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

2017-12-09 6页 doc 1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 ——对朗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奉化二中 应佩娜 摘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很多老师都不重视,也包括自己。要让学生读出来,先要让他们感受出来;要让学生读得恰当,还要指导有方;第三、学生自读要和教师范读相结合。 关键词:朗读 指导 铺垫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引用别人的话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浣之趣”。 因此,朗读对于揭示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具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会读”了,也就“读懂”了。王尚文先生提出了“语感论”一...
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
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 ——对朗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奉化二中 应佩娜 摘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很多老师都不重视,也包括自己。要让学生读出来,先要让他们感受出来;要让学生读得恰当,还要指导有方;第三、学生自读要和教师范读相结合。 关键词:朗读 指导 铺垫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引用别人的话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浣之趣”。 因此,朗读对于揭示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具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会读”了,也就“读懂”了。王尚文先生提出了“语感论”一说,而语感的形成离不开深情诵读这一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朗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建立在高效的高频率的朗读之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朗读,并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要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抓好这一环节。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发现现实总是残酷的。每次让学生朗读时,学生往往只是懒洋洋地拿起书本,随意地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清楚朗读篇幅。碰到齐读的时候,就全体情木然,并且一个声调进行到底。如果让某个学生站起来朗读,就声若蚊蝇,不少男生更是结结巴巴,将一篇文章读得啼笑皆非,其他学生趁此娱乐。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学生正处于17、18岁的青年期,开始形成了理智的自我。在高考的压力之下,他们认为朗读并不能切实地提高分数,只是老师让课堂“花哨”些罢了。也有些学生出于害羞心理的影响,总是轻轻地读。2、教师在设计朗读教学时候,过于粗糙。有些老师把朗读当做课堂教学的过度,只是“读一下”,没有规定具体、明确的目的,所以学生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一下”;有些老师在教学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了两三之后,仍然没有进步可言,那教学效果自然也难以达到;有些老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朗读,认为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重于读,因此往往挤出朗读时间给讲解时间;有些老师很珍惜上课时间,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使得朗读还未完全展开就匆匆结束。无效的朗读大概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找到原因,但我个人认为较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身上。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要让学生读出来,先要让他们感受出来。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之前做好情感铺垫。例如,我在《沁园春 长沙》一课的处理中: 导入:同学们,初中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词,大家有印象吗, 学生:《沁园春 雪》(开始有学生在背其中的一两句,也有学生说出了题目,但没人举手,依势我在上呈现了《沁园春 雪》全部内容) 老师:大家对这首词都不陌生吧。那根据初中老师所学的内容,你认为应当如何朗读, 学生:豪迈、高亢、壮阔 老师:是的,毛泽东在看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时,心中顿时涌起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展望。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朗诵出伟人的豪气冲天。 学生:„„ 这段导入,曾一度让我的指导老师谢芬芬老师担心过于累赘,过于长影响课堂,但我在 思考之后,仍然将其保留了下来。在ppt上呈现出了《沁园春 雪》的内容之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朗读,而是让学生回忆在初中时所学内容——词表达的情感以及朗读这首词时的语气,唤起他们各自的情感体验。当我看到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想起的不仅仅是这首词,还有词后的作者豪情,以及他们在初中的情感体验。我立刻明白了朗读的时刻到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朗诵出伟人的豪气冲天。”毫无疑问,这段朗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我的第一次亮相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开始符。 而接下来的一课《相信未来》中,我的设计却没有考虑到这点。 一、导入:由诗人食指的一句话导入:有个人曾经这样说过,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热在背后的指点绝对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并且他还因此给自己取名为“食指”。 二、作者介绍: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些都是课文下面的注释有的。) 三、朗读指导1、正音,解释了“不屈不饶”、“惆怅”等词的意思。 2、讲解停顿 3、全班齐读 四、背景介绍„„ 这篇诗歌是一首在严酷的年代中充满希望的诗歌。