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

2017-09-26 10页 doc 3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 学年论文 项目:英美文学史姓 名: 邱清平班 级: 英语 0882学 号: 200813060222 指导教师: 唐湘从设计日期: 2011、06等级评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教研室 2011 年 6 月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摘要: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著名 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一生创作的 14 部作品和其他作品中将其人道主义思想体现 的淋漓尽致。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从自己艰难的现实生活出发, 通过文学创作揭露生活的真实。他宣扬人道主义,把道德文化作为一面旗帜,引导 人们博爱...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 学年 项目:英美文学史姓 名: 邱清平班 级: 英语 0882学 号: 200813060222 指导教师: 唐湘从设计日期: 2011、06等级评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教研室 2011 年 6 月 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摘要: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著名 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一生创作的 14 部作品和其他作品中将其人道主义思想体现 的淋漓尽致。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从自己艰难的现实生活出发, 通过文学创作揭露生活的真实。他宣扬人道主义,把道德文化作为一面旗帜,引导 人们博爱,共创一个美好的社会。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 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 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 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 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 家”。《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之一, “在结构和语言上堪称完美”。Abstract: As a reality critical writer Charles Dickens shows the humanism on his 14novels and the other articles very well. Dickens lives in the Victorian Era and for thestatement of the hard life of his early time his novels guide people to love to create abetter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nineteenth-century novel is astar-studded peak times. In these great novelists Dickens i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stars. Dickens suffered difficult childhood world sympathy for the laboring peopleand most that have no children. Dickens is a prolific writer with his hard work andtalent to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classics. He is a master of humor often with a funand romantic language i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in the truth about the world thatMarx also had praise to him as an outstanding novelist.” Great Expectations is afamous British novelist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the most representativeworks of the late one in th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is perfect.关键词:狄更斯、人道主义、批判 现实主义Key words: Dickens humanism critical realism 1. 查尔斯狄更斯简介 英国著 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 - 1870 一生创作了 14 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他的创作充分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并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现代 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贯穿狄更斯全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线索就是对 于 19 世纪社会所作的批判性的分析其广度和深度是没有任何一位小说家能够超越 的。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 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马克思认为他们向世界揭示了许多“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 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期, 通过文学创作宣扬人道主义,从道德的角度对生活进行批判。 在他文学创作的三个 时期中,都把人道主义作为作品的主导思想。第一时期中受难的“小人物”最终赢得 了富有资产者的资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时期中时的有钱人在“苦难教育”和“温 情感化”下开始帮助困难人;第三时期中,为了让人们弃恶从善,他创造了一个个完 美的人道主义者形象,并强调人的道德与命运紧密联系。他从来没有停止关于道德 的说教,并用自己的作品当做道德文化的旗帜,呼吁富人和穷人克服各自的偏见, 互谅互爱,引导人们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 2.1 查尔斯狄更斯作品介绍 狄更 斯的主要作品有如下十多部: 1836 年 (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 年《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1837 年-1839 年《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8 年-1839 年 (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40 年-1841 年 ( ;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1 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 ;1842 年《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3 年《圣诞 (颂 歌 》 A Christmas Carol ) ( ;1843 年 -1844 年《马丁 翟述伟》 MartinChuzzlewit ) ( ;1846 年-1848 年《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9 年-1850 (年《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51 年-1853 年《写给孩子看的 ( ;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 1852 年-1853 年 (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4 年 ( ;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5 年-1857 年 ( 《小杜丽》 LittleDorrit ) ( ;1859 年《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60 年-1861 年《远大 (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 ;1864 年-1865 年《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未完成, 1870 年 (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 这些作品中,广为流传且收藏价值最高的要数《双城记》和《远大前程》了。 