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级经济师教材

2017-08-31 50页 doc 257KB 2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级经济师教材高级经济师教材 高级经济师资料 高级经济师辅导班系统阶段讲义 理论与实务 北京安通培训学校 报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报名电话:010,82668233 82668200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亲爱的学员你好: 欢迎您参加安通学校开设的辅导班,对您给予安通学校的信任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安通学校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作风,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长期的目标,始终走在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个性化教学的前沿。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
高级经济师教材
高级经济师教材 高级经济师资料 高级经济师辅导班系统阶段讲义 理论与实务 北京安通培训学校 报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报名电话:010,82668233 82668200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亲爱的学员你好: 欢迎您参加安通学校开设的辅导班,对您给予安通学校的信任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安通学校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作风,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长期的目标,始终走在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个性化教学的前沿。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您通过考试,提升业务水平,拓宽视野、扩展人脉,并为你将来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确保您的听课效果及教学的顺利进行,请您与我们一起共同遵守以下事项: , 听课证是进入教室的唯一凭证,请您妥善保管,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如确因客观原因忘 记带听课证,需现场缴纳押金50元/次(半天)办理听课手续,事后您可凭押金收据及听 课证(对应课次未使用)办理退款,连续办理不得超过3次。若押金收据丢失,则押金 不退。 ,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请您将手机关闭或者置于震动、静音状态; , 教室内外一律禁止吸烟; , 请爱护教学设备及公共财产,切勿在教室内乱扔皮屑、垃圾物,下课时请将废弃物带出 教室扔入垃圾桶; , 请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的查证工作;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上课须知 , 听课证是进入教室的唯一凭证,请您妥善保管,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如确因 客观原因忘记带听课证,需现场缴纳押金50元/次(半天)办理听课手续, 事后您可凭押金收据及听课证(对应课次未使用)办理退款,连续办理不 得超过3次。若押金收据丢失,则押金不退。 ,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请您将手机关闭或者置于震动、静音状态; , 请爱护教学设备及公共财产,切勿在教室内乱扔皮屑、垃圾物,下课时请将 废弃物带出教室扔入垃圾桶; 北京安通学校2012年高级经济师辅导班课表 上课时间 9月2日 9月9日 9月16日 9月30日 10月7日 上午9:00-12:00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下午1:00-4:00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经济基础与实务 上课时间 10月13日 10月14日 10月20日 10月21日 10月28日 上午9:00-12:00 保过班习题 保过班习题 保过班模考 串讲 点题 下午1:00-4:00 保过班习题 保过班习题 保过班模考讲评 串讲 点题 1、本课表包含以下课程:(1)系统阶段课程:9月2日-10月7日(2)保过班习题课程:10 月13、14日两天(3)保过班模考点评课程:10月20日(4)串讲课程:10月21日(5)点 备 注 题课程:10月28日 2、保过班包含以上所有课程,其他班级包括相应班次课程。 目 录 2012年北京安通学校《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5 第一部分 经济学 ..................................................................................................................................................5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0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13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16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7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21 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6 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9 八、对外经济关系 ..........................................................................................................................................33 第二部分 管理学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39 一、管理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39 二、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45 三、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四、领导与激励 .......................................................................................................... 错误~未定义书签。59 五、控制与协调 .......................................................................................................... 错误~未定义书签。66 六、战略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77 第三部分 国民经济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80 一、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80 二、市场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三、产业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85 四、区域经济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91 五、资源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93 六、国有资产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97 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5 法律制度(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5 第一节 合同的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5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5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7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8 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0 第六节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2 第七节 合同的终止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3 第八节 违约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3 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4 公司法律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9 第一节 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9 第二节 公司的登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0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第四节 股份有限公司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第五节 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6 第六节 公司的财务会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7 第七节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7 证券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9 第一节 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9 第二节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0 第三节 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7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9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4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第五节 持续信息公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1 第六节 禁止的交易行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2 第七节 上市公司收购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4 第八节 证券交易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8 第九节 证券中介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8 物权法律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0 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0 第二节 所有权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6 第三节 用益物权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9 第四节 担保物权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171 2012年北京安通学校《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5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二)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一) 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公司制度 (三) 公司治理结构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二) 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四)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 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二)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四) 经济波动 (五)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二) 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三) 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四)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三)金融监管 八、对外经济关系 (一) 国际经济组织 (二) 对外贸易关系 (三) 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四) 对外金融关系 九、合同法制度 (一) 合同法制度概述 (二) 合同的订立和成立 (三) 合同的效力 (四) 合同的履行 (五) 合同的担保 (六)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七)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八) 违约责任 (九) 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十、公司法律制度 (一) 公司法概述 (二)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三)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四)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 (五) 公司债务 (六) 公司财务会计 (七) 公司合并、分立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6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八) 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九) 法律责任 十一、证券法律制度 (一) 证券和证券法概述 (二) 证券市场的主体 (三) 证券发行制度 (四) 证券上市 (五) 证券交易 (六) 上市公司收购 (七) 证券监管制度 十二、物权法律制度 (一) 物权与物权法 (二) 所有权 (三) 用益物权 (四) 担保物权 (五) 占有 第二部分 管理学原理 一、 管理概述 (一) 管理 1、 管理的含义 2、 管理的作用 3、 管理的性质 4、 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二) 管理者 1、 管理者的角色 2、 管理者的层次 3、 管理者的技能 (三) 管理理论的发展 1、 古典管理理论 2、 行为科学理论 3、 现代管理理论 二、 计划 (一) 计划概述 1、 计划的含义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的程序 4、 计划的要求 (二) 预测 1、 预测的作用 2、 预测的内容 3、 预测的方法 (三) 决策 1、 决策的类型 2、 决策的过程 3、 决策方法 三、 组织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7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一) 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1、 组织的含义 2、 组织的类型 (二) 组织的基本概念 1、 分工 2、 职权与职责 3、 部门化 4、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三) 组织的基本原则 1、 组织服从战略原则 2、 授权和责权一致原则 3、 分工与协作原则 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四)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 直线职能制 2、 事业部制 3、 矩阵制 4、 网络组织 5、 虚拟组织 (五) 组织变革 1、 组织变革的原因 2、 组织变革的方式 3、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4、 组织变革与学习型组织 四、 领导与激励 (一) 领导与领导者 1、 领导 2、 领导者 3、 领导者的素质 (二) 领导理论 1、 领导特质理论 2、 领导行为理论 3、 领导权变理论 (三) 激励理论 1、 需求层次理论 2、 双因素理论 3、 期望理论 4、 强化理论 5、 公平理论 (四) 激励方法 1、 物质利益激励方法 2、 精神激励方法 五、 控制与协调 (一) 控制 1、 控制的含义 2、 控制的类型 3、 控制的过程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8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4、 控制的重点 (二) 