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2017-12-19 5页 doc 18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352

暂无简介

举报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摘 要】 微博打破了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的壁垒,具有媒介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本文从传播过程论视角审视微博在传播两极、内容、渠道和效果上的媒介融合意义,借以寻求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 微博;媒介融合;传播过程论 近几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受众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媒体传统生态发生根本改变,整个社会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微博的出现打破了移动通信网与互...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 【摘 要】 微博打破了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的壁垒,具有媒介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本文从传播过程论视角审视微博在传播两极、内容、渠道和效果上的媒介融合意义,借以寻求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 微博;媒介融合;传播过程论 近几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受众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媒体传统生态发生根本改变,整个社会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微博的出现打破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其多级传播模式实现了几大类传统传播模式的深度融合,具有媒介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微博确实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比如其时效性、即时双向反馈、传播范围和碎片化写作,即浅阅读习惯等。但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形态,更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截至201X年10月12日,已有561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了136家报纸、307家杂志、41家电视台和77家电台。[1]可以说,传统媒体的微博应用正式开启了媒介融合之门,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媒体传统生态的嬗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媒介融合意义不容小觑。 微博与媒介融合 微博,全称为“微型博客(micro-bloging)”,是一种依靠用户产生内容的web2.0媒介形式。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各种与网络相连接的终端进行访问并组建个人社区。与web2.0博客相比,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与分享。..同时,微博以信息内容的‎‎简短精练为重要特征,用户每次的信息发布不能超过140个字,大大节省了沟通的时间成本。另外,与即时通信 工具、网络社区相比,微博以陌生人的单向跟随作为典型特征,摒弃 了即时通信工具和网络社区的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具有更大的 开放性,能够形成信息的裂变式传播,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都颇为关注的一个热 点话题。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提出“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他认为:数码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导 致历来界限分明的传播形态汇聚融合的原因。国内外学者都在不同学 术视角下对“媒介融合”进行观照,笔者在此抛却宏观发展层面的讨 论,结合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传 播过程论,以及我国传统媒体应用微博的实践,出传统媒体运用 微博过程中在传播两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四个方面所 呈现出的媒介融合意义。 传播两极——从单向线性到“公民参与” 媒介融合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改变。传统大众传播认为,现代社会的大众传播主要是社会化生产式的内容生产,其主要依靠专业媒体机构的传播者生产制作信息产品,传者和受者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传播方向基本是从传播机构到普通受众的单向线性传播。微博的出现更新了传统大众传播的固有观念,“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使一个机会更为平均、权利更为平等的言论平台和信息传播媒介出现,精英话语权下移,话语权的草根性与平民化特质凸显出来‎‎,“全民记者”时代由此到来,一个由消息发布者个体发现线索、事件和传播信息的“自媒体”形成。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将消息的发布者、加工者、传播者、接收者融为一体,每条消息对每个人而言都可以实现以上四个身份的叠加和转换,这正对应了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学术观点,也是媒介融合的应有之义。 《微博力》作者谢尔?以色列预测,新旧媒体在短期内实现融合,将兴起“辫子新闻”,即由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社会性媒体(新闻从业者与公民记者共同参与)这三条绳组成,每条绳又包含大量纤,这种信息汇集和交织将改变新闻生产的形态和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2]传统媒体利用微博进行的媒介融合,就是要利用微博的优势,弥补自身单向线性的缺陷,增强互动性,扩大新闻源,优化传播效果,提升大众媒介的公共服务性,使大众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拥有各种反馈和体验的畅通达渠道,并参与传播政策的制定与修改,以解构大众媒介生产者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力,实现传媒生态的根本改 变。 