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盆部及阴部

2018-09-14 30页 doc 631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盆部及阴部盆部及阴部 八、盆部及阴部 206(膀胱的形态特征与数字概括 (1)形状与位置;膀胱排空时呈锥体状,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呈圆球状,可上达腹部的腹下区。 (2)特征:3部、3面、3角、3口、3韧带。 1)3部:尖(有脐正中韧带连腹前壁至脐): 底(即后面,男性有精囊及输精管壶腹部〕。 颈(即膀胱下角,为尿道内口处)。 2)3面:上面(盖有腹膜)及左、右两下外侧面。 3)3角,左、右两上外侧角(有输尿管进入),下角(即颈,为尿液排出口) 4)3口;2个人口为左、右输尿管口,1个出口为尿道内口。 5)3韧带:帮助...
盆部及阴部
盆部及阴部 八、盆部及阴部 206(膀胱的形态特征与数字概括 (1)形状与位置;膀胱排空时呈锥体状,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呈圆球状,可上达腹部的腹下区。 (2)特征:3部、3面、3角、3口、3韧带。 1)3部:尖(有脐正中韧带连腹前壁至脐): 底(即后面,男性有精囊及输精管壶腹部〕。 颈(即膀胱下角,为尿道内口处)。 2)3面:上面(盖有腹膜)及左、右两下外侧面。 3)3角,左、右两上外侧角(有输尿管进入),下角(即颈,为尿液排出口) 4)3口;2个人口为左、右输尿管口,1个出口为尿道内口。 5)3韧带:帮助固定膀胱。 耻骨膀胱韧带(男性为耻骨前列腺韧带);自膀胱颈向前到耻骨体后面; 直肠膀胱韧带;自膀胱至直肠两侧后续达骺骨; 外侧耻骨膀胱韧带:自膀胱颈连于盆筋膜腱弓。 另外,有胎儿生后遗留的一些结构形成的(3个韧带;脐正中韧带(脐尿管遗留),连膀胱尖到腹前壁脐处。两个脐内侧韧带(脐动脉闭锁后形成),该3个韧带对固定膀胱无重要童义。 (3)膀胱的内部特征; 1)膀胱三角:是左、右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之间的平滑三角区。在三角区的基底部有输尿管间嵴相连。 2)膀胱的动脉:来自髂内动脉的膀胱上动脉与膀胱下动脉。 3)膀胱的静脉;膀胱静脉丛一膀胱静脉一髂内静脉。 4)淋巴回流:膀胱底部十髂内淋巴结,膀胱颈部一骶淋巴结、髂总淋巴结。 5)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自胸12至腰2脊髓节发出纤维一肠系膜下神经节,节后纤维一腹下丛一膀胱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自骶2,4脊髓节?盆神经?腹下丛?膀胱壁内神经节,节后纤维?膀胱逼尿肌。 207(男女生殖系统同源器官的比较 208(男性生殖器官(图8—1) (1)睾丸:产生精于及激素; (2)附睾:储存精子; (3)输精管:传送精子从附睾到射精管; (4)前列腺;分泌前列腺液(呈碱性); (5)精囊腺:分泌精液,营养精子。 209(前列腺的形态特征及数字概括(图8—2) 前列腺呈倒置的栗子状,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分为1尖、1底、2囊、4面、5叶( (1)尖:向下重尿生殖上筋膜。 (2)底;为前列腺上端,较宽大,前部接膀胱颈有尿道穿入。后部有左、右射精管贯穿其中。 (3)2囊;真囊即前列腺表面的纤维囊,假囊是在真囊外的纤维鞘,为盆筋膜的—部分。两囊之间有前列腺静脉丛。 (4)4面;前面邻耻骨联合,有腹膜外脂肪填充于耻骨后间隙中。后面邻直肠下部,在活体以手指通过肛管可触摸到前列腺后面。左、右两下外侧面邻肛提肌。 (5)5叶:前叶、后叶、左、右侧叶及正中叶。 1)前叶:较小,位于尿道前面、两侧叶之间,又称前列腺峡。 2)后叶:位于射精管的后下方。 3)左、右侧叶:在尿道两侧,几占前列腺整个基底部,肥大增生时可从两侧压迫尿道。 4)正中叶:在尿道后面、射精管前衙,肥大时可压迫尿道。 (6)尿道前列腺部的特征: 1)尿道嵴:为尿道前列腺部后壁的纵嵴,射精管开口于此。 2)前列腺窦:为尿道嵴两侧的凹洼区,前列腺管开口于此。 