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语文教案

2017-09-25 50页 doc 125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二?一 6 学年 第 2 学期 学 科 班 级 教 师 学 科(第 册)教 学 计 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进度 起止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时间 附件2——电子备课稿内容(可根据学科教学 所需增减栏目)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触摸春天 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 生命。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目标 3.正确、流利...
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 二?一 6 学年 第 2 学期 学 科 班 级 教 师 学 科(第 册)教 学 计 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进度 起止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时间 附件2——电子备课稿内容(可根据学科教学 所需增减栏目) 教学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触摸春天 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 生命。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目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 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和手段 幻灯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资料,老师把初读时的自学提示制作成幻灯教 片。 学 教学过程 过 一 激情导入 程 1.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设 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计 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用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触摸春天) 2.初次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到些什么?(春天要去看和感受,为什么要“触摸”呢?) 二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题目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讲解字词。 (1)字音。 悄然(qiǎo) 清香袅袅(niǎo) 小径(jìng) (2)字形。 “磕”是左右结构。“瞬”右下方是“夕”和“降”的右下部分。 (3)词义。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本文指安静在花丛中来回走动。 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 2.读完课文后,觉得题目很确切。盲人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靠的是触摸和心灵的体验。 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穿梭在花丛中,在一株月季花前,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过了许久,她才放飞了蝴蝶,并仰头张望的故事。 4.质疑答题。(简单的问题随时解,难的问题整理后留在讲读时解答。) 四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天里,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一天早晨,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拢住了一只蝴蝶,又放飞了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安静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感想。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盲童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后,再引导学生诵读、品读,边读边想象,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在品中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 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品读欣赏,体会情感 1.默读标画。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需要读时停下来好好品味它的弦外之音。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深入理解。(适当进行标画批注。) 2.汇报交流。 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师生共同评议,并随机指导朗读。)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才能“走得流畅,不磕绊”,可见她对春天的热爱。她是个热爱生活而又聪慧的姑娘,也为下文捕到蝴蝶做了铺垫。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正常人都很难捉到蝴蝶,而一个盲童竟然捉到了蝴蝶,可见盲童好像是有一种灵性。她虽然看不到,但她的心好像能感应到蝴蝶的存在,牵着她,指引着她,要不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她抓住呢?这灵性不正来自她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我们是用眼观看自然,而盲童却是用心去感应自然,拥抱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可她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姿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安静虽然看不见,可当蝴蝶飞走时,她仰头张望,可见她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她的心追随着蝴蝶飞翔的轨迹,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生活的美好。 (5)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感受到了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仔细研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安静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安静虽然是个盲童, 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2.你从中有什么人生感悟,结合你了解的实例说一说。 3.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它又使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题目,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对于学生千变万化的回答,教师要努力以最确切的语言评价,多引导,多肯定,多鼓励,一定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按要求做题。 (1)用“畅”组词:(畅快)(顺畅)(通畅)(流畅) (2)写“AABB”式的词语:干干净净 层层叠叠 顺顺利利 整整齐齐 (3)用“?”选字音。 悄然(qiǎo qiāo) 清香袅袅(niǎo miǎo) (( 练 2.按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习 (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磕磕绊绊 设 (2)形容姿态色彩繁多,非常美丽。多姿多彩 计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都应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拥有美好的生活。 板 书 设 计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盲童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教咀嚼、推敲,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学后,再引导学生诵读、品读,边读边想象,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反在品中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题目,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主思 动性,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对于学生千变万化的回答,教师要努力以最确切的语言评价,多引导,多肯定,多鼓励,一定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永生的眼睛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 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生字卡、幻灯片、图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 2.两份课外资料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有多好哇! 教 2.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看看文中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学 光明是怎样做的。(板书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 过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 2.想想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计 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 三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1.字音。 孤零零(líng) 不假思索(jiǎ) 多音字:重 冲 2.课文内容。 琳达一家人有的已经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他们这种行为有助于别人,有助于社会,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 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你。(出示幻灯片。)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琳达的父母认为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死后把器官捐给他人,使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有意义。