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

2017-11-15 10页 doc 25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喉返神经喉返神经 来源:39健康网作者:xywy 时间 2010-12-19 收藏 本文相关标签: 发表者:李凡成 (访问人次:2120) (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一、概述 声带麻痹属中医学喉瘖范畴。其病机主要与金创外伤(如甲状腺手术损伤)、外感风邪入络(如白喉、肠伤寒、流感、麻疹、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或血瘀、痰凝喉窍畴有关。 二、妙法绝招解析 1.外感风寒,痹阻窍络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28岁。声音嘶哑年余,屡治少效。刻...
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 来源:39健康网作者:xywy 时间 2010-12-19 收藏 本文相关标签: 发者:李凡成 (访问人次:2120) (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一、概述 声带麻痹属中医学喉瘖范畴。其病机主要与金创外伤(如甲状腺手术损伤)、外感风邪入络(如白喉、肠伤寒、流感、麻疹、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或血瘀、痰凝喉窍畴有关。 二、妙法绝招解析 1.外感风寒,痹阻窍络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28岁。声音嘶哑年余,屡治少效。刻下声嘶不扬,进食稍快即作呛咳,咽部胀闷,似有物阻。检查见双侧声带清白,左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闭合欠佳。双侧披裂肿胀不充血,咽部无明显异常。此乃风寒痹阻所致,治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防风、川芎、独活各6g,桑寄生、秦艽、落得打、功劳叶、伸筋草各10g,松节2个、鸡血藤15g,蝉蜕、甘草各3g。复诊:上方服25剂后,声音好转,左侧声带活动自如,披裂肿胀消失。处方:上方去独活、防风、松节、加百合、当归、淮山药各10g以善后。(俞军等,《辽宁中医杂志》1986;12:1-3)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辨证依据不足,干老从风寒痹阻认识,当有所据,或属经验之谈,但临床资料介绍不全,无从知晓。治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方中防风、川芎、独活疏风散寒;桑寄生、秦艽、落得打、松节、鸡血藤、功劳叶、伸筋草均具活血通络之效;蝉蜕祛风开音;甘草调和诸药。百合、当归、淮山药健脾补肺养血,使正气 存内。 吴贤益验案 (1)病历摘要:杨某,女,15岁。声嘶1个月,无发热及外伤史。查:左侧声带外展障碍,血沉3mm,胸透(-),心肺(-),脉细,舌淡红,苔薄腻。证属风邪阻络,拟祛风通络。处方:桑叶、菊花、荆芥各9g,防风4.5g,鸡血藤15g,稀签草9g,蝉蜕4.5g,千层纸、牛蒡子各4.5g,淮山药、茯苓各12g,薏苡仁15g,甘草4.5g。7剂后仍有呛咳,续原方加减:荆芥、防风各6g,生黄芪、桑叶、络石藤各9g,稀签草12g,甘草、海风草各4.5g,海风藤9g,淮山药12g,大枣18g。7剂。呛咳好转,发音改善,脉细,舌淡红。原方续服20剂后,左声带已能活动,发音改善,闭合欠佳。再以上方14剂而愈。(吴贤益、朱宗云,《辽宁中医杂志》1992;5:27-2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声带麻痹原因不明,以其年少而无外伤史,从风邪阻络认识,治以祛风通络。方中桑叶、菊花、荆芥、防风疏风散邪;蝉蜕、千层纸、牛蒡子利喉开音;鸡血藤、稀签草活血通络;淮山药、茯苓、薏苡仁、甘草益气健脾以扶正。二诊方中,荆芥、防风、桑叶疏风散邪;络石藤、稀签草、海风草、海风藤祛风通络;生黄芪、淮山药、大枣、 甘草益气健脾以扶正。 2.