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

2017-10-25 16页 doc 33K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0013 引言 两千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的历史终于以秦灭六国的结局而告终。但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却会发现,如果当时秦国的国君不是嬴政,或者其他六国的国君更加富有才干,这段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写。虽然远处关中的秦国占有地理和农业上的优势,具备勇猛和尚武的传统,前几任长寿的秦王已经树立起法治精神,行政效率和决策能力也远胜过其他几国,但如果没有嬴政本人的决心和努力,秦国统一海内的大业也不会画上一个如此圆满的句号。 那时的嬴政是一位充满朝气与雄心的年轻君主。他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未来统...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 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0013 引言 两千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的历史终于以秦灭六国的结局而告终。但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却会发现,如果当时秦国的国君不是嬴政,或者其他六国的国君更加富有才干,这段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写。虽然远处关中的秦国占有地理和农业上的优势,具备勇猛和尚武的传统,前几任长寿的秦王已经树立起法治精神,行政效率和决策能力也远胜过其他几国,但如果没有嬴政本人的决心和努力,秦国统一海内的大业也不会画上一个如此圆满的句号。 那时的嬴政是一位充满朝气与雄心的年轻君主。他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未来统一帝国的蓝图,意志坚定,精力 充沛,每天要用秤来称量出一定重量的文牍,不批阅完决不休息。这种精神似乎也感染了他的全部军队和整个国家,在一片蓬勃向上的气象里,嬴政一步步地完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每消灭一个国家,他都会在关中建起一座富有这个国家风格的宫殿建筑。当渭水之畔终于矗立起六座这样的建筑时,嬴政的雄心壮志终于变成了现实。 但这并不是嬴政事业的终点。扫平六国的功绩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激情,此后他致力于开疆拓土,修建长城与驰道,将中央的命令与自己的威仪远播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他力图建立一种足以沿袭万世的规范体系,希望后世的继承者们按照这套法则维持帝国的运行。虽然他建立的帝国仅仅承袭两世就被取代,但这套规范却沿袭了两千余年。直至今天,我们仍会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随处看到秦始皇留下的若隐若现的痕迹。 吕不韦的政治投资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中国,正是一片繁忙而混乱的景象。战国群雄间的争斗已经接近尾声,东方六国的状况并没有什么起色。地处西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已经发展多年,国力和军事实力都蒸蒸日上。历史的天平已经向着秦国一方倾斜,统一天下的日子似乎就快要来到了。 在这段日子里,有许多人都异常忙碌。政治家和军事家忙着筹划攻伐,外交家和政客们 忙着斡旋交际,平民百姓在忙着为下一步生计做打算,商人们则穿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充当着商品与物资交换中最重要的交通桥梁。 1 中国大陆幅员广阔,一片片土地被高山河谷分隔成了天然的经济区,每片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齐国的鱼盐,燕国的枣粟,楚国的丝漆,都需要源源不断地运到其他地方,再换回本区域内贫乏的物资。这种经济互相依赖的状况也是造成后来天下一统的客观条件之一,但在统一到来之前,从事物资调配转运工作的不能是中央政府,只能是穿梭于各国间的商人们。在这些商人中间有许多极具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精明人,吕不韦就是其中一个。 吕不韦原本是濮阳人,不过也有人说他是阳翟人。他依靠贱买贵卖起家,许多年商路走下来,对天下大势和世事人情都有了很清醒的认识。这一年他来到邯郸,遇上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秦国贵族,一段历史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这个秦国贵族名叫子楚。