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

2017-10-07 40页 doc 79KB 2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 流行音乐知识要点 1.20年代末30年代初,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等100多首流行歌曲,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 2.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便为欧美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 3.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 4.20年代末30年代初, 黎锦晖组建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周璇、白虹、严华等成为中国第一代歌星。黎锦光、姚敏等成了著名的流行...
[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
[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 流行音乐知识要点 1.20年代末30年代初,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等100多首流行歌曲,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 2.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便为欧美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 3.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 4.20年代末30年代初, 黎锦晖组建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周璇、白虹、严华等成为中国第一代歌星。黎锦光、姚敏等成了著名的流行曲作家。 5.“金嗓子”周璇因演唱《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花样年华》等歌曲,而久负盛名。 6.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赴港演出对香港乐坛影响较大。一些学生组建乐队,竭力模仿他们的偶像的演绎方式,利用“披头士”的曲子唱出自己的情绪。“披头士文化”、“占士邦文化”带给香港社会的“新感性”前所未有,整整60年代的香港乐坛基本上由欧美的摇滚乐、民歌占领着。 7.20世纪70年代末,欧美流行音乐与港台流行音乐合流,再次传人内地。时隔30年。流行音乐被赶下大海后。又卷土重来了。首先抢滩的是30年代的黎派音乐,《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邓丽君的低吟浅唱传人千家万户。 8.20世纪70-80年代,在广州最早从事流行音乐录音的是著名的“老三剑客”金友中、丁家琳、司徒航。 9.1978—1985年,是我国称之为“非主流”、“次主流”音乐的流行音乐的萌生、开拓时期。 10.施光南创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11.王酩创作了《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12.王立平创作了《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等。 13.谷建芬创作了《那就是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 14.吕远、生茂、唐诃、铁源、魏群、金凤浩等人也是流行音乐的萌生、开拓时期的代表,创作了《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作品。 15.1986年百名歌手为世界和平年演唱《让世界充满爱》,陈哲、小林、王建词/郭峰曲,,中国流行音乐首度与世界流行音乐互动,与美国45为巨星为非洲灾民大型义演《四海为家》遥相呼应。 16.《一无所有》,崔健词/曲,拉开了“西北风”浪潮。 17.西北风强力中心至少包括,《信天游》,刘志文侯德健词/解承强曲,、《黄土高坡》,陈哲词/苏越曲,、《我热爱的故乡》,孟广征词/徐沛东曲,、《认识你的时候》,陈哲词/付林曲,、《红高粱》,赵季平曲,、《雪城》,李黎夫曲,、《篱笆.女人.狗》,张藜词/徐沛东曲,等。 18.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CCTV春晚为发布源头,《小小的我》,王建词/付林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陈哲、陈雷词/解承强曲,、《思念》,乔羽词/谷建芬曲,、《烛光里的妈妈》,李春莉词/谷建芬曲,、《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等作品家喻户晓。 19.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流行戏歌成为本土化的单种音乐,温中甲标配的盒带市面畅销,阎肃作词、姚明作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画脸谱》风行一时。 20.1990年,《亚洲雄风》,张藜词/徐沛东曲,、《黑头发飘起来》,剑兵词/孟庆云曲,、《都是一个家》,邹友开词/付林曲,掀起了亚运会流行音乐热浪。 21.90年代,乡村民谣流行的代表有,《我不想说》,李海鹰曲,、《纤夫的爱》,崔志文/万首曲,、《大花轿》等。 22.90年代,校园民谣流行的代表有,《同桌的你》,高晓松词/曲,、《白桦林》,高晓松词曲,等。 23.90年代,城市民谣流行的代表有,《我的1997》,艾敬词曲,、《小芳》,李春波词曲,、《中华民谣》,冯小泉词曲,、《笑脸》,陈翔宇曲,等。 24.90年代,民谣流行的代表作品还有,《弯弯的月亮》,李海鹰词曲,、《千万次的问》,刘欢曲,、《从头再来》,陈涛词/王晓峰曲,、《你是这样的人》,宋小明词/三宝曲,等。 25.90年代,古典流行开始抬头,代表作品有,《中华民谣》、《涛声依旧》、《中国功夫》、《霸王别姬》等。 26.90年代,李娜、李琼演唱的《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嫂子颂》,李文歧词/张千一曲,、《山路十八弯》,佟文西、尹建平词/王原平曲,形成俗称“民通”的民歌流行风格。 27.90年代,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何训友词/何训田曲,标志中国的New Age创作开始走向世界。 28.2000—2008年,《家乡日》(韩红曲)、《天路》(屈塬词/印青曲)、《天亮了》(韩红曲)与孙楠合作《美丽的神话》、与刘德华联袂《和梦一起飞》,韩红成为实力派代表, 29.2000—2008年,谭晶《在那东山顶上》(张干一曲)和《蔓延》(李海鹰曲)成为“民通流行”的代表, 30.2000—2008年,汪峰演唱并创作《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成为摇滚流行最具魅力的男星, 31.2000—2008年,沙宝亮《暗香》(陈涛词/三宝曲)、《蒙娜丽莎》形成了艺术流行与拉丁流行, 32.2000—2008年,刀郎《2002年第一场雪》和《常回家看看》(车行词/戚建波曲)等新民谣。杨坤《无所谓》《兄弟》、陈坤《月半弯》、张靓颖《天下无双》《画心》、周笔畅《浏阳河》、爱戴《彩云追月》、凤凰传奇《月亮之上》、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庞龙《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杨臣刚《老鼠爱大米》、马天宇《该死的温柔》、王蓉《我不是黄蓉》等,组成了新世纪流行音乐的重要群体。 33.萨顶顶《万物生》NewAge再次走向国际, 34.2008年,《北京欢迎你》(林夕词/小柯曲)、第29届奥运会主歌《我和你》(陈其钢词曲)成为2008年影响世界之作。 35.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 36.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37.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6种特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传播手段的科技性。 38.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像迈克尔杰克逊、王子、麦当娜优秀流行音乐家,不仅商业成就出众而且拥有极高音乐造诣,彻底改变了流行乐坛。杰克逊著名公益音乐、 呼吁世界和平、种族团结,麦当娜以女权、性解放,对当今流行音乐主题以及全球流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39.迈克尔杰克逊开创现代MTV,打破白人垄断的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世界,为后代的黑人艺人铺下了光明大道。 40.王子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精通吉他,贝斯,键盘,鼓的演奏,实验放克、硬摇滚、流行音乐、新浪潮、民谣、舞曲各种类型音乐,作为一位高产艺术家作品无一例外获得评论界一致好评,滚石杂志评价王子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影响了Maxwell和hiphop组合outkast 等以音乐才华出众著称后辈。 41.麦当娜有着精明商业头脑,对流行元素的判断拿捏为人称道,制作概念性强的专辑,以及标志性锥形胸罩和大胆前卫舞台表演,影响了无数流行女歌手。 42.Dance-pop(流行舞曲)。 43.Electropop (电子流行音乐)。 44.Baroque pop(巴洛克式流行音乐)。 45.Bubblegum pop(泡泡糖流行音乐)。 46.Indie pop(独立流行音乐)。 47.Operatic pop(歌剧流行音乐)。 48.Power pop(电力流行音乐)。 49.Sunshine pop(阳光流行音乐)。 50.Teen pop(青少年流行音乐)。 51.Country pop(乡村流行)。 52.Disco(迪斯科) 53.Dream pop(梦幻流行) 54.Jangle pop(争吵流行) 55.Pop punk(流行朋克) 56.Pop rap(流行说唱) 57.Pop rock(流行摇滚) 58.Psychedelic pop(迷幻流行) 59.Urban pop(都市流行) 60. Rock and Roll,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或团队有,The Beatles,披头士,、The Rolling Stones,滚石,、Bob Dylan,鲍勃迪伦,、Chuck Berry,查克贝利,、Elvis Presley,猫王,、Little Richard,小理查德,、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 61. Soul,灵魂乐,的代表人物或团队有,Aretha Franklin,艾瑞莎富兰克林,、Ray Charles,雷查尔斯,、James Brown,詹姆斯布朗,、Marvin Gaye,马文盖,、Stevie Wonder,史提夫?汪达, 62. Pop,流行乐,的代表人物或团队有,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Britney Spears,布兰妮,Prince,王子,、Madonna,麦当娜,Frank Sinatra,法兰克?