 能的根据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试图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有限技术的效益最大化,有现成的事实:打法,有若干技术及特长技术组合成的打法。 比如:在掌握了基本的发球技术、搓推等控制技术和拉球技术后。通过比赛人们发现它们可以有不同使用策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们也知道个别技术虽有特点,但是不可能单一地去使用,必须组合使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组合使用才行。 如果某种技术组合往往有效,你就信它,如此以来你就有了自己特有的打法。而且根据不同对手进行的一些调整如果依然比较有效,你就基本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 这,就了不起~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 9、合作破坏论 奇怪了:乒乓球技术提高中还有“合作破坏论”一说, 释疑:1)在练习的意义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球友间进行练习,如果练习中象比赛那样去打球,什么“声东击西”、“一棍打死”之类的做法,从技术学习上看,肯定没法满对击球次数的基本需要,从练习的心情上看,肯定不爽不痛快。所以,朋友间的练习,往往力争做到 合合美美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此曰:合作。 这样合作时间长了,我们身边就多一些“练习性选手”,中看不中用。 2)在比赛意义上,情况和练习截然不同了。一比赛,满脑子就一个字:“赢”。于是,“六亲不认”了。练习时“温柔”没有了,比赛中不但“声东”还“击西”、往往恨不得“一棍打死”才好。此曰:破坏。 问题出来了:如果练习“温柔的合作”和比赛“残酷的破坏”有如此大差别,练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办法是有的,就是在练习中运用“合作破坏”论。即练习60%-70%是要学习和提高技术能力,所以,要保证一次上手练习有适当多的击球次数,不然就无法学习了。与此同时,在基本回合有了后,也有了手上的感觉,在一个多次击球的回合中要添加20-30%的“破坏”性因素,打的狠一点、刁一点。单一技术单一线路上的练习可以如此,结合技术的复线练习(有规律的)练习也可如此。另外还要随水平的提高增加无规律性练习内容。这样做,就是使自己的技术中看更中用。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 得意忘象论 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数量和掌握技巧的程度一般是有限的,每一个打乒乓球的人都如此,不管是业余的和还是职业的。用有限的技术和技巧,能不能赢更多的比赛呢,答案是:能。 能的根据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试图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有限技术的效益最大化,有现成的事实:打法,有若干技术及特长技术组合成的打法。 如:在掌握了基本的发球技术、搓推等控制技术和拉球技术后。通过比赛人们发现它们可以有不同使用策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们也知道个别技术虽有特点,但是不可能单一地去使用,必须组合使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组合使用才行。 如果某种技术组合往往有效,你就信它,如此以来你就有了自己特有的打法。而且根据不同对手进行的一些调整如果依然比较有效,你就基本把自己有限技术做到效益最大化。这,就了不起~ 乒乓球技术提高策略之唐建军博士十论十、得意忘象论(二) 有网友发帖子问:打乒乓球的最高状态是什么,答案之一:“得意忘象”。我发了关于乒乓球技术能力提高的九个帖子,就提高乒乓球技术能力提出一些想法和大致的做法:之一是谈多练(巧练)的;之二是谈如何纠正错误动作的;之三是谈练习方法要领的;之四是谈结构功能的(我们的许多技术动作问题都可以在握拍上找到答案,往往握拍的结构决定了击球动作的结构,击球动作结构好坏程度又决定其击球效果(功能的实现));之五是谈击球动作的放松问题,再加一句,放松不仅有助于动作协调,适当放松的肌肉还有助于能够仔细体会比较丰富的触球感觉。之六谈的是练习方式的广泛化(以赛带练);之七是谈练习对手多样化;之八是谈别把练习和比赛割裂开来;之九是谈有限技术效益最大化。 上述九个帖子的想法和做法不管能够实现多少,有一定基础的人基本都可以步入乒乓球的新境界:“得意忘象”。差别在程度上,有的人基本上完全是,有的人有时是,或某一技术是。 “得意忘象”什么意思,就是技术动作在比赛已经不怎么需要考虑了,技术动作已经自动地成为了战术和计谋的工具,这个工具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具体讲:正手冲。比赛时是要发挥它的巨大杀伤力来直接得分,至于拉的动作,已经自动化了,你已经不需要要注意它的动作形式,你的注意只是在如何直接得分上了。 比赛中“得意忘象”的感觉很好,似乎可以“随心所欲”了。有,有一些,或就有一下,都好。 补论:得技得道论 情况好的话,乒乓爱好者可能会获得两种境界: 一是所谓发现“窍门”。就是在反复练习和比赛后,即发现了一些技术及在战术使用上的种种小“窍门”。这时你在技术及在比赛的战术使用上,有不错的感觉。这算是“得技”。 二是所谓有所“顿悟”。就是在技术及在战术使用得“窍门”的基础上,自己而又反观他人技术及其战术使用,发现作为人,在实施某种技术及其战术时,在一分得失产生时,其技术动作、体态和心思往往有着某种共通的东西,你发现在比赛中对手(或者你面对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握的,感到了可以抓住乒乓球游戏中对手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开始认识到赢技和赢人有些不一样。由此感受,这算是“得道”。. 当然,“得技”打开的是一扇通往“得道”门,而且“道”在“技”之上。得技者,心思在技,一方行;得道者,心思在人,天下行。 -------------------------PART11:正手攻球提高篇--------------------------------------- 打了N年的正手攻球,本来以为自己全身都放松了。身体也协调了。拉球也很暴了。和高手过过招吧~哪知道,怎么能像以前的技术那么运用自如啊,一发大力身体还是僵硬的。一连续起来还原还是慢的。判断还老出问题。接球质量也不高了。控制的感觉居然全部飞走。输的一塌糊涂~后来想了好多天,也练习了很多天。发现了很多从来没有发现的毛病,或者说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不知道您是不是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而影响了您的进步速度呢, 第一,腰带手臂腿没发力 开始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学习的。也一直这样打了过来。但是其他的技术有了提高,可是对攻没有提高,也就是说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没有提高上去。每次打的时候都是腰带着手臂走,向左前上方挥拍。收臂。可是忽略了以个问题,左前上方那么大的角度我到底更应该靠近哪个方向,------手臂,收到眉心。教练这么教,就这么练习吧。注意转腰,于是腰就开始动了。现在打球动作看起来是很好。但是内在的感觉一点都不好。打球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意下内在的感觉呢,那天用直板陪学生的时候突然间发现:原来自己的腰和腿发力的顺序出现了错误。腰先带动手,这样就导致腿发布上力量了。正确的应该是腿蹬腰转带动小臂。 第二,身体重心转移出现了问题 开始阶段:手臂匀速收,腰也匀速转,大臂也不放松,打时间长了就 感觉腰和大臂一体了,形成了腰带小臂走。再打半年又变成了身体带动小臂走了。现在能感觉到手腕的控制更亲切些。可是手指的力道还是不好,感觉也不明显。也许是功力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吧~ 现在看到很多朋友也和我开始的时候一样练习,不同的是他们总是这样的练习。其实对于以个初学者那些理论一点问题都没有。教练教的也都是对的。但是大家忽略了内在的感觉。手臂匀速收~你还怎么控制力量和速度,怎么灵活的控制。你还怎么能在瞬间把球控制的很严密。让球稳定起来~另外,你有专门的时间来练习你单面收臂的摆速~咩有~都咩有丫~最后打的年头多了,也形成了一样的动作。但是你自己内在的感觉是不是有问题!你能感觉到舒畅自如的感觉吗,你能收发自如吗,如果不能,你的重心就出现了问题。你重心过于从右向左移动了~也就是你重心移动的太大了。把身体的力量给压住了~不能在短时间内发出来。 第三,你的还原出现了问题 第一次拉球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动作怎么不拿么自然,直到现在也没有改的太好。主要就是疆,身体放松的时间不够多。时间差不够大。时间点不对。引拍得时候应该放松,发力结束了应该放松。可是每次还原的时候还需要用力,引拍也需要少些力量来把拍特意的引到相应的位置上,要不就出错了。这样一来还原还能快,不能了吧~不能了~ 怎么解决还原的速度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还原的问题, 这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在不同的速度下以同样的速度把球打过去,不同的落点能以相应的节奏和速度打到对方相应的位置上)的 球友才能完成。