他的祖父是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昭王,父亲是昭王的儿子、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安国君有很多妻妾,还有二十多个儿子,因为子楚的生身母亲夏姬并不得宠,子楚本人又不是长子,所以安国君并不怎么重视他,而且还把他送到赵国去当人质。子楚无钱无势,在秦国没有人为他在安国君面前说好话,在赵国也过得一般。再加上因为秦国经常攻打赵国的原因,赵国人总看他不顺眼,对他也就不太礼貌。子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前途,所以总是郁郁寡欢。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没有前途的落魄贵族,在吕不韦眼里却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见面以后,吕不韦回家思考了一番,然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此之前,他和他的父亲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 “如果耕田种地,能赚多少钱,” 他父亲回答:“十倍吧。” “要是贩卖珠宝美玉,能赚多少钱,” 他父亲回答:“一百倍吧。” “那要是拥立国君,帮他获得一个国家,能从中获利多少,” 他父亲说:“那可就没法计算了。” 吕不韦感叹说:“耕田种地,劳累不堪还收益甚少,莫不如去拥立国君,让子孙后代都能从中获利~” 就这样,吕不韦打定了主意。他去找子楚,说要帮他成就一番大事。子楚当然不相信,还和他开玩笑说: 2 “成就我的大事,还是先成就你自己的大事吧~” 吕不韦说: “我的大事可都指望着你呢。你的大事成了,我的大事也就成了。” 子楚这一下才明白过来。他仔细听完了吕不韦的,然后对他说:“你要是真的能帮我成就这番大事,从此以后,秦国就是咱们两个的了。” 有了子楚这番话,吕不韦就开始动手了。他知道安国君目前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她一直为这件事情苦恼,很希望在安国君去世后,自己还能有一个新国君可以依靠。于是吕不韦就以子楚的名义给她送去大量礼物,又通过她的姐姐在她面前为子楚说好话,说子楚对她和安国君一直都很孝顺,如果能立子楚为太子,将来一定不会受亏待。华阳夫人被说得动了心,相信子楚日后一定会照顾她的晚年,就说动了安国君,终于把子楚立为继承人。 子楚的地位稳固了,但后来赶上秦赵两国交兵,赵国人打算杀死子楚来泄恨。这时候又是吕不韦替子楚出钱买通关卡,帮他逃回秦国。几年之后,秦昭王和随后即位的安国君相继去世,子楚总算如愿以偿坐上了王位,即为秦庄襄王。就这样,吕不韦的这一笔政治投资终于获得了极大成功。 宫闱之变与嬴政的情感 虽然拥立子楚即位使吕不韦获得了许多好处,但政治毕竟是一个时时充满风险的领域,吕不韦终于还是摔倒在自己铺下的路上。 子楚即位后,奉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身母亲夏姬为夏太后。他在位只有三年就去世了,即位的是十三岁的儿子嬴政。嬴政在赵国出生,他的生母赵太后本是吕不韦家的歌女,后来子楚在吕家见到她,当即为她的容貌倾倒,就向吕不韦要了过来。据说赵姬在吕不韦身 边时就已经怀孕,后来在子楚身边生下嬴政,这样说来嬴政其实就是吕不韦的儿子。后来有很多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觉得可能是六国人在寻求心理平衡,不过事实也已经无从求证了。 3 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形容猥琐,也有人说他相貌堂堂。其实两种说法都来源于相似的记载,只是由于人们对秦始皇的感情和看法差异太大,解读出的答案也就完全不同。根据权威的说法,这位“千古一帝”应该是个身材魁梧、高鼻长目、眉间隆起、嘴巴如虎般宽阔的英雄人物。其实如果联想到赵姬的倾国之色,嬴政拥有高大英武的外貌也是理所当然的。 嬴政刚即王位时,尊吕不韦为相国,并称他为“仲父”,表示了极大的尊敬。但随着他的年龄渐长,对掌握大权的吕不韦就越发不满。而吕不韦与太后也没有完全割断联系,还送了一个名叫嫪毐的人入宫侍奉太后,使得嫪毐与太后私通,生下了两个孩子。成年的嬴政无法容忍这种丑闻,他先杀死了嫪毐和两个私生子,又借这个机会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再后来,他下令将吕不韦和其全家迁往蜀地,吕不韦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就饮下鸩酒而死。虽然这样的结局显得有些悲惨,但吕不韦毕竟也已经风光一时,他在世时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也成为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 坑儒焚书秦史纪:始皇三十四年,用李斯之言,烧《诗》、《书》、百家语。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诸生为妖言,以乱黔首。使御史案问,诸生转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大概是由于从小受到刺激,从而对太后势力产生担忧的缘故,成年后的嬴政没有留下任何册立王后或者皇后的记录。虽然他有几十个儿子女儿,但在相关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嫔妃妻妾留下姓名。后来的人猜想,也许他根本就不会对别人付出太多关心与感情。