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

2017-09-15 14页 doc 31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探究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合作交流就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找出未知和疑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价值 。 二是静态高效与动态课堂。 “静”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需要,“静”可以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动”是合作交流的外在表现。“动”与“静”都是学习的外显行为。学习的关键在于“静”要高效率,“动”要高质量,“动静”要有序。 三是继承发扬...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探究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合作交流就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找出未知和疑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价值 。 二是静态高效与动态课堂。 “静”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需要,“静”可以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动”是合作交流的外在表现。“动”与“静”都是学习的外显行为。学习的关键在于“静”要高效率,“动”要高质量,“动静”要有序。 三是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掉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组织、交流、分析、表达、实践、合作等方面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如复杂抽象问题的精讲、教具的应用、适当的训练等还是要继承的,不能一概摒弃。 四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由演员变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演员”是师生角色转型的恰当比喻,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完成、学习的高效,甚至课堂能否按既定程序进行都将难以保证。 五是教材使用与拓展延伸。 现在的中小学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市地根据当地实际选用不同版本教材,并编写地方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并结合生活、生产进行拓展,拓展延伸除与实践结合外,还可采用谈学习感悟、编课本短剧等方式。拓展延伸原则上不应打乱教材的结构,防止耗费教师过大的精力,否则对现有师资水平也是一个挑战。 六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 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不矛盾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有些教师感到如果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会耽误时间,不易操作。其实这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找到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的缘故。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用于预习指导、任务分配,也可在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精讲时应用,这样可提高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 七是课程理念与学科特点。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适用于各个学科,各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课堂模式,这是事物的普遍性。在这些理念应用到各个学科时还要体现其特殊性,即体现学科特点。如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就要突出“听、说、读、写”等基本素养的学习与训练;理化生等实验学科,要突出实验探究及方法指导;政史等学科要突出对政治观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探究,也可排练历史剧,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 解。 八是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 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学生衡量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取消,抓考试成绩与提高素质并不矛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落实,就在于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既提高学生成绩,又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无疑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 高。 九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学习以机械训练为主要手段,是以占用大量的时间为代价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缩短学习时间,在的时间以内完成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落实,关键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学习、生活和实践的能力。因此,打造快节奏、大容量的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是压缩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 十是刻苦学习与教育幸福。 古人提倡“头悬梁,锥刺股”,是说学习需要吃苦,需要毅力。这是学习成功的一种方式,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更需要兴趣,更需要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因此,让学生快乐学习,着力打造精彩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师生体验教育幸福的需要。同时,刻苦学习又是学生获得成功和幸福体验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提倡刻苦学习,让同学们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快乐和教育幸福。 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 如何管理一所学校,用什么办法去管理一所学校,是每一个校长应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为了学校管理的需要,很多校长一上任,就立马制定出各种#管理#和量化考核细则,对教师实行精细化管理,进行打分排队,奖优罚劣。 