辛纳屈,、Elton John,埃尔顿约翰,、ABBA,阿巴合唱团,、Diana Ross & the Supremes、The Beatles,披头士,、Lady GaGa,女神卡卡, 63. R&B,节奏布鲁斯,的代表人物或团队有,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R。Kelly,罗凯利,、Usher,亚瑟小子,、Babyface,娃娃脸,、Mariah Carey,玛利亚凯利,、Rihanna,蕾哈娜,雷安娜,Westlife,西城男孩,、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 64. Rap,说唱乐,的代表人物或团队有,Eminem,阿姆,埃米阿姆,、 2pac、Jay-Z、50 Cent、T.I. 65. Latin,拉丁,的代表人物有,Shakira,夏奇拉, 66. Country,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有,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 67. Reggae,雷鬼乐,的代表人物有,Bob Marley,鲍勃马利, 68. ballad,民谣,的代表人物有,Bob Dylan,鲍勃迪伦, 69. Blues,布鲁斯,的代表人物有,B。B。 King 70.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叮砰巷是个地名,位于纽约第28街,第五大道与百老汇街之间,。从19世纪末起,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销员整天弹琴,吸引顾客。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塌,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于是有人戏称这个地方为"叮砰巷",或译为"廷潘胡同",。叮砰巷不仅是流行音乐出版中心,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作曲家所创作。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点。从内容 来看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略带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不管国内外发生什么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好像美国人都在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从表现形式来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复杂的节奏、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有时也出现变化和弦和乐句之间的转调,,大都采用"节歌-叠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叮砰巷歌曲通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讲究声乐技巧,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经常采用弦乐群作为伴奏的背景音色。叮砰巷歌曲流传的范围主要是城里的白人,很少扩展到黑人或下层人民中去。50年代摇滚乐的出现,使传统的叮砰巷歌曲在整个流行音乐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71.爵士乐(Jazz)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节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72.蓝调(Blues) 蓝调(Blues)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我们就谈到爵士乐与蓝调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那是因为爵士乐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蓝调音乐的基础上,有些爵士乐则是直接从蓝调音乐转化而来,它们使用传统蓝调音乐的歌曲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小节蓝调。“Blues”具有多重意义,除了音乐类型,它也可以当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词。通常在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常会立即联想到忧郁与悲伤,而这正是蓝调音乐的基本特质。蓝调音乐起源自l9世纪晚期(1890年起),音乐内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呐喊和基督教赞美诗歌声。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甚至也可以说是黑人早期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电影《紫色》中,看到有两个黑人工作得正起劲,同时嘴里也跟着节奏唱和着,那正是原始的作工歌(work Son ,也可以说是蓝调音乐的前身。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而这种以歌曲直接陈述内心想法的表现方式,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并成为爵士及摇滚乐的中心。 7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 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开始汇人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卡特家族” (The Caner family,由AJvin Carter,1891一l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 (Jambalaya)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最著名的是泰勒?斯威夫特、连续得了很多的乡村音乐大奖。 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浓了。到了20世纪末,几乎没有一种音乐不带流行色彩,反之会被看作“异类”。另一个特征是歌手和他们演唱的歌曲跨榜获奖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块阵地。这是商业炒作的结果,经济杠杆在起调节作用,人们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跟风也成了一种时髦。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音乐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这和经济全球化有关。世界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走巷串门”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乡村音乐不再是美国的专利,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地球村民共同的乡音。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纪的。他们年轻,充满希望,是新世纪的先锋。 74.Hip Hop 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在创始之初,Hip-Hop文化由四大元素组成,DJ、MC、StreetDance、Graffiti。这一时期的Hip-Hop称之为Old School Hip-Hop。当Hip-Hop在90年代大红大紫之时,许多不同的风格在New School年代萌生出来。Hip-Hop不仅是城市黑人贫民窟中产生的音乐,更成为代表城市黑人贫民的呼声。说唱音乐家们开始描述他们或他们身边人们的艰辛生活。“Hip-Hop”这个词是一个新兴的音乐流派的类别,它自出现到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代表了单一的音乐类别,Hip-Hop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其中包括,音乐、服装和行为方式等。属称街头文化,在整个Hip-Hop的文化中,服装要算是最出彩的一部分 了。典型的着装包括,宽大的印有夸张Logo的T恤,同样宽大拖沓的板裤或者是侧开拉链的运动裤、篮球鞋或板仔鞋、高尔夫球帽或者是棒球网帽、各国风格的包头巾、头发染烫成各异或编成小辫子。而相应的配饰则有,纹身、银质耳环或者是鼻环、墨镜、MD随身听或者是MP3、滑板、背包等。这些零星的服装凑在一起,就组成了在美国风靡了整整20年的Hip-Hop时尚。Hip-Hop是街头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与同是街头文化的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有着亲密的关系。Hip-Hop一族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即使互不相识,你也能从他的外表准确地判断。Hip-Hop已经有二十岁了,从八十年代初到公元二千年,从Old school到New school,从没有人喜欢刮唱片到人人为街头音乐而疯狂,这一种文化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二十年来,Hip-Hop文化在美国植下了根,成功的结合了娱乐、商业、音乐甚至政治。它是一个独立而有色彩的团体意识,它是坚固而难以取代的文化形式,它不只是我们常常说的“黑人音乐”,也不是只带着手势口里喊着“Check it out”,更不只是流行歌手主打乐风奏蓝调。Hip-Hop文化就是Hip-Hop文化,它有着人一样的性格情绪长像。 75.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从音乐上看,它的音乐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它的来源之一是迪斯科舞会上DJ(唱片播放员)为了介绍唱片,按着舞蹈节奏所插入的说白。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半说半唱的风格,通常使其被认为是说唱乐的先驱者之一。说唱乐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此以后,它一直以地下音乐的形式活跃于歌坛。1986年,Run—D?M?C的专辑《升起的地狱》 (Raising Hell) 获第一名,表明说唱乐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有了全国性的影响。说唱乐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反叛性的,如“人民公敌” (Public Enimy),因经常采取挑战性的姿态,有时也被称作“匪徒说唱” (Gangster Rap),因此,这类歌曲经常引起社会的争议,所以很难进入排行榜,另一种是温和型的,如M?C哈默演唱的歌曲。哈默(M?c?Hammer)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那是个毒品泛滥、充满暴力的地方。