因为他心中永远只有统一四海、雄视天下的功业,全部的激情和生命都为着这个目标而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情感并不属于他。这是一个被权力和野心异化了的人,既然无从探究他的感情世界,千百年之后,人们也只能遥望着他创立下的帝国与功业,来猜测他曾经具有的雄心与豪情。 从亲政到始皇帝 亲自执掌大权后的嬴政很是勤勉,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他成为始皇帝之后。据记载,他每天都要批阅一定重量的竹简奏章,否则决不休息。这时候的嬴政还不像后来那么独裁专制,别人愿意向他提意见,他也能听得进去。当时有许多来自其他六国的人在秦国担任官职,嬴政对他们很不放心,就下了一道逐客令,让他们统统离开秦国。结果被驱逐的人中有一个来自楚国的人,名叫李斯,他向嬴政上了一份很著名的《谏逐客书》,引古论今,说秦国这许多年来正是因为吸收了六国的人才才能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要把他们全都赶走,等于是把 4 他们都推到敌人的阵营去,帮对手们增强实力,无异于自取灭亡。嬴政很重视李斯的意见,立即取消了逐客令,给李斯官复原职,后来又提升他做了廷尉。 有了前几代秦王奠定的基业,又有嬴政本人的锐意进取,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进行得非常顺利。长期以来秦国一直具备极强的军事实力,又拥有一批从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将领和训练有素的军队,现在正是他们的用武之际。 王翦就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和政界磨炼的老将,他格外懂得怎样做到既兼济国事又独善其身。南方的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对手,秦国军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嬴政只得请出告老在家的王翦再次出山。为了防止国君对自己的猜忌,手握重兵的王翦在出征前一再向嬴政索要田地房产,说要为子孙后代积攒些家底。到了前线,他又接连五次派人去催嬴政兑现承诺,最后连部将都看不下去了,说老将军何必这么着急,王翦笑笑说:“这正是为了让国君看到我胸无大志,只爱钱财不爱权力,这样才能安全。”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短短十年间,秦国大军东出函谷关,一路势如破竹,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先后被灭。在此期间,秦国本身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虽然发生了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来行刺嬴政的意外事件,但并没有影响到嬴政攻灭六国的决心。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了天下,这一年他三十九岁。为了炫耀前无古人的功绩,他打算给自己安排一个新的尊号。有大臣对他说,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又以泰皇最为尊贵,建议他自封为“泰皇”。嬴政却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他把“泰”字去掉,留下“皇”字,加上上古的“帝”位号,造出了一个新的尊号“皇帝”。在他看来,这个尊号足以功盖三皇五帝,睥睨古往今来一切英雄豪杰了。就这样,他自称为始皇帝,打算让继位的子孙称为“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当然不会想到,仅仅二世之后,秦王朝就灰飞烟灭了。 一统天下 能够创下这样前无古人的功业,嬴政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日益膨胀。他开始做一系列规划,打算让整个帝国都按照他的安排运转,以营造出一个新王朝的气象。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终始循环的原理,他认为周朝属于火德,既然秦朝取代了周朝,就应该取能够克服火德的水德。于是秦朝尚水,衣服、旗子都尚黑色,又由于水属阴性,他就把所有的法律规定都设置得十分严酷苛刻,认为这样就是顺应了天意的安排。他却想不到这样会引起人们的反抗,终于丢掉了这个王朝的“天命”。 5 为了显示皇帝与其他人的区别,嬴政还颁布了许多相应的指示。比如皇帝下的命令称为“诏书”,皇帝可以自称为“朕”,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权力。 形式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还要考虑治理王朝的具体办法。从前周天子实行的是分封制,每个国君治理的国土面积都有限,天子直接统治下的土地也没有多大,如今突然要面对这么一片庞大的土地,大臣们就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有人认为应该把关东六国的土地都分给皇子们去统治,但李斯提出反对意见,说周王朝以前把土地都分封出去,但日子久了以后,那些分出去的子弟和亲属们感情逐渐淡漠,最后居然到了像仇人一样互相攻打的地步,而且谁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使得天子权威荡然无存。