刚开始,有一点效果。教师为了争取那微小的“一分”成绩,拼命去工作。有的教师把工作带回家,让家人帮她完成任务。更有甚者,花钱请有关专‎‎业人士帮自己。后来,教师慢慢熟悉了校长的秉性和管理手段,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凡是能加分的工作,教师抢着干,凡是不加分的工作,教师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找出各种借口一推了事。凡是校长在学校的日子,教师跑的比兔子还快,凡是校长不在学校的时候,教师就像一只稳健的骆驼,学校简直就是一个自由市场,什么怪事都有。更有个别教师,为了取得教学好成绩,采取卑劣的手段,歧视迫害学习差的学生,使他们在班里呆不下去,要么托人转班‎‎,要么辍学回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时偷偷地去学生家里送礼,许愿,串啜家长把学生转到自己的班里,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关系。 凡此种种弊端,许多校长在开会时,都是大骂教师的素质差,没有主人翁意识,干工作好像是给校长干着呢。明明脚下有一个废塑料袋,旁边就是垃圾箱,一弯腰就能把它捡起来放到里面,可是他们却装作没看见;明明有学生在打架,不是自己班里的,就是从旁边走过也不去制止。 校长牢骚发过之后,对一些突出的教师,就采取必要的惩罚手段,要么是停课,让他;要么上缴,要求换教师,结果反思的教师做过检查之后还是原样,新来的教师不上半学期还不如调出的教师。 校长的方法用尽了,学校工作还是没有起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真是教师的错吗,难道校长的管理就很完美吗,难道当校长除了用一套整人的办法把教师唬住,整天就像监视劳改犯那样督促教师工作外,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它的名誉校长陆登庭在谈论哈佛大学办学经验时说:“哈佛大学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大学可以正常运转。”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介绍自己的办学经验时谈到:“校长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根本目的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使我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当校长的,都一味的把学校办不好的责任推到广大教师的身上,难道我们就很完美吗,既然我们当校长的人很完美,那为什么当我们离开了校长的岗位,就没人要我们呢,我们重上讲台‎‎时,会闹出好多笑话呢, 疑惑促使我去探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原陕西蓝田县的教育局长田征同志,他针对我的困惑,送了一本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书。这本书是他带领一批蓝田教育人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中探索了二十余载,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评价办法。 我品读着,领悟着,尝试着,每次都给予我的是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在想:“为什么都是量化考核,却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 原因是我们以前的制度和考核细则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人,忽视了管理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偏重于制控性和导向性。而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则偏重于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的所有管理对象的激励性、导向性,让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可能、可为、可发展。 成功的经验让我明白:一个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要视教师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把教师当做学校的主人。一个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号召力。校长要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精神、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要注重培养自己崇高的师德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使科学有效的有形管理与人文人情的无形管理和谐统一,要依靠“帅者”的风范,调动起麾下所有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和发展目标。 学校要打造教育的亲和力 教育的亲和力~就是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它更多的体现在能够带给教师和学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校园生活之中。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而言~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浸润心田,就是循循善诱,就是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耐心地等待~对学生毫不吝啬我们充满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永远不表现出失望和嫌恶。 教育的亲和力~对学校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课堂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主要是领悟、分享人类精神成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经验与种族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一个可以嫁接并进而引发生长的“枝头”。 儿童学习人类世代积累的种族经验常常需要凭借意志、付出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抗拒玩耍和游戏可以马上能够带来的愉悦的诱惑。但儿童的学习~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快乐的~就像鸟儿在无垠天空自由飞翔的愉悦~骏马在辽阔草原尽情奔跑的惬意,就像鱼儿在浩瀚海洋舒展游弋的怡然~鲜花在土壤温暖怀抱中恣意绽放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从中又能获得什么。 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令人兴奋的、与以往不同的活动~一些充满理智挑战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记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真正地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和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重 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 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常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必字字珠玑~但应该准确、简洁、明晰,活动不必很多~但要做实~以便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育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亲和力‎‎。