可见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2)“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14岁的女儿温迪在“我”捐献了她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能帮助他人而自豪,表明她对捐献器官有正确认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3)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女儿的话让琳达感悟到,父亲留下的不仅只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品质。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 (4)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里的“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强调年龄是和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五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互评。 2.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感受?小组议一议,可以就文中某个人物来谈,也可以就文中的事情发表看法。 六 总结全文,进行拓展 1.学习课文后,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谈。) 老师随机出示两份资料。(出示幻灯片。) (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贫乏,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目前,美国有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患者登记。2004年仅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必须继续等待,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命。 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抓住人物语言,展现人物品质,用词准确,首尾照应等。) 3.将故事讲述给你身边的人听。 课后反思 1.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亲、温迪的崇高精神,理解他们一家三口为什么以捐献角膜为“骄傲”,从而自然而然地领悟五个“骄傲”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琳达一家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从而使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一次升华。在此基础上再一次领悟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学生的理解也就不再停留在字面的含义上了:永生的不仅是眼睛,还有爱心、信仰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骄傲(自豪)——我们都以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 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各词。 突如其来:指母亲被突然而来的疾病夺走了性命。 练 栩栩如生:指温迪的画技较高,画出的马就像活的一样。 习 3.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设 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计 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4.你对捐献器官的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可以跟爸爸妈妈就这个问题开个讨论会。 板 书 设 计 1.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亲、温迪的崇高精神,理解他们一家三口为什么以捐学献角膜为“骄傲”,从而自然而然地领悟五个“骄傲”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琳达反一家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从而使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一次升华。在此思 基础上再一次领悟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学生的理解也就不再停留在字面的含义上了:永生的不仅是眼睛,还有爱心、信仰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生命 生命 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目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 刻的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幻灯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 教具准备 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 教学过程 学 一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过 1.老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程 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设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计 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 3.理解题目。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 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 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字音。 短暂 读zàn不读zhàn (2)字形。 形近字比较: 扰——拢 屈——倔 诊——珍 限——狠 撼——憾 2.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三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三个事例中,你喜欢哪一个,反复读读。 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3.把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一些理性思考,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读,让学生对人生和对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做铺垫,这样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制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第一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理解:小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努力求生,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视生命,人更应如此! (2)对事例的感悟。 这个事例使作者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珍爱生命,都应维护生命的权利,绝不能放弃。 (3)有感情地朗读。(把飞蛾求生的欲望及“我”的震惊读出来。) 2.交流第二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理解:短暂的仅有几天的生命,也要无畏一切,冲破坚硬的外壳,在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没有半点儿的懈怠。生命这样短暂的小苗,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不更应如此吗? (2)对事例的感悟。 柔弱的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人类也应以不屈的精神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应退缩。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幼苗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第三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理解:这是对于生命的两种态度,好好地使用,让人生有意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白白地糟蹋,虚度一生,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对事例的感悟。 作者听了自己心脏沉稳有规律的跳动后,认识到对属于自己的生命必须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任,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柔弱的动植物都格外珍爱生命,顽强展现自己,何况人呢?我们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3)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二 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作者从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幼苗以及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什么呢?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同时作者也坚定了决心。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请你再读一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及决心,说说你的体会。(结合实际谈。) 三 品读体味,背诵喜欢的部分 同桌互读,互背。 课后反思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范读、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帮助学生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积极的生命观。最后将一组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议和观赏的基础上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1.填上合适的词语。 (坚硬)的外壳 (求生)的欲望 (无限)的价值 (狭小)的砖缝 练 (剧烈)的跳动 (顽强)的生命 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设 (1)(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计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飞蛾鼓动双翅挣扎求生;幼苗在砖缝中不屈向上;听自己心跳沉稳而有规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把成语补充完整。 