所以他建议实行郡县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秦始皇很赞同他的意见,下令实行了很彻底的郡县制。但后来秦末动乱,中央的命令根本无法在地方上得到执行,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这种现象引起了汉高祖刘邦的警惕,他认为假如当初秦朝将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使相互之间都有呼应照顾,秦国根本不会这么快灭亡。于是他就把国土分封给刘姓子弟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让江山永固,但没想到等他去世后,中央也没办法控制地方诸王,终于还是引起了叛乱。在后来的王朝中,分封制和封王权力的大小成为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措施的逐步加强,这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渐渐得到了解决。 除了以上这些措施,秦王朝对于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也让整个帝国有了严密规整的气象。在群雄并立的岁月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因地方差异而受到了很大限制:北方人看不懂南方人写的书信公告;从黄河中游走到黄河下游,一路上兑换不同货币的比率已经换了几回;东南西北各处的尺寸斤两都不一样,做生意时遇到的麻烦可想而知。而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都实行了中央的统一标准之后,所有的困扰都迎刃而解,中央的法律文告可以在全国各地畅行无阻,人们理解起来也不会再有任何麻烦。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更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区之间原有的习惯性壁垒被打破,为中国后来的统一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秦始皇已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他恣意挥霍着臣民的生命和自然资源,为自己树立起一个个权威的标志。六国虽然灭了,但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统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除秦国之外的六国史书全部销毁,民间所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统统烧掉,有敢于聚集在一起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借古讽今的满门抄斩。命令下达之后三十天仍然不烧书的,就发配到边疆去做苦力。他认为这样一来,民间只剩下医药、占卜、种植一类的实用书籍,不会再有什么书可以蛊惑民众了。 6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叛乱,天下的兵器被收集起来,统一熔化铸造成十二座金属人像,矗立在咸阳的宫殿里。当初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嬴政都要按照该国的建筑风格修建一座宫殿,摆放着掠来的钟鼓乐器,作为纪功的标志。咸阳的宫室园林越修建越广阔华丽,宫殿间有天桥和长廊相互连接,绵延入云,恍若人间仙境。但与此相伴而来的,却是民众们无休止的劳役与苦难:几十万人被征发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数不清的人倒在修长城的工地上,原关东六国的十二万户富豪被迁往咸阳居住,还有许多人被迁徙到新开辟和设立的边境地区。在这些措施中,有的确实起到了巩固和稳定政权的作用,但更多的只是为满足嬴政个人的虚荣心。他把整个国家都当做随意支配的私产,为日后更严重的倒行逆施和秦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帝国版图 在后人看来,虽然秦始皇的暴虐让人无法容忍,但他也绝不只是一个仅会享乐的暴君,而是一个野心和功业同样登峰造极的豪杰。统一六国后,他奠定了中国疆域扩展的方向,在此后的几千年中,不知道多少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同时小心翼翼地吸取着他留下来的教训。 在开疆拓土方面,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虽然六国都已经平定,但北方还有 匈奴,南方还有百越,他的步伐还远不能停下来。战国时期,从内蒙古河套往北直到漠北一带都是匈奴人生活的地方,和秦国的北疆相连,于是秦国的北部边境就常常受到匈奴骑兵的侵扰。公元前218年,他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三年后攻占河套地区,次年又北渡黄河,将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的这部分地区也纳入秦王朝版图。