教师身上最宝贵、最值得赞美的品质就是理解学生。一个人成年后回想过去的学生时代~会欣赏那些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善于对学生给予移情性理解的优秀教师~更会对那些触动过他们心灵的教师心怀感激。富有亲和力的人会更多地表现出热情、活力、谦和、真诚、关怀、温暖和移情的能力。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一定会更加受人欢迎。 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满怀热情时~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愉悦。当人们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或者不喜欢他们生活的一些方面时~他们会显得萎靡不振、得过且过。而当人们投身到他们喜欢的事情中~并且有美好的愿景召唤时~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自尊自重的意识会更强~被唤醒的潜能就会更大~充满欢笑的时光就会更多~生命的历程也就会更长久。诺曼〃文森特〃皮尔,Norman Vincent Pale,1898-1993,以他丰富的阅历告诉我们“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他们将为此愿意伴随你前行 ”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 1875--1961,指出:“课程必须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但对于成长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灵来说~温暖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温馨是构建在个体之间有效的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之上的。“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去了解和走进儿童的心灵~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儿童创建有助于他们整体、和谐、充分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充满友善、相互欣赏的良好的课堂气氛 。 作为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明确的指引~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优秀的教师会帮助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们一旦明白和理解了他人的内心感受~就会更尊重那些与他们不同的人。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我们必须激起他们心中的火花~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景~有所向往。通过给孩子们创造探险经历~我们不仅能够给他们知识~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还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信任~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看重的是生活的美好和心智活动的乐趣~造就着健康、阳光的性格。 充满亲和力的教育并不是没有惩罚的教育~而是能够让学生有申辩的机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的教育,也并不是不强调、不看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教育~相反要让学生切实地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负起责任~积极探寻改进学业不良状况的途径~并勇敢地直面 现实。 当然~校园的建筑和装饰是否大气和富有美感~校园是否干净、整洁、宁静和舒适~是否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暖的关怀~也都会影响学校教育的亲和力。学校建筑不一定要豪华气派~但一定要和谐、肃穆,学校的装饰不一定要新潮时尚~但一定要令人温暖和充满生机——正如教师的穿着不必华丽名贵~但一定要赏心悦目一样。 奴隶化的中国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整个教师阶层都在奴隶化,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我们知道,整个中国社会奴性化非常严重。但其中最严重的,却正是中国国民灵魂的塑造者——中国教师。 在教师中,奴性化尤其严重的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稍为好一点,但并非没有。 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讨论中小学教师的奴性化问题。 首先,中小学教师是制度上的奴隶。这个制度便是高考制度(对初中教师而言,便是中考,而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则被高考与中考的余威所驱使)。在这个制度下,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用处便是一个传声筒的用处,成了传送教参知识与报答案的一个工具。失去了一切能动性。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啊。不错,我们是可以发挥一点点,但也就一点点而已。稍不注意,离开了教科书的内容,不仅是学生会有意见(学生都很现实,一旦所讲的内容与考试无关,虽然他们当时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当你一转头,他们就很可能已经跑到校长室去反映意见去了),家长也会有意见,领导也会有意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中小教师的价值确实相当于一个传声筒。下面举一个例子: 何为教学,翻阅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发现它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但翻阅最近的一期《教学与管理》(一份在教育界算高档次的期刊)时,发现在一篇题为《教学 教育 教学的教育性》文章里,作者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这个作者真有眼光,取消了教师的能动性,赤裸裸地把教师表述为一种工具。 而今,这种教师的工具化倾向更严重了。因为教师职业“铁饭碗”被打破了,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聘任制,有的学校还实行末位淘汰制,实行所谓的优胜劣汰,而孰幼孰劣的只有一个:就是看哪个教师教的班级的考分成绩好。考分成绩好了,这个教师就是优秀的。考分成绩差了,这个教师就是差的。再没有别的标准了,其他的如一个教师的人品、气质、人文修养、道德修养全都是扯蛋。 俗话说:身正为范,艺高为师。在当今的制度下,那些“优秀”的教师并不需要身正(尽管办补习班好了,尽管多收费好了),也不需要艺高,而只要你教的班级考分高。至于你是用暴力手段逼出来的,还是用心理战诱 骗出来的,还是用题海战役得手的,这,没人来管。即使来管,也是过过场。