2.2 《远大前程》的故事简介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最完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 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 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 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 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动态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 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独特的方式描写了 19 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青年人的成长的主题, 并深刻批判了罪恶与贪婪、资本主义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小说还同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这部巨著的成功。 2.3 《双城记》的故事简介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梅尼特医生目睹贵族暴行,写信告发,却入狱 18 年。 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凝练适度,寓意深刻,如一幅铜版画,强烈的凸现了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 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英国重演。 小说中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领袖罗兰夫人死前说的一句话尤为体现作者的心声:自由啊,有多少罪恶是籍你之名而作。 2.4 狄更斯作品的特点 2.4.1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人物、线索、情节多,各种元素相互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形象突出。Pip 乔大嫂、乔葛奇里、毕蒂、郝维仙、埃斯苔娜、贾格斯、赫伯特、马格韦契等主要人物的活动组成了贯穿全文的条条主线索:Pip 的成长历程;Pip 的财产来源之谜;Pip 和埃斯苔娜的爱情;埃斯苔娜的身世之谜;郝维仙小姐的奇特经历;Pip 和赫伯特的友谊;马格韦契的离奇经历;贾格斯的活动以及 Pip 乔葛奇里以及毕蒂的感情这些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谜团一个接一个地被揭露,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读者面前展现之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布局之精美,结构之严谨。 《双城记》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贵族仗势欺人、为所欲为与平民医生梅尼特正直果敢之间的斗争; 二是医生的女儿与贵族后裔、以及律师助手卡尔登三者之间的爱情。这两条线索又互相糅杂,特别体现为当梅尼特得知代尔那的贵族后裔身份时,甚至是在代尔那请求其将露西嫁与他 愿意和盘托出自己的身份时梅尼特的慌乱以及第二天早上托病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的反常, 都在最后为读者解惑时让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在人物、线索、情节等方面的统一化。 狄更斯在小说中, 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他之前,一些作家侧重故事的讲述,而对人物的描写则是粗线条的;另有一些作家则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比较细腻。狄更斯吸取了两者的长处,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侧重当代题材,不再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 而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涵着的美与魅力。 在小说《远大前程》中,Pip 一直在乡村过着平淡无奇的铁匠徒弟生活,却突然有一天接受了大笔不明财产,从此踏上了追求“远大前程”之路。这正体现了狄更斯小说中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 狄更斯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将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人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生活本身。小说中,Pip 在去了伦敦,有了钱以后,虽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努力想挤入上流社会,但就他本身的情况而言,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绅士的条件,因此生活没有怜悯他,他仍然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在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有关乔大嫂的描写: “我们徒步朝镇上进发,我姐姐走在前面。她头戴一顶阔大的海狸皮帽子,手里挽着一只形同英国玉望的草篮子,另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她却带上了一双木套鞋、一条围巾和一把雨伞。 我不大清楚她带上这些东西究竟是为了受活罪呢,还是为了摆阔气。不过, 我倒觉得这些东西主要是作为财物而带来炫耀的—很像横行一时的古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或其他女君主, 总爱以庆典或游行的方式展示她们的奢华富有。”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小说将细节的真实和主观的介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小说充分地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去反映生活,而且和干预生活。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小说中有一段对新门监狱狱警的描写: “一个肮脏邋遢、酒气熏天的法警走过来问我,是不是想进去听一两场官司。他告诉我只要给他半个克朗他就可以把我领到前排座位,全面欣赏头戴假发、身着法袍的高等法院院长形象; 他这么一说我倒以为这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不过是一座蜡像而已。 他看我不决不断便立刻降价到十八个便士,于是我赶忙向他说明我身负约会,只有谢谢他的美意。尽管如此,他还是殷勤如故,把我领进院子,指给我看设置绞刑架的地方、公开鞭答犯人的地方,然后又把死囚监狱的门指给我看, 凡是上绞艿姆溉硕家饫铩,颂岣呶叶哉飧鲆跎刹乐诺男巳ぃ?又告诉我后天早晨八时就会有四个死囚犯从那个门走出来,排成一队上绞刑台。这真令人毛骨悚然,使我对伦敦感到厌恶。尤其使我感到厌恶的是这位利用观赏高等法院院长的幌子来赚钱的法警,从他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登的靴子,包括口袋中的手帕,也就是说上上下下的全部衣物都散发着霉味儿。