他早年的很多朋友都干过走私毒品这一行,其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蹲了监狱。他认识到年轻人必须结识正直的人,选择正确的道路。他的说唱乐反对吸毒、反对暴 力,从正面向黑人年轻一代说话。因此,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76.摇滚乐(Rock Music)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很好的业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备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从而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被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问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格音乐——摇滚乐。 早期的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摇滚乐舞台显现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比尔?哈利(Bill Haley,1925,1981),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摇滚乐偶像,被人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涉及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作为摇滚乐先行者之一,比尔?哈利对摇滚乐的产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早期摇滚乐歌手有普雷斯利、贝里、多米诺、刘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64年,英国“披头士”乐队,也有人译作“甲壳虫”乐队,首次在美国做访问演出,引起狂热反应。他们的演唱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也有反战、反暴力等内容。正好当时美国国内反越战、反种族歧视浪潮涌现,摇滚乐在这一浪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60年代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很少有与摇滚乐不发生联系的。摇滚乐的歌声影响了现代美国人的艺术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著名摇滚乐队有蓬克、滚石、索尔、重金属、雷普、波普等。摇滚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1985年7月13日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和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的现场直播赈灾义演音乐会,并向全世界转播,观众超过1。5亿人。80多支一流的摇滚乐队登台亮相,为遭受严重饥荒的非洲募捐。这场规模空前的义演不仅为摇滚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而且极其壮观的表现形式,还使它获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77.拉丁音乐(Latin Music) 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地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在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中,以巴西和古巴为首的拉丁音乐,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前列。拉丁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节奏动感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备受世界乐坛的关注,拉丁音乐家也层出不穷。近几年流行乐坛中出现的瑞奇?马丁(Ricky Martin)、马克?安东尼(Marc Anthony)、安立奎?依格莱西亚斯(Enrique Iglesias)等明星都是极具个性的新生代拉丁音乐代表,现在Shakira已经成为了拉丁天后。当今世界的流行音乐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生活这片沃土,紧系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它是世界多元化的结合体,它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并发展成为国际音乐文化不可缺少而且必备的音乐文化套餐。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特魅力,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whatever happens”也是一首拉丁风格的歌曲。 2008.11.6编辑 百科知识之流行音乐 概述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 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大中国》、《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已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五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象《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细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但是,这些歌曲是决不能称为商品歌曲的,因为它们决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的。 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可以解决音乐界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而且这个讨论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结论。原因就是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后,可以得出结论,“商品音乐” 是决不能进课堂的,而第二段所讲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则完全可以进课堂。 主要特性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具有以下特性: 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大步迈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多的是出没练歌房、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等等一些娱乐场所,交道打的最多的还是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的通俗化能够让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时尚性 既然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那么“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时期形成的乐队,从乐器到编制,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这个时期形成的演出形式与环境仍然原样地保持着。而流行音乐却以追逐时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来不断地装扮自己。如:电声话筒、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以及现在的MIDI制作设备等。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表演等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时尚性”现在更多的还反映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上。许多的音乐人都在围绕“时尚性”来做文章,其目就是在于反映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 新奇性 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好奇心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新奇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娱乐性 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商品性 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标。 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几十年前、60后音乐、70后音乐被称作是流行音乐,但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立即被更为时尚新颖的21世纪(80后音乐、乃至90后)形式所代替。 参与性 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强调自我,容易引起特别是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且流行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即兴性 即兴性是指在流行音乐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地进行一些创意性的东西,无论是 语言、动作、旋律中的变奏等等。即兴是一次性不可再现的时间光点,是流行音乐中最值得期待和最富创造力的东西。即兴往往是在表演者极佳的音乐感觉和良好的音乐功底基础上产生的火花。 传播手段的科技性 流行音乐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和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可以说它是社会都市化的产物,它以都市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或制作者。