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

2017-09-26 32页 doc 60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 34章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并发症 常见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386 便秘…386 概述..386 病理生理…387 诊断…387 预防与治疗…387 镇静和谵妄 概述..387 病理生理…387 风险因素…387 诊断…388 预防…388 治疗…388 口干…388 概述..388 病理生理…388 风险因素…388 诊断…388 预防…388 治疗…388 呼吸抑制…388 概述..388 病理生理…389 风险因素…389 诊断…389 预防…390 治疗…...
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
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 34章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并发症 常见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386 便秘…386 概述..386 病理生理…387 诊断…387 预防与治疗…387 镇静和谵妄 概述..387 病理生理…387 风险因素…387 诊断…388 预防…388 治疗…388 口干…388 概述..388 病理生理…388 风险因素…388 诊断…388 预防…388 治疗…388 呼吸抑制…388 概述..388 病理生理…389 风险因素…389 诊断…389 预防…390 治疗…390 多汗…390 肌阵挛…390 概述..380 病理生理…390 风险因素…390 诊断…390 预防…390 治疗…391 恶心和呕吐…391 概述..391 病理生理…391 风险因素…391 诊断…391 预防…391 1 治疗…391 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内分泌效应…391 概述..391 病理生理…392 风险因素…393 诊断…393 预防…393 治疗..393 免疫抑制…394 概述..394 病理生理…394 风险因素…394 诊断…394 预防…394 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过度镇痛效应..394 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急性疼痛的处理..395 成瘾性,躯体依赖,耐受,滥用,流弊和戒断…395 概述..395 病理生理…396 风险因素…397 诊断…397 预防…397 治疗和康复…397 总结…398 2 有史料记载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快速、可靠控制疼痛的方法。人们熟知鸦片具有镇痛和改变人意识的作用已经有几个世纪了。1805年,德国的药学专家Serturner,FW成功分离并描述了鸦片中有强烈活性作用的生物碱成分,并用希腊梦之神“Morpheus” 的名字将其命名为“morphium”。就是今日我们熟知的吗啡。随后在鸦片中又相继发现了其它生物碱:如可待因,在1832年,罂粟碱在1848年。在19世纪50年代,这些纯化的生物碱(不是早期的鸦片制剂的粗提物)就被描述为具有缓解疼痛、咳嗽和腹泻的作用。随后对于此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又产生出大量的阿片类镇痛化合物和释药系统。在近数十年中,许多机构都提出了疼痛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一些正在开展的研究对于疼痛的类型和病因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对于疼痛治疗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在缺少完善的实验设计和确切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阿片类镇痛药仍然是慢性疼痛治疗的常见选择。应用阿片类药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经历了迅速发展,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并改善了功能。 然而,随着用量的增长,许多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大幅度地增加。在许多病例中,患者仅仅被告知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他们因此认为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小。另外,与处方阿片类药物相关的死亡数量异常增加,导致多种新型的抗-药物滥用药物(abuse-resistant drug)的研发增加,同时确立其在治疗此类问题中的合理的使用。 本章将着重揭去(阿片类药物)神秘面纱,澄清阿片类药物长期应用的并发症。 常见的阿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尿潴留,镇静,谵妄,口干,呼吸抑制,多汗,瘙痒,肌痉挛,震颤,恶心和呕吐。由于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十分常见,所以就自然地被认为是治疗的一部分。有些不良反应可以发生耐受而逐渐减轻。但有的不良反应将贯穿治疗的全过程。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几乎都将面临部分或全部的不良反应。对于每一个患者而言,具体将发生哪些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存在很大的变异和个体差异,并且与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相关。 Moore和McQuay对34个随机的实验进行系统回顾,检测了口服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所纳入的实验研究期限都很短,其中仅有两个超过4周,一个超过8周。尽管实验研究期限相对很短,但是它们突出的特点是有大量文献支持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适于采用阿片类药物。作者发现51%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将经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而22%的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用药,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便秘、眩晕、困倦或嗜睡、瘙痒或呕吐(框 34-1)。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及肠道等部位的阿片受体有关。 便秘 概述 3 便秘是使用阿片镇痛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2】。在极少数有慢性腹泻病史的患者当中,减少肠道动力反而是件好事。然而,绝大数情况下便秘是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的不良反应。 病理生理 阿片通过与肠道内μ-受体结合,阻断了肠道动力所需的节律性肠壁收缩运动而损伤了肠道功能。阿片类药物还能通过直接作用于内脏神经系统而影响肠腔内消化液分泌。这些作用还常伴有胃排空能力下降、腹痛、肠痉挛、腹胀并导致肠蠕动频率下降,造成粪便干硬,排便疼痛,肠道排空不完全。另外,由于阿片类药物的肠道外周作用而引起恶心和呕吐。 诊断 便秘仅依据病史既可诊断。有时严重的便秘需要摄腹部X-线片收集证据,但这只是例外的情况不是常规。最后,在一些实验研究或进一步的胃肠功能评估中,还可以采用氢呼气实验检测胃肠转运时间,但该方法在临床很少采用【3】。 预防/治疗 对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和治疗应同步进行。当开始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就应该预料到可能出现便秘,并采取治疗措施。最初 包括增加液体、膳食纤维和水果的摄入。