你还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而如果你教的班级考分不高,那你就是一个差的教师。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为你自己辩解。 其次,中国教师是校长负责制统治下的奴隶。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而校长负责制显然是一种权利失衡的制度。由于校长掌握了一切权利:教育管理权;人事权:招聘权、续聘权、提升权、撤免权、解雇权;以及财务权。广大的教职工根本没有发言权。虽说工会与党组织有监督权,但由于没有实在性的内容,这种监督权只能是空的。并且,由于校长不是广大教职工自己选上去的,而是上面任命的,校长也就没有一种为广大职工谋福利的紧迫性,在他的意识里,也就不会有替广大教职工负责的观念。结果只能是,大部分的教职工在校长面前失去了发言权,而只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只有逆来顺受的权利。人格,精神,日益萎缩。 第三,教师是学生和家长的奴隶。 人们都以为学生是教师的奴隶,却不知道教师也正是学生的奴隶。现在实行学生打分制,一旦学生觉得教师上课上得不好,这个教师就倒霉了。而学生的打分也并非总是公正。教师唯一能避免这一厄运的方法就是把考分提上去,当你考分够了,即使学生的打分再低,学生也奈何不了你。 因为家长会支持你。现在的家长只有一个唯一的要求,就是子女的分数高。 这就是一切。假如你做不到,家长就会从原先恭敬如奴仆的脸换成一张恶主人的蛮横的脸。所以说,教师也是学生与家长的奴隶。他们时刻在监督着你,是不是在认真上课,是不是在讲一些与考试有用的内容。 正如商品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一样,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分数关系。学生分数考得好了,就会对教他(她)的老师有好感。反之,则差。 老师也一样,喜欢分数高的学生。 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与老师都成了一种工具。一种为分数拼搏的工具,当一个人成了工具以后,他(她)离奴隶也就不远了。 从某种角度说,正是生存资源的紧张,导致工作机会的稀少,正是工作机会的稀少,导致高考竞争白热化,正是高考竞争的白热化,导致了分数的极端重要性。分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他的一切在它面前都相当于无。 再说大学里的教师。虽说不用受制于分数,但他们现在也早已失去了儒雅的风度,他们被划成了不同的等级,如浙大,教师分成九等,每等的教师工资都不一样。而把教师分等的主要根据就是看教师发表了多少论文,何等级别。结果,大学教师们都在那里忙着互抄论文,对上课马马乎乎。学生在一所著‎‎名大学里学了四年,看到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拿着一些半黄不白几十年不变的讲稿在上课,就像当官人做似的,既无生气,更无激情。 他们已经成了职位、级别、名利的奴隶,在他们身上,也同样找不到人格魅力,找不到人生的闪光点,再无激情与生气可言。 教师,作为人类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本来应该是最有人性味的、最有人文思想、最有人格力量,最起楷模作用的,但由于这个社会制度和伦理精神的畸形化,教师已毫无精神优势可言,毫无楷模意义可言。 而中小学教师则已完全蜕变成了一种教学工具,失去了主动性与能动性,除了传送教参知识这一价值以外,再无别的价值。 中国的教师,再也不是道德的楷模了,再也负不起传播人文精神的重任了,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势利到这个地步,以至于再也不会有哪个家长会打听你的人品道德如何如何,因为这个社会已现实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人们除了考分外再也想不出别的东西去衡量一个教师与学生了。 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始于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则始自教师。 教师的习惯关乎学生的命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既是习惯教育的传递者,也是习惯的养成者。没有良好习惯的教师,无法教出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行为习惯的主人是教师。我想只要这个主人能够心中有人,心态阳光,心境平和,心思向上,心怀梦想,心理健康,心向往之,就没有养不成的好习惯,没有改不掉的坏习惯。如果在我们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每个教师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教育行为是好习惯、坏习惯,那么,教育每天都会充满阳光~ 习惯在一个人的一生的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太重要了,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和生活品味,坏习惯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层次。因此,在教育中人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但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师的习惯养成问题 。 对比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之所以不能成为名师、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自己专业知识、上课艺术等不优秀,而是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书很多年了或是一辈子,自认为自己还是很努力、很勤奋、很敬业,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那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与教育细节的培养,正是这些被忽视的习惯和细节,让我们失掉许多优秀的机会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但是,却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师这个主导地位。现代教学课堂,教师们都知道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我们知道造就学生成功的因素,却不知道造就自己成功的条件。现代教师,很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是,却不能成为优秀教师。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 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那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负面影响吗”,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事不关己与高高挂起„„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知识接受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教书育人,除了需要更多的激情、热情、爱心、耐心、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教育习惯作为催化剂。没有良好的习惯这个催化剂,想要成功,那是天方夜谭。“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的习惯不仅关乎教师自我的命运,更关乎学生的命运。
/
本文档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