这套衣服分明原来不是他的,一定是从刽子手那里用便宜的价钱买来的。” 以上这段描写, 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伦敦监狱的环境以及法律界的肮脏的社会现实。 2.4.2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 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该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 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 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 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 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直没有正视我,现在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 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 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现在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写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2.4.3 作品在主人公人格修养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作品中正面主人公都是品格高尚的人。 纵然一时还有缺点, 但总是在不断向善的努力中进行自我道德的完善。先不看作品的情节怎样、艺术技巧如何,仅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令我们感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心。 虽然小说并没有专门宣传宗教教义, 但在其中的主人公身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与圣徒一样虔诚的宗教信仰。 他们写的是世俗中人,但是这些人都有一颗超越世俗之上的崇高灵魂。 狄更斯的宗教救世观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拯救和社会的拯救两方面, 而这两方面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狄更斯认为社会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等,他认为,只有以爱的精神传播善的种子,使人人向善,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而纯净。人性的拯救不仅是对因贫困而堕落的穷人的拯救,更是对卑劣、邪恶的富人的拯救。 狄更斯对那些剥夺和压榨穷人的富人一向痛恨,他无情地揭露他们贪婪、自私、冷酷的本性,剥出掩盖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的丑恶灵魂,但他绝不抛弃他们, 反对以仇恨和对立的态度对待他们, 只主张相互沟通, 彼此爱护,消除隔阂和仇恨, 融洽相处,最终以仁爱、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们, 使其人性复苏,这正是基督教教义的体现。 在《双城记》中,第二主人公卡尔登的形象无疑是让人记忆深刻的,虽然在小说前期,我们看到的卡尔登是颓废、消极的,他求学时,只替同学写作业;出社会后,即使拥有一身才华,它仍然选择为另一名律师工作。这让人看来拉尔等实在只是怪人一个,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有着深深的温柔。凭这一斛温柔和对露西的爱, 卡登做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代替代尔那上断头台---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另一个人的性命, 换回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笑颜。这是卡登守护露西的表现,为爱而牺牲, 这让人深深感动,而卡尔登的就义,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真正的自由平等无法用断头台建立。 3. 结束语 狄更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广大民众的忠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 他是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又是一位改良主义者。他不赞成革命,认为革命手段太残忍,又以为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主张用改良手段,幻想以道德感化的力量, 特别是以小人物的真挚温情去改善社会, 使恶人良心发现,蟠然悔悟,痛改前非。他提倡博爱与真诚,僧恶虚伪与怨恨。他描绘的正面女性形象莫不温柔贤淑、美丽善良,所达到的最完美结局是固守家庭,全身心地相夫教子; 相反,性格暴庚,复仇心重、孤傲势利的女人往往遭到命运的惩罚,最后在“好人”的感动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恢复人性。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很高,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在 20 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 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小说都有影响。 狄更斯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即使是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 他仍无愧于这一可敬的称号。参考文献:1 狄更斯/孙法理译. 双城记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2 李增、曹彦. 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65-683 梁实秋. 英国文学史:第 3 卷M . 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4 列宁. 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A . 列宁全集:第 29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罗经国. 前言A . 狄更斯评论集C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6 马克思. 英国资产阶级A .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 2 卷C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 薛洪时. 浪漫的现实主义-狄更斯评传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598 王玉芝.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思想的矛盾性J. 外国文学研究, 1997,(4) :419 王佐良. 剥笋-《双城记》主题分层析J. 外国文学研究,1988, (2):33-3910 张伯香. 英美文学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1 英约翰格劳斯. 双城记A . 狄更斯评论集C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2 . 英乔治桑普森.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A . 狄更斯评论集C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3 英乔治奥威尔. 不朽的狄更斯A . 狄更斯评论集C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4 英乔治吉辛. 查尔斯狄更斯M . 伦敦:海斯克尔书屋1925.15. Nornan Page. A Dickens CompanionM . London : The Macmillan PressLTD 1984.
/
本文档为【论狄更斯作品及其特点正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