三言两语 自言自语 流言蜚语 千言万语 只言片语 豪言壮语 5.请谈谈你打算怎样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生命 生命 板 书 生命是什么珍惜生命 设 计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一些理性思考,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读,让学生对人生和对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 本课做铺垫,这样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范读、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帮助学生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和作教者积极的生命观。最后将一组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议学和观赏的基础上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反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思 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找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拿起笔,写一写。 出示:我感受到,生命因 而美丽。 示范: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们众志成城,抢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我感受到,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花的勇气 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目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 言的精妙。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幻灯片,生字卡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花的力量。 教具准备 理清文章脉络的投影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投影。 教 教学过程 学 一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过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思考:从提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程 2.汇报交流。 设 (1)当我们面对顽强生长的小幼苗和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计 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提示阅读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2.汇报交流: (1)字音。 铺满:在这里读pū,不读pù。 (2)字形。 拔——拨 区别开。 (3)主要内容。 写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寻花、看花的经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作者在寻花、看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画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见到大片大片的草地时,感到 因为 。 作者扒开草看到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因为 。 作者离开维也纳前看不见花时,感到 因为 。 作者离开的路上,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 3.小结:作者在寻花看花中,情感由失望、吃惊到遗憾、惊奇。随着情感的起伏,花儿含而不露,尽力生长,不怕风雨的品格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花的勇气令作者怦然心动,也使我们备受感染。 四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及深受感染的部分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出示投影。)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绿地的单调冷清,令人失望。与下文发现草下的花而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 (2)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运用排比句式,把“我”发现花的惊奇展现了出来。原来这里的花不仅五彩斑斓、纯洁、娇小,还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把刚才失望的情绪一扫而光。这样美丽的花藏身草丛中,为作者心中的期盼做了铺垫。(读出花的美丽,作者的惊叹。) (3)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句中的“冒、顿时、铺满”等词语,把小花的壮观、作者的惊奇尽展,又把小花的勇气 暗含其中。(体会着再读一次。) (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心灵受到震撼,明白了生命意味着勇气。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会有希望,就会开拓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五 总结全文,提升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下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还可以配上画面,在情景互动中,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1.给多音字组词。 铺 弹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在下面再填空。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 在这个句子中把车窗比作纱帘。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因为只看见绿地没看见花。 练 (2)离开维也纳前,我有些遗憾,因为看不见草地上的花儿冒出时的壮观景色。 习 (3)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设 4.照例子,在横线上填上相同的字,各组一个不同意思的词。 计 例:门前——前门 风扇——扇风 泪眼——眼泪 算计——计算 大风——风大 办公——公办 故事——事故 好吃——吃好 5.你的家是不是也种了美丽的花草?你平时关注它们吗?赶快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板 书 设 计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 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学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反这样的变化。还可以配上画面,在情景互动中,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感情和作思 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语文园地五 1.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3.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交流的能力和搜集信息 的能力。积累 1.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训练。 教学重点 2.习作指导与修改。 教学难点 电教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和幻灯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资料和个人了解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等。 2.把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 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1.进行黑板布置:“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或“生命 生命”。 教 2.进行相关材料准备。 学 3.准备好幻灯机、多媒体,以备学生讲述时展示资料用。 过 教学过程 程 一 激发情绪,导入新课 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用计 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助人为乐的祖孙三代人,那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 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无不展示着他们 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课下我们还搜集了许多其他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 们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我们就围绕“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这样的话题畅所欲言吧! 二 读提示,做准备 读提示,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内容: (1)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2)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3)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2)故事要生动、具体;(3)表述要清楚、流畅、态度自然。 三 组内谈,互评价 1.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材料,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等进行辅助说明,相互评价。 2.评选优秀人选,大家共同帮助,准备班上交流。 四 班内汇报,共同探讨 各组代表谈,其他组可以提问题,可以进行评价,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老师小结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通过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谈论生命,相信你对生命的感悟又进了一层。让我们每个人共同把握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这里创造辉煌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 2.练习口语交际的演讲,选择感受深的内容写下来。 3.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及口语交际的演讲,我们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实践的。