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20-03-08 20页 doc 43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 制度缺陷与补救 作者姓名x x x 专业xxx—xx 指导教师姓名x x x 专业技术职务x x x 目录 摘要 (1)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概述 (2)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历史 (2)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 (3) (三)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规定和运行状况 (4) 二、我国个人账户制度在目前及未来的制度缺陷 (5) (一)个人账户参保人个人权利的严重缺失 (5) (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的缺陷 (6) (三)“...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 制度缺陷与补救 作者姓名x x x 专业xxx—xx 指导教师姓名x x x 专业技术职务x x x 目录 摘要 (1)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概述 (2)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历史 (2)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 (3) (三)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规定和运行状况 (4) 二、我国个人账户制度在目前及未来的制度缺陷 (5) (一)个人账户参保人个人权利的严重缺失 (5) (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的缺陷 (6) (三)“做实个人账户”后的制度缺陷 (7) 三、个人账户制度缺陷的对策 (8) (一)个人账户个性化改良 (8) (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缺陷对策 (9) (三)“做实个人账户”后的制度缺陷对策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制度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改革虽取得重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个人账户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和保值增值上问题,以使人们全了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缺陷和主要对策,为完善个人账户制度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缺陷对策 ABSTRACT Individual accounts pension payment system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of pension system reform despite significant success, but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is paper, a brief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ersonal accounts,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s on the old - age insurance individual accounts of the research to make i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defects of the personal account syste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f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dividual accoun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Key words:old - age insurance; individual account; defects of the personal account system; countermeasure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制度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是改革也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重点之一是个人账户问题。本文试从制度层面论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制度的概况,旨在发现我国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制度缺陷寻找补救办法,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和增值,进而推动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概述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历史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掀起了一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改革趋势的争论在福利国家和新自由主义,坚持政府承担直接担保责任和利用市场功能强化政府责任之间展开。除了一些非洲国家如津巴布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和人口结构年轻等因素而建立现收现付制,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由于原有公积金制度管理不善而转向现收现付制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已建立的现收现付制进行了改革。继1980 年智利最先将现收现付制改革为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后,阿根廷、乌拉圭等八个拉美国家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20 世纪90 年代,东欧转轨经济国家以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如哈萨克斯坦等,也以不同方式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在发达国家中,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也进行了尝试,而美国布什政府的社会保障改革,也都突出了个人账户的作用。 1993 年,中国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个人账户制。1995 年,个人账户制开始试点。199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确定了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标志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基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一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一部分形成个人账户基金,社会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社会统筹基金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体现公平,个人账户养老金强调激励因素与劳动贡献的差别。由于在实际运行中,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没有分开记账,因此实际上个人账户并没有实现基金积累,于是2000 年开始在辽宁试点以“做实个人账户”为重要内容的改革2004 年试点扩大到黑龙江省、吉林省,2006年试点再次扩大到八个省市。2006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并从2006 年1 月1 日起,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消费理论,其核心理论是弗兰科·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萨缪尔森及戴蒙德等人创立的代际交叠模型。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等人创立。该理论主要立足于人的“理性储蓄和消费”和“边际效用递减”等基本假设,提出了人的一生中的消费总效用达到最优化的基本规律。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以符合理性的方式消费自己的收入,以期实现消费的最佳效用。 (2)根据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消费者要使一生中的消费总效用达到最大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依据自身全部预期收入安排消费支出,并选择一个合理稳定的、接近于全部预期的毕生平均消费率进行消费。 (3)人的一生中有正储蓄和负储蓄。人们在工作期间,收入大于消费,形成正储蓄;退休后,没有收入,只得用以前的储蓄进行消费,这就是负储蓄。年轻人(工作期)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的收入会大于消费。为了使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效用达到帕累托最优,人们可能在年轻时减少消费,为退休后的消费积累资金。从而人们的这种消费行为构成了个人储蓄和收入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驼峰分布。 生命周期理论为养老保险积累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生命周期假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更多的涉及到了年轻时的储蓄和年老时的消费问题。通过实施养老保险,调节个人收入纵向再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烫平生命周期各个时期收入和消费曲线之间的差异,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有效解决人一生中的合理储蓄和消费的长期平衡问题,最可行的办法是实施养老保险积累制。Davis(1995)利用生命周期模型讨论了流动约束下完全基金制养老保险对生命周期储蓄消费的影响。 2.代际交叠模型(OLG) 代际交叠模型是由阿莱(1947) 、萨缪尔逊(1958)和戴蒙德(1965)等人所创立,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养老保障的主要理论依据。该模型主要特点是突破了生命周期假说不涉及两代人之间关系的局限,较好地证明了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 代际交叠模型将个人的生存分为两个时期即年轻期和老年期;在任何时点上,经济都是由两代人在相互交易。在具体经济活动中,资本存量形成于个人,这些人在其工作期间储蓄,以筹措退休期间的消费。这样,在年轻期消费和储蓄,储蓄产生资本存量;老年期消费全部储蓄,取得一生中效用的最大化。老年人消费花掉的储蓄不是他自己现期的储蓄,而是当期年轻人的储蓄。在代际交叠模型中, 社会净投资取决于年轻人的储蓄与老年人的消费之和,又因商品供给等于消费需求,投资等于储蓄,从而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代际交叠模型还假定市场经济由众多不同的个人和许多的企业组成的,企业的行为是竞争性,它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工资,租用资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租用价格这样的状态,要素市场才达到均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存在着一个关心当前和后代效用的政府,则经济处于“黄金律”稳态,此处的稳态人均消费水平为最大;如果政府较少地关心后代,则经济可能收敛于修正“黄金律”的稳态。 如果消费者在老年期间没有收入,那么退休期的消费就必须依靠工作期的储蓄来实现。由于个人账户制是以投保者为核心,建立个人账户,产权分明,可以避免退休金分配上的“搭便车”。同时,个人账户制以效率为主导,激励性强,鼓励人们努力工作,为年老退休多储蓄。因此,在20世纪末,世界上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很多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 (三)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规定和运行状况 继1980 年智利最先将现收现付制度改为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后,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8个拉美国家也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20 世纪90 年代,东欧转轨经济国家以及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哈萨克斯坦等,也以不同方式建立了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发达国家中,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也进行了尝试。从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的国家来看,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个人账户的设置 总的来看,个人账户的设置分为两大类,空账和实账。绝大多数国家都将个人账户设置为实账。一些国家设置了空账和实账两种账户,实账为投入运营的部分,空账为原现收现付制度下个人权益的部分,如瑞典和波兰。各国个人账户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将职工缴费的一部分纳入个人账户进行实账运营,有的将职工缴费的全部都作为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运营。取消现收现付制、建立完全个人账户制的国家,个人账户的规模一般较大,如智利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0%。保留现收现付制较多的国家,个人账户的规模一般较小,如瑞典,只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 2.个人账户的管理、投资与监管 个人账户的管理主要指行政管理,包括账户的申报、登记、记账、归档、保管、核对、注销、转移及信息发布等。有的国家将行政管理交由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并允许其收取一定费用,如拉美一些国家。有的国家则规定由政府的社保部门负责,管理成本纳入财政预算,如波兰等。个人账户的投资也分为多种情况。从投资机构设置来看,有的由基金理事会或协会作为受托人,进行直接或间接投 资,如波兰和澳大利亚等。有的由职工直接选择基金公司,再由基金公司对其账户基金进行直接投资,如拉美一些国家。从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来看,有的国家规定得很严,有的遵循自律原则,规定得相对较松。这和各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有直接关系,但各国这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个人账户的监管包括对其行政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的监管,主要是指后者。从监管内容来看,有的是进行日常的、严格的监管,有的是非日常的监管,相对较松。金融市场发达和成熟的国家采取后一种模式。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有隶属于金融监管机构的混业监管模式,也有隶属于社会保障部或财政部的专门监管,还有的是与商业保险监管机构合一的专门监管。具体设置模式与各国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没有规律性的趋势。 3.转制成本的处置 从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账户积累制,必然会遇到转制成本问题。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也不尽相同。有的采取对已退休人员和在职参保人员积累下的权益发放认可债券的方式,如智利等;有的采取补贴一定的现金收入的方式,如阿根廷;有的采取划转一部分国有股权的方式,如玻利维亚等;有的采取记名义账户的方式,如瑞典、波兰等;还有的采取允许职工在退休时可选择退回到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方式,如墨西哥等。具体选择哪种方式,依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而不同。总的特点是,财政状况越好,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越大,彻底明晰权益的硬性处置方式就越易被采纳。相反,则是留有余地的软性处置方式更受欢迎。 二、我国个人账户制度在目前及未来的制度缺陷 我国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必然要求尽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养老保险推向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轨迹。要对现行体制进行完善与改进,必须首先明确我国个人账户制度在目前及未来的制度缺陷: (一)个人账户参保人个人权利的严重缺失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一个严重缺陷在于个人账户参保人个人权利的严重缺失。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完全来源于参保个人的缴费,因而个人账户资金是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私有财产。但是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着严重的权责失衡:所有的义务和责任均由参保人来承担,但参保人对自己的私有财产却不享有充分的权利。