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

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

2018-11-25 18页 doc 37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 第一节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及地质报告 一、煤炭地质勘查阶段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四个阶段。 1.预查阶段 所谓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最后对工作区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有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做出评价。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为普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也可能是以无煤或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而告终。所以,在这一阶段,工程地质工作可不予开展。 2.普查阶段 普查是在预查阶段的基础上,或已知有...
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
煤炭类地质、地质说明书的编写 第一节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及地质报告 一、煤炭地质勘查阶段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四个阶段。 1.预查阶段 所谓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最后对工作区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有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做出评价。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为普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也可能是以无煤或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而告终。所以,在这一阶段,工程地质工作可不予开展。 2.普查阶段 普查是在预查阶段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经过对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岩浆活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3.详查阶段 详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详查的主要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 4.勘探阶段 勘探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勘探的重点地段是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勘探成果要满足确定井筒、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划分初期采区,确定开采工艺的需要;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地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 二、地质报告类型 地质报告是全面反映相应阶段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技术文件。它是在指定任务全部完成或告一段落后,根据各种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的。一般由报告正文及各种图件、表格、附件等组成。 按地质工作的目的,地质报告可分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报告、物化探报告等。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属矿产地质报告范畴。煤炭地质勘查中按勘查阶段有预查地质报告、普查地质报告、详查地质报告和精查地质报告。 矿井建设竣工移交生产时,要提交矿建地质报告。经一定时期的采掘生产,需根据勘查、建井和生产中累积的地质资料,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收尾时,要提交矿井收尾阶段地质总结。 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使用 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是在勘查阶段结束后,为反映井田地质和煤炭资源状况而提交的地质报告。它是矿井初步设计、建井和矿井生产的重要地质依据。提交精查地质报告后,上级有关部门还要组织地质勘查、矿井设计和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报告进行全面的审阅、评议,并对报告是否获准通过做出决议。评审通过的精查地质报告才能提供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部门使用。 (一)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 1 精查地质报告应包括报告正文、各种图件、表格、以及对有关地质问题的专题和原始资料、岩心等。 1.报告正文 报告正文分八章,每章再按需要分节。 第一章概况 说明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勘查区位置与交通概况,简要说明经过或邻近勘查区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勘查区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地表水体、气象和地震资料等;勘查区及其附近生产或已停闭矿井和小窑的情况;以往地质工作及其评价。 第二章勘查区地质 扼要叙述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特点。 详细叙述勘查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和化石;叙述含煤地层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 分别叙述区内重要褶曲、断层的分布和控制程度。综合叙述区内地质构造的规律性。 叙述岩浆岩体的名称、产状、侵入时代、分布范围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第三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综合叙述煤层总层数、总厚度和可采煤层层数、总厚度。自上而下的详细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结构及变化规律。 煤中有害组分(灰分、硫、磷等)及其变化规律。煤的可选性及工艺特征(炼焦、化工等),煤的合理利用方向。 确定煤层风、氧化带的方法及依据。 对勘查区内其它有益矿产,如铁矿、油页岩、铝土矿、耐火粘土等的勘查程度、分布、规模、质量、储量以及煤中稀散、放射性元素的赋存情况及含量(若达到工业品位,则另编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章勘查区水文地质 扼要叙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叙述各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与溶洞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水力性质,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水位标高、水质、水温及地下水动态资料,含水层间及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隔水条件的评价。 叙述勘查区与邻近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比情况。现有生产矿井的能力、井型、开采最深水平,各水平和整个矿井的月涌水量、水质、水温,充水的主要来源及地下水出露情况,巷道突水的原因。 供水水源。