风邪挟痰,痹阻窍络(王公厚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因脱衣感寒受凉后声音嘶哑2个月余。曾投以玄麦甘桔汤及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类药物不效,转某医院诊为声带麻痹,治之亦未效。患者表情痛苦,不能口述病情,以笔代之。查其咽喉无红肿,无疼痛,舌淡无苔,脉浮缓。此系风寒袭肺,痰凝滞着。治以温经散寒,涤痰驱风:小白附片60g(先煎1.5h)、干姜24g,细辛6g,防风、桔梗、蝉蜕、牛蒡子、法夏、陈皮各15g,麻黄9g,甘草6g。上方2剂而愈。(《千家妙方》)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风寒袭肺,痰凝络痹,喉窍失利认识。治以温经散寒,涤痰驱风。方中麻黄、防风辛温,发散风寒;细辛温经散寒;小白附片辛温,善祛风痰以通痹,尚助干姜温阳祛寒,助法夏、陈皮以除痰;蝉蜕、牛蒡子祛风利咽开音;桔梗、甘草化痰利咽。 值得讨论的是,本例患者见证并无明显的“痰”证可见。然中医学认为,“怪病多痰”,而喉属肺窍,肺主表,声带麻痹,乃经络痹阻之症,从风痰阻络认识似无不可,但只能归属作者经验之见。本例患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而且剂量偏重,以凡成之见,病有可用之机,但与舌脉之象却不很吻合,然疗效甚捷,其玄妙之处尚难理解,特录于此,以供临床参考。 3.正气不足,风邪阻络(吴贤益验案) (1)病历摘要:杨某,女,15岁。患者主诉嘶哑,个月,无发热及颈部外伤史。检查见左侧声带外展障碍,血沉3mm,心肺及胸透正常。脉 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风邪阻络,拟祛风通络:桑叶、菊花、荆芥、稀签草各9g,防风、甘草、蝉蜕、胖大海各4.5g,鸡血藤、生薏苡仁各15g,千层纸1.5g,淮山药、茯苓各12g,,剂。二诊:吞咽仍有呛咳。宗原法加减:荆芥、防风各6g,生黄芪、络石藤、海风藤各9g,淮山药、稀签草各12g,甘草、海风草各4.5g,大枣18g,,剂。三诊:呛咳好转,发音转佳,脉细,舌淡红。上方续服34剂而愈。(吴益贤等,《辽宁中医杂志》1992;5:27-28.) (2)妙法解析:喉为肺窍,肺主卫表。本例患者正当年少,血瘀痰凝病机难寻,外无表证,内无里证,从风邪阻络认识,当属经验之见,亦合医理。治以祛风通络。方中荆芥、防风、桑叶、菊花疏风散寒,宣肺祛邪;生薏苡仁、淮山药、茯苓健脾渗湿化浊;稀签草、鸡血藤活血通络;蝉蜕、胖大海、千层纸开音;甘草利咽,调和诸药。二诊方中,荆芥、防风疏风散寒;稀签草、络石藤、海风藤、海风草通经活络;生黄芪、淮山药、大枣、甘草健脾益气以扶正固表。 4.风痰挟湿,痹阻窍络(齐强验案) (1)病历摘要:唐某,女,53岁。原因不明声音嘶哑两年,多语则重,说话费力,左侧头痛,肩胛及手指发麻,甚而疼痛,右颈板强,自觉喉内有痰,咳吐不利。查见左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无内收外展活动,脉滑苔薄白。证属风痰挟湿内阻,肺气不充。治以熄风化痰,渗湿通络:防风、防已、秦艽各6g,牛蒡子、络石藤、僵蚕、白蒺藜、赤芍药、白芍药各9g,射干、桔梗各4.5g,甘草2.4g,生薏苡仁12g,,剂。二诊:声哑晨轻暮重,手指麻木减,余症同前。 处方:上方去薏苡仁,7剂。三诊:症减,声带能活动,仍声嘶,颈部板强感。处方:二诊方去白芍药、僵蚕、白蒺藜、加南北沙参、百合、黄精各12g,桑寄生9g14剂。以后每半月复诊1次,随证略作加减,共复诊两次而愈。(《千家妙方》)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气不充,风痰挟湿,内阻窍络认识。治以熄风化痰,渗湿通络。方中防风、防已祛风胜湿;络石藤、秦艽、白蒺藜祛风通络;僵蚕祛风化痰;生薏苡仁利湿化浊;赤芍药、白芍药和营活血;牛蒡子、射干、甘草利咽;桔梗化痰利咽。三诊方中,南北沙参、百合、黄精益气养阴扶正;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 5.痰热内蕴,痹阻窍络(李庆存验案) (1)病历摘要:杜某,男。29岁。声嘶1周。1周前因感冒发热、口渴较甚,在半个小时内吃梨罐头两瓶,身体觉舒,少顷便见声嘶,渐至咽痛,吞咽时加重,旋即就医,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并行杓状软骨拔动术2次,均无效。