一方面,参保人不得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个人账户的缴费义务;另一方面,参保人在私有资金的管理上不享有任何自由选择权,参保人既无权自由选择养老金基金管理公司,也无权决定其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更无权自由选择其个人账户的缴费率,至于对其账户资金保 值增值的监管也是无从谈起。① (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的缺陷 我国的个人账户从【1995】年国发6 号文开始建设以来,由于巨大的隐形债务缺口和当期支付压力,长期处于“空帐”运行状态。直到2005 年辽宁圆满完成个人账户作实试点及其他省市做实工作有序推进,个人账户才有所积累。截至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近1569 亿元。如此巨大的基金存量,如果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那么基金积累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值得怀疑,②进而影响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 1.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庞大 我国空帐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两类原因:一类是中人的空帐问题,即国发【1997】26 号文出台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建立个人账户;第二类是新人的空帐问题。制度实施之后恰逢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传导给国内的出口压力及国内随之进行的国企结构性调整,使当期退休养老保险支付缺口巨大,根本无法确保当期财务平衡,于是只好挪用新建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统筹支付,使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成为“空账”。空帐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在职职工的参保热情,另一方面也增加“中人”的不安全感,驱使其尽早退休从而加剧债务规模。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透露,我国目前个人账户空帐缺口约为8000 亿元,而且每年以1000亿元的规模递增,如果解决不好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势必可能重新拖累目前已有的积累基金,使制度永远无法实现既定的转轨目标。 2.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与严格的投资限制政策之间的冲突 当前,我国个人账户基金除了基于安全性考虑而严格限制投资工具和投资范围外,在基金的证券化投资方面也一直存在争议,这主要源于经济学家对基金制的担心。不少经济学家认为: 不管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最终的赡养负担都落在当期劳动者身上,只不过前者是对收入征税,后者是对资本利得征税,这两者都离不开实质经济支撑,因此,包括个人账户基金在内的养老基金投资与否并不能解决赡养问题,相反,巨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极易导致市场泡沫,其增值也是虚拟的。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虚拟资本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是因为它虽然与实质资本紧密相连但又和实质经济相对分离,并且能够带来“剩余收益”和经济效益。虚拟资本市场通过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促进公司治理等方式促进实质经济的发展。截至1997 年底,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总额都超过了其实际GDP 的2 倍以上,应该说,适度的 ①王一兵:《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个性化改良》,《财经研究》,2010年第2期,第69页。 ②李珍:《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5期,第页。 泡沫并不可怕,只要不至于打破实质经济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内在平衡,那么泡沫经济就不会发生。 再看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实质经济本身存在庞大的增长扩充需要,大部分企业都处于资本短缺状态,利用自有资本发展远远不够,这需要一个高效、健全不断走向完善的虚拟资本市场,而众多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表明,包括个人账户基金在内的养老保险基金入市,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样看来,国发【1997】26 号文对基金结余额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的规定,已经落后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与成熟的经济体对基金的运用大相径庭。长期发展下去,这种制度安排不仅无助于基金的增值,恐怕连基金的自我偿付能力都无法有效确保,那安全性目标更无从谈起。 3.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亟待改革 1997 年统帐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到银行和购买国债,个人账户按当年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这种基于安全性考虑的严格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以即期存量保值递延了未来基金价值支付风险,基金储蓄期间所面临的通胀风险和工资替代水平下降风险本身并没有被有效规避;而另一方面,我国对于个人账户基金的监管,除了“收支两条线”来防止主管部门滥用基金的行为外,几乎没有更有效性的可操作性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李珍教授把这种管理模式称为“严投资、松监督”模式③,这种管理模式完全不符合国际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因为“严投资、松监督”的结果必然导致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范围狭窄、投资工具单一。在一个快速成长、风险溢价高的资本市场,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使投资收益率低下,这严重影响了受益人的利益和制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资本内在的投资要求与严格的投资限制之间冲突,导致大量违规运营、挪用基金的情况发生,严重危害了政府的信用形象,进一步影响了制度覆盖面的扩展。我国目前存在的缴费率低,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个人账户的吸引力不高,职工对这项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还心存疑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基金管理缺乏合理的模式所致。 (三)“做实个人账户”后的制度缺陷 1.缴费年限过低 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缴费时间累计满15年,个人退休后就有资格领取基本养老社会保险金。15年的门槛太低,并且缺乏退休年龄的严格限制,也缺乏累计缴纳费额的最低限额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关于最低缴费年限规定的基本状况是:越是高收入国家,规定的缴费年限就越低,越是低收入国家,规定的缴费年限就越高。 ③李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页。 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 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退休年龄越高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短,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少。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所以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偏低的退休年龄是导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2000年老年抚养比为10%,2010年为 18.6%,2020年为26.3%,2030年为40.2%,2050年为58.7%,2060年为60.3%。 ④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在老龄人口中女性占的比例也远远大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3、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方式阻碍了统账结合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参保人员退休之后年度调整增加的养老保险金,按个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各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分别从个人账户储存余额和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⑤这一条规定,貌似合理,因为它规定普调增加的养老金,按照个人养老金从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个账户中领取的比例增加,并分别从这两个账户中领取。但是这条规定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从平等与效率的角度看,个人账户体现的是效率,个人从中领取的养老金的多少与个人其次,现在虽然是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同比例的增加支出养老金,表面是平衡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因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加速减少,最终导致个人账户加速从统筹账户中透支。 再次,这一规定使得在官方制定个人账户制度的最初的各项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的测算都化为乌有,使得制度本身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当然也使得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个人账户所做得各种精算化为乌有。 最后,由于个人账户按比例增加支出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支出标准出现两难的选择:当个人账户到期用尽,统筹账户接着发放个人账户这一部分时,是按照没有普调之前的个人账户发放标准继续发放呢?还是按照最后一次普调后的发放标准发放呢?似乎都不合理。目前实际操作是按照普调后的发放标准发放。 三、个人账户制度缺陷的对策 (一)个人账户个性化改良 ④曾毅,《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63页。 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3】6 号)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劳办发,【1997】116 号) 第24 条。 为使参保人享有充分自由权利,在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革成本的前提下,我们提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个性化改良思路,即在保持现有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参保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 1.参保个人可以在政府指定的三至五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中自由选择某一家来管理其个人账户资金。 2.参保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基金管理公司的各类投资产品,即可以自由决定风险资产比例。 3.参保个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费率。 如果养老保险参保人因金融理财知识匮乏而做出次优投资决策或次优缴费决策,或是参保人因受教育程度低而直接影响其金融理财知识的掌握,则可以通过由政府和其他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培训以及允许参保人在政府认可的投资机构中自由选择一家作为其默认的资产管理人来代理其投资的办法来解决。由于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改革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该采取审慎的做法。⑥ (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缺陷对策 在今天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的宏观形势下,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运营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相关对策: 1.多方筹集资金弥补缺口 我国个人账户空帐目前达到了1.3万亿元,如何弥补这么巨大的制度成本缺口,直接影响到个人账户基金的安全与运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开拓社会保障新的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国发【2005】38 号文件规定: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划清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根据文件精神,我们以为,各级政府应该继续稳步推进空帐做实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目前看来,在资本市场通过减持国有股的办法来弥补资金缺口问题已经在实践中遭遇困境,而实际上变现国有资产本身也存在周期长、难以实现立即支付、社保机构无法有效管理等诸多问题。 因此,通过财政手段来偿付隐形债务问题不失一种较好手段。中央和地方财政合理厘清各自的财政补贴比例,加大对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的投入。2009 年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补贴合计为1771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326 亿元⑦。考虑到世界上主要国家平均财政预算的20%都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我国政府的财政投入 ⑥王一兵:《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个性化改良》,《财经研究》,2010年第2期,第78页。 ⑦ 2006、2007、2009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告[EB/OL],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 还有较大的上升余地。 2.改革现有“严投资、松管理”管理模式,扩大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范围 目前我国的“严投资、松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竞争、信息不透明、政府道德风险难以避免等缺陷,在维护基金管理的有效性和制度可持续性方面越来越捉襟见肘。改革这一模式势在必行,但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情况、政府政治管理传统及社会文化等因素。 相对于个人理性和私权至上的南美国家,我国国民不大可能接受“零售”模式,而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巨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不甚理想。综合来看,适度集中模式较适宜我国的具体国情。应该按照“宽投资、严监管”的原则建立适度集中基金管理模式,以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作为本省社会保险基金的受托人,接受本省各统筹地区的委托,在省级层次上,使受托机构、委托机构、监管机构和投资运营机构之间进行有效分权、合理制衡,形成基金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委托—代理框架;其次,由账户所有人选举代表成立独立基金委员会,代表账户所有人行使各项产权,监督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状况,以防止道德风险。在基金管理的基本治理结构比较健全完善的情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适度放宽基金投资渠道和范围。 我国关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原则主要体现在1997 年国务院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即个人账户基金结余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此后国务院对于我国个人账户制度建设曾多次发文,但这一原则至今几乎都没有任何变动。然而,近十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的外部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在1997 年至2009 年的十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体保持在10%左右,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化建设提速,市场结构正在向合理的方向运行,这为个人账户基金扩大投资范围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2006 年12 月,接受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市个人账户资金委托投资的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其基金收益率为9.34%,经营收益率29.01%,2007 年上半年收益率更是达到了15.2%,2009 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到益率16.12%⑧,投资运营提供了经验。 