但在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中,学生却难以读出这种这种语气。究其原因,就在于朗读之前,缺乏一定的情感基础。在导入时,我将使人的这句话展现在黑板上,但里面提到的“无形的压力”和“人格健全的人”没有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感觉很是茫然。而在作者介绍中,也只是提到了基本要素。因此,情感的空白造成了这堂课朗读的失败。下课后,我反思到,应当在导入时,对“无形的压力”和“人格健全的人”进行材料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的文革年代的黑暗和压抑,以及诗人在残酷生活中保持希望的乐观精神和他坚持斗争的不屈精神。 第二、要让学生读得恰当,还要指导有方。 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是这样设计的: 一、让一个学生或者全班朗读课文; 二、指出不足之处:1、字音 2、注意语气、语速、重读等 三、指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进行范读; 这样的教学方式总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感到无措。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学生预习不充分的教学却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史铁生《我与体坛》的第一部分时,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感悟地坛 1、这个一个( )的地坛。 2、题目“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有什么对应关系, 在导入、作者介绍之后,我立马打出了第一问题。但学生却总也说不出。即使是班级里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我明白那是学生没有预习好。看着难以进行下去的难堪,我觉得放弃原来的教案,让学生在上课时间熟悉文本,而最快熟悉课文的方法无疑是朗读。于是乎,情急之下,做了如下处理: 1、找出课文中景色描写的部分。(第3、6、8自然段) 2、以第3自然段为例,指导朗读,体会景色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概括景色特点 ?指出朗读这段景色的语气: ?体会朗读时的语速: ?点出这段景色中的重读字词。 (在每次的指导之后,都让学生试读其中一句。) 3、自由朗读,请一个学生示范朗读。 这个过程,与之前的设计相比,花去了更多的时间,但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指导之后,不仅轻而易举地概括出了这段景色描写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将文章朗读出色的方法。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只要谈及朗读,学生会自觉运用上述方法,从语气(情感基调)、语速、重读字词这些方面考虑。根据此次教学,我认为朗读教学并不是毫无法则可循,相反,它也有着自己的法则。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肯花时间地分步骤、分顺序地进行教学,而非如我之前的教学一样一句话带过“大家要注意这段话要读得豪迈、要急促、要重读一些字词。”没有课堂上的练习,学生的体会总是在皮毛上,难以触及文章的深层次内容。 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也加速学生的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美国惠特曼的一首诗歌。因为前一节课刚学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两首诗歌在朗读基调上相同吗,请说出理由。因为有了背景的介绍,学生立刻就回答出了这两诗歌要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因为《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俄国诗人普希金托一个囚徒的妻子带给他们,希望带给他们勇气和希望,因此要高亢,豪迈,充满必胜的信念;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美国农奴革命胜利时候,但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林肯总统却不幸被暗杀,因此充满了悲痛之情,语调低沉而缓慢。 在朗读教学中,不仅教师要指导有方,更应当反复多次地练习这些方法,一球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使之形成能力。 第三、学生自读要和教师范读相结合。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在我的印象,语文课堂就如同一首歌,时而激越,时而悠扬,时而哀沉„„而这章乐曲的高潮,无疑是朗读。但学生因为朗读水平的差异和畏难心理的作用,虽然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但在刚开始接触文本时候,还是难以对文本进行恰当地朗读。第一次朗读,教师布置朗读任务往往是读准字音,读顺文章,不读破句。学生在这几个方面也许能做到,但基本上采用一个声调读到底。即使有部分学生能较快地捕捉到作者的情感倾向,但也难以掌握好整篇文章的所有字词句,特别是一些情感转换处和需要不同处理方式的句子。在这种时刻,教师的泛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时,其中有几个句子特别难处理。其中一句是这样的: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我让学生拿出笔,在书上标出声调变化,降调,升调,降调,升调,降调。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句。在随便听了几个学生的朗读之后,发现学生对这一句还是感觉难以把握。因此,我让学生停下来,我用低沉地语调深情地朗诵了这一句和后面几句。学生立刻找到了感觉。我给予了学生2分钟的时间相互朗读整首诗歌,相互听取,相互提意见。这首诗歌的朗读相对较难,但也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朗读得有声有色。这说明这一朗读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这样朗读较难的文章,教师要有勇敢的献身精神,为学生做出示范,以便于学生的模仿。而上述这一例子的成功,我认为我不仅为学生讲解了朗读的技法,而且在讲解之后马上将这些句子进行了泛读,学生立刻明白了要如何朗读好这篇诗歌。 当然,在朗读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录音播放、视频播放等方式,给予学生示范。但我认为教师亲身范读的效果好过这两者,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比起远离他们的视频和录音,每天和他们在一起的教师无疑更亲切。另外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齐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配乐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而选择。但不管选择何种形式,情感铺垫、朗读技法的指导都必不可少,而教师范读往往能取得朗读的高潮。
/
本文档为【朗读让语文成为一首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