科技的进步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发生极大的变化,从最初没有影像的磁带、唱片、CD、广播到有影像的电视、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携式的mp3、mp4、MP5等高科技的发明成果,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而MIDI、多轨录音技术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提高了流行音乐制作的效果和音响表现的丰富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流行性的扩大离不开这些现代科技传播手段。音乐由民间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到王公贵族的沙龙艺术,逐步发展到现代流行音乐成为一个大众文化传播产业,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传播技术的发展。 文化功能 认识功能 流行音乐是一种以歌曲演唱形式为主的音乐艺术,其歌词表达通俗易懂,感情体验单纯直接,可以最大程度的将音乐艺术具体化,使听众得到生动而相当准确的印象。有的流行歌曲甚至就是以现实生活的原形出现,如《一封家书》的歌词就采取了和大众一般书信交流内容一致的创作手法,与欣赏者的沟通更加直接和方便。虽然有些流行音乐作品同样也具有审美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如对一些摇滚乐作品的理解上就存在着这种现象。但是,更多的流行音乐还是显示出语义明确,感情指向清晰的特点。因此,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无准备的音乐,其认识功能从受众的接受程度方面较其他音乐艺术来讲,无疑具有最大的强度。这也是流行音乐之所以接受群体庞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流行音乐的这种认识功能的实现较其他音乐形式显著的特点,也表现在对流行音乐形态表现的认识与掌握上。流行音乐圈内有许多自学成才的流行音乐歌手就是明例,而这种现象在古典、严肃音乐的创作中则极为少见。 教育功能 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作出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和认识被听众所认识和接受,就能教育和影响听众。这种教育功能在具有中国.. 主旋律..性质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得当较多的体现。 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文化属性虽然是流行音乐的主要文化特征,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在数量众多的流行音乐作品中,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联系的流行音乐作品的存在。如: 著名的为援助非洲灾民创作的流行歌曲《世界一家》、为世界和平发出呼吁的..让世界充满爱..、表现爱国热情的..红旗飘飘..、表现伦理亲情的..常回家看看.. 以及用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英雄人物、革命精神内容( 例如.“红太阳”歌曲) 等等。 这些流行音乐作品在整个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却起了强化气氛、激发集体爱国情绪的教育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借助其认识功能强度较大的优势,往往起到其他音乐形式所难以发挥的教育功能。如: “常回家看看”曾经一度在中青年听众中产生对老年人亲情关照的强烈影响,这种教育作用和一般的舆论宣传相比,无疑更深入人心。 因此,流行音乐以其生动性、通俗易懂性、趣味性,在拉近了它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审美距离的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对人的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欣赏者感到身心愉悦,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它的消遣娱乐功能不同。消遣娱乐功能主要是指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审美功能则主要是指美感,具有心理以及社会意义。 流行音乐由于作品的数量巨大,因而艺术质量良莠不齐,并受其商业性、娱乐性、批量生产等文化特征的影响,其审美功能往往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抑制( 大量千篇一律、风格雷同的音调充斥流行乐坛,大大损害了人们的审美感就是明例),因而更多的是以娱乐功能示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创作者加入到流行音乐创作的队伍中,流行音乐中也出现了艺术性较强、并受到群众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还有一大批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尝试与古典严肃音乐、传统的民族音乐结合来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所有这些努力都必将大大提升流行音乐作品的审美品质,增强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 消遣娱乐功能 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易懂、缺乏理性深度的特点,绝大多数作品不需要欣赏者进行沉重的思考而成为大众在闲暇时间缓解生活、工作压力的一种选择。尤其是卡拉OK的出现,使得这种选择的程度大大提高。人们由原来被动的文化欣赏者成为文化的参与者、甚至是文化的创作者,这种文化身份的转变更是加大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流行音乐也恰恰就是借助自己的消遣娱乐功能成为缓解大众紧张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并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大众的闲暇时间,使大众在消费的同时得到 快乐和惬意。 消费功能 流行音乐作为人类精神创作的产品,一旦进入商品流通渠道就具备了消费的功能,这是由流行音乐商品性的文化特征所决定的。 流行音乐消费广义上是指通过各种音像制品的销售、各种商业性质演唱会的举办以及通过歌星带动的具有一定时尚性意义的各种消费。狭义是指歌迷在购买了这些流行音乐制品后反复欣赏、多次聆听的享用行为。需要说明的是,流行音乐的消费和其他文化消费有所不同,即: 歌迷因为喜爱某种风格的流行音乐或者是某一歌星进而去购买该种风格、该歌星的流行音乐制品。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消费更多的带有符号或者是象征化意义。如: 通过消费流行音乐,一些有相同心理感受的人组成.. 歌迷会..、通过对某一种风格流行音乐的认同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等等... 这种符号化或象征化既是个性化的要求和生活品位的追求,又是为社会所促发和鼓励的结果。 消解功能 此功能一方面是指流行音乐受商业运作机制的影响,日益商品化、传媒化,在商业利润动机的驱使下,大量媚俗的流行音乐作品出现,消解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艺术性; 另一方面是指,由于流行音乐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特性使得流行音乐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解功能。 由于流行音乐过于强调商品性,使得大量流行音乐只注重“包装”,忽略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为了获得巨额利润又会对消费者曲意逢迎,导致媚俗性作品的出现。这一切都在消解着流行音乐艺术的精神价值和艺术性。可见,过度的商业化扭曲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导向。 流行音乐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文化特性又使得流行音乐具有对支配文化( 以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为主的文化样式) 进行不同符号意义的解构和颠覆的消解功能。这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分为直接消解和间接消解。直接消解方面如: 一些摇滚乐作品对红色经典作品( 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 的重新演绎。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中大量情爱歌曲的存在也间接地起到了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过多的注重表现个人感情纠缠使流行音乐表现题材越来越单一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消解了人们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忘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反哺”功能 “文化反哺”指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文化对主流文化产生种种文化影响力的功能以及主流文化对作为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音乐进行广泛文化吸收的过程。流行音乐的“文化反哺”功能主要表现在非主流的流行音乐文化已经开始向主流的专业音乐教育产生影响,向古典的、严肃的音乐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并对古典的、严肃的音乐有所促进。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通俗文化之一种,对学校专业音乐教育来讲是具有“文化反哺” 功能的。传统的文化传播、或者说文化传递一般是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传播; 古典的、严肃的音乐对通俗的、流行音乐的改造; 学校的、专业的音乐教育对业余的、体制外音乐教育的“帮扶”。而流行音乐的这种“文化反哺”功能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即: 非主流的流行音乐文化已经开始向主流的专业音乐教育产生影响,向古典的、严肃的音乐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并对古典的、严肃的音乐有所促进。 流行音乐的“文化反哺”功能还表现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表达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如流行音乐中大量红色经典歌曲、公益歌曲、环保歌曲的存在等等。另外,许多严肃音乐也从观念、形态、行为等不同层面对流行音乐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如: 高雅音乐通俗化等等。 体制外低成本教育功能 该种文化功能主要是指社会各个阶层通过接触流行音乐可以或多或少地获得相关音乐知识、技能,进而弥补体制内音乐教育存在的种种缺陷。