协调 1、 协调的含义 2、 协调的作用 3、 协调的方法 (三) 沟通 1、 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2、 沟通的方式 3、 沟通的障碍 4、 沟通的技巧 六、 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1、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2、企业的愿景、宗旨和目标 3、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二)企业总体战略 1、稳定战略 2、发展战略 3、撤退战略 (三)企业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战略 (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2、企业战略与组织文化 3、企业战略的控制与修正 七、 现代管理的方法 (一) 分析问题的方法 1、因果图法 2、5W1H法 3、标杆管理法 (二) 分配资源的方法 1、规划论方法 2、网络计划技术 3、价值工程 4、企业资源计划(ERP) (三) 系统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 2、目标管理 3、平衡记分卡 4、供应链管理 第三部分 国民经济管理 一、 概论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9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三)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 市场管理 (一) 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二)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三) 政府与市场秩序 三、 产业管理 (一) 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二) 产业组织管理 (三) 产业发展规划 四、 区域经济管理 (一) 区域经济布局 (二)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五、 资源管理 (一)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二) 科技资源管理 (三) 人力资源管理 (四) 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 国有资产管理 (一) 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二)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三)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 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五) 国有资产的监督 七、 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一) 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二) 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三) 国民经济预警 (四) 国民经济调控 八、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二)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五) 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六)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 阶段。 (1)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0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概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理解要点: ?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1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为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资源的计划配置是指政府通过计划、行政命令、经济政策等手段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资源的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只依赖单一的配置方式来分配资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通常都是把某种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或主要方式,并适当采用另一种方式,使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有机结合,调节经济运行。如果把计划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就是计划经济;如果把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即为市场经济。 所以市场经济是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3、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 一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4方面: (1)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 (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1)规范的市场主体;(2)完善的市场体系;(3)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4)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第二,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第三,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五十条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决定》提出的重点是发展生产要素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2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 ?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归属关系或所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的生产方式总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之相联系。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2)财产所有权 经济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生以后,必然在法律关系上表现出来。财产所有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基本表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所有关系体系一样,财产所有权也不单纯是一个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而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是说,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四项权能既可以集中于同一经济主体,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分离。正是由于所有权各项权能的统一与分解,才有可能使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的存在形态。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可以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1)私有制 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个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进行生产和经营,生产的产品和收入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个体所有制是在几个社会中都存在,但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一种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在我国,私营经济属于这种所有制形式。由于在这种经济形式中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所有制形式。 (2)公有制 是劳动者在不同范围内组成共同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此相联系,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就表现为国有经济。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3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集体所有制存在多种形式。典型的集体所有制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典型的集体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城市和乡镇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中。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混合所有制 是一种由多种所有制形式重新组合所引起的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形式。这种组合发生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之间,如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各种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等等。混合所有制打破了单。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就是说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股份制等企业中的国家和集体所有部分,当然属于公有经济的性质;由劳动者出资、出劳力为主所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随着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复杂程度不同,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而这些公有制企业实现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别。第二,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对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劳动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企业与公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即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公有的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超越一定范围的共同占有只能通过一定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会由于其直接占有范围的不同而不同,也会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而不同。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经济会在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中相互融合,这也会导致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切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都应该利用,并且还要如十五大指出的那样,“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外资经济的进入,可以为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提供空间和机会。 第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产权和产权的类型 产权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学范畴。目前,人们对产权的内涵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它既包含了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又涉及到了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因此,与所有权相比,产权具有更广的外延。 从产权的内容上看,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4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产权所包含的上述权利可以界定给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如果将其界定给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并且排除了共同体以外的成员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产权即表现为公共产权;如果把产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界定给国家,然后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产权则表现为国有产权;如果产权归属的主体是私人,并且对所有产权权利的行使完全由私人决策,产权即表现为私人产权。 2.产权制度及其功能 产权制度是指由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包括:?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对象应当拥有明晰的、惟一的产权,并且产权在数量上应当是可以度量的,即能够在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产权规则应允许产权所有者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所拥有的产权,并由产权所有者自行承担其行使产权的后果;?为使资源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产权应具有可交换性,这是市场平等交易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必要条件。 (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包括:?明确界定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经营者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使出资人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或经营者的行为;?确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法人能够对法人财产拥有完整的支配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能够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3)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确认产权的归属和保护产权不受侵害的最高和最完备的制度是以国家机器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因此,只有具备完善的、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使产权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作用集中表现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建立都是有成本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成本包括产权界定成本和产权实施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优的产权制度应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规定的产物。因此,法律制度应能保证人们拥有自由地选择合约的权利。只有这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才有可能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自发地形成。 3.