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骨髓穿刺[解析]

2017-09-20 10页 doc 2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骨髓穿刺[解析]骨髓穿刺[解析] 骨髓穿刺 一.骨髓穿刺适用于: 1. 诊断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类型,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2. 确立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 确立白血病的细胞学类型,决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判断病情及预后。 4. 协助诊断骨髓中可出现的异常细胞的疾病,如骨髓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癌转移等。 5. 明确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肿大等。 6. 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的鉴别诊断。 二.骨髓穿刺不适用于血友病。 骨髓采集...
骨髓穿刺[解析]
骨髓穿刺[解析] 骨髓穿刺 一.骨髓穿刺适用于: 1. 诊断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类型,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2. 确立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 确立白血病的细胞学类型,决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判断病情及预后。 4. 协助诊断骨髓中可出现的异常细胞的疾病,如骨髓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癌转移等。 5. 明确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肿大等。 6. 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的鉴别诊断。 二.骨髓穿刺不适用于血友病。 骨髓采集: 1(骨髓液采集部位: ?髂后上棘最常用。 ?髂前上棘。此处采集骨髓较安全。 ?胸骨穿刺,非必要时较少选用。 2(抽吸量:以抽吸时在注射器中刚见到骨髓液(0.2,0.3ml)即止,不宜过多,以避免受外周血稀释影响结果。 3(骨髓液抽取后需立即涂片,防止凝固。观察涂片状况,满意的涂片应可见有骨髓小粒及脂滴。如被血液稀释、混血多时涂膜稀薄光滑, 表面光感如血片。 骨髓涂片检查: 1(涂片染色:瑞氏染色法。 2(低倍镜检查: ?观察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观察有核细胞的多少,判断骨髓的增生程度。一般将增生分为5级。 ?观察大细胞或特殊细胞,如转移癌细胞、淋巴瘤细胞、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 ?计数巨核细胞。 ?选择涂片均匀,染色清晰部位(以体尾交界的均匀区最宜),进行各系细胞的分类计数。 3(油镜检查: ?分类计数,根据细胞形态逐一辨认。 ?计算粒/红比值。 ?观察并描述各细胞形态,注意有否异常变化。?观察有无其他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骨髓象: 以下几种情况均考虑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原粒<2%,早幼粒<5%,中幼粒<15%,晚幼粒<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料细胞,嗜酸粒<5%,嗜碱粒<1%,细胞形态学正常。 3(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0%,25%,原幼<1%,早幼红<5%,中、晚幼红约各占10%,细胞形态学正常。 4(淋巴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型。 6(巨核细胞易见,多为成熟型,以产血小板型居多。 7(可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 8(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第二节: 骨髓象的分析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义 按增生程度分5级: 1. ?级: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 2. ?级: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或某些白血病。 3. ?级:增生活跃,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 4. ?级:增生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 5. ?级:增生极度减低,见于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意义 1. 比例增加见于: ?粒系细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红系细胞生成抑制,如纯红再障。 2. 比例正常见于: ?正常人骨髓; ?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 化、内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3. 比例减低见于: ?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化疗、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三、粒系细胞改变 粒系细胞增多意义 1(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常伴有粒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 3(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常。 4(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类白血病反应; ?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中毒,包括药物、毒物及异种蛋白注射; ?其他,如严重创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 瘤等; ?寄生虫感染; ?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病; ?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放射反应。 粒系细胞减少 见于 : 1(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造血停滞。 粒系细胞形态异常 1(胞核异常: ?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质异常: ?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 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 3( 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 性贫血。 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 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 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 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 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 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 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 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良性增生 1( 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 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意义 巨核细胞增多 1(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癜、脾功能亢进。 2(以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 3(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伴有形态异常、畸形,见于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4(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形态异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血病。 巨核细胞减少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八、浆细胞系改变意义 1. 浆细胞恶性增生: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2. 浆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疱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浆细胞相对性增多)。 九、组织细胞增多意义 1. 恶性增生: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态异常,可见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怪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后两种异形组织细胞常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2. 反应性增多:见于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 1. 癌细胞:如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细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转移至骨髓,原发部位多见于前列腺、乳腺、甲状腺、肺、肾、胃、结肠、胰腺及子宫等。 2. 其他如Reed-sternberg细胞,见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细胞、网状肉瘤细胞,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较少见如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海蓝组织细胞等。 3. 寄生虫:骨髓中发现疟原虫、黑热病小体、蚴丝虫等,可帮助确诊疟疾、黑热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 检查骨髓象时,必须同时检查血象,常见有以下情况: 1. 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相似,但血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2.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相似,但骨髓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3.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不明显,但骨髓象有明显变化,如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骨髓象变化不明显。 5. 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细胞分化不良时,确定细胞类型有时困难,若将骨髓片和血片结合对比检查,有助对细胞类型的认定。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 1. 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性细胞时,如白血病细胞、巨幼红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根据骨髓象即可肯定诊断。 2. 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类白血病反应等。 3. 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4. 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第三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意义 POX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除原粒细胞外,随细胞成熟,POX阳性反应增强(嗜碱性粒细胞反应阴性)。单核细胞系从幼单核细胞起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系、红细胞系及 巨核细胞系则任何阶段均呈阴性反应。本染色法最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呈强阳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呈弱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呈阴性反应。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意义 1. 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或寄生虫性感染时常无明显变化或减低。 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明显减低,类白血病反应时则显著增高。 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减低,急变时活性增强。 4.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活性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活性增高。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活性增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 三、酸性磷酸酶(ACP)染色意义 1. 单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中此酶呈阳性反应,有助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 2. 毛细胞白血病时呈阳性反应,且不为左旋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3. 高雪细胞呈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反应,有助于 两者鉴别。 四、特异性酯酶(SE)染色意义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粒及早幼粒细胞的SE活性显著增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一般呈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及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均呈阴性反应。 五、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意义 NS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系,从原单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其活性逐渐增强。在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呈强阳性反应,但其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有部分病例可呈弱阳性反应,但其活性不能被氟化钠抑制,有助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 六、糖原染色意义 1. 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2. 鉴别幼红细胞增生的性质 3. 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4. 鉴别某些细胞类型:如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等。 七、铁染色意义 1. 鉴别缺铁性与非缺铁性贫血 2. 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本文档为【骨髓穿刺[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