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有感受最深的内容,请你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感受要真实,题 目自拟,写后修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习作的内容办成墙报。 二 选择内容 1.感受深的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几件事。 2.给你的生活带来启发、具有指导意义的事。 三 拟定题目 1.以内容为题:如《触摸春天》。 2.以中心为题:如《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 3.可以是短词、短句,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要非常醒目。 四 确定中心 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怎样指导你的生活?你的认识有哪些转变? 五 理解顺序 1.在“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的演讲中,哪件事给你印象深刻? 2.事情的内容是什么?(概括写,感受深的内容稍详。) 3.感受是什么?(对事情的看法,结合实例再谈谈你的认识、想法和打算。) 六 写作文草稿 七 写后修改 例文: 我真想帮帮那些艾滋孤儿 11月2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艾滋孤儿跟我回家”的节目。看完这个节 目,我感到很难受,心想:我能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节目讲的是河南广田的农民朱进中收养了55个艾滋孤儿。这些孩子的家里很穷,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和维持生活,被迫靠卖血挣钱。可是有些不法商人为了多赚钱,不按医学常规乱采血,使得很多人感染上艾滋病而过早身亡,留下大批的艾滋孤儿。朴实善良的朱进中看这些孩子实在可怜,就自己办了个“关爱之家”。从此,这些孤儿有了新爸爸。当初,一位热心的台湾画家每月资助一些生活费,可现在已断了资助。朱进中和孩子们已有一个多月没钱买粮食了,饿了就 到地里去挖点儿萝卜和红薯充饥。钱把“关爱之家”逼到了尽头。 能住进“关爱之家”的孩子还是幸运的呢。朱进中现在还不断接到希望住进“关爱之家”的申请,有的孤儿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有的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状况十分凄惨。但是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得不到“关爱之家”的照顾。据专家说,目前中国艾滋病人已超过百万,艾滋孤儿有26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 字!如果这些孤儿得不到关爱,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新年快要到了,“关爱之家”的孩子们的心愿是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本书。艾滋孤儿所梦想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在父母关爱之下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虽然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大事,但可以拿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点儿书,写封鼓励的信。我想,他们收到我的新年礼物和祝福,一定会露出开 心的笑 容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集中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我要把朱进中和“关爱之家”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们听,让大家都来帮帮艾滋孤儿,使他们在 温暖的大家庭里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训练项目。 2.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积累名言,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老师导入:本单元我们阅读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使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学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你又发现了什么更妙的方法? 2.学生交流。 3.读“我的发现”。 看看小林、小东发现了什么方法。 4.举出文中的例子,互相谈谈你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的。 二 日积月累 1.读有关感悟生命的名人名言。读准字音。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练习背诵。 4.做成书签。 三 成语故事 1.读成语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练习讲述故事。 3.可以搜集其他喜爱的成语故事。 小组讨论,写作技巧 练 习 设 计 语文园地 板 讨论 书 设 计 促进学生交流的主动做,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 学 反 思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乡下人家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 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教学重点 乡村生活的美好。 1.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电教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幻灯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具准备 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 学 一 激情导入 过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程 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设 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 计 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1)字音。 结(jiē)出 场(chǎng)地 扎(zhā)到水下 (2)字形。 率:笔顺。 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 辛:最后一横要短。 (3)词义。 时令:季节。 向晚:将近晚上。 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 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 4.探讨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四 自由讨论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交流概括。 (1)瓜藤攀檐 (2)鲜花轮绽 (3)雨后春笋 (4)鸡鸭觅食 (5)院落晚餐 (6)织娘催眠 五 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反思 1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整个乡下人家景色的描绘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也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到赞美乡下人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2.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2.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制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 二 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三 总结提升,感悟写法 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 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 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 四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 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五 延伸拓展,交流感受 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 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 课后反思 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看拼音,写汉字。 练 架 装 鸡花 领 习 食 衣 鸟 苦 设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计 (碧绿)的藤叶 (凉爽)的浓阴 (可爱)的鸭子 (高大)的房屋 (鲜嫩)的竹笋 (清凉)的微风 3.用不同的字表述“看”的意思。 看:瞧 瞅 望 瞪 视 4.读下面的一段话,请你将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画下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 田园风景画。 5.请将下列联系密切的词句用线连起来。 乡下人家 板 书 设 计 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教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学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反应变能力:当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思 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牧场之国 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教学重点 妙运用。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教学难点 妙运用。 电教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幻灯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题目 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教 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学 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抄写喜欢的词句。) 过 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 程 设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汇报交流 1.字音。 圈里(juàn) 模样(mú) 好似(sì) 2.词义。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3.主要内容。 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 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老师引导。 