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产权要清晰)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模糊一般是指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产权的归属不清晰,即对财产的所有者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意味着无人对财产拥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即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受益、如何受损和如何补偿的规则不清晰。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明确地界定产权,使经济行为主体的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究竟运用何种方式来界定产权,一般应取决于被界定的产权的性质和不同界定方式的成本。例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界定,就只能采取法律界定的方式。而两个企业之间由于一方的行为致使另一方受损的权利界定,通常总是采用成本较低的界定方式。 产权不仅包括财产所有权,也包括财产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产权主体的利益被其他人有意无意地侵犯和损害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保护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只能是国家,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5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独立的法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的最终确立奠定微观基础,而达到这一改革目标,关键是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要对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进行公司制改革。公司制改革一般只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2、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作用,例如涉及国家安全的、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战略性资源产业、政府管制的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公益性强既非盈利行业等。 目前,我国的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包括行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两个方面。 (二)公司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及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等方面有着一整套规则的企业制度,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和最具发展前途的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权利指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责任指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 “政企分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第一、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第二、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6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第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第四、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和机制。 第五、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2、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企业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演进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公司治理结构 1、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特点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公司通过切实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司制度,约束和规范了员工的行为。 (1)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了所有者、公司法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并在不断发展中建立完善了300多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每项经营活动、每个工作环节员工的行为规范有规可循,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奖惩都有明确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与奖惩、升迁等挂钩。 (2)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经理层由股东组成,确保了投资者的利益;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从不同角度审查、监督董事会的各项决策活动和对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管理创新,使各项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 (3)通过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重视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包括对经理层与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避免了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7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1.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政府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在微观分配领域,所有参与分配的社会成员都是以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以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公有制经济中)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在这一领域,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的产权所有者,无论以何种分配方式获得收入,这些收入通常都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以及工资或薪金。 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必要性就在于,在微观分配领域,主要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基础上的分配方式,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社会公平目标,甚至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在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完成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所谓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亦即对个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再调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宏观领域中进行而不应发生在微观领域。因为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应主要在宏观领域中进行,即在宏观领域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2.个人收入的调节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形成 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或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以及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其中国家或政府是最重要的调节主体。 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包括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和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两个方面。首先,国家通常以税收的形式强制地把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然后再将集中起来的收入以某种形式转移支付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社会保障收入或福利性收入。 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以某种形式捐赠或缴纳给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再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某种形式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福利性收入。 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形成消费,余下的部分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它既包括居民存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也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此外,个人所持有的各种债券和股票也属于储蓄的范畴。如果居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个人可支配收入中还有一部分被用于投资。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1.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一种收入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而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差别的存在以及劳动的谋生性质,则是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而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范围内实现的,实施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非国家。在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按劳分配的情况下,劳动者个人收入的高低,就不仅取决于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他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上述实现特点,决定了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平等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而只能在一个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现。在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之间,劳动者尽管付出了等量的劳动,所取得的报酬也可能是不等的。尽管存在着这种形式上的不平等,但按劳分配毕竟从根本上否定了一部分人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可能性,即否定了剥削。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 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对生产过程的贡献体现在每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中。因此,无论资本的产权是界定给个人、企业,还是界定给国家,他们都有权参与收入的分配。产权所有者凭借其资本分配的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和利润。利息是一定时期内转让资本使用权的收入;利润则是将资本用于投资活动所得到的报酬。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和有效途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界定清晰为前提的。在生产要素产权清晰的条件下,生产者使用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是有偿的。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即要素价格水平较低的部门向效率较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8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高的部门即要素价格水平较高的部门流动,势必使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和最优,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但是也应看到,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条件下,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特别是对资本、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占有存在较大差别,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收入上的不平等。 3.其他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外,还存在着按个人资产(包括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非资本资产)进行分配、按需要分配、福利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4.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劳动者和非劳动者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性。在居民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也有非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直接劳动收入等。同时还有资本收入、租金收入、非资本资产的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和福利收入以及风险收入、投机收入等。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前提,但也是导致个人收入出现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率,也称经济效率,是指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层次看,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即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从微观层次看,是指经济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可以用投入生产的劳动或生产要素与取得的经济成果的价值比率来衡量。