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

2017-10-10 23页 doc 138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题目: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 学 院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日 期 2012年4月22日 目 录 摘要 ...................................................................................................................................................
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
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目: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 学 院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日 期 2012年4月22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1 一、绪论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2、研究设计 ................................................................ 2 (1) 研究对象 ............................................................. 2 (2) 研究思路 ............................................................. 2 (3) 研究方法 ............................................................. 2 二、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3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3 2、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 ............................................ 3 (1)犯罪者年龄越来越小。 ................................................ 3 (2)犯罪类型的出多样化 .................................................. 4 (3)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 .............................................. 5 (4)犯罪不具有明显的动机和明确的目标 .................................... 5 (5)青少年犯罪案件主要以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为主 ............................ 6 6)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 ............................................ 6 ( 三、对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分析 .....................................................................................7 1、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 ...................................... 7 自身原因 ................................................................. 7 2、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 ............................................ 8 (1)家庭原因 ............................................................ 8 (2)学校教育 ............................................................ 9 (3)社会原因 ........................................................... 10 (4)司法原因 ........................................................... 10 (5)大众传媒 ........................................................... 11 (6)网络虚拟社会 ....................................................... 12 四、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对策........................................................................................ 12 1、自我预防 ............................................................... 12 2、家庭预防 ............................................................... 13 3、学校预防 ............................................................... 14 4、社会预防 ............................................................... 15 5、大众传媒的完善 ......................................................... 15 6、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16 五、结语 ............................................................................................................................................................. 16 参考文献 ............................................................................................................................................................. 16 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08级2班 查婷婷 指导老师:周重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其中青少年犯罪率的急剧 增加不得不令人担忧。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更 有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贵州省 位于我国西南部~经济较东部沿海仍然还有很大差距~对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调 查~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和解决西部地区的犯罪问题~以及有犯罪问题而涉及到的 经济问题、教育问题等社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 青少年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心理 治理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 of the society,all sorts of crime phenomenon emerge in endlessly, including the sharp increase in juvenile crime to worrying. Teenagers crime has become severely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re more experts and scholars will minor crim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rug gangs and listed as the world's top three public hazards. Guizho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the economy is still in eastern coastal also has the very big disparity in guizhou, the surve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crime problem in western regions, and have a criminal problems involved economic problems, education issues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Therefore, further study teenagers crime problem,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juvenile crime, have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Keywords: juvenile crime, crime features, crime psychology ,countermeasures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本文主要是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 第1页(共20页) 年犯罪,保证我国21世纪的青少年健康成才。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贵州省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严重。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仅要从大范围进行调查研究,更要细分到各个省市甚至到更小的地方。本文将围绕贵州省青少年犯罪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犯罪的特点原因做出相应的具体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现今政府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不仅需要加强青少年自身建设还要有家庭和社会的监督和纠正,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怎样扮好这样一个角色将在本文得到一个详细的阐述。 2、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贵州省青少年犯罪为研究对象,限于笔者的能力和经费需要,本课题只涉及重庆市内普通高等学校的统招大学生,而不涉及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及自考生。 (2)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重庆市四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对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的看法等进行认真调查和系统研究,以便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在借鉴国内外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能够预防和减少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减少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保证我国21世纪的青少年健康成才。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笔者选取我市主要的三所高校(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总共发放150 第2页(共17页) 份问卷,收集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主要形式、犯罪特点以及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层次等各方面的信息。 访谈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20—3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一则弥补调查问卷中缺失的内容,二则从不同学生不同的角度来反映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拓展本研究的思考范围和理论深度。 文献法: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目前此项研究的研究进展,梳理并吸收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并完成文献研究综述,以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为论文研究的制订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理论借鉴。 二、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针对重庆市3所高校所有在校本科生,分别为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校分别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其中男生89人,女生49人;来自贵州省的8人,来自其他城市130人。 调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了性别、年龄和籍贯。2.对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状况。对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状况涵盖了大对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了解程度、犯罪年龄、犯罪方式、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等。 2、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 (1)犯罪者年龄越来越小。 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由原来的16至18岁,转换到14至16岁,犯罪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调查越轨年龄段14-17岁占35%,17-20岁占26%,20-23岁占24%,23-26以上占15%.犯罪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在这一点上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反思。 第3页(共17页) (2)犯罪类型的出多样化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据统计,56%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出现早熟,犯罪方式也逐步升级。近几年逐渐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青少年犯罪类型中流动罪案占31%,,利用高科技作案占9%,其他方便占4% 。 第4页(共17页) (3)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 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据调查,手段极其残忍的案 件占21%,比较残忍28%,一般占36%,含有悲慈心里占15% (4)犯罪不具有明显的动机和明确的目标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特点据调查,为寻求刺激比率占13%,为某种理想占10%,因生活所迫占16%,物质欲望占21%,为引起别人注意占13%,因报复心里占12%,因他人鼓励占15%。 第5页(共17页) (5)青少年犯罪案件主要以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为主 伴随着青少年犯罪年轻的年轻化,其犯罪类型也逐渐呈现多元化。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暴力型、侵犯财产的案件仍居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据调查其中抢劫案件占16%,盗窃案件占42%,杀人案件占8%,强奸案件占15%,绑架案占5%,其他案件占14%。 (6)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具体地说,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不稳定性、冲动性相 第6页(共17页) 结合,导致正常社会文化和道德关系内化失调的结果。据调查其中家庭原因占18%,学校原因占13%,社会原因占21%,因大众传媒引起的占15%,网络影响占28%,其他因素占5%。 三、对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分析 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具体地说,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不稳定性、冲动性相结合,导致正常社会文化和道德关系内化失调的结果。 1、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 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 第7页(共17页) 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青少年本身消极的心理特征,就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犯罪原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狭义的概念,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在心理学研究中,智力的高低通常是用智力测验和智商(IQ)概念来表示的。从大量的案件看,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决定个体是否犯罪,高智商、低智商的青少年犯罪的实例比例相当,但是智力的高低却与犯罪的类型、作案方式以及侵害的对象相关。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对引起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学、有效对策。 2、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 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 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 第8页(共17页) 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下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我省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的处罚存在一定的偏差且缺少同违纪学生的交流和鼓励。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 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就这样,我被学校记一张课桌上。 大过处分。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缺少法制教育。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第9页(共17页) (3)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经济较落后,教育水平和东部地区有着较大差异,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加上经济的欠发达,农业人口较多,很多家长并不愿意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而是早早便辍学打工,因此造成贵州省文化水平的贫乏。?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对此,前文已作了例举。有专家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少年犯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社会不良文化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发因素。不良文化不仅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司法原因 这里主要谈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 ?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 第10页(共17页) 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朝着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迈出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一些缺漏和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沉默权”的问题,羁押措施的限制和完善,等等。还有,在执行刑诉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刑讯逼供”、“律师会见难”和“超期羁押”等“老大难”问题。这些都可能使受到不公正对待和遭受枉法追究的人,产生逆反、继而对社会进行抵抗甚至敌视的犯罪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由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尽量减少对其羁押,显得更为重要。?监狱的“交叉感染”。关于“监狱”的致罪性问题,经过犯罪学家的长期研究和讨论,其结论应该是肯定的。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一个由符号构筑的话语体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系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故事情节等传递话语主体的价值观、情感、反思和意向。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社会成员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载体是报纸、电视、电影、杂志和互联网。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造成青少年产生以下四种扭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拜黑势力。黑老大是许多中 这种人有权威”,可以使用暴力,“老学生向往的形象,原因是觉得传媒中的“ 大”的表情和举止被模仿,黑话也在校园流行,成为学生时尚的标志。