如的处理办法是饮食调节, 果饮食调节足以缓解,我们可以使用便软化剂,如多库酯钠;促胃肠动力剂,如番泻叶;渗透剂,如聚乙二醇和增容剂如,甲基纤维素。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也可以联合用于治疗便秘【2,4,5】。 在未来,所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爱维莫潘将提高便秘的治疗效果。该药只阻滞肠壁的阿片受体而不影响中枢阿片受体,因此不影响镇痛作用。在一项为期21天的研究中,Paulson等人观察了爱维莫潘对阿片药引起的肠道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结论是爱维莫潘具有显著疗效。在21天的疗程中,使用1.0mg和0.5mg的爱维莫潘及安慰剂后,分别有54%,43%和29%的患者在用药8小时后出现有效的肠蠕动。最近,Jansen等人通过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检测了在非癌性疼痛治疗中爱维莫潘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有效性的主要观察终点是在治疗期间内每周至少出现3次自发的肠蠕动(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 SBMs;即在最初24小时内,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出现的肠蠕动)患者的比例,以及SBMs从每周至少一次的基线水平增加的次数。与安慰剂组比较,爱维莫潘0.5mg日两次组达到观测终点的患者的比例数明显增加(72%对48%,P<0.001)。与安慰剂相比使用爱维莫潘日两次治疗还同时改善了其它症状,如大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不净、腹胀、腹痛和食欲下降等。阿片药物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改善评分(Symptoms Improvement Scale SIS)变化的比率,在爱维莫潘0.5mg日两次组为40.4%,而安慰剂组为18.6%(p<0.001)。积极地使用爱维莫潘治疗并未增加阿片药物的用量,也没有增加患者的疼痛评分【7】。 4 镇静和谵妄 概述 镇静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初期和大幅度增加剂量时很常见【8】。它与一过性嗜睡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这些症状几天后可以缓解,在用药之初要确保并建议患者避免饮酒或驾驶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达到稳定治疗剂量后,与未使用阿片药物的患者相比,用药并不影响认知功能和驾驶能力【9,10】。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症状持续存在,可能与并存其它疾病或同时使用了镇静药物有关。谵妄是一种急性的混乱状态,导致意识和理解力紊乱。镇静或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甚至幻觉)常见于用药初期或大幅度增量时。阿片药物导致的谵妄的鉴别诊断通常比较复杂。 病理生理 阿片药物产生镇静或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阿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大脑及脊髓部位的受体作用效应相关。下列因素可能促使谵妄的发生:肝、肾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大剂量阿片药物,预先存在的认知功能损害、脱水,以及同时使用精神类药物。 风险因素 使用阿片类药物出现镇静的风险因素包括:初次应用阿片类药 肝功能不全,合用其它镇静药物以及并物,剂量增加过快,肾功能不全, 存代谢紊乱(框 34-2)。尽管哌替啶是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毒性产生谵妄风险大的化合物,但是,哪一种阿片类药物更具谵妄风险尚未确切证实。阿片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及其亲脂性也被视为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诊断 对镇静、认知功能障碍及谵妄的病因诊断应该包括详细的病史,并明确应用阿片类药物与产生精神症状的时间关系。同时应评价患者是否合并有痴呆、肾功能不全、代谢性脑病、脑转移,以及是否同时应用其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例如,用药过量、剂量增加过快和更换其他药物引发的急性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本身有关。相反,镇静或谵妄随着肾功能恶化而逐渐加重,可能与毒性代谢产物蓄积有关。 预防 镇静与谵妄的预防,可通过限制初始剂量,限制剂量增加的速度,以及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和代谢产物排泄不良的患者避免应用该类药物来实现。此外,选择毒性代谢产物累积相对较少的药物对预防镇静与谵妄的发生是有利的。阿片类药物可以以原型经肾脏排泄,但不能通过此方式消除的药物即转化成水溶性代谢产物。老年患者或接受大剂量长疗程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肾功能受损,发生镇静与谵妄的风险更大。去甲哌替啶是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神经毒性,尤其是在老年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更易产生,所以应用哌替啶治疗急性疼痛的时程应限制在1-2天内,且避免应用于慢性疼痛患者。 吗啡-3 -葡糖苷酸和吗啡-6 -葡糖苷酸是两种水溶性吗啡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消除【11】。吗啡-3 -葡糖苷酸有拮抗镇痛作用,且与痛觉超敏 5 和肌阵挛有关【12,13】。吗啡-6 -葡糖苷酸具有强效镇痛作用,可能比吗啡的作用更强【14】。去甲吗啡是吗啡的另外一种降解产物,它与吗啡的镇痛作用和毒性有关。双氢吗啡酮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双氢吗啡酮-3-葡糖苷酸,该物质没有镇痛作用,但是有比吗啡-3 -葡糖苷酸更强的神经兴奋作用【15】。羟考酮可代谢成双氢吗啡酮,可更安全的应用于老年患者或肾功不良者,但是并无确切数据支持此观点。 治疗 镇静和谵妄的治疗方法包括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避免单一药物持续使用,减少或停用其他镇静药物,或必要时加用神经兴奋药物。当伴有其他阿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时,基本的治疗方案是减少用量,多种药物交替使用,监测活性代谢产物潴留及减少或停止其他有神经活性物质的摄入。 口干 概述 口干是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并伴有严重牙齿 一项研究表明,84%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间断或持续的存在问题。 上述问题,65%的受试者存在口干症状【16】。 病理生理 口干与阿片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有关【16】,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调节机制受到干扰和副交感神经冲动激活相关腺体的毒蕈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有关【17】。 风险因素 口干发生的风险因素与药物用量有关,若使用吗啡,则与吗啡-6 -葡糖苷酸的生成量有直接关系。其他有抗胆碱作用的物质也可激发或加重口干症状。 诊断 目前并无关于此症状诊断的相关报道。 预防 目前尚无确切预防措施。 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避免单一药品持续使用,避免应用可加重口干的抗胆碱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措施为补液,使用人工唾液,应用口香糖或刺激唾液分泌的糖果等。此外,也可应用毛果芸香碱及氯化氨甲酰甲胆碱等促进唾液分泌的药物。 