流行音乐因其具有的体制外低成本音乐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制内音乐教育的不足。在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在我们国家现今的音乐教育还不是十分普及,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众多渴望接受音乐教育、获得更多音乐知识的音乐艺术爱好者愿望的今天,如果能够看到流行音乐所具有的这种开辟体制外音乐教育的功能,并且能因势利导利用这种积极的文化功能的话,既缓解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压力又能使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普遍化、平民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 引入和抵御功能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其强调个体意识、独立精神的特点,对于民众民主意识的培养有一定作用。可是,创作越来越具有欧美化的倾向,势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西方价值观念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并进而导致中国民众对民族文化认同在观念、行为上的背离。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 民族化..的探索和追求。在借鉴欧美流行音乐先进技术、创作观念的基础上,我们也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点的流行音乐作品,出现了大批民族风格特征显著的流行歌手。如: 腾格尔、容中尔甲、学院派的何训田、黄荟等等。 因此,这种具有本民族传统音乐风格、特点的流行音乐。在客观上已经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维护文化主权、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文化功能。在世界文化越来越受西方强势文化影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的今天,认识并利用好流行音乐的这种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功能,对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安全阀”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也不断承受着由社会变革、转型及其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强烈冲击。公众的价值观念、个人的 社会定位也随着社会变化发生着各种转变。由此也带来了社会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如: 在当代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层次心理需求相对普遍的满足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社会心理已变得日益纷繁复杂、难以捉摸,并表现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特性及其自身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异向变动,使相当一部分人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平衡危机。这些认为自己遭受到社会挫折的青年迫切需要某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广大青年选择与其心理需要相适应的文化样式,并在这种文化样式的消费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无疑,具有青少年亚文化属性的流行音乐成为这种心理需求的一种选择。 通过对与心理需求相适应的流行音乐的消费,广大青少年消极、激进、烦躁的不良心理得到有效释放,减轻并缓和了紧张、对立的情绪,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这种现象在摇滚乐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如歌迷在摇滚乐演唱会上的种种“疯狂”举动。这些“疯狂”举动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成为其释放对立、不满情绪及生活压力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因此,摇滚乐的音乐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内涵可以给青年提供一种宣泄情绪或解脱困惑的机会,于是它就暂时充当起了一种协调、控制、整合的社会机制。除了摇滚乐具有情绪释放的功能外,表现友谊、呼唤真情的流行歌曲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由社会失范引发的人际关系的真情缺失、道德作用的消解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心理起到慰籍的作用。从而发挥着疏导不良心理、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文化标志功能 主要体现在文化身份标志与文化时代标志两个方面。流行音乐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群的,亚文化的文化属性是流行音乐的根本文化特征。流行音乐中大量以成长主题为题材的作品更是直接以青少年为倾销对象。这些流行音乐表达青少年的喜怒哀乐、记载着他们成长的故事成为青少年情感外化与表达的主要手段。因而,流行音乐受到青少年群体的广泛喜爱,并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广泛的传播。 流行音乐在青少年群体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对青少年的世界观、生活观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通常以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如: 因为对某一歌星的喜爱而成立的“歌迷会”; 因为对某种风格流行音乐的喜爱而收集该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并与志同道合者一起交流; 对歌星服饰、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的某种程度的模仿; 某种对流行音乐欣赏的方式因具有一定范围的普及性而具有的标志性。如: 闲暇时、甚至在工作时带着耳塞听流行音乐,使用MP3 从网上下载流行音乐,随身携带“随身听”、MP3 等播放工具等等。 可以说,以上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种种外化形式已经具有了某种文化身份标志的功能。也就是说,具有这些文化标志的人大多数是青少年,这种外化形式是年轻人的特权。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智的成熟,青少年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会慢慢地远离这些“标志”而以新的“标志”适应新的身份。 流行音乐除了具有文化身份标志的功能外,还具有文化时代标志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商业性、高科技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等文化特征决定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已经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阶段; 它的“流行”和“消费”特征标志着中国大陆已经进入全面商品化社会的发展阶段;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又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政治文化生活较过去相对民主的社会阶段。 肯定自我价值、增强个体信心的功能 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演唱较严肃音乐更容易掌握,加上卡拉OK的出现,致使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因而,无论是群众自娱自乐还是专业演出,都表现出流行音乐的平民化特质。尤其是各种类型、各种级别流行歌曲大奖赛的举行使更多流行音乐爱好者有了展示自己演唱才能的机会。更有一些佼佼者甚至走上专业演员的道路、一些人甚至成为明星。大众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认识自我能力的需要,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增强个体的信心。 交际功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十分发达的社会,这种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际之间的交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信息交流,人们还有情感交流的需要,而流行音乐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通俗性、娱乐性、参与性强等文化特征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是KTV 等娱乐产业的兴起,更是将流行音乐的交际功能大大加强。人们以流行音乐为中介,交流了感情,拉近了心理距离,在得到审美、娱乐的同时,也获得了改善和增进人际关系的益处。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种种文化功能无一不是与其文化属性相对应的。我们必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功能。而以上这些认识又必须是建立于流行音乐的存在为文化存在的基础上展开的,必须以文化整合,即从观念的、形态的、行为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流行音乐问题,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握流行音乐问题的实质。 各流派代表人物 流行音乐的日期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通常分为不同流派。不同的流派常常吸引不同年龄组。大乐队相较RAP音乐听众可能是一个老年组。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独立的年轻人,这种“代沟”的日趋广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广泛。音乐大厅和其他形式的20世纪40年代之前,并没有如此清楚地标明一代。从通过战争结束萧条,宾克罗斯比是在美国销量最高的唱片艺术家。他的歌迷基础已经没有年龄划分。音乐厅聆听者平均为21岁。克罗斯比后退休后,1954年,出现大的代沟。