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 3.小组汇报。 4.全班交流。 (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五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老师小结:真正的荷兰,牧场有无垠的碧草、成群的牛、马、猪、羊和小鸡,它们悠闲自得,快乐舒适,没有人打扰,没有人侵犯,是一幅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 3.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 课后反思 1.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而且还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那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么实现昵?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2.面对学生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甚至是反文本的解读时,教师要积极引导,适当发挥,体现出教学中的灵活性,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给多音字组词。 模 圈 2.读读,连连。 练 习 设 计 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 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板 22 牧 场 之 国 荷兰悠然、有序的生活 书 设 计 1.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而且还是学生与文 本的对话。那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么实现昵?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教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学心灵。 反2.面对学生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甚至是反文本的解读时,教师要积极引导,适思 当发挥,体现出教学中的灵活性,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 想感情。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电教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前两首古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教 学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 过 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 程 田园美景吧。学习了《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之后,设 相信大家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计 二 交代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 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终生未仕。诗学晚唐,精致细腻、清新淡远。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有《苇碧轩诗集》。 2.阅读诗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2)理解古诗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读liǎo,结束。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 诗文展示了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 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他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诗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诗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得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 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图。 五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后反思 1.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 2.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协作解疑,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进行疏导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宋代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请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 二 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背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 学习《渔歌子》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ù)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2.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词意。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情感。 3.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2)说说词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词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1)配乐朗读。 (2)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5.练习背诵。 四 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环境清新自然、让人心情舒畅;劳动人民勤劳质朴,自得其乐,值得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课后反思 《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教师要力图向学生展现诗词的厚度。可以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想象,鼓励他们描绘出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 1.把诗句补充完整。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月里,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都忙活开了,刚忙完了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没有一刻闲暇。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3.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 练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溪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岸边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这真是习 一幅绝妙的春景图。 设 4.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说说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计 过 故 人 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 板 书 设 计 渔歌子 《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教师要力图向学生展现诗词的厚度。可以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想象,鼓励他们描绘出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 拓展: 1.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是我国南宋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教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学2.一身独占一江秋 有一天,张志和到九江游玩,回家时,天上下起了毛毛细反雨。张志和头戴斗笠,身穿蓑衣,脚穿草鞋,一身渔人打扮,站在江边等候搭船。思 不一会儿就来了一只渔船,张志和赶忙请船家渡他过江。谁知船家连连摆手说:“不行,不带!”然后又摇头晃脑地念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笑了起来,原来船家念的正是自己写的《渔歌子》。他心想,我一身渔人打扮,他还能认出我来,可见这人不是等闲之辈。船家笑着说:“要坐我的船,你要做首诗留个纪念。”接着,船家叫他根据江景嵌十个“一”字。张志和想了想,笑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长竿一钓钩。”船家把手一拍,说:“做得好,做得好!”张志和紧接着说:“一拍一歌还一笑,一身独占一江秋。”船家听后, 愉快地请他上船了。 3.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的名称。词牌的分类: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 《菩萨蛮》。?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本来就是 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浪淘沙》。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麦哨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2.认识本课的生字。 教学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电教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轻柔的音乐带。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花的力量。 教 教具准备 学 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过 教学过程 程 一 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设 1.由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计 ?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 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理由。 