呼吸抑制 6 概述 呼吸抑制是所有医护人员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时最为关注,也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初期,药物增量期及活性代谢产物堆积期等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该给予关注。对呼吸抑制的耐受往往发生在治疗后的几天或几周,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的现象很罕见【17】,一旦发生,多与近期剂量增加和更换阿片类药品种类有关。如果药量恒定,则应考虑其病因如合并肺炎,肺栓塞,心肌疾病或近期合用其他镇静药物 【19,20】。 阿片类药物应用于临终患者的重度疼痛治疗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因为阿片类药物具有潜在的有关“双重效应”。在道义上对“双重效应”的定义为:在已经被预期和接受的情况下善意地去缩短患者的生命是人道的,但在怀着美好的愿望去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而且目前认为有意地去结束或缩短患者的生命是错误的。在终末期治疗中使用镇静药控制临终患者的爆发痛,可能存在着缩短患者生命的效应。这使人们注意到,提供恰当的姑息治疗授权行动与执行安乐死之间很难鉴别,安乐死在很多地区是违法的也是受到道德反对的。提到“双重效应”是基于如下的担忧:医生的意图是控制病痛,不是缩短患者生命。医生良好意图的证据要体现在患者治疗中,而且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应有药物剂量滴定和调整剂量的。总之,医生的行为是要进行恰当的姑息治疗,而非执行安乐死。 病理生理 高密度的阿片受体分布于多个脊髓上位的脑部呼吸中枢,包括孤束核,疑后核和疑核【22】。另外,在这些部位有化学感受带,参与介导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作用。阿片类药物干扰脑桥及脊髓调节呼吸节律的呼吸中枢(Fig,34-1)。脑干呼吸中枢的μ受体通过对脑干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产生剂量相关的呼吸抑制,如大剂量应用可引起窒息。 μ受体的不同亚型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存在争议。不同的呼吸中枢如:通气动力、呼吸节律、化学感应及其神经整合中枢之间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最终的效应是在通气过程中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明显下降,导致通气- CO2闭合气压曲线斜率减小,使分钟通气量与Pa CO2曲线右移(图34-1 插图)。另外,呼气末Pa CO2和屏气阈值增加。阿片类物质同样能降低缺氧对通气的驱动力【23,24】。低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即可削弱或消除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反应性。通常情况下,呼吸驱动力随着负荷如气道阻力增加而增加,阿片类药物能削弱该反应【23】。阿片类药物通过控制呼吸节律和模式发挥作用,使呼吸暂停增加,呼气延时,产生不规律的和/或周期性呼吸以及减少、不改变或增加潮气量【25-27】。呼气时间延长对于呼吸次数的影响大于对潮气量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治疗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即可减少呼吸频率,但随之出现CO2浓度增加,又代偿性地增加了呼吸频率。 风险因素 7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并不常见。当其发生时,尽管阿片类药物的影响不能排除但是应考虑其他原因,如肺炎、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合用其他镇静药物等。此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发生呼吸模式改变或阿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大。 诊断 呼吸抑制可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但是呼吸频率并不是诊断呼吸抑制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可消除自主呼吸,但是并不引起意识消失,所以,患者仍可对命令做出反应,可根据指令进行呼吸运动。阿片药物的作用还可表现为瞳孔缩小,临床上可根据此表现做出诊断。评价呼吸抑制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和电子检测设备测定清醒或睡眠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电子监测设备可提供连续的监测,但设备报警装置可能失灵。另外,脉搏血氧的监测并不能及时的发现呼吸抑制的发生,因为呼吸频率减低或呼吸停止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能通过氧饱和度的改变表现出来。在急性药物过量的情况下,血气分析是很必要的,表现为PaO下降,2CO2增高和pH减低。有时我们在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其它作用时,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得到改善,从而间接地证实了使用阿片类药物是发生呼吸抑制的原因。对于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的家庭患者,因不能使用监测手段,轻度的呼吸抑制可能在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发生。 预防 对呼吸抑制的预防措施有:限制药物的初始剂量和总量,避免代谢产物堆积,与其他可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物合用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抑制发生风险高危患者,应适宜调整药物剂量。 治疗 治疗包括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或停用其他可引起呼吸抑制或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必要时可给予阿片受体拮抗药。阿片受体拮抗药只能应用在严重呼吸抑制的情况下,因为应用纳洛酮会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和其他严重的生理反应,如原有疼痛加重、恶心、呕吐、颤抖、代谢性应激、高血压、心动过缓、肺水肿、脑血管事件、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和死亡。而且纳洛酮半衰期较短,若不持续使用,呼吸抑制有再发的风险。 多汗 多汗是口服阿片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但是鲜有文献予以关注。一篇关于美沙酮的报道指出,多汗的发生率高达45%【36】,原因可能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应用抗组胺药能减轻此症状。在多数患者,多汗并不影响其生活,故无需特殊治疗【37,38】。 肌阵挛 概述 8 肌阵挛和震颤的发生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有关,肌阵挛多数较轻,而且呈自限性,但在有些情况下持续发生并加剧,严重困扰患者及其家庭。表现形式从局部抽动到全身痉挛,并且不自主运动会加重原有疼痛的程度。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几率更大,处于昏睡状态和浅睡眠状态时更易发生。 病理生理学 肌阵挛的的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可能与代谢产物的堆积有关。吗啡和双氢吗啡酮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吗啡-3-葡糖苷酸和双氢吗啡酮-3-葡糖苷酸。3-葡糖苷酸类代谢产物镇痛作用较弱,有研究推测它可能会减弱其原型和6-葡糖苷酸的镇痛作用,也可能和耐受性的产生有关【39】。 