传播内容——从单纯固态到流动裂变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形态的僵化,真正实现了信息的流动裂变。首先,微博对信息长度的140个字的限制使微博信息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这种简短随意的“语录体”更能激发用户阅读和参与的欲望,也更适应网络融合时代下的语境要求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人们可能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读或者收看传统媒体精心制作的事件报道,但是却可能随时关注那些在表达上也许欠完整的“微”新闻。同时,操作终端的便携性使即时随意发布‎‎成为常态,媒体工作者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的固定刊发和播出时间,真正体现了媒介融合的实时新闻性。再有,微博信息通过组成的节点链条,由节点上的用户主动推动而呈现快速弥漫状。每条微博在转发过程中都集合了大量的转发理由和即时评论,使信息量得到叠加,配合转发的大量评论信息可以与原有文本整合成新的信息进行再传播以达到裂变式效应,这种超阅读文本是对传统大众传播信息文本的固定化颠覆,也真正接近了媒介融合下的信息形态。总之,传统媒体运用微博,在传播内容上打破了形态固化的僵局,真正体现了媒介融合下信息的流动性和受众参‎‎与阅读的特点。 传播渠道——泾渭分明到渠道整合 媒介融合的基础是传播渠道的融合。过去各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单一的,报刊信息或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传播都是在各自界限分明的渠道内进行。实现了微博应用后的传统媒体在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上实现了多渠道整合传播。首先,从信息传播环节来说,新闻等信息产品不仅在本媒体上进行传播,还可以同时在媒体官方微博上对产品进行“微博化传播”以扩大其传播范围。其次,从信息生产环节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微博内容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新一类信息源,传统媒体根据自身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去碎片化”处理后形成自己的独家新闻在本媒体上进行传播,或者对微博热议事件进行传统媒体的再传播,对有价值的微博新闻进行后续深度报道等,使一条新闻的价值最大化。再次,传统媒体还可以把微博作为快速发布新闻的第一渠道,因为微博的即时‎‎报道更真实、更 富立体感,还可以用微博进行现场新闻采写,然后再发挥纸媒内容为王的优势,对新闻事件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与报道,以弥补传统媒体时效上的不足,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媒介融合意义上的整合渠道全媒体 传播。 传播效果——媒介营销模式上的嬗变 传统媒体将微博作为自 身推广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媒体一贯单一的营销模式,实现了线上与 线下的整合营销,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传统媒体可以 利用微博,打造品牌的线上影响力,进而提升线下传播影响力,促进 发行量和销售。比如在微博上人气指数很高的《新周刊》杂志,截至 201X年10月,《新周刊》微博的关注者(微博订阅者)已经超过60万人,远远超过其线下订阅数量。其执行总编封新城透露,《新周刊》官方微博的人气的确提升了《新周刊》杂志的实际销量,很多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新周刊》官方微博继而成为《新周刊》的线下读者。同时,传统媒体还可以在攒足微博人气的基础上,开设传统媒体的微博专版或专栏,通过专版或专栏推广自己的微博,将网络互动落实到版面和栏目上,加强网络和传统媒体受众的流动性。 此外,通过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实名制个人微博,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也是扩‎‎大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在微博上以个人实名发布信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再通过转发的形式,将记者、编辑的微博发布出去,变成个性化信息的集合发布。这个过程中,记者不只是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出现,而且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出现,成为网友直接提问的对象,记者与受众的两极对立消失,信息传播由发布转为互动,由统一生产转为个体间的全方位交流。交流方向、内容和身份的流动互换是传媒业向媒介融合进行革命性进化的根本。同时,记者的个人形象和观点得到强化,满足了网民‎‎对真实性和贴近性的要求,被重塑的记者形象赢得了大量网民的支持,为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公信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微博为传统媒体向媒介融合时代的全媒体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理解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利用好微博这一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是传统媒体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微博并非完美,摒弃自身局限实现媒介间的优势互补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媒介融合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 [1]董崇飞.传统媒体的微博路径[j].中关村,201X(11). [2]潘宇华.微博效应——传播模式变革刍议[j].南方电视学刊,201X (3).
/
本文档为【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的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