勘查区现有供水情况,可能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评价。 第五章开采技术条件 勘查区内或邻近矿区的生产矿井(包括生产小窑)有关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资料。已封闭或停采的矿井及其原因。 详细叙述区内松散覆盖层及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叙述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征。露天开采时,还应评述上覆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瓦斯含量、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实验性分析结果及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及评价,矿井瓦斯等级确定的依据。 第六章地质勘查工作 地形测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其质量。 地质测量工作方法、工作量及成果的质量评述。 物探(包括地面物探及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其质量评述。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 方法及其效果评述。 钻探工程量及其质量(岩、煤心采取率,孔斜,封孔等)评述。 水文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各种样品采取地点、方法、数量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化验质量的评述。 勘查类型及其确定的依据,勘查方法、勘查程度及勘查工作的经济效果。 第七章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边界及工业指标确定的依据。 储量计算的方法和计算参数选定的依据。 划分各级储量的条件,与一般划分原则不同的特殊块段的处理方法。 勘查区内各级储量及总储量的计算结果。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和准确程度的评价。 有关储量计算其它方面的说明。 结论。 对勘查成果总的评价(主要是对勘查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做出结论)。简要总结勘查工作的主要与教训。勘查区远景评价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图件 交通位置图; 区域地质图(附地层综合柱状及地质剖面图),1:50000~1:200000; 井田地形地质图(隐伏区为基岩地质图)1:5000~1:10000(露天开采用1:2000~1:5000);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1:1000; 钻孔柱状图,1:200~1:500。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曲线、测井曲线及解释成果; 岩煤层对比图,1:200~1:1000; 勘探线剖面图(含走向剖面图),1:2000~1:5000; 水平切面图; 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比例尺与井田地形地质图相同。当煤层倾角大于60°时,应附煤层立面投影图或立面展开图; 井田水文地质图,比例尺同井田地形地质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同勘查线剖面图(第四系剖面图的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其它图件。区域水文地质图、抽水实验综合成果图、地震时间剖面图等。 3.表格、附件资料 测量成果表(包括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煤层综合成果汇总表;煤质分析成果汇总表;煤的可选性实验及工艺性能试验成果汇总表;储量计算表及汇总表;地表及地下水水质表;各含水层抽水试验综合表;土壤、岩石及煤的物理机械性质试验报告表;老窖或生产矿井调查材料等。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情况和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专题研究报告。 4.不可复制的原始资料 槽(井)探展开图、钻孔的原始记录、长期水文动态原始记录、物探的实际资料、钻孔的封孔、止水报告等,以及主导勘查线上钻孔、水文孔、井筒检查孔、基准孔等特殊钻孔的全部岩心和一般钻孔的部分代表性岩心。 (二)对精查地质报告的审核及评价 精查地质报告资料的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矿井建设与采掘生产能否安全高效地进行。因此,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审核及评价地质资料的能力。在审核及评价地质报告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注意资料是否齐全,核准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二是评价报告的勘查程度,主要地质问题的控制和查明程度是否满足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的要求。 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使用贯穿于矿井设计、建井和采掘生产的全过程。其中,使用最为广泛 的是各种图件,地质报告的图件很多,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反映区域概貌的图件 包括交通位置图、区域地形地质图(附综合地层柱状图及地质剖面图)。这类图件的比例尺小,反映的面积大。其作用主要是介绍井田所在区域的概况,如井田的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区域地质等情况。可作为供电、供(排)水、铁路、公路运输等设计方案的参考图件。第二类:矿井设计、生产中常用的主要图件 包括井田地形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顶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这四种图件是井筒、硐口及地面建筑物和井下巷道布署的设计底图。同时,它们又是指导矿井采掘布署和生产的重要图件,并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消除地质误差,以便正确指导下一步的巷道设计和采掘生产。 第三类:矿井设计、生产的参考图件 包括钻孔柱状图、井田综合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井田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及其它图件。巷道系统设计和采、掘施工中,除侧重考虑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和储量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岩石性质、地下水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参考此类文件。且钻孔柱状图属原始资料,它是综合性、分析性图件的基础资料,所以它又是审核这些图件的依据。 在审核、使用各种图件的同时,还应参阅报告文字中相关章节的论述,以加深对一些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 四、矿建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 矿建地质报告是对从煤矿基本建设准备开始,到建成投产过程中全部地质工作的总结。它侧重说明对井田精查(或最终)地质报告的验证情况和对地质体认识的进展和新发现。因此,它是精查地质报告的必要补充和部分修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阶段,主要是运用地表钻探和物探等手段获取地质资料。在煤系对比勘查工程(或线)间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态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地质误差,若一些勘查工程质量不高,还可能会导致构造、煤层的误判或遗漏。在矿建阶段不仅可通过少量钻孔解决或验证一些专门地质问题,以弥补勘查工作的不足,而且可随井巷掘进,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井下揭露的地质现象,不断提高对客观地质体变化规律的认识。 矿建地质报告的范围,主要是矿建阶段实际开拓的地段,并要求文字、图、表精练。