一些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脑室内或椎管内给予吗啡-3-葡糖苷酸或大剂量吗啡可引起痛觉超敏,异常性疼痛,运动兴奋,癫痫发作甚至死亡【39-46】,此类神经毒性现象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有许多关于纳络酮对阿片相关神经毒性的逆转作用的研究,但是其结论尚存争议,并提出非阿片受体机制的假说【42-46】。甘氨酸拮抗药士的宁(马钱子碱)可以引发与大剂量吗啡和吗啡-3-葡糖苷酸相似的表现。但是,离体实验并未证明H-士的宁对吗啡和吗啡-3-葡糖苷酸的结合有抑制作用。NMDA拮抗药可减轻大剂量吗啡和吗啡-3-葡糖苷酸引起的行为兴奋【41,48】。 风险因素 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的堆积以及同时应用多种方式给药(如口服,皮下给药,静脉注射,椎管内给药)都能增加肌阵挛发生的风险。给药方式的选择并不会对肌阵挛的发生率造成影响,而剂量过大和毒性代谢产物堆积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此不良反应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3-葡糖苷酸类物质,同时,去甲哌替啶和去甲吗啡也和肌阵挛的发生有关。 诊断 诊断肌阵挛并没有确切的检测方法。尽管可以检测体内的药物浓度和代谢程度,但是否与人体症状的相关性不得而知,所以对肌阵挛的诊断多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预防 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措施,在某些病例,选择避免代谢产物堆积的最佳药物可能有益。同时,更换其他阿片类药物,避免单一药物连续使用,加大非阿片类镇痛剂的用量,或实施介入治疗可能会降低肌阵挛的发生频率或程度。 治疗 目前尚缺乏关于肌肉阵挛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实验研究。常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减少剂量、避免单一药品持续应用或者用其它种类镇痛药物。如果肌肉阵挛持续存在且已排除了其它因素,建议使用苯二氮卓类、肌松药、可乐定、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丙戊酸、巴氯芬、丹曲林。 恶心与呕吐 9 概述 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是十分常见的。恶心发生概率为9%~98%【1,18,61】,呕吐发生率为0%~39%。 病理生理 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是由于阿片类药物通过激活δ受体,直接作用于延髓后区的化学感受带【62】,同时阿片类药物还可影响胃肠道蠕动,两种机制共同促进了恶心呕吐的发生。 危险因素 恶心呕吐的发生没有特定的危险因素,多数药物均能引起该反应。与其他副作用一样,刚开始用药时副作用很大,随着耐受性的增加,副作用会逐渐减少。 诊断 根据病史和症状可以诊断,尚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预防 恶心与呕吐尚无有效预防方法,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某种阿片药更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在治疗慢性疼痛过程中,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是避免该不良反应的有效办法。对于某些患者而言,避免空腹服用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目前尚无前瞻性的实验证据证明预防性应用抗呕吐药可以阻止恶心呕吐的发生。 治疗 治疗恶心的药物很多。然而,许多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系统评价并不支持此类药用于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患者。一些病例报告推荐使用昂丹司琼、谷尼色创、灭吐灵、异丙嗪、氯丙嗪、茶苯海明、吩噻嗪,东莨菪碱透皮贴、地塞米松等。有多篇病例报道指出,换用其他药物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63,65】。有两项小型研究表明,口服转换皮下给药可减轻恶心呕吐【66,67】。直肠给药方式尚存争议【68,69】。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使用拮抗药或停药可终止恶心呕吐症状。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内分泌效应 概述 有关阿片类药物的内分泌系统副作用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在医学教育和讨论阿片类药风险中很少提及。此类并发症包括中枢性功能下降,肾上腺皮质低功、生长激素缺乏(框34-3)。性腺功能低下表现为欲望低下、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抑郁、焦虑、乏力、肌肉萎缩、闭经、月经不规律、溢乳、骨质疏松、骨折【70-80】。肾上腺皮质低功包括慢性进展性的乏力、虚弱、厌食、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皮下和粘膜色素沉着、低血压、偶发性低血糖【81-83】。临床表现依据皮质低功发病时间和程度而有所差异,轻者仅表现为乏力,重者可突发休克。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的临床表现尚不明确。 病理生理学 10 阿片类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产生相关的并发症(图34-2)。正常激素分泌过程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开始,GNRH促使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这两种激素进入循环系统, 分别使睾丸和卵巢分泌睾酮和雌激素。下游产物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形成一个复杂的负反馈环。 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通过与下丘脑、垂体及睾丸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来调节性腺功能【72,84-87】。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垂体释放LH和FSH的过程,可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HRH) 【84,85,87】。阿片样物质也可直接作用于睾丸,使睾酮和睾丸组织间液的分泌减少【70】。这种临床效应已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和接受口服、经皮或者鞘内阿片药物治疗的非癌痛患者中得到证实。目前一些关于毒品导致性腺机能减退的研究表明,吸食海洛因和用美沙酮戒毒的受试对象,用药4小时后总睾酮水平显著降低【88,89】。另外,这种影响与剂量显著相关,即随着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剂量增加,总睾酮水平降低程度也随之增加。 研究表明,在接受鞘内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慢性非癌痛患者中,无论男性或女性,较低的LH水平及正常或较低的FSH水平,与性腺机能减退有关【73-75,83,90,91】。激素水平异常伴随着男性性欲减退或阳痿、女性月经不规律或停经。目前有一些关于口服阿片类药物对男性远期影响的研究,Daniell的一项研究中对比了54例应用缓释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和27例健康人的内分泌功能,用药组中74%的人群总睾酮水平低于正常,用药前勃起功能正常的男性在使用阿片类药物后,87%出现了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 Rajagopal等人报道了一项研究,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肿瘤患者,与对照组相比,90%发生了性功能减退。