较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活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较低的效率表示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未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公平,就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参与收入分配的机会是相同的;二是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就是国家制定的各种收入分配法律法规或企业制定的分配制度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公平的;三是收入分配的结果是公平的,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 2、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 经济学中通常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来衡量和表示收入的相对平等或相对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的基础是洛伦茨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上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19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基本理论分析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则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一般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替代的选择:或者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获得较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或者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公平与效率替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国过于注重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过大,选择平等程度较高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扼杀了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他就可能不得不以牺牲效率进而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欧洲国家中有过这样的先例。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铁饭碗,不承认生产要素的贡献,这虽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但也在极大程度上丧失了效率:劳动者没有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资本不能向效率高的部门流动,土地及其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反,一个社会如果片面注重效率,放任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发调节而不惜牺牲社会公平,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反过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率。由于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两大社会目标的关系,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防止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双重目标。 效率与公平之间不仅存在着替代关系,也存在着一致的一面。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经济发展,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也就有可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实现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否则,如果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片面地追求社会公平,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共同贫困。这样的社会公平显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分配环节和不同的分配机制下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来说,在微观领域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宏观领域应更多地注重公平;在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中,应更强调效率,而在再分配过程中应更兼顾公平;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地方应强调效率,而在政府分配机制方面,则应更关注公平。 要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得以贯彻执行,还必须提供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证。这就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健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制度基础。 4、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为其社会成员防范生存风险、维持基本生活能力而提供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储蓄功能和再分配功能。 储蓄功能是指调节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行为,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今后不时之需。收入再分配功能是指社会将一部分资源从拥有这些资源的人们手中转移到需要使用这些资源的老年人、伤残人等拥有较低劳动力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身上。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都很重视的重大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要求是:(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3)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障资金经营要分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结合。例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部分体现公平,个人账户根据工资个人缴费,体现初次分配的延续,包含了效率原则。(3)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的收缴运营相分离。(4)城镇保障制度与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0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农村保障制度相区别。(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合理分担风险。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影响因素 (1)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G(经济增长率) = ΔY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是GDP只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提出绿色GDP的概念,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投入数量;资本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相反,总需求的减少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正比变量) 其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视为内生变量,即在经济模型内部与其他经济变量具有内在联系的变量。消费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被视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投资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利率,被视为利率的函数;净出口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和汇率,被视为国民收入和汇率的函数;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为外生变量。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供给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正比)劳动的数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人口的增长;资本的数量取决于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包括引进外资的数量。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物质资本形态存在的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管理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工业化进程的初期,资本积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G(经济增长率) = 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率) 假定,资产产出比率不变,这时,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取决于储蓄率亦即资本积累率。资本投资也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索洛模型: 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余值法”。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1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G(经济增长率)=αL(劳动增长率) + βK(资本增长率) + A(技术进步率) α+β = 1 ,α、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总产出(GDP)所作贡献的比例,即贡献权数,亦称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 经济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推动的。 用适当的方法估计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余值”计算出来。 A = G –αL - βK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即经济增长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的,这种增长有哪些特征。实际上就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的方式。由于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从而有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 从经营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类型。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一般一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但当一国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并具备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经济增长方式就应转换,转向集约型增长。 3、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和转换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 我国经济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和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后,目前已经逐步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如果继续依靠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维持经济增长,会造成:一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导致资源的短缺;三是,规模收益递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必须调整投资方向,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必须增加教育的投入,为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 4、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第一,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基本前提。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在企业。 第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整合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 第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是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的根本途径。 第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包含着生产者的素质。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2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1、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 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以及从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总体部署和决策。 特点: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 内容:战略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战略目标(用数量指标表示)、战略阶段、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提出:(1) 从1980年到1990年是奠定现代化基础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 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比199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 再用50年时间,到21世纪中叶,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1) 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从2010年到2021年即中国***成立100周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 从2021年到205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经济方面,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教兴国战略 就是要把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和社会反战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教育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1)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2)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6、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现在成为国际通用理论。 这一理论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其特征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高;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其特征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以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处于自给半自给经济状态,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低。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成为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改革开放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迅速提升,我国现在处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即现代化经济结构的转变之中。 