3.尽快出台相关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我国目前缺乏关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的详细办法,这是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的主要制度约束。个人账户基金是劳动者自身劳动收入的强制性储蓄,其私有产权属性必须得到最大范围的保护和尊重。因此,任何市场化运营行动,都必须在尊重和确保劳动者产权的框架下进行。 对于个人账户基金的安全性要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存量安全,即个人账⑧ 2006、2007、2009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告[EB/OL],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 户当期帐务安全,确保不被挪用和侵蚀;二是价值安全,即在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条件下,通过投资和增值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水平。偏废这两个安全性要求中的任一,都会影响个人账户基金的长期平衡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严格的基金收支管理办法,更要制定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办法。当前,更要抓紧时间制定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办法,对个人账户基金的市场化运营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安排。相关部门应该围绕个人账户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在投资决策体制、投资工具和范围、投资运营及管理和监督方面做出制度化的说明,以利于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行的安全有效性。 (三)“做实个人账户”后的制度缺陷对策 针对“做实个人账户”后的制度缺陷问题,具体设想如下: 1、提高缴费年限 参照上述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缴费年限的规定,我国的缴费年限至少应当提高到20 年,即缴费满20 年后,才有资格在达到退休年龄时领取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不足20 年的,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结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这一改革措施不难做到,无论从制度方面看,还是从技术方面看,都不是什么难事。 2、调整退休年龄 阶段性提高退休年龄尤其是妇女的退休年龄,降低老年抚养比例,减轻养老金发放的沉重压力。提高退休年龄还可以在减少退休人口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在职人口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赡养比率。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如果各提高5岁的话,当前退休人口会减少1 000万,在支付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养老金的支出可以减少1/3。⑨ 3、普调养老金不应当从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中支出 普调养老金是退休人员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既不应当从个人账户中支出,也不应当从统筹账户中支出,而应当由财政进行专门的直接拨款,并且全部拨付到统筹账户当中去,再从统筹账户中支付给个人。个人享受统筹账户养老金待遇的提高,也完全符合公平的原则。 ⑨谭樱芳,《我国退休年龄调整的政策效应》,《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1期,第57页。 参考文献 [1] 李健,葛开明.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研究综述.社会保障研究[J].2010年,第2期 [2] 肖严华,左学金.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改革及其风险转移.学术月刊[J].2008年,第12期 [3] 周渭兵.基本养老保险记账利率制度下个人账户收支平衡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J].2009年,第4期 [4] 谢和均.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经济问题探索[J].2011年,第3期 [5] 陈洪权.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的政策走向.当代经济.[J]2007年,第6期 [6] 夏海勇.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市场与人口分析.[J].2006年,第2期 [7] 章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差异化筹资形式研究.财会研究.[J].2010 年,第15期 [8] 胡玉琴,郑学东.中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支付能力.财经论丛.[J]. 2010年,第3 期 [9] 诸福灵.作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建设.[J]. 2010年,第5期 [10] 王一兵.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个性化改良.财经研究.[J].2010年,第2期 [11] 李珍.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中国软科学.[J].2007年第5期 [12] 王翠英.浅谈作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意义及办法.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1年,第12期 [13] 高爱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理论前沿.[J]. 2009年,第11期 [14] 康新营,景邑君,侯雅.基于养老保险全覆盖目标的制度创新.劳动保障世界.[J].2010年,第7期 [15] 苏卫东,邓航,李竟然.国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的启示.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J]. 20010年,第2期 [16]项禹晓旭.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财会月刊.[J]. 2011年,第1期 [17]张新梅.国际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的启示.宏观经济管理.[J].2005年,第8期 [18]Felix Salditt,Peter Whiteford,Willem Adema.[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March.2008 致谢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毕业终于完成。在本文完成之际,心头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唯恐有负师长和亲友的厚望。回首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心中充满不尽的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钦佩,是我学习的典范。导师宽阔的胸襟、生活上的关怀和学业上的谆谆教导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今生难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林玉海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论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指导下,这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我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还要非常感谢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的作者们,是他们的文章为本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xzxz 20xx年6月19日
/
本文档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