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理学习方法

2017-09-25 19页 doc 40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习方法 1、教学生要善于联想。教师讲授新知识往往联系旧知识,要指导学生认真回忆旧知识,做到由旧达新,以新固旧。联想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知一而反三,达到认识更高层次,实现知识迁移。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等方面进行该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以作参照。而在了解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时,更应如此,才能熟悉区域范围,轮廓形状等。在掌握了某项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 (1)、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习方法 1、教学生要善于联想。教师讲授新知识往往联系旧知识,要指导学生认真回忆旧知识,做到由旧达新,以新固旧。联想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知一而反三,达到认识更高层次,实现知识迁移。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等方面进行该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以作参照。而在了解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时,更应如此,才能熟悉区域范围,轮廓形状等。在掌握了某项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 (1)、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年轻的褶皱山脉及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分布。 (2)、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植被类型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等。 2、教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把教材当作一个习影板,做作业就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教师要指学生在做作业前一定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复习。 3、教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习惯。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怎样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怎样解题,步骤如何,要做自我检验和自我校正,即做自我。通常的方法有: (1)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令学生自拟知识提纲,进行知识归类。 (2)为检查自己,可选择资料上的阶段试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把自己打的分给老师评价。这样既加强了有关章节的复习,又找到了不足,弥补了知识缺欠。 4、教学生怎样理论实际。地理是一门紧扣生产和生活的学科,联系实际,不但能把地理学好,而且能把地理学活。教材中每节后的“活动”安排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归纳起来有如下活动。观察月相变化(一个月),要学生记录下月出、月落时间,月的位置,月的形状及亮的部位朝向;收集家乡某条河的资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开展活动;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的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 治理或生态保护的#调查报告#,并展示交流;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观察岩层及地质构造,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化石,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将学生生活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等等。 5、要学会研究地理问题。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是学好地理的法宝,是培养地理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然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地理学科与生产活动联系密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很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6、学会用图表分析问题 在地理学习中,对地图和各种图像、图表、数据的判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地理景观的具体情况,地理事实的发展变化等,都要通过地图、图像、图表、数据来呈现。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有效的信 息,从而了解地理事实,理解地理原理,并进一步分析综合,深入地掌握知识,没有这些重要的“地理语言”就无法学习地理。它们比文学资料信息量更大,准确度更高,更有利于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 7、教学生学会重组、整合地理知识 教材是根据《地理教学大纲》编写的,是编写者对《地理教学大纲》的一种理解,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但不是唯一素材。正因为这样,地理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地理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删减和补充,这也是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学好地理必备的素养之一。 当前国家教改实际包括新课标的改革和考纲的改革,新课新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考纲的改革是一改过去以记忆、理解、应用为目标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闻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新考纲,都是以能力为目标。学会重组、整合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 当然,学习地理的方法很多,如比较分析法、图文转换法、知识迁移法等,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详细叙述。下面推荐两种最易使学生进入境界的学习方法: 方法一: 怎样把握原理,抓住重点,搞好复习 刚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疏理、整合、迁移有一定难度,普遍感到茫然、无所是从,而新考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又提出了更高目标(即四个能力目标)。如何让学生最快进入角色,步入高考复习的快车道,我建议学生学习时,要根据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原理不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时,以区域定位为核心,学习自然地理时,以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的核心;学习人文地理时,以区位理论为核心。 (一)怎样以区域定位为平台,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任何地理事物在地球上都有具体的区域位置,而地理事物所处的区域位置往往决定其他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区域的人类活动。因此区域定位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基础,下面首先谈谈进行区域定位的几种常见方法。 经纬网定依法。经纬线是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地理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定位方法。这种定位方法,不仅要脑中有图(地图),而且要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是要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的分布及其通过地区重要地理事物。如经线有:本初子午线、120?E、20?W、30?N、40?N、50?N等,这些经纬线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且这些经纬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区域。