他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迁来三万户居民到这里垦荒种田,从此这片土地被称为“新秦中”。 但这还不够,为了有效防止游牧民族骑兵的进犯,秦始皇又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修筑长城工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楚、齐、魏、赵、燕等各诸侯国为了防止外来攻击,就已经在边界处修起了规模不等的长城。到了战国时代,赵国、燕国和秦国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也在北方边境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上修起了长城。天下统一后,当年各诸侯国修筑的存留在中国内地的城墙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留下来反而会给中央的统治造成隔阂,于是秦始皇下令把它们统统拆除。而对于北方边境上秦、赵、燕在战国时代所修的长城,则下令把它们连接起来,修成了一条由临洮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至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万里长城在中国北方的风霜中已经屹立了两千余年。虽然今天人们所见的许多长城都已不是秦始皇所修的长城,而是此后许多朝代先后修筑的结果,但人们却早已经习惯了说“秦始皇修长城”,把它永远和秦始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 7 战国时期,中国的岭南一带还是百越人的天下。楚国在南方经营多年,势力逐渐向东向南扩展,已经与今天闽浙、两广一带的越族人有了许多联系。到了秦将王翦灭楚国时,也顺带征讨百越,平定了浙江一带的越族领地,后来这片地区成为秦朝的会稽郡。 后来,福建境内的闽越、浙南一带的东瓯、两广和贵州一带的南越和西瓯也被平定,秦朝行政区中出现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等名字,西南地区黔西的夜郎和洱海附近的昆明等也被纳入中央直接统治范围之内。在进军岭南时,为了保障军粮的顺利运输,秦朝军队开凿了著名的“灵渠”,沟通了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此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就有了顺利联系的渠道,秦王朝的声威又往南扩充了一大步。 就这样,嬴政统治下的秦王朝拥有了北至黄河阴山、辽宁和今天的朝鲜一带,西至甘肃,南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东到大海的辽阔疆域,成了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巡游四海 但只有广大的版图还不够,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恣意奔驰,辽阔的疆域就只能是地图上的线条和符号。为了巡视自己广阔的国土,也为了让中央的各种命令顺利传达到四方,秦始皇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筑驰道工程。其实这种工程和修长城有些类似,因为当年的诸侯国们本来就已经在各地修了许多道路,现在只要再把它们连接并加宽就可以了。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施工,中国大陆上形成了一系列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陆路交 通网。这些大路向东到大海,向北出河套,东南到吴越,南及云梦泽,西达陇西,路面压得无比坚实,路边规则地排列着棵棵青松,规格齐整的马车从宽阔的大路上奔驰而过,车轮下飞扬起阵阵黄尘,显示了新帝国的威风和气派。大路联结了当时中国各大主要城市和地区,将六国故地重镇全部纳入沿线,充分起到了监视与控制六国故民的作用。许多路线都被后人沿袭利用,直到今天,许多公路和铁路还从当年的路线上通过。 有了这些道路,秦始皇一路出巡,威严盛大的车仗礼仪和军事力量都显示了新王朝的力量,起到了震慑六国残余势力的作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的车队驶上通往大海的东方大道,从咸阳东出函谷关,沿黄河南岸东行,一路上经过洛阳、定陶、泰山、临淄,直到大海之滨。经过泰山时,为了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在泰山祭天, 8 在梁父山祭地,并在邹峄山、之罘、琅邪山勒石纪念。从此之后,秦始皇又屡次出巡各地,在各处都留下自己威风八面的印迹。 经过泗水时,秦始皇想起当年周王室的九只宝鼎中有一只沉在了泗水河底,就想把它打捞出来,让九鼎齐聚,让自己这个新皇帝当得更加风光。于是他派了一千人下水去捞鼎,但始终没有找到,不免有些失望。 大营宫室秦史纪:始皇以先王宫廷小,乃营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山颠为关。复道渡渭,属之咸阳。