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成为青少年最流行的录音艺术家,而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是最流行的成人。 在牛津音乐状态,在20世纪70年代,“ King Crimson和Yes等乐队探索涉及复杂的乐器图案和纹理,常涉及深奥的音乐主题及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最流行的艺术家。 欧美 Pop(流行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Janet Jackson(珍妮?杰克逊)The Beatles(披头士)、Prince(王子)、音乐) Madonna(麦当娜)、Frank Sinatra(法兰克(辛纳屈)、Elton John(埃尔顿(约翰)、ABBA(阿巴合唱团)、 Diana Ross& the Supremes、Christina Aguilera(克里斯蒂娜 阿圭莱拉)、Britney Spears(布兰特妮(斯 皮尔斯)Lady GaGa(女神卡卡) Rock and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The Beatles(披头士)、The Rolling Stones(滚石)、Bob Dylan(鲍 Roll (摇勃(迪伦)、Chuck Berry(查克贝利)、Elvis Presley(猫王)、Little Richard(小理查德)、Pink Floyd(平 滚乐) 克(弗洛伊德)、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 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Janet Jackson(珍妮?杰克逊)Aretha Franklin(艾瑞莎(富兰克林)、Soul(灵魂Ray Charles(雷查尔斯)、James Brown(詹姆斯(布朗)、Marvin Gaye(马文(盖)、Stevie Wonder(史乐) 提夫(万达)…… 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R.Kelly(罗(凯利)、Usher(亚瑟小子)、Babyface(娃娃脸)、MariR&B(节奏ah Carey(玛莉亚(凯利)、Janet Jackson(珍妮特(杰克逊)、Rihanna(雷安娜)Westlife(西域男孩)、布鲁斯) 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 Rap(说唱Eminem(阿姆,埃米阿姆)、 2pac、Jay-Z、50 Cent、T.I.…… 乐) Latin(拉Ricky Martin(瑞奇?马丁)、Shakira(夏奇拉)…… 丁) Country (乡村音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 乐) Reggae Bob Marley(鲍勃(马利)…… (雷鬼 乐) Blues(布B.B. King…… 鲁斯) 中国 时期 词曲作家 歌星 黎锦晖、陈歌辛、黎锦光、姚敏、陈周璇、李香兰、王人美、白虹、白光、姚莉、黎明上海时期 蝶衣、梁乐音、严工上、李厚襄 晖 谷建芬、王付林、石铁源、王酩、张郑绪岚、朱明瑛、沈小岑、王洁实、谢莉斯、程琳、改革开放初期 丕基、刘诗召 成方圆、孙青、张蔷 苏越、徐沛东、陈哲、郭峰、赵季平、刘欢、韦唯、毛阿敏、范琳琳、安雯、胡月、杭天西北风 刘志 琪、陈汝佳 崔健、孙国庆、黑豹、唐朝、beyond、薛岳、伍佰、中国摇滚 崔健、窦唯、黄家驹、伍佰、张震岳 张震岳 高枫、陈小奇、李海鹰、张全复、解毛宁、杨钰莹、陈明、周艳泓、那英、陈琳、谢东、新生代 承强、、毕晓世、李广平、李汉颖 孙悦、陈红、高枫 李双泽、杨弦、胡德夫、叶佳修、侯李双泽、杨弦、叶佳修、刘文正、李建复、潘安邦、校园歌曲、民谣 德建、罗大佑、高晓松 齐豫、老狼、沈庆、郁冬 吴颂今、韩乘光、黄仁清、张平福、邓丽君、韩宝仪、高胜美、谢采妘、李玲玉、杨钰甜歌 陈宏、慎芝 莹、刘紫玲、甘甜 黄沾、顾嘉辉、卢国沾、林夕、林振刘德华 张学友许冠杰、徐小凤、谭咏麟、张国荣、粤语 强、小美、郑国江 梅艳芳、陈慧娴、叶倩文 陈奕迅 曹俊鸿、邓雨贤、洪一峰、蔡振南、叶启田、陈小云、陈盈洁、林姗、黄思婷、龙千玉、台语 郑进一、陈百潭、沈文程 蔡小虎、王识贤 许嵩、徐良、汪苏泷、本兮、小贱、宁宇瑾、韩雪网络歌曲 许嵩、徐良、汪苏泷、本兮、宁宇瑾、 村、罗林、杨臣刚、段思思、王瑾玫、杨坤、庞龙、 辛誓言、韩晶 安又琪、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尚雯超级、快乐女声 婕、江映蓉、俞灏明 欧美流行音乐的几种主要风格 流行乐(pop music) 流行乐(pop music)是属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中的一个音乐流派,从20世纪中期替代软摇滚,后来借助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摇滚音乐而发展。它有一个向商业唱片的焦点,并利用诸如多技术革新多轨录音和数字采样制作其他形式的影响最新变化对现有的主题。虽然流行音乐(pop music)固定音乐风格仍然相当稳定,但流行音乐(pop music)也吸纳了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大部分音乐流派音乐风格,(流行音乐(pop music)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其他音乐流派 如摇滚、Hip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等拥有相对稳定音乐风格相比,(pop music)是一种非固定音乐风格流派,即使不是流行音乐(pop music)固定音乐风格,如拥有 摇滚乐、Hip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 多种音乐风格的歌手也可以归类为为流行音乐(pop music)歌手。 术语“流行曲”是第一个被在1926年用在一首乐曲,具有流行的上诉“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词流行音乐”已被用来形容一个独特的风格,针对青年市场,往往被视为一种替代软摇滚的特点。新格罗夫音乐词典和音乐家定义为“从50年代末已用于向中央和长期流行最广为流传的各种流行音乐。 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像迈克尔杰克逊、王子、麦当娜优秀流行音乐家,不仅商业成就出众而且拥有极高音乐造诣,彻底改变了流行乐坛。杰克逊著名公益音乐、呼吁世界和平、种族团结,麦当娜以女权、性解放,对当今流行音乐主题以及全球流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发展 迈克尔杰克逊开创现代MTV,打破白人垄断的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世界,为后代的黑人艺人铺下了光明大道。在那个黑人和白人观众都只知道坚守着自己一贯的聆听习惯而不肯相互欣赏的年代,是杰克逊让这些坚守自己小圈子的人们走到了一起。他的音乐和唱腔,不仅影响流行歌手、同时也影响无数摇滚、R&B、hip hop艺术家。而王子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精通吉他,贝斯,键盘,鼓的演奏,实验放克、硬摇滚、流行音乐、新浪潮、民谣、舞曲各种类型音乐,作为一位高产艺术家作品无一例外获得评论界一致好评, 滚石杂志评价王子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影响了Maxwell和hiphop组合outkast等以音乐才华出众著称后辈。麦当娜有着精明商业头脑,对流行元素的判断拿捏为人称道,制作概念性强的专辑,以及标志性锥形胸罩和大胆前卫舞台表演,影响了无数流行女歌手。 子类别 Dance-pop(流行舞曲) 、Electropop (电子流行) 、Dance(舞曲) 、Baroque pop(巴洛克式) 、Bubblegum pop(泡泡糖流行) 、Europop 、Indie pop(独立流行) 、Operatic pop(歌剧流行) 、Power pop(电力流行) 、Sophisti-pop 、Space age pop 、Sunshine pop(阳光流行) 、Teen pop(青少年流行)。 融合类型 Country pop(乡村流行) 、Disco(迪斯科) 、Dream pop(梦幻流行) 、Jangle pop(争吵流行) 、 Pop punk(流行朋克) 、Pop rap(流行说唱) 、Pop rock(流行摇滚) 、Psychedelic pop(迷幻流行) 、Technopop、Urban pop(都市流行)。 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叮砰巷是个地名,位于纽约第28街(第五大道与百老汇街之间)。从19世纪末起,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销员整天弹琴,吸引顾客。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塌,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于是有人戏称这个地方为"叮砰巷"(或译为"廷潘胡同")。叮砰巷不仅是流行音乐出版中心,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作曲家所创作。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点。从内容来看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略带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不管国内外发生什么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好像美国人都在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从表现形式来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复杂的节奏、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有时也出现变化和弦和乐句之间的转调),大都采用"节歌-叠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例18)。叮砰巷歌曲通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讲究声乐技巧,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经常采用弦乐群作为伴奏的背景音色。如当时的著名流行歌手平?克劳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富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1915,1997)等都以演唱叮砰巷歌曲为主。叮砰巷歌曲流传的范围主要是城里的白人,很少扩展到黑人或下层人民中去。50年代摇滚乐的出现,使传统的叮砰巷歌曲在整个流行音乐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爵士乐(Jazz) 意义及起源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节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蓝调(Blues)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我们就谈到爵士乐与蓝调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那是因为爵士乐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蓝调音乐的基础上,有些爵士乐则是直接从蓝调音乐转化而来,它们使用传统蓝调音乐的歌曲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小节蓝调。 “ Blues”具有多重意义,除了音乐类型,它也可以当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词。通常在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常会立即联想到忧郁与悲伤,而这正是蓝调音乐的基本特质。 蓝调音乐起源自l9世纪晚期(1890年起),音乐内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呐喊和基督教赞美诗歌声。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甚至也可以说是黑人早期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电影《紫色》中,看到有两个黑人工作得正起劲,同时嘴里也跟着节奏唱和着,那正是原始的作工歌(work Son ,也可以说是蓝调音乐的前身。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而这种以歌曲直接陈述内心想法的表现方式,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并成为爵士及摇滚乐的中心。 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 Orleans)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第一张爵士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l1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因此,1917年以前的爵士乐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根据当时的乐谱记载以及摄影证明,早期爵士乐的速度大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初次接触爵士乐的人对这种音乐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和令人兴奋。 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另一特点,也许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地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演奏最吸引人的是乐队成员既竞争又合作,对于强加给他们的限制既重视又视而不见。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一听就能辨认得出,这就是“爵士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 意义与起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 山区音乐开始汇人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 “卡特家族” (The Caner family,由AJvin Carter,1891一l960,和他的妻子、弟媳 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 (Jambalaya)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最著名的是泰勒?斯威夫特、连续得了很多的乡村音乐大奖。 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浓了。到了20世纪末,几乎没有一种音乐不带流行色彩,反之会被看作“异类”。另一个特征是歌手和他们演唱的歌曲跨榜获奖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块阵地。这是商业炒作的结果,经济杠杆在起调节作用,人们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跟风也成了一种时髦。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音乐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这和经济全球化有关。世界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走巷串门”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乡村音乐不再是美国的专利,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地球村民共同的乡音。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纪的。他们年轻,充满希望,是新世纪的先锋。 Hip Hop 意义与起源 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在创始之初,Hip-Hop文化由四大元素组成:DJ、MC、StreetDance、Graffiti。这一时期的Hip-Hop称之为Old School Hip-Hop。 当Hip-Hop在90年代大红大紫之时,许多不同的风格在New School年代萌生出来。Hip-Hop不仅是城市黑人贫民窟中产生的音乐,更成为代表城市黑人贫民的呼声。说唱音乐家们开始描述他们或他们身边人们的艰辛生活。 “Hip-Hop”这个词是一个新兴的音乐流派的类别,它自出现到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代表了单一的音乐类别,Hip-Hop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其中包括:音乐、服装和行为方式等。属称街头文化~在整个Hip-Hop的文化中,服装要算是最出彩的一部分了。典型的着装包括:宽大的印有夸张Logo的T恤,同样宽大拖沓的板裤或者是侧开拉链的运动裤、篮球鞋或板仔鞋、高尔夫球帽或者是棒球网帽、各国风格的包头巾、头发染烫成各异或编成小辫子。而相应的配饰则有:纹身、银质耳环或者是鼻环、墨镜、MD随身听或者是MP3、滑板、背包等。这些零星的服装凑在一起,就组成了在美国风靡了整整20年的Hip-Hop时尚。Hip-Hop是街头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与同是街头文化的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有着亲密的关系。 Hip-Hop一族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即使互不相识,你也能从他的外表准确地判断。Hip-Hop已经有二十岁了~从八十年代初到公元二千年,从Old school到New school,从没有人喜欢刮唱片到人人为街头音乐而疯狂,这一种文化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二十年来,Hip-Hop文化在美国植下了根,成功的结合了娱乐、商业、音乐甚至政治。它是一个独立而有色彩的团体意识,它是坚固而难以取代的文化 形式,它不只是我们常常说的“黑人音乐”,也不是只带着手势口里喊着“Check it out”,更不只是流行歌手主打乐风奏蓝调。Hip-Hop文化就是Hip-Hop文化,它有着人一样的性格情绪长像。 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 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从音乐上看,它的音乐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它的来源之一是迪斯科舞会上DJ(唱片播放员)为了介绍唱片,按着舞蹈节奏所插入的说白。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半说半唱的风格,通常使其被认为是说唱乐的先驱者之一。说唱乐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此以后,它一直以地下音乐的形式活跃于歌坛。1986年,Run—D?M?C的专辑《升起的地狱》 (Raising Hell)获第一名,表明说唱乐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说唱乐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反叛性的,如“人民公敌” (Public Enimy),因经常采取挑战性的姿态,有时也被称作“匪徒说唱” (Gangster Rap),因此,这类歌曲经常引起社会的争议,所以很难进入排行榜;另一种是温和型的,如M?C哈默演唱的歌曲。哈默(M?c?Hammer)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那是个毒品泛滥、充满暴力的地方。他早年的很多朋友都干过走私毒品这一行,其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蹲了监狱。他认识到年轻人必须结识正直的人,选择正确的道路。他的说唱乐反对吸毒、反对暴力,从正面向黑人年轻一代说话。因此,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摇滚乐(Rock Music) 意义与起源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 的出现。 “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很好的业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备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从而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被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问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格音乐——摇滚乐。 早期的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摇滚乐舞台显现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比尔?哈利(Bill Haley,1925,1981),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摇滚乐偶像,被人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涉及乡村音乐、 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作为摇滚乐先行者之一,比尔?哈利对摇滚乐的产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早期摇滚乐歌手有普雷斯利、贝里、多米诺、刘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64年,英国“披头士”乐队(也有人译作“甲壳虫”乐队)首次在美国做访问演出,引起狂热反应。他们的演唱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也有反战、反暴力等内容。