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2017-09-18 9页 doc 23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以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规范测温要求 以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6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7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按照以前的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际要求不是很细,中冶在主持编制新的大体积规范,不知道正式版批了没有。 按传统做法: 埋设上中下三点,下点离板底100mm,中间点局厚度中间,上点板顶以下100mm(也有观点应该就是表面的),这是垂直步点原则。 另外,从平面来看,应该根据构件特点(代表性)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不用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主要根据构件特点,平板我一般大概10m左右方格。 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最简单就是埋设竖直测温管(铁的或PVC),个人认为此做法可能偏差较大,因为中间一般温度最高,但是热通过对流可能造成孔口温度高于混凝土温度;还有一种方式是埋设测温导线(热电耦),伸出三根导线(一般用根12钢筋竖直绑扎牢固),用配套手持电子测温仪测温,很方便。这仪器导线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便宜的一根导线几毛钱,仪器几百到千把块都有。最先进的还有一种无线测温的,适合于特别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可能比较贵,没用过,但是很方便。 测温频率: 由于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在前15天,对混凝土每2个小时测温一次,以后对混凝土每4个小时测温一次。 中止测温条件:测温主要控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差,表面和大气温差不超过25度,(测量最高温度,最低气温),控制降温梯度一般每天不超3度,至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度就可以撤除保温。 测温点布置原则:测点须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砼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冬季混凝土施工如何测温?测温孔如何订?(转载) PART 1: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 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 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 (1) 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3) 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 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 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 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 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 隔时间等。 5.1.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 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 测温要求 (1) 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 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2) 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 (3) 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 (4) 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 时测一次; (5) 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记录表; (6) 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 大体积砼浇筑完毕,只是大体积砼施工的初步成功,如何防止浇筑后的砼在养护期间发生裂缝,尤其是深层裂缝,是大体积砼施工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对浇筑后的砼进行测温监控,随时掌握砼的温度变化动态,并以此来指导砼的养护工作,使养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即实行“信息化”施工。这是大体积砼施工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测温目的 在施工以前进行必要的砼热工计算, 对砼的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温度收缩应力等进行计算,实际是否与其符合,且砼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究竟如何、养护的效果如何等,只有经过现场测温,才能掌握。通过测温,将砼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同时,通过测温,由于对砼内部温度,各关键部位温差等精确掌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缩短养护周期,使后续工序尽早开始,加快施工进度,并节约成本。 (2) 布点方案 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底板厚度尺寸布点,在中心点、角点等代表性部位布点,在保证能全面反映砼内部各点温度的情况下,做到尽量减少布点数量。 每布点柱顶部点距砼表面下10cm,底部点距底面上10cm。 五点柱之其余点匀距分布,三点柱亦按匀距分布。 (3) 使用设备 采用建筑施工用智能温度巡回控测系统 ,高精度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0.2%。系统每6分钟采样一次,屏幕显示全部点温度;每一小时打印温度参数表,测试过程结束打印全过程主要柱温度梯度曲线。 (4) 布点及监测 ? 布点在砼浇筑前夕进行。当拟施工段钢筋绑扎完成,进行钢筋验收时,可开始进行布点施工。按施工方案确定的布点平面位置进行布点,用一φ14钢筋,其长度为浇筑层厚度+20cm,将温度传感器采用胶布固定于钢筋上的各不同位置处,然后小心将每根钢筋与底板钢筋网绑扎牢,布点结束后,检查各传感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更换。 ? 砼浇筑开始,即开始进行监测,专人值班。在浇筑完成后每天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砼温度动态,当温度梯度接近规范要求时,及时报警,以便立即采用措施,降低温度梯度。 ? 监测时间应根据砼温度降低情况,保证砼不会发生温度裂缝时才能结束。 (5) 注意事项 ? 砼浇筑时,应提醒操作人员,避开温度传感器位置,在砼振捣时,应距离传感器50cm以上, 防止损坏传感器,对导线也要加以保护,防止拉断。 ? 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注意寒潮、阵雨时监测。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1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预计天气温度在30?左右,由于#1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温差裂缝的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内外温差在25?以内,进而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一)、从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过程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 1、骨料使用前浇水冷却。 2、采用冷水配置混凝土。 3、尽可能降低水泥温度。在水泥罐外侧喷水降温。 4、混凝土中掺加缓凝泵送剂,尽可能的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水泥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6、砼浇灌时,从基础底板西北角开始,分段分层依次向前进行浇筑,根据砼搅拌楼的出料速度,现场控制好分段的长度及分层的厚度。段与段及层与层之间时间间隔绝不可超过砼的终凝时间。基础底板砼应连续浇筑,一气呵成,不得留设施工缝。砼振捣人员应按规定振捣,不得漏振或过振,以砼表面泛出灰浆,不再排出气泡为止,振捣棒应做到快插慢拔。砼表面应测设标高、找平。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的一次浇筑厚度,实行薄层浇筑,并及时使用振动棒引导混凝土,加快混凝土的流动,加快混凝土内部热量散发。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最大宜不大于400mm。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的插入间距不得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1.2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 300mm),振捣棒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其作用半径,并应严禁振捣钢筋、模板和已终凝的混凝土,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为 50mm,100mm,振捣棒的插入点应呈梅花布置。混凝土振捣时,要经常检查模板的变形和漏浆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混凝土振捣棒应直上直下、快插慢拔确保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和混凝土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为宜 (一般每点振捣20s,30s)。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冲击钢筋;浇混凝土时不得踩踏钢筋 7、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考虑此因素,现场安置一个施工人员负责泌水的清理工作。另外泵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表面存有一层水泥浆时,混凝土凝结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净的石子,用铁抹子压入混凝土内。以此消除拆模后混凝土外表出现水裂纹。 14@200的钢筋,深入混凝土300mm,露出300mm。 8、当由于出现意外情况层面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按施工缝处理接茬。在接茬处遍插 五、加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 1、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板压光,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龟裂。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处理。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混凝土采用蓄水养护或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布和棉毡,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水分不蒸发,始终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25度。如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度且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度低于内部温度,应通过浇温水、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方法来降低内外温差。 3、在混凝土内部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内外温差过大。措施如下: 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强制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现场温度的测量,及时了解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应及时采取冷却管强制降温的方法。在#1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内部设置3层冷却水管,通过水流及时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见冷却水管布置图)。同时,为便于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在混凝土内部设置温度探头。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测温工作(测温由专人负责。测温用 建筑测温仪JDC-2型,将数据记入记录表格中。测温工作结束后,将所有数据交技术员汇总处理)。 在#1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上设置6个测点,每个测点处设置3个温度探头(分别布置于混凝土的中部、表面、底部),及时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时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内部温度的测量设置专人负责,头7天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测量,以后每天测两次,直至内部温度降至50?左右(见测点布置图)。养护十天后方可拆模。 4、混凝土拆模后立即回填,试验表明,回填土是最佳的养护介质,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利因素。
/
本文档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