诊见咽峡明显充血,会厌及声带轻度充血,左侧声带活动受限,闭合不良。诊为左侧声带麻痹。患者一般情况好,声嘶音低,不断以手示意,舌红苔黄,脉滑有力。证属寒邪闭肺,气血不和。治以宣肺开音,调理气血:甘草、僵蚕各6g,牛蒡子、桔梗、牡丹皮各10g,金银花、连翘、当归、川芎、生黄芪、黄精、茯苓各15g,淮山药30g,,剂,并同服养阴清肺丸、清音丸。二诊:声音亮,咽痛止,无明显不适。间接喉镜检查见声带活动度增宽,或见内收外展,仍闭合不拢。续服以上丸药1周以调理而愈。(李庆存,《新中医》1992;4:1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素有郁热内蕴,复感外邪,且服 寒凉,致寒邪闭肺,宣降失司,气血不和,喉窍络脉痹阻,开合失司。若治之早,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然患者就医时,寒已化热,治从调理气血,清热化痰,肃肺开音为主。方中生黄芪、黄精、当归、川芎、牡丹皮益气活血;茯苓、淮山药健脾,以助益气;金银花、连翘清热祛邪;牛蒡子、僵蚕、甘草、桔梗肃肺化痰,利咽止痛;阴清肺丸、清音丸养阴清热开音。 6.肝火灼肺,喉窍失利(陈穆英验案) (1)病历摘要:杨某,男,34岁。声嘶8年。患者于8年前出现声音嘶哑,当时诊断为左侧声带麻痹,多方治疗未效。刻下:声音嘶哑,易呛咳,咽喉灼热感。平时性情急躁易怒,神疲易倦,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化火灼肺,咽喉失养。治宜清热泻火,疏肝养肺润喉。处方:生栀子10g,牡丹皮10g,柴胡10g,白芍药5g,川楝子10g,黄芩10g,郁金10g,薄荷6g(后下),生地黄10g,扎参15g,桔梗10g,贝母6g(研末冲服),金银花10g,生大黄5g(后下),甘草6g。每天1剂,水煎凉服。针刺人迎、水突、气舍、太冲、合谷、照海,针法:刺左侧人迎、水突、气舍平补平泻法,不留针,刺双侧太冲、合谷用泻法,留针30分钟,双侧照海用补法留针30分钟。并以六神丸6粒研粉加少量锡类散,于睡前15分钟时含于患侧咽喉部位。另以百合15g,菊花10g,麦冬15g,藿香6g,金银花5g,红花6g,甘草6g,每天用温开水800ml,浸泡中药40分钟后代茶饮。禁抽烟、喝酒,保持心情舒畅,少说话,清淡饮食。治疗1周后,声嘶明显好转,呛逆减轻,咽中灼热感消失,精神转佳,大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稍黄,脉弦滑。原方续治2周而愈,专科检查见声带正常。为巩固疗效,内服药中去栀子、川楝子、生大黄,加麦冬 15g,针刺法停用,局部用药与代茶饮守原法续用,再治一周收功。随访1年未复发。(陈穆英,《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1:2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肝郁化火灼肺,咽喉失养,窍络痹阻,功能失司认识。治以清热泻火,疏肝养肺润喉。方中栀子、黄芩、生大黄清肝泻火通便;柴胡、郁金、薄荷、川楝子疏肝解郁;牡丹皮、白芍药、生地黄养阴柔肝凉血;扎参益气;桔梗、贝母化痰利咽喉;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六神丸、锡类散解毒利咽喉;茶饮剂中,金银花、菊花、甘草清热解毒,百合、麦冬养阴润肺,佐藿香芳香化浊,红花活血。 7.阴虚火旺,喉窍失利(陈立富验案) (1)病历摘要:秦某,女,41岁。患者素有咽病多年,近1年来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见咽部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度大,淋巴滤泡少许增生,左侧披裂软骨稍向内侧移位,双侧 声带肥厚,左侧声带活动明显受限,右侧活动良好。诊断为慢性咽炎、左侧声带麻痹。经西药治疗未效。近日声音嘶哑加重,言语难出,咽喉干痛,口腔糜烂热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拟增液汤加味:玄参、麦冬、生地黄、板兰根各20g,连翘、金银花、知母、牡丹皮各15g,桔梗、薄荷各12g,川牛膝3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3剂后声音嘶哑稍轻,咽喉干痛及口疮热痛减轻。