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2018-06-13 7页 doc 3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应用: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巩固篇 1.推动匈奴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从事农业生产 C.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 D.畜牧业的发展 解析:“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匈奴此时生产力发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铁器的使用。 答案:A 2.昭君出塞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促进了匈奴封建化的进程 C.使汉匈和睦相处40多年 D.开创了和亲的先河 解析:“最直接”的影响要联系这一事件出现的...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精练 新人教版 应用: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巩固篇 1.推动匈奴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从事农业生产 C.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 D.畜牧业的发展 解析:“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匈奴此时生产力发展最显著的现就是铁器的使用。 答案:A 2.昭君出塞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促进了匈奴封建化的进程 C.使汉匈和睦相处40多年 D.开创了和亲的先河 解析:“最直接”的影响要联系这一事件出现的背景,就是汉朝与匈奴的长期战争,和亲后暂时消除了战争状态。 答案:C 3.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张骞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 B.张骞向西域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 C.汉武帝对张骞此行不满意 D.张骞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解析:主要是指打通了到西域的通道。 答案:D 4.(2010江苏南京期末调研)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联系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的地区,通过比较找出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印度半岛。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最早记载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交往史实的典籍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春秋》 解析:只要明确了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到达汉朝,就是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交往的史实,就能判断是《后汉书》。 答案:B 提高篇 6.下列与汉武帝在位时相关史实相符合的是…( ) ?颁布“推恩令” ?派卫青北击匈奴 ?昭君出塞 ?张骞通西域 ?开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赐“滇王之印”和“汉委奴国王印” ?在西南夷和百越设置郡,进行有效管辖 A.?????? B.????? C.?????? D.?????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比较多,在教材中也比较分散。其中,??容易确定是正确的,??干扰性强,“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的事,“汉委奴国王印”是东汉光武帝时的事,排除含有这两项的选项即可。 答案:B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7.汉朝形成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 C.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 D.西域都护的设立 解析: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后。 答案:C 8.西汉与西亚国家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条件不包括(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对西亚风土人情的了解 解析:要明确两点:一是西汉与西亚关系发展的交通条件,即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二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以贸易往来为主,最重要的商品就是丝绸,这是与西汉发达的丝织业密切相关的。 答案:D 9.(2010山东潍坊)高三检测两汉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西传的生产技术不包括( ) A.缫丝技术 B.铸铁技术 C.造纸技术 D.制瓷技艺 解析: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0.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D.窦宪带兵出击匈奴 解析:要充分应用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贾谊的生活年代是在汉初,汉武帝时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要晚于这个时间;文章的题目是《过秦论》,从中可以判断:“却匈奴”的是秦朝,而不是汉朝。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 材料二: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材料三:章帝不欲废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时军司马班超留于窴,绥集诸国。……班超遂定西域,因此超为都护,居龟兹。 材料四: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出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 请完成: (1)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域与内地关系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军司马班超留于的目的是什么? (4)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备其风土,传其珍怪”有何意义? 解析:解答第(1)问应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去归纳。第(2)问中的“原因”在材料二中有明确信息。第(3)问中的“目的”应结合教材内容归纳。解答第(4)问应联系教材内容归纳。 参考答案:(1)通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 (2)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民族关系恶化。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3)跟随窦固出击匈奴,以解除匈奴对西域各国的奴役。 (4)同大秦建立直接联系,为以后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现代?翦伯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现代?董必武)“仙娥今下嫁,娇子自同和。剑裁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唐?张仲素《王昭君》)“关山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唐?苏郁《咏和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程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戎昱《咏史》)综合上述诗文,评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 解析:解题关键是读懂并理解五首诗的内容,都是有关西汉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评述时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主要从其“积极意义”方面,同时要从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策略上指出其局限性。 参考答案:和亲政策的实施是必须的。在当时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时候,采取这一政策不失为是一良策。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国家获得暂时的和平与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有时间恢复经济;同时也促进了与匈奴的经济文化往来,其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是根本之策,只有强大的国力作保证,开明的政策实施,才能保障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和平发展。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
本文档为【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