计宫三百,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一路巡游过去,看到整个国家都被自己改造成了崭新的面貌,秦始皇的自豪感越来越膨胀,认为自己就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有一回他南渡淮河,来到今天的湖南一带,在湘水之畔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他就认为是附近湘山祠里的神仙在和他作对。湘山祠里的神仙是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传说中上古的舜帝以及尧的女儿,按说嬴政对他们本来应该有些尊敬的感觉,但此时他正处在意气风发、惟我独尊的巅峰,根本不把前辈诸王和别的神仙放在眼里,干脆就派了三千囚犯去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直露出光秃秃的红土石才罢休。 虽然灭掉了六国,但当地贵族的势力依然存在,还有许多人对秦始皇的政策不满,想要复国和报仇的大有人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时路过一个叫做博浪沙的地方,埋伏在那里的韩国贵族张良和一名力士行刺秦始皇,结果用大铁锥击中了车队,砸毁了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虽然没有受伤,却受了很大的惊吓,事后张良很快逃走,秦始皇没能捉住刺客,就在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 谁能长生不死 在历次巡游中,秦始皇的东行最引人注目。东方大海之滨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云雾缭绕,让人以为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嬴政不由得产生了兴趣。自从做了至高无上的始皇帝之后,他越来越留恋手中的权力了。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渐渐老去,不由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悲哀的现实: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死亡随时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为了长生不死,为了长久留住手中的权力,他决定寻找仙人,求得长生不死之术。当地有个叫做徐市的人向他上书,说茫茫大海之中有三座缥缈的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在那上面有仙人居住。 9 于是秦始皇就让他带了几千童男童女出海去访求仙山,这就是著名的徐福东渡。 既然皇帝想要求长生,自然就有人来投其所好。五花八门的骗子纷纷找上门来,有的说自己会炼丹,有的说自己能找到仙人,结果却没有一个能够成功。此时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已经到了极端,大臣们形同虚设,只是等着执行他的命令。秦始皇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虐,重刑杀戮一天比一天严重,大臣们谁也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只能顺着他的意思说话。有两个方士担心求不到神仙就要丢掉性命,干脆一逃了之,这一下秦始皇觉得自己受了愚弄,又联想到方士和一些读书人在背后议论他,就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抓了四百六十多人活埋在咸阳,这就是著名的“坑儒”事件。嬴政的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做不妥当,结果被勒令去北方监督蒙恬的军队。 所有求仙访道的努力都于事无济,秦始皇距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了。到了公元前211年,有一颗陨石坠落在东郡,当地的百姓在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秦始皇听说了很愤怒,找人去调查,却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干的。于是秦始皇下令烧毁陨石,把住在那块石头附近的人统统杀死。这年秋天,秦始皇派出的一个使者正走在路上,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他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还要问详细情形,那个人却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块玉璧给他。秦始皇接到那块玉璧,发现竟然是几年前自己出行时丢失的一块。 到了这个时候,连秦始皇自己都不免怀疑起自己的生命是否已经快走到尽头了。虽然他也为自己解释,说“祖龙”指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先,但心里也开始隐隐担忧。大概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他又开始了一次外出巡游。