续服5剂后,咽喉干痛及口疮热痛消失,发音明显好转。续进原方7剂而愈。(陈立富,《四川中医》1996;1:51)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乃阴虚火旺,咽喉失养,窍络痹阻,功能失司。方中玄参、麦冬、生地黄、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降火;板兰根、 连翘、金银花、牡丹皮清热解毒;川牛膝引热下行,桔梗、薄荷、甘草清利咽喉。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清利咽喉之功。 8.气虚血瘀,痹阻窍络 谭敬书验案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气血瘀阻,络脉壅滞认识。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方中黄芪益气,助赤芍药、当归尾、 川芎、桃仁、地龙、红花、鸡血藤行气活血通络;大活络丸活血通络。法夏、枳壳行气化痰。 李庆存验案 (1)病历摘要:曹某,女,44岁。因甲状腺手术后严重声音嘶哑3个月余,伴腰酸,食后腹胀,咽干口渴。经西医治疗无效。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声带轻度外展,固定于旁正中位,闭合不良。诊为左侧声带麻痹。证属术后络阻,气血不畅。治宜活血化瘀,益气开音:当归、丹参各30g,川芎、黄芪、党参、赤芍药各15g,石菖蒲12g,枳壳、蝉蜕各10g。以上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血竭10g,蜈蚣2条、黄精、淮山药、沙参各15g,木蝴蝶6g,桔梗、石斛各12g,共应诊4次而痊愈,发声与声带活动均恢复正常。前后服药35剂,同服脾肾两助丸,盒,麦味地黄丸,盒。 又案:冯某,男,50岁。患者既往体健。因拔河比赛时大声呼叫,突然声嘶,月余。经抗生素、理疗、雾化吸入、杓状软骨拔动术等多方治疗未愈。检查见会厌及声带充血,右侧声带活动受限,不能闭合。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右侧声带麻痹。乃大声伤气,脉络瘀阻。治以益气通络,化瘀开音:第一方:太子参、沙参各15g,木蝴蝶4g,蝉蜕、红花 各10g,胖大海3g,生薏苡仁、丹参各30g,赤芍药、桔梗各12g,僵蚕6g。第二方:红娘子、牛蒡子、牡丹皮、诃子肉各10g,板兰根20g,射干9g,甘草、山豆根各6g,瓜蒌、茯苓各15g。上第一方与第二方交替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二诊:声嘶好转,无不适,声带充血减轻。右侧声带活动较前好转。处方:停服第二方,续服第一方,剂,加服麦味地黄丸,盒,早晚各,丸。三诊:声音亮,多语有嘶,颈两侧偶有疼痛。检查见右侧声带活动度增大,闭合时有间隙。处方:于第一方中加三棱、莪术各10g,6剂,续服麦味地黄丸。痊愈。(李庆存,《新中医》1992;4:17) (2)妙法解析:前例患者病机从手术伤损,气血不畅,窍络痹阻认识。治以活血化瘀,益气开音。方中黄芪、党参益气,以助当归、丹参、川芎、赤芍药、枳壳行气活血;石菖蒲化浊开窍;蝉蜕开音。加减用药中,血竭、蜈蚣活血,搜风通络;黄精、淮山药、沙参、石 斛益气养阴;木蝴蝶开音;桔梗化痰利咽。 后例患者病机乃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认识。治以益气通络,化瘀开音。第一方中,太子参、沙参益气养阴;生薏苡仁健脾利湿化浊;红花、丹参、赤芍药活血化瘀;桔梗、僵蚕化痰利咽;木蝴蝶4g,蝉蜕、胖大海开音。第二方中,红娘子活血破瘀;牡丹皮凉血散瘀;板兰根、山豆根、射干、牛蒡子解毒利咽;瓜蒌肃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诃子肉敛肺开音;甘草调和诸药。第二方中,均攻补兼施同,然第一方偏于补虚,第二方偏于攻邪。第一方加三棱、莪术,以强活血化瘀之力,配服麦味地黄丸,以强补益肺肾之功。 肖辉良验案 (1)病历摘要:彭某,男,49岁。患者2个月前因感冒后渐觉声嘶,经治无效,于1周前收入住院,经抗生素治疗仍无效而求诊于余。刻下:声嘶哑,咽喉疼痛,干涩作痒,面色晦暗,舌红苔薄黄,脉细。