同时,一些重要地区和热点地区的经纬度也应特别关注,如非洲、介于20?W和60?E之间;南美介于80?W和30?W之间;我国东北地区大致位于120?E以东,40?N以北;华北地区主要位于34?N以北,40?N以南,103?E以东,120?E以西;青藏地区主要位于40?N以南,100?E以西等。由于区域轮廓的不性,用经纬网只能确定大致的区域空间位置,而准确的空间定位还必须根据所给的其他信息,才能进一步确定。 海陆位置定位法。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在记住主要的经纬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等。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 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特性进行区域的定位。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而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 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除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物。 区域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区域,大到每一大洲、大洋,小到一个小湖、小岛和小城镇,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如:流河的形状,湖泊的形状等。因此利用某一个区域的轮廓的特征可以确定这个区域的位置。区域轮廓定位法要求平时通过阅读地图,掌握重要地区、主要国家、主要岛屿和海洋的轮廓以及中国的整体轮廓,各省区的轮廓,局部地区的轮廓特征,特别是世界重要的岛屿、半岛和海峡、国家,中国山河分布、省区分布和城市分布等基础地理知识。 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该地理景观所在地区的区域位置。景观定位法又可分为: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区域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影响到该地区的气候、生物和植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士山,热带草原的纺锤树,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印度的泰姬陵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区域特征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的体现。近几年高考最常见题型是区域空间作为一个载体出现,在图上承载了大量的系统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突出区域主要地理的特征与高中地理有关的原理、规律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复习地理时,要始终坚持以区域为背景,以区域的具体事例为案例,自然和人文并重,区域和系统结合,将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高考涉及的并不多,不要面面俱到,复习时应抓住主干知识。区域的概述和总论侧重于自然地理;主要国家和我国的分区则重于人类活动及其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如复习北美洲 时,概述部分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和河湖的分布,尤其是地形、地势特点对气候特征和分布的影响;美国部分侧重于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及分布的影响。复习中不仅局限于教材的地域分区,还要外延或重组至自然分区(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世界气候区、重要海域等),经济分区(环渤海经济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热点地区(我国西部地区、世界石油产区等)。例如,复习中可把世界干旱地区作为一个专题,首先将我国的西北地区、西亚和北非、中亚、澳大利亚等区域,以及教材中的荒漠化的防治等章节内容有机整合,以高中系统地理中相关的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综合与分析,突出干旱地区的整体性特征,归纳自然地理(干旱气候、风蚀地貌、内流河湖、荒漠植被等)和经济发展(畜牧业、灌溉农业)的共同特点。然后以内蒙古草原牧区、宁夏平源灌溉农业区、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为案例分析主要环境问题(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等)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从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区域地理的考查已从传统的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转变为形成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为主。因此,地理复习应重点把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在东北地区专题复习时,同学们应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初中地理基础、必须地理原理和选修案例内容的整合,突出土地、湿地、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分析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的建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工业基地的改造,实现东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科学地筑构地理时空观 自然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这里的分布规律既包括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也包括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时空分布规律。怎样正确把握地理知识、地理现象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并将两种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学好自然地理的基本功。下面我用列表的方式介绍一下,自然地理中时空分布规律有: 地理现象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冬半年(N) 夏半年(N) 地球自转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转偏向力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为零。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多。 地球公 转形成公转轨道面,太阳位于椭圆形轨道上的两焦点之一。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纬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纬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晨昏线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且与出现极昼范围的底线互余。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向西移,赤道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晨昏圈把地球分为昼夜两半,受大气散射作用影响,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 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夜长,北极点及附近有极夜,冬至日这天,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昼长夜短,北极点及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这天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地理现象空间分布 时 间 分 布 冬半年(N) 夏半年(N) 日出方位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东南出,西南落,南北半球相同。东北出,西北落,南北半球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值,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中心在北回归线附近;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中心在北极圈附近。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出现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出现冰岛低压。亚欧大陆上出现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出现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出现亚速尔高压。 