正好当时美国国内反越战、反种族歧视浪潮涌现,摇滚乐在这一浪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60年代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很少有与摇滚乐不发生联系的。摇滚乐的歌声影响了现代美国人的艺术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著名摇滚乐队有蓬克、滚石、索尔、重金属、雷普、波普等。 摇滚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1985年7月13日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和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的现场直播赈灾义演音乐会,并向全世界转播,观众超过1。5亿人。80多支一流的摇滚乐队登台亮相,为遭受严重饥荒的非洲募捐。这场规模空前的义演不仅为摇滚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而且极其壮观的表现形式,还使它获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拉丁音乐(Latin Music) 意义与起源 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地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在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中,以巴西和古巴为首的拉丁音乐,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前列。 拉丁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节奏动感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备受世界乐坛的关注,拉丁音乐家也层出不穷。近几年流行乐坛中出现的瑞奇?马丁(Ricky Martin)、马克?安东尼(Marc Anthony)、安立奎?依格莱西亚斯(Enrique Iglesias)等明星都是极具个性的新生代拉丁音乐代表,现在Shakira已经成为了拉丁天后。 当今世界的流行音乐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生活这片沃土,紧系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它是世界多元化的结合体,它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并发展成为国际音乐文化不可缺少而且必备的音乐文化套餐。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特魅力,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whatever happens”也是一首拉丁风格的歌曲。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一、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 欧美流行音乐,随着殖民地的扩张传入上海。20世纪20年代初,唱片业就在上海兴起了。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便为欧美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上海霞飞路上,醉人的爵士乐夜夜从道路两侧的咖啡馆和酒吧里传出来,可见当时的上海已经有了成型的爵士乐队。当时上海的“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黎锦晖。当时的上海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所以欧美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从这里流入内地。 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也开始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黎锦晖创作的流行音乐便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巡回演出, 《毛毛雨》等流行歌曲与他的儿童歌舞成为主要节目。此时他还在短期内创作了100多首流行歌曲,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 《桃花江》、《特别快车》等即成于此时。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 黎锦晖组建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周璇、白虹、严华等成为中国第一代歌星,黎锦光、姚敏等成了著名的流行曲作家。“明月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又在上海的“扬子饭店”舞厅组建了爵士乐队,将民歌、戏曲音乐改编成爵士化的舞曲。 “金嗓子”周璇也因演唱《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花样年华》等歌曲,而久负盛名。这些歌曲也因此流传至今。可见,欧美流行音乐一开始传人中国,就在上海找到了市场,并为黎派音乐所接受。 二、欧美流行音乐在港台的传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解放初期苏联音乐的传人,内地流行音乐日益衰弱。而此时,欧美流行音乐对台湾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台湾并没有自己的歌曲,一些广为流传的《秋水伊人》、《香格里拉》、《何日君再来》等歌曲,其实都是早年十里洋场上海滩头的陈蝶衣、刘雪庵等人的作品。直到60年代末,布鲁斯、爵士乐等西洋乐风的涌入,才使旧上海情调的音乐结束了它在台岛的流传。 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赴港演出对香港乐坛影响较大。一些学生组建乐队,竭力模仿他们的偶像的演绎方式,利用“披头士”的曲子唱出自己的情绪。 “披头士文化”、“占士邦文化”带给香港社会的“新感性”前所未有。整整60年代的香港乐坛基本上由欧美的摇滚乐、民歌占领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乐坛已进入黄金时期。列侬、“滚石”、迪伦轮番上场,把个西方社会唱得天旋地转。七十年代的港台流行音乐,不仅在音乐风格上受欧美风格影响,在演出风格上也效仿欧美风格,演出人员衣着华丽,演唱形式载歌载舞,唱腔多为原声,场面热烈,气氛火爆。 可见,欧美流行音乐不仅对黎派音乐影响至深,还在港台音乐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 七十年代末,欧美流行音乐与港台流行音乐合流,再次传入内地。时隔30年,流行音乐被赶下大海后,又卷土重来了。首先抢滩的是30年代的黎派音乐,《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随着邓丽君的低吟浅唱传人千家万户。于是重唱当初被逐出内地的流行曲的歌手们便成了明星。 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三洋录音机以及广州太平洋公司生产的盒式音带,把流行音乐的星星之火,烧成了燎原之势。崛起的新一代音乐人放开手脚,随心所欲地把目光投向欧美和日本乐坛,拼命地汲取着营养。他们重新编配30年代的流行曲,使之一头接上了久违的30年代的早期流行音乐,一头又开启了未来。 其中的许多歌曲经邓丽君演唱后,人们才知道了什么是流行音乐,才懂得了流行音乐的发声、吐字、配器及词曲方面的知识等。在广州,最早从事流行音乐录音的是著名的“老三剑客”金友中、丁家琳、司徒抗。当时很大的一个工作量是电视剧的音乐复制,这就需要“扒谱子”,有时需要把歌词翻译成中文,找歌手来演唱。扒带子”就成为早期中国音乐人学习流行音乐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中外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造 九十年代的音乐舞台,欢快的拉丁乐以及重金属乐,都相继在中国落下了脚。欧美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如迈克尔?杰克逊、席琳狄翁、惠特尼休斯顿等演唱的歌曲,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听众的心。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演唱风格中,四大天王” 中的张学友,可以称得上兼多种演唱风格的杰出人物。庾澄庆也是个奇才,他的作品有爵士风格的《老实情歌》、拉丁风格的《我最摇摆》、蓝调风格的《似水年华》、乡村风格《情非得已》。杜德伟的曲风节奏明快,以劲歌狂舞风靡大陆。代表作品有《钟爱一生》、《天旋地转》等专集。 伴随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国人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外电影音乐如《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音乐之声》的童声合唱,《罗马假日》的主题曲,《出水芙蓉》的电影音乐等,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影响,使中国当代流行乐坛涌现出了许多实力派歌手和乐团。 在爵士乐的演唱方面,内地的谷峰是比较杰出的代表,他的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在演唱形式方面,台湾的“蟑螂合唱团”,注重和声的运用,他们演唱的曲调风格与80年代的欧美合唱团的演唱风格类似。在RB风格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新人,如阿杜、王珏、杨昆等。欧美蓝调风格比较突出的有陶器。演唱风格上带有台湾民歌色彩的有“动力火车”, 以及内地的地下摇滚等,都是我们深受欧美流行音乐影响并结合自身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 以上从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在港台的传播、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以及21世纪的欧美风等方面,论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涉及到了欧美流行音乐,从上海滩传人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黎派音乐,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次高峰:80年代港台音乐传人内地后,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无一不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息息相关。 从欧美的爵士乐、新民歌,到崔健所创作的摇滚;从80年代内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国电影音乐的流传等,都充分体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刻,之久远。
/
本文档为【[分享]音乐课件—流行音乐常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