正手攻球,平时的对攻在比赛中根本就用不着,但是为什么还需要练习呢,还需要那么多的时间练习呢,因为正手攻球的动作是很多正手基本功动作的框架。拉球和攻球的身体应该是一种相近的感觉,很多人都是拉球和攻球时两种动作--两种感觉。两种动作是对的,但是两种感觉就不对了,那么你正手的对攻练习再多的时间也是事倍功半。 正手攻球最重要的-----这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能达到和做到的。但是如果你达到了这个阶段,你能做到的时候你还不做到,那么你正手攻、拉,冲的杀伤力准确度,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就会感觉到心中没谱,手上没数。可能是我说的有点多。但是不经过这样的洗礼不会对以下内容有很深处的理解。 正手攻球动作中:站位不能太近台,因为你需要足够的空间控制、发力和调节。引拍要放松。发力要集中,之后还放松。这里面,注意腰腿的协调一致性。统一不可分割。 把正手攻球分为三个阶段:1.判断、碎步调整站位,2.引拍,3.挥拍击球和还原成基本状态。这里面如果吧动作时间分12份的话那么1应该占2份,2应该占6份,3应该占4份。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引拍的时间占2\3,挥拍击球到还原,只占1\3,这就要求大家在打完球时不能再“照相”了。需要马上还原。 最后一点:还原的位置。看高手打球就感觉画弧,动作出现绕圈状态了。其实是因为打完一板球需要还原,而这个还原点整好在身体附近, 偏正手一侧。这样更有利于反手和正手的衔接。平时打球的时候多练习一些东西,比赛的时候就能看出自己练习的效果了。4 转自博乒网湖北站站长&博乒网乒旅站副总监神农人家版主 ---------------PART12: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我们知道,每个技术动作都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这就是准备、引拍、击球、还原,任何技术动作都离不开这样四个基本环节。但是,四个环节中,对技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击球这个环节,我们叫它核心环节。许多帖子对核心环节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尤其是对弧圈技术的击球动作讨论都比较充分,这对我们怎么样来认识弧圈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看了大家的帖子,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今天,我就从“击球”这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提供给大家参考。 先提供给大家七个字,来描述“击球”这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再适当展开讨论一下。这七个字就是:蹬、送、扭、转、甩、收、拧。它是根据弧圈击球动作的基本结构和用力的基本顺序来进行和描述的,尽量把击球过程复杂的动作用简单的一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在练习中提醒和暗示自己。 蹬——弧圈击球动作的起点,也是用力的发端。 在准备和引拍两个环节中,身体重心已经适度下降,全身象弹簧一样 得到了压缩,力量得到了积蓄。从“蹬”开始,身体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也就是身体的展放和重心转移及力量的释放阶段。蹬也是对动作的一个基本的描述,指的是前脚掌的用力方式,其方向是与引拍的方向相反,即向前上方向。同时,也包含了将原来微屈的膝关节蹬伸的意思。值得强调的是,蹬所描述的主要是与握拍同侧的脚腿的运动形式,而不是对两脚动作的整体描述。因为发力和拉球的腿部动作,主要是由握拍同侧的脚来承担和实现的。另一只脚只起着配合的作用。 扭——扭腰。 为什么不用“转”而用“扭”来描述腰部的动作呢,主要考虑到我们对中国文字的字面形象理解。“扭”字说明腰部运动的复杂,是使用“转”字而无法达到的。转有平转,向上转,向下转,向左转,向右转等描述方式,但“扭”,初了转动之外,还涵盖一些复杂的运动方式。而拉球中的腰部运动,就是复杂运动的表现形式,仅用“转”字来描述是不够的。 那么,拉球时腰部是怎么样运动的呢,这要从引拍最后结束时的动作状态说起。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引拍结束时,腰与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时,握拍一侧的腰部由于引拍动作的完成将会使一侧的腰与髋关节收得很紧,而另一侧的腰部将会适度的放开,身体的重心也落在了与握拍同侧的脚上,同时,握拍同侧的腰也会随引拍向后的动作而出现向下向后的转动,从而使整个腰部的形态出现了同时在三个不同空间上的运动(即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因此,用“转”字来描述腰部的运动是很难全面概括的,这是其一。 