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也可以说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工业化就是工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就业总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城镇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流动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要加快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就要加快改革,建立“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和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和人口政策。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1)坚持以人为本(本质);(2)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3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展观(基本内容);(3)坚持统筹兼顾 (根本要求);(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四)经济波动 1、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 经济周期的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长度50-60年。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长度8年左右(经济活动中一般所提到的)。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平均长度3-5年。 按照一国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分为:古典型周期(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绝对减少)和增长型周期(低谷时增长率为正,即经济总量相对减少)。 2、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复苏、繁荣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增长、产量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增多、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提高,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相反衰退、萧条阶段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3、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投资增长较快,会导致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长缓慢,也会带来经济增长的下降。当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取决于投资的效率。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产出下降,失业增加,从而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3)技术进步的状况。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一个新的产业,有时会带来整个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 (4)预期的变化.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和判断往往会因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当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就愿意增加消费或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人们的预期不好时,就会减少投资或消费,总需求的增长就会下降,从而限制经济的增长。 (5)经济体制的变动。例如我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着“预算软约束”,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成为一个经常的现象。从而使经济总是处于过热状态。当政府对这种过热的状态进行调整时,又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很可能会波及相关国家,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波动。例如,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4、我国的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总趋势。但不可否认,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的特征。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例如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3%,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低,例如,1998年低于8%。但是,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波动幅度并不大,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越性。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国家计划与规划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国家计划的作用主要是提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2、财政政策 (1)目标: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4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2)财政政策工具 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第一,预算政策。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第二,税收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在经济萧条时期,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其次,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第三,公债政策。首先,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性状况;其次,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 第四,投资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通过调整财政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第五,补贴政策 (3)财政政策类型 第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这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 第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这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3、货币政策 (1)目标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的。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 (2)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 再贴现率:调整货币供应总量。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调控机理: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由此银根松动、市场利率下降,资金需求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等于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 (3)货币政策的类型 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 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这一政策除在总需求不足时会刺激有效需求增加、促使供需总量趋于平衡外,在其他情况下实行扩张性政策,会造成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 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降低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当经济膨胀时,需要提高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1)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理解 “松”的政策措施: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规模。 “紧”的政策措施:减少财政支出、增税、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 具体应该采取哪一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一般而言,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5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总需求的增长;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类型 “双松”搭配类型: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适用情况:当经济中出现严重通货紧缩时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政策结果: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也会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双紧”搭配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适用情况:当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政策结果: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松紧”搭配类型:?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的组合。适用情况: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适用情况: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大量的财政赤字。 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1、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机制。因此,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就构成了市场机制的主要要素。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的功能:形成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供求关系,激励市场竞争主体。 市场机制的显著特征:第一,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第二,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做出;第三,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资源的配置是自发和自动地进行的;第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长处表现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对经济运行进行自动地调节,并在大多数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自动地实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2、资源的最优配置 (1)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2)资源最优配置: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即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整体福利不能因为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 (3)帕累托改进: 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4)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有条件的。从理论上说只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实现。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1、市场失灵的原因 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即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1)外部性或外部影响的存在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6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外部经济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2)公共物品的生产 公共物品:特点: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分类:纯公共物品(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 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3)垄断的存在 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4)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市场功能缺陷 第一, 分配差距扩大难以避免; 第二,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使经济容易大起大落; 第三, 价格作为一种短期信号使经济行为短期化。 3、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但是政府也可能失灵,这将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1、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2、宏观调控的手段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7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经济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以便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经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行政手段。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宏观调控就是要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要努力提高速度,又要防止增长过快,更要避免大幅度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 (2)增加就业。就业是一个人获得收入的基本途径,直接关系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失业有四种类型:季节性事业、摩擦性失业(正处在工作变换过程中尚未就业的劳动人口)、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虽然是指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似的就业状况,但不排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3)稳定价格总水平。是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总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程度的平均或综合,通常用价格总指数的变化来衡量。稳定物价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也要避免通货紧缩,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价格指数是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的平均变化程度。