凡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综合分析;凡与原报告的观点、结论有差异及对今后矿井生产或补充勘查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代清楚。 报告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附表等三部分组成。 1.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一般分六章。 第一章概论 说明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井田地质勘查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查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钻探、物探、巷探)的情况;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他有关设计参数等;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工程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井田总的构造特征;开拓区内各主要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及变化,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井田内已控制构造的可靠程度;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岩浆岩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的影响情况;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含煤地层时代、厚度、岩性,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简述煤质特征及瓦斯等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矿井充水因素,涌水量,变化趋势及防治水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 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矿井储量和开采储量(未经修改的块段,按原储量统计);储量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第六章结论 对建井过程中某些地质问题的结论。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今后矿井地质工作的建议。 如果在建井过程中进行过正式补充勘查或补做地质工作量较大时,应单列章节,较详细地加以叙述和评价。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补充评述。 2.附图 井田地形地质图;回风水平地质切面图;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通过首采区的勘查线地质剖面图(经修改的);井筒(主井、副井、斜井、平峒)地质素描图;采区上、(下)山地质剖面图;首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急倾斜煤层编绘立面图);以及水文地质综合性图件。 3.附表 重新计算储量的基础表和汇总表;煤质、水质化验成果表;建井期间施工的钻孔成果表。矿建地质报告是在新井移交前半年,由建井施工单位和接受单位共同组成专门小组负责编制的。报告完成后应报上级地质部门审查,并由新井投产验收委员会批准,移交生产矿井使用。 五、矿井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 矿井经过一定时期的开拓、生产和补充勘查,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和综合分析资料。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更切合客观实际。全面、系统的修正和补充原地质报告的基本图、表和文字,对井田地质做出重新评价,对于提高矿井生产的地质保障能力,指导矿井深部和邻区勘查均具重要意义。因此,《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a修编一次,并报省(区)煤炭厅(局)批准,提供设计生产部门使用。 矿井地质报告是以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或原有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全部勘查和矿井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而成的。它在侧重说明已采区构造特征,尤其是小构造发育规律、煤层稳定性及其它影响采掘生产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预测未采区构造、煤层及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确定矿井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通过探采对比,说明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分析矿井各种储量损失和资源回收情况,评述矿井的服务年限。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等三部分组成。 1.报告文字 报告文字一般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 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与邻井关系。扼要说明经过本井田邻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等。 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情况。 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开拓延深及改扩建历史、服务年限、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深水平和开采范围等生产建设情况。 简述原报告提供和这次修编地质报告时各类储量情况等。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简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情况及评价。 简述矿井中小井的开采情况,除按精查地质报告内容编制外,还要叙述需要采取的措施。叙述自上次报告以来所采用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各种主要手段的使用情况、主要工作量以及质量评述。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说明原地质报告的提出单位、时间,报告审批单位、时间和审批意见。对勘查方法、勘查类型、工作质量、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及储量计算等做出评价。第三章井田地质 简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叙述地层对比的方法、依据及可靠程度(或对原报告地层对比的评价)。 详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沿走向、倾向的变化情况等。 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 详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主要褶曲和断层的分布情况。逐个描述井田内主要构造的揭露地点、断层落差或轴向、产状要素、延展方向、生成顺序,断层与褶曲的相互关系,各种工程对构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井田内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评价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构造对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以及对采掘的影响程度。 叙述井田内火成岩侵入时代、名称、产状和分布范围,它与井田构造的关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对原勘查资料的评价及掌握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综述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特征及组合,煤层的总层数和总厚度、可采煤层层数和总厚度,含煤系数、煤层间距及其变化等。 