3)精阜:为尿道嵴中部的梭状高起区,在其中央有一小盲囊(男性子宫)。射精管开口在其两侧。 4)动脉供应:直肠中动脉及膀胱下动脉。 5)静脉回流:前列腺静脉丛?髂内静脉。 6)淋巴回流:主要至髂内淋巴结,亦有至骶淋巴结者。 7)神经支配:腹下丛?前列腺丛。 210(输精管 分为4部。 <1)睾丸部:自附睾尾部起始后,在附睾内侧沿睾丸后绦上升。 (2)精索部:自睾丸上极,在精索内向上达腹股沟管浅环处。管壁厚且硬,在活体易触及。结扎输精管常在此部。 (3)腹股沟部:自腹股沟管浅环,行于腹股沟管内至深环。 (4)盆部:为输精管最长的一段,输精管末端呈梭形膨大,称输精管壶腹,壶腹下端细小,于前列腺底后上方与精囊腺排泄管合成射精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的精阜上。 211(睾丸的形态特征及数字概括 睾丸为卵圆形,有2面、2缘、2端、2种功能。 (1)2面:内侧面平坦贴阴囊隔,外侧面稍凸隆。 (2)2缘:前缘游离且凸隆,后缘平直,与附睾及精索下部相贴。 <3)2端:上端朝上前外,后部有附皋头遮盖。下端游离,向下后内方。 (4)2种功能:产生精子,分泌激素。 212(睾丸被膜与壶腹层次的比较(图8—3、4) 213(男性尿道的特征与数字概括(图8—5) 特征:2弯曲、3部分、3狭窄、3扩张。 (1)2弯曲;耻骨下弯及耻骨前弯。 (2)3部分:前列腺部、膜部(最短与最窄)及海绵体部(最长)。 (3)3狭窄:尿部内口、膜部及尿道外口。 (4)3扩张:前列腺部、壶腹部及舟状窝处。 214(阴茎结构的特征与数字概括(图8—6) 特点;2部、2筋膜、2动脉、2静脉、2神经、2淋巴回路、3竖起结构。 (1)2部:阴茎体、阴茎根。 (2)2筋膜;阴茎浅筋膜、阴茎深筋膜(Buck’s fascia)。 (3)2动脉:阴部外动脉(阴茎皮肤)及阴郁内动脉(两终支)。 (4)2静脉:背浅静脉及背探静脉。 (5)2神经:阴部神经及自主神经。 (6)2淋巴回路:阴茎皮肤?腹股沟浅淋巴结;深部结构?髂内淋巴结。 (7〕3竖起结构,根?2阴茎脚,1阴茎球;体?2阴茎海绵体,1尿道海绵体。 215(子宫的形态特点及数字概括(图8—7、8) (1)形状:呈倒置梨形,前后稍扁。 (2)位置:在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 (3)特点:1腔、1峡、2弯、2面、2缘、3部、4口。 1)1腔:子宫腔(可分为子宫体腔、峡管及颈管)。 2)l峡,子宫峡,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 3)2弯:子宫的位置呈前倾前屈位。前倾即向前倾斜,子宫的长轴与阴道长轴呈90。角。前屈为子宫体长轴与子宫颈管长轴呈170‘角的弯曲。在直立位时,膀胱空虚情况下子宫几乎呈水平位伏在膀胱上方。 4)2面,子宫分前面与后面。 5)2缘:左、右两侧缘,朝向骨盆腔侧壁有子宫阔韧带附着。 6)3部: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上端,钝圃游离):子宫体(在底与颈之间,前面子后面凸, 上宽下窄)、子宫颈(子宫下端为子宫颈,被阴道分为上、下两部;下部为阴道部,末端中央有子宫 外口)。 7)4口:子宫体腔上端两角各有—输卵管子宫口,峡管有子宫内口及子宫外口。 216(子宫的固定装置(图8—9、10) 子宫位置的支持固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1)盆膈、尿生殖膈及中心腱等,从盆腔下面直接或间接支持固定膀胱;子宫等盆腔内器官。 (2)子宫与周围部位联系的诸韧带亦起支持固定作用,如两侧的子宫颈横韧带(或主韧带)自子宫颈向外侧至小骨盆侧壁;阔韧带自子宫外侧缘至骨盘侧壁,后方的子宫骶韧带连子宫颈向后至骶骨;前方的耻骨颈韧带〔或子宫耻骨韧带〕向前连于耻骨后面。此外,子宫圆韧带自子宫底两侧向前经腹股沟管至大阴唇,对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有重要作用。 Z17(子宫的动脉供应与临床意义(图8—11) (1)起源;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2)行程;自髂内动脉向内行至于宫颈外侧,约在子宫颈内口平面沿子宫外缘上升,在阔韧带内同卵巢动脉吻合,并发支至输卵管。