等温线 “高高低低”即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等温线向低纬弯曲的地方气温低。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凹。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气压带,风带 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南半球相反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南半球相反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伟10?—23?26''之间受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向南迁徒。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湿季,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向北迁徒。 我国的降水 东南多西北少 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我国的河流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部地区多外流河。大部分河流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内流河因高温导至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 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风期,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珠江等河流 防汛形式严峻。 地理现象空间分布 时 间 分 布 冬半年(N) 夏半年(N) 我国的渔场 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 带鱼汛 墨鱼汛 长江口盐度 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 雪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雪线下降雪线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以赤道为中心受季风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我国的季风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臭氧层空洞 容易在对流层气温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 9-11月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3-5月份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酸雨及大气污染我国以硫酸型雨为主,欧美发达国以硝酸雨为主。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扩散能力较强,酸雨几率小。 航天发射基地 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多晴天的地区。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夏季气温高,也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对流层厚度变化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 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气象灾害 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旱、沙尘暴天气,南方多寒潮、霜冻天气。 我国东部地区多洪涝暴雨、台风。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地质灾害 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平原、丘陵、山坡、高原的过渡带多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少。 滑坡泥石流多。 正确地把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时空规律,并将两种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帮助学生疏理知识脉络,掌握规律本质,从而进行知识迁移,而且对学生答题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有效性,使学生学习时感觉轻松自如。 三、怎样用区位分析法学习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受周围环境的制约,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区域间自然和社会 经济条件的不同,也就是说是区位因素的差异。所谓区位是指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聚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区位思想的核心是人类活动。 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交通运输、城市布局等,而这些人类活动地域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区位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进行区位分析呢,关键是构建起正确的区位分析思维模式。 如农业生产活动,首先观察这里有什么农业类型。(有什么),其次从宏观上把握影响这一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构建起相关的知识框架。如: 第三,根据实际区域环境特征,寻找出影响某一人类活动地域形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作出有利和不利的评价。 如:法国南部地中区海沿岸,葡萄生产量大,试分析影响其生产的气候条件: 有利的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季温差大,便于葡萄糖分积累。 不利的气候条件:雨热不同期。 第四,正确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性。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之而发生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而言,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但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活动,如温室农业、加强灌溉、修筑梯田等。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则比较明显,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大。如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西欧市场。再如:冬季,我国南方新鲜的蔬菜可供应北方市场;美国南部的亚热带经济作物供应五大湖区等。 在区位分析的模式中,对人类活动空间地域形态的理解,除正确地把握其空间形态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搞清区位分析和区位选择的原理。下面根据区位原理组建几种模式供参考。 综上所属,分析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去分析;自然因素一般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一般从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宗教等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中各要素还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 方法二: 怎样快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地理试题看起来简单,但得分难”这是考生的心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或者描述和阐释事物不科学。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查的要求明确规定了四项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四项目标基础和前提,科学地“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准确地答好题保证。怎样提高这两项能力是广大师生今后长期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怎样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作初步探索: (一)怎样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又包括各种区域地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表格等;文字信息分古文和现代文,包括试题的背景材料和题干的限制条件及设问信息,甚至另一题的答案有时也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等。