有些学生中发生的纠纷也与校园外的闲散人员有牵连,甚至校方在处理时都有所顾忌。?过早尝试性行为。从前人们十七八岁娶妻生子是允许的,但现在教育年限延长,结婚要等更长的时间。而且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前了人们生理的成熟期,再加上大众传媒有意无意的“性刺激”,强化了青少年的性幻想,但没有合适条件承载的性刺激是令人担忧的。?抗拒权威。也许现在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或自由空间太小的缘故,传媒中的超现实力量迎合了他们反抗的潜意识,尤其是对家长、教师所代表的权威的抗拒和嘲弄题材,特别受青少年欢迎。传媒还从反面开启了青少年这方面的意识,并成为大多数孩子认可的理念。?反抗传统。刻意标新立异是现在青少年的一个倾向,为了获得新意,与传统不同的如“怪、奇、异、丑”成为新的尺度,从喜爱的演员、爱听的歌、爱看的节目和爱玩的玩具等方面的选择上,都有类似倾向,这与近年来某些传媒内容的设计和立意对青少年的误导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11页(共17页) (6)网络虚拟社会 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思想品德上。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素质上。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社会适应能力。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四、当前贵州省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对策 1、自我预防 自我预防是根本。这里所谓的自我预防,按其字面意思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预防自己对他人犯罪,另一方面是预防他人对自己犯罪,也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树立正确理想,辩证分析对错、得失,控制“早恋”心理。培养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当遇到不良人员的骚扰和侵犯时,大胆告知父母或老师,求助于法律,提高被害预防能力,保护自己,打击罪犯。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 第12页(共17页) 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2、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是基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具有最直接、最正面的导向作用。作为家庭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生活上给孩子做好榜样,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认识和掌握子女的优缺点,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并能够做到辩证分析,鼓励与批评相互渗透,双管齐下,使用正确适宜的教育方法,增强沟通与信任,重视对子女的爱心教育,培养子女自立、自理能力,适当创造独自体验生活的机会。对已经犯了错误的子女,应克服虚荣心理,积极和学校、社区交流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 。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1980年联合国第三届预防犯罪及罪犯处理大会的有关材料指出:“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自身应该严于律己,为孩子做好表率。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这也是社会有关部门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提高婚姻质量,加强对父母(家长)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这些家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要教会他们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家庭教育要方法得当,根据孩子自身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 第13页(共17页) 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事,结交什么人,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专横。对于失足、犯错误的孩子,更应给以家庭的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对于生而不养或对子女没有尽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婚姻法》第2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规定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所承担的教育义务和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职责,但并未规定父母教育不力所应承担的严厉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我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49条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责令其严加管教”,但不管教怎么办,尤其是对父母已经离异(且已另外组合新的家庭)的孩子。法律应增加规定教子不力的“拘留”、“罚款”等行政责任,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在英国就有“孩子逃学、父母坐牢”的做法。一位母亲因为女儿经常逃学,而被判监禁60天,她上诉后,尽管刑期减半,但仍要执行30天的监禁。在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上,有委员就曾提出建议:针对青少年犯罪,建议在法律责任中加入对父母的处罚条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看来,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很有必要。 3、学校预防 学校预防是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在注重升学率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要注意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学校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较为直观的、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罪与非罪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扭曲因素,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第14页(共17页) 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并结合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处在《综合性预防犯罪措施汇编》第10条中写到:“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儿童的发育成型有许多年是在为了满足他们的教育和社会化需要而设立的各种机构中度过的。„„学校能提供种种机会来倡导社会平等、文化多元性和个人的亲密关系,并帮助青少年获得道德标准、社会技能和公民的责任感。更具体地说,学校能指导学生了解他们应尽的公民义务、犯罪的性质、遵守纪律的重要性、犯罪的种种后果、刑事司法制度的工作情况以及预防犯罪的方式。”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情操高尚,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否则,如果学校教育不力或不利,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4、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社会预防是重点社会预防就是从贵州省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全社会预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 5、大众传媒的完善 许多评论认为,当前大众传媒中充斥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许多影视节目存在媚俗、粗糙或故作深沉的致命硬伤,主持人的着装、台词和表情夸张,缺少内涵,等等。虽然有些批评过于严厉,但对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而言,人们对它寄予更多的期望似乎并不为过,尤其是考虑到受众群体中巨大的未成年人群时,媒体要加强内省,对自己的言说方式和内容有更多的自律。 第15页(共17页) 6、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情况表明,如果措施处理不当,不但直接影响当前社会的安定团结,从长远的角度看将会带来更大的不良影响。从而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青少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青少年等五类群体,予以特殊关注,形成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社会引导、群众监督联动,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基本需要,减少潜在社会矛盾。 五、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二十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证派犯罪学从社会视角来审视犯罪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预防犯罪的措施,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可以描绘的蓝本。本文试图从贵州省青少年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和司法因素等主观和客观因素,从青少年犯罪的内因及其外因来解释该省青少年犯罪原因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1:47—50 [2] 关于农村中学生犯罪的思考~作者:邵国祖~来源期刊:《教育艺术》 2007 第2期 [3]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56—68 [4]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作者:张立群 秦冠英~来源期刊: 《西部法学评论》2006年 第1期 第16页(共17页) [5]梁莉 甘泽华《暴力文化与青少年犯罪模仿》 [6]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作者:吕刚~来源期刊:《中国青年研究》 2001年 第1期 [7]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作者:刘应君 泰国文~来源期 刊:《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 第2期 [8]蒋索 何姗姗 邹泓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第3期 [9]周伦文 郭劲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4年12月 第17页(共17页) 第18页(共17页)
/
本文档为【青少年犯罪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