自上而下详述各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结构,煤层可采范围及其变化规律等;详述各可采煤层的控制研究程度和稳定性(列表说明)。 叙述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及变化特点。 叙述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煤质、煤岩特征及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说明各煤层工业牌号和利用情况,特别是煤质的变化规律及变化界限确定的可靠性。对于复煤层还应叙述其分层对比依据。 煤的有害组分含量及煤的可选性。 简述各煤层风、氧化带的煤质特征、确定依据、现状,评述其利用的可能性。 综述井田内各种共生、伴生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评述其利用的可能性。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简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井田在区域地质分区中的位置。 简要说明井田内地表水系流经范围、流量、最高洪水位,与煤层、含水层露头走向的交叉关系。 详细叙述井田内各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埋藏类型、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及各含 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评价隔水层的隔水条件。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对本井田的影响。叙述断层或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富水性和导水性,以及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简要说明井田内小煤矿和老窖分布和开采情况,说明老窖积水和小煤矿的涌水情况,分析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详述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地点、观测方法、水量及构成分析,阐述矿井涌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开采面积、深度、产量和降水量的关系等。 说明矿井涌水量预计方法、依据及结果。 叙述矿井开采以来受水害影响情况,主要突水实例(包括突水时间、性质、水源、水量及对生产影响程度),主要水害类型及对采掘的影响程度。 叙述矿井防治主要水害的原则、方案设计、工程量、技术经济效果以及存在问题,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建议。 说明供水水源、水位、水量、水质、供水范围、水泵型号及管路等情况。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简述各可采煤层的开采方法、工程地质特征、煤岩层结构及其它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质因素。叙述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化规律,说明顶板类型和相应的顶板管理方法。 叙述历年来矿井“三下”开采中,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高度以及地表移动和变形情况等。主要阐明瓦斯含量、煤尘爆炸性指数和煤的自然发火倾向,同时说明延深水平瓦斯等级确定的依据。 简述矿井地热和地压情况、变化规律、与有关地质因素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等。 第七章储量计算 主要阐明本次储量计算边界、范围、工业指标以及确定依据。 叙述储量级别的划分依据,说明与一般原则不同的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主要说明储量计算方法和有关参数确定的方法和依据。 叙述储量计算的结果、各级储量的数字及其比例关系等。 将历年来探明的实际地质储量与历年实际采出量、损失量及各种煤柱煤量进行对比分析,核实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分析矿井资源的回收情况,计算储量的可靠系数、有效利用系数、矿井回采率和地质、水文地质损失率,据此评述矿井服务年限。 第八章结论 对矿井地质构造规律、煤层赋存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做出评价,阐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综合评定结果。 对储量的可靠程度和利用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做出评价。 根据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对今后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本次矿井地质报告修编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2.附图 矿井地形地质图,1:2000~1:5000; 矿井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1:1000; 矿井地质剖面图,1:1000~1:2000; 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200~1:500; 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适用于煤层倾角﹥25°的多煤层矿井),1:2000~1:5000; 钻孔柱状图,1:200~1:500; 各生产水平主要石门剖面图,1:200~1:500; 各生产水平主要巷道地质剖面图,1:200~1:500; 井筒柱状图(或剖面图),1:200~1:500;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2000~1:10000;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1000~1:2000;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200~1:1000; 矿井充水性图,1:2000~1:5000;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矿井可开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2000~1:5000; 矿井可开采煤层损失量计算图,1:2000; 井上下对照图,1:2000~1:5000。 此外,根据矿井具体情况,可按需要编制的图件:矿区地质构造纲要图;矿井火成岩分布图;煤层等厚线图;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图;矿井含水层等水位线图;矿井防治水工程布置图;抽放水试验综合成果图;煤质主要指标等值线图;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地热等值线图;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图;矿井物探资料图;急倾斜煤层部分附立面投影图或展开图;其它有关图件。 3.附表 煤层综合成果表;钻孔见煤综合台帐;地质构造综合成果表;煤质化验成果表;矿井历年涌水量统计表;含水层突水点及处理统计表;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各含水层抽(放)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封孔不良钻孔统计表;老窑和小煤矿调查表;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表;储量计算基础表和汇总表;矿井历年储量动态和损失量统计表;矿井历年瓦斯鉴定情况表;钻孔坐标成果表;其它有关表格。 矿井地质报告由矿井地质部门负责或外聘合作修编。报告完成并经一定程序评审通过后,作为矿井安排采掘生产计划、制定发展规划、进行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地质依据。
/
本文档为【煤炭类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的编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