用药组患者性功能和整体生存质量下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增加。不仅如此,男性性功能下降往往伴有骨密度的明显下降【76,77,80】,没有其他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存在时,此现象仍可发生。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和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是阿片类药物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图34-3)。 一项研究评估了鞘内应用阿片类药物的长期效应,15%的患者产生了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83】。另外几项研究还指出阿片类药物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同时减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94,95】。此结果对临床的远期影响尚不明确,但已有几篇阿片类药物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报道。有报道表明长期应用阿片类物质可伴发生长激素水平的下降,同样,此发现也缺乏临床意义【83】。目前尚无证据显示阿片对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影响【96,97】。阿片类药物引起性功能减退已被证实,但是,在许多慢性疼痛的患者,以上症状也是很常见的。 危险因素 11 所有长期接受阿片类治疗慢性疼痛的患者都有产生此并发症的风险。其产生与药物的种类无关,但与剂量有关,所以接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内分泌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诊断 所有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患者,都应对其性腺机能减退症状进行评估,但目前尚缺乏实验室诊断。应常规监测用药者的激素水平,尤其是对使用大剂量药物的患者(框 34-4)。 实验室检查项目应该包括:总睾酮,游离睾酮,雌二醇,LH和FSH,同时还应监测骨密度。监测骨密度对于高危患者尤其重要,因为性腺机能减退患者可能除了骨折之外没有其他症状【80】。目前尚不需要常规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症状的患者可以行相关检查,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预防 对阿片类药物引发的性腺机能减退、肾上腺低功和生长激素缺乏,除了避免多种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外,并无其他特殊预防手段。此类并发症也与剂量呈相关性,即大剂量用药可使激素抑制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所以,以最低有效剂量用药对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 阿片类药物引发的性腺机能减退的治疗方法尚不成熟。减少药物用量,多种药物交替使用或停药与激素替代都是此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但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和依据来衡量哪种是最优的。如果患者有性功能障碍和情绪改变,或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提示性腺机能减退,应该考虑给予治疗。包括改用其他阿片类药物,增加非阿片镇痛药的用量或其他镇痛方式。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佳,可以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将血清睾酮提高到正常范围(300-1200ng/dL)【98-100】,给药途径有多种,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及经皮凝胶。治疗开始可以采用透皮贴剂,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给予肌肉注射。Aloisi等对吗啡诱导性性腺机能减退男性患者实施激素替代疗法,结果显示:经1年的临床观察,患者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包括总睾酮、游离睾酮和二氢睾酮、疼痛指数、SF-36量表和性功能评价量表(Aging Males Symptom Scale,AMS) 【101】。补充睾酮并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此疗法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睾酮作用于局部位点反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血象异常(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补充睾酮对女性而言可引起月经失调和男性化,男性则表现为精子减少、异常勃起、脱发、女性化乳房发育等。男性更加严重的症状为前列腺良性或恶性增生,尽管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外源性睾酮应用有关,但是,应用睾酮的患者必须定期行肛诊,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体。 免疫抑制 12 概述 阿片类药物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或直接刺激免疫系统而导致免疫抑制,已有许多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一结论,但免疫抑制引起的副作用尚未完全阐明【102,106】。临床中,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会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增加病死率【107-110】。 目前无法准确评估阿片类药物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通常同时合并肝炎、HIV感染、营养不良等复杂因素。尚无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表明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与感染发生率增加的确切关系。目前尚无关于哪一种阿片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同类其它药物的信息。 病理生理 关于阿片类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有大量人类志愿者研究报道【111,112】。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患者的免疫应答功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包括NK细胞活性减低,有丝分裂引起的血液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以及复合免疫反应中的变化,包括: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和抗体的产生减少【103 107-109 113 114】。阿片同样抑制造血细胞的增殖,引起胸腺和脾的萎缩,减少鼠脾内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含量。HIV感染病人,药物滥用与HIV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人外周单核细胞培养显示,吗啡可促进HIV-1增殖。 有证据显示,阿片类药物与CCR5翻转作用直接相关,CCR5是HIV进入巨噬细胞的初级共受体,临床治疗剂量的美沙酮可以通过上调CCR5的表达,促进HIV感染。动物实验表明,阿片类药物可影响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其功能。