检查见咽后壁及两咽腭弓充血肿胀,会厌表面充血,右侧声带居近中位不能外展。左侧声带可正常运动。诊为慢性咽喉炎及右侧声带麻痹。处以银翘散3剂不效,又改用黄氏响声丸3剂而病势愈重。按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开音,用补阳还五汤:黄芪24g,当归尾、川芎、赤芍药、地龙、金银花、山豆根各10g,红花、石菖蒲各6g。复诊:上方5剂后咽痛锐减,声音明显好转,间接喉镜下见右侧声带已能活动,双侧声带基本对称,仍闭合不全。处方:上方去山豆根、金银花,加连翘10g,续服,剂而愈。(肖辉良,《四川中医》1989;11:4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气虚血瘀,窍络痹阻认识。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开音。方中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药、地龙、红花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金银花解毒祛邪;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石菖蒲芳香开窍。复诊方中,连翘解毒散结。 徐轩验案 (1)病历摘要:万某,男,52岁。声音嘶哑起于甲状腺手术之后,历时1个月,讲话费力,语音低微,余无不适。查见双侧声带洁白,边缘光滑,左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苔舌正常。治以益气活血:党参、黄芪、丹参、丝瓜络各10g, 赤芍药、白芍药、川芎、当归尾各6g,木蝴蝶3g,。上方连服10剂 而愈,声带活动正常。(徐轩,《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4:41-42)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当属手术损伤,窍络瘀阻,气血已伤。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开窍。方中党参、黄芪、白芍药、川芎、赤芍药、当归尾、丹参益气活血化瘀;丝瓜络通络;木蝴蝶开音。 三、按语 声带麻痹属中医学喉瘖范畴,有关古代文献可参见急性喉炎按语。声带麻痹属临床疑难病症,临床报道不很多,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现主要根据文献复习,将其辨证论治规律简介如下。 1、风邪入络,痹阻窍络证:多因外感所致,早期当有表证。若病程已长,可见舌质淡或淡红,苔薄,脉缓或细。无明显里寒见证者,可治以祛风通络,宣肺开音,用六味汤(荆芥、防风、薄荷、僵蚕、桔梗、甘草)之类加减,病程较长,酌加行气活血通络之品,如川芎、郁金、穿山甲、鸡血藤之类。若见少阴阳虚,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兼气虚、痰浊,酌加益气健脾、化痰之品;挟风湿痹阻,酌加祛风胜湿通络之品,如独活、桑寄生、秦艽、稀签草、防已、络石藤之类。 2、郁热内蕴,痹阻窍络证:本节所录验案,主要是肺经郁热、肝火灼肺。可见舌质红,苔黄,脉缓有力或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开音,可随证施方,酌加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兼热郁痰生者,应注意清热化痰;兼郁热伤阴者宜注意养阴清热。 4、阴虚火旺,窍络痹阻证:治宜滋阴降火,随证选方,一般可用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之类加减。 5、血瘀痰凝,痹阻窍络证:多见于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中 枢性疾病患者。或见苔腻,有瘀点,脉涩或滑。治宜逐瘀祛痰,通络开音。 可用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酌加水蛭、土鳖虫、海藻之类。
/
本文档为【喉返神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