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 了什么?(孩子吹麦哨的样子,那动听的声音,孩子们在麦田边玩耍游 戏的情景„„)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质疑。 三 小组交流,体会情境 1.交流字音。 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1.字音。 剥开(bāo) 黑白相间(jiàn) 吮吮(shǔn) 多音字:和 应 2.主要内容。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 五 品读欣赏,体会情趣 1.找出你喜欢的部分,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第3自然段:写湖畔割草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脸蛋像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再现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读出这种风光的美好及喜爱之情。) 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天然运动场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情景。(读中体会这种情感。) 第6自然段:写农村孩子特有的享受,他们识得一种带甜味的茅草,渴了嚼嚼吮吮,那甜美清凉的滋味太美了。(读中再来体会这甘美的享受。) 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那欢快、柔美、悠远的哨声好像一直响在我们的身边,那好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六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孩子们欢快、美好的生活,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孩子们天真、淳朴、可爱,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羡慕。) 2.课文在展现孩子们的生活时,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开头结尾以麦哨相呼应。 (2)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3)色彩描写突出。 课后反思 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更深入。 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随声附和(hã hâ)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 剥开(bō bāo) 首尾呼应(yìng yīng) (( 吮吸(shǔn yǔn) 撩起(liāo liáo)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红扑扑)的脸蛋 (金黄)的油菜花 练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 (齐刷刷)的麦芒 习 (雪白)的萝卜花 (甘甜清凉)的滋味 设 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计 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间鼓着腮帮,吹着麦哨,奔跑嬉戏的情景;听到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呜卟,呜卟,呜„„”;想到了乡村孩子们生长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快乐无忧,充满情趣,让人羡慕。 *24 麦 哨 板 割草的孩子 + 丰收的麦田 书 ? ? 设 麦哨声声 计 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教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 学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 反更深入。 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思 富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 备课 授课 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1.进一步感受乡村景物的美好和乡村欢乐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 爱与向往之情。 2.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乡村的诗句。 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通过说与写乡村生活,提高表达能 力。通过展示台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电教法 和手段 1.学生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准 备。 教学准备 2.把活动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写在黑板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 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准备。 教 2.把活动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写在黑板上。 学 教学过程 过 一 激情导入 程 同学们,我们通过近一段时间对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设 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美好的画面。同时,计 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对乡村景色、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无比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和乡村,用我们的语言来抒发我们美好的感受吧! 二 交代任务 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田园风光、了解的作物生长情况、调查的生活变化情况、感受的田园美景、体验的乡村生活、搜集的资料信息等项训练成果加以整理,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准备交流。 三 小组交流 1.每人进行交流,相互评议,互相感染启发,选出最出色的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老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深入乡村、感受生活、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 四 班上汇报 1.各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并准备接受提问。 2.其他同学在倾听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可以指出不足,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总结提高 同学们,你们的介绍使我们又一次欣赏了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感受了乡村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激起了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向往和热爱之情。让我们继续走进田园,感受乡村生活吧,相信你们一定会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准备实践生活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了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你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端,尽情地抒写吧! 二 明确要求 1.读“口语交际?习作”,看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汇报。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 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触大的景物、人物或事,表达出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之情。 2.小组交流材料,互相评议。 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汇报评议。 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 确定题目 1.要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 2.可以是短句、词组。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 理清顺序 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分别介绍。 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 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 自拟草稿 八 互读互评互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训练。 2.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的古诗句,进行田园风光展示。 3.提高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中的内容,请学生体会带点词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2.交流汇报。 作者将用来写人的词语来描写动物、植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读后使人觉得生动活泼。 3.再找找文中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 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诗句,读通读顺。 2.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老师指导,学生能略知大意即可。) 3.再读读诗句,说说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的都是田园生活。) 4.熟读背诵。 三 展示台 课余时间,将小组搜集的田园风光的资料、图片或优秀习作编辑成小报,再由班委办一期有关田园风光的板报,也可以将搜集或亲手制作的一些实物插挂在展板上作为点缀,使展板呈现出乡土风情。 同座讨论 练 田园的风景有哪些 习 设 计 语文园地 板 田园 风景 乡下 书 设 计 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 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教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学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 更深入。 反 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思 富语言积累。
/
本文档为【小学语文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