其二,击球时,腰部的运动同样也是在上述三个不同的空间上展开的。首先是握拍一侧的腰部向前、向上、向内的复合性的扭转,这样的描述,即是顺序上的排列,也是方向上的说明,任何方向上的颠倒,或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的转动都是欠缺的和不完善的。此时,另一侧的腰部运动亦同时进行,随着同侧髋部的向后运动,原来打开的腰随击球动作的开始而主动收缩,两侧腰部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握拍一侧的腰部在不断的向前、向上、向内运动,非持拍一侧的腰部则不断的向后、向下、向外运动,这一“放”一“收”,将取决于你拉球的质量,只有拉球一侧的腰部动作,你拉球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学会这一“放”一“收”,你的髋关节的力杠杆作用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你的送髋和扭腰才会具备了实际的意义,不然,动作的连贯性和力量的传递到此就已经终结,下一步,你就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了。这就是我们许多球迷朋友追求转腰,但见不到效果而百思不解的地方。 两侧的腰部同时在围绕身体的垂直轴作不同方式的运动,这种动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腰部运动的难度,而没有腰部的参与,腰腿的力量就用不上,拉球的质量就无法谈起,因此,可以看出大家对拉球腰部动作的讨论是抓到了拉球技术的根本。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关注握拍一侧拉球腰部动作的同时,还要更关注另一侧腰部的动作配合,不然,不要说你拉球应有的力量出不来,就是动作的协调性和还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我看了大家的帖子后感觉到已经被忽略了的细节。 腰部动作是躯干动作,没有腿和手动作那样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也 就是说外显性、直观性不强,动作内隐的成分大,主要是腰部的肌肉群的收缩运动。越是这样的动作,就越需要从动作的机制上进行了解,要多加强动作结构上的分析,上面我所分析的这些内容,还需要大家在实际的练习中反复去体会和琢磨。对优秀运动员动作的观察也是方法之一,但要注意每一个优秀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动作特点,尤其是对有些特殊的动作,要进行过细的分析,不要盲目的去模仿。比如波尔的挺身式的高吊,如果按照传统的训练要求和一般的动作分析,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在波尔的身上却显得那么潇洒自如,这与他平时的训练有关,也于他使用技术的技巧有关,与他所形成和具备的打法有关。大家都会说,存在就是道理,但反过来说,如果波尔再完善一点,技术动作更合理一点,不就会更具备优势了吗。大家在观察时,我建议还是多看看我们国家的优秀选手,因为中国运动员是通过严格的系统训练若干年,技术动作是比较完美的。 转——转肩。 转肩的动作与髋的动作基本一致,注意,这里描述的是肩部的运动而不是肩关节的运动,因而肩部的运动仍然属于躯干的运动。如果我们解决好了对髋部和腰部运动的认识问题,肩部的动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甩——整个上肢的运动方式。 我们知道,拉弧圈需要的是快速的运动方式,快速的运动方式需要的是快速的力量。由蹬、送、扭、转所合成的力量传递到上肢时,要转变成快速的力量,就需要上肢的发力技巧,如果上肢不具备这样的技 巧,力量虽然凝聚起来,却仍然得不到发挥和体现,那么,前面的努力又算是白费了。研究弧圈手臂的运动方式,可以用“甩”字来形容,甩是一种“鞭打”爆发式的用力方式,说明了力量在积蓄后瞬间释放的效能。由于关节构造的原因,这样的方式在踝、膝、髋、肩(指上肢带关节)等关节上是不能完成和实现的,但在手臂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得到体现,主要是因为肩与大臂连接的肩关节具备这样的运动功能。由于肩胛骨(肩部)的运动可以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而且能使关节盂始终与肱骨头保持在方向上的一致,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上臂的运动。 