所以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包括:?从各种图表中获取;?从背景文字材料中获取;?从题干文字中获取;?从另一题的答案中获取等等。获取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不放过每一个解题信息;获取文字信息时,可以将阅读到的信息进行分解,重要的信息要标上记号,特别是问题指向(中心词)、限制条件(修饰词)、解题的提示信息等要格外关注。 获取信息后还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为了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思路进行:阅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和限制条件(“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阅读背景(图、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需要的信息(“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调动有关知识和解题方法,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运用学科知识,加工、处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例2005年春季招生文综北京卷第39题,。第(6)小题,题目是:“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图表略)。解题思路是:阅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分析布局的因素)和限制条件(“电子工业”、“有利”)——调动有关知识和解题方法,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高科技 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位置、交通、环境等)——阅读背景(图、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图中新加坡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运用学科知识,加工、处理信息(结合工业区位分析和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即可获取“科技发达;环境整洁;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答案要点)。 (二)怎样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这一考试目标的着眼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呢, 1、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这是正确描述 和阐释事物的前提。 教材中涉及的地理事物主要有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城市、交通、人口等。构成地理事物的众多地理要素中总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就可以知其特征。如我国部分自然区域的地理特征可分别概括为: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华北地区——黄土的覆盖,水资源贫乏;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西北地区——半干旱、干旱气候;青藏地区——高寒。 2、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这是正确阐释事物的关键。 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原理不清,地理规律不明,阐释事物时就可能“张冠李戴”、“生搬硬套”。高考中常见的原理和规律有: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气压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城市化规律;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地质作用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人口再生产原理等等。对这些规律和原理绝不能含糊不清,应弄清其来龙去脉。 3、理清知识联系,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是科学全面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根本所在。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知识的重组、整合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根本。以学科重点问题,人类普遍关注问题为线索,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专题。例如,在“水资源及合理利用”的专题复习中,利用图表总结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运用原理分析其成因;结合从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的信息,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从华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不足等)及解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等);从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除南水北调外,解决华北缺水还有哪些主要措施,等等。“问题解决”是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去寻找“需要”的,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将有用的主干知识和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形成角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这样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就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而不会顾此失彼、东扯西拉。 五、实验评价系统 本实验涉及三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对实验班学生先进行系统的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并帮助学生自学和总结。二是在进行教育干预以后,观察记录实验班学生在心理状 况、地理行为、地理学业成绩、地理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分析 由附表一可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成绩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法指导、培养,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发展、四项目标的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获得下面的成绩。见表二。 网友:对洋流部分的知识,我总是不容易记住,请对这部分的问题应该怎样做题, 许鑫 老师:洋流是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比较难的题目,我想这样提示一下,首先应该把整个的海陆轮廓有一个印象,然后相应的洋流的分布规律,比如说中低纬度是环流,另外北半球有环流,另北印度洋海区有印度环流,还有南纬40度的西风漂流,首先要有一个空间的感觉。同时还有信风,信风是东北风和西南风,风向从东往北吹,然后考虑地球的自转偏向力,这样的话,北半球就是顺时针,南半球就是逆时针。然后对照大西洋,比如说在北大西洋里同样的位置会出现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相应的位置就是北大西洋暖流,作为北太平洋的暖流,相应的位置就是墨西哥暖流,把太平湾的暖流记住了,对应的位置记住了,形成一个空间的感觉。 另外,立足于每个大洲,比如说非洲东岸会出现马达加斯加暖流,立足于大洲的角度来记住暖流,就在解题时记住了暖流的空间位置。下一步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是什么,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网友:给你一幅经纬网图,如何判断它具体是指什么地方,难道就必须牢背地图,关于用图表判断气候类型有无什么诀窍, 许鑫老师:在文综考试中,地理位置往往是考试的切入点,比如说我们这次春季考试中,以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有一个空间位置,这个空间位置如何记忆呢,我建议同学们,首先就是整体的记忆,比如说中国的经纬度范围,另外各大大洲最北的纬度、最南的纬度,最东和最西的经度范围。要求同学们对整体部分进行分解,比如以中国为例,我们不光要知道整个中国的经纬度,北方地区比如说东北平原大致的经纬度应该是有印象的,它最北到北纬50度左右,南纬到40度,局部掌握好,考试就会好。中国可以分为几大地形区,四大盆地、四大平原大约的经纬度有感觉,以秦淮为界。 在世界地理中具体八个国家的经纬度应该是有印象的,比如说北纬45度,还有东经12度,如果你熟悉这个国家,就会知道这是德国。