Hamra 和Yaksh指出,吗啡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减少脾淋巴细胞的数量,影响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 风险因素 动物实验表明,与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相比,长期应用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更加明显,而且戒断反应也诱导免疫抑制。以人类为对象的研究数量有限,但是在HIV感染患者,已经发现阿片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使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增加。疼痛也可损伤免疫功能,所以需应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而疼痛控制不佳者更易产生免疫抑制相关并发症。 诊断 尽管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已经被证实,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其进行评估及诊断。 预防 对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免疫抑制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 治疗 仅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的交替使用,减少用量及必要时完全停药。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超敏 13 尽管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可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的处方药,但有证据表明该类药物会引起机体对疼痛异常敏感【121】,这可能解释有些患者即使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却不能减轻疼痛的原因。这种阿片类镇痛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当使用阿片类药物疼痛加重时应该考虑该种不良反应,而且此时逐渐增加剂量并不会更好的控制疼痛。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和阿片成瘾者中,已可以观察到疼痛敏感性发生改变【122-125】,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均表明这种改变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细胞机制有关【126,127】。Mao等人发现多次给药影响脊髓后角细胞NMDA受体,产生异常疼痛敏感,另一方面,阿片类药物的神经毒性与吗啡耐受者的神经元凋亡有关。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不仅能引起耐受性,而且能产生预痛状态。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都有证据表明,睾酮水平减低可能会增加痛觉敏感性,尽管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 动物及人体研究都未能明确临床上出现的药理学耐受性的原因。所以在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脱敏和敏化均可引发镇痛效果的减弱,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尚缺乏完善的诊断性试验,用以评估痛觉敏感性增加是否预示疾病进展、耐受性出现或发生阿片相关的异常感觉。完成上述评估需通过减量、更换药物或停药来实现。也没有明确的预防痛觉超敏的方法。NMDA拮抗剂对耐受性和痛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其他不良反应一样,限觉超敏有一定预防作用, 制药物剂量对镇痛效果的维持和防止痛觉超敏的产生是有利的。 阿片耐受患者急性疼痛处理 阿片耐受患者急性疼痛的治疗极为困难,尤其对于急性疼痛事件(手术或车祸)发生前曾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框34-5)。在急性疼痛事件发生前,无论阿片类药物是合理应用还是滥用,这个问题都会发生。阿片药物耐受是持续用药产生的药理现象,为了维持相同的药效需要增大药物剂量。 阿片耐受现象与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可能是机体通过受体下调作用、阿片受体脱敏和增加痛觉敏感性而产生的适应过程。无论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怎样的,这种急性疼痛一旦发生便难以治 明确患者的疗。在急性疼痛发作期间,诊断评估和预防措施都很难执行。既往用药剂量很重要,据此可以确定当前的基础用药剂量,以防止戒断反应的发生。必要时应采用其他非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方法,达到较好镇痛效果的同时避免阿片耐受的产生,如硬膜外镇痛和周围神经阻滞。 也可应用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氯胺酮、抗惊厥药等。如果只能选择阿片类药物镇痛,则选择一种不同于患者此前每天使用的阿片药物。可以预见到,对于阿片耐受的患者,为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往往需要大幅度地增加镇痛药的剂量,医生应在处方上说明此情况。对于术前慢性疼痛患者,剂量可增加到原剂量的300%至350% 14 【129-131】。因此,已有阿片耐受患者治疗效果差,往往难以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痛觉超敏的发生。 成瘾性,躯体依赖,耐受,滥用,流弊和戒断 概述 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疼痛,适当剂量下可以显著缓解疼 痛,改善 机体各方面功能。除了这些积极作用外,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如成瘾性,躯体依赖,耐受,滥用,替换和戒断症状甚至死亡。成瘾性是指在一个过程中一种行为可以带来愉悦的体验和摆脱体内的不适感。其特点表现为1)无法控制自身行为(无助感)2)尽管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后果,该行为仍反复出现(失控)。(框 34-6)。 成瘾的发生率与处方阿片类药物间的确切关系尚未明确。但是非医学目的和滥用处方药物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32,133】。 NIDA(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的一项报告显示:4800万12岁以上人群在一生中因非医学目的使用过处方药【134】,相当于美国人口的20%。2004年NIDA对8、10、及12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9.3%的12年级青年使用过维柯丁(酒石酸氢可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片,美国药典;雅培公司,北芝加哥,伊利诺斯州),5%的人在未有处方的情况下使用过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普度蒙蒂制药有限公司,桑佛德市康涅狄格州),这些是青年人最常见的滥用药物【134】。 Giolson 等发表了一篇文章,对1997-2002年间控制阿片类镇痛药物滥用和流弊的情况进行了重新评估,此文章是Joranson等人研究结果的后续研究【134】。4年前,他们评估了芬太尼,双氢吗啡酮,哌替啶,吗啡,羟考酮的医用和滥用情况,并与其他药物相比阿片类药物的滥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80%的研究证明阿片类镇痛药在医学或非医学条件下存在滥用。2002年,所有药品中阿片类镇痛药的滥用比例从1997年的5.75%上升至9.85%,相比有所提高。