在子宫颈旁发降支至阴道上部,与阴遭动脉柑吻合。 (3)临床联系:子宫动脉在于宫颈外侧约2cm处跨越输尿管上方后上升,故在此处结扎动脉有损伤输尿管的危险。 218(子宫的淋巴结回流(图8—12) (1)子宫颈:回流到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 ( (2)子宫底及体:大部分随卵巢淋巴回流到主动脉外侣C或主动脉前淋巴结,有些回流到髂外和腹股沟浅淋巴结(沿圆韧带至大阴唇)。 219(卵巢的形恋特征与数字概括:成年妇女的卵巢如干枣状,有2面、2端、2缘、2韧带。 (1)2面:外侧面(向盆腔侧壁)及内侧面。 (2)2端:上端(输卵管端,附着于输卵管的卵巢伞),下端(子宫端,朝向子宫)。 (3)2缘:前缘(为卵巢系膜缘,平直,向前外方,中央有卵巢门,为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后缘(游离,凸向后内方)。 (4)2韧带:卵巢悬韧带(从卵巢上端到盆腔侧壁,包含卵巢血管神经束),卵巢固有韧带(从卵巢下端到子宫外侧角)。 220。辖卵譬的行程形象比喻与歌诀概括(图8—13) 输卵管位于阔韧带上缘,输送卵自卵巢到 子宫腔。每个输卵管可分为4部、2口。 (1)4部: 1)子宫部:较短,穿过子宫上外壁,开口于子宫腔。 2)峡部:最窄,自输卵管壶腹向内伸展。 3)壶腹部:为输卵管最长及最宽的部分,向内延伸至峡部。 4)漏斗部:为输卵管的外侧端,呈漏斗状。漏斗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 (2)2口: 1)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 2)子宫口(开口于子官腔)。 (3)输卵管在盆腔内的走行:由子宫外侧角水平向外,先达卵巢的子宫端,沿卵巢前缘上行至上端,呈弓形盖于其上,然后转向下内方,终至卵巢游离缘及其内侧面上部。从盆腔上口观,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三者的位置关系,恰似一个人向两侧平伸两臂,前臂转向上内方,手腕屈曲,两手指散开抓握肩上方的“瓜”或“球”。其形象还可用下列歌诀帮助记忆。 内蛔外粗向上弯,举臂握“瓜”向两肩; 开口子宫体胜角,伞在漏斗口周绦。 221(直肠的形峦特征与数字概括(图8—14) (1)特征:l壶腹,前后2弯,左右3曲。 (2)部位:直肠位于盆腔内,上界平第3骶椎处接乙状结肠,向下沿骺尾骨前面穿盆膈移行于肛管。在盆膈上方,直肠膨大形成壶腹。 1)前后2弯;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顺应骶尾骨的盆面上部形成向后方的弯曲称骶曲,下部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又呈一凸向前的直肠会阴曲。 2)左右2曲:直肠在额状面上有2个侧曲,上方(骶3、4处)侧曲凸向右,下部骶尾结合处的侧曲凸向左。 3)与腹膜的关系;上1,3直肠的腹侧与外侧有腹膜覆盖(间位),中1,3部仅腹侧面覆有腹膜(外位),下1,3则无腹膜覆盖。 (3)直肠内部特征,3个横襞。 1)直肠上襞:从左侧凸出,约距肛门lOcm。 2)直肠中襞:从右侧凸出,约距肛门7(5cm。 3)直肠下襞:在左侧,在肛门上约5crn处。 222(肛管的特征与数字概括(图8—15、16) (1)位置:上起直肠,下达肛门,长约3~4cm。 (2)2部:肛管上2,3部(属肠道部),下1,3部(屑会阻部)。两部以齿状线分界。 (3)内部结构特征: 1)肛柱:在肛管上部有5,l0个辗择粘膜襞(由直扬丛的静脉突人粘膜内形成)。 2)肛瓣;为连结肛柱下端横行呈半月状的粘腆襞。 3)肛寞:为位于肛柱与肛瓣之间的凹陷。 (4)3标志: 1)齿状线(梳状线)在肛瓣下缘连接呈锯齿状绥,溅以上来源于内胚层,线以下来源于9Ln丕层。 2)白线(Hilton线)或括约肌间线,在内、外括约肌间粘膜与皮肤移行连接处。 3)肛梳:在梳状线与白线之间的窄区( (5)2类肛门括约肌; 1)肛门内括约肌:由肛管上部肠壁环行平滑肌层增厚所形成。 2)肛门外括约肌:由围绕整个肛管的横纹肌组成,分为3部,即皮下部(肛管下端环行肌,无骨性附着)、浅部(后面附着于尾骨,前面附着于会阴体处)及深部(在肛管上部,无骨性附着)。 (6)2种痔; 1)内痔:发生于齿状线(梳状线)以上,因自主神经支配故不甚痛,但易严重出血。 2)外痔:发生于齿状线(梳状线)以下,因脊神经支配(阴部神经)故较痛,可突出于肛门外。 痔发生的部位多在左侧、右前及右后侧,相当于3,7和11点钟处。 223(齿状线(梳状线)是一“分界线”(图8—17) 224(髂内动脉的分支(图8—18) 225(盆属的特征 225(盆膈的特征 (1)组成:盆属,肛提肌,尾骨肌,两肌的上下筋膜。 (2)作用:盆膈为位于躯干下端的盆腔底,支持稳固膀胱、肛管、尿道及女性的子宫和阴道。 (3)肌肉: 1)肛提肌:由2部分组成。 耻尾肌一起自耻骨体及其上支,止于尾骨及肛尾缝。其内侧部分绕直肠两侧并在后部相连成环状,特称耻骨直肠肌。 髂尾肌—起自腱弓及坐骨棘,止于尾骨尖及肛尾缝。 2)尾骨肌:起自坐骨棘及骶棘韧带,止于骶骨下部及尾骨的外侧缘。 226(会阴的区分(图8—19) (1)部位:位于盆膈下面,在耻骨、尾骨及坐骨结节之间围成的菱形区。 (2)界限: 1)前:耻骨联合,耻骨下角。 2)后:尾骨尖。 3)两侧:坐骨结节。 4)前外侧;坐骨及耻骨下支。 5)后外侧:骶结节韧带及骶棘韧带。 (3)分部:2个三角。 1)尿生殖三角:连结两侧坐骨结节横线以前的三角区,即骨盆下口前部。有尿道及外生殖器。 2)肛门三角,连结两侧坐骨结节横线以后的三角区,内有肛门。 227 (男女性尿生殖三角内窖比较表(图8—20一22) 228 (躯干前面皮神经节段性分布(图8—23)每个胸神经的腹侧支均发一前皮支及一外 侧支。 229(腹膜的结构特征(图8—24) (1)特征:l腔、1孔、2层、2网膜及2网膜囊。 腹膜为腹部的浆膜,有壁层(衬于腹壁)及脏层(覆盖于腹腔及盆腔脏器表面)。两层间的间隙为腹膜腔。男性的腹膜腔为密闭的囊,不与体外相通。但女性腹膜腔可通过输卵管、子宫、阴道通于体外。 腹膜腔分为2部,大囊及小囊。大囊是主要的腔隙,自膈向下至盆腔。小囊又称网膜囊,在胃后面,小囊下部下垂于大网膜两层之间。大囊与小囊之间借网膜孔相通。 (2)网膜孔的界限: 1)前:小网膜孔游离缘,包含肝动脉(在左)、总胆臂(在右)及门静脉(在后)。 2)后;下腔静脉。 3)下:十二指肠第一部近侧半。 4)上,肝的尾状叶。 以示指(掌面向上)插入网膜孔内,则拇指与示指间捏住肝动脉(在左),总胆管(在右)及门静脉(在后)。而示指背侧有下腔静脉。 (3)网膜构成的系膜、网膜及韧带: 1)系膜:腹膜的2层皱襞,连结肠壁与腹后壁,如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 2)网膜;如大网膜及小网膜。 大网膜:为腹膜双层皱襞,连结胃大弯,向下越过横结肠,下垂于腹腔脏器前面,犹如填充脂肪的腹膜“门帘”。 小网膜:为腹膜皱襞,连于冒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第一部)至肝( 3)韧带:为腹膜反折双层皱襞,连结脏器与腹壁或脏器之间,如: 镰状韧带(含肝圆韧带);自脐至肝; 冠状韧带(连膈至肝); 肝胃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为小网膜连于肝门到胃和十二指肠; 胃结肠韧带;大网膜连于胃与横结肠之间; 睥肾韧带:连结脾及左肾; 膈结肠韧带:从结肠左曲到膈; 胃脾韧带:连于胃及脾; 蔡兹(Treitz)韧带:连十二指肠空肠曲与右侧膈脚之间。 230(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 分为3类:腹膜内位、腹膜问位及腹膜后位。 (1)腹膜内位:器官完全被腹膜包裹,如胄、十二指肠第1部、空肠、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盲肠末端及阐尾、脾、胰尾及输卵管等。 (2)腹膜间位:器官大部分门面)被腹膜覆盖,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盲肠(除外末端)、直肠(上部)、胰头、胰体,膀胱及子宫。 (3)腹膜外位:器官仅有部分(或一面)被脏腹膜覆盖,如十二指肠(第2—4部)、直肠(中部)、肾、肾上腺、输尿臂、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231(降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图8-23) 降主动脉二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位于后纵隔内。始于主动脉弓,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前面对胸骨角平面,向下止于第12胸椎平面。腹主动脉始于第12胸椎,自主动脉裂孔入腹部,止于第4腰椎体平面,末端分为左、右髂总动 脉。(胸主动脉相当于T4,T12间,腹主动脉相当于T12,L4 间)。 232(髂内动脉的分支(图8—26、27) 233(胸导管及全身淋巴弓1流(图8—28) (1)位置与行程:胸导管是身体淋巴回流的总干(除外右半身,即右侧头、颈、胸及上肢)。起于乳糜池(平第12胸椎处过主动脉裂孔),上行于脊柱前方,初居奇静脉和主动脉之间,从腹主动脉右侧逐向左侧倾斜,于第4,5胸椎平面时行于中线处,上升到颈根。(在第7颈椎平面,注入左锁骨下静脉和左颈内静脉的结合角。 (2)简记趣味数字;7,5,12(颈7为终端人静脉角处,胸5为自右向左交叉处,胸12为起端)。 234(自主神经丛 自主神经丛包含胸、腹及盆腔内神经丛,由交感神经纤维及神经节以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235(交癌神经干与副交感神经节 (1)交感神经干(交感干):由位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及节间支组成(亦称交感链)。 1)颈部:颈部诸神经节合并融合雇3个颈神经节,即颈上,颈中及颈下节。颈上节上端延续于颈内动脉的颈内动脉神经,形成神经丛随动摔进入蔗雎( 2)胸部:有10,12个胸神经节。上5个胸神经节的分支有肺支、心支、食管支、气管支及主动脉支等,下7个胸神经节发出3条内脏神经,即内赃大神经(T4,T9)、内脏小神经(Tl0,T11)及内脏最小神经(T12)。胸腔脏器的交感神经支配来自T1,T5。 3)腹部,—般有4个神经节,少至2个,多达8个;左、右侧的大小、数目常不对称,其分支有交通支、内脏支及血管支等(多数腹部赃器的交感神经支配来自T5,Tl2,部分脏器与盆腔脏器来L1,S3。 4)盆部:交感干盆部由骶节及尾节合成,骶鄙神经节通常为4个(3—6个),尾部为1个。 (2)副交感神经节:分为2类;器官旁神经节及壁内神经节(终神经节)。 1)器官旁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连动眼神经)?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下颌下神经节(连舌神经)?下颌下腺、舌下腺。 耳神经节(连下颌神经)一腮腺。 翼腭神经节(连上颌神经〕?泪腺。 2)壁内神经节或终神经节t其节前纤维来自骺2一骶4。 236(迷走神经与数字概括(图8-29)特征:2种成分,2节,3部。 (1)2种成分: 1)运动:特殊内脏运动?软腭、咽及喉内肌,一般内脏运动?胸、腹腔脏器。 2)感觉:包括躯体感觉(上神经节一外耳道、颅后窝内硬脑膜)、一般内脏感觉(下神经节?咽、喉、气管、食瞥、胸及腹腔脏器)及特殊内脏感觉(传导会厌区味觉) (2)2节:上神经节,位于颈静脉孔内。下神经节,在颈静脉孔的稍下方。 (3)3部:颈部、胸部及腹部。 1)颈部: 脑膜支?硬脑膜。 耳支?外耳遭及耳廓内面。 咽支,在咽壁形成咽丛?咽肌(除外茎突咽肌),软腭(除外膊帆张肌)。 颈动脉体支。 喉上神经?喉外、喉内支。 心支(2。3支)起自颈部至心丛。 右喉返神经( 2)胸部: 心支、大血管支。 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肺支?气管、支气管及肺。 食管支?食管。 3)腹部: 前干(自左迷走神经)?胃前面、幽门及肝。 后干(自右迷走神经)于食管后面进入腹腔。通过腹腔丛及肠系膜上丛,至胃后面、脾、 肾、胰、小肠、盲肠、升及横结肠(结肠左曲以前)。 237,内分泌腺(图8—30) (1)垂体; (2)甲状腺; (3)甲状旁腺; (4)肾上腺; (5)松果体。
/
本文档为【盆部及阴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