价格指数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减指数。 (4)平衡国际收支:收大于支为顺差,支大于收为逆差。平衡国际收支是指既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逆差,又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顺差。 2、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互补关系: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者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如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也能够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增加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2)矛盾和冲突: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 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个目标与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矛盾和冲突的。?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但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之策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引致失业率上升。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既存在一致的一面,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一致性:如果顺差过大,外汇收入多,导致国内货币增多,物价上升;如果逆差过大,国内货币紧缩,影响经济增长,导致失业。因此平衡国际收支有利于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矛盾性: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相反,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减少逆差,采取贬值本国货币的方法以刺激出口,则影响物价水平。 奥肯定理: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的3%。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他还认为,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左右。奥肯定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8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律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变异(原因:中国经济具有特殊性、国企改革加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两者此消彼长,相互交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3、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考虑因素 政府选择宏观经济目标时:(1)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出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出于衰退阶段,应把“增长目标或增加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 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保增长、扩内需。 2009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 2010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 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抑制通胀、稳定物价、平衡增长。 4、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原则——综合、适度、配合 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1、金融市场的涵义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3)金融市场中介:金融市场中介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金融市场中介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运行等 (4)金融市场价格 通常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其代表资产的价值。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中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价格是重要组成部分 2、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金积聚功能: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额资金。 (2)财富功能: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储蓄财富、保有资产和财富增值的金融产品。 (3)风险分散功能:金融市场为参与者提供了防范与分散资产风险和收益风险的众多手段。 (4)交易功能:金融市场增加了金融产品流动性、使交易更容易完成、降低交易成本等。 (5)资源配置功能:通过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29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6)反映功能: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7)宏观调控功能:金融市场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场所。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均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 3、金融市场运行机理 从全社会来看,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这资金不足的单位,又存在着资金盈余的单位。即货币资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和“空间差”。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部门、单位之间资金余缺调剂,即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 信用作为调节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余缺的作用是通过金融市场组织实现的。通过这种与余缺的调剂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金在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转移过程就是金融市场运行的过程。 4、金融市场效率 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程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2)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高效率的金融市场,能将社会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业及行业,进而创造最大产出,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金融市场效率的发挥是以资本的合理运动为前提的,正是资本的不间断的运动才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金融风险 (1)概念: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基本特征: 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非常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是前是难以完全把握的。 相关性:尽管金融机构主观的经营和决策行为会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高杠杆性:与工商企业相比,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此外,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衍生金融工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杆杠效应,也伴随着高度的金融风险。一旦预测有误,便可能出现巨额亏损,投资者将受到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上述四个特征是一般性的,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全,因此我国的金融风险还存在不少特性。 (3)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 1)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2)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3)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4)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2、金融危机 (1)概念:狭义的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短期利率、资产价格(证券、房地产、土地)的急速下降;大量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 广义金融危机除了狭义金融危机的“系统金融危机”外,还包括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 (2)金融危机的类型 传统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一国金融领域行业行危机,如银行危机。在现代经济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的国际性更为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十分复杂,具体可以分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0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市场之间相关性也逐渐加大,因此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 债务危机:也称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从历史上发生的债务危机看,它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而且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危机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般来说,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有以下几个特征: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上述几方面,使得债务国在偿还债务时出现困难,进而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加速资金的逃离,当储备耗尽无法再偿还债务时,就会爆发债务危机。 货币危机:表现为有关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过度投机等因素急剧大幅度贬值,会迫使货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运用大量外汇储备或直接限制兑换来保卫货币的状态。 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国内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国际流动性危机——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一国的外汇储备越多,国际流动性越充足,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发生内部综合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到至整个经济。 3、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2007年显现,2008年开始在全球蔓延。 此次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债务危机阶段。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导致次级房贷的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而引发的危机。 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债务危机导致相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不能及时应付债权人的变现要求。 第三阶段:信用危机。投资者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恐慌。 (3)我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贷款为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建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网。 主动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 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出口的财政货币政策。如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上调出口退税率,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放松房贷的限制和加大房贷利率优惠(扩大下浮幅度)等。 (三)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或称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三大特性有关。 (1)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即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提供短期资产和流动性,把储蓄集合起来,再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和资金。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2、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1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观点: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 观点: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更强调安全与效率并重,同时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国际监管协调更加重视。 3、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如美国。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业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英国、日本、韩国几年来也陆续建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综合监管当局。 ?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综合监管体制。综合监管体制是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在这种体制下,监管主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监管职能,全面履行监管的职责,属于功能性监管。英国是其中的典型。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金融经营体制从分业转向混业的需要,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如瑞士、日本和韩国。 ——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主要原因是:?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4、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监管机构,随后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证券委是中国证券分业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管理执行机构。 (3)1998年确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证监会是全国证券期货业的主管部门;保监会是金融保险业的主管部门,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管理体制。 (4)200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5)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负责审批、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的职责和相关职责。 (6)新的监管体制下,中央银行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负责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7) 新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管理体制形成,将使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更细的分工专司其职。 5、巴塞尔 (1)巴塞尔协议产生原因 直接原因:1974年美国、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的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 主要原因:银行经营的风险已经跨越国界,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 发展:1975年成立巴塞尔委员会。 在巴塞尔协议中,影响最大的是统一资本监管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和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2)1988年巴塞尔报告 第一,资本组成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2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附属资本又称为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第二,风险资产权重 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第三,资本标准 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第四,过渡期安排。1987年年底到1992年年底为实施过渡期 (3)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协议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新协议的资本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风险范畴的进一步拓展;计量方法的改进;鼓励使用内部模型;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 二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监管当局担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三是,市场约束。新协议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1)富有成效的市场奖惩机制可以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的分配资金,从而可以促使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2)为了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新协议规定,银行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新协议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包括在内。 八、对外经济关系 (一)国际经济组织 广义的国际经济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具有常设组织机构和经济职能的组织。 狭义的国际经济组织:限于国家政府间组织,不包括非政府间组织。 1、国际经济组织基本特征:它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非主权实体也取得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正式成员或准成员资格;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经济组织法。 2、国际经济组织的渊源:各国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和适用于所有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条约和习惯规则。 3、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成员资格的类型(正式成员和准成员);成员资格的开放范围(向世界各国开放;向特定区域国家开放;向一些国家开放或向某些特定国际商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开放);成员资格的取得(创始成员和纳入成员);成员资格的丧失(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 4、国际经济组织的机构:权力机构(会员大会、理事会、股东会);执行机构(由权力机构选举产生);行政机构(秘书处)。 5、国际经济组织的表决制:一国一票;集团表决;加权表决。 6、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涉及的法律:一般国际法;各国国内法;特定国际经济组织的内部法。 7、国际组织与国家的区别:国际组织不拥有主权,其成立的依据是成员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来自成员国的授权,限于执行其职能和实现其宗旨;国际组织不需拥有领土和居民,因而也不需行使领土最高权。 8、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利能力:缔约权;取得和处置财产的能力;法律诉讼能力;特权与豁免权。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3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9、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展委员会组成,其中理事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2)IMF的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其宗旨包括: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的秩序和汇率安排。(3)IMF主要从事监督成员国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向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结构调整和改革政策;向成员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技术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1)份额: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份额是指成员国认缴的资本金,包括加入时认缴的和增资份额。最初份额的25%是以黄金或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缴纳,现在改为以特别提款权或主要国际货币缴纳,其余75%的份额以本币缴纳。(2)借款:一般借款总安排和新借款安排。在这两个借款安排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共有可以借款340亿的特别提款权,约合46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1)备用安排:又称为普通贷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备用安排的最高额度为成员国份额的125%,拨付期为12-18个月。(2)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结构缺陷导致的严重国际收支问题。(3)减贫与增长贷款:是低息贷款。其他贷款还有补充储备贷款、应急信贷额度、紧急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主要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是有政策条件的;是临时性的。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转轨国家和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 (2)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的宗旨: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简称,成立于1945年12月,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机构。法定宗旨是: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以及生产和资源的开发;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1)银行股份;(2)借款;(3)转让债权;(4)业务净收益。 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通过提供贷款、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等措施,支持各种以减贫和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项目和计划,其中以贷款业务为主。世界银行的贷款分为项目贷款、非项目贷款、部门贷款、联合贷款和第三窗口贷款等,其中项目贷款是世界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1)期限长。最长可达30年,宽限期5年。(2)贷款实行浮动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3)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约占项目总额的30%-40%。个别项目可达50%。(4)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长。 (3)国际清算银行 宗旨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国际清算银行的组织机构: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国际清算银行的职能与业务:为会员国管理国际储备资产、开办多种银行业务。 相当大部分业务是将资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如购买高质量银行股票或政府短期债券。 (4)世界贸易组织 宗旨:通过彼此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保证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和有效需求,提高生活水平。扩大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及可持续发展。 来源:考试大-经济师考试 基本职能: 1) 负责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管理和运作,同时为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管理和运作提供框架,以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实现; 2) 为各成员就多边贸易关系进行谈判和贸易部长会议提供场所,并提供实施谈判结果的框架; 3) 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成员间可能产生的贸易争端; 4) 运用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定期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所产生的影响; 5) 通过与其它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和政策协调,实现全球经济决策的更大一致性;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4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6) 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自由贸易;公平竞争。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1) 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四个附件组成。最高决策机构:部长级会议。闭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具体职能:履行争端解决机构和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职责。总理事会下设立货物贸易委员会、服务贸易委员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委员会临时机构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2) 加入和退出机制 无限期开放。申请与受理阶段、对外贸易制度的审议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阶段、多边谈判和起草加入文件阶段、表决和生效阶段。在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收到书面退出通知之日的6个月期满后,退出生效。(3) 决策机制。主要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在无法协商一致时,通过投票表决决定。(4) 争端解决机制。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机构审理、裁决的执行和监督。双方自愿基础上,亦可采取仲裁、旋、调解和调停。(5)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审议的对象是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的全部贸易政策和措施。审议结果,不能作为启动争端解决程序的依据,也不能以此要求成员增加新的政策承诺。 决策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免则规定:紧急限制进口,保护幼稚产业,国际收支限制,有关承诺的修改或撤回,义务豁免。 例外和免责:例外规定:败落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免责规定: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保护幼稚产业措施、国际收支限制措施、有关承诺修改或撤回、义务豁免。 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2001年11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二)对外贸易关系 1、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交流、国际劳动力流动或劳务合作等。把上述各种形式归结为两类,即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 我国除了采取上述各种形式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外,还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实际上是更好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和技术,即更好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2、对外贸易的基本作用 对外贸易亦称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基本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通过对外贸易,参加贸易的各国都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获得利益,从而增进本国的财富或福利; (2)通过多外贸易,可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实现经济的平衡; (3)可以增加一国的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4)对外贸易还可以推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提高开放程度,为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地外部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也具有“传导”作用,即把一国经济的增长或衰退传导到另一国,对其他国家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传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进口贸易和世界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两个渠道来实现的。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景气上升阶段,经济总量的增加会通过增加进口而影响与之有国际贸易关系的国家,使这些国家出口增长,进而带动该国的经济增长,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当别国由于溢出效应引起经济总量增加和进口增加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的国家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即为回波效应。