所以重要的国家经纬度要掌握好,还有重要地区的重要纬线要有印象,就可以解决位置的判断。有了位置,相应 的气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判断也没有什么诀窍,首先要采用数据判断法,比如说给你气温的数据,以及降水的数据以后,老师都教过三步走,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份,来判断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然后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数据来判断是哪一种温度带,比如说最热月出现判断最寒带,大家想想,最冷月都不低于20度,肯定就是热带了。再根据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出哪一个地区了。遇到图表时,同学们不要感到紧张,可以根据坐标一个一个把图上的东西转为数据,下面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再怎样变了,这个都不会变,你要善于捕捉信息。 网友:对于时区计算的问题我很迷惘,很难于下手,在做这个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许鑫老师:时区在连续两三年的考试中都出现了,可见是一个可再生性的内容,要注意这方面的考试内容。实际上考的就是你的空间感觉,我们知道地球自西而转,东边时间比西边时间晚,是由于自转造成的。我们说的是区时换算,时区的时间设计到时区划分,因此同学要做好准备,头脑里要有一幅时区图,时区图是人为划分的,东12区是所有时区中最早的时区,西12区是最晚的时区,根据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判决哪一个地方的时间早,哪一个地方的时间晚。 第二,要熟练应用一个公式,所求区时等于已知区时加减两地的时差,时差如何计算,就要根据区号所在地,比如说北京是东八区,纽约是西五号,就有两地的区号相加,得出13个小时。可是两地的时差不是相加,比如说北京是东八区,东京是东九区。公式中的加减,就要考虑所求的地方,比已知的时间早。比如说北京时间现在是东八区的19:15分,这时间东京是几点,可以想想东京是我们所求的时间,比北京东八区要早,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是19:15分,作为东京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用加,19:15分加上1,那就是20:15分了。可是,刚才说到纽约,纽约是西五区,肯定要比东八区要晚,需要抛掉两地的时差,所以这样计算的话,就把关键抓住了,有空间感觉了。 网友:人文地理知识非常琐碎,这部分的内容如何掌握呢,地理试题中理论知识与区域人文地理的比重又是如何划分的, 许鑫老师:高中下册的人文地理复习的确知识点比较散,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大家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给这位同学提几点建议。第一,首先要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至少可 以按照章节的顺序,把纲要性的知识点掌握,比如说自然资源这一章,每四节课里的每个标题应该有印象。但是只是系统化,远远不能满足学 习和考试的需要,需要在对人文地理知识部分进行重新组合。 第二,我们可以用归纳法进行整理,我们可以按照特征,比如说我们学了人文地理中讲了自然资源的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按照特征进行归类,或者按分类,比如说土地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分为几类、能源的分类、工业类型的分类、农业的分类等进行整理。也可以按照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分布,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农业农产品、农业区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思路进行分析。 第三,可以按照四个大问题进行分类,比如说资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每个问题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按照什么原则,达到什么目标,把问题按照表现、影响、成因、对策,这样思路就整理清楚了。 第四,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比如说有什么类型,工业中心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有利和不利,我们中国也是一样,比如说沪宁杭进行对比,这样就把知识点归类在一起了,而不是比较散的。 第五,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就可以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说气候,我们知道农业说靠“天”吃饭,实际上指的就是气候,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相应的农作物和农业,再比如说学工业区,有什么资源、有什么矿、有什么交通资源,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散了。 第六,因为理论上的东西比较多,就可以变为图像,比如说学到城市生态系统,划为一个方块,组成是什么,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这样就能够把人文地理分成若干块,由理论变为具体图象的,记忆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以上是我对人文地理学习中所提的一些建议。 网友:我是湖南的一位考生,我的文科有点拖后腿,在剩下的时间可以不可以补起来,现在都说看地图学地理最好的方法,您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许鑫老师:看地图学地理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生动的图像,对学习地理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人文地理拖后腿,如果你的学习方法得当了,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耐心抓住核心的东西,应该说在短短的时间里是能够上升的,希望你能够树立信心。 网友:我今年的月考地理选择题对了一个,也不知道怎么了,平时学这一课,学的懂,但是成绩就是不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许鑫老师:在具体的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要分析一下,听懂是一方面,能不能运用是一个方面,是不是听懂以后做题不太够,解题的能力和听懂之间是有差别的。建议你在适当做题的基础上,把一些做错的地方总结一下,如果是知识漏缺,没有形 成知识网络,就要进行弥补。另外,还有可能是审题不够,现在出题有很多埋伏或者有陷井的地方,这时候就要注意审题了,要注意树立信心,相反,找到问题了,就能够迈出这个槛,把题目做好。 网友:现在离高考只有二个月了,在这二个月里应该重点复习什么,记忆的内容现在还很重要吗, 许鑫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大,在最后一段的时间复习还是很关键的,因为平时我们能够很细致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的整理,并且做了不少的练习,在后面这一个关键的时期,我在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在最后的复习中,应该紧紧抓住基本的、核心的和可再生的知识,进行强化。那么哪些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呢,我提一些具体的想法。比如说,在高中地理中的地理知识,比例尺和等高线的判图,还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刚才已经讲到时区的计算问题,还有地球的大气热状况、大气的运动、海陆的季风、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气候与农业、植被的影响,都是很核心的东西。还有第四章中讲到内外力的作用,内外力作用与板块的运动等。还有资源、人口、粮食、环境、农业问题等,以及农业区位的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些东西都要进行强化。 第二,要抓好基本图,一些基本的原理图、中国省区轮廓、国外基本轮廓,比如说欧盟15国,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APEC会议12个国家和地区,是属于热点方面的东西,应该抓住基本的图形,包括行政和轮廓的。通过这些图的复习,能够做到有应变的能力,应该是能够满足考试的需要。 1?经度差对应的东西方向的距离是与其纬度有密切关系的。 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大约是111千米 具体数据如下: 纬度 1?经度差对应的东西距离 20? 104公里 26? 100公里 30? 96公里 36? 90公里 40? 85公里 44? 80公里 51? 70公里 经纬度在不同地区,每度距离差是不同的,如果假定地球是完美的球体(这样假设误差不是很大)的话,纬度为 B 的地区: 纬度变化一度,球面南北方向距离变化:πR/180 ........111.7km 经度变化一度,球面东西方向距离变化:πR/180*cosB ....111.7*cosB 比如北京 B = 40、cosB = 0.766,经度变化1度,则东西方向距离变化 85.567km
/
本文档为【地理学习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