从关节构造上分析,肩关节属于人体的自由上肢关节,它是多轴关节中运动功能最完善的球窝关节,可以进行任意方向上的运动,即可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作外展、内收运动;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还可以作环转运动。肩关节的这种关节上的特点对我们掌握高难度的技术提供了物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会带来因对动作缺乏正确理解而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的麻烦(比如抬肘等)。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但稳固性较差的关节。其原因是关节头与关节窝的面积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此外,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分,肱骨头容易从此滑出,用力不当和用力过猛也容易使关节囊表面和韧带受伤,因此,在技术动作不熟练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一般不要随便发力。由于拉弧圈的力量较大,在练习中也要注意持续的时间不要过长,当体力下降和精力无法集中的情况下可以转入其它内 容的练习,以免出现伤害事故。 提高挥拍动作的速度和质量,手臂除了要采用“甩”的方式来释放下肢和躯干积蓄的力量外,还与充分发挥手臂本身的肌肉收缩的力量有密切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拉球前手臂肌肉的自然放松,不能放松,就不能有效的收缩,凡是发力出现问题的,我们都可以从拉球之前手臂肌肉是否放松上来寻找答案。关于这一点,今后我会在其它的文章中再进行说明。如果说你还不会处理好腰部以下的力量传递,或者说处理得不是很好,也不要失去信心,只要你的手臂动作运用合理、恰当,仍然可以利用上肢的力量将球拉转,从而也可以弥补你身体发力不足的问题。当然,你努力的方向还是要学会利用全身的力量来投入拉球的技术动作,能改进一点,就会离理想的目标靠近一步,你的弧圈质量也随之会有明显的提高。 发力顺达通常是建立在轻松自然的动作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上肢无法放松,那么,从下到上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也就子虚乌有了,要知道这才是发力的大忌。如果你达不到发力顺达这样的境界,平时练习时就不要盲目的去练习发力,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改进弧圈的技术动作上来,要明白,发力的程度是与技术的熟练程度始终是成正比的。要使全身的力量整合起来,就需要身体各部分的高度协调,真正做到这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坚持长期和不间断的反复练习,才能水到渠成。 收——前臂的加速运动。 前臂在弧圈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前臂的加速运 动是全身力量的最后体现,整个拉球动作的质量高低与前臂的加速运动有直接的关系。在整个上肢“甩”的过程中,前臂已成为鞭打动作的末端,凝聚的力量也将由此传递到球拍而作用到球体。前臂的这种加速已经成为弧圈动作的基本特征,只要我们一提及弧圈技术,就会立马联系到前臂的加速运动,这就说明,强烈的上旋旋转是于挥拍的加速运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样的加速运动,就不可能产生区别快攻动作的弧圈技术。 那么,前臂的加速运动从哪里来,除了由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甩”的发力方式外,还与引拍时处理好大、小臂的关系有关。拉球的引拍与快攻的引拍在大、小臂的关系上有明显的不同,快攻引拍时,大小臂之间都有一个角度上的要求,也就是说,要保持击球动作的小而快,并抢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将球击出,必须要控制动作的幅度不能过大。而拉弧圈的引拍,小臂伸得较直,这样就使击球动作的半径加大,在上肢“甩”的过程中,再利用肘关节的骨杠杆作用,形成以肘关节为止点(近固定)的运动形式,即我们通常说的二次加速。看上去是前臂的动作,但从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分析,主要涉及到上臂。关于肌肉的运动这里限于篇幅,也就不多说了,今后有机会再进行必要的介绍。这里需要讲清楚的是,小臂的加速动作实际上是上臂肌肉工作的结果,因此,改进小臂的加速动作只能从上臂的肌肉运动去寻找答案,这一点,前面已经讲到,就不再重复了。 拧——手腕和手指的运动。 