美国2007年,意外中毒在损伤性死因中排在第二位,而近乎93%意外中毒的死因都是药物中毒。这一不幸现象在部分州中尤为普遍,以佛罗里达州最为突出。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在2011年7月8日的周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中,总结了弗罗里达洲医疗检查委员会(Florida Medical Examiner Commission)的一项研究分析。这项分析发现从2003-2009年,每年因一种或多种药物达到致死浓度而引起死亡的人数增加了61.0%,从每年1804例升至每年2905例,而死亡率从十万分之10.6升至十万分之15.7,增高了47.5%。2003-2009年间,除可卡因和海洛因外所有药物导致的死亡率都有所增加,处方药引起的死亡率由十万分之7.3升至十万分之13.4,增加了84.2%,增加最多的是羟考酮(264.6%),其次为阿普唑仑(233.8%),美沙酮(79.2%)。截止到2009年,佛罗里达州处方药物的致死率比非法使用药物导致的致死率总数高出4倍【137】。 15 尽管导致处方药物滥用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其中必定与药物容易获得有关。药物流弊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以非法的途径应用合法药物【138】。 病理生理学 阿片药物成瘾的病理生理学是以神经生理的再强化(奖赏)为基础,主要是中脑“奖赏通路”,同时也存在其他机制。这种途径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关,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始于腹侧被盖区(VTA),投射至前脑,以伏隔核中居多。推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腹侧被盖区中被GABA持续抑制,而一旦多巴胺释放并作用在伏隔核的受体上时,将产生正强化作用【139】。 躯体依赖性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当突然停药、快速减量、血药浓度降低,或使用拮抗药时,会引发药物相关性戒断症状。戒断症状则表现为成瘾者因停药、减量或应用拮抗药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症状在急性戒断反应发生之后,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戒断反应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用量和戒断方式,如使用拮抗药将立即诱发临床症状,而停药或减量可在48小时之后发生戒断反应。初始症状包括:多动、瞳孔散大、流泪、流涕、哈欠、立毛、喷嚏、流汗、失眠和攻击行为。严重症状包括肌痉挛、背部疼痛、腹部绞痛、发热和发冷、失眠、恶心呕吐、腹泻、呼吸急促、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等。 尽管目前尚无关于阿片药物戒断反应的特异性检测实验,但是在症状发作之前使用阿片受体拮抗药或激动/拮抗药,可作为一种推断证据。如果症状缓慢出现,且有阿片药使用的病史,或药物尿液筛选实验 另外,应考虑到其它物质戒断的可能性,如呈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同时包括精神疾病或其它中毒状态。适于采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血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肾功能、动脉血气以及心电图。在全面评估的前提下,治疗戒断反应的方法有:在恢复使用阿片药,或用其它阿片药替代,然后逐渐减少阿片药物剂量。耐受性被定义为是一种适应状态,就是使用某一种药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药物的一种或多种效应表现为下降。 风险因素 成瘾性不同于阿片类药物的其它不良反应,尽管它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是在生物学或心理学方面易受伤害的人群,成瘾性确是其特质 、家庭或个人药物滥用史,或并性不良反应。下列情况:曾有药物滥用史 存其它心理疾病者,是滥用阿片类处方药充分的预期风险因素【140】。 诊断 药物滥用或流弊能用不同方法作出诊断。药物滥用患者表现出许多常见的行为特点(框 34-7). 预防 16 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患者均应积极地预防药物滥用和成瘾性的发生。首先要预防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嗜药行为。其次,在出现明显症状或问题之前,应及时发现具有潜在滥用倾向的药物。 第三,预防因治疗药物滥用而出现的医疗后果,并促使患者进入的治疗程序,从而减少在维持治疗阶段的功能损害。 另外,采用正式阿片类药物管理规范意见,有助于规范替代药物治疗、用处方药、尿液药物筛查、违背知情同意后果情况的观察。【142,143】。在开始阿片药物治疗之前,进行尿液药物筛查可以发现同时使用的其它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另外,在治疗期间随机的尿液药物筛查,能够发现患者私自使用非处方药或违禁药品,或存在药物流弊的情况下,完全检测不到医生的处方药物【144】。 治疗与康复 药物滥用或成瘾的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或心理咨询。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取决于个人的基本情况。有些情况下,首先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按照处方药物治疗十分重要,替代处方药重复给药原则也可以充分治疗。另外一些情况,可能需要接受强制的药物戒断治疗或参照物质滥用处理程序执行。如果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想终止治疗,应考虑多种办法停药以预防或减轻戒断症状。 缓慢、逐渐的减少药物的用量可以减轻戒断症状。戒断症状大约在末次应用吗啡之后的12小时开始,48-72小时达峰,数日后缓解。短效阿片类药物产生的临床症状更加迅速、更为严重。长效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的产生较缓慢,稍缓和,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症状严重,应用可乐定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必要时,可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普鲁本辛用以减轻胃痉挛或阿托品用以减轻腹泻。多数情况下,戒断症状需住院治疗,1-2周可缓解,此后,辅助用药应缓慢减量。 总结 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会产生便秘、镇静、肌阵挛、性腺机能减退、免疫抑制、成瘾及死亡等并发症。通常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有减少药品用量、避免单一药品持续应用、减少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用量或加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必要时应行激素替代疗法、停用阿片类药物及其他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关注其镇痛作用的同时,更应关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并发症,需时刻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17 框34-1 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发生率(口服用药) , 22% 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 , 25% 口干 , 21% 恶心 , 15% 便秘 , 14% 眩晕 , 14% 困倦或嗜睡 , 13% 瘙痒 , 10% 呕吐 引自 Moore RA,McQuay HJ. Prevalence of opioid adverse events in chronic non-malignant pain: systematic review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oral opioids. Arthritis Res Ther 2005;7:R1046-R1051 框 34-2 阿片类镇痛药镇静作用的风险因素 , 阿片药物未耐受 , 逐渐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 , 肾功能不全 , 肝功能不全 , 同时使用其他镇静药 , 合并代谢紊乱 图34-1 阿片导致的呼吸抑制的病理生理机制示意图 阿片与位于脑桥和延髓内的呼吸中枢结合并产生抑制作用,该中枢负责调节呼吸频率(呼吸调节中枢和长吸中枢)和吸气肌与呼气肌控制潮气量。 