当然,如果一个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和萧条,失业增加,也会通过对外贸易即进口和出口产生这种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导致别国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对外贸易的这种传导作用还可能通过世界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来实现。当某些国家的经济波动导致世界市场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形成对其他国家的“价格冲击”,并进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5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中这种传导作用的大小,通常要受一国的开放程度、贸易依存度、各国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双边贸易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补:如果生产者所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说明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3)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4、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如果贸易差额为正值,即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如果贸易差额为负值,则为贸易逆差或入超。如果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持平,即为贸易平衡。 (1)响出口贸易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如果一国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就可以利用这种资源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国的生产能和技术水平越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出口产品附加值越高,就会增加出口量与出口额。 汇率水平: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这就有可能是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这也有利于本国旅游收入及其劳务收入的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会导致相反地结果。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经济状况,还受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如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2)影响进口贸易因素: 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在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GDP规模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这一方面是因为总产出水平越高或经济规模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的需求就越大,在此情况下仅靠本国的资源通常无力支撑规模庞大的经济增长,客观上就需要增加进口。另一方面,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越高,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也越大,这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汇率水平:汇率水平不仅对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及货币升值,以本币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为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扩大进口贸易。当然,如果汇率下降,则会导致进口贸易的缩减。 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就会使一国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反之亦然。 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6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包括进口贸易的干预和出口贸易的干预。 (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限制: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现值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 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其中: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公共采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1、国际资本流动 (1)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和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指资本在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资本流动给流出国与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分类: 1)从时期的长短来分,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种类型。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资本流动则是指期限不超过一年的金融资产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2)从资本流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外国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包括: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等。 (2)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其他因素造成国际资本流动,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 (3)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动对流入国和流出国的经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通常是双重的。 1) 对资本输入国来说: 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资本流入还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本流入也可能带来如下消极影响:?短期的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的混乱,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并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2)对资本输出国来说 资本流出的积极作用是:?资本的流出,可以为相对过剩的资本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利润。?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资本流出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4)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 实行外汇管制; ?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2、国际转让技术和引进先进技术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7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1)国际技术转让类型:国际技术贸易(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合作生产)、国际技术交流(非商业性的国际技术转让,包括技术援助、合作开发、科技人员交流) (2)作用:1)加快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2)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缩短研制时间,节省研制费用;4)提高竞争力 3、劳动力国际流动与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 (1)原因:1) 收入的国际差距;2) 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3) 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步。 (2)阻碍因素:流动成本过高、国外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 (3)形式: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流动;中短期劳务输入与输出;智力型人力资本流动;未跨国界的劳动力流动双重经济效应。 (五) 对外金融关系 1、汇率制度 (1)概念: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 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各国货币受汇率评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没有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历史上曾经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在战后布雷森林体系下,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各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相继实行浮动。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新的分类法,按照汇率弹性从小到大,将各国汇率制度分为:无单独法定货币、货币当局安排、传统盯住安排、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爬行区间、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八种。 (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具体关系是: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相反,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 (3)人民币汇率制度 形成与发展: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尽管我国公开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浮动,但由于汇率变动幅度较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归类为传统的(或事实上)的盯住汇率安排。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价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开市之初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买卖价在中间价的?5‰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3%。 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率的价差幅度:美元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1%;现钞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银行可自行制定非美元对人民币价格。银行可与客户议定所有挂牌货币的现汇和现钞买卖价格。 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扩大,并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国际储备 (1)概念: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2)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货币性黄金: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现在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8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IMF的储备头寸:IMF的储备头寸是指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两部分(超储备档头寸)。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3)国际储备的作用: 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4)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1)外汇储备总量管理: 一国应该全面衡量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与成本,保持合适的外汇储备规模。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3)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是指在满足外汇储备资产所需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外汇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 3、国际货币体系 (1)概念 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1)国际金本位制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即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 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运费。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5—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76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美元充当了国际储备货币。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能超过平价的?1%,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失衡时可以调整其货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在平价10%以内的汇率变动可以自行决定而无需批准,超过这一数值则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国际收支的调节。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方法调节:?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决定了其崩溃的必然性。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39 咨询电话:010,82668233,82668200 3)牙买加体系(1976年通过,1978年生效)运行特征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黄金、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欧元等。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 国际收支的调节:在牙买加体系下,经常账户失衡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 附:当前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1、经济增长与发展 2、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 3、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4、世界金融危机 5、就业与失业 6、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大厦10层1003室 学校网址www.antong.org www.kaoyee.com 40
/
本文档为【高级经济师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