经过海边的时候,他梦见自己和海神搏斗,醒来后有人告诉他说这是海神在找麻烦,或许会派巨大的鱼做使者先行来探路,他就带了巨大的机弩到海边巡视,射死了一条巨大的鱼,然后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秦始皇生病了。大臣们知道他的脾气,谁也不敢当面提起重病死亡一类的事情。没过多久,秦始皇在沙丘病逝,终年五十岁,这一年是公元前210年。临终之前,他曾经写信让大儿子扶苏回来,但却被赵高等人改了遗诏,谎称立公子胡亥为继位人。他们又写了一封信给扶苏,指摘了一堆罪状,勒令他和蒙恬自杀。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更变本加厉地进行残酷统治,终于断送了秦王朝的江山。 当年秦始皇寻仙时,据说有人曾经从神仙那里求来一道旨意,上面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就认为北方的胡人是最大的威胁,于是派蒙恬率军去攻打他们。但当秦朝灭亡后,人们解释说这里的“胡”指的就是秦二世胡亥。 10 尾声:一个帝国的陵墓 此后两千年,在历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与其说秦始皇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代表着皇帝的符号。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更因为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些最富典型意义的皇帝特质。权力、威严、专制、暴虐„„所有这些都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翻开史籍,人们发现他并没有留下多少关于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记录,五十年的人生道路中也很难寻找到一丝情感的痕迹。他的一生似乎只与权力有关:获得权力,使用权力,失去权力。他用权力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有形或者无形的痕迹,也让自己的人性完全被掩盖在权力的 光芒之下。到今天,人们也只能从这些痕迹中去感受这位帝王的人生道路,并以复杂的心情回顾着他给中国和后代中国人带来的无法抹去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对秦始皇陵的进一步勘测,人们对这座神秘坟墓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许多人希望打开这座陵墓,看看千古一帝的真实面目,也有许多人希望保持它的原貌,让秦始皇继续静静地沉睡下去。两千多年来,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传说层出不穷,曾有传说在秦始皇去世不久,项羽就掘开了秦始皇的坟墓,但却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许多人猜测,当年项羽只是烧掉了秦陵的地面建筑,而地宫并没有被破坏。 中国的盗墓史几乎和墓葬史同样悠久,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生前叱咤风云的人物去世后都无法避免被盗墓贼打扰。千百年来,盗墓贼们实在没法打开的著名坟墓大概只有武则天、李治合葬的乾陵以及秦始皇陵。乾陵没有被盗是因为修得实在太结实,而如果秦始皇陵真的没有被盗过,除了修得过于庞大之外,最大的功臣恐怕就是墓葬中所含的大量水银。按照测量结果,秦始皇陵地宫区域的汞含量高出其他区域上百倍,这种有毒物质成了秦陵地宫最强有力的保护者。 关于秦始皇墓中神秘豪华的景象,史籍中早有记载:棺材放置在极深的地方,一连挖穿了三层地下水;熔化的铜汁浇铸进缝隙中加固,真正是“固若金汤”;用鱼的脂肪做成长明灯,墓中保持千年灯火不灭;水银浇出江河湖海的轨迹,机械传输,川流不止;坟墓中设置了百官位次,摆满了金银宝物,尖利的机关箭弩闪着寒光,等待着可能出现的盗墓贼;没有子嗣的宫人全部殉葬,参加机关设计的工匠也被一前一后两道石门永远挡在墓道中,以保证墓中的秘密永远不被泄露„„ 11 有七十万人参加了这个庞大而奢侈的修墓工程,前后不知道砍倒了多少树木,搬运了多少土石,直到两千年后,这座饱经风雨冲刷侵蚀的坟冢仍然体积庞大,气势雄伟。这是只有秦始皇才能修筑出的陵墓,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以这样巨大的权力,敢用这样大的代价为自己修一座陵墓。当秦始皇去世后,人们再也无法忍受无休止的征戍、劳役和压榨,愤怒的情绪像熊熊的烈火在整个中国大地上燃烧,终于将秦朝的统治彻底摧毁。此后的汉朝继承了秦国的疆域,刘姓皇帝们继承了秦朝中央集权的经验,却吸收了秦始皇暴虐统治的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终于建立起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两千年后,秦始皇陵依然矗立在关中平原上,巨大的兵马俑坑的发现为人们展示了昔日秦国横扫六合的赫赫战功,也让后人在这种奢华的背后看到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秦王朝瞬间土崩瓦解的原因:秦始皇动用整个帝国的力量为自己修了一座陵墓,也让自己成了这个帝国的掘墓人。这是一个人的陵墓,同时也是一个帝国的坟茔。 12
/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