如果在拉球最后的摩擦时,能加进手腕和手指的力量,这对提高弧圈 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手腕的动作应该与整个动作的发力方向保持一致,加力前,手腕不能任意晃动,只能保持打开的状态,在接触球的一刹那,采取“拧”的方式。拧实际上是一种内隐的发力方式,就象拧开龙头一样,用拧来形容手腕的发力形式我想是适当的,这说明了手腕在即刻运动时应保持的一种稳定状态,同时,拇指和中指应配合用力,并控制和调节好拍形。要强调一点的是,拧是在摩擦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摩擦的一种加力方式,而不是改变摩擦的动作形式。如果你的摩擦还掌握不好,千万不要学着去拧。 综上所述,蹬、送、扭、转、甩、收、拧是对弧圈击球动作的分解描述,目的是便于大家加深对弧圈击球动作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而不是说弧圈的击球动作必须得按这样的步骤和方式去练习,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动作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有的甚至是同步完成的,这样分解,只能给大家提供对自己拉球动作的辨析,而不是对拉球动作的分割。你可以针对自己的技术动作,来对照一下还有哪些缺陷,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说到底,是增强你对弧圈击球动作整体上的把握,仅此而已,也仅供参考。 ------------------PART13:正手攻球三大关的练习绝招----------------------------------- 第一关——借力击球 正手攻球的精随所在。学会借力击球,正手攻就已经学会了80%。不 会借力击球,谈“以腰带手、小臂不要主动发力、重心转移”„„都是白谈。而真正体会到借力击球之后,小臂动作就会很自然地温和起来,腕部也会自然相对固定,拍子跟球的撞击就会打透,声音就清响,不再会胡乱磨擦。再快的来球,都能轻易“[url=]快速截击[/url]”。 学会借力击球,自然也就懂得控制最佳击球点。就不会把手后拉去引拍,也不会总是要等球出台才能击球„„ 第二关——以腰带手 小臂动作正确了,不乱发力了,腕部、大臂都固定住了,再谈以腰带手,就变得非常轻松容易。这是第二个关卡。运用转腰击球的真正涵义,就是不让你大臂胡乱发力。转腰速度快,柔和稳定,达到以柔克刚、以快制快的效果。克制弧圈球的技术之一——“快带弧圈球”,就是近台正手攻球的变化型。七早八早就解放大臂,解放腕部,那肯定是大绕远路,事倍功半。打起球来,累啊~ 第三关——重心转移 学会借力击球、以腰带手等正手攻球的基本要义,就剩下重心转移这回事了,这关就简单多了。重心转移就是讲腿的动作。除了腿腰发力的配合,正手攻也要[url=]借助重心转移的方式来控制击球方向[/url]。转腰带手之余,让身体还有往击球方向前迎的力量。对以上要义都能体会之后,请大家先放松自己,跟着如下方法练习,只要几小时,保证会让您有所收获。 借力击球练习 许多文章都提到,正手攻必须借力使力,利用反弹力量来击球。怎样 才算是借力呢,听起来容易,但是一上台,身体不听使唤,手臂太早发力,或者击球点太晚。明明是台内的球,却等它弹出台外才去击球。知道要去借力,身体就是不能配合。我示范给很多朋友看,他们就是看了一百遍也做不出来。原来关键不是他们不知道要去借力,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借力击球,想借而借不到。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来让球友们轻易就能体会借力击球的要领。 1、预备姿势:身体靠近桌台边缘。越靠近越好。就算贴着桌边也没关系。勇敢靠近桌台~ 2、身体稍微前倾,肚子内收(是弯腰哦可不是叫你驼着背),两脚与肩同宽,两脚站立要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3、把手伸入台内,小臂与大臂夹角约110度,控制拍子的高度越低越好,比网子低更好。拍面竖起垂直于地面(小臂一定要伸入台内)。 4、请朋友在桌子对面发球,过来你的正手位置。球速不能太慢,球带点上旋即可,不要发下旋球(麻烦找发球利害一点的,球的落点、速度要够稳定)。 5、把拍子当作是一面墙,让球来碰拍子,不可用手臂出去击球,让球自己反弹。 6、不可以提高拍子高度来碰球,请把拍子逼近球的落球点,来碰球。如果碰不过网代表拍子高击球点太远,请往前站些 (不是把手伸长! ) 7、注意一定要用碰的~否则此练习就宣告失败。 8、只要拍子足够接近球的落球点,你可以发现,只用碰的球就能轻易过网,而且球带有弧线。请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每一个球都能顺利 碰过网。不要求碰进台,只要过网即可。熟练之后,可以控制拍型前倾角度来使拍子可以把球碰进。——不要偷偷退台喔! 请贴近桌台,勇敢地往前站~ 呵呵,过关了吗,恭喜您。