右上角插图表示对进行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反应。使用阿片后通气曲线的斜率下降,呼吸暂停的阈值(斜线与X轴的交点,或出现呼吸暂停时的pCO 值)右移。 2 Pons—脑桥 normal—正常 Medulla—延髓 plus opioid—加用阿片药物 Pneumotaxic area—呼吸调节区 Apneustic area—长吸区 Inspiratory center—吸气中枢 Expiratory center—呼气中枢 Respiratory rate—呼吸频率 Tidal volum—潮气量 To expiratory muscles—到达呼气肌 To inspiratory muscles—到达吸气肌 18 框 34-3 长期阿片治疗的内分泌效应 中枢 性腺机能减退 性欲丧失 阳痿 无毛(男性和女性) 抑郁 焦虑 疲劳 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减退 闭经和月经不调 溢乳 骨质疏松和骨折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隐袭出现的缓慢渐进性疲惫 虚弱 厌食 恶心和呕吐 体重下降 侵袭皮肤和粘膜的色素沉着 低血压 偶发的低血糖 生长激素缺乏 成人生长激素的缺乏不确定 图34-2 阿片导致的性腺机能减退的病理生理机制 Hypothalamus—下丘脑 opioids—阿片 Pituitary—垂体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黄体化激素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卵泡刺激素 Testosterone——睾酮 Testicles—睾丸 Ovaries—卵巢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雌激素和孕酮 图34-3 阿片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机制 (其它与图34-2相同)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drenal Corticotropic Hornone(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al glands 肾上腺 19 框34-4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患者内分泌功能监测 目前,对于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患者尚无通用的实验监测标准。然而,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引发的性腺机能减退的发生率极高,表明用药期间应常规监测内分泌功能,尤其对于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实验室检测的指标应包括:总睾酮、游离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应检测骨密度。骨密度检查对于性腺机能减退的患者尤其重要,因为此类患者面临骨折风险,而同时缺乏其他的临床症状。目前,缺乏证据支持常规检测肾上腺皮质功能,当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症状时,才进行检测。对于是否进行该项检测存在争议的病例,采用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可能更适合。 框 34-5阿片耐受或阿片成瘾患者急性疼痛的治疗 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阿片药物或阿片药物成瘾的患者而言,围术期镇痛治疗具有挑战性,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原则如下: , 采用局部镇痛技术(经硬膜外腔注射阿片药物)来提高镇痛效能并 减少阿片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切记阿片药物耐受患者、椎管内阿 片类药需求量要远高于常规剂量。 , 当需要减少阿片药物总量时,使用辅助镇痛药(如,非甾体体抗炎 镇痛药)。 , 手术后即刻应提供充足的阿片药物进行镇痛,不要限制用量或停 用阿片药物。阿片药物耐受患者,控制急性疼痛的用药剂量远高于 常规剂量。 , 将术前的阿片类药用量作为基础剂量,同时给予额外剂量控制急性 疼痛。基础剂量可通过PCA(病人自控,patient-controlled analge sia)的方式经静脉连续使用,也可以继续使用术前的长效阿片制剂, 同时给予PCA镇痛。 , 已有阿片药物滥用或既往成瘾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间可请专门治 疗药物滥用的专家会诊。 , 出院前,与看护人员充分沟通协调疼痛治疗计划。尽管在围术期需要 提高阿片药物用量,但在患者出院前应有计划地将药物剂量减至 入院前水平。 框34-6:阿片成瘾、依赖和耐受的定义 , 阿片成瘾:成瘾规范的定义与其普遍的含义相似,即为了体验药物 的精神效应而迫切地或无节制地去获取该药的行为。“成瘾”与 “躯体依赖”的含义不同。虽然对于连续用药一段时间的患者而言, 骤然停药将出现戒断反应,但没有发生强迫行为或成瘾所特有的精 神依赖的情况。 , 躯体依赖:被定义为一种适应状态,如果骤然停药、突然减量、血药浓 度下降和/或使用了拮抗药时,均将导致药物类别特异性 (drug-class-specific)的戒断反应。 20 , 耐受:耐受被定义为,长期暴露于药物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适应状 态,身体将发生适应性变化导致药物的一种或多种效应减弱。 引自: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SM IV.4th ed. Arlington,VA: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2000:182-183. 框 34-7 药物滥用和流弊的特点及行为表现 , 未经批准或以不恰当的方式使用处方阿片类药物 , 在医疗机构之外获取阿片药物 , 不断地要求增加剂量或在已经充分镇痛的情况下提前取药 , 编造多种情景说处方药物丢失,或说要出远门 , 在没有通知最初的处方医生的情况下,不断从其他医生或急诊室处 寻觅并获取处方药,在受到警告后停止。 , 有证据显示,患者在工作、家庭及社会方面的能力退化,并与用药相关 。 , 坚持拒绝改变原有的治疗方法,即使在躯体或精神方面已经出现 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 尿液药物筛查结果呈阳性,发现了其它滥用的物质:如可卡因,大麻, 苯丙胺类药物或酒精。 , 符合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四版中关于药物滥用的诊断标准 【141】 , 以不良方式用药造成严重的临床损伤或伤害,并且在12个月期间内 出现过如下一种或多种表现。 1.反复用药并导致患者在工作、学习或家庭生活中无法承担应有的 责任(如因为用药造成:经常旷工或工作表现很差;缺席、旷课、或被 学校开除;无心照顾孩子及家人) 2. 在已造成身体伤害的情况下还反复用药(如,因服用药物已经对 身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或操作机器) 3. 反复出现因用药而引发法律问题(如,因为用药后出现行为异常而 被捕) 4. 即使用药已经引发了持续或反复出现的社会及人际关系问题,仍 坚持用药。(如因为醉酒与配偶争吵,身体对抗) , 症状与此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不符 21
/
本文档为【34章--阿片类药物并发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