那要开始练习收小臂了吗,不„„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别动~还没轮到它呢。 以腰带手练习 9、延续以上碰球的要领。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当然,手腕肯定是不能乱动的~简而言之,先把整只手“残废”掉。 10、光是碰球没力道,来点儿劲吧。且慢~怕您手臂乱动,破了功。请用左手抓住右手大臂~没办法,我信不过您,哈哈,买个保险。 11、手臂都抓住了,怎么动啊,嘿嘿,别忘了,您还有腰啊~就用腰的转动来让拍子前后移动碰球~一开始慢一点,慢慢来,温和一点。 12、大臂被抓紧,如果乱动,你的左手马上会知道,请立即处罚右手~捏它一把,警告它不要乱动。如果您控制得好,用腰转动控制拍子前后运动,就能轻易把球碰过网,而且腰转的速度,就能控制球速。呵呵,这就是以腰带手,借力击球了。 12、耶„„不知不觉,您已经连过两关了~继续练~把转腰的节奏感觉出来(左手继续抓住右手大臂,球还是用碰的)。 13、以上动作都顺畅了,您可以慢慢地挥动小臂来控球。慢慢挥喔~不要搞什么收缩加速,因为光借力击球,以腰带手就很够了。您会发现:好象是腰在击球,而不是小臂。小臂作用,只是拿来微调用呢! 谁说要退台才能击球,您这不就做到了手在肘前,手在台内,手不后拉(大臂被抓住了,您还能后拉,那不是你骗我,就是你欺骗你 自己了„),击球点也在台内,低的球也不需要摩擦过网....转腰引拍,以腰带手击球,以力借力„„哇,全做到了~神奇吗, 重心交换练习 14、先徒手练习重心交换的动作,转腰,小臂动作先省略。 15、上半身一样保持前倾,肚子内收两脚站立与肩同宽。 16、利用两腿弯曲程度的不同,把臀部右侧移动到右脚跟的上方! 此时上半身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否则会变成扭屁股,有感觉右腿比较吃力左腿比较虚浮吗? 呵呵那就对了! 17、同样的,把臀部左侧移动到左脚跟的上方,你会感觉到——左腿吃力右腿虚浮。 18、重复16、17的动作,呵呵这就是重心交换啦。 19,熟悉重心交换的动作之后,把转腰动作配上去! 腰往右转的时候,又配上重心右移的动作,(控制臀部位置就对了) ,腰转正的时候就把重心往左移动。熟练了你就可以请人发球给你试试看了! 可别又忘了以腰带手,借力击球的要领喔! 错了,就请重头练起吧! 只要“借力击球,以腰带手,重心交换”这三样都做的出来,呵呵,接下来我列出20来项“正手功球基本动作的分解动作要领”跟着领悟起来就简单多罗。反过来说,如果这三个关卡过不去,我列一百项也是无用阿... 击球点练习正手攻到了一个地步,可以这样练习,站位先靠近桌边,跟对手来回对练(用腰打就够,小臂不必发力,球速中等) ,然后,每打几球就退一步,球速不变,对手发力也保持不变. 退到中台之后,再往前进。这主要是让您练习控制击球点。另外,越是远台 的正手攻,有正确用腰带手的打法,比拉大臂的方式,还要稳定省力! 正手攻一定要能控制,不带摩擦,撞击声要透~撞不出声音的正手攻铁定是有问题。如果您还是压抑不了拉大臂的方式打球,,腰没感觉,小臂不出力就打不好,每一球都得退台拉,不摩擦打不过网..... 呵呵,那就请您按着帖子的练习方法再试试看吧。 还得提醒一点,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每次都得练习。如果上台对练,发现不对劲,就请重新练过,不要急着找人比赛。小弟我每次都会先找人对练,近台正手攻球基本动作,顺手了来加摩擦退台。周遭碰到的,业余球友已经没几个人正手攻比我标准,但是,我仍坚持每次都练。毕竟我们是业余出身,定型不容易,就像是医院的患者.... 要定期服药复建的呵呵。r所以不要一天两天练顺了,就以为神功练成... 还远的呢。您还在犹豫 ? 看一下山西分舵置顶的几篇云中客先生的文章吧 ! 想直接跳级练拉球弧圈,算我求求你.... 转腰都不会,再怎么练也是旁门左道。前冲不够冲,加转不够转,那还不如打正手攻,以快制快以快制转,呵呵... 为何要练正手攻球基本动作,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就如盖房子,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 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 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 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 直接从拉球动作来感觉用腰是比较难的。因为拉球靠腿、腰、肩、大臂、小臂、腕、指力等发力传递,不像近台快攻基本动作那样单纯,很容易一个环节错误,就给练错,不小心就走回头路,或者误解,感觉错误。要理解腰的动作也比较辛苦,容易绕远路。毕竟许多业余球迷都打了好几年的球,要直接从拉球动作去改,真的很难很难。
/
本文档为【[最新]乒乓球高手长大年夜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